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磁輻射選頻分析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心;電磁輻射;監測;環境影響;防護;措施
1 項目概況
新疆區域管制中心(下文簡稱新疆中心)主要任務是提供航行情報,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和航空器的告警服務及搜尋救援等服務,保證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快捷。新疆中心由烏魯木齊、吐魯番、和田等16個民用機場以及20余個臺站。現有發射設備包括VHF臺、VOR、DME導航臺及衛星地面站四類(遙控臺)組成。
新疆中心空管設施大多數是在“八五”、“九五”時期配置的,設備先進程度不高,自動化處理能力低,擴容能力差。難以實現信息的全國性聯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⑴空域分布不合理,管制手段較落后。⑵現有空管設施技術標準不統一,難以實現大區域信息聯網。⑶管制區內VHF覆蓋存在盲區。
總之,現有空域的劃分方式、管理模式不合理及空管設施落后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飛行流量的增加,不利于提高空域利用率和管制工作的效率,對保證飛行安全極為不利。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對該中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
2 電磁污染源分析與電磁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2.1 電磁污染源分析
項目建成后,新疆中心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主要由雷達、微波通信、遙控臺和衛星地面站等組成,各電磁輻射源的基本參數見表1.3-表1.9。
2.2 電磁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1)監測儀器
對新疆中心范圍內的雷達站、遙控臺等電磁環境進行了監測,采用的儀器設備是EMR300高頻電磁輻射分析儀。
(2)新疆中心
新疆中心擬選廠址區域電磁輻射環境背景監測布點見表1.4-表1.16。
3 監測結果及分析
為了解不同條件下電磁輻射水平,選取有代表性的臺站開展監測,其結果見表1.10~1表1.19。
3.1 烏魯木齊區域管制中心擬選場址
【1】注:“L”表示監測結果低于儀器靈敏度,監測結果低于0.6V/m,未檢出,用0.6L表示,根據電場強度計算功率密度的靈敏度為0.1μW/cm2(以下同)。
根據區管中心電磁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各點位綜合場強值均低于儀器靈敏度,符合國家公眾限值40μW/cm2和影響限值20μW/cm2。該區域電磁環境良好。
3.2 庫爾勒VHF臺
庫爾勒VHF臺環境敏感點監測結果和典型輻射體環境監測結果分別見表1.11和表1.19。
根據庫爾勒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各點位綜合場強值均低于儀器靈敏度,符合國家公眾限值40μW/cm2和影響限值20μW/cm2。
庫爾勒VHF臺位于城市遠郊機場內。場址東側為機場跑道,南、北兩側均有環境保護目標,西側為進站道路,因此選擇以衛星地面站為中心,沿西方位作等值線監測,根據監測結果的統計,其最大值出現在衛星地面站的表面,為11.07μW/cm2,符合國家公眾限值40μW/cm2和影響限值20μW/cm2。
隨著監測距離的增加,距衛星地面站表面1m開始,功率密度的大小隨著距離的增大呈明顯衰減趨勢。但是總體看來,監測結果很低,這因為衛星地面站以仰角49.2°面向機場跑道向天空發射電磁波,功率較低,這類設備電磁波傳播方向上一般不會有居民區等敏感目標。
3.3 庫車VHF臺
庫車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見表1.13。
3.4 塔中VHF臺
塔中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見表1.14
3.5 且末VHF臺
且末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見表1.15。
3.6 若羌VHF臺
若羌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見表1.16。
根據表上述庫車、塔中、且末和若羌等4個VHF臺電磁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各點位綜合場強值均低于儀器靈敏度,符合國家公眾限值40μW/cm2和影響限值20μW/cm2。這些區域電磁環境良好。
4 電磁輻射防護措施
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做好新疆中心的電磁輻射防護措施,主要的措施是:
4.1 合理選址、優化布局
本工程區管中心擬建場址選在空曠、偏遠以及地廣人稀地段,電磁環境良好,利于管控,工作環境適宜,具備長遠發展的潛力。各臺站選址符合機場、航路的發展規劃,大部分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電源的地點,有人值守的臺站具備臺站值班人員所需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也有利于自身工作性能的充分發揮。
4.2 合理避讓、搬遷措施
本項目在設計和選址階段避開了鄉鎮規劃區及密集村莊,對周圍地方規劃、設施的影響甚微,同時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電臺、水源地、軍事設施、文物保護單位等,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小。
4.3 管理措施
新疆中心在整個航空系統中的管理制度是比較完善的。投入運行后,對通信維護人員、氣象情報等其他專業人員需求,將通過對空管局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調劑使用,并輔以少量接收相關專業畢業生等手段,基本滿足中心運行后的人員需求,在此基礎上,引進中心管制員,進一步加強管理。
參考文獻
[1]高水生,蔡意等,饒丹. 成都區域管制中心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分析與防護措施.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10),190~194
[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編. 交通運輸類環境影響評價(下).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