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無土栽培 現狀 發展趨勢

無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環境取代了土壤環境,可有效解決傳統土壤栽培中難以解決的水分、空氣、養分的供應矛盾,使作物根系處于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從而充分發揮作物的增產潛力。目前,世界上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00多個,由于其栽培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發展,應用范圍和栽培面積也不斷擴大,經營與技術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實現了集約化、工廠化生產,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國外無土栽培的發展概況

在設施農業中,無土栽培正在改變著傳統種植方式,成為飛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實踐證明,無土栽培具有節水、節能、省工、省肥、減少環境污染、防止連作障礙、產品無污染及高產高效等一系列特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國家就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生產蔬菜供應部隊。到20世紀60年代無土栽培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70年代后,出現了營養液膜技術(NFT),生產成本有所下降,后來又出現多種人工基質。其中巖棉的應用較廣,發展迅速。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無土栽培商業化生產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區,主要栽培作物有黃瓜、番茄等蔬菜,無土栽培面積超過2000hm2。荷蘭是無土栽培最發達的國家,其無土栽培面積達4000hm2,有64%的溫室都采用無土栽培技術。日本也是無土栽培較發達的國家,其無土栽培以巖棉培和NFT為主,無土栽培面積約300hm2。現在世界上商業性無土栽培是以基質栽培為主。荷蘭的基質栽培占無土栽培總面積的90%以上,法國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種循環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時基質栽培面積占50%左右。

世界各國采用無土栽培主要生產蔬菜、花卉和水果。在歐盟國家溫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產中,已有80%采用無土栽培方式。歐盟規定。2010年之前該組織所有成員國的溫室必須采用無土栽培。產量高是無土栽培的最大特點,世界上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其番茄產量可以達到45~55kg/m2,黃瓜產量達到50~70kg/m2。為此,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采用計算機實施自動測量和自動控制,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可以較好的保護環境,生產出綠色食品。近年,發達國家又采用了專家系統的最新技術,應用知識工程總結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使其規范化、系統化,形成專家系統軟件,它可以完成與專家水平相當的咨詢工作,并可為用戶提供建議和決策。

目前,世界上的無土栽培技術發展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高投資、高技術、高效益類型,如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及丹麥等發達國家,無土栽培生產實現了高度機械化。其溫室環境、營養液調配、生產程序控制完全由計算機調控,實現一條龍的工廠化生產,實現了產品周年供應,產值高經濟效益顯著。另一種趨勢是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根據本國的國情和經濟技術條件。就地取材搞土法上馬。手工操作,采用簡易的設備。這些國家發展無土栽培的目的是改造環境、節約用水和土地資源,解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我國無土栽培的發展現狀

我國無土栽培的歷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種菜和盆里養水仙等都是原始的無土栽培。但我國開展無土栽培研究工作的時間比較晚,20世紀70年代末。山東農業大學首先開始無土栽培生產試驗,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從國外引進溫室及無土栽培設施相繼投產。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蔬菜生產已經從過去的單純追求高產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人們需求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此形勢下無土栽培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迅速從研究階段進入生產階段。據資料統計,1985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只有7hm2,1990年增長到15hm2。1995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發展到50hm2,2000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達100hm2左右,2005年我國無土栽培的總面積約為315hm2。近幾年,我國無土栽培進入迅速發展階段,無土栽培的面積和栽培技術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國從事無土栽培技術研究的部門和單位約50多個。除研制不同類型的栽培裝置外,重點研究營養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質培的配套技術,并在全國普及推廣,使我國的無土栽培從實驗研究階段進入商品化生產時期,獲得一批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高新技術,使國外的先進實用技術實現國產化。無土栽培的植物也擴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20多種,但絕大部分用于蔬菜生產。

我國無土栽培方式主要有基質培和水培兩種:

(1)固體基質培。主要是有機生態型基質培,還有基質袋培、立體培、巖棉培等形式。使用固體基質的營養液栽培具有性能穩定、設備簡單、投資少、管理容易及不易傳染根系病害等優點。近期使用的基質主要有巖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巖及鋸木屑等。現已證明,巖棉和泥炭是較好的基質,但我國的農用巖棉尚在試用階段。多數靠進口,成本較高。巖棉是一種用多種巖石熔融在一起形成巖漿,然后噴成絲狀,冷卻后稍微壓縮而成的疏松多孔的固體基質,因巖棉制作過程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的,故經過高溫消毒,不含病毒和其他有機物。

(2)水培。目前以營養液膜技術(NFT)和浮板毛管水培技術(FCH)兩種為主。營養液膜技術(NFT)的特點是循環供液的液流呈膜狀,僅以數毫米厚的淺液流流經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墊底部接觸淺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濕氣中吸氧,較好地解決了根系吸水與吸氧的矛盾。但存在液流淺、液溫不穩定、一旦停電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際環境穩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發展。浮板毛管水培技術(FCH)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南京農業大學于“八五”期間研制開發,應用分根法的特點在栽培槽中設置濕氈分根裝置,既解決了根系水氣矛盾,又有一定深度的營養液,不怕短期停電(24h以上),根際環境穩定。易于調控(冬季于栽培床內鋪電熱線加溫,夏天鋪設塑料軟管通深井水降溫)。

3我國無土栽培的發展趨勢

無土栽培具有十分誘人的廣闊前景,但其技術要求嚴、設施裝備投入高,受我國生產、消費、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宜盲目發展,更不能全套照搬國外的生產模式。應結合當地實際進行研究試驗,在推廣應用中走出一條實用可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無土栽培之路。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地膜甜瓜 秋白菜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1-0187-01

一、地膜甜瓜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齊甜、富爾、富玉、龍甜、紅城系列等。

2、選地選茬

2.1選地:選南朝陽崗地或平地。無風害、水害沙壤土黑土為宜。

2.2選茬:前茬大田作物或白菜茬。瓜茬要實行5年以上輪作。

2.3在上一年使用豆黃隆、豆乙合劑、阿特拉津、普施特等除草劑的地塊,由于藥物殘效期長不能種瓜菜類作物。

3、整地施肥

3.1整地:深翻25―30厘米,垅高過地面15厘米左右,達到垅直,土細,無其他障礙物。

3.2施肥:以磷鉀肥為主,基肥施用餅肥和腐熟好的人糞、雞、羊糞,畝施3000―4000公斤。化肥畝施硫酸鉀10―15公斤,二銨25―30公斤,尿素5―7公斤或三元素40公斤,破垅夾肥一次施入。

種肥:每埯施二銨0.5克(6―8粒)。

4、播種方法

4.1洗種:用手搓洗種子3―4次,再用50℃水燙種15分鐘,攪拌至常溫后換水浸種8―12小時。

4.2播種時間:以甜瓜出土時當地終霜已過為最佳播種期。平原區5月8日―5月13日,半山區5月10―15日,山區5月15―20日。

4.3栽培方法:一是垅距70厘米,株距40―50厘米,畝保苗2400―2000株,用窄鎬刨埯,刨埯后不能降低垅高,不破壞垅型,埯寬12厘米,埯深5―6厘米,坐足水,每埯2―3公斤水,澆水時必須用水瓢澆水,不能用車拉水,水管澆水,可反復澆2―3次,再進行播種,每埯4―5粒種子集中播下,覆細土2―3厘米,覆土時不破壞埯型,播后立即扣膜,膜寬60厘米,在垅的兩側各挖1.5寸深的長條小溝,把膜兩邊放入溝內,拉緊鋪平,用濕土埋實踩緊。二是大垅雙行播,垅寬1米,垅臺75厘米,在垅臺上面播雙行,兩行相距45―50厘米,株距40―50厘米,用90厘米寬的地覆覆蓋,也可扣小棚進行雙覆蓋,提早栽培。

4.4播種覆膜后應使每埯內地面至農膜有2―3厘米左右空間,以防出苗后頂膜和烤苗。

5、育苗移栽

5.1育苗:

營養土的配制:肥沃田土40%,陳馬糞(或草炭土)40%,大糞面10%,爐渣10%,在每立方米營養土中加4斤二銨。

5.2土壤消毒:用2000倍液惡霉靈,邊拌邊噴進行消毒。

5.3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要求高和直徑10×10或8×8厘米。

5.4營養土要壓實,移栽時不散花、防止傷根。

5.5育苗時間:苗令30―35天,3―3.5片真葉定植,一般在4月10―15日播種育苗,5月15―20日定植。

5.6播后苗棚溫度以白天25―30℃,夜間15―18℃為宜。第一片真葉展平后,白天20―25℃,夜間13―15℃,第3片真葉展平到定植前5―7天降低溫度,鍛煉幼苗。定植前3―5天,將棚膜全部撤掉控制給水。

5.7移栽時最好打孔移栽,刨埯移栽時不要降低垅型,以防造成減產。

5.8 移栽時要座足水,每株澆2―3公斤水,可反復澆水2―3次。

6、田間管理

6.1壓縫堵孔:扣膜后要經常檢查,特別是遇到風天,如發現地膜裂口應及時壓嚴按實。

6.2放苗封土:等子葉變綠后立即打小口,把幼苗引出地面,每埯露出2―3株,然后用濕土把口封嚴,放苗時間要在每天上午9點前進行,不要在高溫天進行。

6.3補水:結合放苗,及時補足埯水分。

6.4間苗定苗,間苗時不能把苗撥出,用手掐斷即可,2―3片真葉定苗,每埯留一株。

6.5整枝,早熟品種常用三蔓整枝方式,三蔓整枝是在幼苗4片葉時進行主蔓摘心,選留三條主蔓,當主蔓長4―5片葉時,掐尖促其長子蔓,利用子蔓結瓜,每株留3個瓜,當最后1個瓜坐住時,瓜后留3―4片葉掐尖。中晚熟品種,當子蔓伸長到7―8片葉時掐尖,利用子蔓和第一子蔓基部第1―2葉位上的雌花結瓜,每株結4―5個瓜,其余子蔓全部除掉。

7、防治病、蟲、鼠害

7.1病害防治:

7.1.1炭疽病:甜瓜炭疽病是瓜類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其中以西瓜、甜瓜、黃瓜最易感病。此病除在生長季節發生外,收獲后貯運期可繼續危害,引起果實腐爛。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用2%抗霉菌素(農抗120)200倍液。每隔7―10天噴灑1次,連續噴2―3次。

7.1.2疫病:

甜瓜疫病,又稱死秧,是近幾年危害甜瓜的主要病害。高溫高濕易發病,特別是在雨后,病害來勢猛,傳播速度快。

藥劑防治:剛剛發現病情,立即噴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1次,連防3―4次。

7.1.3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又稱黑斑病、黑腐病,是甜瓜產區較為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近幾年保護地栽培的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發病率都較高。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全面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也可用托布津液加殺毒礬藥液涂抹病部。

7.2蟲害防治:

7.2.1蚜蟲防治:要經常檢查瓜田,當發現蚜蟲密集于瓜葉或植株時要及時防治,有蟲植株的周圍也要打藥以避免蚜蟲蔓延。

防治方法: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用水稀釋2000―4000倍噴霧,或菊脂類農藥700倍液噴霧防治。

7.2.2紅蜘蛛:紅蜘蛛用三氯殺螨劑700倍液,或克螨特1000倍液,或達螨靈700倍液噴殺。

7.2.3防鼠害,播種移栽前,瓜田四周進行防鼠,育苗床注意防鼠。

8、及時采收

采收時在7―9分熟時采摘上市,其品質才最佳,需遠距離運輸時7分熟就可采收,本地銷售最好9分熟左右采收上市,風味好、易銷售、價格高。

二、秋白菜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可選種中早熟抗病品種,如:秋福、北京新3號、魯白七、九號等。

2、甜瓜地膜覆蓋復種秋白菜有三種栽培方式:

2.1直播:地膜甜瓜收獲早可原壟直播,撥掉瓜秧坐水播種。

2.2原壟移栽:可直接在撥秧后坐水移栽,栽后要壓實,不可露出營養土,移栽時要注意不要破壞農膜,農膜待白菜收獲后進行清除,保護地作物復種白菜可以有效二次利用地膜來提高地溫,促進生長,增加白菜質量和產量,抗病蟲害強,使白菜耐貯存。

2.3整地移栽

2.3.1甜瓜收獲后清除農膜和瓜秧及雜物。

2.3.2施肥:畝施農肥4立方,化肥鉀肥10公斤,尿素20公斤。

2.3.3整地:旋耕整地,打壟60―70公分。

2.3.4坐水移栽:在苗長至5―6葉時進行定植,移栽前應在苗床上充分澆水,床土較粘重的在前一天澆水,床土疏松的在移栽前4―6小時澆水。移栽時要做足水,白菜緩苗后的田間管理與正常種植管理方法相同。

3、白菜育苗方法

3.1育苗:在7月10―15日左右進行白菜育苗,育苗可采用營養塊育苗或營養缽育苗。方法是先澆水,使營養土濕透待水滲下后播種,用手指在營養缽或營養塊蹭按約0.5cm的,然后每穴播種3―5粒,當播種約2―3平方米左右時,要及時覆蓋細土,覆土厚度約為0.5cm。

黃瓜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一、農民田間學校應用于設施蔬菜培訓的優勢

培訓內容上,“農民田間學校”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以實踐為手段,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參與式教育,重需要、重實踐、重技能,動腦、動口、動手相結合,突出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在種植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培訓方式上,“農民田間學校”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繪制作物生態系統圖,針對蔬菜的生長現狀及病蟲害危害程度進行分析、討論,讓學員自己作出診斷、決策,淺顯易懂并且實用。

培訓程序上,“農民田間學校”先實踐后理論,先田間后書本。學員參加培訓從田間開始,先進行田間鑒別討論,然后再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對作物生長進行調節、對病蟲害加以防治,一改過去先在課堂上講授,不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傳統培訓方式。

培訓方法上,“農民田間學校”注重寓教于樂,將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用農民喜聞樂見的順口溜、快板等方式傳授給農民,在正常教學的同時,將娛樂貫穿于其中,安排一些團隊建設活動或文娛活動,教農民唱歌、跳舞、繪畫、做游戲、做標本等,使學員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會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

農民田間學校的開辦,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增加農民收入開辟了新途徑。

二、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選擇、培訓農民輔導員

輔導員的培養是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的關鍵。在開辦農民田間學校之前首先要從技術指導員中選擇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術功底,熟悉本地農業生產情況及農民需求,有敬業、吃苦耐勞精神,尊重農民,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親和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農民輔導員。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有需求調研、編制教案、協調資源、開展參與式培訓、發現和培養農民技術員、搜集典型案例、示范觀摩、總結交流等工作。輔導員在上崗之前必須參加專業系統的培訓學習。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參與式評估調研方法、培訓課程設計、輔導手段和技巧等。

(二)制定培訓內容和培訓計劃

通過調研,綏中縣農廣校確定設施黃瓜為主要培育內容(日光溫室一年兩茬黃瓜高產栽培)。為了讓學員了解設施黃瓜全生育期,且便于農民培訓一天后,下去實踐并能反饋生產中的問題,整個培訓按照農時季節、實行半農半讀、分段學習、分期實踐,以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白天與晚上相結合、專家講座與觀摩相結合。

(三)確定培訓地點和培育對象

綏中縣農廣校通過調研和培訓任務的要求,在全縣范圍內選擇高臺鄉牛彥村和西平鄉七里溝村作為設施蔬菜(黃瓜)生產農民田間學校試點,每個班招收學員20~30人。

學員認定標準:按照農民自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年齡在16~55歲之間的農業合作社骨干成員、種植大戶、鄉村負責人、家庭農場主等都可以報名參加培訓班。對學員要求:熱愛科學種田和植保事業,務農為主;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農業生產經驗的中青年農民;自愿參加、愿堅持培訓及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組織管理、語言表達能力強,在當地有影響力、號召力。

(四)構建培訓師資團隊

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培訓效果的基礎。適應農民田間學校的特點,對擁有一定業務能力的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培訓教師不但要求理論知識強,還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豐富的田間經驗。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灌輸性的授課方式,而是以農民為主,圍繞農民學員設計問題、組織活動,鼓勵和激發農民在生產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訂解決方案并完成實施,要有對農民討論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點評的能力。

(五)依據培訓需求,選定培訓教材

結合學員的自身特點,選定的教材一定要適合其特點。教材要適合成年人需求,還要貼近農業生產一線,這就要求所選教材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實踐操作性,理論所占部分不能多。

(六)加強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每個學員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社會經歷,要求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高超的組織能力,采取適當的溝通和協調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熟悉專業知識,精選面授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學校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教學態度、知識的準確性等方面做出規定,有學員評測,測評結果計入年終考核。

(七)學前測試

在進行培訓前,對學員的知識面進行一次測試,通過測試使學員了解自身各方面的不足。同時,可以根據測試來了解、分析學員現有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有側重點的來講授和安排教學的內容,這種方式較傳統的教學更加合理。

(八)培訓、學習活動

嚴格按照培訓計劃開展培訓工作,配合計劃開展各種培訓、學習活動,使培訓形式豐富多彩,提高學員參訓積極性,提高培訓效果。

1. 學員考勤

在每次開展培訓時都實行學員簽到考勤制。考察學員對農民田間學校的積極性,培養學員自身的組織紀律性。

2. 復習回顧

針對農民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每一次培訓學習之前要對以前的學習內容,特別是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回顧,溫故而知新,從而引出新的學習內容,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3. 推廣新技術,增加培訓對學員的吸引力

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時,推廣新的農業技術,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讓學員掌握新的可操作性的技術,增加培訓對學員的吸引力。如生物秸稈反應堆技術的應用、防蟲網的應用、紫光膜的應用、溫室一年兩茬黃瓜栽培技術,這些技術在培訓當中得到推廣應用,引起學員的興趣,提高培訓質量。

4. 實施田間操作

這是培訓活動中的重中之重。每一次培訓后都要安排學員進行田間操作,培訓教師、輔導員動手指導、操作示范。教師講授,學員動手,提高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度,讓學員直觀感受所學知識,增強記憶,熟練掌握。在田間活動中,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訓教師和指導員的參與下,讓學員對田間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匯總,針對發現的問題形成決策,輔導員對學員的討論結果給予點評,把學員沒有發現的問題巧妙地提出來,保障決策的科學性、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不恰當的措施在生產中產生風險,從而培養鍛煉和提高農民學員分析問題和自主決策能力,培養學員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和方法。

5. 專題討論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培訓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專題討論活動,專題討論由農民提出,輔導員組織,專家匯總。

6. 課后咨詢和跟蹤服務

一方面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擴大農民田間學校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提高輔導員的服務意識和樹立輔導員的威信。

7. 團隊建設

這一活動很有必要。團隊建設活動主要是培養農民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員間的協作意識,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和農業產業的組織化發展。同時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例如拔河比賽、東北大秧歌、知識競賽等。

8. 外出參觀觀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江孜县| 奉化市| 丰宁| 安塞县| 大竹县| 嵊州市| 河西区| 廉江市| 阳春市| 祁阳县| 逊克县| 德钦县| 来凤县| 聂荣县| 徐州市| 青神县| 定州市| 平乡县| 时尚| 河曲县| 三明市| 巩义市| 南丹县| 汝阳县| 清流县| 达拉特旗| 开化县| 舟曲县| 托克逊县| 花莲县| 永年县| 班戈县| 准格尔旗| 英吉沙县| 云阳县| 和龙市| 奉贤区| 中超| 深圳市|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