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菜的栽培管理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S63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2-0136-02
白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分為大白菜、小白菜等,自古享有“菜中之王”的尊稱。其營養豐富,吃法多樣,易種植,效益好,耐貯運,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蔬菜的消費要求發生了根本改變。在白菜栽培方面,人們要求一年四季都吃上新鮮的白菜,傳統的秋播、冬貯菜吃半年的栽培方式已成為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春季耐抽薹結球白菜新品種和耐熱新品種的育成,以及設施條件改善,目前白菜實現了周年均衡生產和供應市場。特別是大白菜的反季節栽培,周期短、效益高,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深受菜農的喜愛,近年來發展迅速,2010年威寧縣哈喇河鄉白菜種植面積約200 hm2,平均產量82.5 t/hm2,按0.6元/kg計,產值可達49 500元/hm2,投入成本12 300元/hm2,純收入37 200元/hm2。特別是國內大白菜的供應在6—9月較為緊張,此時利用當地的氣候優勢生產夏秋反季節大白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F將哈喇河鄉白菜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實現當地大白菜的優質生產。
1 品種選擇
應選擇不易抽薹、耐熱、抗病的夏秋大白菜品種[1]。近幾年來,當地共引進省內、外選育的35個優良品種進行品比試驗,從中篩選出綜合性狀較好的優良品種,如在夏秋高溫季節栽培的品種有高抗王AC-2、高抗王AC-3、興滇2號、興滇4號、興滇14號、福禧2號、福禧3號等,春夏之交栽培的品種有日本春黃白、小雜55和小雜56等。日本春黃白等春夏品種的葉色為黃白色,葉球頂部平齊,生長期80 d左右,單球重達1.5~2.0 kg,產量為82.5 t/hm2,凈菜率高,整齊一致,抗病性強,品質優,肥水充足時也不易抽薹。
2 整地施肥
應選擇保水保肥力強、透氣性良好的地塊,深耕30~40 cm,曬土7 d,使地平、土細碎。施腐熟農家肥30~45 t/hm2、過磷酸鈣450~600 kg/hm2或復合肥450~600 kg/hm2。
3 適時播種
哈喇河鄉各村栽培白菜都習慣于直播,很少采用育苗移栽,但都要很好地把握播種時間和采收時間。播種過早,若管理不善時易在生長前期發生抽薹;播種過晚,則與正季白菜同時上市,失去反季節栽培的意義及市場優勢[2]。在哈喇河鄉河谷地區,春夏品種一般適合于3月上中旬播種,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此時正是威寧縣和周邊地區缺菜季節,產品不需遠銷,而在半涼山以上地區過早播種會因生長積溫不夠而生長速度慢,產量低或抽薹開花而影響品質。對于夏秋季節上市的品種,一般只適合在半涼山至涼山盛夏氣溫冷涼的地區栽培,播種時間為5月上旬至8月上旬,產品上市季節為7月下旬至9月中旬,產品主要銷往威寧、六盤水至貴陽一線及周邊鄉鎮。
4 合理密植
播種或定植菜苗時注意將種子和秧苗與肥料隔離,以免燒根或燒種。為保證苗齊苗壯,直播時按行株距40 cm×40 cm挖窩,每窩用種子8~10粒,出苗后陸續將弱苗除去,最后定苗時留下最好的一個單株。開溝或挖窩時最好每6~8行留除一走道,走道寬20 cm,以便于田間管理。
5 田間管理
5.1 及時補苗或補種
育苗移栽的菜苗在定植后每天澆1次水,保持合適的土壤濕度。定植后5 d檢查菜苗生長狀況,如出現缺苗或死苗,應及時補苗,確保齊苗[3]。直播的在播種后6~7 d檢查出苗情況,若發現缺窩斷行或受病蟲害危害而出苗不整齊時應及時補播。
5.2 中耕除草
在大白菜結球前期中耕除草,一般于澆水后或者雨后進行[4]。為不傷及根系,促進大白菜生長發育,應掌握適宜的中耕深度,同時也可避免造成傷口而引起軟腐病病菌侵入。
5.3 肥水管理
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結合澆水合理追肥。定植成活后為促進根系與葉片的正常生長,進行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腐熟清糞水22.5~30.0 t/hm2作提苗肥。定苗后和植株封行前,各追施1次重肥,追施腐熟人畜糞尿30.0~37.5 t/hm2或施復合肥225~300 kg/hm2。收獲前20 d不得追施速效氮肥。結球前期及中期葉面噴施2次0.2%磷酸二氫鉀液,天氣干旱時澆水,確保土壤不缺水,大雨過后及時排水防澇,做到雨停水凈[5]。為防止白菜開裂,采收前1周停止澆水。
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的無公害大白菜的目的。
6.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①病毒病。加強肥水管理,降低土溫,培育壯苗,增強菜苗的抗病力。為減少人為接觸傳播該病害,應及時防治蚜蟲。發病初期用1.5%植病靈1 000倍液、20%病毒A交叉噴霧。②軟腐病。為避免傷口害蟲帶病而感染,應及時防治蟲害。注意排水,不偏施氮肥,不施含病殘體的堆肥和未腐熟的農家肥,合理增施磷、鉀肥。發病初期用50%代森銨7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交替噴施于接近地表的葉柄及莖基部,隔7 d噴1次,連噴3次[5-6]。③黑斑病、白斑病。進行種子消毒,提高種子的抗病性。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積水,適當增施磷、鉀肥。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叉噴霧防治,1周噴1次,連噴3次。④霜霉病。做好田間排澇工作,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發病初期或出現中心病株時,用4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霧,隔7 d噴1次,連防3次。
6.2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的防治方法:①菜螟、菜青蟲。在發生程度較輕時可通過人工捕殺減少害蟲密度。發生初期用25%快殺靈2 000倍液、20%氰戊菊脂3 000倍液、1.8%阿維菌素3 000倍液交替噴霧,連噴2次。②蚜蟲。用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5%大功臣1 200倍液交替噴霧[5-6]。③黃條跳甲。用2.5%功夫3 000倍液、48%樂斯本1 000倍液交替噴霧。
7 適時采收
夏秋反季節大白菜的收獲期正值高溫、多雨時節,應適期采收,否則會導致發生軟腐病。采收過晚,會因裂球而影響食用品質和經濟價值[6]。因此,適時采收是夏秋大白菜高產高效的保證措施。
8 參考文獻
[1] 呂霞,魏瀾濤,張淵,等.大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3):40,44.
[2] 紀翠紅.夏陽大白菜高山反季節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10(12):204-205.
[3] 潘靜,顏曰紅,袁斌.越夏反季節大白菜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0(4):33-34.
[4] 王振,季善秀,張慧.夏伏白菜主要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0(3):34-35.
關鍵詞:韓國黃心大白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韓國黃心大白菜富含各種無機鹽和維生素,口感好、味道鮮,非常適合蒙城縣人們的消費習慣。根據該縣的氣候土壤特點,該品種一般8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開始收獲,產量在75t/hm2左右,高產田塊可達120t/hm2,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地整地
選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前茬為瓜類、豆類作物的砂壤土或輕黏壤土栽培,結合整地一般施腐熟有機肥60~75t/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225~300kg/hm2或40%(15-10-1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0~900kg/hm2和內含鐵、硼、鋅的多元微肥7.5~15.0kg/hm2。采用深溝高壟種植,以提高防澇、防旱及抗病能力,一般壟高15~20cm,面寬25~30cm,底寬為35~45cm。
2適期播種
依據歷年生產情況及氣候特點,韓國黃心大白菜的最佳播期為8月5~20日。根據前茬收獲期的早遲,大白菜可采用直播和育苗2種方式,在前茬收獲及時的情況下,以直播為宜,反之育苗移栽。種子發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氣,應在適播期內趁墑播種,土壤墑情不足時要先澆好水再播種。直播又分條播和穴播,條播就是在壟面中央按預定行距開1條0.6~1.0cm的淺溝將種子撒在溝內,覆土封溝[1]。穴播是按預定的株行距做穴,穴深0.6~1.0cm,每穴播3~5粒種子,播后及時覆蓋1層疏松細土。條播用種900g/hm2,穴播450g/hm2,育苗移栽播種可比直播提早3~5d,大田需苗床300~525m2/hm2。合理密植,栽培密度一般肥水條件下為3.3萬株/hm2左右,株行距為(45~50)cm×(60~70)cm。
3苗期管理
白菜播種后應立即用33%施田補1 500ml/hm2對水600kg于陰天或晴天17時后進行均勻噴霧,防止雜草的滋生和危害。發芽期保持壟面濕潤,防土壤板結,使發芽出土整齊,同時嚴格防治黃條跳甲蟲的危害。幼苗期早間苗,分次間苗,晚定苗,定壯苗。不論條播、穴播間苗一般分3次進行,第1次在心葉發生時(如不過分擁擠,可不間)進行,第2次在幼苗拉“十”字后即2~3片葉時進行,第3次在4~5片真葉時進行,7~8片葉時定苗[2]。齊苗后到團棵不宜多澆水,間苗、定苗后各澆1次水,澆水最好在傍晚或早晨進行。一般多在第2次間苗后在株旁附近趁墑撒肥,施碳酸氫銨150~225kg/hm2或尿素75~90kg/hm2。中耕除草有利增進土壤透氣,促進扎根,并有利于肥料分解,防止草欺苗。一般中耕3~4次,深4~10cm,待外葉封壟時,停止中耕。
4蓮座期管理
團棵時重施1次“發棵肥”,以速效肥為主,配合適量磷鉀肥。一般施尿素120~150kg/hm2,氯化鉀105~150kg/hm2。在距植株8~10cm處開溝施入,盡量少傷根,以免影響根系發育和病菌侵入,誘發軟腐病。施入發棵肥后隨即澆大水,以后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如澆水過多,易引起植株徒長,推遲球葉分化或不包心,發生徒長時,要立即采取蹲苗措施。蹲苗結束后,大白菜開始包心,這時要澆1次較大的水,間隔2~3d連續澆第2次水,以免土壤發生裂縫而使側根斷裂、細根枯死(影響生長和誘發病害),以后5~7d澆1次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采收前7~10d停止澆水[3]。
5結球期管理
結球期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60%~70%,重點放在結球前期,結合澆水,施尿素150~225kg/hm2,氯化鉀105~150kg/hm2,結球中期即施灌心肥,施尿素60~105kg/hm2。在蓮座后期和結球前期,還應噴施0.5%~1.0%磷酸二氫鉀和0.3%~0.5%硝酸鈣混合溶液2~3次,在肥力差的田塊除噴磷酸二氫鉀外,還應噴施0.5%尿素溶液,以防止大白菜因缺鈣引起干燒心和大白菜生長后期對磷鉀的需求,并可增加產量和提高一級、二級菜的商品率。
6病蟲害防治
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除了結合栽培管理外,也要進行藥劑防治[4]。軟腐病主要在結球期嚴格治蟲,防蟲傷及機械損傷,也可用菜豐寧進行藥劑拌種,以免病菌侵入傷口。發病初期連續噴150~200mg/kg農用鏈霉素或41%特效殺菌王1 000倍液,
每隔6~7d噴1次。霜霉病在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常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等防治。病毒病可結合防治蚜蟲用20%病毒a、1.5%植病靈等進行及時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黃條跳甲、斜紋夜蛾等。應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害蟲種類進行用藥及時防治,常用藥劑有蚜虱凈2 000倍液、10%吡蟲啉2 000倍液、20%殺滅菊酯3 000倍液、90%敵百蟲1 000倍液、40%毒絲本等。
7參考文獻
[1] 刁桂榮.大白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09(6):15-16.
[2] 艾山江·賽衣丁,買爾普古麗·吐爾洪.大白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09(2):56.
[3] 宋光超.大白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08(3):14-15.
關鍵詞:露地;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S3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3
1 復種伏香菜的栽培技術
1.1 粘玉米
粘玉米主要是在5月下旬才開始栽培和種植的,如果將粘玉米的種子和早甘藍或者是結球白菜以1:3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合進行間種,這樣就能夠保證粘玉米在長出秸稈之前不對其他蔬菜有任何影響,并且當粘玉米在成長到后期之后,不僅能夠為后長出來的香菜遮光,還能夠幫助香菜降低土地表的溫度,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上幫助香菜更加茁壯的成長。
1.2 早甘藍
在栽培早甘藍時,一定要將早熟的品種和相對晚熟的品種進行區分,早熟的品種要在2月份下旬進行栽培之前的一步:育苗,并且還要保證在栽培之后進行整地的施肥,并且還要保證在入冬之前將土地進行翻整和打壟,翻整過后要對土地進行施肥處理,肥料只要以有機肥為主,并且還要給土地定期的加入硫酸鉀,還要對土地進行適當的灌水,并且保證覆土超過正常土地表0.7~1cm左右,采用“三產三鏜”的方式對蔬菜進行加水加肥的管理,并且在栽培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的除草除蟲,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蔬菜的茁長成長[1]。
1.3 結球白菜
結球白菜的主要特征就是產量高、口感好,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所以在進行結球白菜的栽培時,一定要防止春化情況的發生,并且還要做好預防病蟲災害的風險。并且在栽培時,還要做到以下的幾點要求: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播種。由于結球白菜需要適合的氣溫和環境,所以在進行栽培時,一定要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播種,最好的時間為5月中旬或者是下旬進行播種,只有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播種,才能保證氣溫和環境適合種子成長;溫度的管理。幼苗對于溫度有很高的要求,溫度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必須要保證幼苗在成長時期,溫度保持在5~15℃之間,只有這個溫度才適合幼苗的成長和發育。
1.4 香菜
種植香菜之前,一定要等到早甘藍或者是結球白菜全部收獲之后進行栽培,栽培之前要及時的將土地進行整理,在6月下旬或者是7月上旬進行種植,種植之前要在溫水中充分浸泡3d左右,在進行栽培,栽培過程中要保證香菜的種植位置要在陰涼處,每天要翻動2~3次,3d過后就可以不用大量灌水,只要保證土地濕潤即可,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收獲7~10d之前進行透水。
2 復種秋白菜的栽培技術
這種方法就是將粘玉米和早甘藍進行間種,并且還要進行覆膜處理,玉米發芽之后要在4月份左右進行保護,當玉米苗長到30d之后進行土地定植,玉米定值之后再過29d左右再將早甘藍進行定植,定植之后的成長周期大約是30d左右,這種栽培技術的復種指數能夠達到2.5,不僅能夠保證蔬菜的質量,還能夠提升種植人民的經濟效益。
3 復種茼蒿的栽培技術
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將茼蒿種植在粘玉米和荷蘭豆之間,因為粘玉米的成長周期大約為45d,荷蘭豆則為40d,兩者種植過后的土壤是非常豐富的,所以這時種植茼蒿,就能夠保證茼蒿土壤的濕度適中,還能夠最大程度上的防止茼蒿爛根,并且茼蒿上市的時間大約為9月下旬左右,而如果4月份種植玉米,茼蒿就能夠在7、8月份左右上市,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上填補了這段時間茼蒿市場的空白,為種植人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并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應用在茼蒿栽培中,這種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小蔥栽培中,因為小蔥與茼蒿的成長條件和周期差不多,所以也可以將這種技術應用在小蔥栽培中。
4 結束語
其實反季節蔬菜種植并不難,主要就是對蔬菜之間進行合理搭配,只要搭配好品種,就能夠保證蔬菜與蔬菜之間有一個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提升蔬菜成長的效率和周期,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城市對蔬菜的大量需求,還能夠幫助種植人員最大限度上的提升經濟效益,這也就是露地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一經推出就受到熱烈反響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鍵詞馬鈴薯;西瓜;白菜;套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51;S532;S63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114-02
甘州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平均氣溫7.0 ℃,年無霜期148 d,80%保證率≥0 ℃的積溫為2 133-3 474 ℃,80%保證率≥10 ℃的積溫為1 399-2 918 ℃,年平均降水量129 mm,發展農業生產熱量資源1季有余、2季不足。近年來,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通過試驗、示范,探討出了馬鈴薯間套復種西瓜、白菜高效栽培技術,實現了一年三熟。該模式栽培工序為:施肥、整地、起壟—覆膜、灌水、點種、扣小拱棚—拆小拱棚、點播馬鈴薯、人工授粉—點播(移栽)白菜—防病、追肥、灌水—西瓜采收—拔除瓜蔓—馬鈴薯、白菜病蟲害防治—白菜采收—馬鈴薯采收。馬鈴薯套種高產栽培技術在保證馬鈴薯產量的同時,增加了單位面積耕地的經濟收入,充分挖掘了生產潛力,節本增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以甘州區小滿鎮五星村4社某農戶為例,其是馬鈴薯套種高產栽培模式的高產典型。其有耕地0.8 hm2,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0.4 hm2,采用西瓜—馬鈴薯—大白菜套種模式,所用馬鈴薯品種為克新4號。該農戶投入部分種子、化肥、農藥、地膜,成本共計11 025元/hm2,其中種子5 400元/hm2(西瓜7.5 kg/hm2、1 500元/hm2,白菜0.75 kg/hm2、300元/hm2,馬鈴薯1 500 kg/hm2、3 600元/hm2),化肥投入3 900元/hm2(西瓜底肥施磷酸二銨450 kg/hm2、2 250元/hm2;尿素300 kg/hm2、600元/hm2;追肥1次,施用尿素或碳銨450-750 元/hm2。在白菜生長期追肥1次,追尿素225 kg/hm2、450元/hm2。在馬鈴薯生長期,西瓜收獲后,追肥1次,施尿素225 kg/hm2、450元/hm2。種植西瓜前施農家肥75 t/hm2),農藥投入225元/hm2(主要用防蟲滅菌),地膜1 500元/hm2。產出效益:西瓜收入52 500元/hm2(保苗1.2萬-1.5 萬株/hm2,平均產量52.5 t/hm2,按單價1.0元/kg計)、白菜收入3萬元/hm2(保苗1.2萬-1.5萬株/hm2,產量75 t/hm2,按單價0.4元/kg計)、馬鈴薯收入2.25萬元/hm2(保苗3.75萬-4.50萬株/hm2,產量22.5 t/hm2,按單價1.0元/kg計)。3項合計收入為10.5萬元/hm2,扣除投入11 025元/hm2,利潤為93 975元/hm2,0.4 hm2共計利潤為37 590元/hm2。可見,西瓜—馬鈴薯—白菜套種高產栽培模式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1茬口選擇
3月底至4月初,播種西瓜。5月10日左右晚霜過后,播種馬鈴薯。6月中下旬,西瓜成熟收獲前,點種大白菜。
2選用良種
西瓜選用高產品種金花寶(P2),馬鈴薯選用克新4號。
3地塊選擇及整理
以地勢平整、灌溉方便、四周無樹木遮蔭、5年內未種過瓜類的砂壤土質地塊為宜[1-2]。前作收獲后,耕曬土地2~3次,結合秋翻施優質腐熟農肥75 t/hm2以上。封凍前灌足冬水,翌年春季耙耱鎮壓,以充足地墑。
4播種
4.1西瓜
采用旱塘栽培西瓜。于3月26日前,施磷酸二銨600 kg/hm2、尿素600 kg/hm2、生物有機肥1.2-1.5 t/hm2,按溝(塘)距2.6-2.8 m劃直線,溝寬60-80 cm,壟寬200 cm,開溝起壟,后覆寬70 cm的地膜。溝內灌水,水面距壟頂10 cm左右。在溝坡面距壟頂10-15 cm處,按株距50-60 cm,打點種穴點種,每穴2粒,點種后用干凈河沙填滿、蓋嚴縫隙。播種后在灌水溝上用200 cm長竹板或弓條搭建小拱棚。
4.2馬鈴薯
西瓜長到8-10片葉時,即5月10日左右晚霜過后拆除小拱棚,在旱塘內靠壟坡開溝(溝內可適當撒施P2O5 300 kg/hm2)播種馬鈴薯,播種量1 500 kg/hm2,株距20-25 cm。
4.3白菜
6月中下旬,西瓜成熟收獲前,在相鄰兩瓜苗點種穴中間點種大白菜,播種量1 500 g/hm2?;蛞圃圆嘶?。
5田間管理
5.1查苗補種
西瓜、馬鈴薯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種。晚霜過后及時定苗。西瓜、馬鈴薯每穴留1株。出苗后至西瓜伸蔓前翻曬旱塘。
5.2整蔓授粉
馬鈴薯播種后,西瓜苗留一長勢最強的蔓做主蔓,留長勢稍弱的2-3個蔓作輔蔓,其余瓜蔓在其生長基部剪除。一般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坐瓜。為保證坐瓜,5月中下旬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5.3水肥管理
灌水以西瓜為主,兼顧馬鈴薯。分別在西瓜六葉期、幼瓜膨大期、成熟前1周灌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灌水時要嚴禁淹沒旱塘[3-5]。后期若發現有缺肥早衰癥狀, 可葉面噴灑0.2%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溶液防早衰。西瓜注意追施膨大肥:70%-80%的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在相鄰兩瓜苗點種穴中下方打穴施肥。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氫鉀120 kg/hm2,施肥后及時灌水。
6病蟲害防治
6.1西瓜
用雙效靈500倍液、多菌靈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液灌根,于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發病初期防治,同時用上述藥劑葉面噴霧或噴灑抗根寧(靈)。用粉銹寧葉面噴霧防治白粉病。西瓜采收前15 d停止用藥。采收西瓜后及時拔除瓜蔓。
6.2馬鈴薯
開花前后加強田間檢查,發現晚疫病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同時摘除附近植株上的病葉,并就地深埋,撒上石灰。再用1∶100-200倍波爾多液對病株周圍的植株進行噴霧封鎖,隔10 d再噴1次,防治效果良好。
6.3白菜
注意防治菜青蟲、蚜蟲和軟腐病[6]。防治病蟲的同時可適量混入磷酸二氫鉀等微肥進行根外追肥[7]。
7采收
9月底收獲白菜,10月中下旬收獲馬鈴薯。
8參考文獻
[1] 唐海龍,劉娟,胡會英.早春西瓜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39,144.
[2] 賀廷東,張麗萍.東川河漫灘西瓜栽培技術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1(11):1560-1561.
[3] 伍明祥.脫毒馬鈴薯稻田覆草免耕栽培及病蟲害防治[J].植物醫生,2012(1):53-54.
[4]王建明,馮君偉,郝云鳳,等.不同鉀肥對馬鈴薯品種“克新1號”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6):60-61.
[5] 王喜玲.馬鈴薯起壟覆膜冬播栽培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1(11):1556,1561.
【關鍵詞】 秋季 大白菜 高產栽培技術
(1)選擇優種。秋大白菜作為大面積商品化生產,應根據市場需要選擇產量高,早熟性好、耐熱性強、抗病能力強、豐產性突出,抗病力強,品質優口感好,適宜長距離運輸的品種。如小雜系列品種,早心白等。選擇品種一般肥水條件好的地塊選用高棵、晚、中熟品種;肥水條件差的地塊選用矮棵、早熟品種。
(2)適時播種。栽培宜晚不宜早。大白菜應實行3-4年輪作,不能與十字花科蔬菜連茬或鄰作,可選擇瓜類、茄果類、蔥蒜類、豆類及小麥等作物的茬口。適期播種秋大白菜播種期一般在“立秋”前后1至2天,過早病害較重,過晚產量降低。在壟上按株距40厘米直播(直播不用緩苗)。秋大白菜生產過程中常會遇到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三大病害。如秋大白菜栽培過早因署夏高溫高濕常會造成苗期長勢較差,為病害的發生蔓延創造條件,為此應適當晚播,培養健壯秧苗能有效躲避病害發生的機率,最適宜的播期在立秋前3-4天。早熟秋白菜的生育期一般在50~60天,上市期要趕在種植面積較大的中晚熟秋白菜之前為好。播種過早容易誘發病蟲害,播種期過遲,會導致上市期推遲,失去早熟栽培的意義。早熟秋白菜適宜播期為7月下旬~8月上旬,立秋前10天左右為宜,上市期要趕在國慶節之前。
(3)播種方法:1)先澆底水法。播前先澆透水,待畦面略干后鋤松耙平,按行距用鋤鉤開1厘米深的溝,用手撒種子入溝,再往溝內施3-5千克硝酸銨(每畝)做種肥,蓋土;第2天順播種溝輕踩1次;第3天幼苗沒有出土或出苗不齊,需淺澆1次水。2)三水齊苗法。先按行距用鋤鉤開1厘米深的溝,用手撒種子入溝,再施種肥后,蓋土;在幼苗出土前的3天內,每天各澆1次水。
(4)土質:以選擇肥沃的粉沙壤土、壤土、輕黏壤土等為宜;而沙土或沙壤土保肥性和保水性差不利于葉球發育,重黏土地易感染軟腐病,則不宜種大白菜。
(5)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能增產。秋大白菜是一種高產型的蔬菜作物,畝產量在7000-8000公斤以上,要實現高產,必須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大白菜屬于葉菜類蔬菜,除對氮肥的需求量偏大,還要保證磷鉀肥的供應。底肥施用農家肥5000公斤,二胺20公斤,鉀肥15公斤,追肥以尿素為主。早熟秋白菜是一種高產型的蔬菜品種,一般畝產4000公斤左右,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施肥的原則是重視底肥,適當追肥。在播種前,結合翻地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公斤,高氮低磷中鉀型三元復合肥40公斤。
(6)施肥整地:整地要精細。結合整地,前茬收完后,將病殘植株運到田外深埋,并翻地深16-20厘米,曬15天左右。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草木灰40-50千克后,即翻入土中,防根蛆成蟲產卵。翻地耙平后做畦,畦寬1米、或1.5米、或2米,畦長6-8米;或起壟,壟高8-10厘米、壟寬25厘米、壟長10米左右;或做成鋪地膜小高壟,壟寬1.2米、中間高10厘米的弓形畦面(可防軟腐病),地膜四周用土壓好。并鋤盡田間地邊的雜草(防滋生蚜蟲)。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000公斤,二銨20公斤或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或三元復合肥30公斤。整地完畢后作畦,壟寬30厘米,溝寬30厘米,高15厘米。蓮座期管理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施肥后及時澆水,以后掌握見干見濕原則。結球期管理畝追施人糞尿20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每隔5~6天澆一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水分供應均勻。采收前8天停止澆水,以免球體水分過大,引起腐爛。追肥,大白菜產量高,需肥量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不要及時追肥。追肥要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和苗情決定。幼苗期一般不追肥。
(7)田間管理。田間管理幼苗期管理播后澆一水,定苗后視天氣情況再及時澆一水,防止高溫干旱影響幼苗生長。澆水后或雨后及時中耕。早熟秋白菜的生育前中期在高溫高濕多雨季節,白菜的根系較淺,不耐旱也不耐澇,如出現嚴重的干旱和澇災天氣就會引發病蟲害的大發生,嚴重影響產量。在生產上,可積極改進傳統的種植方法,如采用高埂栽培技術,做到遇旱能保墑,遇澇能排水。早熟秋白菜宜采用點播的方式種植,每穴放種3~4粒,間苗兩次。定苗后嚴格控制水分,蹲苗10天左右,進入蓮座期后重點加強肥水管理,蓮座初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或氮鉀肥20公斤,在進入結球盛期追施尿素20公斤。在結球期做到土壤見干見濕,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提高產量。高壟栽培病害少。實驗表明,秋大白菜平哇栽培在苗期遇到雨水較多的天氣時,常會出現澇害,造成嚴重的缺苗斷壟。如采用高壟栽培就能有效避免以上現象,才能創造高產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