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茶道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道路,檢查井,井圈,加固 , 鋼纖維 , 鋼筋混凝土
Abstract: urban road in use process, inspection Wells road sinking, damaged and all round covers the phenomenon such as fractured everywhere, for road use, vehicle safety driving and city beautiful, caused a major influence.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have inspection Wells more, besides the reason of design, mainly for the inspection Wells in circle road base and covers strength enough to meet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etc reasons.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examples discussion of city inspection Wells of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inspection Well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inforc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road, inspection Wells, and the well circle, reinforcement,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中圖分類號: U21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
城市道路排水系統按照排水規范要求每隔25-30米要設一座檢查井,以便于日后隨時檢查、維護,確保城市雨污水排水暢通無阻。檢查井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道路的板塊整體性、結構穩定性、外觀美感及使用壽命。城市道路中檢查井普遍存在的問題有:①、檢查井與路面不順接致使車輛多次行駛后現有道路的破損首先出現于檢查井周圍;②、檢查井不平導致行走(車)時很不舒服且難以根治,也影響道路的整體美觀;③、檢查井周圍路面破損后對車輛行駛帶來了安全隱患,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養護部門雖然對檢查井病害經常維修,但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病害,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要從源頭上清除病害。本文主要討論在城市道路整治中,對檢查井井圈、蓋及井周基礎徹底進行加固改造,從根本上清除病害。
2 城市道路中檢查井的種類
城市道路中機動與非機動車道上的檢查井種類眾多,主要包括雨水、污水、自來水、煤氣、電力、電信、有限電視、強弱電等,由于各種管線隸屬于不同的產權單位,在工程施工中可能由不同的施工單位來完成,從此導致檢查井施工中對井周的路基處理不盡相同,井周路基強度與道路整體強度存在偏差,在以后的使用中易產生病害。檢查井蓋有方有圓,在加固時需針對不同的形狀進行處理,本文將討論以上各種檢查井井蓋的加固技術。
3 檢查井井周路面的切割與破除
城市道路檢查井加固前為保證瀝青路面的整體結構、強度及接縫美觀,對要加固的檢查井井周瀝青路面進行切割,不論方形還是圓形的檢查井,一般沿檢查井井蓋邊緣60厘米處用墨斗彈方形框線,然后采用道路切割機沿墨線切割,切割深度為6-8厘米,切割完成后,人工用風鎬進行鑿除切割線內瀝青混凝土及基礎結構,嚴禁使用機械破除,機械破除產生的振動力對檢查井井身砌體結構及井座鋼筋砼蓋板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對檢查井周圍的路面也會產生影響。人工破除時嚴格按照墨線內范圍施工,不得將線外路面破壞,影響道路美觀及整體結構穩定性,破除深度為28厘米,檢查井加固結構為:24厘米鋼筋混凝土(摻鋼纖維)+4厘米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人工破除完成后,檢查井基底松散層及垃圾清理干凈,進入下一道工序。
4 模板
根據檢查井井蓋形狀不同,分為圓形模板和方形模板兩種,考慮到拆模比較困難和成本費用,一般不采用鋼模板。混凝土傾倒時對側模產生的側壓力以及振搗時產生的荷載,使用帶支撐的木模板足以承受,圓形模板支撐采用方木十字支撐,方形模板采用方木對角支撐加橫向支撐。模板不可以重復利用,遇到拆模比較困難時,模板可以不予拆除,模板采用竹膠板進行切割制作,舊模板亦可,模板厚度為2厘米,支撐方木為5厘米×5厘米,模板制作安放完成后,檢查模板頂部高程是否滿足要求。模板尺寸根據檢查井蓋尺寸確定,圓形模板一般為Φ70厘米~Φ80厘米之間,方形模板有正方形和長方形,模板形狀支撐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5 檢查井蓋座
隨著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導致車輛大幅增加,再加上車輛超載嚴重,使得城市道路中的檢查井蓋座材料必須要堅固耐勞,才足以應付繁忙的交通狀況。根據規范及設計單位的要求,本文討論采用的檢查井蓋座材料為:雨水檢查井井座采用重56kg球墨井座(方型);污水檢查井井座采用重46kg球墨井座(圓型),檢查井井蓋均采用鋼纖維復合井蓋,其他配套檢查井由產權單位提供相應材料的檢查井蓋座。檢查井蓋到使用時養護期要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卸貨時要注意不要損壞井蓋座,對質量、外觀不合格的檢查井蓋座一律不得使用。檢查井座安放時要平穩,不得損壞模板,安放好后及時調整蓋頂高程,采用拉十字線方式調整,使井蓋與路面高程保持一致,并用鋼尺測量井座外邊緣與模板外側的距離,一般應為7.5厘米,使得井座座在混凝土上的寬度為7.5厘米,確保檢查井加固質量。井蓋座安裝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6 鋼筋加工與綁扎
主筋采用Φ16螺紋鋼,箍筋采用Φ8的線材。鋼筋在加工場內集中制作,運至現場安裝。鋼筋加工時,應按照設計要求尺寸進行下料、成型,鋼筋安裝時控制好間距、位置及數量。鋼筋保護層采用提前預制與井圈加固混凝土同等級標號的混凝土墊塊,底面和頂面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為5.5厘米,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為6厘米。由于配套檢查井的尺寸各有不同,安裝時根據設計要求的箍筋間距進行增加或減少,確保鋼筋數量及間距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鋼筋安裝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7 鋼纖維混凝土澆筑
井圈加固混凝土采用C30鋼纖維混凝土,混凝土中加入鋼纖維,增加了混凝土的牢固性,同等條件下比普通混凝土堅固,不容易斷裂及破損,采用的鋼纖維的種類為:鋼纖維長度為3.5厘米,斷面尺寸 0.6×0.8毫米,每立方混凝土中摻量為 45―50 Kg/m³,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鋼纖維在拌合樓攪拌時摻入,與混凝土攪拌均勻,混凝土坍落度一般為10±2厘米,混凝土澆筑前要先將基坑內松散層及垃圾清除干凈,并灑水潤濕,對發電機和振搗棒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萬無一失。澆注過程中,隨時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作用半徑約為振動棒半徑的8~9倍。振動棒振搗時與側模保持5~10厘米的距離,避免振搗棒接觸模板。對每一振動部位振搗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表面平坦、泛漿為止,避免漏振或過振,每一處振完后應徐徐提出振動棒?;炷潦諠{抹面后進行人工拉毛,采用鋼絲刷橫路向拉毛,深度控制在1~2毫米。要掌握好拉毛時間,早了帶漿嚴重,影響平整度,晚了則拉毛深度不夠,一般憑經驗掌握,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指壓時有輕微硬感時拉毛為宜。混凝土養生采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保證混凝土表面始終處于濕潤狀態,養生時間不少于14天。
8 結合工程實例討論檢查井加固應用
某城市市容未整治前多處檢查井下沉、破損、井蓋斷裂,井周路面下沉、裂縫,影響城市整體美觀及交通安全,本工程包括配套管線檢查井共約750座,均采用上述技術進行加固,加固結構為24厘米鋼纖維鋼筋混凝土+4cm細粒式瀝青砼。經過3個月施工,750多座檢查井全部順利完成,細粒式瀝青砼鋪筑完成后,整個路面煥然一新,通過檢查井加固技術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壽命,并為交通安全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9檢查井加固技術應用的利與弊
對于新建工程來講,通過對檢查井結構的重新設計,不存在檢查井加固的應用,但在城市道路整治中,既要保證通車,又要對檢查井進行加固,就不能采用新建工程的檢查井處理方法施工(大開挖施工),在不斷交通的前提下,上述的檢查井加固技術得以廣泛的應用,可以根據交通流量等因素進行檢查井加固,使用可移動的簡單圍護就可以保證施工安全,保證了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節約了成本,又增加了道路的使用壽命,確保了檢查井的質量。
加固后的檢查井在使用過程中,本人發現加固的鋼筋混凝土上的瀝青路面與原瀝青路面接縫處存在細微高差,經研究,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剛性路面與柔性路面之間強度不同的關系,柔性路面比剛性路面有較大的下沉量,在接縫處就出現不平整現象,也是因為加固的鋼筋混凝土上面只有4厘米瀝青混凝土的緣故,所以本人建議,檢查井加固施工中可以將加固厚度調大,在鋼筋混凝土表面和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之間再增加一層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約8cm),這樣加固結構變為24cm鋼筋混凝土+8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可以保證剛柔相接處自然過渡,平整。
10 結束語:
關鍵詞:臨床觀察;系統護理;低位結腸癌;腸道造瘺口術
結腸癌為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多為老年男性,近年來發病逐年上升。結腸癌的發病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1]。結腸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具有特異性,臨床治療為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多進行結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有研究指出,對低位結腸癌行腸道造瘺口術進行術后系統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效果確切[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低位結腸癌行腸道造瘺口術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56.7±4.3)歲;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腫瘤科學會分會制定的低位結腸癌的診斷標準[3];經相關臨床特征、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低位結腸癌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56.7±4.2)歲;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56.6±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進行術后系統護理,包括以下方面。
1.2.1基礎護理 確保病房的濕度及溫度在合適范圍內,對病房通風開窗,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新鮮,病房內應保持安靜及清潔。
1.2.2術后監測病情 術后6 h內囑咐患者保持平臥位,予以心電監護,注意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血壓等指標水平。
1.2.3呼吸道護理 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后需及時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清除,定時為其叩背翻身幫助患者排出痰液,必要時可予以吸氧,改善血氧飽和度。
1.2.4手術切口護理 注意監測患者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對于手術切口感染、滲血、或出現分泌物者、愈合緩慢者需及時處理,必要時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1.2.5造瘺口護理 對患者的造口進行密切監測,注意監測造口是否出現皮膚壞死、出血情況;定時對造口進行溫鹽水沖洗,造口進行適度擴張,以便順利排出糞便。
1.2.6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 患者在治療期間極易出現抑郁、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降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講解低位結腸癌的相關手術知識、預后、并發癥發現情況,增強其治療信心;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需注意事項、低位結腸癌的相關護理知識,如規律飲食、造口袋正常更換、處理并發癥、規律飲食、復診延續等。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遵醫囑用藥護理及監測病情。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后的并發癥情況;比^兩組對于低位結腸癌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
1.3判斷和評估指標 評估指標[4]: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自我能力、情感狀況、社會活動、身體狀況、生活狀態等,共計20項,每項5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相關病癥知識掌握情況包括造口袋正常更換、處理并發癥、飲食規律、復診延續;并發癥包括造口狹窄、造口回縮、造口感染、接觸性皮炎等。
1.4統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系統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x±s)表示,P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的評估比較 觀察組的自我能力、情感狀況、社會活動、身體狀況、生活狀態等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對于低位結腸癌的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于造口袋正常更換、處理并發癥、規律飲食、復診延續等低位結腸癌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評估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發生造口狹窄、造口回縮、造口感染、接觸性皮炎等并發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結腸癌多發生與機體結直腸消化系統,中老年人發病較多,居我國惡性腫瘤的前5名[5]。低位結腸癌患者大部分為出現腸壁炎性水腫及嚴重的腸梗阻等情況時而就醫,臨床多對低位結腸癌患者進行腸道造瘺口術,降低因腸壁炎性水腫及腸梗阻導致的臨床癥狀,待以上癥狀全部消失后再予以結腸癌根治術[6]。腸造口為治療結腸癌等腸道病變在患者腹壁部位開口,部分腸管移出開口外,在腹壁翻轉縫合的人工管道,可替代排便,出院后結腸癌永久性腸造口為不能恢復排便的腸造口,通常在腹部左下側,主要為利用灌腸方式維持定時排便,常為乙狀結腸造口[7-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我能力、情感狀況、社會活動、身體狀況、生活狀態等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低位結腸癌行腸道造瘺口術進行術后系統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張燕琴,唐志紅,等.低位結腸癌術后腸造瘺口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04):126.
[2]張靜.探討低位結腸癌患者術后腸造瘺口系統護理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42(25):242-243.
[3]趙莉,楊方武,李軍.整體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8(z1):162-163.
[4]李婷.結腸癌術后結腸造口護理研究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8(17):186-186,187.
[5]羅愛靜,毛平,楊金福.激勵干預對腹腔鏡下直腸癌術后永久結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05):465-470.
[6]黃細平.延續護理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29(18):213-214.
[7]霍明娜,單松,林瑤.心理護理干預對結腸癌造口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7(06):3693-3693.
[8]許海明.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86例圍手術期處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29(30):229-230.
日本茶道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規矩多。時間控制、流程安排、動作要求、言談對答等處處顧慮。其繁縟、隆重而似乎缺乏實質口腹內容的茶事活動,在不了解日本茶道文化魅力的人們看來,堪稱“枯‘水厄’”。然而,這些拘束的表面現象傳達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恰正是日本茶道強烈的儀式感。如何去理解這種儀式感的存在,是理解日本茶道的重點之一,對于中國茶文化的推廣方式,也會產生有益的啟示。
所謂“儀式”,是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征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皟x式”之所以成為“儀式”,是源于它控制的是人們思想層面的象征意義,而非生活中的直接實用價值?!皟x式感”則是近年來網絡上的流行語,“好生活需要儀式感”、“應設立國家閱讀節,用節日喚起閱讀儀式感”等創意性網文標題,暗含著“儀式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潛臺詞。那么,具體到日本茶道,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儀式感存在的意義呢?
1977年,古川徹三在《茶道美學》一書中,以藝術的隔離性為根據,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的動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他指出:所謂藝術的隔離性是有意識地與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離開,以此來確立藝術世界自身的獨立性。這個定義既可以用于對茶道文化的闡釋,也可適用于各種藝術性活動。如京劇需要夸張的扮相、身段和唱腔;交響樂需要明亮的舞臺和觀眾的盛裝。就連時下流行的行為藝術。也要借助道具和超乎想象的夸張創意,來將自己的藝術與生活鬧劇相區分。
在日本的日常飲食習慣中,正如同中國的“開門七件事”一樣,茶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世俗飲料。日本慣用語中,用“日常茶飯事”一詞來形容生活的瑣碎庸常之事。甚至有字面意思為“用肚臍煮茶”、“茶葉袋子壓咸菜缸”這樣的俗語存在。可見飲茶習慣,貫穿著日本人生活的各個細節,茶在日本民眾生活中也并不是高高在上。
那么,一直定位于貴族化的交際與修養方式的茶道文化中,又是如何將茶與現實生活相區隔,賦予茶事活動以應有的藝術性呢?如同書法前要靜心研墨,禮佛時要上香跪拜……這些用固定的儀式性步驟來調整心態,進入境界的手段。它們符合人們的心理習慣、審美取向甚至生理科學。
同樣,一場茶事活動中,從客人們開始步入主人精心設置的茶庭,便已經進入了暫時脫離俗世生活的心理準備階段。進入了一個只有主人、客人、各種等待著被鑒賞的珍貴茶道具、茶飲食所組成的小世界,融入了一種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去感受彼此之間平等敬重、珍視誠意的氛圍之中。當客人進入主人精心設計的、清幽雅致的茶庭中,曲徑通幽,欣賞了處處別致的景致,再進入茶室特意設置得非常低矮的小門,以示放低身姿之后,眼界另開,茶室內各種和風精妙的道具,禪意的掛軸,莊重奉客的主人,盡在眼前。一系列頗具戲劇性的情節安排后,大家都完整地進入了自己扮演的角色中。
茶事活動的進行中,有很多看似無端的規矩。細細深究,均有其背后的深意,也參與了這種儀式感的造就。如主人撤污水罐要從身子左側進行;并排而坐的四名客人,位首的主要客人離席時要左轉身,其余兩名次要客人轉身時要向右轉身。左右之別令人迷惑。其實這皆出于“代表臟污或隱私部分要盡量少停留在別人的視線中”這一原則罷了。欣賞茶碗、茶勺、茶罐等茶具的時候,要先向茶具鞠躬致禮;有圖案的茶具擺放的時候。要將美麗的正面圖案面向別人,讓茶具的背面朝向自己;用有圖案的茶碗喝茶時,應避免在茶碗有圖案的一面“下嘴”;吃小巧而精美的茶點心時要一口吃盡,不可把咬得破敗的點心放回盤中……只要你能以一顆體貼而敬重的心,把茶具茶點也當做靈物來敬惜,將它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給別人,避免將它不美的狀態曝露于眾,那么就會發現,這些看似繁瑣的規矩其實是理所應當的習慣。
至于點茶的手法、拿茶具的方式、甚至主客在茶席上行走的步伐、品用茶湯茶食的具體步驟……這些環節,是在長久反復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為穩妥有效的路徑和程式,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消弭人們的慌亂、避免拿遞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失手,防止自己的行動干擾了下一個步驟,將自己的所有舉止都包含在一個最為配合默契、行進順暢的、有效率的流程中。
類似的“規矩”,在茶道活動中數不勝數。茶人們在茶事活動中,按部就班的加以演練,習慣成自然后,不明就里的人們會忘記了他原本真實的用意,而當做機械的規矩來學習。一方面,這增加了學習與演練的難度,但是,一絲不茍的儀式感,也增加了人們對茶事的敬畏之心,而將茶道中的茶,與浸泡在日常凡間生活中的“茶”形成了有效的區隔。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安璧馈笔且环N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來修煉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边@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宋代開創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付凡钑牟枋乙话銥槎咏ㄖ?,當時稱作「茶亭??腿讼仍跇窍隆缚偷畹群?,待到茶亭主人邀請,再到二樓「臺閣斗茶?!概_閣四面有窗,可眺望戶外景色。室內的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屏風前的桌上鋪著識錦,上面放著香爐、花瓶和燭臺。西廂房內放置一對飾柜,里面堆滿奢華的獎品,勝者即可成為獎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種十服方法,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后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葉和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茶所用水的水質,亦即水的出處。
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日本流行的「團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制作「團茶的方法并不難,只要把茶葉搞干,用茶臼搗成粉末,放一點水揉成球狀,干燥后儲存備用。
平安中期(九世紀未),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團茶也因之而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葉用茶臼把搗成粉末狀,喝的時候往茶粉內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攪均后飲用,既有營養,也具品味。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并著作了「飲茶養生記,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推動了「抹茶的普及。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從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記中葉),「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幾乎完全模仿中國??墒?,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廢除,改用舉行歌道和連歌道的會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漸日本化,人們不再注重豪華,而更講究風雅品味。
于是出現了貴族趣味的茶儀和大眾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稱為「品茶的開山祖,珠光使品茶從游藝變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歷經幾代人,到了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出現了一位茶道大師千利休,千利休創立了利休流草庵風茶法,一時風靡天下,將茶道發展推上頂峰,千利休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范仍源于中國。千利休在民間的人望威脅到了當政者的權威,將軍豐臣秀吉籍口平亂,頒布了士農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殺。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戶初期(十六世紀末葉),在文人學士中掀起了中國明代開創的煎茶法熱潮。煎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只要將普通茶葉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開,放入茶壺用滾水沖泡,將茶倒入茶碗飲用。其實當時人稱這種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則不同,是先將滾水注入茶碗內,然后把茶葉放進去飲用,現代人統稱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場地限制,所以現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當然,在正式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仍以傳統抹茶法為主。
中國的茶道早于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在各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表現,各種茶也不盡相同,百花齊放,但都體現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道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第2頁)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p>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第2頁)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第2頁)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第2頁)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p>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華茶道精神
臺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釋義如下:
『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翰杷嚨恼嬷B,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于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于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于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于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于形,怡悅的精神,在于不矯飾自負,處身于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說法:
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p>
“武夷山茶癡”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第2頁)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办o”是中國茶道(第2頁)修習的方法?!扳笔侵袊璧?第2頁)修習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第2頁)終極追求。
研習茶藝,一路艱辛
童啟慶現場要為我們表演一套“九曲紅梅”茶藝,就在她從幕后整裝出現在我們面前時,真有一種驚艷的感覺。很難想象一位74歲的老太太濃妝淡抹,低眉淺笑。尤其是那抹鮮艷的口紅,那般正紅也許是年輕人都不敢嘗試的顏色,但是我們覺得剛好很自然地映襯上茶席邊的那株紅梅。
在童啟慶如水般流暢的茶藝表演背后,也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時期。她告訴我們,最初她愛上茶藝茶道,開始創作一些套路在舞臺上表演,雖然收獲了不少認同的掌聲。更多人對此表示不解,作為一名教授,她應該時刻站在講臺上。而不是在舞臺上做著花里胡哨的表演。講到這里,童啟慶并沒有表現出憂郁的情緒,反而很自豪地說:“其實,他們不了解,國外的很多茶藝師年齡都比較大,因為姜還是老的辣嘛!”
也對,如果沒有經歷過歲月的積淀和生活的磨礪,也不能完整而優美地詮釋著博大精深的中華茶文化。茶藝表演的創作沒有得到太多的幫助和支持,童啟慶用自己的科研經費購買表演道具,自己慢慢摸索著,然后又毫無保留地把這些表演免費傳授給學生。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們都深有感觸:“做人啊。該使勁的時候就應該使勁?!边@是深刻而有力的人生哲理,這位老太太用自己的一生在實踐著。
用茶藝表演來詮釋茶文化
童啟慶編著過《習茶》、《生活茶藝》、《影像中國茶道》等著作,她對茶文化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安栉幕袕V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很好理解,包括茶的自然科學方面,理論學科有制茶、種植栽培等;狹義的茶文化則偏重茶對精神社會的影響?!?/p>
看著我們一臉疑問,童啟慶巧妙地用一個例子為我們解釋了狹義的茶文化?!安杷嚤硌莸倪^程把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用最淺顯輕松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是一種狹義的茶文化?!被匚吨鴦偛磐蠋煹牟杷嚤硌?,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有精心的設計,特別是她把濾出的茶湯重新倒回紫砂壺里再分到茶杯中,這一番反復還有說法。因為古人泡茶沒有用到茶海。茶湯直接倒在杯中,能讓第一道的茶香留在杯底。在茶藝表演過程中,要把茶湯均勻地分到每盞茶杯中,在沒有茶海測量茶湯多少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兩次分茶。
童啟慶說,茶文化在廣義與狹義上的結合,便要求一個人既是茶文化研究的專家,又能泡一手的好茶。童啟慶老師從茶葉的種植栽培到愛上茶藝表演,她的這一生或許也是茶文化在廣義和狹義上的結合。
在日本人面前表演茶藝
童啟慶到過日本,聽人說:日本有茶道,中國沒有茶道。她不服氣,中國一直是有茶道的,只是沒有得到完整的傳承。過去,日本的婦女都在家里學習茶藝,招待客人;在中國,到了現代社會,不論男女都不能像古人一樣寫詩作畫喝酒,逍遙自在地生活,要保證有生活的來源就必須外出工作。,日本的茶道是代代相傳,沒有中斷,并形成流派:在中國,子女并非要繼承父輩的事業,也許茶道的傳遞過了三兩代人就中斷了。
童啟慶原本到日本去是要和當地人進行茶葉自然科學的交流,對方對童老師的茶藝表演到日本交流早有耳聞,便提議讓童老師在會議上表演茶藝,童老師也不推辭,大方接受對方的邀請。這一次的表演特別出色,受到在場嘉賓的一致好評,也為中華茶藝茶道狠狠掙了一回面子。童啟慶老師很自豪地說:“這幾年,日本反過來向我們學習茶藝表演?!?/p>
按照童啟慶的理解,茶道不是單一的藝術,而是綜合的藝術,通過插花、器皿、音樂、背景等元素的藝術搭配。把一套茶藝中所傳遞出的主題內容和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她說,茶館是最好的傳播茶文化的窗口,因為茶文化要在民間扎根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