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磁輻射事故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鐵路信號系統是由多種機電設備組成的復雜控制系統,對鐵路運行的安全、高效、快捷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雷電是發生在大氣中的一種瞬時高電壓、大電流、強電磁輻射災害性天氣現象,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雷電感應是雷電放電的強大電磁場在鄰近鐵路信號系統導線或系統設備內產生的電磁感應脈沖,該電磁感應脈沖產生的過電壓和過電流幅值并不太高,但由于現代鐵路信號系統設備采用了大量微電子設備,微電子設備耐過電壓和過電流的能力很低,雷電感應引起的電磁感應脈沖可以造成雷害。信號設備是鐵路運輸的耳目,對行車安全關系很大。為了更好的確保鐵路信號系統的穩定性,保障鐵路安全、高效運行,因此加強對于鐵路信號系統防雷技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鐵路信號防雷設備的重要性。
(一)雷電事故影響鐵路信號較大
近年來我國雷電事故越來越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號系統已普遍被應用,但由于其防雷設備的不完善,造成的雷電事故逐漸增多。每年的6-8月份是雷電的高峰期,雷電事故明顯增多,由雷電造成的設備故障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現象較多,直接影響鐵路正常運輸,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僅6月份,全路因雷擊造成信號設備故障147件,故障延時117個小時。由以往事故案例總結,發生雷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標準的避雷措施和設備,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避雷知識。因此,鐵路部門應建立工作責任,提高防雷措施,整治鐵路信號防雷設備,積極處理問題,盡可能保證鐵路運輸的安全性。
(二)鐵路信號系統設備多為微電子構成
目前,鐵路上的安防監控設備都是電子產品,這些安防監控設備主要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電壓和低能耗的優點,但其對雷電的過電壓、電力系統操作過電壓、靜電放電、電磁輻射等電磁干擾非常敏感,因此,安防監控設備非常容易受到雷電的損害,結果會給整個監控系統帶來損害,導致系統失靈,造成難以估摸的經濟損失和安全方面的危險。因此,提高鐵路信號防雷設備的標準性,是減少災害發生的根本。鐵道部在原有鐵路防雷標準基礎上,了《鐵路信號設備電磁兼容及雷電電磁脈沖防護實施意見》。其實施意見吸取了我國鐵路信號多年的防雷經驗,并借鑒國外成熟的防雷措施,包括地網設置、屏蔽設置等諸多綜合防護措施,大大提高了鐵路信號設備的防雷標準,進一步增強了設備防雷的可操作性。同時實施意見還防雷設計、管理、驗收、質量責任、雷害處理、設備的采購等細節內容,基本形成了信號設備雷電防護的綜合框架。目前,鐵道部已經了《信號設計規范》,正在抓緊制定《鐵路防雷、電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術規范》,努力提高信號設備防雷的設計和建設水平,進一步減少雷害發生。
二、鐵路信號設備雷電防護分析。
(一)鐵路信號設備遭受雷電的原因
(1)鐵路信號設備的占地面積較大,并且很多信號設備分布在較高的山區上,還有的是在曠野中,構成易遭受雷電的特點。(2)鐵路的鋼軌是雷電流的良好導體,與鋼軌連接的信號設備就較容易受到雷電的襲擊。(3)自動閉塞和半自動閉塞的諸多信號線、控制線都是使用架空線,均架設在信號線路中,暴露在曠野中,在雷雨天氣,保護措施較弱,極易受到雷電的威脅,線路中的大電流會串入信號機房,從而引起對內部設備的損害。(4)信號機房存在較多的接地系統,其沖擊接地電阻不均勻,在雷電襲擊時,雷電流引起地電位差,也容易造成“地電位反擊”,形成“不等電位”,威脅到機房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從上述原因不難看出,為了提高鐵路信號設備的防雷標準,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設施、接地網等,采取完善的直擊雷、感應雷防護措施。同時在信號機房、計算機網絡系統、信號傳輸系統、機房接地系統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在攔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線、布局等方面做好完善的綜合防護。
(二)針對以上原因,應采取相應的防雷措施
(1)在各地的鐵路信號設備加強防雷措施,在各地的機房上盡量安裝防雷設備,尤其是暴露在曠野中的機房、鐵路建筑物一定要做好防雷設施。有關企業單位要嚴格按照防雷法規,通過正規的機構檢測、完善本單位的防雷設施,避免貪圖便宜,或者為了省事,請不正規的機構檢測和完善防雷設施。(2)通過有效途徑加強防雷宣傳,組織人員參加防雷有關知識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在雷雨天氣,工作人員不要在開闊地工作,不能再金屬旁避雨,避免遭受雷電的襲擊;雷雨天氣盡量少使用電器設備。(3)信號機房或機械師建筑物要采取電磁屏蔽,安裝避雷網;室外信號設備直擊雷防護和屏蔽,機房信號設備安裝好接地線。
三、綜合防雷整治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
施工和監管單位一定要保證隱蔽工程的施工質量,如果地網的某個地方一旦斷開,就會形成“不等電位”,因此,地網的連接處一定要處理好,可采取焊接,并進行防腐處理。
(二)各級防雷器的參數要匹配
防雷器的通流量在分區分級的配置中要實現匹配,若出現不匹配現象,就容易出現在雷電流侵入時,后一級斷路器先于前一級斷路器脫扣掉下,造成系統停電的嚴重問題。所以,要按以下原則進行配置:室外0區大于機械實1區,機械實1區大與機房2區,以電源防雷為例,信號樓引入之前為40KA以上,電源屏室前為20KA以上,微機房電源柜前為10KA以上。為了參數的一致,防雷箱內防護斷路器與電源的斷路器最好選用同一個廠家的產品。
(三)組合架的連接
機械室同一排組合架之間的等電位連接一般采用大于10mm 的多股銅導線串聯栓接,這種連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果某一個組合架的連接點接觸不良就會導致所有組合架失去等電位連接。如果采用與同一排組合架等長的30mm×3mm紫銅排與每個組合架并聯連接,就能解決此問題。
參考文獻
[1]高國志.雷擊區信號設備防雷整治的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0(13).
[2]劉勇杰,黃東升.關于青藏線接觸網建成后防雷措施探討[J].電氣化鐵道,2008(01).
復雜溝通條件下遺煤自燃規律的數值模擬 題正義 張春 李宗翔
定壓動態瓦斯解吸規律實驗 秦躍平 王健 羅維 王亞茹
混煤質量比對吸附常數及放散初速度的影響 李樹剛 趙鵬翔 林海飛 潘宏宇 成連華 魏宗勇
高瓦斯煤層綜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盧平 王振平 肖峻峰
煤礦重大瓦斯事故案例推理應急決策方法 袁曉芳 李紅霞 田水承
巖層破壞與移動對地面瓦斯抽放的影響分析 朱令起 郭立穩 張盈 侯欣然
斷層帶煤體瓦斯地質特征與瓦斯突出的關聯 魏國營 姚念崗
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的灰色綜合評價 柳曉莉 張志業
采空區瓦斯運移理論研究進展 裴桂紅 冷靜 任
基于分形理論的瓦斯涌出規律 陳學習 宋富美 閆智婕
區域深部煤體瓦斯含量直接測定技術 袁德權 姚海亮
煤巖體吸附、解吸瓦斯過程中動態變形特性的研究進展 劉延保 金洪偉 王波
內錯尾巷及頂板走向長鉆孔瓦斯治理試驗 羅紅波 姜騎 李響
基于三維gis的礦井通風信息系統 張敬宗 高文龍
礦井通風系統環境溫度計算與分析 劉德成
電磁輻射技術在煤巖動力災害監測預警中的應用 王恩元 劉曉斐 李忠輝 何學秋
基于flac3d 的斷裂滯后突水數值仿真技術 劉偉韜 申建軍 王連富
基于wifi技術的礦用機車無線通信系統的應用 祝彥 譚凱 羅劍
基于線程同步與妥協處理機制的多線程技術 張雷 王悅 雷玉常
基于psim的無刷雙饋電機三電平直接轉矩算法的建模與仿真 劉巖 王旭 刑巖 楊丹 張碩
基于回歸模型的遙操作工程機器人力反饋控制 王超 李笑
煤層頂底板等效巖性的確定方法 郭達 蔡康旭 王曉東
三面采空綜放采場采動階段動力災害機理 侯瑋 霍海鷹 田端信 李智慧
基于顆粒運動方程的輸煤皮帶機尾逸塵規律 荊德吉 葛少成 劉劍
基于變形場演化的洞室巖爆特征實驗研究 宋義敏 楊小彬 王振武
煤礦井下避難硐室的選址及其關鍵技術 李芳瑋 金龍哲 韓海榮 黃志凌 張娜
層次分析法的改進方法在煤礦安全評價中的應用 董四輝 宿博
煤礦隱患管理系統優化 王升宇 江飛
綜放工作面本質安全生產系統建立的可行性 張建華 宋佰超
scada系統在市政消火栓中的應用 梁慧君
高位鉆場煤層注水防塵技術 吳金剛 李守振 郭軍杰
不規則綜采工作面旋轉開采實踐 劉日成 李金海 徐春超 李曉彬
低濃度甲烷提純試驗研究 李勵 王凱全 樂林
煤
化學結構及儀器分析方法 高飛 鄧存寶 王雪峰 鄧漢忠 張勛
新型防火泡沫材料研究 翟逸群
紅廟礦綜放面防滅火合理注氮參數 洪林 馮寸寸 周西華 徐顯偉
東榮二礦18層七面防火治理 趙維國 王春生 馮德謙
姚橋煤礦通風阻力測定及分析 程根銀 孫凱 李波 朱鍇 姚宏章 張景鋼 王文永
錢家營7煤工作面周期來壓期間瓦斯涌出規律 張嘉勇 郭立穩
紅菱煤礦通風系統靈敏度數值分析 徐阿猛 賈進章
豐城礦區排放鉆孔有效影響半徑確定 江萬剛
某尾礦庫三維流固耦合穩定性分析 張福宏 周怡帆 馬海濤
采空區多參數氣-固耦合滲流模擬 王月紅 溫佳麗 秦躍平 張九零
基于氣固兩相流的風幕控塵數值模擬 李雨成 劉劍
基于botdr的礦井冒頂坍塌事故全方位監測 王帥 欒麗君 邰秀江
沈陽市大氣環境pm2.5污染特征 張麗華 王恩德
gps在建立高速鐵路控制網中的應用 李世平 武文波
抽象凸空間上廣義博弈nash平衡點的存在性 陳治友 夏順友
關鍵詞:網絡安全體系;系統漏洞;加密;授權;認證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06-0000-01
Discussion On th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Liu Jianzhou
(China Railway Baoding Branch,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has been walking this path is the complement system vulnerabilities.However,with increasingly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systems,system vulnerability after another,simply trap the attacker only has to go back, exhausted,not to mention in plugging the same time,there may introduce new vulnerabiliti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n only take this road.
Keywords:Network security system;System vulnerabilities;Encryption;Authorization;Certification
一、網絡安全體系概述
網絡安全不僅僅是一個純技術問題,單憑技術因素確保網絡安全是不可能的[1]。實際上,網絡安全問題是涉及到法律、管理和技術等多方因素的復雜系統問題。因此網絡安全體系是由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和網絡安全技術體系三部分組成,它們相輔相承[2](如圖1.1所示),只有協調好三者的關系,才能有效地保護網絡的安全。
二、網絡安全技術體系
按照安全策略的要求,整個網絡安全技術體系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
(一)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保護計算機網絡設備、設施以及其它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以及人為操作失誤和各種計算機犯罪行為導致的破壞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環境安全。對系統所在環境的安全保護,如區域保護和災難保護(參見國家標準GB50173-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國標GB2887-89《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GB9361-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2.設備安全。主要包括設備的防盜、防毀、防電磁信息輻射泄漏、防止線路截獲、抗電磁干擾及電源保護等;3.媒體安全。包括媒體數據的安全及媒體本身的安全。為保證信息網絡系統的物理安全,除在網絡規劃和場地、環境等要求之外,還要防止系統信息在空間的擴散。計算機系統通過電磁輻射使信息被截獲而失秘的案例已經很多,在理論和技術支持下的驗證工作也證實這種截取距離在幾百甚至可達千米的復原給計算機系統信息的保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防止系統中的信息在空間上的擴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來減少或干擾擴散出去的空間信號。這種情況對于政府、軍隊、金融機構在興建信息中心時,都將成為首要設置的條件。
(二)網絡安全
1.外網隔離及訪問控制系統。在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設置防火墻實現內外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是保護內部網安全的最主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之一。無論何種類型防火墻,從總體上看,都應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過濾進、出網絡的數據;管理進、出網絡的訪問行為;封堵某些禁止的業務;記錄通過防火墻的信息內容和活動;對網絡攻擊的檢測和告警。應該強調的是,防火墻是整體安全防護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必須將防火墻的安全保護融合到系統的整體安全策略中,才能實現真正的安全。2.內部網中不同網絡安全域的隔離及訪問控制。防火墻被用來隔離內部網絡的一個網段與另一個網段,這樣,就能防止影響一個網段的問題在整個網絡中傳播。針對某些網絡,在某些情況下,它的一些局域網的某個網段比另一個網段更受信任,或者某個網段比另一個更敏感,因此在它們之間設置防火墻就可以限制局部網絡安全問題對全局網絡造成的影響。3.網絡安全檢測。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取決于網絡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如何及時發現網絡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系統的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對網絡系統進行安全性分析,及時發現并修正存在的弱點和漏洞。網絡安全檢測工具通常是一個網絡安全性評估分析軟件,其功能是用實踐性的方法掃描分析網絡系統,檢查報告系統存在的弱點和漏洞,建議補救措施和安全策略,達到增強網絡安全性的目的。4.審計與監控。審計是記錄用戶使用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所有活動的過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不僅能夠識別誰訪問了系統,還能指出系統正被怎樣地使用。對于確定是否有網絡攻擊的情況,審計信息對于確定問題和攻擊源很重要。
(三)信息安全。網絡中的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傳輸的安全、信息存儲的安全以及對網絡傳輸信息內容的審計三個方面。
1.鑒別。鑒別是對網絡中的主體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有三種方法驗證主體身份。一是只有該主體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鑰;二是主體攜帶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該主體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紋、聲音、視網膜或簽字等。2.數據傳輸安全系統。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線路上的竊聽、泄漏、篡改和破壞。如果以加密實現的通信層次來區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即鏈路加密、結點加密、端到端加密。
三、總結與展望
鑒于為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需采用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及防抵賴技術。因而,有必要研制集成的、便宜的且方便的安全保密技術措施及設備。這種設備應能夠為大型網絡系統的主機或重點服務器提供加密服務,為應用系統提供安全性強的數字簽名和自動密鑰分發功能,支持多種單向散列函數和校驗碼算法,以實現對數據完整性的鑒別。
參考文獻:
[1]步山岳,張有東.計算機安全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電磁學;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最近幾年,國家重視發展高職教育,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擴張很快,許多高考沒有選物理的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被錄取到高職院校的應用電子專業。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物理電磁學內容沒有學過,在學習電磁學課程時遇到困難較多。電磁學是高職院校應用電子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理論性較強,概念多,原理和定律多,高等數學知識用的多。從教學中發現學生遇到問題不知如何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還有很多學生在高中學習期間做物理實驗很少,缺少基本的實驗技能訓練和動手能力培養,實驗能力較差。 針對學生在學習電磁學課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在電磁學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做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收效顯著。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降低理論要求、精簡數學推導
目前大學物理電磁學教材版本較多,各有特點,大都是本科教材,供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比較少。我們盡量選用適合高職學生實際的教材,降低理論要求 ,精簡高等數學公式和推導。高職學生與理工科本科生相比,高等數學基礎較薄弱,我們所教的應用電子專業學生只開了一學期的高等數學課,只具備導數、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知識。學生沒有學過多元函數微積分,不具備多元函數的微分法、二重積分、三重積分的基本知識。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不必對電磁學有關定理的數學公式的來龍去脈象理工科本科生那樣搞的一清二楚,而是重在應用,會用這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電磁學中靜電場和磁場的高斯定理的推導要用到二重積分、三重積分,麥克斯韋方程組給出要用到偏導數。我們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降低理論要求,簡精高等數學公式證明和推導過程,把用于推導公式的時間省下來,讓學生多利用公式做練習,精講多練,如學會用高斯定理求帶電體的場強、電勢、磁通量等,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做,減小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高職教育特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掌握一定理論知識,服務于生產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我們的授課對象是應用電子專業的學生,這就需要結合專業實際在現用教材上改革教學內容,突出高職教育特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結合相關理論向學生介紹了靜電危害的防治與清除、超導技術、磁約束原理、加速器技術、磁懸浮列車、核磁共振技術、磁記錄技術、新能源電池、電磁輻射污染、核能發電與核泄漏等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與工程技術、與現代科技、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例如:在介紹新能源電池時,例舉了國家正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它具有節能低炭環保的優點。但是如何把電能高效而安全的儲存是一個瓶頸,它制約著電動汽車的發展。把各種能源如:太陽能,水力,風能,沼氣,地熱等等發電設備并入電網,建立電網的充電站終端,并在每個終端都有相應的儲存設備,類似于加油站。電動汽車使用通用的蓄電池,電動汽車經過充電站時,只要把蓄電池換了就可以。然后換下的蓄電池在充電站充電。這一方案獲得成功,保證電動汽車充電的快捷、高效,電動汽車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讓同學們知道:物理學是有用的,克服了過去教學中教學內容枯藻無味, 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電磁學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變“填鴨式”為“啟發式”、“提問式”、 “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
高職學生跟本科生在接收能力上有差距,大都不喜歡教師上課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感覺是在被動接受知識,心理上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感覺是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教師在課堂改用“啟發式”、“提問式”、“ 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讓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思考、吸收新知識,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
在講核能發電時,例舉了今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的9級特大地震和大海嘯,接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先后爆炸或起火,引發舉世震驚的核泄漏危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受損的燃料棒中噴出的放射性碘-131和銫-137等這些物質對民眾有哪些傷害?同時提出,核能發電具有穩定、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等許多優點,但是,核電站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變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為案例教學的方法,結合生活中發生的實際問題進行講授,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看到物理原理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開展課堂討論、營造創造性學習環境
為了使同學們在電磁學學習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定期開展課堂討論,營造創造性學習環境。對高職學生教學中不應片面追求講深講透,而應突出重點,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具體做法是:根據電磁學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確定相關的討論題目,討論的題目可以由老師布置,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例如:庫侖定律與萬有引力的對比;點電荷與電流元模型的認識;靜電場和穩恒磁場性質的比較;感生電動勢與動生電動勢的認識;電磁波輻射的危害等等。由同學們自己上網查資料、到圖書館找參考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定期舉行課堂討論會。討論會由同學們輪流擔任主講,回答問題,同學們互相討論。通過對一些問題的討論,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加深對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開展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同學創造了更多的語言表述和與他人交流的鍛煉機會。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攻克教學難點
電磁學有些內容比較抽象,微觀過程比較復雜,如靜電屏蔽、電介質極化、鐵磁物質的磁化、渦電流、磁聚焦、磁透鏡等,這些概念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學生普遍反映這部分容難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攻克教學難點的有利武器。我們把這些難點細分出,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圖形的三維動畫或模擬實驗,展現出它們的物理現象和規律,一目了然。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媒體配合使用,計算機、投影儀、DVD各顯其能,聲、光、電、圖、文并舉,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堂抓住難點耐心講授,各個擊破,注意和學生互動交流,多提問題讓學生回答,解答學生提出的難點問題,攻克這些教學難點。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加大了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將電磁學中的一些無法觀察的復雜微觀過程通過多媒體模擬、仿真,形象地展示出來,克服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三、實踐教學的改革
(一)做好實驗前的預習
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學生在高中學習期間做物理實驗很少,實驗能力較查,這種現象在全國高職院校都很普遍。我們加強基本的實驗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要求學生首先做好實驗前的預習工作,實驗前的預習好壞將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進程和效果。每次做實驗前,在理論課上用5-10分鐘上都對該次實驗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包括實驗目的、實驗主要儀器和設備、實驗方法、實驗內容與注意事項,布置2—3道實驗預習思考題,做好實驗預習報告書。明確要求學生沒有預習,不能進實驗室做實驗。每次做實驗前,參加實驗指導的兩位老師都檢查學生的實驗預習情況,發現實驗預習做的好的學生及時給于表揚,沒有達到要求的及時指出,這樣堅持下來,效果顯著。學生在實驗前,對本次實驗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準備,實驗則能順利進行,按時完成,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思想準備,從容應對,杜絕了到實驗室忙于抄實驗報告、做實驗馬虎的現象,也大大減少了做實驗發生意外,損害儀器的現象。
(二)加強實驗指導、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高職院的學生剛開始實驗技能較差,有許多學生串、并聯等基本的電路不會聯接,不會使用電源、萬用表和示波器。我們加強教師的指導力量,理論課教師、實驗教師共同參加指導,對實驗操作能力教差的學生具體多加指導。我們還添置了新實驗儀器,將以往的4人一組改為2人一組,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實驗。通過實驗和指導,使學生熟練了電路的聯接,學會能排除電路常見的故障,掌握數據處理方法和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實驗技能。
過去的電磁學實驗考核主要由實驗報告和考勤確定實驗成績,占20%計入理論考試總成績。一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實驗報告抄的好,也能取得好成績,或者認為只占20%無所謂。為了調動學生的做實驗積極性,使學生重視實驗,我們改革考核方式,將實驗單獨進行考試。實驗考試前,實驗室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到實驗室進行復習。實驗考試項目以本學期的所做實驗項目為主,增加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的項目。學生抽題進行操作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操作的正確及熟練程度,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誤差分析及寫出實驗報告的能力。實驗考試、成績單列,對實驗教學有積極推動作用,使學生平時重視實驗課,認真做好每次實驗。
(三)增加實訓周、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高職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高職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在電磁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專門增加了實訓周,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實踐教學學時數與理論教學學時數接近1:1。在實訓教學計劃中,我們安排了焊接基本技能訓練、萬用表的安裝與校準、電表改裝與校準、電子射線的電偏轉與磁偏轉、電子射線的電聚焦與磁聚焦等。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在電子企業一線從事產品的裝配、檢驗、測試、校準等工作,實訓內容盡量做到與生產實際接軌,使學生感到對今后工作有用。一周的實訓,每天都有不同項目可做,學生感到新鮮,興趣很高,當學生學會了按裝萬用表,校準后和實驗室使用的也不差,愛不釋手,喜悅心情難以言表。通過實訓,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加強知識的綜合運用,確實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有利于提高職業素質,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關鍵詞: RFID;人民幣防偽;探索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2)0520002-02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印刷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管理和服務已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人民幣防偽在原有傳統的紙張、安全線、油墨和印刷等方面的防偽技術上,增加現代電子信息技術RFID防偽,在一定程度上將很大的提高人民幣的防偽水平,將為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正確、及時、動態、有效的監管人民幣流通信息,及時發現存在假幣,打擊和取締假幣非法流通和使用,保障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發展,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1 我國現行人民幣防偽技術現狀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是國家的名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在1999年10月1日起陸續發行的。對于人民幣的防偽,紙張歷來是紙幣傳統防偽手段,是采取不同技術特殊制造,具有防偽的特征,而且所有的印制技術和防偽水平都集中反映在鈔紙上。我們經常見到人們在辨別是否真幣時都是先看看紙張,可見它是紙幣重要物質技術基礎。現行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水印技術防偽,水印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預制模具,改變紙漿纖維密度的方法而制成的,有較強的立體感、層次感。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和50元紙幣上,可迎光看到頭像水印;20元、10元和5元紙幣是荷花、月季和水仙花的水印。
2)安全線防偽,安全線是在造紙的過程中采用特殊技術比較薄的金屬線或塑料線。如縮微文字安全線、磁性安全線、熒光安全線、開窗式安全線等。
3)油墨防偽,防偽油墨是在油墨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偽材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特種油墨。我國人民幣使用的防偽油墨,如光變油墨、熒光油墨和磁性油墨等。
4)印刷防偽,主要的防偽印刷技術有:① 雕刻凹版印刷,應用于人民幣的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面額數字、盲文標記等地方。② 接線技術印刷,人民幣正面和背面(20元除外)的面額數字就是采用雕刻凹印接線技術印刷。③ 條碼防偽技術,100元、50元和20元的黑色或雙色橫號碼就是采用此技術,且具有磁性,可供機讀。④ 對印印刷技術,在100元、50元和10元各有一圓形局部圖案,透光正背圖案可組成完整的古錢幣圖案。⑤ 微縮文字,將文字縮小到肉眼幾乎看不到的程度,印到鈔票上需借助放大鏡方能觀察到。⑥ 隱形面額數字,在人民幣正面右上方均有一橢圓形(圓形、方形)圖案,可看到隱形的鈔券面額字樣。⑦ 彩虹印刷,人民幣上的底紋均采用彩虹印刷技術。
人民幣傳統的紙張、油墨、安全線以及印刷的綜合性防偽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造假,但是防偽與偽造之間的斗爭是高科技的較量,再先進的防偽技術都有一定的時效性。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幣高防真偽鈔的頻頻出現,如高防真如HD90、FA、WJ135、AB77、AB99、TE等開頭的人民幣,仿真度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在這樣的社會要求背景下,這種傳統的防偽技術已不能完全滿足技術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采用高新的手段不斷提高防偽技術。結合人民幣的特點以及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考慮在人民幣中加入信息技術的手段,如通過RFID技術提高防偽水平,以確保永遠處于防偽技術的領先地位。
2 RFID技術應用
2.1 RFID技術特點
國家“十二五”規劃將物聯網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
ion,RFID,俗稱電子標簽)技術是早期物聯網最為關鍵的技術和產品,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RFID應用于防偽是將極小的芯片貼在(或嵌入)防偽物品上,將芯片內存儲的信息傳遞到系統終端加以辨認。RFID系統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天線和計算機系統后臺組成。其中電子標簽是RFID的核心部件,用來唯一標識和存儲一定格式的電子信息,具有智能讀寫和加密通信的能力。閱讀器能夠自動以非接觸方式讀取電子標簽的信息。天線一方面給源電子標簽發射無線信號提供電能以激活電子標簽,另一方面也接收電子標簽發出的信息。
2.2 RFID技術應用于人民幣防偽技術的優點
基于RFID技術的特點,RFID技術加入人民幣防偽技術,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1)RFID芯片非法生產成本非常高,而且RFID的每個標簽都有一個全球唯一的ID號碼(UID),UID是寫入ROM的,是無法修改和仿造的。2)電子標簽防污損、使用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無機械磨損、無機械故障、防轉移、防復制等。3)使用RFID芯片防偽時,是芯片的生產商和應用商的結合,芯片中的信息可由人民銀行將加密信息寫到標簽里,可用加密算法實現數據安全管理,形成真正的防偽標簽。4)讀寫器與標簽可相互認證,確保信息的安全。5)RFID技術應用于防偽領域已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在證件防偽如二代身份證防偽,票務防偽如廣深鐵路用的電子標簽,包裝防偽如高檔煙酒的防偽等都是很好的成功案例。
2.3 RFID技術在人民幣防偽技術的應用探索
載入RFID電子標簽防偽技術的人民幣在日常的流通中,我們可以通過在ATM機、銀行金融機構、驗鈔機器設備等加載檢測系統,使系統及時、動態地檢測到紙幣的有效性,同時可以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管理需要,對真幣流通的有效信息采集分析,對發現的假幣及時處理,使假幣無法在市場中流通,為凈化和維護國家經濟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RFID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訊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如圖所示,當RFID防偽的人民幣,一進入識別場所,在檢測感應器(Reader)的檢測范圍內,閱讀器可即時讀取信息,可達上千次每秒的讀取,而且能實現批量識別。閱讀器讀取RFID信息后,將所需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發送給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接收到信息后,通過已建立的數據庫信息平臺,檢測判斷電子標簽是否合法。如果信息合法,數據比對正確有效且符合真幣特征,判斷為真幣,讀取當前相應數據,跟蹤人民幣流通等相關信息并將數據記錄入系統,為國家相關部門及時有效提供所需的動態信息。如果檢測到的信息不合法,數據比對不正確,標識數據不存在,提示系統發現假幣,根據系統相應處理,確定判斷為假幣后啟動報警系統,同時給RFID電子標簽寫入標志信息。通過GPS定位跟蹤,查出所在假幣具體地址后,報警信息,告知附近執勤工作人員。實行信息點跟蹤截留假幣,經核實為假幣后,實行抓捕,沒收并送人民銀行銷毀假幣,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堵塞假幣的擴散。然后將處理信息反饋回報警系統,為數據分析提供信息。通過RFID技術,將有效及時的將假幣清理出市場,不法分子就算掌握傳統的防偽技術也無法讓假幣流入經濟市場,在一定程序上保護了人民的利益,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3 存在問題
3.1 RFID技術的標準不統一
每項新的技術都是雙刃劍,RFID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衍生問題。目前,RFID還未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標準仍未正式出臺,這將很難對規定頻率段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同時,RFID標準還關系到國家信息安全,以產品電子代碼(EPC)為例,EPC系統的中央數據庫在美國,如果我國使用EPCCgobal的編碼體系必然存在相關信息可能被美國掌握,顯然對我國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存在隱患。只有在RFID規范化之后,才能確保RFID作為人民幣防偽技術安全可靠。
3.2 RFID的廣泛使用,將存在電磁輻射問題
人們的日常生活普遍離不開人民幣的流通使用,由于RFID是一種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使用時按照固定的頻率工作,這將產生電磁場,隨著數量的增加將會產生一定的電磁輻射,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因此,研究和制定在人體健康安全范圍內的標準也是十分必要的。
3.3 缺乏RFID高技術人才
盡管我國人口眾多,人才并不缺乏,但對于新興的高新行業,我國RFID行業頂尖人才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高,缺乏RFID高技術人才,這就要求國家和相關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以培養和提升高科技頂尖人才在國際上的影響地位,為實現RFID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的制度奠定良好基礎。
3.4 需建立較高安全性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環境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給信息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RFID技術在人民幣的防偽應用將依賴與強大的安全管理系統,這將對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合法使用性以及對信息加密、計算機程序設計優化算法和精細的訪問、讀寫權限等方面的設計與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要求。
3.5 檢測設備的制造及安全管理問題
由于先進的機械設備則是確保企業穩定生產的發展關鍵,同時,也是確保企業經濟發展提升的重要條件。通過實踐證明,不管是多么優良的技術設備在應用一段時間以后都會出現一定的設備故障問題,所以,維修設備則在在企業生產當中是不可或缺的的生產活動。對此,在對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當中必須要確保其安全性,并以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管理,從而確保它可以長時間的安全運行以及提高經濟效益。
1 對于機械設備管理當中的關鍵作用
提高機械設備的管理應用,從而可以有效避免發生設備事故,同時也確保了安全生產以及人員的安全。
2)由于設備管理不善會對影響到產品的產量,也會提高維修費用,這主要包括在燃料、動力以及對材料等方面的支出與耗費。所以,只有對機械設備進行良好的管理,才可以有效的延長其使用期限,也可以降低維修費用,提高生產效益。
3)通過加強提高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從而才能提高企業的資金應用率。由于在企業的生產當中,其機械設備的管理作用以及地位已經日益的突顯,而隨著現代機械設備不斷地大力發展,并且也在不斷的完善,因此,它在企業固定資產當中的比例則越來越高,能占有到大約50%至60%,所以只有通過科學的管理機械設備才能確保企業合理的應用資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4)以科學的方法管理機械設備,并促使其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技術狀態,從而在生產過程當中可以達到一個預期的理想目標。
3 提高機械設備管理的主要措施
1)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械設備制度,并應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以及規范化的要求。從而加強提高對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標準,并落實到實處。對于各種機械設備都應進行嚴格的崗位制,從而對設備的應用、維護和保養等方面的工作落實到責任制。如果是進行輪班作業的機械設備,必須要做到分清責任,從而避免設備出現損壞以及發行操時,要求操作人員必須要正確使用,絕對不允許超過設備所承受的負荷,并確保操作的均勻工作。此外,也應加強提高人員素質、加強技術培訓,培養操作人員具有良好的管理意識,并做到獎罰并舉,提高他們的責任心以及積極的工作態度。
參考文獻:
[1]陳玉泉.芻議公路機械養護管理[J].科技天地.2011(18)
[2]楊瓊.建設機械設備管理中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1(34)
[3]張濤.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交通世界.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