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醫療廢物;問題;對策

醫療廢物是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2003年國務院總理簽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1]及相關配套文件,醫療廢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醫療廢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及其他有害物質。相當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傳播源于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重復使用[2]。部分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70年代就曾發生過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引起乙肝傳播流行的事件[3]。為此,加強醫療廢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類健康,成為醫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現就我院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 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醫療廢物未按要求明確分類、收集

1.1.1 個別臨床醫務人員、后勤、機關人員和部分非臨床人員、保潔人員環保意識不強,存在認識不足、麻痹大意思想,認識不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文件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導致感染性廢物放入生活廢物容器內、個別藥物性廢物放入損傷性廢物內、化學性廢物處理不當、醫療廢物容器不加蓋等現象。

1.1.2 工作人員在使用醫療廢物包裝物或容器時,為了降低成本,造成醫療廢物裝盛過滿;有的暫時貯存時間超過2 d,未按要求收集。

1.1.3 因宣傳教育力度不夠,患者及陪護人員,尤其是門診的流動人員,在進行肌肉注射、拔除靜脈針、采血后,將按壓針眼污染的棉簽或棉球丟棄至生活垃圾中,甚至有的丟棄在地上。

1.2 醫療廢物包裝不規范 由于保潔員和護士未檢查容器裝盛情況,使醫療廢物的包裝物或容器內存放的醫療廢物超過2/3,不利于封口,致封口不緊實、不嚴密,同時對標簽的填寫認識不足,致標簽漏填或填寫不規范。

1.3 醫療廢物轉運未按規定執行 由于負責收集轉運的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人員更換較頻繁,對工作的性質及醫療廢物的危害認識不足,導致在運送前未認真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的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未認真核實醫療廢物的重量,使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轉運到暫儲地點。

1.4 交接登記不規范 保潔員為了省時省力憑經驗估算重量,見護士忙碌,未等核實則在登記本上寫上時間、重量,簽上自己的名字,護士也未重視,未進行核實,登記本上護士簽名常有漏簽或補簽,而保潔員也有提前簽名等現象。

1.5 資料保存不符合要求 一部分未配備護士長的科室,重視了資料的填寫,但對于資料的保存認識不夠,導致三年的資料不全。

2 對策

2.1 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加強監督力度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我院在成立了以院長為第一責任人,由業務副院長、院感科主任、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等相關人員組成的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負責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實施由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專職管理人員-科室醫療廢物管理小組三級管理體系,每月定期檢查,隨時抽查,共同參與,分級分層監督管理,做到層層把關,環環相扣,獎罰分明,效果良好。

2.2 反復培訓,提高認識 自我防護教育和法制、法規教育是醫院員工必須接受的基本教育。采用多種方式在全院營造防范醫療廢物污染的學習氛圍,針對不同部門的特點進行定期、不定期組織培訓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配套文件。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和“標準預防”意識,促進人們積極地配合醫療廢物管理。

2.2.1 醫務人員的培訓 采用多媒體講座集中培訓聯合發放資料自學的方式進行培訓,定期考試,隨時提問,嚴格操作流程,按規定做好醫療廢物從產生到分類、收集、轉運、貯存、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將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納入繼續教育項目。

2.2.2 實習、進修人員的培訓 將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納入醫院崗前培訓內容,并根據各科室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由科主任或護士長對醫療廢物相關知識再次強化培訓,同時作為實習生的考核內容之一。

2.2.3 后勤、機關及非臨床人員的培訓 在采用多媒體講座集中培訓聯合發放資料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現場指導,將有關法律、法規、醫療廢物分類等知識,進行重點整理,打印裝訂成冊,人手一本,然后,進行問卷調查學習效果。

2.2.4 保潔人員的培訓 由于保潔人員文化水平較低,更換較頻繁,對醫療廢物的危險性不了解,因此,在醫院統一培訓的基礎上,專職管理人員反復組織保潔員及收集轉運人員的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動地自覺地配合工作。同時,要求收集轉運人員必須做到“四個不交不接”即:“護士不在場不交不接;裝盛過滿不交不接;標簽填寫不規范不交不接;護士不核實重量不交不接”。

2.2.5 患者及陪護人員的培訓 醫療廢物管理不僅是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提高公眾意識是最重要的。但公眾對醫療廢物管理的了解卻知之甚少,有作者對門診患者和醫務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95%的患者不知道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裝,90%的醫務人員認為政府和新聞媒體對醫療廢物相關知識和危害性宣傳不夠。因此宣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患者入院時、住院間、出院時由責任護士負責宣傳教育;其次,門診導醫設一名負責宣傳教育,讓進入醫院的人們了解存放醫療廢物的地點,將貯存容器及標識告知大家,教會丟棄各類垃圾的方法,讓患者及陪護人員清楚廢棄物怎樣處理,了解醫療垃圾流入社會對大眾的危害,形成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2.3 嚴格規范醫療廢物各個環節的管理流程

2.3.1 醫院制訂醫療廢物各個環節的管理流程。

2.3.2 固定收集轉運人員,專職管理人員全程監督。

2.3.3 各部位嚴格垃圾分類,避免擴大醫療廢物范圍,增加不必要的資金投入。

2.3.4 工作人員與收集轉運人員交接時必須履行簽字手續,嚴格執行“四個不交不接”規定。

2.3.5 處理被患者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醫療廢物時,操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

2.3.6 對患有感染性疾病和已確診或懷疑傳染性疾病患者所使用過的醫療物品,經初步處理后要單獨放入專用包裝袋內。

2.3.7 盛放醫療廢物包裝材質必須達到防水、防滲漏、防刺破,做到收集醫療廢物不落地,存放不暴露,日產日清,處理及時徹底。

3 小結

醫療廢物屬于高危險性廢棄物,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我院通過采取有效的持續改進措施,形成了人人參與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使我院的醫療廢物管理達到了預期目標,實現了醫療廢物管理規范化、法制化。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為了降低婦產科(母嬰同室)醫院感染的發生,探討母嬰同室醫院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母嬰同室管理的危險因素,采取相應的管理對策。結果 通過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范,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等管理。結論 通過加強母嬰同室消毒隔離各環節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母嬰同室;醫院感染;控制對策 作者單位:130061 長春,吉林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孫麗娟),分娩室(張紅麗) 婦產科的母嬰同室是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它擔負著孕產婦和新生兒的雙重責任,其醫療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產婦的預后、新生兒的生命質量。因此,我院加強婦產科母嬰同室管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減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保障了醫療質量和母嬰的健康、安全。1 母嬰同室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危險因素11 母嬰同室環境污染嚴重 由于家屬擔心產婦、新生兒著涼受風,病室內通風不良,來往探視人員較多,導致母嬰同室空氣污染嚴重,尤其是秋冬季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播。12 室內空氣消毒不及時 母嬰同室安裝的是循環風空氣消毒器,定時對病房消毒,此空氣消毒器經常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由家屬自行關閉,病房內空氣未能及時進行空氣消毒,容易引起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13 醫護人員手衛生問題 母嬰同室洗手設施不全,未安裝感應式水龍頭;另外醫護人員對《醫護人員手衛生規范》不重視,每次進行診療操作時不嚴格洗手或進行手消毒,使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醫護人員的手而造成交叉感染。14 嬰兒用品的污染 洗澡間嬰兒用品未做到每個嬰兒專用,容易引起嬰兒的眼睛、皮膚、會等的交叉感染。15 保潔人員素質差異 我院保潔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衛生知識和個人防護意識。16 醫療廢棄物的污染 醫護人員未能全面了解掌握醫療廢物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醫療廢物分類不明確,還有盛裝醫療廢物的垃圾桶未加蓋,污染的廢棄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給醫院環境質量造成二次污染,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產生極大危害。2 對策21 建立健全母嬰同室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 成立科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組,有專人負責醫院感染的各項工作。住院時即告知產婦和家屬保持病室空氣流通,并說明控制探視、陪護人員對母嬰健康的重要性,以取得她們的理解和支持。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每個房間內配備手消毒液,探視者應洗手或進行手消毒處理后,方可接觸嬰兒。22 母嬰同室環境管理 每個病室均由責任護士負責查看空氣消毒器運轉是否正常,并與產婦及其家屬做好溝通,避免家屬自行關閉電源。病室內定時通風換氣,病床濕式清掃,每天一次,一床一巾,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產婦出院、轉科后,床單位進行終末消毒處理。空氣消毒器過濾網定期清洗、消毒、更換;每半年監測空氣消毒器內紫外線照射強度,不合格及時更換,做好相應登記。23 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消毒 ①醫院感染管理科及科室經常組織醫護人員有關手衛生規范的學習、示范;規定使用洗手液,配備流動水洗手設施,最好使用感應式水龍頭,洗手池旁邊貼上六步洗手法流程圖;每季度或不定期對醫護人員手衛生進行微生物監測,并列入醫療護理質量考核標準。②在每個病室門口安置快速手消毒劑。③每臺治療車均放置快速手消毒劑,醫護人員每診療、護理或接觸污染物品后,應嚴格洗手或進行手消毒處理[1]。24 洗澡間嬰兒用品的管理 洗澡間嬰兒用眼藥水、撲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療用品等應專嬰專用,避免交叉使用。25 加強保潔人員的管理 我院的保潔工作已實行社會化管理,由保潔服務公司負責,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保潔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制定保潔工作制度、衛生質量標準、醫療廢物管理等制度,并于保潔公司主管、療區護士長不定期聯合檢查、考核、監督、指導,以保障母嬰同室衛生符合要求,有效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26 醫療廢物處理原則 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感染性醫療廢物放入黃色醫療垃圾袋中,容易造成損傷的銳器放置在銳器盒中,每天由專職人員密封后貼好警示標識,運送到醫療廢物暫存處統一處理,做好交接登記,資料保存3年以上。27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要求,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提高醫護人員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增強工作責任心,把醫院感染貫穿于整個診療、護理的每一個操作中,以保障母嬰健康、平安。3 討論

通過母嬰同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筆者體會到,建立和完善制度是保障母嬰同室感染管理質量的重要基礎;建立監督檢查機制是保證制度落實的重要舉措;采取有效的監控措施才能持續改進母嬰同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這是一項綜合的、全員共同參與的工作,為母嬰的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每位醫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參 考 文 獻[1] 黃玉如,楊艷芳,詹少玉急診科醫院感染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4):3961.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第3篇

我科遵循醫院管理年活動所倡導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服務宗旨,認真執行本年度護理工作計劃,按山東省醫院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的基本要求及標準考核細則,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改進服務流程,改善住院環境,加強護理質量控制,保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現將XX年上半年我科護理工作總結

一、落實護理人才培養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三基培訓,每月組織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

2、每周晨間提問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和專科知識。

3、組織全科護士學習了《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進行了考核。

4、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院護理核心制度并進行了考核。

5、有2名護士參加了護理自學考試。

6、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心肺腦復蘇急救技術,醫院組織的心肺腦復蘇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7、各級護理人員參加科內、醫院組織的理論考試、院感知識考試、技術操作考核,參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改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實行了“首迎負責制”,規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務流程,推行服務過程中的規范用語,為病人提供各種生活上的便利,對出院病人半月內主動詢問病人的康復情況并記錄訪問內容,廣泛聽取病人及陪護對護理服務的意見,對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屬無投訴,醫院組織的服務質量調查病人滿意率100%,科內發放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60份,病人滿意率100%,提名表揚服務態度最好的護士人次。

三、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發生

每周護士會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錯事故隱患,認真落實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發揮科內質控小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各項護理制度的執行情況,護理差錯事故安生率為零。

四、護理文書書寫,力求做到準確、客觀及連續

護理文書即法律文書,是判定醫療糾紛的客觀依據,書寫過程中要認真斟酌,能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放映病人的病情變化,不斷強化護理文書正規書寫的重要意義,使每個護士能端正書寫態度,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力度,每班檢查上一班記錄有無紕漏,質控小組定期檢查,護士長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出院病歷終末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月進行護理文書質量分析,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繼續監控,上半年出院病歷份,護理文書合格率達到了100%.

五、規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為本的住院環境,使病人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身心狀態

病房每日定時通風,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對意識障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制,按分級護理標準護理病人,落實健康教育,加強基礎護理及重危病人的個案護理,滿足病人及家屬的合理需要,上半年護理住院病人人,其中手術病人人,搶救病人人,氣管切開病人人,特護人,一級護理人共天。一級、特護病人合格率100%,基礎護理合格率100%,無護理并發癥。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達到100%.急救物品進行“四定”管理,每周專管人員進行全面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檢查,隨時抽查,保證了急救物品始終處于應急狀態。

七、按醫院內感染管理標準,重點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完善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組織學習醫療廢物分類及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并進行了專項考核,院感小組兼職監控護士能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使院感監控指標達到質量標準。

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基礎護理不到位,個別班次新入院病人衛生處置不及時,臥位不舒服。

二、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帶物品較多。

三、個別護士無菌觀念不強,無菌操作時不帶口罩,一次性無菌物品用后處理不及時。

四、學習風氣不夠濃厚,無學術論文。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第4篇

1.1身份識別制度

在JCI評審標準中突出強調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保證患者安全的理念貫穿于其中,尤其重視對患者身份管理:①要求使用兩種確認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包括使用患者的房號和床號;②在給藥、輸血或血制品前要確認患者身份;③在抽血和采集其它臨床檢驗標本前要確認患者身份;④在進行治療和操作前要確認患者身份;⑤醫院有制度或程序確保在所有情況下或不同地點對患者身份確認的方式是相同的。

1.1.1所有新入院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后,佩戴住院號(ID)條形碼的腕部識別帶前由住院部工作人員與家屬共同核對患兒身份,同時核對家長身份(告知以后就診時需帶齊身份證、戶口薄、醫保卡,掛號前鼓勵家長出示以上證件)。

1.1.2在查房、測量生命體征等,如果未即刻(錄入)寫入病歷,記錄在筆記、便條上的患者信息,不能只寫床號,必須有住院號、姓名。

1.1.3患者入院后,所有操作、檢查前均采用PDA核對患者身份臨床工作中住院患者會因各種原因發生床號的改變、同一個病區也存在收住相同姓名患者的現象。因此,使用具有唯一性及能被簡單識別的患者身份管理模式是保證患者安全的首要條件。醫護人員可以在醫院任何區域隨時使用手持移動終端進行信息管理,即使患者在非治療區域發生突然的意識喪失,醫護人員仍能通過PDA掃描病人的腕部識別帶,快速識別患者身份,并獲得患者綜合信息,使患者在第一時間接受正確的救治。

1.1.3.1PDA應該儲存患者的圖像。如果沒有此功能,在使用PDA識別患者的身份時,同時應該采用開放式提問、查對腕帶姓名和住院號兩種方式識別。

1.1.3.2患者的各類化驗標本盒、試管、病理切片、所需用的藥品、血袋、奶瓶及其他臨床檢驗、檢查標本上的患者身份識別碼必須與患者的兩項識別碼信息一致。

1.1.3.3在患者進人手術室前,病區護士與手術室護士使用PDA掃描患者手腕識別帶上的條形碼,核對手術患者的身份,使手術患者的身份管理更科學和安全。

1.2促進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

JCI要求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減少因為由誤解口頭或電話溝通的醫囑、檢驗和檢查結果而引起的醫療錯誤:①接受者要記錄下完整的口頭或電話醫囑或檢驗結果;②接受者要復讀所記錄的完整的口頭或電話醫囑或檢驗結果;③下達上述醫囑或報告檢查結果的人員要確認醫囑或檢驗結果;有制度或程序確保在口頭或電話醫囑下達時,能進行準確交流。

1.2.1有效溝通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并易于被對方明白。最容易出錯的溝通是口頭或通過電話給患者下醫囑和報關鍵檢驗結果報告時。

1.2.2醫院規定只有在搶救、手術中深度鎮靜治療等緊急情況由醫師或麻醉師開具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

1.2.3電話溝通時:呼出者告知自己科室、姓名和工號,詢問并記錄對方科室、姓名及工號并予以確認;內容登記在“電話通話記錄本”上;接聽者必須按照記錄的內容回讀一遍,呼出者確認是否正確無誤。

1.2.4在搶救時,醫師下達口頭醫囑要清晰準確(包括藥物名稱、劑量、用法),護士在執行口頭醫囑前,要復述一遍,醫師要確認無誤并回答“正確”后,護士方可執行。

1.3跌倒墜床預防

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對患兒及陪護家長進行跌落預防措施的宣教和記錄,床頭懸掛“跌落、墜床高風險標識”;根據跌落高風險患者的風險因子變化,及時進行再評估。高風險患者(評分≥3分)每周進行再評估和預防措施宣教記錄二次;跌落風險評估為1分或2分時,如跌落風險因子無改變,每周再評估一次。發生跌倒墜床后,應及時進行不良事件討論,采取糾正措施防止再發生。

2做好JCI標準下病區藥物管理

2.1備用藥品的管理

2.1.1對病區備用藥品,采取“基數管理”,向藥劑科申請儲備數量,每班進行交接,使用后要進行用途登記,并及時補充。

2.1.2病房需建立重點藥物觀察,第一次使用重點藥物后5min、15min、30min有生命體征的監測及藥物反應觀察記錄,如無不良反應,以后每班監測一次生命體征并及時記錄。

2.2急救藥品的管理

對其實行上鎖封存管理,搶救車內實行各項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種數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消毒滅菌、及時補充)。建立口頭醫囑登記本和搶救藥物使用登記本。搶救患者時,護士要保留用過的空安瓿,并及時記錄在搶救用藥記錄本中,具體內容為:患者姓名、住院號、醫師的姓名和工號、下達口頭醫囑的時間和口頭醫囑及各項緊急處置的內容、執行時間。

2.3高危藥品的管理

JCI提出的高危或高警示藥品是指那些存在出錯風險的藥物,這些錯誤能夠導致明顯的不良后果。本院確定的特殊高危藥品包括胰島素、高濃度電解質、細胞毒藥物、品、第一類五類。JCI咨詢專家劉繼蘭曾說過經常被引用的用藥安全問題之一是“因疏忽而誤用濃縮電解質溶液”;減少或消除這種錯誤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高警示用藥的管理流程,并將濃縮電解質溶液從病房移至藥房。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本院除手術室、NICU、PICU、急診室、感染科、CCU等因臨床救治需要,可單獨存放外,其他病區均不能存放。高危藥品應存放在專門的抽屜或藥柜內,以“白底紅字”警示牌提醒,對特殊高危藥品必須上鎖管理,實行嚴格的數量和存放管理,做到專人管理賬物及鑰匙,每日賬物相符。

3依照JCI標準,實施有效的預防控制感染措施

3.1成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組,進行院感知識的培訓

制定了預防院感的規章制度與操作流程,如:無菌物品管理制度,洗手制度,血源性病原體的職業暴露制度,醫院感染暴發流行預警機制,食物感染性疾病報告流程等。確保醫療器械的清潔和消毒,制定地面管理制度和清潔衛生工作制度;制定冰箱管理制度,布類管理制度等。

3.2正確處理醫療廢物

嚴格按要求分類,固定地點存放,滿3/4即用扎帶封口。廢物存放處應上鎖,避免患者接觸,按醫院時間交接廢物,防止醫療廢物外流,在運送廢物時,由專人專車按固定路線運送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運送過程需封閉,桶加蓋并扣緊,人與污物電梯分開。

3.3強化洗手的重要性

做好新員工崗前培訓、在職培訓與醫院感染監控員的培訓工作。培訓知識不斷更新。改善消毒、衛生設施:所有病房外走廊、治療車上均放手消毒液,洗手池旁張貼“七步洗手法”的圖片,培養家長及患兒洗手意識,并舉行知識搶答賽。定期督促檢查,持續改進目標:每月抽查醫護人員(含醫師、護士、工人及其他人員)的洗手依從性,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使洗手依從率達50%以上。

4小結

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措施范文第5篇

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與安全的一門重要學科,已成為當今一個非常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療保險制度在我國的逐步完善,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質量需求愈來愈高,法律意識也日益增強。發生醫院感染不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醫院的經濟負擔,還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它嚴重制約著醫療質量的提高,也是產生醫療糾紛的焦點之一[1]。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各級醫院加強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我院從組織、制度、培訓及監控等方面實行綜合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1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和規章制度

根據衛生部的有關規定,醫院逐步完善了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科、組。委員會全面負責醫院感染監、控、管工作,是搞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由醫務科、護理部、門診部、后勤、藥劑、設備、檢驗、手術室、供應室、臨床科室及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業務院長擔任,定期研究和解決醫院感染相關問題。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監控醫生和監控護士組成,他們的主要職責是針對本科室的醫院感染工作,進行監測和控制。感染管理科是連接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橋梁和紐帶,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醫院的常設部門,配備專職人員合理,投資購買了必要的監測儀器和消毒設備,組建了監控實驗室,確保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良性運行。并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如醫院感染控制方案、各級人員職責、消毒隔離制度、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制度、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制度、醫院感染監測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及職業暴露防護措施等。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逐步進入了規范化。

2加強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教育

向醫務人員和患者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教育是防止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工作[2]。我院已將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納入繼續教育規劃,每年派出專職管理人員輪流參加國家、省、市級舉辦的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培訓班,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業務素質,拓展管理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旨在更好地發揮感染管理人員在現代醫院感染監控中的作用。還以多種形式,向全院各類人員及其患者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宣傳教育,對實習及新上崗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基礎知識崗前培訓;對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辦法;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消毒藥械正確使用;醫務人員手衛生及職業暴露安全防護;標準預防等相關知識培訓。對醫院保潔人員進行消毒液的配制、自身防護和醫療廢物處置等知識培訓。對患者及家屬講解醫院感染的有關知識,將存放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地點、容器,以及垃圾袋的顏色告訴患者及家屬,使患者及家屬能夠主動配合我們工作,并通過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還經常到各科室進行技術指導,推廣新方法、新進展,提供新信息。將衛生部新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打印成冊下發到每個醫務人員,并組織學習和考試,從而使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和提高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把控制醫院感染作為自覺的行動,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3做好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

醫院感染的監測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只有做好監測,才能發現醫院感染管理的缺陷,找出問題,采取相應措施,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我們對醫院感染病例監測采取自報與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各科主管醫生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調查表》上報。感染專職人員定期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現患率和感染率調查,根據自報和調查資料每月進行匯總、登記,每季進行綜合分析并反饋。通過調查監測,掌握了我院醫院感染流行病學的特點,認為免疫力低下疾病、各種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住院時間長是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從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在進行病例監測的同時,我們加強對消毒滅菌和醫源性傳播因素的監測。即每月用嗜熱脂肪菌片監測壓力蒸汽滅菌器;定期對透析管路、各種內鏡、氧氣濕化瓶、霧化吸入器等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堅持開展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的監測;抽查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的濃度和污染現狀;每半年用紫外線強度計(卡)測定使用中的紫外線輻射強度。針對監測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以電話或書面材料的形式反饋到科主任、護士長,與他們共同分析,探究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落實,以達到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從而增強和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范能力,有效預防和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4抓好消毒滅菌質量和重點環節的管理

消毒滅菌質量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抓好消毒滅菌工作,才能杜絕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由于任何醫院感染的發生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醫療行為對控制醫院感染非常重要。作為每位醫務人員都應增強責任意識和無菌操作觀念,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的原則,才能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各個環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目前醫院消毒、滅菌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不斷改進和指導重點部門和環節的設施布局、流程管理、消毒滅菌方法、合理配制使用消毒劑、正確存放無菌物品等。對吸氧、導尿病人,加強無菌器具的管理,如每天更換鼻導管,濕化液使用蒸餾水;導尿者盡量不停留導尿管,需停留者每天清洗外陰,重者做膀胱沖洗。對于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等,采取每日消毒,用畢進行終末消毒后,放入清潔櫥內干燥保存備用。我們實施的具體措施還有:對所有能壓力蒸汽滅菌的醫療用品全部采用壓力蒸汽滅菌;牙科手機單個包裝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凡士林紗布(條)的滅菌,由于蒸汽不易穿透,我們采用干熱滅菌器滅菌;不耐熱的物品如各種內鏡,根據《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要求,合理選擇、正確使用化學消毒劑和酶洗劑,按照產品說明書準確配制,多酶必須現用現配,酶液浸泡一條鏡子和附件器械后,應重新更換或配制,避免再次使用造成交叉感染。針對高危科室區域加強管理,保持室內通風和潔凈,每天定時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在血液層流室和重癥監護室配備床單位臭氧消毒器進行床單位終末消毒。規范洗手將洗手6步法示意圖張貼在各科有水龍頭的墻上,并加強了對醫務人員洗手監督和考核。對醫院采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索要證件進行審核。對其儲存、使用及其用后處理進行監督指導,避免了醫院感染隱患,確保醫療安全。

5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我院成立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專家委員會和督導組,制定了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實施細則及抗菌藥物應用分級管理規定,建立了合理用藥的三項監控公示制度,將抗菌藥物使用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定期聯合檢查各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抽查病歷與處方,對醫院前10位用藥、前10位抗菌藥物、醫師用抗菌藥物的品種和數量等進行統計。對抗菌藥物的處方權加以限制,確定了各級醫師抗菌藥物使用權限,強調三級查房時上級醫生對使用抗菌藥物應當嚴格把關,科主任按分線管理規定審批并簽字。我們采取現場書面反饋和在公示欄定期進行公示的形式向全院通報,并與科室和個人經濟責任制掛鉤。促使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高病原學送檢率,選擇正確的用藥時機和適當藥量,防止患者體內菌群失調,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與細菌耐藥性的產生,降低了抗菌藥物的使用率。

6規范醫療廢物的處置

制訂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措施,對醫療廢物在分類收集、院內運輸、暫時儲存以及相關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各項工作環節中進行不斷檢查、指導。規范醫療廢物的處置程序:①科室嚴格按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按不同顏色污物袋分類裝,不得混裝。感染性廢物放入有專用警示標識的黃色塑料袋內;損傷性廢物裝入防刺破、防滲漏的利器盒內,不得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等銳器。②配備黃色醫療廢物運輸專用車,由專人定時到指定地點收集醫療廢物,及時按要求轉運至院內醫療廢物暫存處。③每天按時移交具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公司作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暫存處的工作人員對暫存地點和用具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和環境產生危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都江堰市| 咸宁市| 喀什市| 汤原县| 泽州县| 会昌县| 上蔡县| 隆子县| 阿克陶县| 农安县| 抚州市| 石门县| 盐边县| 梓潼县| 射洪县| 天门市| 烟台市| 广饶县| 沛县| 依安县| 绍兴市| 桐庐县| 巴里| 赣榆县| 浠水县| 喀喇沁旗| 时尚| 云林县| 石嘴山市| 噶尔县| 新乡县| 方山县| 隆林| 揭阳市| 无棣县| 丰镇市| 东乡族自治县| 昌黎县| 八宿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