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范文第1篇

1 品種特征特性

植株攀緣生長,分枝性中等。葉片掌狀五角形,淺裂。最大葉長37cm,寬24cm,葉柄長16cm。果圓筒形,果皮深綠色,果實表面平滑,白色臘粉多且厚,密生銀白色的茸毛。果橫徑25~32cm,縱徑50~60cm,單果質量20kg左右,大果質量達40kg以上,一般每667m2產量4500kg,最高達6000kg。屬中晚熟品種,從播種至收獲160 d,始收至終收60d,耐熱、不耐旱、抗病蟲性較強。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播種育苗

白粉冬瓜在龍巖種植以春播為主,近年來逐步推廣了春季提早栽培的新模式。早春提早栽培采用二層覆蓋(小拱棚+地膜)或春季露地栽培(苗期小拱棚、大田畦面用地膜覆蓋),2月下旬-3月上旬播種,每667 m2用種50 g。播種前用55℃溫水浸泡(不斷攪拌)10 man,然后在常溫下用清水浸種12~14h,撈起搓洗干凈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25-30℃的器皿中催芽,并且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待70%種子露自時播于預先準備好的營養缽中,加蓋薄膜和小拱棚,隨時注意溫度管理,出苗后及時揭去薄膜,定植前5~7 d進行煉苗,一般掌握在5~6片真葉時移栽。

2.2 整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至少3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前作收獲后深翻25 cm左右,每667 m2撤施石灰75-100kg。整成畦面寬130 cm,溝寬40 cm,畦高25 cm以上的高畦,畦面整平整細后按株距100-150 cm開穴。667 m2用腐熟農家肥1000kg,15:15:15復合肥10kg,集中施于定植穴內,將肥料與田土充分拌勻后定植。每畦種一行,每667m2種植300株。

2.3 定植

白粉冬瓜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一4月上旬,苗齡5-6片真葉。定植前先用40%辛硫磷1 000倍藥液澆淋定植穴,以防地下害蟲,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并采用黑色地膜覆蓋畦面。

2.4 肥水管理

定植后至開花前勤澆肥水,加速植株抽蔓,這對冬瓜的早熟、豐產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措施。定植后應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成活,每隔7-10 d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液,開始濃度為10%,以后視瓜蔓的生長情況,濃度可增加到50%。結瓜初期,每667 m2施15:15:15硫酸鉀復合肥40kg,分兩次施,第1次與第2次相隔10 d,每次施肥點要分開。潑澆或埋施肥料時要注意,不要把肥水濺到莖蔓上,以防莖蔓灼傷。白粉冬瓜結果膨大期間需水量大,必須保持土壤濕潤,若遇干旱可灌“跑馬水”。

2.5 搭架整蔓

白粉冬瓜喜光,宜用竹木搭成170-200 cm高的平式棚架。同時利用瓜蔓易長不定根的特點,上架之前把基部10個節左右瓜蔓環繞在畦面進行盤蔓,在苗旁插一根竹木引蔓上架,并抹除未上架的側蔓。上架后留1~2根側蔓,其余側蔓在萌發初期全部剪除,并酌情采取摘心、換頭措施。要及時進行定瓜,一般每株選留1個(屬大型冬瓜),等瓜長到約0.5kg左右,在瓜柄上系上布條捆綁于棚架的橫桿上定位,瓜以上留葉10片,待瓜長到10kg左右再在其下面搭1個三角架支撐。

2.6 輔助授粉

由于早春低溫陰雨,傳粉昆蟲活動少,所以應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瓜率,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授粉應在早上9時前進行,授粉后噴1次坐果靈(1 mg坐果靈藥劑對1 kg水)可促進瓜果健壯生長。

2.7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疫病等。白粉病發病初期用10%世高1 500倍液或15%粉銹寧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枯萎病發病初期用95%惡霉靈3 000~4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500 g藥液;疫病用69%安克錳鋅1000倍液噴霧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瓜絹螟、薊馬、黃守瓜等。蚜蟲用10%吡蟲啉3 000倍液或3%啶蟲脒(莫比朗)乳油3 000倍液噴霧;瓜絹螟用5%銳勁特懸浮劑2 500倍液或0.5%甲氨基阿維素乳油(三令)1 500倍或1.5%蔬丹1 000倍液或BT制劑500-1 000倍液噴霧;薊馬用25%吡蟲啉(鐵拳)可濕性粉劑5 000倍,或用10%大功臣1 500-2 000倍液加萬靈1 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2 500倍液噴霧;黃守瓜用20%氰戊菊酯2 000-2 500倍液或80%敵敵畏1 000倍液噴霧。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范文第2篇

綏陽縣位于貴州黔北腹地,平均海拔866 m,年平均氣溫15.1℃,年降雨量1 160 mm,土地較肥沃,素有“黔北糧倉”之稱,農業生產傳統種植模式多為油菜―水稻一年兩熟制。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首選產業之一,現年栽培面積已達4 000 hm2以上。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促進農民增收,我們于2011-2012年在綏陽縣蒲場鎮進行黑皮冬瓜―大白菜套種大蔥一年兩熟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研究。2011-2012年示范種植面積8 hm2,每667 m2冬瓜平均產量8 000 kg,平均產值8 000元;大白菜平均產量2 500 kg,平均產值5 000元;大蔥平均產量3 700 kg,平均產值7 400元。年平均每667 m2總產值達2.04萬元,經濟效益較高。現將該高效模式簡述如下,以期為國內同類型地區生產應用提供借鑒。

1 茬口安排

3月上中旬進行冬瓜育苗,4月上旬移栽,7月底8月初收獲冬瓜。6月上中旬進行大蔥育苗,大蔥苗齡一般70~80天,7月上中旬進行白菜育苗,白菜苗齡25~30天。冬瓜收獲后及時換茬,翻犁瓜田整地,8月上中旬定植大白菜,行距80 cm,株距40~45 cm,大白菜定植后10~15天即8月下旬,在行間開溝套種1行大蔥,株距8~10 cm,大白菜和大蔥的共生期30~40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大白菜,翌年3月底至4月初收獲大蔥。

2 栽培要點

2.1 黑皮冬瓜

①品種選擇 黑皮冬瓜選用生長勢強、抗逆性強、果實長圓柱形、肉厚白色、肉質致密、耐貯運的黑皮冬瓜,如巨寶特黑大冬瓜、廣東黑皮冬瓜等。

②培育壯苗 3月上中旬播種,托盤漂浮育苗技術育苗,即在育苗大棚內建好苗池,準備好育苗基質,然后將基質裝入育苗盤內,每穴播種1粒,播完后再撒上基質將穴孔填滿,最后把播好種子的托盤整齊地放到苗池里。7~10天出苗,出苗后看天管苗,晴天中午溫度高時卷起棚膜通風降溫,棚內濕度大時也要卷膜排濕,瓜苗3葉期時在苗池水中添加營養液。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3片真葉展開時卷起棚膜,使棚內外溫度保持一致,煉苗5~7天。

③開廂定植 采用地膜覆蓋栽培,1.6 m包溝開廂起壟,壟面寬40 cm,結合起壟667 m2溝施充分腐熟牛圈肥1 000~1 200 kg、30%復合肥40 kg、硫酸鉀或氯化鉀10 kg、硫酸鋅3 kg作底肥,起好壟后蓋地膜。4月上中旬、苗具真葉4~5片時定植,在作好的壟上按80 cm的株距打孔定植,每窩1株,定植后淋足定根水或澆透腐熟清糞水,最后用細土蓋嚴孔口。

④田間管理 a.追肥。追肥共3次。移栽后15~20天,冬瓜苗開始抽蔓時追施第1次肥,冬瓜坐住果時追施第2次肥,瓜質量4~5 kg時追施第3次肥。追肥用清糞水對尿素和過磷酸鈣淋窩,每667 m2每次用尿素4~6 kg、過磷酸鈣6~7 kg,前期少,后期多。冬瓜膨大期視長勢,可葉面肥噴施0.6%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1~2次。

b.搭架整蔓。待瓜蔓長1 m左右時,用高2 m左右的架材及時搭“人”字架,并用橫桿把“人”字架連成一排。冬瓜以主蔓結瓜為主,摘除側芽和腳葉,留主蔓,主蔓20節左右開始開花結果,留第25節前后節上著生的瓜,瓜質量達5 kg左右時用繩索或網袋吊瓜,每株只留1個瓜。要多次理蔓、摘側芽和老葉,當冬瓜定型后摘斷主蔓生長點,促冬瓜成熟。

⑤病蟲害防治 a.立枯病和猝倒病。主要在苗期發生,可用35%立枯凈(福?甲霜)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苗菌敵(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b.枯萎病。發病初期可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灌根防治。

c.白粉病。發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醚菌酯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d.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e.日灼病。成熟期要盡量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瓜上,可用瓜葉覆蓋,或用其他覆蓋物遮蔭。

f.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1.8%阿維? 吡蟲啉1 000倍液噴霧防治。

g.黃守瓜。可用98%敵百蟲800倍液或20%敵?氯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

h.地老虎。可用2.5%地虎隔夜殺(高滲高氯)

1 000倍液或50%易撒凈(氰氨化鈣)顆粒劑拌細土撒施或配制成毒餌誘殺。

⑥采收 7月底至8月初,冬瓜已成熟,瓜身黑而發亮,就可及時采收換茬。

2.2 大白菜

①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性強、生育期80~90天、葉球長筒、擰心或炮彈型、商品性好、耐貯運的秋季大白菜太原二青、石綠85、高抗王AC-2等。

②培育壯苗 采用營養塊育苗,用熟化的菜園土,去3 cm表土后,取泥過篩,加入細土質量30%的腐熟有機肥、3%的復合肥、0.5%的尿素,用清糞或沼液拌勻,堆放發酵制成營養泥。將堆制好的營養泥與床土充分混勻,用清糞水或清水拌濕,抹光土面,劃成4~6 cm見方的營養塊,在每個營養塊上打筷子頭大小1 cm深的洞,每個小洞播1~2粒種子,撒細土蓋種,然后起拱蓋遮陽網,時值高溫,晴天10:00~16:00要蓋遮陽網,25~30天即可移栽。

③開廂定植 冬瓜收獲后及時翻犁瓜田,施基肥,667 m2施腐熟牛圈肥1 500~2 000 kg、30%復合肥40 kg、硫酸鋅2 kg、硼肥1 kg,結合整地與耕層充分混勻,然后按行距80 cm、株距40~45 cm定植大白菜,667 m2栽1 800~2 100株,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由于是營養塊帶土移栽,雖然時值盛夏高溫,但是基本不影響大白菜活棵。

④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后及時查缺補苗,以保全苗,定植后10~15天,在大白菜行間套種1行大蔥,結合大蔥套種,給大白菜進行1次中耕和追肥,667 m2追施尿素4~5 kg,生長期要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在大白菜結球初期,667 m2追施30%復合肥20 kg,

蓮座期和結球期各用0.5%尿素加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葉面噴施1次。

⑤病蟲害防治 a.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b.病毒病。要注意預防蚜蟲,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

c.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或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8%阿維?吡蟲啉1 000倍液噴霧防治。

d.跳甲。20%敵?氯乳油800倍液或48%毒死蜱(樂斯本)1 000倍液噴霧防治。

e.菜青蟲、小菜蛾和斜紋夜蛾。可用55%毒死蜱?氯氰乳油1 000倍液或13%阿維?毒乳油1 000倍液或2.5%菜喜(多殺菌素)懸浮液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f.采收。大白菜包心緊實后,應及時采收,一次性收完,及時清理田園,轉為對大蔥的管理。

2.3 大蔥

①品種選擇 大蔥選用植株完整、緊湊、葉肥厚、假莖潔白、致密、抗病性強、耐熱、耐寒的品種,如元藏大蔥、日本進口的長悅大蔥等。

②育苗 a.整理苗床地。苗床地選土質疏松、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播前5~7天整理苗床地,按苗床面積30~40 m2栽植667 m2準備苗床,40 m2的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00 kg、過磷酸鈣或30%復合肥2 kg,淺耕耙平后開廂,輕輕踩實,使廂面外實里松,平整,防止局部積水。

b. 浸種。栽植667 m2大蔥用種70 g,播種前先進行溫湯浸種,即用55℃溫水燙種25 min,邊浸邊攪拌,然后再用0.2%高錳酸鉀液浸種25 min,時間到后用清水將藥液沖洗干凈。

c.播種育苗。采用撒播,先將整理好的苗床澆足底水,待水分滲完后,將種子與細干土或細沙拌勻后均勻撒播,然后蓋1 cm厚的細土,6月上中旬正值高溫雨季,要起拱蓋遮陽網控溫保濕,保持土壤水分充足,表土不板結,利于出苗。當幼苗2~3片葉時,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1.5 kg;不間苗,幼苗30~40 cm長時應停止澆水,適當煉苗,準備定植。

③定植 沿著大白菜行間挖溝,溝深20~24 cm,每667 m2用硫酸鉀型復合肥40 kg、硼肥1.5 kg、硫酸鋅2 kg、尿素2 kg混合成復混肥撒施在溝里與泥土混勻,定植前,首先剔除病弱苗、畸形苗,按苗大小分成大、中、小3級分別栽植,株距8~10 cm,667 m2栽9 000~10 000株。栽插時蔥苗應垂直,不能彎曲,蔥葉生長方向與壟成45°角或與壟垂直。

④田間管理 a.澆水。大蔥定植緩苗期一般不澆水,蔥白生長初期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蔥白旺長期,需水量大,應視其土壤濕度合理澆水;蔥白充實期,需水量相對減少,但仍需保持土壤濕潤,一般視天氣情況及土壤干濕合理澆水。

b.追肥。大蔥喜氮、鉀肥,一般生長前期喜氮肥,生長中后期,喜鉀肥,因此,應根據其需要適時追肥。蔥白生長初期,667 m2施尿素15 kg或硫酸銨20 kg;蔥白旺長期,氮磷鉀要配合使用,結合培土,每667 m2每次追施復合肥(15-15-15)20 kg,追施1次后隔25~30天再追施第2次。同時,用0.5%硼砂液葉面噴灑,10天左右1次,連續使用2~3次。

c.培土。培土有軟化蔥白、改善品質的作用,一般在追肥澆水后進行,應掌握前松后緊的原則,生長前期培土宜松,生長中后期宜緊實;一般培土3~4次,每次培土厚約10 cm,將土培至葉鞘與葉身的分界處略下,勿埋沒葉身。

⑤病蟲害防治 a.紫斑病。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銅大師)水分散顆粒劑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b.霜霉病。發病初期可用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c.白尖病。發病初期可用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d.灰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e.蔥薊馬。可用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噴霧防治。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平橋區;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人們食用后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近年來平橋區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積極開展了“三品一標”產地認證工作,提升了蔬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豐富了市民“菜籃子”,蔬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品種不斷增多,蔬菜產業正引領更多農民致富奔小康。因此,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安全蔬菜需求的增加,開展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研究勢在必行。

一、平橋區無公害蔬菜產業現狀

信陽市平橋區位于河南省南部、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淮河上游穿境而過,沿淮地區農民歷來具有種植蔬菜的習慣;特別是近年來平橋區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直銷店”的經營模式,無公害蔬菜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目前該區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47萬hm2,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建成蔬菜日光溫室50余座,塑料大棚3000座,中小型拱棚15萬個,棚栽蔬菜面積達到0.13萬hm2。目前已有15家蔬菜專業合作社,明港、甘岸、洋河蔬菜批發市場已經相繼建成。

全區蔬菜質量安全,總體來講是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小部分菜農存在以下現象:過度依賴化學農藥、違規使用添加劑激素、不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等,必然會導致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甚至會危及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在當今網絡時代,一個小地方如果出現蔬菜安全事件,必然會對整個蔬菜產業帶來難以挽救的影響。

二、綠色防控原則目的

實施無公害蔬菜病x害綠色防控技術,要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其綜合防治原則是:采取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農業防治是基礎,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協調利用物理防治,科學合理應用化學防治技術,合理施用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減輕污染程度,控制病蟲害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使蔬菜中農藥的殘留量低于國家規定標準。

三、綠色防控技術要點:

1.重視農業防治技術

(1)種子的選用和消毒。選用抗逆性強、抗耐病蟲危害、高產優質的蔬菜優良品種,播種前采用溫湯和藥液浸種,種子包衣等。

(2)土壤苗床消毒處理。每平方米用福爾馬林50毫升加水4-8斤噴灑床土,后用薄膜覆蓋2-3天后,晾曬7-8天再育苗;溫室大棚高溫季節,利用太陽曝曬消毒土壤,或定植前用百菌清、達克寧煙霧劑熏蒸消毒棚室。

(3)適時播種。調節播期,避開病蟲發生的有利時期,從而減輕病蟲為害。

(4)實行翻耕、輪作、倒茬,加強中耕除草,減少初侵染源。

(5)按各種蔬菜對溫濕度要求,控制育苗、栽培的溫度、濕度,提高蔬菜植株抗病蟲能力。

(6)采用營養缽育苗,用無病土作營養土,定植時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育苗、定植時及時撥除病株。

(7)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基肥。播前或收獲后深翻,使用腐熟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結構,避免漚根,增強根際微生物的拮抗作用,促進蔬菜健壯生長,提高免疫力,同時可殺死土壤及有機肥中的蟲體、蟲卵及病;

(8)改進栽培方式,加強管理。提倡深溝高壟栽培,避免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溫度。及時摘除病蟲為害的葉片、果實,或全株拔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收獲后,清潔田園,燒毀或深埋田間病蟲殘株和雜草。

(9)嫁接防病。瓜類、茄果類應用嫁接的方法,增強植株的抗性,可有效地防治瓜類枯萎病,茄子黃萎病及其他一些土傳病害。

2.開展生物防治

(1)防治白粉虱可釋放麗蚜小蜂,當粉虱成蟲在0.5頭以下時,每隔兩周放1次,釋放3次麗蚜小蜂成蜂15頭/株。

(2)以蟲治蟲:利用捕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和寄生性天敵(寄生蜂)來消滅蟲害。

(3)以菌治病治蟲:使用蘇云金桿菌、奧綠一號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鱗翅目昆蟲的幼蟲。阿維菌素對葉螨類、鱗翅目、雙翅目幼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蟲螨克乳油防治小菜蛾,美洲斑潛蠅,茄果葉螨等害蟲。

(4)利用昆蟲激素防治蟲害:利用昆蟲外激素及內激素來防治蟲害。保護自然天敵開展生物防治。蔬菜田自然天敵種類很多,生物資源豐富,應加強保護利用,嚴格控制使用廣譜性及滲透性化學農藥,維護生態平衡。

3.運用物理防治

(1) 溫湯浸種和變溫處理種子及幼苗。將種子放到50℃左右的水中,持續攪拌浸種15分鐘,殺死甘蘭類、果菜和瓜類種子表面附著的病菌,或先將種子用20℃―30℃溫水浸泡,然后再用5倍于種子的70℃熱水浸種,待水溫降至30℃以下時停止攪拌,爾后繼續浸種15分種即可,此方法用于對種皮厚且干燥的茄子種、冬瓜種等消毒。

(2)利用害蟲的趨避性進行驅趕或誘殺。①利用蚜蟲有避灰色的特性,在田間掛銀灰膜,驅趕蚜蟲,防止蚜蟲遷飛傳毒,減輕白菜,番茄、辣椒病毒病的發生危害。②美州斑潛蠅、蚜蟲、溫室白粉虱等害蟲有趨黃性,田間懸掛黃板或黃色粘蟲膠紙或設置黃盆進行誘殺。③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氣味的趨性誘殺,如用糖醋液誘集甘蘭夜蛾,甜菜夜蛾。④推廣佳多頻振殺蟲燈誘殺蛾類害蟲。開展萬畝百盞燈殺蟲活動。該殺蟲燈可誘殺鱗翅目、雙翅目、直翅目等87科128種害蟲,每盞燈控制面積50―60畝。

(3)人工撲捉采摘蟲卵蟲體。利用斜紋夜蛾等害蟲的初孵幼蟲有群集為害的習性,可及時人工捕捉,或采摘卵塊。

4.大力推廣植物性農藥。對菜田發生的鱗翅目、雙翅目、直翅目和同翅目幼蟲,采用0.2%苦皮藤素乳油,80%魚滕精、0.2%苦楝素或0.5%煙堿殺蟲劑,可有效殺菜青蟲、蚜蟲、小菜蛾,甘蘭夜蛾等幼蟲和蝸牛、蛞蝓等。

5.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1)嚴禁在蔬菜上使用國家禁用的18種農藥品種和限用的19種農藥及除草醚等高毒、高殘留農藥。

(2)加強病蟲測報,掌握防治適期,根據植保部門提供的病蟲發生情況及天氣預報,適期開展防治工作。

(3)合理用藥,對癥下藥。認準蔬菜病蟲害種類,選擇對口農藥、合理用藥、對癥下藥,防止因誤診而錯用農藥,既貽誤防治適期,又造成蔬菜上農藥殘留污染。

(4)講究施藥技術,正確掌握農藥劑量.提倡交替輪換使用農藥,掌握正確使用方法,合理選擇施藥方法和農藥劑型。

(5)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認真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的有關規定,一般葉菜類夏季5―7d,春秋季為7―10d,冬季為半月以上。堅決禁止在安全間隔期內采收蔬菜上市。

6.蔬菜上市前進行農殘檢測

冬瓜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范文第4篇

摘要闡述番茄—水稻—萵苣栽培模式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品種選擇、種植模式、各作物的栽培管理等內容,以促進該模式推廣應用。

關鍵詞番茄;水稻;萵苣;高效;栽培技術

近年來,江蘇南通不斷加大對高效設施農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全市設施農業逐步成為南通農民收入中穩定而有效的增長點。以南通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近年總結出的番茄—水稻—萵苣典型菜—糧—菜高效種植模式為例,該模式實行水旱輪作,有效減少田間病蟲草害的發生和農藥使用量,避免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此外,番茄基肥施用量大,而且番茄根莖葉還田后還能有效改土培肥,使得后茬水稻土壤肥沃,用肥量明顯減少,水稻品質好、產量高,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三重效益。

1品種選擇

番茄選用商品性好、抗病優質、產量高的金棚一號、亞洲粉皇后、合作908、906等品種;水稻選用寧粳3號、南粳44、揚粳4038等超級稻品種;萵苣選用冬青、滿地紅、紅劍、青香冠軍等品種。

2種植模式

番茄—水稻—萵苣高效種植模式中,番茄于11上中旬小拱棚播種育苗,2月中旬移栽保護地設施大棚中,4月底至5月初開始收獲,6月中旬拉秧;水稻于5月上中旬育秧,6月中下旬拋栽,10月中下旬收獲;萵苣于9月下旬播種育苗,10月下旬定植,1月底開始收獲上市。

3栽培管理

3.1番茄栽培

3.1.1苗床準備。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無病蟲害且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作苗床,耕翻土壤20 cm。根據土壤肥力,適量施入有機肥,充分耕翻,整地作畦,畦面寬120~150 cm,畦面要求細、凈、平、軟,待播種。

3.1.2播種育苗。大田用種量450 g/hm2,1 m2苗床播種量5 g。播種時間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當催芽種子70%以上破嘴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濕潤至床土深10 cm,水滲下后撒1層細土整平床面,均勻撒播種子,播后覆蓋營養土0.8~1.0 cm,苗床用50%多菌靈8~10 g/m2拌細土均勻撒于床面,覆蓋好地膜,搭建小棚保溫。

3.1.3苗期管理。播種至齊苗期間無需通風,保持棚內溫度白天25~30 ℃,夜間15~18 ℃,齊苗后適當通風,降低棚溫,白天保持20~25 ℃,二葉一心期分苗于營養缽中,擺入苗床,澆足透水,提高床溫至25~30 ℃,緩苗后再適當降低溫度,苗期以適當控水控肥為主,定植前適當降溫煉苗。壯苗標準:株高20~25cm,莖粗0.5 cm以上,現花蕾,葉色深綠,無病蟲害。

3.1.4定植。定植前一般施優質農家肥22.5~30.0 t/hm2、40%三元復合肥750 kg/hm2作基肥,深耕翻20~25 cm,按保護地大棚標準作畦。每畦寬60 cm,溝寬35 cm。采用黑地膜覆蓋定植,行距45 cm,株距40 cm,栽植4.50萬~5.25萬株/hm2。

3.1.5田間管理。定植后保持棚溫30 ℃,緩苗后保持20~25 ℃,夜間不低于15 ℃,結果期保持棚溫25 ℃左右,棚內濕度50%~55%,土壤濕度80%~85%。定植后澆足活棵水,開花前不澆水,果實坐果后追肥灌水,用尿素150~225 kg/hm2,以后每坐1穗果施1次肥,保持田間見干見濕。

3.1.6植株調整。插架或吊蔓:尼龍繩吊蔓或用細竹竿插架。整枝:一般采用單竿整枝,及時除去葉腋的萌生枝,4~5穗果摘心封頂,生長后期去除基部老葉。保花疏果:保護地栽培不適宜番茄坐果,應使用防落素、坐果靈蘸花或噴花,提高坐果率。注意及時疏果,每穗留果3~4個,其余應摘除。

3.1.7病蟲害防治。番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葉霉病、病毒病;蟲害有蚜蟲、煙青蟲。具體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協調好植株間光、熱、水、氣分布;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和病莢,人工進行田園清潔。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或采用印楝素、除蟲菊素、苦參素、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物理防治:鋪銀灰地膜或懸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用黃板誘殺蚜蟲。藥劑防治:灰霉病可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早疫病可用64%殺毒礬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晚疫病可用64%殺毒礬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葉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7~10 d;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8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蚜蟲可用20%吡蟲啉6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5~7 d;煙青蟲可用5%甲維鹽1 0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10~15 d。

3.1.8采收。果實達到 堅實期,每穗果色轉紅,即可分批采收上市。遠距離調運的,應在青熟期或轉色期采收。

3.2水稻栽培

3.2.1育秧。在冬季耕翻凍土的基礎上,于落谷前45~60 d作畦,畦寬145~150 cm,溝寬20~25 cm,溝深20 cm。落谷前10 d左右將畦面整平,在上水之前,按照適宜用量將苗床專用肥均勻撒施于畦面,并將畦面再梳理1遍,做到土肥結合。一般用盤750~825張/hm2,準備過篩無除草劑營養土1 350~1 500 kg/hm2。5月5日前播種結束,大田用種45 kg/hm2,要使用百克、浸豐等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及小粒翹穗,撈出攤晾即可。

落谷前先上水,將畦面整平,再將畦面塌成糊狀貼盤,秧盤之間要緊靠不留空隙。根據盤面確定播種量,每張秧盤用浸好的70 g種子播種,先播2/3,再補1/3,確保孔孔有種不漏種,每孔有3~4粒水稻種,落谷后用細土進行蓋種,做到蓋種不露種。掃凈畦面后,用干凈的噴霧器對秧盤均勻補水,注意要洇足底墑水,以確保出苗所需水分,待其秧盤畦面收干后,進行覆膜蓋草。覆草每50~55張秧盤用6.5~7.5 kg稻草,覆草不宜太厚或太少,禁止用草簾或塑料袋覆蓋。

3.2.2苗期培管。播后待苗齊﹙除前葉外第1葉展開﹚,于早晨揭去稻草和地膜,并注意補足揭膜水(可采用跑馬水或澆灌的方式進行),揭摸后1~2 d(秧苗1.5~2.0葉)每50張秧盤用矮苗壯6~8 g進行化控。對于一些培肥不足或沒有培肥的秧田要求在1葉1心前后結合澆揭膜水,以水帶肥,每50張秧盤施尿素200 g。也可以用壯秧劑進行潑澆。

苗期嚴格實行控水旱育,促使植物根系發達,生長老健,同時減輕灰飛虱的危害,3葉前嚴格控水,早上葉尖不卷葉不補水,3葉后嚴格控水,至拋栽前1 d灌跑馬水準備拋栽。在病蟲害防治上重點要防治灰飛虱引起的條紋葉枯病。要按要求進行科學防治。栽前1 d要灌跑馬水,以便起苗拋栽。

3.2.3移栽。整地的要求是深、平、爛、凈。堅持先開溝,后拋秧,在田間每隔3 m預留的走道上,拉繩開好溝,然后再拋秧,拋秧后再清理1次操作道。在基肥的使用上,要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搭配使用,根據測土配方施肥的要求,拋栽時施人畜灰糞15.5~22.5 t/hm2、45%BB肥(海安產)450~600 kg/hm2,或黑豐佳600~750 kg/hm2,或40%美盛復混肥450~5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鋅肥7.5~15.0 kg/hm2,禁止使用未腐熟的雞灰。要求先施肥后耕地,先將所有的肥料撒施于田中,然后耕翻,以保證全層有肥,土肥結合。

拋栽要求稀拋、勻拋。拋栽密度不超過105萬株/hm2,以每穴4.5根苗、90%成秧率計算,每張秧盤約有1 750棵秧,50張秧盤有超過8.7萬株基本苗,所以1 hm2大田只能拋600張秧盤左右。注意拋栽均勻,先拋2/3,再拋1/3。

3.2.4大田管理。做好平水缺,防止拋栽后遭遇大風大雨引起漂秧。立苗前的水漿管理,拋栽當天不上水,第2天陰天不上水,晴天灌淺水護苗,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淺層水。水稻擱田之后除劍葉抽出前后(減數分裂期)和抽穗揚花期建立水層以外,其余時間均采取間歇灌溉,每次灌寸水,待水層落干后隔2~3 d再灌。做到稈青籽黃活熟到老,硬板濕潤高產不倒。

分蘗肥施用時間要求在拋栽后5~7 d,秧苗已扎根豎立時追施,以尿素120~150 kg/hm2為宜,不宜過多,以防發苗過頭。施肥時采用“以水帶氮”法施肥,即在稻田落干后,于傍晚撒施尿素,次日早晨上淺水。

拋后5 d左右,秧苗活棵后要立即進行化除。一般在7月5日起當田間苗數達到270萬~300萬株/hm2時開始擱田。施用穗肥一般在葉色正常褪淡落黃,倒2葉時一次性施用,時間大約在8月10日前后,施專用穗肥300 kg/hm2,或尿素75.0~112.5 kg/hm2+BB肥150~225 kg/hm2。

3.2.5病蟲害防治。拋栽前1 d防治地下害蟲,生長期及時防治灰飛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等,注意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具體防治措施:紋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7~10 d;稻瘟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7~10 d;灰飛虱可用20%吡蟲啉6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10~15 d;卷葉螟可用5%甲維鹽1 0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10~15 d;蚯蚓可用20%地蟲殺星撒施防治,安全間隔期15~20 d。

3.2.6收獲。一般10月中下旬,稻穗由青轉黃時即可收獲。

3.3萵苣栽培

3.3.1播種育苗。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作苗床,按南北向整成高畦,每10 m2施優質農家肥50 kg。整好畦后要踩實整平,防止澆水時床面下陷,影響播種質量。1 hm2大田需600 m2的苗床(含假植床)。

當外界氣溫高于20 ℃時育苗必須進行浸種催芽,一般先溫水浸種6~8 h,然后將種子置于15 ℃左右溫度下催芽36~48 h(夏季可采用吊井催芽),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當外界氣溫低于18 ℃,可直接采用干籽播種)。將催芽種子或干種子撒播于整好的苗床畦中,用細土覆蓋,要求薄而均勻不露種子即可,再用腳輕踩鎮壓,使種子與土壤密接,然后用噴壺澆明水,覆蓋遮陽網,以保持土壤濕潤,4~6 d即可出土。

3.3.2苗床管理。在子葉展開后,間1次苗,苗間距1 cm,間苗時要去掉弱苗、雙株并靠苗,使子葉互不搭靠。在間苗后用0.2%磷酸二氫鉀或正大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培育壯苗。播種后25 d左右,當幼苗達到4~5片真葉時,在去弱苗、雜苗、病蟲苗、僵苗和徒長苗的過程中選壯苗進行假植。假植前1 d澆透水,次日可帶土起苗,以保證成活率。假植株行距8 cm見方。

萵苣根淺而密集,吸肥力差,應選用有機質含量高、保水肥力強的壤土進行栽培,適宜pH值6左右,萵苣生長期吸肥量較大,因此必須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雞糞肥22.5~30.0 t/hm2、尿素375 kg/hm2。施肥后按1.5 m長作畦,溝寬25~35 cm,整成高20~25 cm、寬1.2 m的高畦,趁墑作好畦,待定植。

3.3.3定植。早春設施栽培,定植時間以11—12月為宜,露地栽培一般苗齡為25~30 d左右,栽苗9.0萬~10.5萬株/hm2,畦面栽植4行,行距25 cm左右,株距30 cm左右。定植時應選擇生長健壯、株矮、葉多、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的苗,大小苗要分別栽植,使生長一致,方便管理。起苗時用鏟刀多帶床宿土,少傷根系,定植最好選在陰天或15:00后進行。苗要栽深,以不埋莖的生長點為準。

3.3.4田間管理。一是溫度管理。設施栽培萵苣溫度管理十分重要,如果溫度過高,濕度過大,就會造成生長發育加快,莖部膨大小,同時由于濕度過大,易造成病害流行,萵苣適宜生長溫度18~20 ℃左右。二是肥水管理。以葉齡為依據抓住中耕、施肥、防病3個環節,5~7葉幼苗定植后澆水保苗,雨后或澆水后及時中耕除草,促進根系發育。10~15葉時看苗追肥,每次用尿素225 kg/hm2。如遇天氣久晴干旱,要灌溉抗旱,灌水時水要低于畦面,水深約占畦高的1/2,抗旱后要及時排放畦溝內積水。雨后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漬害,24~25葉時注意去除下部老葉。三是扣棚。根據天氣情況搭蓋中棚。為了防止病害發生,又避免產生凍害,一般在12月上、中旬搭蓋竹架大棚或中棚保溫。在搭蓋中棚的前7 d趁晴天灌1次水。

3.3.5病蟲害防治。農業防治:合理布局,實行輪作換茬;加強中耕除草,發現病株及時帶出,降低病蟲源數量;培育無病蟲害壯苗;清溝理墑,及時排灌,嚴防積水;冬季耕翻凍垡,清潔田園,降低害蟲越冬基數和病原菌數。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瓢蟲、蜘蛛、草蛉、食蚜蠅、蚜黃蜂等自然天敵,殺滅蚜蟲等害蟲。物理防治:采用45~55 ℃溫湯浸種30 min。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采用銀灰膜避蚜或糖醋液、黃板、燈光誘殺。化學防治:萵苣蟲害主要是蚜蟲;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灰霉病可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霜霉病可用90%疫霜靈8 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菌核病可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8~10 d;蚜蟲可用20%吡蟲啉600倍液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5~7 d。

3.3.6采收。生產中一般以心葉平外葉作為萵苣采收適期(即平口期),應及時收獲。一般采收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摘心可適度延遲采收期。如市場價格高,也可提前采收。

4參考文獻

[1] 郭軍,陳乃祥,顧閩峰.大棚番茄-水稻高效種植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8(5):48-49.

[2] 孫志明,華秀麗,錢文明,等.水稻-番茄輪作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7(5):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镇安县| 万盛区| 隆安县| 上虞市| 洛南县| 山阳县| 苗栗市| 台安县| 白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宝坻区| 饶平县| 蓬溪县| 辽阳县| 余干县| 崇信县| 精河县| 文化| 闻喜县| 土默特右旗| 乳山市| 沾化县| 余江县| 永定县| 安仁县| 长葛市| 修武县| 芮城县| 沾益县| 连平县| 临颍县| 鄂伦春自治旗| 疏附县| 华宁县| 滕州市| 闽清县| 馆陶县| 隆子县| 南部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