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庭養生保健

家庭養生保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庭養生保健

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第1篇

一、老年女性群體特征決定了養生保健對她們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

1、人數多、壽命長這一基本特征顯示,老年女性群體在整個老年隊伍中舉足輕重,在實現健康老齡化過程中有明顯的示范作用。能否倡導她們積極開展養生保健是衡量老齡工作成效的重要條件,是檢驗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優劣的重要標準。

2、喪偶率高,寡居者多,使老年女性政治、經濟、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困難,孤獨無助,憂慮悲傷,容易產生精神空虛、情緒低沉、性格乖戾及其他心理疾患。關心幫助她們學習養生保健理論,遵循養生保健規律,重視養心養神,就能消除心理疾患的困擾,走出生活逆境的陰影。

3、生活自立能力弱,經濟狀況差,使不少老年女性無力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患病不能及時醫治,若能搞好養生保健,就能少生或不生疾病,降低醫療支出。同時,利于積極參加勞動,特別是60-70歲的老人能夠老有所為、創造財富,就可提高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改善生活環境,減輕經濟和精神負擔。

二、 老年女性養生保健現狀及誤區

特點:1、各地老齡委、老干局、老年大學及老年活動中心等機構重視老年女性養生保健工作,積極開展適合老年女性特點的養生保健活動,使老年女性養生保健活動有聲有色,豐富多采。2、自發性的老年女性養生保健活動發展勢頭良好,追求健康長壽,重視養生保健的氣氛已經十分濃厚,為整個老年女性群體的養生保健做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促進作用。3、心理平衡術、情緒調節法、忍讓養心法等養生保健秘訣開始在老年女性中通俗化、普及化。生活中遇到矛盾煩惱能自行調節,自我保健。較好地處理婆媳矛盾、家務糾紛等問題,利于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4、百歲老年女性的昭示作用十分明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女性占2/3,這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外,同她們平時奉行養生科學密不可分。她們的健康長壽成為一道亮麗風景,鼓舞更多的老年女性以及老年男性甚至中年人熱愛衛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實踐養生保健,挑戰生命極限。

經深入調查,發現老年女性在養生保健方面存在誤區:一是把練混同于養生保健。打著強身健體的幌子,蠱惑人心,殘害眾生,蒙騙了許多善良的老年人。至今仍有極少數老年女性和中年婦女還在迷信,值得我們警覺,并需艱苦細致地搞好教育工作。二是把封建迷信混同于養生保健,近年來,全國各地建壇修廟成風,求神弄鬼盛行,特別是農村封建迷信活動頻繁,在一些地方十分猖獗。其實質就是搞迷信的巫婆神漢打著保平安、保健康的旗號蒙騙愚弄百姓。受害人數最多、中毒最深的依然是老年女性和中年婦女。三是奉行養生科學卻不吃藥。有些老年女性片面認為養生保健就是忌口,有病不需要吃藥。她們明白人的許多疾病是吃出來的,講究飲食衛生,進食按時按量,但過于謹慎和偏執。不食肉、蛋,不喝奶,甚至不吃姜蒜蔥韭,一味地拒葷食素,久而久之使營養失衡,體質下降。

三、 改善老年女性養生保健環境的基本思路

1、多種形式宣傳養生科學,廣泛動員老年女性學習保健知識,投入養生實踐。大力宣(轉下頁)(接上頁)傳科學養生的重大意義,宣傳健康老齡化和養生保健知識,特別要針對老年女性群體特征,采取培訓、輔導、示范,走村串戶等多種形式講明養生保健的科學性、必要性和現實性,造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使老年女性堅定以養生求健康、求長壽、求幸福的信念,積極投入養生保健實踐。

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第2篇

文/曹祈東

北方冬季寒冷,一些原產南方的盆栽花卉必須移入室內越冬,下面介紹幾種在北方家庭常見的南方花卉越冬適宜溫度。

米蘭 以10-12℃為宜,過低易落葉,過高則頂芽容易萌動,長出細嫩枝葉,次年移出室外容易干梢,影響開花。

含笑 以5-10℃為宜,要注意適當通風,節制澆水。如室溫超過15℃,則秋季已形成的花芽會提前孕蕾開花,但花的香味極淡,品質不佳。

山茶 以3-5℃為宜。山茶的花芽于夏秋之交已經形成,若不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休眠,則花蕾發育不良,如室溫超過15℃,容易提前發芽而引起落葉落蕾,不能開花。

茉莉 以8-12℃為宜,溫度過低易落葉,此時如果澆水不注意,過干易枯死,過濕易爛根。

桂花 以0-5℃為宜,溫度過高易使部分葉芽過早萌動,抽出細弱枝條,消耗養分,削弱第二年的長勢,并影響開花。

金橘、佛手等 以5-10℃為好。溫度低于5℃而又澆水過量,易造成大量落葉,影響第二年的開花結果。溫度過高則繼續生長,枝細葉薄,第二年不開花或大量落花、落果。

從花卉術語中學會澆水原則

文/單民

扣水 扣水是指在花卉生長過程中,不澆水或少澆水以限制其營養生長,使養分得到積累,而利于花芽分化形成花蕾。適用花卉:三角梅、梅花、碧桃、、茉莉、冬珊瑚、佛手、橘子等。

回水 回水是指在頭一天晚上施肥后,第二天早上必須再澆一次清水。它可以促進根系吸收養分,免受肥害。適用花卉:君子蘭、山茶、白蘭、茉莉、珠蘭、含笑等。

攔腰水 “攔腰水”也叫“半截水”,是指盆土“上濕下干”,即上半段濕潤,下半段干燥。由于土壤排水不暢導致盆土積水,澆下的水不能從盆孔漏出。

見干見濕 對于一些喜濕潤的花卉如杜鵑、山茶、含笑、梔子、米蘭等,就要按“見干見濕”的原則澆水,見栽培介質表層發白時就澆水,澆至濕潤即可。

干透澆透 對于蘭花、臘梅、天竺葵等喜干怕澇的盆花,就要按“干透澆透”原則澆水。要當栽培介質干了,才能澆水。“澆透”就是要使盆土上下全部澆濕透。

寧干勿濕 對于五針松、黑松和旱生植物,就要按“寧干勿濕”的原則澆水,要干透了才可澆水,切不可積水。

與《養生保健指南》為伴,其樂無窮

有幸結識《養生保健指南》快一年了,從剛結識時的“一見鐘情”,到如今的“不離不棄”,她猶如我身邊感情深厚的老伴一樣,讓人心舒氣爽,其樂無窮。

有了《養生保健指南》,我感覺精神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許多,每期她有21個相對固定又異彩紛呈的欄目,百十多篇內容豐富多彩的文章,讓我在閱讀中既享受樂趣,又受益匪淺。

譬如:“老人護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文(2010年1期54頁),使我知道了老年人如何護腰,從吃藥、理療、運動等八個方面介紹了注意事項。因為我有多年的腰疼病,用了許多方法都未治好,于是我對此文認真學習并堅持實踐,不到兩個月奇跡就出現了,我的腰疼病痊愈了,到現在未復發。還有怎樣保護心臟和大腦,怎樣護足等文章,讀后都使我受益匪淺。

“健康紅燈”、“多知多壽”、“名人養生”、“古代金典”、“私人醫生”、“健康技巧”、“歷史碎片”、“吃出健康”、“運動健身”、“兩性健康”等欄目都是我每期必讀且非常喜愛的欄目,讀著這些欄目中的文章,就像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之中,讓我知事明理、老有所獲、老有所樂。

生活中有親愛的原配老伴相依相伴、相濡以沫,如今在精神上又有了《養生保健指南》這份可愛的雜志為伴,真是其樂無窮,這也是七十歲的我的一大福氣。

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第3篇

關鍵詞:傳統中醫學;土家族醫學;養生;保健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世界經濟和社會生活日益現代化,人類的壽命逐步延長,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如何通過養生保健來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傳統中醫學歷來重視養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醫學作為傳統醫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經驗的自然科學”,對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擬探討飲食起居,精神調養,形體鍛煉等在傳統中醫學和土家族醫學養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較傳統中醫學和土家族醫學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異同。

1 傳統中醫學中養生保健的原則

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在世界文化當中,中國人的養生學與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獨到之處。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預防思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1],是對養生的精辟總結。養生,又稱為攝生、保生,即保養生命之意。“養生”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2]。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的生命規律,尋找增強生命活力和預防疾病的方法,同時探索衰老的機理,以及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原則與方法的系統理論。

1.1 適應自然規律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時刻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只有能動地適應外環境變化,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才能延緩衰老和避免疾病的發生[3]。《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靈樞邪客》曰:“人如天地相應”指出人的生命活動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進行的,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這是四時養生之道[4]。

1.2 重視精神調養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襲,是中醫養生防病的一個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要盡量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積極地治療軀體性疾患,防止其內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 《靈樞本臟》言:“意志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因而要求人們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通過經驗認識及思想活動過程轉移情緒感情反應,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謹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視飲食養生,《備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情爽志以資氣血。”食養,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則。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資于食,而機體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則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種豐富營養素的食物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推遲衰老的發生,減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種疾病。《素問藏氣法時論篇》記述“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獸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要求食養中膳食的調配要盡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補。

1.3.2 辨飲食之宜忌 強脾胃,節飲食乃第一要務。包括忌過饑過飽和飲食偏嗜[5]。《金貴要略》指出:“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有妨,反之為害。……若得益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養生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虛風賊邪避之有時。”(《素問上古天真論》)。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氣”,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實施藥物預防等。《素問遺篇刺法論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無疫干也”的記載。

2 傳統中醫學中養生之道的措施

2.1 調神養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靈樞天年》)故養生尤重調神,除四季調神外,還包括以下3個方面。

2.1.1 養靜藏神 《素問痹論》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老老恒言》指出“養靜為攝生首務”。養靜的關鍵在乎節欲。如果過分的貪求聲名物欲,可導致損正折壽。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動形怡神 動形可促進氣血流暢,舒筋活絡和協調臟腑功能活動,使人精神煥發,心曠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過適當的動形來怡神,靜神,就顯得更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臨證指南醫案》指出“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賞音樂,戲劇,歌舞,或讀書吟詩,交友攬勝,種花垂釣,琴棋書畫等情趣高雅,動靜相宜的活動,可以起到培養情趣,熱愛生活,陶冶情操,怡養心神的作用。人生際遇遭逢違樂之事再所難免,如能根據自身的素質,愛好,環境與條件,參加上述活動,常可自我解脫,移情易性,從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養生 包括節欲惜精、節及注意衛生等措施。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明性生活是必須的,是順應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腎精,因此必須節制。《素問厥論》中更明確提出是損傷體質的重要因素,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故手足為之寒也”。由于過度,使之從“質壯”的體質轉變為陽氣衰于下的體質,充分說明節欲保精對養生的重要性[6]。

2.3 飲食養生 食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甲骨文記載看,有禾、麥、黍、稷、稻等多種糧食作物,已能大量釀酒。到了戰國時期,終于有了關于食醫的理論,標志著食療的飛躍發展[7]。《周禮》中有食醫記載,說明我國古代對飲食健康的關注程度已非一般。《內經》有“藥已祛之,食以隨之”的治病原則[8]。2.3.1 注意飲食衛生 其一是防止飲食不潔。其二是不要攝食腐敗變質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類,以免“飲食中毒”。(《諸病源候論》)

2.3.2 提倡飲食有節 食養中主張飲食有節制,提倡定時定量,防止饑飽失常。中醫內科許多疾病的發病因素都和飲食無節制有關,這里的節制是適量的意思,不能吃的過多,但也不可過度節食[9]。認為“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呂氏春秋盡數》)食量則因人而異。

2.3.3 克服飲食偏嗜 克服飲食偏嗜是謹和五味以養生的重要內容,反應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營養的食養思想。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熱。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養臟,各有其親和性。如果長期偏嗜某種食物,易致臟氣偏勝而功能失調,或形成“膏粱”之變;同時,會導致其它營養物質的匾乏而使機體失養,繼發產生種種疾患。《保生要錄論飲食門》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則傷生疾;所惡之味不可全棄,全棄則臟氣不均。”

2.4 傳統健身術養生 傳統健身術養生,如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拳術及各種氣功和武術運動等,以此來煉形、煉意、煉氣,使身體“形與神俱”[10]。運動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但要求運動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能收到運動以養生的功效。

2.5 藥物養生 藥物養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過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藥并借助其補養或通瀉作用,調和氣血、平衡陰陽、調和臟腑、通暢經絡,達到益壽延年、祛病強身的目的[11]。補益扶正是藥物養生的基本法則,調補腎脾是藥物養生的中心環節。從保健防衰的益壽方劑來看,如《世補齋醫書》中的首烏延壽丹,《外臺秘要》的延年茯苓飲等諸方,其重點亦多在補益腎、脾兩臟。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所載上品藥物120種,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長年”、“不老”、“不夭”等即達85種,其中包括人參、地黃、枸杞、女貞子等著名補養藥[12]。

2.6 推拿、針灸養生 推拿養生是通過各種手法作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和保健強身作用。主要體現在生物信息的調整和糾正解剖部位的異常等方面。《素問遺篇刺法論》中記載了預先針刺五臟六腑的原穴,可預防邪氣侵犯臟腑,并認為:“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預先針刺使“補神固振,神氣不散,神守不分”,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發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醫學中養生保健的原則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區,總面積約10萬km2,北起大巴山,中經巫山,南過武陵山,止于南嶺,是一條文化沉積帶。“土家族正好分布在這條文化沉積帶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別豐富[14]。”土家族醫學以“三元學說”及氣血精為理論基礎框架,以毒氣學說為病因學基礎,以氣血失調與冷熱失衡為病理學基礎,以“五診法”為診斷學基礎,以“七法”、“八則”為臨床基本治則,具有別于傳統中醫學及其他民族醫學的獨特的醫學學術特點[15]。其中包括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這些養生保健內容與土家人民的文化娛樂,體育運動,飲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關,是民俗文化,民族氣質,生產勞動等有機的結合,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衛生保健體系[16]。 具體體現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為歌舞之鄉。在土家民間流傳的舞蹈種類頗多,這些舞蹈多是在生產勞動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達內容與農事活動、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動密切相關。如擺手舞,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滲入,以土家原生文化為主體、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風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戰性、審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勞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民俗文化,其內容十分豐富。如勞動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為一種傳統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國式詠嘆調”之稱。以哭訴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語”,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語”三種元素相結合的獨特音樂風格[18]。

3.2 運動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運動,是土家人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逐漸認識,創造的一種身心鍛煉的養生方法。在勞動中講究有度有節,反對蠻干閑散,以免傷神損形。其傳統體育活動如武術、氣功、踩高腳馬、爬樹等。這些方法能促進氣血運行,經脈強健,三元協調,從而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3.3 藥食調補 土家民間食物種類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療的習慣。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產野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尤其是人體必須的稀有元素,如獼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醫常根據不同的時節,合理調配膳食,選用既有營養價值又有預防保健作用的食物進食,促進人體氣、血、精生機旺盛,三元臟腑功能健全,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區是茶葉盛產之地,喝茶養生也是土家人的習慣,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藥物,對多種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如七葉參茶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獨特,極具營養價值,多用來招待貴賓。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臥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一定的規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為期,與晝夜相伴,與四時相應,以保證睡眠,怡養心神。心神得養,則形體亦健,抗病之力亦強。

4 傳統中醫學與土家族醫學養生保健的異同

傳統中醫養生學深受道教、《周易》哲學及《內經》的影響,從而創造了中醫養生學的獨特體系,為中華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貢獻[19]。而土家族醫學的養生學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為基本特點的道德觀、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與梯瑪文化的影響[20],同時又結合了土家先民與大自然不斷斗爭的結果而形成。但是作為一門經驗學科,土家族醫學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傳統中醫學。在養生保健方面,土家族醫學是以傳統中醫學理論為指導,結合該地區的特點而發展起來的。雖然與傳統中醫學理論大體原則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強調運動、飲食、情志養生,但有其獨特之處,強調以古樸的哲學思想為指導;醫藥一家;醫護一體;藥食同源;口耳傳承;療效可靠,尤擅蛇傷、骨傷科等。通過文體娛樂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氣質,生產勞動等有機結合。傳統中醫學養生強調“未病先防”[21],如傳統的針、灸、按摩、藥補等均可成為“治未病”的妙計良策。宋代太醫竇材云:“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總之,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類壽命的逐步延長,我國老年化越來越嚴重,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如何通過養生保健來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本文探討了傳統中醫學和土家族醫學在養生保健方面的異同,以期達到強身健體,預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養生保健,值得進一步挖掘與提煉,為新世紀的人類健康事業服務。

參考文獻

[1]謝玲.抗衰老與中醫養生防病[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8,30(1):56.

[2]吳敦序.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83.

[3]吳忠祥,尹抗抗,譚達全.《淺談黃帝內經》養生觀[J].新中醫,2009,41(1):112.

[4]李敏.老年養生應順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鐘木生.《內經》論養生長壽之道淺述[J].新中醫,2009,41(8):121.

[6]張恒文,余萬桂,李玉和.淺析中醫學養生法則[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12):1317.

[7]張海波.中醫食療之源流探討[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2,26(2):15.

[8]南京中醫學院醫經教研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16.

[9]呂述鵬,郭宏敏.中醫食療在老年人養生與防治疾病中的意義[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3):31.

[10]閆潤芹,王娜.淺談中醫養生保健[N].科技健康導報,2008:30.

[11]張學梓,錢秋海,鄭翠娥.中醫養生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孫光榮.中醫養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573.

[13]宋昳星,鮑毅海.淺談針灸“治未病”及應用[J].新疆中醫藥,2009,27(3):24.

[14]田詠華.試論土家族醫藥學術特點[J].中醫藥通報,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叢書總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4.

[16]趙敬華.土家族醫學概論[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羅嵐.土家族擺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靜.淺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藝術特點[J].科技信息,2008,(29):183.

[19]施觀芬.試論《周易》哲學對中醫養生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10):50.

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第4篇

中醫養生館針對亞健康人群以及各種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針灸、按摩、食療等簡、便、驗、廉的傳統中醫藥適宜技術,達到預防,保健,康復的效果。不打針,不吃藥,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

項目優勢

1. 政策支持。國務院自2008年開始在全國啟動“治未病”工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進中醫藥服務“三進工程”(進社區、進家庭、進鄉村);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中醫刮痧師和養生保健師;國務院(2010)5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要求: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鼓勵有一技之長人員舉辦中醫醫療機構;逐步建立和完善執業醫生和職業技能人員相結合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體系。

2. 真實可靠的技能培訓。目前,社會上有很多的養生館、足療店、按摩店等,雖然也打著中醫養生的牌子,但真正通過正規中醫專業培訓的專業人員寥寥無幾。而本項目方——中醫院是國家三甲醫院,培訓內容嚴格按照《養生保健師》教學大綱內容培訓,有專業的培訓場地和設備,技術和信譽絕對優于普通的培訓機構。培訓后的學員,醫院實行終身遠程技術指導,包括醫療技術,客戶服務,產品營銷等免費服務,確保學員能100%開店成功。

3. 投資少,收益快,零風險。國家正規醫院培訓,無技術轉讓費,無加盟費。開店初期,有1-2名員工參加《養生保健師》考證班學習,拿到證書即可開業,設備投資就是幾張理療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購置一臺全自動醫用針灸治療儀,設備投資加員工培訓總投入6萬元。開業當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萬以上。

市場分析

中醫養生已成為市場熱點。據權威資料顯示,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達10%,糖尿病人7000多萬,血脂異常人達2億,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達2.8%,各種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趨勢,慢性病單靠藥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藥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個病治成了多個病。中醫藥適宜技術以其簡單,方便,靈驗,廉價的優勢,能防治幾十種常見病和慢性病,必將迅速走紅市場。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養生市場份額將近10000億元,進入養生行業,永遠不會淘汰,沒有投資風險。

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用5-7年的時間,將抗生素的使用量從現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醫生將轉攻中醫預防保健。這讓中醫養生產業在未來十年內都是醫療領域中的熱門領域。

投資分析

開養生館投資可大可小,以最小投資為例,開一家50平米的中醫理療養生館,共計投資約6萬元,其中房租1.5萬元/年;裝修1.5萬;購買理療床、針灸治療儀、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0.8萬元;2名員工技能培訓費約1.2萬元;進貨1萬元。

效益分析

養生館的服務對象時亞健康人群,需要按療程長期調理,銷售模式以會員卡為主,單次消費68元;會員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若在1年內累計有100個會員,年主收入60萬元。其中消耗材料費用、員工工資、水電房租占收入的65%,年純利約20萬元左右。

養生館的另一部分收入來自保健品的銷售,主要經營藥食兩用產品。按照雇傭5-10名店外銷售人員,可按銷售提成發工資,進行店外銷售。若每人每月銷售5000元,年銷售額約60萬,預估純利12萬元。

家庭養生保健范文第5篇

2001年下半年,一位在《中華養生保健》雜志社任職的朋友,向我們推薦《中華養生保健》雜志。我們一起搞健身活動的伙伴傳閱了隨信寄來的一本雜志,覺得該刊科學性強,實用性強,對老中青三代人養生保健都有指導意義。于是,就決定集體訂閱此雜志。不過,我們也給雜志社編輯部提了兩點意見:一、為了方便中老年人閱讀,“字”要增大些(眼花了);二、封面設計要鮮艷些。

現在雜志封面色彩艷麗,字也大了,內容更加充實,水平更高了。從此,我們把《中華養生保健》雜志看成了自己的雜志。除了自己訂閱還積極向周圍的朋友推薦,2001年集體訂53份,第二年增加到80多份,以后年年超過100份。

二、原百姓眼中的“官”現在成了義務發行員

我們這個群體可說是人才聚集,有原企事單位的干部、職工、廠長、公司經理、電臺臺長、校長、工程師、大學教授、地市機關老領導。一句話:原來都是老百姓眼中的“官”。就是這些“官”,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屁顛、屁顛的給群眾送起了雜志。桂林人說“屁顛、屁顛”就是樂此不疲地做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

去年中片負責人徐盛惠老師(原桂林一家著名工廠的廠長)病了,需要馬上住院做手術,住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把雜志委托別人按時發送,并將訂閱名單一一交待清楚。我知道后很受感動,去醫院探望他時提到此事,他說:“唉呀!每月來了雜志,送不完心里就不安逸”。近兩年,桂林總的發行工作交由胡淑卿老師負責。胡老師今年70歲,個子不高,精神尚好,對發行雜志工作盡心盡力。

常言道:“人氣和,萬事興”這些骨干得到群眾的尊重和好評,也得到了原所在單位的認可。郭興、單美榮兩老師都曾被原所單位評為離退休職工活動積極分子。今年,原239電臺臺長王迎明老師又被桂林廣電局評為身心健康,老有所為,無私奉獻的模范。

三、讀書座談會好

有書不讀是浪費,讀而不精收獲低。自從訂了雜志,我們便成立了讀書座談會,充分利用和發揮雜志的功用。

大家也非常珍惜學習機會,座談會每次都熱烈而愉快,互相交流心得體會,交流實踐效果。雜志上介紹了自我按摩的方法,不少同志都養成了自我按摩的習慣,清晨醒來全身按摩一遍再起床。胡淑卿老師說:幾年來我連感冒都沒得過。她還把經驗介紹給大家。崔桂蘭老師經常利用睡覺前的時間為孫子按摩足三里、合谷、內關、外關、肚臍等穴位,所以孫子不但身體好,學習也好。

初雪的文章《活不到一百歲是自己的錯》在座談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不僅弄明白了影響人壽命的三大因素,也學到克服三大不良因素的方法。把“活不到一百歲是自己的錯”當成了格言,座右銘。朋友見面打招呼也用上了。“喂!你好!好好保養呀!活不到一百歲可是自己的錯!”以此互相激勵。

每一次座談會都有一個中心,一個主題,因此事先安排1?2人作重點發言至為重要,重點發言者為將主題闡述明白、透澈,讓大家學一次有一次的收獲,大都先自學,做好發言準備。如老領導馬江云,教授雷文高,工程師劉國春等老師,講課前都查閱很多資料、博覽群書,其認真程度不亞于正規學校的優秀教師備課。因此,每次講課都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學員們的評價是:“講的好,講的精彩,收獲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太白县| 堆龙德庆县| 准格尔旗| 宜春市| 图们市| 鹿泉市| 溆浦县| 古丈县| 嘉定区| 泸西县| 吕梁市| 湖口县| 翼城县| 宜城市| 阳东县| 津市市| 西和县| 大城县| 镇平县| 如东县| 龙游县| 和政县| 吴川市| 玉山县| 武川县| 阜城县| 吴忠市| 嵩明县| 内乡县| 阿荣旗| 达孜县| 怀远县| 哈巴河县| 台东市| 贵德县| 凯里市| 枣阳市| 宽甸| 新丰县|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