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藝術(shù)批評與藝術(shù)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批評 教育 藝術(shù)
現(xiàn)如今我國已有了數(shù)目龐大的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無疑是每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可由于部分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過分縱容溺愛,對孩子所犯錯誤的一味遷就、原諒,也就造就了一批批任性、傲慢、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這類孩子步入校門以后,有著聽不進逆耳之言,無法正視所犯的錯誤,責任心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作為教師應如何引導、教育,怎樣才能使他們正確認識錯誤,樂意接受批評教育,及時改過自新,并達到預期效果呢?筆者認為,教育是一門高超的藝術(shù)。批評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既需要教育機智,又要講究策略;既要注重方式,又要注意因材施教,這樣方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批評教育應掌握的原則
怎樣批評學生,里面可有不少學問。說深了,怕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說淺了,又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如何既能產(chǎn)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的時候掌握好一定原則。
1.以愛和寬容為前提。愛和寬容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這里所說的寬容,并不是無所謂和任其發(fā)展,而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孩子的弱點,根據(jù)不同孩子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般來說,我諒解犯錯誤、做蠢事的孩子。這種諒解能觸動孩子自尊心的最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靈產(chǎn)生一種促進他糾正錯誤的、積極向上的意志力。常有這種情況:比起那種情況下可能采取的懲罰行動來,諒解所產(chǎn)生的道德感召力要強烈得多。”
2.具體到位,批評也要出新。批評就是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態(tài)度和行為。批評的前提就是具體到位,即尊重客觀事實,冷靜、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便有,無便無,并能及時修正批評中出現(xiàn)的偏差;其次,應當“出新”, 如果學生把教師的話當做耳旁風,那批評就毫無意義了。一些單調(diào)、重復、刺激的話,孩子很快就會失去感覺,產(chǎn)生“心理惰性”。教師應多想想辦法,換一種說法,或舉個可信的例子,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接受,切不可以教訓的語氣或高高在上的架勢與孩子談話,這會使他們很反感進而產(chǎn)生抵觸甚至是反抗心理,達不到批評教育的目的。
3.心平氣和,重在講清道理。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我們要明白自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對其自身的錯誤行為或思想提高認識,而絕非傷害他們。所以,遇到學生不接受批評時,教師應持平和的態(tài)度,同時降低聲調(diào)。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情緒穩(wěn)定,也容易使自己變得理智。在師生情緒都穩(wěn)定之后,應和學生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和并分析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然后趁熱打鐵,進行淺顯易懂的說理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覺得教師是在真誠地幫助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能從中受到教育,并下定決心改正錯誤。
二、批評教育應掌握的方法
在對學生的管理中,批評教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教師的責任并不僅僅在于避免錯誤的發(fā)生,還在于當錯誤發(fā)生時能夠挖掘錯誤的價值,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在批評學生時,要視學生犯錯的性質(zhì)、大小、影響及其學生本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使批評和教育始終在良好的氣氛中進行,以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jié)出以下幾種方式。
1.暗示批評,點到為止。對那些自尊心和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來說,偶爾違紀,宜采用這種“暗示”批評的辦法,就是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不當面直接地進行批評,而是通過暗示使他們自己認識到錯誤。暗示有很多種,有表情暗示、行為暗示、語言暗示等。這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迫使孩子自我檢討,從而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也能培養(yǎng)出會思考、會解決問題的孩子。
2.和顏悅色,潤物無聲。當學生不以小錯為過時,教師就該當狂風暴雨;當學生犯錯后已對過錯有充分認識,并惴惴不安時,和聲細語、潤物無聲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溫和的態(tài)度、溫暖的人情味,充分的說理、不諷刺、不挖苦的那種真誠,在不經(jīng)意間溫暖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深沉的愛,我想,只有在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時,他們才會在內(nèi)心接受批評,在教師殷切的關(guān)愛中自我反省,改正不足。
3.樹立榜樣,正面引導。“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在教育教學中,給學生樹立一個個先進的榜樣,并用他們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好行為,有針對地引導學生學習對照、結(jié)合批評、啟發(fā)自責。它既不傷人自尊,又能使人明辨是非;既能讓學生從中有所收獲,又有助于更高層次上道德認識的形成。
4.發(fā)現(xiàn)閃光點,先揚后抑。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都有希望被承認,被認同的心理。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般采取“贊賞——批評——激勵”的方式來批評教育學生。人才學家卡耐基說:“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后,再聽到批評,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教師不應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肯定其閃光點,然后指出其不足,再進行激勵。這樣,不但學生容易接受,而且會增添其前進的信心和勇氣,促使其走向成功。
5.輕松幽默,內(nèi)涵深意。有些學生對于教師的教育有消極對抗的情緒,此時教師如果用幽默的語言提示學生,就有可能使學生樂于改正自己的錯誤。具有高超藝術(shù)的教育者常常用妙趣橫生、精辟入理的言語,來打破學生消極對抗的思維定勢,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反思自己,從而激發(fā)其深深的內(nèi)疚和進取的驅(qū)動力。這些言語包括形象的比喻、有趣的雙關(guān)語、詼諧的幽默等等,它能使批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家教聯(lián)手,互助合作。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因此,家長的配合也至關(guān)重要。對于錯誤性質(zhì)嚴重,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應主動地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進行溝通,用最心平氣和的方式把最嚴厲的語言傳送給家長,并給出一些具體的有著可操作性的建議,讓家長感覺到你是真誠地為了孩子的發(fā)展,而絕不是無可奈何地告狀,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使孩子在家長、教師的共同幫助下及時改正錯誤,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jīng)歷,教師應該以寬容的心來對待,注重批評教育的藝術(shù),按規(guī)律辦事,注意場合,因人而異,講究策略,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上,促使錯誤和批評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
參考文獻:
[1] 田素貴.淺談批評教育.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 曾召泉.談教師批評學生的十種方法.
[3] 鄧麗.淺談教師批評學生的藝術(shù)及課堂三戒.
[4] 陳永玲.小議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地認識錯誤.
一、正確理解批評的涵義。
教育必須以關(guān)心、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批評不是解恨發(fā)泄,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掃除障礙,而是為了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呼喚學生心靈的一種教學方法。批評應該像習習的春風,總是飽含著使萬物復蘇的溫暖。所以,只有從老師口中道出的批評是出于真心關(guān)懷,學生才會樂意接受。
記得有一次放晚學,我?guī)ьI(lǐng)同學們排著隊準備穿馬路,這時,小婭看見媽媽在對面的店里買東西,一時興奮,竟忘了看紅綠燈,正想直奔過去,這時有一輛大貨車急速駛來,我一看情況不妙,趕緊沖過去拉住小嬌的衣服,把她拉回了馬路邊。我心有余悸地對小婭說:“小婭,多太危險呀,差點嚇死我!來,拉著我的手,我們一起過去。”孩子感激地一笑,乖乖地由我護送到對面。老師的關(guān)懷猶如春風深深感染了學生,收到的當然是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二、 批評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懷有真誠、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學生,才能使學生親近、信任教師,和盤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點。
對那些惰性心理、依賴心理較強的學生,他們的行為往往未得到別人的肯定,犯錯誤后又易受老師的訓斥。長此以往,他們總覺得不被理解而產(chǎn)生一種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時甚至與老師對抗。碰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育批評時應加強情感投入,并在平時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多關(guān)心,做好心靈疏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滿含期待的批評,往往收到奇效。
學生有缺點、錯誤時,不要使用侮辱性語言,不能當眾訓斥。如果老師狂轟亂炸,學生接受的只是老師怒不可遏的批評,至于老師說話的具體內(nèi)容已變成次要的信號了,學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覺得,老師適當使用沉默比直接訓斥更能起到教育學生的效果。
。適當使用沉默,實際上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行為調(diào)節(jié)、自我教育的空間,也容易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三、 批評要講究藝術(shù)。
1、批評要寓講故事、打比方中。
低年級學生天真幼稚,年齡較小,對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們有時還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存在。老師對他們可采取旁敲側(cè)擊的方式,寓批評于講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長的動作、言語之中,促使學生深思、自責。著名教育家孫敬修見幾個孩子在折樹枝,便把耳朵湊過去,裝出聽什么的樣子。孩子們好奇地問爺爺在聽什么,他說是在聽小樹苗哭泣。“小樹苗也會哭嗎?”“是呀!你們折了它,它當然要哭。它們說,它們長大好為大家作貢獻呢,請你們不要損害它們。”孩子們聽了,羞愧得臉也紅了。后來,他們自動組織起護林小組。未發(fā)一句責備的話,卻取得了一般批評所難以取得的效果。
2、 建議性的批評
建議性的批評是指在批評時帶有商量、討論的口氣,與學生交換意見的批評。一般的做法是老師以商量問題的態(tài)度,把批評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與學生交談時,平心靜氣,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氣氛,使學生打消顧慮,與教師配合,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動工作和做好事的時候犯錯誤。對于這種由于想得不周到,顧此失彼的錯誤,決不能簡單否定、譏笑。老師要熱心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意見,在他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幫助他們?nèi)〉贸晒Α;蛘呃蠋煄в袕娏业母胁实耐锵肀硎咀约旱呐u態(tài)度。如“你什么都好,就這方面存在不足,實在可惜”,“你要是不犯這個錯誤,那該多好啊”。這種方式即達到了批評學生的目的,又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的理解和愛心,寥寥數(shù)語,效果卻很明顯。。
3、先表揚,后批評。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尤其對于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學生,批評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揚代替批評,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還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這種方法,要作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從后進生身上找到閃光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表揚時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詞,不輕描淡寫。
4 、暗示性的批評
暗示性的批評是指教師用語言、神態(tài)、人格等為暗示手段的一種批評方式。教師語言內(nèi)容多為點撥提醒之類的話,主要適用于心細、敏感、自尊心強、能知錯就改的學生。只要老師稍稍給予指責信號,略作點撥,他們就會立即改正e誤。如我班的學習委員小聰一向表現(xiàn)不錯,但在一節(jié)課討論時,卻與好友高聲談笑,其行為影響了他人的學習。于是,我在他到辦公室領(lǐng)取作業(yè)本時順便暗示他,作為班干部要樹立自己的形象,做同學們的榜樣。這樣點到為止,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注意場合而亂批評一通,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5、戴“功”立“罪”的批評。
老師對學生的批評的語言,是喚起學生對自己不良行為的警覺,終止不良行為,向著正確方向發(fā)展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學生的“常規(guī)方法”和一種教學手段。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評,不是傷害學生心靈的刑具,不是批評者廣施威風,使被批評者無地自容,而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感,激發(fā)學生上進心,促使學生道德上的自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批評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門科學,本文試以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批評學生的手段。
一、批評要情感投入
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懷有真誠、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學生,才能使學生親近、信任教師,和盤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點。
對那些隋性心理、依賴心理較強的學生,老師在教育批評時應加強情感投入,并在平時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多關(guān)心,做好心靈疏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滿含期待的批評,往往收到奇效。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小馬。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上課在座位上說話,下課常欺侮人,對老師的批評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學生如果靠訓斥只能越訓越皮,越訓越?jīng)]自尊心。為了轉(zhuǎn)化他,我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他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而是對他很平等,很真誠,就跟我慢慢親近了,我用情感的韁繩套住了這匹不馴服的“小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誘導他走上道德規(guī)范的正軌,在學習生活多方面關(guān)心他,給他為集體做事的機會,使他把老師的關(guān)心變?yōu)樽约旱牡赖虑楦小,F(xiàn)在,這匹“小馬”懂事多了,做事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為上能用《中學生守則》來約束自己。
學生有缺點、錯誤時,不要使用侮辱性語言,不能當眾訓斥。如果老師狂轟亂炸,學生接受的只是老師怒不可遏的批評,至于老師說話的具體內(nèi)容已變成次要的信號了,學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覺得,老師適當使用沉默比直接訓斥更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記得我班有一個姓張的學生,為人誠實,雖不善言辭,卻能與同學融洽相處,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學生。有一次考試時,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她將一張寫滿答案的紙條放在鉛筆盒里。當時,對她這種出乎意料的舉動,我可以說是怒發(fā)沖冠,難道她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是抄來的嗎?我正想對她狠狠地訓斥一通,可當我嚴厲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時,發(fā)現(xiàn)她臉紅了,并悄悄地低下了頭。這時,我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悄悄地收了紙條,慢慢地轉(zhuǎn)過身。后來,她主動找到我,對其錯誤作了深刻地檢討,并向我敞開了心扉,道出其中的原因。原來她的媽媽對她許諾,若期中考試得雙百,就獎給她一件新衣服。她怕考不好,采用了這種不正當?shù)氖侄危云诘酶叻帧>痛耍液退餐治觯苏捶ǎ硎菊\懇接受。
二、批評要講究藝術(shù)
1.利用“閃光點”進行批評。傳統(tǒng)的教育用批評給學生施壓,學生心理過程總是“錯誤――受批評――改正”這樣循環(huán)。“數(shù)生十過,不如贊生一長。”每一個學生都有優(yōu)秀的地方,都會有表現(xiàn)好的方面。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善光點,并把它記錄在心。用放大鏡尋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變壓力為動力,愉快的生活和學習。
2.批評要寓講故事、打比方。低年級學生天真幼稚,年齡較小,對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們有時還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存在。老師對他們可采取旁敲側(cè)擊的方式,寓批評于講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長的動作、言語之中,促使學生深思、自責。著名教育家孫敬修見幾個孩子在折樹枝,便把耳朵湊過去,裝出聽什么的樣子。孩子們好奇地問爺爺在聽什么,他說是在聽小樹苗哭泣。“小樹苗也會哭嗎?”“是呀!你們折了它,它當然要哭。它們說,它們長大好為大家作貢獻呢,請你們不要損害它們。”孩子們聽了,羞愧得臉也紅了。后來,他們自動組織起護林小組。未發(fā)一句責備的話,卻取得了一般批評所難以取得的效果。
3.建議性的批評。學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動工作和做好事的時候犯錯誤。對于這種由于想得不周到,顧此失彼的錯誤,決不能簡單否定、譏笑。老師要熱心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意見,在他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幫助他們?nèi)〉贸晒Α;蛘呃蠋煄в袕娏业母胁实耐锵肀硎咀约旱呐u態(tài)度。如“你什么都好,就這方面存在不足,實在可惜”“你要是不犯這個錯誤,那該多好啊”。這種方式即達到了批評學生的目的,又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的理解和愛心,寥寥數(shù)語,效果卻很明顯。
4.做好鋪墊的批評,批評之前,要做好使學生愿意接受批評的鋪墊工作。利用晨會課,講講面對錯誤的正確做法;樹立榜樣,講講名人在錯誤面前是怎樣做的;在班級里反復強調(diào)勇于接受批評是學生的美德;講講“聞過則悲”“聞過則鬧”的危害。從多方面提高學生對批評的承受能力,逐漸在班上形成自覺自愿接受批評的風氣。
5.先表揚,后批評。先說說學生的一些表現(xiàn)好的地方,再指出他的錯誤。尤其對于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學生,批評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揚代替批評,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還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這種方法,要作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從后進生身上找到閃光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表揚時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詞,不輕描淡寫。
關(guān)鍵詞:批評 教育 藝術(shù)
批評是教師對學生不恰當?shù)乃枷胙孕薪o予否定的評價,以喚起他們的警覺、注意,促其改正錯誤、缺點的一種教育手段。如果能把握好批評的藝術(sh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對于天真活潑但心理承受能力相對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如果批評方法簡單、粗魯,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造成情緒低落而影響學習,破壞師生的良性互動。特別是班主任,是學生與科任老師之間的一個“中轉(zhuǎn)站”,學生心目中的“家長”。如果不能把握好批評教育的藝術(shù),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了。那么,班主任批評教育學生該掌握哪些方法呢?我認為:
一、因“材”施教
像傳授新知識一樣,教育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學生由于性別、年齡、家庭背景、心理特點及個性特征的不同,對于教師的批評反應往往是不一樣的,承受能力也因人而異。因此,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教師要結(jié)合外因和內(nèi)因,根據(jù)所犯錯誤的性質(zhì)、程度以及平時的具體表現(xiàn),區(qū)分對象,因人制宜。對于性格外向的人,可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地批評教育;但對于性格內(nèi)向、孤僻的學生,則應比較含蓄、委婉、循循善誘,不要硬把一層“窗戶紙”捅破,讓他受不了。對于一些品行有缺陷、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于他們身上的缺點比較多,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表現(xiàn)為:要求得到尊重而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有的甚至表現(xiàn)得特別敏感。
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要求班主任理解、體諒他們,尊重他們,不輕易去揭他們的“老瘡疤”,不能當眾指名批評或強拉學生離開教室。如:我班的小偉同學,他比較內(nèi)向,時間觀念不強,經(jīng)常遲到,并且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對于這個典型的學生,我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厝ヅu他,而是努力去接近他、了解他,找出他的“根源”。
原來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了,母親為了生計進廠打工,可以說沒時間管教他,所以才導致他出現(xiàn)今天的這種現(xiàn)象。對他我決定采用“特別政策”。一開始我只找他談生活,談做人,幫他出主意,先不批評他的錯誤,慢慢地我發(fā)覺他也敢于主動接近我,在我面前無話不說。于是我就抓住時機,針對他所犯的錯誤一一指正,他慢慢地改變了不良習慣,作業(yè)能夠按時完成,成績也有所提高,這也許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吧。總之,對于不同的學生,要堅持具體分析、分別對待,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二、 因“地”施教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充分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是否同所在場合的氛圍相協(xié)調(diào),切不可隨心所欲,應該隨機應變地選擇場合開展批評,利用語言藝術(shù),旁敲側(cè)擊。如:在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學生不僅沒有認真聽課,還在下面寫紙條,傳給后面的同學。我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走到他跟前暗示他認真聽課,下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一進辦公室我就問:“你知道我為什么找你來嗎?”我并不急于批評他,而是先讓他說說剛才的事,使他緊張的心立即平靜下來。隨后我才順著他的話,進行批評教育。
讓他認識到這樣做既不尊重老師,又影響自己與別人的學習。接著他低著頭對我說:“老師,我知錯了,以后不會再犯了。”由此可見,批評教育學生應盡量避開人多或復雜的場合,特別忌在全體同學面前批評學生,應選擇清靜,能使學生平心靜氣的地方,給學生創(chuàng)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huán)境,用親切的語言,坦誠交流才能消除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抵觸情緒,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因“時”施教
教師要善于捕捉批評的最佳契機,把握好批評的火候,達到“旗開得勝”的效果。例如:調(diào)皮的學生喜歡作弄老師,讓老師出洋相。就如我的一位女同事――郭老師,有一次,她準備去上課時,跨進教室,看見黑板上畫著一個豬頭,這不明擺著在辱罵老師嗎?但郭老師并不生氣,還面帶笑容地夸獎說“想不到我們班有這么一位有美術(shù)細胞的同學,下課后請這位同學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我想讓他幫我們班搞一期黑板報。”
說完繼續(xù)上課,這樣既維護了老師的尊嚴,又不至于事態(tài)惡化。下課后她經(jīng)過調(diào)查了解,將這名學生找去批評教育,這名學生也承認了錯誤,并向郭老師道了歉。我覺得郭老師的做法確實高明,也是教育的機智。試想,如果郭老師當時不把事件“冷凍”起來,后果將無法想象,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值得學習的方法。
四、因“情”施教
情緒是影響人的認識過程的重要內(nèi)因,有著積極和消極的作用。對于違反紀律或犯錯誤的學生,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緒、情感,把握好教育時機進行批評教育,并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讓他真正接受教育。
就如我班有兩位男同學,在一次打架中被我發(fā)現(xiàn),在我還沒開口之前,他們雖不敢再動手打架,但卻繼續(xù)吵架。這時我沒有立即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是先讓他們降低情緒,降低沖動,使他們激動的心平息下來。等他們都能心平氣和地講述事件的經(jīng)過時再進行批評教育。讓他們都能“知己知彼”,明白彼此的對錯,最終達到共識,握手言和。
總之,要當好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就要掌握好批評教育的藝術(shù),用教師的愛去關(guān)心、愛護學生,讓學生能夠虛心接受教育,改正錯誤。
(陜西省洋縣青年路小學)
參考文獻:
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道德意識才開始萌芽,因此更需要德育教師加強教育,從各個方面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表揚和批評是常用的教學手段,表揚學生比較簡單,也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批評則要講究方法,否則會因為批評不當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更需要教師的呵護和鼓勵。
關(guān)鍵詞:
小學德育;批評教育;藝術(shù)
在德育教學中,表揚和批評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對學生外顯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判斷和教育的措施,一般情況下,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應多用表揚,慎用批評,即使是批評學生,也應該起到積極地教育意義,而不是教師發(fā)泄不滿等情緒的途徑。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利用批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呢?
一、明確德育教育中批評的目的
批評一般是用在學生犯錯的情況下,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會產(chǎn)生不滿甚至厭煩的情緒,認為自己的教育沒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感到失望,甚至面對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錯的學生,教師會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自然而然地采取批評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直接宣泄到學生身上。由此看來,很多教師對批評存在著錯誤的認識,認為批評就是直截了當?shù)刂赋鰧W生的錯誤,嚴厲地指責學生,讓學生在畏懼的基礎(chǔ)上服從教師的教育。實際上,批評教育不僅包括教師的責備或者責罰,也應該包括談心、引導等。責備容易引起學生的戒備心理和反抗情緒,如果一味地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加以責備,而忽視學生的情緒,只會使學生感到反感,從而抗拒教師的指導,影響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該明確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而不是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指責學生的不是。通過批評教育學生,應該使學生從嚴格要求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師對學生提出期望,并根據(jù)學生當下的行為表現(xiàn)做對比,通過良好行為規(guī)范和目前的行為表現(xiàn)出現(xiàn)的一個強烈反差,或者拿其它榜樣學生的行為與之對比,是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羞愧感和自責感,再加之教師或者語重心長或者嚴厲地談話,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后果,再進一步通過說服教育、談話、榜樣模范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自我認識和反省的能力,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
二、批評教育應堅持的原則
孔子強調(diào)教育要因材施教,批評教育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內(nèi)容,做到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批評教育要堅持如下原則:
(一)公開性
批評的公開性是指批評是在公開場合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學校德育教育所指的公開場合是指班級內(nèi)部,如果批評教育放在全年級或者全校等公開場合,會對學生的身心產(chǎn)生巨大的傷害。所以,公開性的批評一般不宜點明某個學生的姓名,而是針對班級或者學校的不良現(xiàn)象加以說明和教育,以起到警示全體學生的作用。公開性的批評,為了起到積極地教育作用,可以針對某一不良現(xiàn)象,展開班級內(nèi)的民主討論和交流活動,可以由班長組織,以班會的形式,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訂立班級行為準則,這樣也會增加班級行為規(guī)范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使學生在心悅誠服地基礎(chǔ)上自覺地遵守班級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二)隱私性
批評教育的隱私性,是和公開性相對應的,主要是針對個人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尤其是對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敏感的學生,教師更需要注意批評教育要在私底下進行,切不可在公開場合故意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雖然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都比較小,但是孩子也需要教師家長的尊重,也很注重個人尊嚴。私下教育,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辭,謹慎使用一些批評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詞語,切忌侮辱學生的人格,給學生貼標簽。只要教師能夠?qū)W生充滿愛心,在批評教育時耐心地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這樣會使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和諧,教師在學生中也越來越有信服力。
三、講究批評的藝術(shù)
批評并沒有一定可遵守的原則,不同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但要注意委婉和誠懇。一般情況下,批評需要講究以下藝術(shù)。一般情況下,教師應用與學生談心的方式,委婉地進行批評教育很多學生一聽到老師要叫他去辦公室,就會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尤其是小學生對教師有著崇拜和畏懼的心理,如果教師的批評過于激烈的話,會使學生害怕辦公室,害怕老師,甚至不愿再去上學。因此,小學德育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實施批評教育,要注意說話的措辭和語氣都要夠委婉。教師可以以談心的方式與學生誠懇地進行交流,使學生逐漸打開心扉。比如,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開頭:“你最近學習情況怎么樣?”“我看你最近上課狀態(tài)不太好,能跟老師講講怎么回事嗎?”以比較親切地方式開頭,如果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跟教師交流,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教師可以選擇給學生一次機會;如果有的學生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采取談話戰(zhàn)術(shù),先羅列學生最近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都看到眼里,然后再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學生仍然抵賴,不承認錯誤,教師就要嚴厲地———指出其錯誤之處,并陳之以利害、曉之以利弊,希望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教育管理、班級的風氣以及他自身的危害性。很多學生可以有改正自己錯誤的決心,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關(guān)心學生在家庭或班級內(nèi)的情況,幫助學生規(guī)避不良的影響,走出困境,主動幫助學生改錯。很多教師容易在不了解學生的具體錯誤情況下,一味地指責學生。教師應該設(shè)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處境,問清楚學生犯錯誤背后的原因。
藝術(shù) 藝術(shù)導論論文 藝術(shù)概論論文 藝術(shù)設(shè)計 藝術(shù)創(chuàng)新論文 藝術(shù)素養(yǎng)論文 藝術(shù)審美教育 藝術(shù)功能論文 藝術(shù)作品分析 藝術(shù)教育案例 紀律教育問題 新時代教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