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單元音樂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聲樂訓練;音色;氣息;語音
每個歌唱者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歌曲,選擇得當的聲樂曲目作為訓練教材則是學好唱歌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浩如煙海的聲樂作品中,莫扎特的聲樂作品能較好體現歌唱者的音質是否純正,氣息是否流暢,語言是否清晰等,被稱為是美聲訓練的“基石”。我認為,在他眾多的聲樂作品中,《求愛神給我安慰》就是在聲樂訓練中具有重要價值的一首。
根據我對《求愛神給我安慰的》學習與分析,其在聲樂訓練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合理運用氣息
“歌唱藝術,是氣息的藝術。”由此可知,氣息在聲樂藝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氣息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歌唱者駕馭一首歌曲的能力。在我國古代就有《史記•師乙篇》所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累累乎端如貫珠。”這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聲音優美、婉轉。此話強調了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而我要談到的這首《求愛神給我安慰》速度為從容的小廣板,2/4拍的節奏。對于初學者來說,要更好的把握呼吸就需要采用一些速度緩慢和旋律以音階式為主的歌曲來做為練習曲目,而這首詠嘆調正符合了這幾點要求。整首歌曲只有四句歌詞,也方便了初學者記憶,歌曲經過音樂的不斷變化、展開,形成一個完整的唱段,旋律簡單,流動性強,上行和下行交錯迭置,結束在低聲區,柔和深情。
整首歌曲的第一句是“求愛神快給我安慰,別讓我再悲傷流淚”,第一個音從主調主和弦的五音開始,向上2度級進加向下2度級進,后面也是如此由3度之類的音構成,形成一個大山型的旋律,到后半句向下發展,節奏變密,形成一個小范圍的回旋,這是莫扎特音樂中較典型的一種音型,由于音程在小范圍內回旋發展,在歌唱中就很容易使喉頭上下移動,從而使呼吸受到影響,聲音也會隨之變的含糊不清,所以在演唱這一句時,應該注意并把握氣息的深度和穩定,不能隨著音符的上下走動而影響到氣息,影響到聲音,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使演唱者充分把握歌唱線條的清晰度。
歌曲的第二句的前部分由兩個相同句子組成,起音為前一句末音的高八度,與之前一句形成一個大跳,節奏還是如前長短音型相結合,起音的高音保持一拍半,句子中間不能換氣,這樣就要求演唱者在吸氣的過程中一定要吸好氣,起音之后氣息要同樣保持住,不能隨著音符的變動而松掉氣息甚至脫離氣息,這一句在歌曲中演唱難度中等,對歌唱者氣息的控制要求很高,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對氣息的吸入和控制,充分的把握氣息的流暢性。這一句的后半句也就是整首曲子的最高音出現的地方,為級進音階式旋律,旋律一直上行直至最高音小字2組ba2,演唱這個句子首先要求演唱者在前句換氣地方迅速的吸氣,使氣息狀態保持到最好,隨后演唱者一定要注意氣息力度的分配,以便用最輕松的演唱方法完成這個句子,隨著音高的上升,呼與吸對抗所產生的壓力就越大,聲音的力度和共鳴也就越強;反之也就越小,越弱。
歌曲的第三句,緊隨第二句中的音之后,這時節奏較之前加快,多數為四十六分音符構成,音符間跳動不大。演唱這句要做到氣息靈活,隨著旋律的跳動而跳動,保證氣息的流暢與歌詞最大程度的結合。歌曲的最后一句由四個小句構成,旋律中大跳多了起來,并且出現了小切分的節奏型,更加要求演唱者氣息的柔軟性和跳動性,這一句是歌曲中音域最寬廣的一句,如果歌唱者能平衡好呼氣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的協調動作,便能使歌唱者在氣息流動的狀態下,較輕易的把握好呼吸的運用。
二、塑造純正音色
對于歌唱者而言,音色的純正是至關重要的。歌唱者憑借演唱技巧來隨意變化人聲的音色,就如同畫家使用不同顏料的油彩一樣,用不同的音色來描繪絢麗多彩的聲樂藝術的畫面。
《求愛神給我安慰》是一首謠唱曲,這首詠嘆調具備典型的典雅、高貴、細膩親切的莫扎特式創作特色;該曲既是一首古典藝術歌曲又是一首經典的聲樂教材,演唱這首作品的音色應純凈、含蓄、典雅,特別是在高音區,聲音要唱的柔和、飄逸、自然,不能唱的太撐太重。這對于那些嗓音負擔過重的學生來說,用這首歌來訓練,可以解決喉部肌肉的緊張問題,輕松的建立起頭腔共鳴觀點,從而得到優美的聲音和純正的音色。
從《求愛神給我安慰》這首歌曲來看,整個旋律大多數都在中音區,且貫穿始終。我們知道,抒情女高音的一般音域為:c1―c3,《求愛神給我安慰》的中音曲是處在以混聲和假聲為主的聲區內。由此可見,假聲的運用在這首歌曲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因此通過這首曲目的訓練,歌唱者將更加容易掌握頭腔共鳴的技巧,獲取純正明凈的音色。
三、美化歌唱語言
意大利是美聲唱法的發源地,這與它的語音特點有著緊密的聯系。意大利語有5個單元音,即a、e、i、o、u,意大利語常常由這5個單元音中的多個元音,構成復合元音,因此這5個元音在意大利語拼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求愛神給我安慰》這首歌曲中,就包含了意大利語中的5個單元音,歌詞簡單明了,朗朗上口,元音o和i在全曲中占了主要位置,前者是寬母音,后者是窄母音,當我們在發o時,可以感受到口形略為收攏成圓形,聲音亮中帶暗,聲音呈圓形;在發i的時候口形則容易嘴角向外咧開,雙唇扁平,聲音窄而扁。
Porgiamor的第一個音節是po,它的元音是o,o的發音要領是開得要圓,口腔內幾乎開成個球形,嘴唇也是如此,聲音要圓潤柔和,不能太重。此元音在中國漢語拼音中也有,相對來說較好掌握。元音o的訓練可以增加咽腔的擴張感。有助于聲音進入頭腔,建立良好的頭腔共鳴。在《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樂譜中,我們可以看到ri這個元音常常在一句話的最后一拍出現,時值往往很短,在發這個音的時候需要注意,聲音要進腔歌唱,口腔內部不能閉攏,要上下打開,聲音面不要太大,不能滿口音。
本曲的節奏偏慢,每句的第一個音都是以元音o開始,它有利于我們在演唱時放松口腔和咽腔的肌肉,使聲音如流水般自然溢出。Po是以輔音p開頭,在意大利語中,音與音之間主要是以元音相連,所以,我們在發p的時候,要注意口腔力量的控制,用深呼吸集中在頭腔發出輔音p,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元音o的形成。反之,在發p的時候,如果咬的太緊,氣息會太死,就會影響到元音o的形成。輔音與元音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元音唱的好可以使聲音飽滿、圓潤;輔音的正確與否,是判斷吐字是否清晰的關鍵所在,所以,輔音和元音在發聲時,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可分割。
綜合以上所述,莫扎特《求愛神給我安慰》在聲樂訓練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首先,它能幫助歌唱者合理運用氣息。其次,它能幫助歌唱者塑造純正的音色。最后,它能幫助歌唱者美化歌唱語音。這些對我們聲音的塑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總之,這首歌曲不僅因其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使之作為一首經典曲目常演不衰,同樣其全面而豐富的聲樂訓練價值將使這首曲目還將作為一首經典聲樂教本而久遠流傳。
參考文獻
[1]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2]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關鍵詞 多元文化 小學音樂教學 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多元文化的定義
所謂多元文化,是指在世界各國的各民族文化中,在多種文化共存的情況下,除其自身以外的文化,這些文化受到本土文化的認同與尊重,并在一種平等的原則上進行交流發展,本土文化通過不斷地與外來文化進行交流和借鑒,來促進本土文化的自身發展。多元文化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后來,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漸漸被人們所認可。多元文化,就好比是英語語言的形成,英語是多元文化的一個很好體現,英語最早為安格魯撒克遜語言,后來慢慢吸收借鑒多國語言,如意大利語,法語,印度語,多語言交流融匯,最終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廣為流傳的英語。同樣,音樂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分為多種,世界各地的音樂若按照地區劃分,可以劃分為九大類,即包括中國,朝鮮,日本等5個國家四個地區的東亞音樂文化區;包括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11個國家的東南亞音樂文化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8個國家的南亞音樂文化區;西亞、北非音樂文化區;黑人非洲音樂文化區;歐洲音樂文化區;北美音樂文化區;拉丁美洲音樂文化區;大洋洲音樂文化區。這九大文化區的音樂各具特色,不盡相同,這些文化區中的某些文化在一個地區共存,則可以理解為當地的音樂文化為多元音樂文化。
2 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實施
小學音樂教育是音樂的基礎教育階段,在基礎階段滲透多元文化,有助于學生盡早接觸到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文化,增強學生的藝術視野。要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多元文化,需要結合我國小學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結合理論與實際,展開多元文化的滲透。
2.1 多元文化理念的建立與強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充分滲透多元文化,首先需要對音樂教育者進行理念建立。音樂教育者是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因此,多元文化的滲透要從音樂教育者入手。多元文化的滲透 ,需要教育者克服文化狹隘,民族狹隘,區域狹隘的觀念,文化是無國界的,音樂也是不受地區和時空限制的。在我國音樂教育中,一元論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音樂技巧,忽視文化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理念對音樂教學是非常不利的。音樂教育者要有一顆包容寬廣的心懷,平等對待外來音樂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學理念,并不斷強化多元文化的理念,形成一種多元文化的教學習慣,音樂教育者通過其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
2.2 加強音樂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識培訓
作為音樂教育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多元文化知識。一個音樂教師,除了對本土音樂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之外,還需要充分認識其他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知識,了解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精。例如,音樂教材第一冊的第一單元,主題為“上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合踢踏文化進行教學,表現上學時愉悅高興的心情。踢踏是一種外來音樂文化,若教師對這些文化駕輕就熟,并靈活運用到教學中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更大的學習興趣。音樂教育者自身要廣泛涉獵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文化,多聽多看,同時,要參加一些系統專業的培訓,來提高和豐富自己對各個民族音樂文化的修養。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多元文化時,教師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來。
2.3 教學過程中音樂技能與文化涵養教學并重
音樂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形態的載體。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小學音樂教學,不能將重點全部傾注在形態或技術層面。對于小學生而言,技巧不是唯一教學目的,同時也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為教學主導。例如小學教材第一冊,第九單元,該單元主題為“冬天的節日”,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主題,融合中國的傳統節日,引入本土音樂文化,同時介紹世界各國冬天的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等,每一個節日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表現,讓學生感知認識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生產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以及文學,哲學,藝術層面的內容,如果音樂教學沒有以這些為重點,那么音樂教學只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去感悟音樂的美麗,體會藝術的內涵。
3 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的重要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機融入多元文化,無疑是一種文化創新,敢于突破,打破傳統狹隘的文化觀念。在經濟一體化,國與國的交流更加密切的現代社會,將多元文化滲透進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1 有利于學生音樂視野的開拓
多元文化的學習,有助于學生音樂視野的開闊,多了解接觸世界各地的音樂,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類音樂發展史,音樂是無國界的,每一種藝術都值得互相探討學習。另一方面,認知世界各地多元音樂文化,有助于學生了解世界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這對于學生認識整個世界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3.2 增加了跨文化交流
當今社會已經逐漸走向開放式,閉關鎖國只會阻礙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不斷吸收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才能覺察到自身音樂文化的優缺點,不斷改善自我,發展本土音樂文化。跨文化交流可以不斷促進我國本土音樂的發展與改革,增加跨文化藝術交流,推進各國文化交流學習,推動人類音樂藝術不斷向前發展。
3.3 有助于世界和平的維護
我國音樂教育的指導文件《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理解,尊重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不歧視外來文化,公平對待每一種音樂形態,讓學生接受多元文化理念,包容乃大,以音樂為介質,通過音樂學習,更好地學習多元文化,了解世界各國及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提升個人藝術修養與自身素養。
4 總結
音樂是一種優美的文化形態,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全球各方面逐漸走向多元化。小學音樂教學也應順應時代特點,滲透多元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理念,增強音樂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識修養,以文化涵養為教學主導來進行基礎音樂教學,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通過不同民族的音樂藝術認識不同的世界文化。
參考文獻
[1] 曹景諧.走向多元化的音樂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一)扎實的專業基本功
扎實的專業基本功是每一位音樂教師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有:聲樂、器樂、舞蹈、創編和改編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等等。術業有專攻,音樂教師的特殊性就體現在他(她)的專業特長中,如果一位音樂教師對所教的歌曲不能完整的有表情的范唱,不能撥弄一兩樣樂器,不能組織課外藝術活動的話,很難想象,他(她)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立足,學生也很難信服這樣的音樂教師。現代多媒體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方便和快捷。但如果盲目的依賴課件、音響等一些硬件設施,這就成了本末倒置的做法。音樂教學屬于人文課程的學科性質,教師生動的范唱、演奏、表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創設師生間和諧的人性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才會在心中播下真正熱愛音樂的種子。
(二)優良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和穩定的興趣和愛好。筆者在課堂上曾設置過如下的教學環節:課前五分鐘的才藝表演;讓舞蹈、情景劇進入課堂;開設“流行風———流行音樂賞析”;搞班級音樂會;鼓勵學生寫音樂隨筆,并將他們當中的優秀作品在音樂網站專欄上,歌曲創編等等。實踐證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卓有成效的。
二、音樂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文化修養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在音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當你把所講的內容巧妙的與時代背景、民族性格、風土人情等知識聯系起來,再加上教師準確流暢的表述來分析音樂作品時,學生總是樂于關注的,同時,給他們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例如,在欣賞《華夏音樂之光》這一課時,可以中華民族發展史為脈搏,襯托出民族音樂的時代特征。又例如,在學習《音樂和民族》單元時,從民族性格、地理環境、文化習俗的角度來區分各地民歌。這樣一來,通過比較的方法,學生不僅了解本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還透過音樂開闊了思維,理解了世界多元音樂文化。“基牢易建廈,沙地筑塔難”。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專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有了良好的文化水平的積累和鋪墊,音樂教師的藝術水準才能水漲船高。
三、音樂教師需要具備開放的學習意識
有句話說的好:學生永遠是新的,如果教師停步不前,必會遭到歷史的淘汰。音樂教師需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及時研究音樂教育的最新成果,參加各級各類的參賽課、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向同行和專家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善于將新知識運用到教學中。不僅要向同專業的老師學習,也要向不同專業的老師學習,例如在執教欣賞《音樂和詩歌》單元時,可以向語文老師了解中國古代詩詞方面的知識。執教欣賞《音樂和時代》單元時,可以向歷史教師討教相關知識,如此給予學生寬廣的視角和思維空間,方能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善于向學生學習,這是一個能使自己“事半功倍”的教學資源。學生是一個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體,他們的思維可以講是一種永不衰竭的“活性資源”。教師不妨將時間、空間適當的留給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從“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變成“一枝被點燃的火把”,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學生身上吸收到大量時尚新鮮的元素,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四、音樂教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音標教學 多元有趣 集中教學 分散鞏固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在農村初中七、八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英語平均分都很低,我發現這些學生似乎小學根本沒學過英語。到了初中他們記單詞還停留在死記硬背上,不能聯系單詞的音和形,科學地記憶,每個單元的新單詞學生自己不會根據音標去拼讀預習,需要教師再三地領讀,可以說英語學習是相當的被動。到了初三,面對升學的挑戰,一部分農村初中生其他學科都還可以,就是英語學科拉了后腿,120分的試卷最多考個50-60分,有的甚至30-40分,他們也不是不想把英語學好,就是對英語缺乏應有的信心,不知道如何來學這門學科,再加上初三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這些學生就是想補救英語,也很難擠出時間,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語音教學又是單詞的學習基礎,因而音標學習便是英語學習基礎之基礎。我覺得在七年級一開始就應該進行行之有效的英語音標教學,幫助農村初中生很快適應新目標英語,因為忽視音標教學會為英語學習埋下諸多隱患:1 學生的單詞容易讀錯;2 學生不能獨立認讀單詞,乃至到了高中仍然依賴老師教讀單詞; 3 記憶單詞往往浪費過多時間,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深感頭痛,忘的比記的快。 這樣,學生不少時間耗在機械、枯燥的單詞記憶上,而老師的時間也太多浪費在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單詞記憶上。這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分析。我仔細收集了小學英語課本有關語音方面的內容 ,發現英語音標分散五、六年級的教課本的各個單元中:
1.四年級下冊主要是五個元音字母 a e i o u在開音節和閉音節中的不同發音,但是沒有出現其他音標
五年級上冊是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
ea ;ee // ow ;ou // ow ; oa // or / / all /l/
ir ;ur /3:/ er ;or // th // th / / wh /h / wh /w/
以及一些輔音連綴的讀音bl /bl/; br /br/;cl /kl/; cr /kr/; fl /fl/;
fr /fr/; pl /pl/ ; pr /pr/
3.五年級下冊是一些字母組合和個別字母的發音 ai ;ay // air ;ear // ear;eer // oo; ou // a ;ar // tr /tr/ ch // sh //
以及輔音連綴的讀音gr// gl// sp/sp/ sk/sk//sm/ sl /sl/ tw /tw/
4.六年級上冊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h/ // // // // 輔音和元音的成音節的拼讀練習。
總之小學五年級開始到六年級英語教科書上除了// ///////,其他44個音標全部涉及到,但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不同發音;如何對音標詞劃分音節和在詞尾構成音節/-pl/////////////////等語音知識沒有提到,這對學生拼讀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會造成一定的難度。
5.按照這樣的編排,大部分音標問題已在小學階段解決了。故七年級英語教材沒有在各單元編入音標教學的內容,只是在課本后面附了張音標表,也就是既沒有安排集中學習,也沒有分散學習,七年級上冊教學時間比較緊,有三個預備單元、23個正式單元,加上兩個復習單元,每周必須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整個學期除去放假和期中、期末考試,根本沒有時間來系統地進行音標教學,就是教音標,也是一帶而過, 音標就這樣被忽視,被認為可有可無。
(二)教師、學生現狀分析。雖然近年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已經全面展開,但事實上農村小學英語課幾乎是一種擺設,和初中的英語教學還是不能很好地銜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師資不足。一些村小缺少正規專業的英語教師,為了應付教學工作,讓語文或數學教師來臨時充當英語教師,盡管這些教師的責任心很強,但只是對付一下考試,對于英語音標教學這一內容,可能教師自身對英語音標的掌握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再加上英語音標只是零碎地出現在每個單元PartC中,許多教師也認為自己是暫時兼任英語教師,同時忙于自身的學科教學,根本無暇顧及英語語言學習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音標教學。
2.農村小學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農村小學規定從三年級就開設英語,但是由于小學升初中英語考試不作要求,所以原本課程表上的英語課可以隨便改上語文或數學,在農村小學,英語任然被當做副課來處理,這些學生一旦到初中,自然跟不上新目標英語的節奏。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我校所處城鄉結合部的小鎮,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其中不乏有些是留守兒童,還有一小部分是外來務工子女,除了課堂,他們幾乎沒有受英語熏陶或得到有效督促幾機會、氛圍。
2010年秋我再次擔任七年級英語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所任教的A班,針對全班48位學生的小學英語學習狀況,我專門作了一個調查:結果是這樣的:,有26名學生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英語的,小學畢業才學完四年級下冊;9名學生三年級開始,小學畢業只學到四年級上冊;4名學生四年級開始學三年級的教材,可以說這些學生小學英語基本上沒什么語音基礎。同時也了解到只有兩位學生,利用暑假請家教學過點音標。
七年級教材的第一、二、三單元是繼續學習字母,加上這時的單詞少且簡單,靠強行記憶還是能應付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詞越來越多,句型也越來越復雜,學生既得記讀音,又得記拼寫,還得記句型,感到困難很大,負擔也很重,往往是顧此失彼,招架不住。會使得以前在八年級才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提早到七年級下甚至七年級上,如果不進行有效的音標教學,像我們這些小學英語沒有基礎的學生在開學幾周后就難以跟上老師的步伐,他們又會做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用漢字給單詞注音,“如果七年級不打好語音基礎,給以后的英語學習就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其后果是:學生單詞念不準,缺乏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 所以26個字母教完之后,我馬上進行英語音標的集中教學。
三、多元化音標教學的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認為,學習者并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是知識結構的主動創造者。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建立起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音標教學環境更符合建構理論。多媒體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并有助于意義建構的形成。在沒有音標教材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進行多元化音標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被動接受過程轉化為以自己為中心的主動學習過程。音標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音標來學習英語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拼讀是一個“熟能生巧” 的過程,只有反復多拼,才能達到熟練。多元化音標教學可以激活學生拼讀單詞的熱情,讓學生對音標有認知、體驗,整個拼讀過程循序漸進,將學生有序地引入一個音標訓練的環境。
四、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 從學生已有的字母發音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6個字母是人人都熟悉的,一邊讀字母一邊寫音標,元音用紅色,輔音用黑色,重音用藍色標注,蔣26個字母的音標呈現在黑板上,Aa 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讓學生了解英語音標就相當于漢語中的拼音,學好音標對于學習英語是十分重要的。
1.26個字母已經包含了9個元音/: / / // // / 和16個輔音/p/ /b/ /t/ /d/ /k/ /f/ /v/ /s/ /z/ // / /m/ /n/ /l/ /w/ /j/,48個音標,26個字母里就占了25個,其實我們在學習字母的時候,就練習了很多音標的發音,消除學生對音標的陌生感,學生對音標有了一種親切感,從而對音標的進一步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
2.有些字母直接就是某個音標的讀音。如:Aa; Ee:; Ii ; Oo 可以根據字母來操練這些音標的發音,學生可能會感覺輕松一些。。
3.字母Bb 有兩個因素/b/ 和/:構成,蜜蜂bee :也一樣,和字母Bb 發相同的音。類似的還有Tt---茶tea Cc:/---看見see;海sea Uu---你you; Rr---是 are, 這些單詞其實就是某些字母的讀音。
4.學生對26個字母所含的音標較熟練后,再呈現其他22個音標,全班48位學生每人制作自己的一張音標卡 (元音用紅色,輔音用黑色),最后貼在墻上,匯聚成一個音標大家庭。通過音標卡片的制作使學生對48個音標有個總體上的感性認識,同時更好地區分元音和輔音。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48個因素本身無興趣性可言,傳統方法教授語音是在領讀之后,給學生講解發音方法,講解舌位、顎位、齒位等,教師費勁口舌,學生卻如墜入云里霧中,搞不清到底該如何做,使本就枯燥的知識更加乏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音標的興趣,在學生沒有音標教材的情況下,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幻燈片,輔音用黑色,元音用紅色,重音用藍色,注重各種顏色的搭配,以增加視覺上的效果。
針對音標教學課件上的不同內容 ,我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
1.小組展現。合成拼音:
直呼拼音:
,把合成拼音的各個輔音分別按順序同元音直接拼起來:這一部分我采用的是小組展現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到小組活動當中,看看那組讀得響亮、讀得到位。
2.擊鼓傳花。跳躍拼音: 按教師指令,不按順序用直接拼法把直呼拼音中的輔音和元音拼讀起來:
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 :如: s t m dp p z t l d d n 通過多媒體的閃現,訓練學生迅速識記音節的能力,可通過擊鼓穿花接力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位同學接得快,哪個小組傳得快。
3. 即興搶答。根據音標拼讀下列單詞:seize z 抓住 week 星期 seem m 顯得 weep p 哭泣 wheel l輪子 heat t 熱 east st 東方
誰先會讀,而且讀到位,就給該小組加一顆星,看看那個小組最終獲得的星星數最多,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樣學生既學會了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又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學習音標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
4.雙管齊下。一邊教音標一邊教學生如何科學地記憶單詞:一個元音學好之后,應讓學生仔細觀察這組單詞之后回答: 如 mark 分數 star 星 dark 黑暗hard 硬的part 部分, past 過去的fast st 快的 , 這些單詞有什么共同點? 這些單詞里什么字母或字母組合發這個相同的元音?哪幾個單詞可以放在一起記憶?因為它們只有細微的差別。對于比較簡單而且小學學過的,如:star 星fast st 快的,讓學生課后嘗試根據讀音科學地記憶,然后落實到聽寫,每天聽寫5個音標,和與之相對應且發音比較規律的5個單詞。
每個元音的學習,我都是按照這種步驟進行的: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躍拼音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根據音標拼讀單詞觀察、分析字母、字母組合和音標之間的聯系。沒有空談語音知識,而是確保有充足的時間來練習發音,完成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而學生的語音技能得到培養。在沒有老師的領讀的情況下,學生自己能夠根據音標來拼讀新單詞,別提他們有多高興,明顯增強了他們學好英語這門學科的自信心。
5.分散難點。學生基本上會拼讀單音節詞,但是雙音節和多音節音標詞,學生讀起來就沒那么就簡單。在單元音學好之后,我開始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及輔音連綴的教學,對于輔音連綴 /st-/ 學生學起來不是很困難,可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學生明顯感到吃力,我采取由易到難不同的訓練形式:
①如何劃分音節:試將音標詞仿照例詞分音節,并根據重輕讀音節的記號oO或Oo給每個音標詞標上重音符號“”
例:/h /h (Oo) nd/nd/(oO)
② 如何分音節讀雙音節單詞:初練時可分成兩個音節拼,然后再合成,如://可分成//和//,然后再合成//,注意非重讀音節的正確發音。
③ 根據錄音將雙音節單詞打上重音符號,然后再朗讀這些單詞,注意非重讀音節的發音:// /3 / /f/ // // //// ///3/ // /t/
④根據音標讀出雙音節單詞(注意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不同發音):asleep//睡police//警察succeed //成功 accept//接受 correct //正確的 forget//忘記 observe/3/觀察
6.強化鞏固:雙元音 ////的教學,除了像單元音一樣,由合成拼音直呼拼音跳躍拼音二次合成拼讀音標詞根據音標讀單詞觀察、分析字母和音標之間的聯系, 我還特地增加了讀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的內容,每教一個雙元音,我都讓學生拼讀含有該雙元音的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因為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練習來加以強化和鞏固,經過8個雙元音的8次對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復習訓練。
(三)趣味活動。在每節課的前5分鐘,穿插一些游戲活動,通過多樣的形式,促進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音標教學的效果。
What’s missing? 出現一組音標,如: /t ; 和 這三組音標,
區分起來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熟記,教師手舉這四張音標卡片,快速閃動,隨意抽取一張,讓學生說出不見的音標。
2.聽音游戲。通過Listen and number(聽并標號碼)練習,比一比誰是最后的贏家。如:7個短元音;;; ; ; ;和8個雙元音;/;/;;;; ;,輔音也可以分清輔音和濁輔音,每次選擇其中一組進行此類游戲,
3.找朋友。 將學生分成兩組,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單詞卡片(如bag),在另一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張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單詞的卡片(如cat)。游戲開始,教師說一個音素,如[],手持含有此音素的單詞(即bag和cat)的兩位學生應迅速站起來,并讀出這兩個單詞,最先站起來的人得2分,后站出來的得1分,沒站出來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組獲勝。
4.利用chant, 滲透音標。Chant 充滿童趣,富有動感,韻律優美,瑯瑯上口,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掌握語音的好形式。如/ up, up, get up; /u:/ shool,school,go to school; / home, home, go home; /e/ bed, bed, go to bed.在說的過程中我配上了動作以及節奏感強的音樂,學生倍感興趣。這樣不僅滲透了音標,鞏固了單詞,還加強了短語的操練
五、效果
從26個字母入手,運用多媒體進行多元化音標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張張彩色的幻燈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教學內容的形象、直觀,強化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學生對于英語單詞和音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多元化模式使得音標教學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上課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幾乎沒有不舉手的,通過四個星期的音標集中教學,
確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1.每個單元的新單詞不再需要老師的領讀,90%的學生能夠課前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完成預習任務,翻開學生課本,根本看不到中文相似的批注;
2.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大大提高,93%的學生單詞聽寫能順利過關;
3.學生閱讀遇到新單詞,不再是用期盼的眼神望著老師 ,而是自己低著頭試著去查字典,然后根據音標拼讀。
4.通過問卷調查,班里48位學生其中就有46名學生對英語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并且有學好英語的信心。
調查項目 結果 所占比例
背單詞的方法 死記硬背 2%
根據發音 90%
其他方法 8%
48個音標掌握情況 全部掌握 70%
掌握了25個以上 25%
掌握了20個以下 5%
英文字母的發音 完全掌握 70%
只掌握了輔音 15%
只掌握了元音 15%
通過音標學習,背單詞效果 感覺一般 10%
感覺容易多了 90%
是否會根據音標拼讀單詞 是 95%
否 5%
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功”。雖然音標集中教學占去了一部分的教學時間,一開始進度比較慢,但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一定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和記憶單詞的能力,教學進度加快些,學生是沒問題的。因為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的記憶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關鍵,看著學生讀單詞,記憶單詞不再那么累人,感覺自己在音標教學方面所花的力氣沒有白費。
六、反思
音標雖然只有48個,但他們的組合卻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單詞。單詞誰都會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相同。我提倡學生通過音標、音節和重音位置背單詞。音標的集中教學不僅僅教會學生20個元音和28個輔音音標,還要讓學生懂得什么是音節,如何劃分音節以及重音符號的位置。這些掌握了,讀單詞和背單詞就不會那么難。農村小學雖然近幾年也開始重視英語這門學科,但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初中英語的發展還是相當滯后的,單詞的拼讀和記憶是他們最薄弱的環節,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標的集中教學,能夠在視覺上對音標和單詞加深印象,學生的記憶會持久些,同時結合其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增加一定趣味性。
參考文獻:
1 《多媒體資源在農村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沈烈強 管衛華
2 《在小學開展英語音標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李陸林
縱觀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音樂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他們在重視本土音樂與歐洲音樂的同時,對于世界各民族音樂也都給予了重視,大多已放棄了對德奧音樂的盲目崇拜。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個發達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興起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潮流。
在美國音樂教育中,1994年通過立法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把“多元文化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貫穿了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課程”,并在規定的9項音樂學習領域中也特別包括了“理解世界各類音樂”。在澳大利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被官方實施了13年之久。在英國音樂教育中,非洲、印尼、加勒比以及其他一些地區的音樂,已被納入學校開設的課程之中。南非認為音樂課程必須擺脫以歐洲為核心的傳統模式,開始尋求“不同音樂自由交融”的境界。
當前我們國家的音樂教育界也正在把目光投向多元文化音樂基礎教育,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在以這個標準為指導的各個版本的新教材中也都有所體現。如: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第13冊中第三單元“歐洲風情”,其中包括意大利民歌的學唱,俄羅斯民歌、愛爾蘭民歌、西班牙樂曲的欣賞等。再如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第14冊第二單元“非洲的靈感”,從教師用書中提示的教學目標來看,無論從情感態度與價值層面,還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層面上都需要教師以多元音樂文化為基礎去進行教學。
我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是國民音樂教育的“母機”。面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全新變化,音樂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我們的高師音樂教育的發展明顯滯后,僅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方面就存在不足。許多高師的在校生甚至沒有聽說過這方面的知識。試想這些在“歐洲音樂中心論”中成長起來的高師學生如何能勝任新課標倡導的新理念、新教法呢?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關鍵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