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護地球環境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地球的孩子》;環境保護;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36-0094-03
一、主題與背景
《地球的孩子》是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四年級(下)第八單元“地球媽媽”第三篇“地球的孩子”中的一首歌曲。作為一首反映人與自然、人與地球和諧共生的兒童歌曲,它以“地球孩子”的口吻,向人們娓娓講述了地球環境對于我們人類生存與繁衍的重要性,無限度的索取必將造成地球的報復。所以歌曲以急切緊迫的語氣向人們傳達了保護自然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人類是地球上最為高級的生物,千百年的生存、發展與探索活動,已經將人類帶入了全面文明的時代,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在不斷創造各項文明與發展奇跡的同時,卻也在不斷侵蝕著地球的資源。無限度的改變和索取已經使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變得傷痕累累,甚至面目全非:生態威脅、環境惡化、動植物毀滅、全球變暖、兩極冰川融化等危害已經不斷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所以,善待世間萬事萬物,就等于善待人類自己;保護地球,就等于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整首歌曲正是想通過音樂以喚起學生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從小做起,關愛地球。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樂理知識,具有一定的識譜和演唱能力,孩子的天性是非常愿意接觸新事物,所以對新歌的學習也會充滿期待和興趣,但同時他們也會出現對歌曲節奏、情緒以及速度方面把握的不準確,老師應當給予循序漸進、深入與必要的指導。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便于在演唱歌曲時更好地把握演唱情緒,同時也為了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有必要向學生介紹歌曲的曲作者。我國著名流行音樂人郭峰,2008北京申辦奧運會音樂第一人,被“東方時空”譽為“東方之子”的流行音樂第一人,集詞、曲、編曲、制作、演奏、演唱、策劃、導演于一身的全方位藝人,代表作品《讓世界充滿愛》《心會跟愛一起走》以及《永遠》等。
二、情境描述
(一)教學思路
歌曲《地球的孩子》以地球孩子的口吻,以急切緊迫的語氣娓娓述說著。歌曲表達了人們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諧、親密關系的美好愿望。首先讓學生欣賞地球前后不同情景,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的強烈意識,為學好新歌奠定情感的基礎。然后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著重解決本首歌曲的難點――切分節奏。難點解決以后,進入歌曲學習。歌曲較長,時長近3分鐘。歌曲學會以后,師生共同討論,對歌曲的演唱進行藝術處理。這樣使得歌曲唱起來更動聽,更富有表現力。歌曲唱好以后,計劃安排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用自己制作的環保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樣不僅使歌曲的演唱進入一個,而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出拯救地球、拯救我們人類共同家園的愿望。最后的保護地球的拓展談話可以讓學生把這種拯救地球、拯救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的理念熟記在心里,體現到平時的行動中去。
(二)課堂情境
首先在新課程導入之前,老師播放樂曲《沉思》,并向各位學生介紹: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它有陸地、海洋、冰川、森林還有盆地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汲取它的資源和營養,并不斷創造更加文明的生活空間,我們都親切地稱呼它“地球媽媽”,但是隨著人類對地球的過度索取,看看美麗的地球已經變成什么樣子了?
老師隨即播放地球遭到破壞之后的視頻與相關圖片:酸雨、沙塵暴、污水、植被破壞、動物獵殺、全球變暖……看到地球遭到如此重創,我們的心在滴血,那同學們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保護地球。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那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首新的歌曲,聽聽地球的孩子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
隨后導入新課程:歌曲學習《地球的孩子》。
三、問題討論
(一)知識要點
1.通過本節音樂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歌曲演唱的速度、傾訴以及感情的運用;
2.本節音樂課的難點是節奏的切分,要通過歌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節奏切分的要點與難點;
3.通過歌曲的學習,喚起并培養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教學方法
采用互動法、講授法、引導法與示范演唱的方法。
情境要點:
作為教師要善于營造地球家園的美麗以及遭到破壞之后的痛心之情;
2.示范演唱時要注意語音語調、情緒速度以及表情神態等對歌曲的影響;
3.要善于啟發學生盡情遨游在想象的空間里,不斷在頭腦中描摹自己對地球媽媽的多種想象。
注意事項:
1.在歌曲演唱中節奏切分的表現與掌握;
2.注意引導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協助;
3.注意學生想象力與發散思維的培養與啟發。
(五)問題討論
首先在提出建議討論的問題之前,可事先給學生安排一份課前作業單:
1.請各位同學思考,美麗的地球與遭到破壞后的地球在大家的頭腦中都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2.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怎么做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媽媽呢?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并試著唱出來,體會每段歌詞所給予的深刻情感。
其次根據課前布置的預習作業,在課堂上提出需要學生討論的問題,并與學生一起討論解決:
老師:同學們說說美麗的地球與遭到破壞后的地球都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美麗的地球:藍天白云,鳥兒自在地飛翔,樹木枝繁葉茂,小溪清澈,蝴蝶飛舞……遭到破壞后的地球:空氣污濁,天空昏暗,樹木遭到砍伐、洪水奔涌、野生動物遭到捕殺、泥石流……
老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怎么做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媽媽呢?
學生:不應當隨便丟棄垃圾,保護樹木和小動物,節約水電……
四、詮釋與研究
(一)教學結論
1.通過本堂音樂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不僅熟練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同時也學會了感情的揣摩與運用;
2.鍛煉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拓展了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同時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節奏切分的難點與知識點;
3.在歌曲的學習與演唱過程中,通過對地球媽媽的想象與描繪,加強了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成都與保護意識以及延伸至對環保的重視。
(二)課后反思
1.需提升的方面
(1)課程的安排應當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需做好必要的引導,讓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并自由自在的學習;
(2)應當在課程的安排方面加入對歌曲所用樂器的了解和學習,掌握不同樂器所發出的不同聲音;
(3)學會讓學生控制音樂演唱的情緒、節拍與速度;
(4)可以適當讓學生了解人類聲音的分類,即童聲、男生、女生;并分別聽三首歌曲,感受童聲、男聲與女聲之間音色的區別。
2.需發揚的方面
(1)課程導入階段通過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用了前后對比的有關地球母親的影像與圖片,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喚起對地球媽媽保護的意識;
(2)讓學生進行良好的課前預習,非常有利于課程的引入以及課程的學習;
(3)課程后段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高效地提升了歌曲的快速學習與掌握。
參考文獻:
地球日感悟
從1970年4月22日設立地球日至今,已有近40年。保護地球的口號年年提,活動年年辦,而地球所面臨的污染、變暖等問題卻在年年惡化。保護地球,人類確實應該盡快由形式轉入行動。
以美國為例,舉辦音樂會、志愿植樹、公園環保集會等是每年最常見的地球日活動。人們的環保決心在這一天集體性釋放一次,而地球日一過,大多數人對于保護環境這事兒很快就淡忘了,小汽車照開、瓶裝水照喝……在很大程度上,4月22日成了每年一度把環保意識拿出來“曬一曬”的日子。
⑴漫畫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⑵這幅漫畫給你怎樣的啟示呢?
【參考答案】
⑴保護地球的活動還沒有由形式轉入行動,人類往往是地球日期間搞一些活動,之后卻忽視了對地球環境的保護。⑵我們生存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了,人類應樹立牢固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生活中要用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
2.根據右面漫畫,回答相關問題。
⑴這幅漫畫反映的是與高考相關的話題,漫畫中的人物是父子倆。請根據漫畫的內容,給這幅漫畫擬寫一個標題。
⑵這幅漫畫告訴人們什么道理呢?
【參考答案】
2.⑴漫畫標題:打氣。⑵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公布后,部分考生因落榜而黯然傷神,對于他們來說,此刻來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家長首先要冷靜、理性,才能帶領孩子走出落榜的陰影,引導孩子坦然面對。
3.看了這幅題為“賞罰分明”漫畫,您有何感想呢?請用簡要的文字把它表述出來。
【參考答案】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愿望,正因為如此,不少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急于求成,使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子女是本書,每一位家長都應去用心“讀”懂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以單一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賞罰的界限。
4.根據漫畫“畸形人”,回答下面問題。
⑴結合漫畫的內容說說這幅漫畫在構圖上的特點。
⑵這幅漫畫意在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參考答案】
⑴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用肥大的身體表示物質水平的很高,用瘦小的頭部表示文明素質的低下,這樣通過對比,諷刺社會上的一些只注重物質生活而忽視精神文明的“畸形人”。
⑵我們要健康全面發展,不僅要豐富物質水平,也要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大意相同即可。)
5.根據漫畫“不準去”回答相關問題。
⑴請說出兩幅圖中“不準去”的具體含義。
⑵請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說說這幅漫畫告訴我們的主要道理。
【參考答案】
⑴第一幅指父母不準孩子去游戲機室;第二幅指孩子不準父母去麻將室。
⑵在家庭中,家長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孩子的表率。
6.根據右邊的漫畫,回答下面問題。
⑴漫畫中的“明日復明日”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⑵您認為應如何解決漫畫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呢?
【參考答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聯系實際,抓住關鍵句,理解關鍵詞在文中的含義等方法理解課文,使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激發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并付諸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2.向學生滲透說明文的閱讀技巧。
教學過程
一、感受地球的美麗、渺小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神舟號”飛船去遨游太空。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升空了......到了,快睜開眼睛看,我們的家在哪里?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課件出示:宇宙遙望地球的圖片)
師:請大家小聲讀一二自然段,注意準確找出說明對象的特征,看文段描寫了地球哪些特點。
師:在這兩段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球的美麗、渺小? ( 課件出示:1.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2.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說說句子運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親、搖籃?為什么說地球在宇宙中像一葉扁舟?
師:(深情范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讀到這里,我們不由得感嘆我們的地球母親實在太 !(讓學生說感受如美麗、可愛等)。再讀這兩段,讀出你對地球母親的贊美和熱愛。
二、感悟自然資源有限
過渡語:地球美麗壯觀,慷慨地為人類提供與生存息息相關的各種資源,那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三四自然段,閱讀時注意:1.把握段落的中心句、關鍵句,2.理解關鍵詞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3.聯系實際,對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想象。
師:默讀三、四自然段,找出概括這兩段內容的中心句,思考問題,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問題
1.填空。
自然資源有兩類:一類是 ,如 ;另一類是 ,如 。
2.思考問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有哪些?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在文段中找到答案。)
檢查交流結果,相機向學生滲透要把握段落的中心句,理解關鍵詞“本來”等在文中的含義,幫助對課文的理解。
師:讓我們來親眼目睹一下人類的愚蠢行為吧!
(課件出示:森林資源、水資源、大氣資源、生物資源受到人類破壞的畫面)
師:看到這里,我們的心中不能不有所感觸,請同學就給你印象最深的畫面來談談你的感受。
師:地球母親無私地慷慨地向人類提供資源,但竟遭到人類如此的破壞,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們不能不痛心,不能不對那些地球破壞者大喊:停!只有一個地球!
師:宇航員也是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不由得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什么?說地球容易破碎是因為什么?“同時”說明了什么?
師:再讀三四段,讀出對人們破壞環境的焦慮、痛心來。
三、明白無法移居
過渡語: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宇宙無限,星球無數,我們能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呢?
師:課文從幾個方面來說明無法移居?細讀五、六、七自然段,結合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說說無法移居的原因。
四、總結全文,深化感情
師:既然只有一個地球,破壞了它,我們別無去處,那我們更應該怎樣做?大家齊讀最后一段,發出你的呼聲,讓大家一起醒悟,一起保護地球。
五、作業(選做一題)
1.說說作為地球母親的孩子,從日常生活做起,我們可以為她做些什么呢?
2019年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日前通知指出,按照“xx”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要求,結合當前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熱點,確定2019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
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傳我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臺。第4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20日開始,至4月26日結束。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開通國土資源部官方微信,《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推介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圖書,舉辦世界地球日主題課堂暨科普展覽、守護遠古的生命主題展覽、世界地球日專家主題論壇、第二屆在京高校大學生地球日主題演講比賽等示范活動。
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國土資源部其他直屬單位,相關學會、協會、基金會,均應按照活動周主題,結合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建設綠色礦山、保護地質(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內容,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推廣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結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等資源環境相關工作,統籌開展紀念活動。
通知提出,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并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國土資源部各重點實驗室要在活動周期間舉辦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最新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手機、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渠道,采取制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短信、實時交流互動、微宣傳等多種宣傳形式,做好宣傳工作。
44屆
2019年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確定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 共建美麗中國”。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于4月16日~4月22日組織開展第4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圍繞主題,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組織開展世界地球日大講堂、綠色生態礦山建設現場觀摩、專題展覽、大學生演講比賽等活動,開展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作品推薦工作。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策劃開展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系列科普活動;要加強與教育、科技等部門合作,充分發揮各級地質學會、土地學會等作用,聯合學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等,利用電視、網絡、報刊、微博等渠道和平臺,做好宣傳工作。
43屆
小學生世界地球日演講稿一: 各位老師、同學早上好:
也許有同學認為,關心地球環境是大人們的事,或者說這是環保部門的事,與我們無關。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所有的人都居住在同一個地球上,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地球環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下面我以我們生活中的必需文具──紙為例,說明節約用紙、合理用紙與保護地球環境的關系。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用紙,用各種各樣的不同類型的紙。你統計過嗎?你每天要用多少張紙?一星期要用多少紙?一個月乃至一年要用多少張紙?統計之后,我們會發現這一結果是非常驚人的。
一張紙從何而來?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樹皮等植物的纖維“變”來的。一棵樹往往需要長幾年、幾十年才能被人類利用。而人類有時卻很無情,電鋸聲中,幾十年長成的大樹轟然倒地。那些木材,被運往造紙廠,變成了一張張紙。紙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但同時,人類對紙張的過度使用也給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大家知道,大面積的森林可以涵養水源,防止水士流失,凈化空氣,森林是制造氧氣的“工廠”,森林能夠吸收有害物質,森林能夠保持水土。可見,節約每一張紙,對保護地球環境至關重要。
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平時你們有沒有節約用紙、合理用紙?有沒有將垃圾分類,并送到可回收的垃圾箱里?還有哪些行為規范是你做得不夠的?你有沒有做到節約用水?是不是常喝不健康的瓶裝飲料?“良好的習慣和修養是人的第二身份”,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的習慣息息相關,古人就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至理名言,一個人連生存的環境都不能搞好,還談什么掃天下?要知道,良好的習慣是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保障。
我想對大家說:只要大家都多盡一份心,多出一點心力,世界就能變得更美好!就從今年世界地球日開始吧!我們從‘地球日’出發,將今天作為我們關注生態環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投身生態建設的新起點!養成時時刻刻從每一樁小事做起,養成愛護、保護環境的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紙張……,彎彎腰,撿起一個潔凈的世界”。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小學生世界地球日演講稿二: 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善待地球》。
地球只有一個,它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有的不可再生的資源都在用一分,少一分。地球已經不堪負重了。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一場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戰役開始打響。
1992年,一場更嚴峻,更強烈的警告被發出:如果人類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話,地球將會面臨毀滅!
在第37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時,我國舉起了“善待地球”的大旗。它成為我國今年世界地球的主題,這無疑是明智的。
再有,氣象學家說,持續的全球氣候變化是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難道造成如此深重的災害,人類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計嗎?和自然比起來,人是渺小的,但人對自然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人類的破壞力充分發揮出來的時候。比如:工業化可以使原來滋潤大地的雨露變質,形成酸雨;比如:無休止的砍伐森林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綠洲變成沙漠的惡果。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們如此惡待地球,得到只有大自然無情的報復。想想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想想綠洲是怎樣變成沙漠吧!聽,花兒在埋怨,小草在吹息,大樹在抗義呀!
地球在流血,她像一個傷痕累累的病者,拖著60多萬生靈,艱難的行走。他太需要人們給一點點同情,一點點關愛,一點點呵護了。然而,人們使地球太失望了。因為人們還在用比污染更惡毒的方法去毀自然。
大家想想,大熊貓由原來的成千上萬到現在的多少,朱鹮以曾經的遮天敝日又到現在的多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親手造成的惡果呀!
人類啊!醒醒吧!善待地球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不要因自己的愚昧和貪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呀!
想想恐龍也曾是地球的霸主,但是滅絕了,我們人類會不會也像恐龍一樣呢?
真心去善待我們的地球母親吧!努力去珍惜去愛惜。哪怕只是從不多用一個袋子,哪怕是每年種下一棵樹。在4月22日,從這個地球的節日讓我們用行動來祝福她。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小學生世界地球日演講稿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夠在國旗下講話,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演講的主題是“從身邊做起,誰說你不能改變世界?”
同學們是否知道,每一年都有一個“地球日”,這個日子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而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7個“世界地球日”。這個“地球日”的活動起源于美國,1969年時由美國提議,并很快得到全美各地的熱烈支持,于是4月22日也被定為了“地球日”。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這里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有能令我們生活美好的一切。我們本該盡我們所能去愛她,但相反,許多人卻為了一己私欲,以損害生態利益為代價去謀取一時的經濟效益。
我國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自治州,曾被人們稱為鑲嵌在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可是,在這個綠寶石上卻有許多污染嚴重的工廠,工廠排放的嚴重超標的濃煙,使天然橡膠受害,3萬500株橡膠樹枯死,農民們雖然怨氣沸騰,卻又無可奈何。無獨有偶,在廣西也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而且工廠的廢氣不僅使大面積農作物死亡,還造成多畝芒果只開花不結果,出現果荒。
窺一斑可知全豹。我國生態問題堪憂,世界也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危機。聯合國公布的數字表明,在土地方面,30年來全球森林面積銳減,有一半的陸地和10億以上人口受到沙漠化的影響。在大氣方面,不僅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一番,而且全球陷入溫室效應。在水資源方面,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嚴重缺水,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全球近半的人將面臨水荒。在生物多樣性方面,自然環境的惡化也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野生物種。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而過度捕撈也導致了三分之一魚類資源枯竭。盡管現今世界已高度發展,但諸如水土流失,酸雨蔓延,淡水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問題仍在嚴重困擾著各個國家。
當然,面對地球環境危機,世界各國也都采取措施積極應對。1970年的“地球日”活動促成了聯合國第一次環境會議的召開,有力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地球日”也更成為了全球所共同關注的活動。美國出臺了清潔環境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宣傳環境保護。
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全世界都關注我們自身環境之時,你又將選擇如何作為?記得荷蘭的一個小女孩對她的爺爺說:“我長大之后,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并要住在大海邊。”她的爺爺說,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于是小女孩長大后,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蘭色的扁豆花,成為了當地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身邊做起,誰說你不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