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鋼琴;啟蒙教育;鋼琴老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3-0247-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音樂教育在兒童智力開發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已經被人們所普遍認同。目前,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開發兒童的智力。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稱號,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家長進行啟蒙教育的首選樂器。而作為啟蒙教育主體的教師,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夠在啟蒙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一、“老師”角色

作為一名鋼琴教師,首先應該具有的就是“老師”這一角色。由于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所以教師必須要和藹可親,讓孩子先喜歡上老師,再喜歡上他所傳授的知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孩子對于世界的認識還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還十分有限,孩子可能會先接受一個人,喜歡上一個人,再喜歡上他所傳授的知識。一是教師要有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術,這樣才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將鋼琴的魅力全部展現,進而吸引到兒童的注意力,征服孩子,使其迷戀上鋼琴,迷戀上藝術,從小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藝術熏陶,培養一種優雅的氣質。二是教師必須要因材實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都有自己比較擅長的一方面,雖然兒童還處于人生的初期,孩子的個性還沒有形成,但是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兒童某方面的特長,并且努力有針對性的加以培養,同時不斷改正兒童的缺點與不良習慣,這樣更有助于兒童未來的發展。

二、“玩伴”角色

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的一個“玩伴”,這樣會有利于鋼琴教育工作的展開。所以鋼琴教師可以采用做游戲的方式來對兒童進行教育,這樣孩子就可以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這比直接說教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成為孩子的真誠友愛的“玩伴”是鋼琴教師的重要角色之一。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不只是要成為個教導者,同時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來感受快樂與憂愁。”當然,這一理論也同樣適用于啟蒙教育。雖然孩子對于世界認識還處于朦朧的狀態,是一個稚嫩的個體,但是他們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有交朋友,同朋友一起分享快樂與憂愁的愿望。教師同孩子成為朋友之后,更加鞏固師生關系,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

三、“傾聽者”角色

兒童雖然對世界的認識比較少,但是他們也有對世界感知的能力,他們也有自己對這個世界闡述。而鋼琴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以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出現,認真的關注孩子,聆聽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感知,從而仔細觀察他們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面出來的行為方式,進而分析他們的心智發展方向,對于孩子所提出的音樂方面的問題,生活方面的問題,都有一一解答。教師要在鋼琴教育的過程中,花盡可能多的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孩子,從而實現達到更好的鋼琴教學效果。而傾聽并不僅僅要針對兒童的語言,還必須對它背后的意義進行分析,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只是要了解兒童想法,解答問題,還要分析他們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保護者”角色

教師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孩子情感的“保護者”。想要保護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這就需要教師在鋼琴教育的過程中,對兒童的精神與情感給予高度重視。兒童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解釋這個世界,他們也能夠認識到哪些事物對于自己的父母長輩是重要的,只要是父母認為是重要的事,那么孩子會認為這件事是值得自己花時間與精力來嘗試的,這也影響到了孩子在學習鋼琴過程中,情感投入的程度。目前,很多家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錯誤認識,這就使兒童的情感遭受了嚴重的摧殘。如果教師因孩子彈奏的水平不符合自己的標準,而懲罰孩子,這勢必會使孩子對學習鋼琴失去興趣,從而產生一種自卑情緒,這同時也會影響到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鋼琴教師存在的作用就是保護孩子,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并對這一過程進行指導。每一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教師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不僅不會降低教師的威信,反而會使教師更有親和力。鋼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到孩子的情感,鼓勵孩子積極進行思考,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才使孩子健康發展。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第2篇

幼兒舞蹈教育具有舞蹈藝術等自身的個性與特點。突出表現在活潑,天真,夸張,有趣。幼兒舞蹈不僅貼近兒童的生活,而且處處閃耀著兒童的心理特征,散發著充滿真、善、美的童心體驗和審美追求,給兒童一種強烈的新奇感、誘惑感和親近感,從而在兒童中形成一種追求美感的共鳴。凡是清新悅目、動人心弦的好作品,無不透射著童趣性、童真性等特點的完美統一。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舞蹈教學經驗,現談一談幼兒的舞蹈啟蒙教育的特點:

一、幼兒舞蹈啟蒙教育具有一定的童趣性。

童趣性是吸引兒童注意力培養兒童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啟迪兒童參與愿望的重要因素。幼兒舞蹈是幼兒游戲的一種高級形式,對于幼兒期的兒童來說,他們日常生活,在學習以外的時間,除了吃飯和睡眠外,主要的活動就是玩耍和游戲,這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動。因此,幼兒舞蹈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應當擺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們才愛跳、才愛看,才能達到百跳不厭、百看不煩的地步。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感到有興趣,有意思,立刻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樂此不疲。它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和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種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幼兒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較強,藝術性較高,又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孩子在開心時都會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一個好的舞蹈作品,能夠使幼兒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們身體素質、思想品德、智力開發及美育教育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效果。它不僅符合幼兒的情趣,而且會使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同時感受到藝術的陶冶,這也是培養藝術素質的起點。

二、幼兒舞蹈啟蒙教育具有一定的童真性。

幼兒舞蹈是展示幼兒心靈的窗口,是表現幼兒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純真、稚嫩是幼兒情感和思想的特點,他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與成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視點。豐富的想象、奇異的幻想,常常是幼兒們思維活動的特點。他們經常把一些無生命的玩具和物品看成是有生命的朋友。他們還把一些小動物看成是通人性、可以和它們一起玩,給它們講故事。在我們的幼兒舞蹈教育中如何具有純真性,關鍵就在于要以兒童的眼睛來看世界,以兒童的思想感情來對待客觀事物,從兒童的生活中擇取舞蹈的題材,特別是其中的童話、寓言等更存有我們可選擇的舞蹈題材。

三、幼兒舞蹈啟蒙教育具有一定的明晰性。

幼兒舞蹈教育中的明晰性是以情節內容的通俗性、直觀性和動作技巧簡單易學、輕松自如的靈活性為表現形式的。幼兒舞蹈所表演的內容一定要能被幼兒看明白、弄懂它的含義,小演員才能表演好,小觀眾才能接受。當然,對不同體裁的舞蹈作品對其內容的明晰性有不同的要求。如對有情節的舞蹈,所表現的人和事一定要清晰、條理分明,切忌邏輯混亂,對抒情性的舞蹈,舞蹈所表現的人物的情感要鮮明,不能含混不清,而對戲劇性的舞蹈,則要求人物性格突出,情節事件和矛盾沖突的發展要簡捷明了,起、承、轉、合要循序展開,只有如此,幼兒舞蹈教育才能具有藝術感染力,收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四、幼兒舞蹈啟蒙教育具有綜合性。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啟蒙教育;幼兒舞蹈;創編;教學;建議

Children Dance Creating and Teaching is Analys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ANG Hong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Children dance creating and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art,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mprov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new ideas of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ildre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valu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dance, and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core of the “body”, and along the body’s “perception―expression, to create” the main line to build children dance initiation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hildren dance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truly achieve fundamental purpose on enlightening children mind, rich children e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reative.

【Key words】Enlightenment education;Children dance;Creating;Teaching; Advice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推行,我國廣大家長非常重視幼兒各類才藝培訓,幼兒舞蹈是其中一項廣受青睞的項目,幼兒園和社會藝術教育機構都開辦了各種幼兒舞蹈班。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普遍提前到了4―5歲,甚至在2―3歲走路都還不穩定時就將其送進了舞蹈班[1]。與此同時,我國尚未建構一套系統的、科學的、符合我國幼兒身心發展特征與規律的舞蹈啟蒙教育體系[2]。加之,專業出身的幼兒舞蹈教師缺乏對幼兒生理和心理的了解,習慣性地把成人舞蹈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強加于幼兒,無疑對幼兒的身體是一種殘害,同時有可能因為扼殺了幼兒舞蹈的靈性和藝術性,而對幼兒靈造成深遠的傷害[3]。幼兒舞蹈啟蒙教育的根本目的應是讓幼兒追尋和享受舞蹈這種藝術能給個體帶來的愉悅,而不是通過殘忍、單一和枯燥的重復性訓練讓幼兒掌握刻板、規范的舞蹈動作[4]。可見,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與規律,圍繞舞蹈的本質特性和意義,以及舞蹈語言表達的核心――“身體”去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不強調身體的軟度、開度、力量、控制、跳躍、旋轉等訓練內容,而沿著身體的“感知―表達一創造”這一邏輯主線開展。

2 現階段幼兒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及誤區

2.1 現階段幼兒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首先,通過幼兒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以及表達美的興致和能力,塑造幼兒個性魅力;其次,幼兒舞蹈能挖掘幼兒潛在智能,鍛煉幼兒反應敏捷、肢體協調的非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跳躍、想象力豐富的高尚情操;再次,幼兒舞蹈能幫助矯正幼兒不良生活習慣和形體姿態,通過科學訓練埋造良好的身體形態,煥發健康向上的清新氣質[5];最后,在幼兒舞蹈集體訓練中,可糾正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驕縱和自我的個性,增強幼兒的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加強團結協作意識。

2.2 現階段幼兒舞蹈創編及教學主要誤區

首先,追求經濟利潤,教育觀功利化嚴重。迎合家長口味,一寐追求比賽級別、獎狀數量,為以后的藝術道路做足名譽上的鋪墊。其次,過多追求專業化技能技巧訓練,輕視幼兒身心啟蒙教育,從而忽視孩子的年齡與心態以及舞蹈所具有的內涵與情趣。最后,幼兒教育中的青年化傾向,以職業舞蹈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一統全民舞蹈教育領域,缺乏對幼兒舞蹈教育特性的研究。

3 創新幼兒舞蹈創編與教學

3.1 構建身體的“感知――表達――創造”教學模式

3.1.1 身體感知

幼兒舞蹈啟蒙教育應從身體認知開始,應讓幼兒首先認識身體的頭、胸、腰、腳等部位和肩、腕、膝、腳踝等關節,在老師指導下,伴著音樂的節奏,利用童謠或兒歌,并配以生動的形象來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多部位的協調與配合。還應讓幼兒在感知自己身體的基礎上建立“直”的意識,即身體直、手臂直和腿直,使自身處于自然狀態的身體逐漸過渡到舞蹈藝術所要求的體態。此外,讓幼兒學會掌握發力的部位和方法。如繃腳時的腳尖發力,勾腳時的腳跟發力,提高腳腕的靈活性,對自身身體力量的掌握,能進一步促進幼兒對自己身體的感知與感受。

3.1.2 身體表達

發揮幼兒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喜好想象,可塑性高等特點,在進行幼兒舞蹈創編與教學中,科學引導幼兒主動模仿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鼓勵他們把所聞所見所感通過身體動作表達出來,盡可能得使他們的思想情感與身體肢體動作融合在一起。因此,建議從動態、情趣和情感、空間等方面進行幼兒身體表達訓練。

3.1.3 身體創造

借助幼兒奇思幻想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舞蹈啟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其中即興舞蹈就是最合適的形式之一。所謂即興舞蹈是一種快速多變的、合乎自然的、無限連貫的舞蹈。幼兒利用即興舞蹈的藝術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音樂和舞蹈情境中無拘無束地展開想像,用身體來進行自我創造,這樣他們就可以跳出自己的思想,跳出對生活的認知,跳出記憶中的形象,跳出成人審美標準的束縛[6]。它其實幼兒的一種普遍行為,能防止注意力分散,能夠增強幼兒學習舞蹈的自信心,產生舞蹈興趣,營造一個令人感到輕松的環境,使幼兒喜歡舞蹈、開心舞蹈。

3.2 將兒童故事情節融入幼兒舞蹈創編

由于大多數幼兒對情節豐富形象鮮明的兒童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舞蹈創作時可將故事情節設計進舞蹈作品中,增加舞蹈作品的趣味性與故事性。創編幼兒舞蹈作品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去審視作品,單純的將一個的舞蹈基本動作原封不動地疊加灌輸給幼兒沒有任何情節與寓意,難免造成幼兒厭煩心理。在創編幼兒舞蹈的時候一定要忘記自己的角色,完全把自己融入兒童故事情節中去,用童心去體會舞蹈中人物形象的角色,用肢體去表現故事情節及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單純的動作摞列與疊加[7]。

3.3 促進游戲與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的優化結合

將游戲和舞蹈教學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豐富教學的形式,使之變得更有趣,更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游戲中學習舞蹈動作。建議從音樂的選取到動作的編排整個教學準備過程充滿游戲性,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身其中,從而培養他們的舞蹈能力。還可以開展基本節奏的游戲教學、模仿動作的游戲教學,以滿足兒童的興趣和愿望,又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可以讓幼兒自主組織舞蹈活動,教師指導為輔,促進教學形式的游戲化,提升幼兒舞蹈的激情。

【參考文獻】

[1]劉建.無聲的言說:舞蹈身體語言解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4.

[2]許卓婭.學與教的心理探索[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8.

[3]王印英,張雯.幼兒舞蹈創編與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3.

[4]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59-62.

[5]于惠.對現階段我國幼兒舞蹈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舞臺,2011(2):170-171.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啟蒙教育;教學內容;素質培養;規范教學

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漲。特別是傳媒上經常見到我國的鋼琴演奏家表演,吸引了很多家長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熱情。學習鋼琴的孩子日益增多,學齡也日益提前,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一方面推動了我國鋼琴教育的發展,使鋼琴文化得以快速傳播;另一方面也對鋼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鋼琴啟蒙教育的現狀

由于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現在最缺乏的其實是合格的鋼琴啟蒙教師,很多業余的學習者,只學習3-5年的鋼琴便涉足鋼琴教學領域,不負責任的現象很普遍,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這對鋼琴啟蒙教育形成不良的影響;很多培訓機構出于經濟考量,往往不認真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形成“速成”的風氣,往往讓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半途而廢;有的家長在學習鋼琴的問題上認識不足,對于孩子的期望過高,過多追求成果和形式忽略了鋼琴學習的真正意義。

二、鋼琴啟蒙學習的第一步

“啟蒙”這一詞的意思就是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有這樣的論調“先隨便找個老師學習,以后再換個好老師。”在很多人看來,“啟蒙教育”就是從零開始,是無關緊要的階段。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鋼琴的啟蒙教育如同建高樓,地基不牢是建造不高的。鋼琴教學的啟蒙階段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前途,在這一階段決定著學生是否會熱愛鋼琴藝術,打下良好的彈奏基礎,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好的啟蒙教學會誤導學生和家長,養成很多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彈奏方法。即使今后遇到好的老師,也很難改正。鋼琴啟蒙教學,大多針對的是學齡前的兒童。一般五周歲左右學習鋼琴是一個較為合適的年紀。年齡太小,手指太過柔軟;年齡較大又會錯過神經發育的最佳時期,鋼琴講究“童子功”就是源于這里。年齡只是參考的一個方面,最主要還要取決于兒童生理、心理的適應能力。學習鋼琴的孩子最起碼要能分清楚左、右手,能數十個以上的數;對于手大小的問題不用很在意,手指條件不是前提條件,掌寬指長當然好,但手指短小也會很靈活。

三、初學的規范

鋼琴啟蒙教學教師要重視規范的坐姿、手形、識譜。坐姿要坐在鋼琴的正中間,這樣左、右手能最大范圍的掌控琴鍵。身體要坐直,肩膀自然下垂;坐琴凳的三分之一處,稍微往前傾,腳要著地,較小的孩子可以準備一個墊腳的凳子。手形要做到手腕與琴鍵平行,不能過低也不能抬得過高,手指第一關節要“凸出”,做到“指尖”觸鍵。手指橫向要放到琴鍵的中間位置,縱向要靠近黑鍵。識譜要讓學生認識所彈奏譜面的所有符號和內容,包括高低音譜號、拍號、調號、小節、音符時值、休止符時值、音階排列等,哪些部分用左手彈奏,哪些部分用右手彈奏要做到心中有數。

四、全面了解鋼琴教學的內容

啟蒙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完成教學內容,在進行啟蒙教育時要讓學生和家長了解鋼琴學習的內容脈絡和線條。第一基礎訓練,包括音階、琶音、哈農;第二練習曲,包括入門練習曲、拜爾練習曲、車爾尼系列、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克列門蒂練習曲、肖邦練習曲、斯克里亞賓練習曲等;第三復調訓練,包括小巴赫、創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斯卡拉蒂、平均律等;第四奏鳴曲訓練,包括小奏鳴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第五大中型樂曲訓練,包括中外作品、各時期各流派的鋼琴作品、鋼琴協奏曲等。了解這些內容,能夠讓學琴者知道自己的彈奏階段,并激發不斷深入學習的動力,拓展鋼琴彈奏的廣度和深度。

五、家長在鋼琴啟蒙教育階段的作用

家長的督促和輔導,是孩子學習鋼琴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無論孩子處于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都與家長有很大關系。家長科學的輔導與督促會讓孩子學琴更有成效。要讓孩子有興趣,達到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除了老師的作用,還需要家長積極的評價。因為孩子練琴的時間大多在家里,而家長是第一聽眾,家長的評價得體,會讓孩子為糾正自己的不足反復的去練習;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彈奏評價不得體,會讓孩子失去彈琴的信心和興趣。家長的堅持在學琴過程中也很重要,畢竟孩子沒有自約性,堅持每天練琴并完成每一次課程作業都需要家長的配合和督促。所以家長的作用在啟蒙教育階段是舉足輕重的。

六、把考級、比賽、演出作為促進學習的手段

在鋼琴啟蒙教學階段,要鼓勵孩子參與考級、比賽、演出活動,增加出場鍛煉的機會。家長不要盲目攀比初學階段孩子的考級級別,而應重視培養孩子對鋼琴藝術的喜愛;重視培養孩子獨立彈奏練習鋼琴的能力;重視完整準確演奏作品,并了解鋼琴作品的內涵和價值。考過10級并不代表具有良好的彈奏水平,能完整準確彈奏一首鋼琴曲更有意義。比賽和演出對于鋼琴學習必不可少,鋼琴是一門表演藝術,比賽演出不要過于看重成績,而應該克服怯場緊張,真正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把考級、比賽和演出作為促進學習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能在鋼琴啟蒙階段培養正確的理念,培養對鋼琴藝術的熱愛。

七、學琴的意義

學習鋼琴,并不是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鋼琴家。鋼琴家不是學琴孩子唯一的出路和學習目的,把興趣培養、智力開發、意志鍛煉、提高藝術修養作為根本,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鋼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和誤區,及早糾正,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進行鋼琴啟蒙教育。彈鋼琴是一個技術活,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靠不斷的練習、靠時間的堆積,才能將技術變成技藝,才能達到孰能生巧,準確表達音樂內涵。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功底,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儲備,才能真正領悟音樂的精髓,才能真正喜歡鋼琴表演藝術,這才是學習鋼琴真正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8)

[3]曹理.音樂教育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兒童藝術啟蒙教育范文第5篇

一、京劇藝術啟蒙教育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

在幼兒審美初始階段,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審美意識,因而主要是以直觀的形式來認識外界事物,幼兒通過嗅覺、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共同協助,共同感知,積極參與,相互作用,達到“異質同構”。京劇藝術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它是唱、做、念、打的統一體,各類藝術活動的綜合,正是調動了幼兒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整體地反應審美對象,為他們借助于通感形成審美意象提供渠道。

(一)京劇音樂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聽覺感知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思維主要是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而進行的,學前兒童對音樂的感知也不可能擺脫其自身認知、思維發展的水平。因此學前兒童對音樂的感知體現出形象性、直觀性和情感性。京劇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黃”兩大聲腔組成,即所謂的“皮黃腔”。在旋律發展中,西皮旋律色調明亮、華麗、尖銳,用平緩節奏處理時,多表現明快、抒情的喜劇情節和愉悅的人物情緒。用輕快或強勁節奏處理時,多表現熱烈、激烈的戲劇場面和活潑、激動的人物情緒;二黃則旋律的色調暗淡、凝重、平靜,節奏緩慢時,多用來表現壓抑的悲劇情節和憂郁的人物情緒,節奏強勁時,多表現壓抑、悲壯的戲劇場面和凄楚、悲憤的人物情緒。西皮唱腔總是給人以婉轉流暢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黃唱腔總是給人以沉靜、悲涼之感。當兒童聽到西皮唱腔時,他能夠產生興奮、愉悅的情感,而二黃唱腔則讓兒童安靜。有了更多的思考。

(二)京劇美術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視覺感知能力的發展

學前兒童的認知發展處手前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仍受具體直覺表象的束縛,難以從知覺中解放出來。因此在兒童審美初始階段,對審美對象的形式感知比較突出,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成為兒童感知的首要刺激。京劇服裝多使用綢緞精美制作,圖案紋飾多以刺繡表現,色彩斑斕,華麗多彩,符合幼兒的審美偏愛。在京劇服裝刺繡中大量運用金線、銀線,如:《將相和》中的廉頗、《探陰山》中的包拯、《逍遙津》中的曹操等的服裝都大量地使用金線刺繡;而《長坂坡》中的趙云、《群英會》中的諸葛亮、周瑜等的服裝則是大量地使用銀線進行刺繡。金銀線刺繡的服裝在舞臺上的穿插使用,在由舞臺燈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極大地烘托出了熾熟的舞臺氣氛。京劇服裝不論在構圖、色彩、裝飾等方面能夠給幼兒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提升幼兒的視覺感知能力。

京劇臉譜是以人的面部為載體的圖案藝術,它是夸張的藝術,使用濃重、強烈的色彩,將人物的五官相貌加以夸張。有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唱道:“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些不同色彩塑造的臉譜能夠產生強烈的審美效果。正是符合幼兒的審美偏愛,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三)京劇表演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形體感知能力的發展

形體動作是學前兒童表達和再現藝術活動的一種最直接最自然的手段,通過這些動作表演,幼兒能夠對音樂的節奏做出反應,用動作來反應音樂的速度、力度的變化等,這對于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幼兒不僅通過聽、看等途徑感知京劇藝術,而且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他們的情感體驗。

“打”是京劇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是京劇藝術形體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里的武打實際上是“舞打”,是把武術動作加以提煉,化為節奏感很強的舞蹈動作,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雖然是表現緊張的搏斗、廝殺,但臺上絕無血肉模糊的場面,無論是舞刀弄槍還是翻打撲跌,或動或靜都給人以美感。表現兩軍混戰的廝殺場面有一種動態美,一個鑼鼓點便把混戰結束,交戰雙方集體亮相,構成一個優美的群像造型,臺上演員雖然姿勢各不相同,卻都像雕塑一樣表現出靜態美。這些或動或靜的動作,讓幼兒感知到人的形體展示出來的美,對幼兒學習舞蹈能夠一個良好的作用。

二、京劇藝術啟蒙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審美理解能力

幼兒對藝術品的理解主要體現在:對藝術形式結構模式及其情意表現性的理解,對題材內容的理解,對深層寓意或主題的理解。受其心理發展水平的影響,幼兒的審美理解往往是將他們獲得的審美資料與他們個人以往的經驗結合起來,通過想象而進行的理解。審美理解表現為較為淺顯的理解。京劇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它能夠促進幼兒審美理解能力的發展。

學前兒童對藝術形式特征的把握,明顯優于藝術欣賞中的理性表達。他們雖然不能為藝術作品進行風格方面的分類,但他們卻不知不覺地受著作品形式審美屬性和藝術風格的熏陶,并不知不覺地融進自己的藝術實踐中。京劇中的象征意義可以使他們更輕易分辨角色的性格特征。京劇藝術對色彩的運用非常全面、大膽,也非常靈活。在京戲中,為使觀眾看清眉眼,化妝就注重粉墨,濃眉重目,深描眼簾,進而勾畫、創造出臉譜。京劇臉譜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表現不同人物的情感和寓意。紅色,多用于忠勇正直的正面人物:紫色,多用于忠貞耿直或性格果斷沉著的人物;黑色,有無私、勇敢、剛烈、魯莽、憨直的寓意;白色,多用米刻畫那些陰險、狡詐、飛揚跋扈的反面人物。幼兒在看戲時,只要看見何人著何色就大致知道舞臺上人物形象的好壞。京劇藝術的完整而繁密的程式體系及象征的表現手法,能夠幫助幼兒逐漸理解作品的虛構性、夸張性及其特性,培養兒童對藝術作品的表現手法的理解力。

審美理解是審美主體長期以生活和知識積累為基礎形成的,兒童在生活中得到感受,在感受中獲得對形象的理解,程式是中國戲曲藝術表演的重要手段,是生活動作的規范化,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態,按照美學原則加以提煉、概括、美化、夸張而形成的一套嚴格的技術格式。京劇的表演是高度程式性的,京劇中對種種生活情景的表現,都有特定的程式規范與之相對應。京劇的程式具有極豐富的表現力,不僅表現一般的生活現象,如吃飯、喝酒、睡覺、走路、看書、寫字、關門、開門、喜、怒、哀、樂等,也能表現復雜的生活現象,如男女婚姻、悲歡離合、一樁公案等等,幾乎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能用程式恰當的表現出來。只有理解了這程式技法才能看得 懂京劇。這些程式貼近幼兒的生活,便于幼兒理解,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對藝術作品的技巧的理解。

三、京劇藝術啟蒙教育能培養幼兒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指的是審美主體在感受美、鑒別美和欣賞美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按照美的規律”直接創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可以表現為創造性想象的能力和創造性表達的能力。京劇藝術具有虛擬性及動態性,京劇藝術啟蒙教育能夠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想象自由,幼兒可以藉此將頭腦中的原有的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組織起來,從而進行再創造。

(一)促進幼兒創造性想象能力的發展

兒童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受他們認知能力的制約,他們的認識總是不完整,常常會把局部的、不同特征的屬性的事物雜亂地融合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形象。他們依靠直覺行動、虛幻的感覺表現生命形式。兒童可以通過想象將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組合在一個空間中,他們習慣于接受想象、夸張、擬人等手法表現的藝術作品。研究表明,嬰幼兒已經蘊藏著創新潛力,但是這種創新潛力具有穩定性差,可塑性強等特點。因此利用他們的可塑性,引發他們的創造性想象的發展,是早期審美教育的首要任務。

京劇的虛擬性是一種寫意的藝術觀,對于整個劇種和某一出戲的整體來說都具有全方位的意義,在京劇舞臺上對于時間、空間的處理都是虛擬的,對于人造環境、自然環境的表現也是虛擬的,對于人物的外形與言行的刻畫是虛擬的,對于人物精神氣質的刻畫也是虛擬的。例如表現涉水行船,臺上并沒有船,也沒有水,完全靠演員手中執一支木船槳來表示,給人以人在舟中的感覺;表現騎馬,臺上并沒有馬,演員手中執一根馬鞭,左腿微抬,右腿輕跨,馬鞭一舉就表示已經在騎馬了;用嗩吶模擬鳥鳴、馬嘶聲、娃娃哭聲;用鑼鼓表示風聲、雨聲、水聲等;用四個龍套代表千軍萬馬;用四員大將“起霸”的舞蹈動作代表武將出征前整盔束甲,準備廝殺的宏大場面等等,京劇舞臺上這些虛擬的表現手法能給幼兒以充分的想象,他們可以根據簡單的動作、布景道具等展開自己的想象,將他們的所知覺和理解的內容融合在一起。為最終孕育出美的形象奠定基礎。

(二)促進幼兒創造性表達能力的發展

審美教育不只是培養人靜觀美、欣賞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審美創造力。對幼兒來說,在感受作品的基本情緒的基礎上,應大膽、積極地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的感受。學前兒童在審美表達過程中,有時并不按照預想和計劃來進行,而是依據自己構思與表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調整,以至于最后形成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光泽县| 宜川县| 黎平县| 固安县| 伊金霍洛旗| 伽师县| 阿拉善右旗| 枣阳市| 镇江市| 建瓯市| 大丰市| 苏尼特左旗| 玉屏| 独山县| 紫阳县| 青神县| 冷水江市| 临湘市| 泸溪县| 开原市| 芷江| 淳化县| 衢州市| 静海县| 三穗县| 仙游县| 微博| 长顺县| 汤原县| 博湖县| 无锡市| 油尖旺区| 宝鸡市| 永济市| 宕昌县| 博爱县| 化德县| 梧州市| 通化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