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孕期;護理效果

分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孕婦在分娩前不免產生恐懼的心理狀態會對分娩造成負面影響,降低自然分娩率。本文分析了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產婦80例,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所有患者體質重增加12~18 kg,平均體重增加(15.2±2.5)kg,觀察組患者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6.7±1.2)歲,孕周24~33 w,平均孕周(27.2±2.5)w;對照組患者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6.4±1.8)歲,孕周23~35 w,平均孕周(26.3±2.4)w。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個人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和其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包括學歷狀況、家庭經濟情況和興趣愛好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健康宣教方式和內容,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健康宣教,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用影音資料觀看和講座交流會的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接受信息覆蓋面。②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產前、產中和產后相關知識,介紹產期可能發生的反應和臨床防治措施,孕期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等,并告知患者臨時處理措施。③飲食教育:對產婦進行飲食控制,為產婦提供充足的營養,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少食多餐,搭配均衡,多樣化飲食,均衡營養,禁食辛辣,多食蔬果,注意飲食清淡。④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向患者講解影響胎兒成長的因素,告知其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妊娠期運動療法,控制每日運動量,運動適度以微汗為宜,選擇輕松簡易的運動方式,禁止在清晨空腹時進行運動。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依從性和掌握健康知識的情況進行分析,并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意標準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依從性標準為非常依從、一般依從和不依從,自然分娩率=非常依從+一般依從。

1.4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對本次研究所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數據資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態計數資料(%)率;檢驗方法如下:正態計數資料χ2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結果

觀察組治療自然分娩率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也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健康教育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系列有組織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健康教育增強產生的健康意識,通過對產婦的行為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規范來改善產婦的生活習慣,降低產婦在妊娠過程中的風險[1]。患者處于妊娠期,其機體變化大,若發生疾病臨床治療困難,療效有限。因此,要對孕期產婦進行一定的護理,加強日常護理,調整患者生活環境,有助于產婦自然分娩率的提高,同時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2]。

對孕期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改善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讓產婦了解生產流程,使產婦明白分娩是一自然的生理過程,從而緩解患者對分娩的恐懼心理[3]。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自然分娩率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也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

綜上所述,對臨床產婦采取加強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增強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梁艷紅.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護理中的臨床意義及價值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8(11):191-192.

[2]吳曉娜.孕期健康教育應用于婦產護理中的優勢[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4(05):22,27.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孕產婦死亡;健康教育;高危管理

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文化、醫療保健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當今反映母嬰安全的一項重要指標。2004年至今我縣實施了“降低孕產婦死亡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開展了孕產婦死亡監測工作。回顧性分析2007-2012年全縣孕產婦死亡原因及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監測對象:按照國家孕產婦死亡管理(3+1)模式(即從2006年10月1日到本年度9月30日止),從妊娠開始至產后42天內死亡的孕產婦,不論妊娠時間和部位,包括內外科原因、計劃生育手術、宮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保不包括意外死亡。

1.2 資料來源:每例死亡孕產婦均由鄉鎮衛生院婦幼專干在3日內報我院,我院在1周內組織保健醫師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分析死亡原因,填寫好個案卡,調查報告永久保存。

1.3 方法:嚴格按照《貴州省孕產婦死亡評審方案》要求,對每例孕產婦死亡原因經縣級評審專家小組進行評審分析核定,每半年評審一次,實行逐級報告審查制度,以保證監測工作質量。

2 結果

2.1 死亡孕產婦年齡和文化程度:①年齡20-25歲10例,占38.4%;26-29歲4例,占15.3%;30-34歲10例,占38.4%;大于35歲2例,占7.6%。②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學23例,占88.4%;初中以上3例,占11.5%。③職業:農民25例,占96.1%,干部1例,占3.8%。

2.2 孕期接受保健情況:產前檢查0次16例,占61.5%;1-2次8例,占30.7%;3-5次2例,占7.6%。

2.3 26例孕產婦的死亡原因:首位死因原因是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占42.3%(11/26),因胎盤因素導致產科出血,占34.6%(9/26),產褥感染,占11.5%(3/26),妊娠高血壓疾病,占7.6%(2/26)。直接死亡原因是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和產科出血,占76.9%,間接相關因素是我縣經濟貧困,婦女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識差,住院分娩率低等。

2.4 孕產婦死亡時間、地點和評審結果:26例孕產婦死亡中,孕期死亡4例,占15.3%;產時及產后24小時以內死亡9例,占34.6%;產后24小時后至42天內死亡13例,占50%。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死亡6例,占23%;鄉鎮衛生院死亡4例,占15.3%,家中及轉送途中死亡16例,占61.5%。評審結果顯示,可避免死亡20例,占76.9%,創造條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7.6%;不可避免死亡4例,占15.3%。

3 討論

3.1 孕產婦死亡原因 導致我縣孕產婦死亡的原因及相關因素有: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孕產婦文化程度低、未進行產前檢查、孕產婦搶救條件有限等,這與我縣經濟文化水平低,健康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密不可分。因此積極提高產前系統保健質量,積極防治妊娠期的各種合并癥和并發癥,正確處理病理產科,盡早消除高危因素,確保孕產婦安全妊娠和分娩,是減少孕產婦死亡的有效措施。

3.2 死亡病例評審結果 從臨床來說可避免死亡20例,創造條件可避免死亡2例,不可避免死亡4例。從保健的角度來說如果孕婦能夠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內科疾病,一旦確診有限制生育的疾病或者不宜繼續妊娠者盡早終止妊娠,則死亡孕產婦死亡可大大降低。

針對我縣的實際情況,應采取以下干預措施:

3.2.1 加強基層孕產婦系統管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重點在農村,特別是鄉村一級,孕婦在孕期未作定期產檢,因此,要加強鄉村兩級保健人員對孕婦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

3.2.2 加強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在26例孕產婦死亡中有11例為高危孕產婦,因此建立健全高危孕產婦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機制,確保高危孕產婦得到早發現、早管理,有效隨訪和及時轉診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有效途徑。

3.2.3 重視健康教育,提高孕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26例孕產婦死亡中有16例從未作過產前檢查。因此,只有加強孕期保健宣傳,讓孕婦從 “要我保健”逐步轉變為“我要保健”,這樣才能確保孕期健康、安全分娩,從而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3.2.4 26例死亡孕產婦中2例在轉診過程中耽誤了最佳搶救時機。因此確保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的有效暢通,在危重孕產婦轉診、搶救過程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孕產婦死亡; 死因分析; 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206-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1-2010年黔西縣28個鄉鎮衛生院每年上報的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保健年報表及年度質量控制調查表等。

1.2 方法 縣婦幼保健院收集整理的全縣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個案死亡病歷、調查附卷、孕產婦死亡個案分析報告等有關資料,每半年召開一次孕產婦死亡評審會,進一步分析原因,明確死亡診斷。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1.1 死亡年齡 20歲-24歲14例,25歲-29歲22例,30歲-34歲18例,35歲以上3例。

2.1.2 文化程度 中專1例,初中10例,小學29例,文盲17例。

2.1.3 生育情況 初產婦16例,經產婦41例。

2.2 產前檢查次數 0次24例,1次-5次28例,5次以上5例。

2.3 分娩地點 省級醫院1例,縣級醫院分娩8例,鄉級醫院分娩2例,村衛生室1例,家中分娩36例,途中分娩2例,未娩7例。

2.4 死亡地點 省級醫院1例,縣級醫院死亡18例,鄉級醫院死亡3例,家中死亡30例,途中死亡5例。

2.5 死亡原因 2001-2010年黔西縣活產數79234例,孕產婦死亡57例,平均死亡率71.94/10萬,主要原因是產科出血,孕產婦多數死于家中,其次是縣級醫院。孕產婦文化水平越低,生育次數越多,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及構成 見表1。

表1 黔西縣57例孕產婦死亡原因及構成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第4篇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現《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目標,進一步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根據《××縣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實施方案(2009年)》及《××縣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資金管理方案(試行)》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目標

(一)長期目標

到2015年,全鎮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9%以上,農村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以上,到2020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9.7%以上,農村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以上。全鎮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控制在《××縣婦女發展規劃》和《××縣兒童發展規劃(2001-2010年)》規定的目標內。

(二)2009年度目標

1.孕產婦死亡率低于2008年的79.74/10萬;

2.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縣為單位控制在1‰以下;

3.嬰幼兒死亡率低于2008年的5.58‰;

(三)年度支持性目標

1.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在97.00%的基礎上有所上升;

2.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保持在百分之95%以上;

3.孕產婦糸統管理率達百分之90%以上;

4.縣鄉醫療機構產科工作人員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達百分之80%。

二、項目管理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降消項目在我鎮順利實施,經鎮人民政府研究,成立××鎮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領導小組。由施燕麗副鎮長任組長,魯朝麗任副組長,成員由相關單位抽調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衛生院,由魯朝麗任辦公室主任。

項目技術指導由××衛生院魯朝麗、婦幼專干普學芳負責。

(二)工作職責

1.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審定降消項目實施計劃,領導協調和督促項目工作實施;解決項目實施中的重大問題;把項目工作指標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管理。

2.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擬定項目實施計劃;負責項目的具體管理工作;組織督促項目業務工作實施,定期向縣項目領導小組報告項目實施進度;協調解決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重大問題及時上報領導小組研究;審定項目技術指導組的工作計劃,布置工作任務;協調、聯糸有關部門配合實施項目工作;制定項目管理辦法;實施扶貧救助;收集分析項目執行情況的資料和信息,及時總結推廣項目經驗,召開項目工作會議。

3.技術指導工作職責:結合項目實施方案的內容,制定項目技術指導計劃并報送項目辦審定;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和技術指導要求,做好項目業務技術指導,定期或不定期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負責項目宣傳和指導各村組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制作健康教育宣傳材料,協調各級婦聯組織、廣播電視部門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制定項目培訓計劃,幫助指導和督促基層開展項目培訓工作;負責項目業務管理、監督指導、推廣住院分娩、完善高危孕產婦的轉診和搶救機制。

4.衛生院工作職責:負責項目的組織管理、人員培訓、監督指導、扶貧救助;配合、協調婦聯、計生、民政、廣播站等做好相關工作。

5.鎮婦聯的工作職責:做好鄉村群眾性健康教育工作,圍繞母親安全、兒童優先、安全分娩等內容,宣傳、組織、發動群眾參與項目活動。村婦女干部要協助鄉村婦幼醫生做好孕產期保健工作,村婦代小組長要隨時了解本組婦女的健康狀況,孕產婦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鄉村醫生或婦女主任、鄉村婦聯組織每月向婦幼保健部門通報一次孕產婦調查情況。

6.鎮計生服務站工作職責:做好群眾性的生殖健康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減少計劃外懷孕和非婚生育。鄉、村、組計生工作人員要發揮宣傳工作的優勢,積極動員育齡婦女參與保健,配合鄉村婦幼醫生共同做好孕產期保健工作。每月向婦幼保健機構通報一次孕產婦調查情況。

三、項目工作內容

按照國家、省、市、縣項目管理方案的要求盡快啟動,全面實施,加強項目領導,嚴格經費管理;強化婦幼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加強人員進修和培訓;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轉診網絡和“綠色通道”;組織專家駐鄉蹲點幫扶;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工作;做好降消項目信息的收集、統計和分析工作;項目監督指導與評估。

(一)加強項目領導,嚴格經費管理

1.加強對項目工作的領導,并將項目實施納入各相關單位年度責任目標進行考核。

2.定期檢查或審計項目資金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情況,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資金安全。

3.將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項目和限價標準、提供助產服務定點醫療衛生機構名單向社會公告。設立舉報電話、舉報箱,對于舉報線索,要認真調查處理,堅決禁止各種違規違紀現象發生。

(二)強化鎮衛生院婦幼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

1.加強我鎮婦幼保健人員孕產婦保健技術指導的職能和作用,提高孕產期保健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以醫療、保健為支撐的婦幼保健服務網絡,為孕產婦享有規范、安全的孕產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務提供保健。

2.嚴格執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服務項目和限價標準,規范醫療保健機構助產服務。

3.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服務資質的監督管理。要嚴格執行助產機構、技術和人員的準入,嚴肅查處不具備接生資格的機構和人員,堅決取締非法接生。

4.強化產科質量管理。

(1)根據省衛生廳制定的縣、鄉產科建設標準,加強產科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制定有關工作制度、完善產科服務。

(2)助產機構要認真使用省級下發的《云南省產科病歷基本格式》,規范產科文書管理。

(3)健全醫療衛生機構產科質量管理體系,按照孕產期保健和助產技術規范,定期開展質量評估活動,不斷改進產科服務質量。

(4)定期開展產科危急重癥及死亡孕產婦的分析和評審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不斷提高產科服務質量。

(5)保證產科急救設備和設施處于功能完好狀態,努力保障產科質量,維護孕產婦生命安全。

(三)加強人員進修和培訓。

1.鄉鎮衛生院助產人員培訓:中心衛生院的助產人員重點培訓產科急救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規范,以提高產科急救能力;一般鄉鎮衛生院的助產人員重點培訓正常產處理、常見產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轉診過程中基本急救技能。要求鄉鎮衛生院助產人員原則上要輪訓一遍,方法可通過理論學習、見習和到縣級臨床進修等方式進行。

2.鄉村醫生培訓:通過培訓提高鄉村醫生篩查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童的業務能力,能處理一般婦女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

(四)建立完善高危孕產婦應急搶救機制

衛生院要健全和完善應急搶救組織,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做到急救人員、設備、藥品、交通工具配齊到位,保證搶救組織運轉正常。各醫療單位要公布急救電話,保證急救系統功能狀態良好,聯系方式暢通無阻,接到急救信號能及時出診,不得相互推委扯皮。危急孕產婦的搶救實行院長負責制和首診醫生負責制、出診搶救制、會診制及轉院轉診制,確保危急孕產婦得到及時救治。

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承擔一級轉診,對當地發生的高危孕產婦及時護送到縣級醫療保健單位救治。

(五)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工作

要把健康教育同動員孕產婦住院分娩有機結合起來,做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宣傳和孕產婦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做到家喻戶曉,為孕產婦住院分娩菅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積極協調婦聯組織和廣播電視等部門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菅造全社會關心婦女兒童健康的良好環境。

1.推行“以婦女為核心,家庭為最佳場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對孕產婦進行孕產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識的宣傳教育。

2.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婦女文化程度低、舊的風俗習慣影響等問題,舉辦“孕婦學校”、“家長學校”進行健康知識的傳播。

3.在每個村委會醒目位置刷寫1—2條“住院分娩,母嬰安全”、“住院分娩,國家補助”等標語,以及縣、鄉危急孕產婦呼救電話。

4.鄉村醫生要督促每位孕產婦將危急孕產婦呼救電話寫在家中醒目位置。

(六)加強流動人群管理,落實保健措施

衛生、公安、計生、民政部門要緊密配合,對在本鎮行政區域內的流動人員,要互相溝通情況,互相配合管理。戶口所在地的婦幼衛生機構要及時向育齡人群流入地的婦幼衛生機構通報信息,流入地的鄉、村婦幼保健人員要對人群中孕產婦進行建冊管理。全鎮醫療衛生、計生單位要建立孕產婦首診責任制,不論哪一級醫療衛生、計生單位發現孕婦就診,只要是孕婦都要追問孕產婦圍產期保健手冊情況,對無圍產期保健手冊的孕婦一律給予建冊,并登記上報縣婦幼保健院,縣婦幼保健院負責協調各院跟蹤管理,確保本鎮范圍內無一例高危孕產婦因漏查漏管而死亡。

(七)強化鄉、村兩級保健管理負責制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范文第5篇

在院領導支持下我院建立了以系統管理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信息網絡為依托,以高危篩查為重心的管理模式采用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三級醫療保健網為管理和業務依托、多學科合作的管理方式。

1.1建立系統管理網絡“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四位一體系統管理模式①村級保健員:是孕產婦發現、宣傳、動員的重要基礎做好孕產婦的家庭訪視和登記通過電話、上門服務等方式動態跟蹤孕婦,了解孕婦的生理、心理、家庭問題同時對孕婦及其家庭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督促其到衛生機構進行篩查做好孕婦及家屬的健康教育。②各衛生院生要負責發現、建檔、追蹤、健康教育指導及非高危孕婦的早中期檢查做好產后隨訪發現高危孕產婦及時轉診到醫院。③醫院生要負責系統的產前檢查除做好孕產婦資料錄入、孕產婦信息數據監測與反饋外,還負責高危孕產婦的確診與治療、對基層的督導及培訓并負責做好各部門交流配合協調處理好各種問題。

1.2工作流程建立“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四位一體系統管理孕產婦首次在衛生服務站點就診婦幼專干將信息錄入系統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做好高危孕產婦篩查將篩查結果反饋給基層保健員提出相應風險等級保健員根據風險類別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當孕產婦未按規定時間轉診、產檢、隨訪時基層保健員通過電話或上門催訪發現異常孕婦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接診醫院通過網絡可了解孕產婦孕產情況。孕婦在醫院分娩后,醫院婦保科通過內部網絡及時把產婦的信息轉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婦幼專干對產婦及新生兒進行家庭訪視及產褥期保健指導,產后42d進行健康檢查結案同時進行滿意度調查和妊娠結局分析。

1.3保障措施整合全縣衛生資源,完善孕產婦急搶救網絡做好人才、資金、設備等各方面的支持:①在做好日常婦幼保健服務的同時從真落實高危孕婦的篩選高危孕產婦轉診、會診以及危重孕產婦報告、搶救和追蹤隨訪制度;②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及培訓體系提高整體篩查及服務水平;③結合國家“降消”項目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做好資金保障。④通過補助方式調動基層婦幼保健人員的積極性。

1.4質量控制將婦幼保健服務工作納入對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考核中并制定相關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日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

2邊遠山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方法

2.1建立孕產婦信息化管理模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每個保健網點均配備電腦,裝備孕產婦系統管理網絡報告系統構建婦幼保健管理服務網絡。縣級醫院、各衛生院對轄區內孕產婦實行戶籍地管理完善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網絡,以方便孕產婦能夠就近享受婦幼保健服務。形成家庭一衛生服務站點一衛生院一醫院的婦幼保健服務網絡建立孕產婦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動態掌握平臺內的孕產婦情況及時發現隱患通過轉診、診斷和及時治療、追蹤隨訪避免危重孕產婦的發生從而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的死亡風險。

2.2充分利用婚檢平臺進一步拓寬孕前管理渠道除了通過各級保健員主動搜索發現外通過利用婚檢平臺了解新婚信息交換育齡婦女信息。各級保健員及時上門核實婚育情況,從新婚期起就進行追蹤管理為準備懷孕的夫婦在懷孕前至少6個月提供教育、咨詢、信息和技術服務進行必要的檢查治療和干預對已經懷孕的孕婦及時上門建立圍生保健手冊并督促其到婦幼保健院或綜合醫院完善相關的檢查。同時婚檢中心按照普遍性和個體化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對計劃妊娠的婦女提供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導崛咐補充葉酸和開展新婚夫婦“孕前準備學習班,’提高早孕建冊率將保健服務由被動變為主動。

2.3挖掘村級保健員潛力,充分發揮三級保健網網底作用為了確保孕產婦系統管理有效運行在邊遠山區中心地點設立保健網點海個村配備1衛名村級保健員建立聯系制度,村級保健員通過統一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村級保健人員負責本村孕婦的基本情況摸底上報在孕早期及時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建立網絡檔案并上報實行專人管理定期產前檢查護送孕婦到醫院分娩并負責本村產婦產后新生兒訪視工作。每月縣保健院派人巡點1衛次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鎮級衛生院根據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情況給予相應報酬轉變鄉醫職能赴絕家庭個體接生。

2.4多種方式扶助人才培養及產科建設加強鎮、村級保健人員孕產期知識培訓堅持例會制度鎮衛生院每季度召開1次鎮、村婦幼例會縣保健院派人參加了解管理情況互通信息做好工作交流及時協調解決保健服務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縣級醫院接收基層醫院人員進修學習,同時強調對縣、鄉、村三級產科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術的逐級培訓通過全縣村級保健員培訓班統一培訓、規范管理的操作規程使其掌握產前檢查的基本技能識別高危妊娠提高孕管質量。

2.5衛生服務三下鄉,醫療服務到家門結合“對口支援”、“城市醫生下基層”工作定期下派醫院婦產科臨床醫師到各鄉與衛生院和衛生室的鄉醫合作開展義診服務為當地群眾開展體檢和咨詢。婦產科專科醫生定期進入衛生院后,由當地婦幼專干進行宣傳組織當地婦女到衛生院建冊、體檢。同時對她們進行一定的婦女保健健康教育,提高孕產婦保健意識。由縣級婦產科、兒科及新生兒科骨干組成業務技術指導小組,不定期到基層衛生院進行業務培訓手把手帶教提高助產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加強產科建設提高基層衛生院產科服務水平和保健管理質量。

2.6多樣化宣傳教育,提高孕產婦保健意識通過宣傳欄、電視、小冊子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把保健知識傳授給群眾使孕產婦認識到系統管理的重要性啟愿并能按期接受產前檢查及時發現高危妊娠降低漏篩率。對高危妊娠及時治療提高轉歸率開設“孕婦學校”對孕產婦進行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識的教育,使孕產婦及家屬主動及時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由縣婦聯牽頭縣保健院提供師資、教材主動到最邊遠的山區免費舉辦月嫂培訓班,向邊遠山區婦女及家屬傳授孕產期保健知識、孕期可能出現的危險、求助方法、新生兒護理以及各種項目宣傳等。近年來我院共舉辦月嫂培訓班巧期,每期10d洪培訓1000多人提高了廣大婦女孕產期保健意識確保了孕產期婦女的安全。

2.7高危篩查分級關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負責早、中期高危孕產婦篩查將篩查結果反饋到基層保健員提出相應風險等級保健員根據風險類別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當孕產婦未按規定時間轉診、產檢、隨訪時基層保健員通過電話或上門催訪發現異常孕婦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3結果

3.1孕產婦系統管理情況分析通過實施邊遠山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我縣邊遠山區孕產婦保健管理情況得到較大的改善系統管理率從之前的69.26%上升至96.33%往院分娩率從69.52%上升到99.73%高危管理率甚至達到100%。.

3.2高危妊娠篩出情況分析實施孕產婦管理系統是以信息網絡為依托提高高危孕產婦的篩出率河減少高危孕產婦發生產科并發癥的概率。全縣加強對高危孕產婦網絡的管孕產婦發生子痛、產后出血、胎盤早剝及死胎的人數明顯下最終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

4討論

4.1孕產婦管理是確保母嬰安全提高人口素質降低母嬰患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項重要舉措。孕產婦系統保健與孕產婦職業、計劃內外生育、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就醫的距離和時間、醫療保障水平相關團特別是邊遠山區交通、經濟、人員設備配置、宣傳度等原因導致不易建立起穩定的自成體系的孕產婦管理網絡。為此我院建立了以系統管理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信息網絡為依托,以高危篩查為重心的管理模式通過系統的管理整合醫療資源充分發揮每一級保健網絡的作用,切實降低了孕產婦、圍生兒死亡率提高了孕產婦系統管理效率為探索行之有效的適應邊遠山區實際的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模式指出了新的方向。

4.2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三級醫療保健網為管理和業務依托的管理結構充分整合了醫療資源沐日用基層醫務人員熟悉基本情況開展“地毯式”排摸孕情,切實將每一位孕產婦納入到保健網絡中。與衛生服務機構聯系緊密河以有效地開發基層資源,每一級網絡均能夠明確工作要求及職責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家庭訪視、檢查動員及動態監測胸建一種全面覆蓋式的網絡式管理機制,保證系統管理的質量。模式建立后孕產婦系統管理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提高脫明其成功有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乌兰县| 扎鲁特旗| 榆中县| 巴马| 太白县| 田阳县| 莒南县| 射洪县| 勐海县| 曲松县| 奎屯市| 英超| 玉屏| 深泽县| 衡水市| 财经| 江华| 共和县| 巧家县| 翁源县| 淮阳县| 三门县| 宜宾县| 文昌市| 三明市| 含山县| 汪清县| 沁源县| 个旧市| 中牟县| 密山市| 棋牌| 纳雍县| 咸宁市| 安达市| 历史| 乐山市| 乌海市| 马关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