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學經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六年級單元復習課: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5 Theseasons
教學重點
用所學的內容談論家鄉天氣、中國天氣和世界天氣。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導入復習
1.Free talk: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What about yesterday?以談論天氣打開話題,無形中滲透著一種西方的語言文化,并以不同的句式問及天氣,豐富學生的語言。
2.Play a game“lucky box”。在游戲活動中引出與天氣相關的習語,“under the weather”不舒服;“as right asrain”十分健康或正常;“for a rainy day”為雨天作準備,意同成語“未雨綢繆”;“It rains dogs and cats”傾盆大雨。
二、知識梳理,鞏固訓練
1.在電子白板上呈現4幅圖文對應的季節畫面。師:“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n our hometown.everyseason iS wonderful.But I like spring best.What is yourfavoudte season?”引出話題“My favoufite season”。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白板上的圖文談論家鄉四季不同的天氣,得出“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weather”。由此,老師引出“Different cities,different weather”,話題轉向中國天氣。
2.電子白板上呈現天氣預報圖。Teacher acts as aweather reporter and talks about the weather m Lhasa,Harbin,
Beijing and Hongkong.①Task One.Listen andanswer: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hasa?Can peopleswim in Hongkong now?Why?Is it wari-n m Harbin?在此環節,讓學生學會在真實的語境中抓住關鍵信息,培養學生聽力的同時教會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②Task Two.學習“icy”。當談及哈爾濱時,白板上呈現冰天雪地的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It’s a white world,we can see ice and snoweverywhere.”引出單詞“icy”,并讓學生探究其讀音。③TaskThree:學習“capital”。由北京引出“capital”,并呈現單詞“cap”和“hospital”,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把兩單詞合成“capital”,讓學生根據讀音規則自己拼讀。
三、整合創新,實踐運用
呈現兩份關于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描述天氣的材料。①TaskOne:Choose the reading material in groups and learn it.Then dO some exercise about it.②Task Fwo:"Fair aboutthe weather.此環節重點分析英國天氣時扣住它的多變而有趣學習單詞“interesting”。在談論澳大利亞天氣時,聯系中國天氣進行比較,由此學習單詞“opposite”。③Task Three:Fillin the blanks.這里設計的填空練習幫助學生整理兩篇閱讀材料里的重點,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而且這項任務是需要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在學生的語言最近發展區提出了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要求,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四、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首先,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回顧本節課復習的內容;其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在相互補充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
五、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白板上呈現圖文,即各個時期的溫度變化圖表,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The weather in the world iS getting warmerand warmer.
2.情感升華,突出主題。We have only one globe,toprotect the globe iS to protect ourselves.
教學分析
1.主線串聯,培養四會技能。立足單元話題“weather”,并緊密結合單元重點知識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語言,綜合整理出從家鄉天氣、中國天氣到世界天氣幾個語言交際項目,并且通過學生們親歷的活動、語言的思維、語言的整體輸出,真正解決本單元的重點。這個過程的活動,可以設計為會話、聽力、表達、語篇閱讀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四會技能。
2.梳理規律,形成知識結構。出現了有關語言材料后,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語言材料中的共同點,鼓勵他們嘗試自己去總結歸納出一些共性的語言規律后,教師再進行系統的梳理,幫助學生把這些語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復習效果。
[論文摘要]對于很多MBA課程而言,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都與該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密切相關。文章結合筆者及所在學校《管理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實踐,從教師、學員、課堂實施等角度分析了影響該課程案例教學效果的因素,并從案例編選、課堂組織、總結評價、考核方式改革等角度對應對的方法進行了總結,以促進該課程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一、引言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案例教學在MBA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已經得到廣泛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針一對案例教學、課堂講授等教學方法的作用向許多國家的有關專家學者征詢意見,結果表明:在提高分析能力方面,案例教學居于第一位;在知識傳授、學生接受度和所學知識的留存力這共方面,案例教學則居于第二位(陳立群,常穎,2003) !”傅永剛(2009)在一次實證研究中也發現:案例教學在“學習分析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鍛煉溝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要大大優于傳統講授。
《管理經濟學》是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所規定的十門核心課程之一,也是許多高校MBA教育的必修核心課程。其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對于企業實踐的指導作用,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案例教學。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對于該課程的案例教學也進行了專門的規定:1997年時規定的最低案例數量為3個,2005年又規定案例教學的時間不少于四分之一在200 7年“全國MBA院校第七屆《管理經濟學》課程教學研討會”上我們了解到,各院校均會采用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學來幫助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而如何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則是大家所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
二、影響MBA《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因素
MBA教學滿意度和案例教學的效果密切相關。與傳統的講授方式相比,案例教學難度較大,其教學效果受到教師、學員、案例教學實施方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何志毅和孫夢(2005)在一次問卷調查中發現,MBA學員認為案例教學的質量有待提高,其中主要的意見集中于案例質量、教師案例教學水平、課堂組織、學生準備等方面。從實踐來看,《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效果則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是教師對于案例的駕馭能力。MBA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和較高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熱情,并從全局上把握整個教學過程。從這一點而言,案例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對于案例的駕馭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如果教師對案例的背景了解透徹,案例所涉及的問題來源于身邊的人和事,或實際的管理經驗,那么,案例教學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第二是學員的主動參與程度。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再好的案例教學活動,學生如果不參與,就無法從中得到收獲。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著學生收獲的大小,學生參與則是案例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盧小麗,武麗慧,2009)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對于課堂集中討論的案例,積極參與討論的總是固定的部分學員,而其他學員則仿佛與案例討論無關;對于需要小組齊心協力完成的案例,則始終存在“搭便車”行為,從案例的研讀、分析到陳述,常常由小組中的某個或某幾個成員來完成。在學員參與程度低的情況下,案例教學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是可行的案例教學實施方案。案例教學包括案例選擇、課前準備、課堂實施、總結評價、課后反饋等多個環節。案例選擇是案例教學的第一步;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要以學員為主體,著眼于學員管理決策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精準的總結評價可以使學員把握整個案例討論的全貌,使學員對于理論和實踐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掌握和融合;課后的反饋則可以使教師獲得關于案例教學的寶貴意見,并應用于下一輪案例教學,從而有助于案例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有時會存在案例選擇不當、沒有形成互動式的良好教學氛圍、案例總結評價草草收兵等問題,影響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三、提高MBA((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
在多輪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于《管理經濟學》的案例教學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也從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第一,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編寫案例。MBA的師資中有的教師具有企業實戰經驗,有的教師承擔過企業的相關課題,結合實戰經驗或科研成果編寫而成的案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對于案例的駕馭能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也為制定可行的案例教學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來自于自身的實戰經驗或科研成果,教師能夠深刻了解案例的背景,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夠有效地引導案例討論,也能夠充分自如地進行案例的總結評價。而學員往往對有實際背景的案例更感興趣,因為這樣的案例一般貼近生活或企業的實際,學員本身具有相應的知識積累,可以和其他學員及教師形成有效互動,而案例討論的結果對日常生活或企業實際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第二,鼓勵學員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背景來編寫案例材料、擬定討論問題和提供解決方案或思路。MBA學員的一大優勢就是實戰經驗豐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深入,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運用集體的智慧來編寫案例,一方面可以找到學員感興趣的話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具體的做法如下:在布置任務之前,教師首先對于學員要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選題,提出案例編寫和討論的確切要求;然后將學員分成小組,指導每個小組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選題,并對案例制作的具體方案進行引導;在案例制作完成以后,要求各小組根據案例材料制作PPT,并月_通過專題案例討論課的形式,由各小組選派代表進行案例陳述,并結合相關問題引導全班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這樣的做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方面許多的工作都在課后完成,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行業的背景,教師還要具有應急反應能力,以應對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并對案例進行總結評價。
第三,重視課堂組織及案例的總結評價工作。根據案例本身和擬實現的教學目標,靈活采取分層次案例教學法來激發學員參與的熱情和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對于與關鍵知識點密切結合的案例,其教學目標是讓學員掌握相關的理論,并且培養學員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一般采用課堂集中討論的形式,例如在知識點介紹之前引人相關的經濟生活熱點話題,引導學員展開討論,進而由教師總結出其中的關鍵知識點。對于一些涉及到諸多內容的綜合性案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員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提高學員管理決策的能力,則一般采取課堂分組討論的形式。在合適的時機引人案例,提出待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將學員臨時性地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各小組成員團結協作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參加相關的討論,了解討論全貌,并且引導討論進程;最后由各小組的代表陳述討論結果。不論哪種形式的案例討論,我們都非常重視案例的總結評價工作。一般而言,我們先總結歸納一下各位學員或各小組代表的觀點,以便學員們能夠掌握討論結果的全貌,在此基礎上指出討論中的不足,結合具體的情況引導學員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或者在現有討論結果的基礎上,發掘出新的可以討論的話題,以引導學員更深層次的思考。
第四,在成績評定方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革。雖然MBA學員更加重視的是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高,但在成績評定方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革,也是對學員積極參與案例教學過程的一種回報。在《管理經濟學》這門課程中,我們降低了期末考核的成績比重(占總成績的40%-50%),增加了案例討論的成績比重(占總成績的30%-40%);同時,在期末考核中,也相應增加應用能力考核的試題比重。在與學員的溝通中我們發現,這樣的做法對于激發學員的主動參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教育學 案例教學法 分析 應用
教育學專業是師范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其對于正確引導師范類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掌握關鍵教學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需要相關領導和部門進行高度的重視。然而,從現實實際教學現狀來看,其教育學的發展現狀不夠樂觀,教學工作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教學資源設施,而且過度重視對學生知識的教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實踐,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下面就以案例教學法為例,簡要分析其在教育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 案例教學法綜述
1.1 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以運用案例為主,通過對相關案例的解讀和分析,從案例中解析出相關知識,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教學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并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培養教師人才的獨特、有效的教學模式方法。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案例的含義,其主要內容在于敘述某一個完整的事實,通過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理論,將蘊含在其中的教育道理進行挖掘,換句話說,案例就是一種教育學中的典型教育故事,并不斷啟發著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目前來講,我國教育學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包含著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或沖突,引導廣大學生進行積極思考,通過尋找一定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和矛盾,并在其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1.2 教育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課堂往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借助黑板對學生進行教授,方式單一,缺乏一定的興趣性,然而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課堂中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現狀,教育課堂不再僅僅以老師教授為主,而是緊緊圍繞在廣大學生的周圍,通過為學生展示多方面的案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豐富感性材料的熏陶,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分析,從實踐中尋找知識的身影,并在實踐中實現對知識的充分運用,確保學生在進入社會時,能夠準確尋找自身的定位,得心應手地投身于教學工作中去。此外,案例教學法的廣泛引用,使得中職學校內部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機制,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而且能夠大大提升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教學實踐中去,對我國教學事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 教育學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
案例教學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充分利用,使得其對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級學校在使用案例教學方法時,應該了解其具體實施步驟,下面就教育學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作簡要分析。
2.1 準備階段
在教育學教學工作中使用案例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每位教師在課前進行準備,也需要廣大學生進行一定的準備工作。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需要根據相關教學內容,除并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上課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以外,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利用網絡等教學資源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經典案例,并將這些案例以多種形式展現在每位學生的眼前,只有選擇合適的、經典的案例,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親身進入到教育情景中去,并在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對于每位學生而言,需要根據教師的要求,對教師提出的案例進行仔細的閱讀和分析,充分理解案例中的細節和精髓,及時發現案例中蘊含的問題,并盡最大程度地抓住案例中的本質,分清主次,并將這些轉化為自身發展的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2.2 呈現案例階段
教育學教學過程中對于案例的呈現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口頭陳述或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資源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也可以通過向每位學生發放紙質材料進行呈現。對于處于不同階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案例,教師需要運用不同的展現形式對相關案例進行呈現,保證學生能夠清晰、完整地對相關案例進行解讀,并抓住案例的本質和精髓,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引導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習。
2.3 課堂討論和總結階段
案例教學法最重要的階段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對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案例,學生需要對相關案例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整理,并就某些案例與周邊同學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討論階段完成后,教師需要對每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對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見,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表現積極的地方要進行充分的鼓勵,便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提升,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 案例選擇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于教育學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相關案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對使用的案例進行認真謹慎的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案例要有經典性。一些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不僅便于理解,而且也能夠在案例中領會到多方面的道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
第二,案例要具有真實性。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案例的真實性,教育案例一般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是需要引導廣大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一定要確保案例的真實性。
第三,案例要具有啟發性。選擇案例的目的在于引導廣大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來引導和鼓勵學生進步。
4 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學教學工作也有了巨大的改革,特別是案例教學法的引入,不僅減輕了廣大教師的教學壓力,而且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引導學生進步,促進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蒯秀麗.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關鍵詞]中醫經典;精品課程;成人教育;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8-317);2019年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JG003);2019年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項目資助項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411)、(2019-412);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6-319)
[作者簡介]易亞喬(1978—),女,湖南邵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方法;譚琥(1969—),男,湖南漣源人,博士,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35-0208-02[收稿日期]2019-12-03
成人高等醫學教育隸屬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體系,是對普通高等醫學教育的擴充和延展,更是醫學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主要渠道。本文基于傳統中醫經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推行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優勢,開展中醫經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成人教育中醫學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一、中醫藥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分析
1.發展現狀。緊跟時代變化,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目前正處于深入發展階段,它是普通醫藥教育的補充,直接與社會對接,具有自己獨特的存在形式,而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走過的歷程短,缺乏可靠成熟的借鑒體系,因此在發展中醫藥成人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無法回避的弊端逐漸暴露,影響了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的繼續發展。在學習內容、方法、技巧上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都有別于普通高校。突出問題有:工學矛盾突出,教學組織乏力,教學模式單一[1];教學上不能因材施教,師資隊伍建設滯后[2];學員已有的專業知識與課程設置的沖突,課程教學不夠靈活,等等。以上問題的核心體現在“如何有效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質量”,且規范并提高學子的中醫臨床診療水平是繼續教育辦學最終目的。而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協調“教”與“學”的諸多矛盾,因此改革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2.面臨的問題。(1)教學方面。①教課模式。“填鴨式”傳統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學中醫經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目前中醫經典成人函授教學實踐中,絕大部分仍以書本為中心,照本宣科,按句而讀,從詞釋義;課堂教學活動則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手段單一,板書為主,簡單配合多媒體技術,很少甚至沒有開展形象化教學;除了書面考試以外,沒有其他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學生到底領悟了多少中醫經典的核心內容、掌握了多少經典課程的理論知識、運用了多少經典課程的診治方法、產生了多少創新意識等,一無所知。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回避學習甚至厭學,背誦原文(部分條文)成了學生學習經典課程的主要內容,而對原文中豐富的內涵知之甚少,與臨床應用的脫節讓學生氣餒。②課堂交流。師生間缺乏溝通影響教學效果與學習質量。老師授課教學課時有限,中醫經典本身生澀難學;而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基本都是在職人員,除了學習壓力,還有生活及工作壓力,無法做到集中精力與時間認真學習,往往師生之間常缺乏良好溝通,故中醫經典課程教學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③教學內容。《內經》等古典醫著不符合現代人的白話文閱讀習慣。加之書中涉及的內容廣泛,包括中醫基礎理論、脈癥用方、內外婦兒科等臨床應用,但學生缺少臨床接觸,導致學生基礎不牢或理解偏差,造成學生“難學”的問題。如今中醫經典教材編排仍不完善,師資力量短缺,課程時數又不斷減少,導致條文只能部分選講,而且普遍是以老師單向式講解原文的快車“灌輸”,老師很難發揮書本外的知識,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也給老師造成了教學壓力,造成老師“難教”的問題。④教師水平。中醫經典是中醫發展最為寶貴的內核,其內涵豐富,對于臨床實踐有極高的指導價值,但由于歷史悠久,中醫四大經典的傳承不斷受到沖擊,其內容不完整、表達與現代差異大,很多內容成了有字天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水平的層次不齊也對學生學習產生了一定影響。(2)學生方面。①學生文化底蘊。中醫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哲學、數學、人文等都涵蓋在中醫藥的范圍內,因此學習中醫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綿延不斷的中醫發展了近兩千年,這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成人教育的學員的文化水平有所欠缺,學習困難,學習壓力較大。②時間精力:中醫藥經典成人教育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去悟道,但大多數的學生因已走入工作崗位,工作、家庭的事物分散了其大量精力,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成人教育流于形式。
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優勢
1.資源共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依托高校產生,通過學校組織優秀的教師拍攝網絡課程,投放網絡,逐漸建立起龐大的網絡課程資源,依托網絡平臺各大高校之間可以資源共享,達到“1+1=n”的效果,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不斷開闊眼界和提升水平。
2.打破時空限制。因為互聯網的存在,學生利用網絡移動端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拘泥于學校課堂,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可以最有效的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并且與傳統課堂講授式不同,網絡課程擁有可重復的功能,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就可以利用這一功能反復進行學習研究。而且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臨床分科不斷細化,很多醫生精而不全,對于其他基礎知識逐漸遺忘,但如今不用重回校園,求學者在精品課程中就可以不斷充實自己。
3.學習內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效解決了課時不夠的問題,利用網絡資源補充了傳統課程缺失的內容利用網絡資源,課程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相關的學習資料,也可以提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讓普通同學加深理解,讓學有余力的同學不斷提升。
4.課堂交流。通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發出問題,在平臺上與老師互動討論,分享臨床案例,共同探討中醫經典的優勢,臨床實踐與基礎理論的結合更有效的強化了學習內容。
本文意在以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談談經典名著閱讀的重要意義和閱讀的途徑。
一、專業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超越性的經典閱讀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長期的、連續的、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時代本身的發展,終身學習觀已成為個體發展的迫切需要,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主要途徑是教師自己堅持不懈地學習、讀書、思考。
的確,教師的教育生命中不可或缺書籍的滋養,讀書是提高教師教育技能技巧的關鍵措施。但目前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本身都是從應試教育中走過來的,師范教育又沒有過系統的滋養,閱讀書籍相當有限。走上工作崗位后,因為工作的繁忙和身心的疲勞,他們擁有自由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具有閱讀習慣的教師,大多選擇了功利性的閱讀:即只讀教學案例,讀教學技巧的書籍。從教學來看,技巧當然是重要的,沒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就沒有教育的智慧,這便是把功利性閱讀降格為庸俗的實用主義閱讀了,這種閱讀的唯一結果就是窒息教育的精神生命,扼殺教育的生氣。因而教師當前急需要的是超越性的閱讀。超越性的閱讀就是主張教師直接去讀這些方面的經典原著。
對于教師來說,只有這種超越性的閱讀,才能在經典名著中分享前人思想學術成就,積淀底蘊,豐富學養,讓自己的內心鮮活,文化氣質油然而生,也才能把汲取的知識轉化為教育永久的動力,從而達到教育的自然之“道”的最高境界。
中學歷史教師的經典名著閱讀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閱讀中外史學名著和史學理論著作,深化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專業能力;二是閱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著作,尤其是教育學家的經典名著,開闊教育的視野,理解教育的真諦,把握教育的規律;三是閱讀中外思想史上有意義的中國和西方學者在文學、哲學、藝術等領域的人文經典,構建多元的人文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濃厚的文化底蘊,以便于在歷史研究與教學中,真正做到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新課程改革中研究性、創新性學習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傳道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引導者?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具備學科研究能力的創新者。
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把一味地研透教學大綱、吃透教材、講透教學內容視為教學成功的最高境界,教師潛生的是保守、不求發展的惰性,鼓勵和培養讀者的好奇之心,求知之欲望,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史學名著,不但可以提高素養,而且從中可以學到提出問題、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因此,研讀一本經典名著,就猶如給自己的思想找到一塊基石,立足于這塊基石就可以構建自己的學術思想大廈。這便好似站在巨人的肩上,以他們為思想榜樣,學著以他們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問題,觀察世界,而這種視角也正是理性的創造性思維的真正動力。教師的這種創新性思維,有利于課程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主導地位和宏觀啟迪的實施。
三、課程建設與開發和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于課程之外,教師僅是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而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積極參與課程的建設與開發。教師對課程設計與研發能力的主體性作用的有效發揮,有賴于教師自身學科知識的深厚底蘊和學科研究的理論素養。
教學反思從根本上說并不是追求得出系統的理論,而是借助已建立或獲得的理論認識來分析教學實踐,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然而教學反思卻必須借助于理論的指導,才能正確地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改進教學的方案。也只有具備一定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才能在教學反思中站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理論背景基礎上,理解所遇問題的性質、內涵和意義,才能更好地制定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案。因此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直接影響教學反思能力。
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閱讀一些歷史學科和教育理論類的名家名著,從中感受其廣闊繽紛的理論世界。認真地閱讀,就是與這些名家們站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思想對話,體味他們縝密的理論思維過程,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理論修養,同時又能在這些理論的啟迪下。孵化出新的課程思想,組合出新的教育觀念,嫁接出新的課程策略。
四、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1、走過導讀的門徑。著名學者、教育家先生講過:“讀古代之書,不可不知其人,論其世。”這就意味著閱讀經典,不僅是閱讀經典的文本本身,同時也是必須圍繞著、簇擁著這一“經典”的一系列“經典闡釋”來進行,并以此為門徑,進一步認真地研讀體驗原著,尋微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