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冬瓜的栽培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冬季溫室黃瓜;存在問題;高產;研究應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2 文獻標識碼:B
在現實生活環境中,影響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氣候因素、土地養分因素、品種因素等,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進行高產栽培技術方案的優化,以滿足當下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應用需要。
一、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的品種準備工作
本文就譙城區某一蔬菜基地的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展開分析,這些年來,該蔬菜基地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其日光溫室黃瓜栽培面積不斷增加,其通過了不同措施的應用,進行了溫室黃瓜栽培產量的應用,不斷提升了應用效益,這是其蔬菜生產模塊中的重要問題。本文按照其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進行耐低溫品種的選擇,再按照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進行適銷對路的品種的選擇,保證其茬口品種屬性的優化,保證其高品質的品種的選擇。一般來說,冬春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強、早熟前期產量高的品種,秋冬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熱、結瓜期耐低溫的中晚熟品種等。譙城區目前種植比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種。
通過對冬季大棚黃瓜栽培模塊的應用,可以實現黃瓜生產產量的提升,這需要進行栽培模式的應用,實現冬季大棚黃瓜的栽培技術應用工作,切實提升黃瓜的產量,來保證其品種及其應用效益的提升。該技術的核心是進行良好品種的選擇,并且做好積極的值后管理及其病害防治工作。在冬季大棚黃瓜種植模塊中,其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低溫、弱光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抗病性強、耐弱光等品種的選擇。并要求瓜條在低溫條件下能較快生長。當前華南地區常用的品種有早青三號、粵秀三號、早青二號等,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品種。一般在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7天后澆水造墑,澆水3天后通風散濕。定植前3~5天深翻土地、整平地面,并進行施肥。
黃瓜本身就是一種耐肥作物,由于其生產量大,產量高,其需肥量是比較高的,因此進行不同肥料的增施是必要的,進行不同中肥料的協調。在定植模塊中,要進行苗的選擇,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進行淺溝定植模塊的開展,這是當下工作的主要要求。在擺苗時應當注意,保證其子葉方向盡可能一致,培土的深度以壟面為準,保證苗坨和壟面一致;培土后進行澆水,這一步驟需要注意保證澆水量,以澆透為準;澆水后進行地膜的覆蓋,并在植物位置開口,用以引出黃瓜苗。
二、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施肥及其其他環節的優化
1 在冬季溫室黃瓜栽培過程中,施肥模塊的優化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肥料的滿足應用,從而保證其高層量,這需要進行尿素、磷肥等的控制,保證不同黃瓜生長時期的不同肥料的應用。在整地過程中,要進行其精細化模塊的應用,積極做好整體做壟模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促進黃瓜根系的生長。有條件的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更好,在黃瓜定植行上按行距開溝,溝深25cm,寬60cm,在溝內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稈,可以是新鮮的玉米秸稈、麥秸等,然后踏實,這樣不僅節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產效果明顯。
為了滿足冬季溫室黃瓜的高產栽培需要,展開苗期管理模塊的優化是必要的,從而保證不同種氮肥的應用,保證其雌花的形成,這需要進行有機肥的應用,進行黃瓜雌花的形成,確保其黃瓜苗期的正常生長,從而有利于其產量的增加。黃瓜苗期在防治病蟲害時使用煙霧劑,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促進雌花增多、減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蓋草簾的早晚來控制日照時間的長短,創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時間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溫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晝夜溫差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
2 為了滿足冬季黃瓜的栽培需要,進行土壤濕度的控制是必要的,以此促進其花芽的分化及其雌花的形成。這需要控制好黃瓜育苗期的土壤濕度,將定值后的土壤濕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滿足黃瓜日常的生長的需要,保證其莖及其葉柄夾角的控制,實現其澆水環節的優化。在澆水模塊中,進行水溫的考慮也是必要的,降低溫差控制在4攝氏度內,大于此溫差對根系生長不利。因此,應選擇上午10時左右進行澆水。采取膜下澆水,在寬行里覆秸稈,以減少水分蒸發面積,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早上揭簾后,棚內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短時通風,然后關閉通風口,溫度升到20℃時,繼續通風降濕,到棚內沒有霧氣時,關閉通風口進行升溫,進行溫度正常管理。
在黃瓜植株緩苗進入正常生長期后,要進行整枝打杈模塊的優化,保證其葉片功能期的控制,在其葉片功能期過后,黃瓜會喪失其光合功能,對其能量的消耗是非常不利的,這就需要及時進行黃葉的及時摘掉,從而降低黃瓜受到的營養消耗情況,從而有利于其通風透光性,進行黃瓜的病害的控制,避免其較大范圍內的病害的產生,實現黃瓜整體種植效益的提升,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做好黃瓜疾病的防治工作。
在黃瓜4葉前噴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長,促進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溫室黃瓜的主要病害為霜霉病、細菌性病害、灰霉病,這幾種病有時單發、有時混發,防治時應注意區分,防治霜霉病可選擇霜霉威、甲霜靈、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選灰霉凈等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冠菌清、DT、細菌靈、農用鏈霉素等防治,在陰雨、霧、雪天氣或晴天澆水后,采取煙熏或噴粉防治效果更佳。
結語
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方案的應用,有賴于對氣候條件的把握,有賴于良好的栽培技術、栽培設備,從而滿足冬季溫室黃瓜的生長需要。
參考文獻
[1]高繼俊,李素鋒,張佃文.高寒地區日光溫室黃瓜套種生姜效益高[J].中國蔬菜,1998(03).
關鍵詞 黑皮冬瓜;搭架;栽培技術;黃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2.3.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112-01
黑皮冬瓜肉質厚嫩、細膩,備受消費者青睞。利用搭架種植黑皮冬瓜,具有通風透光性好、坐瓜率高、不易爛瓜的優點。同時免受地下害蟲的侵擾,而且受光均勻、瓜色好,產品產量高、質量好,不但節約了土地資源,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實現優質高產高效,一般產量可達90~105 t/hm2,實現收入10.5萬元/hm2左右。
1 整地育苗
黑皮冬瓜屬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喜溫耐熱,根系發達,生長勢強,品質優,適應性廣。其生長期適宜溫度為25~32 ℃,開花至結果一般需要60~70 d,全生育期為150~170 d。
1.1 選種
黃淮地區適宜種植的冬瓜品種有黑鉆630、黑先鋒等,其抗疫性強,品質優良、高產、抗病,耐儲運,適合市場銷售。
1.2 浸種催芽
浸種前先曬種2~3 h,促進種子出芽。然后將種子置入65 ℃的水中浸種,用水量以浸過種子為宜。同時倒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藥量是種子量的5%,以殺死種子表皮的病菌。當水溫降到30 ℃時停止攪拌,12 h后撈出,再用濕布包好放入28~30 ℃的催芽箱內,3~4 d即可出芽。
1.3 整地施肥
黑皮冬瓜根系發達且生長期長,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最好是未種過茄果類作物的田塊,以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1-2]。然后施足基肥,基肥宜用漚制過的優質農家肥,施30~45 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三元復合肥(15-15-15)450~600 kg/hm2,再旋耕耙平制成底寬130 cm、高25 cm、面寬80 cm的壟。
1.4 育苗移栽
黃淮地區采用營養缽育苗的時間是4月中下旬,將配置好的營養基質裝入穴盤(8 cm×8 cm)內,營養基質一般用草炭或秸稈發酵后的有機物摻入適量細土組成,每穴放1粒出芽的種子,后覆蓋2 cm厚細土,將播好的穴盤放好后噴1遍適量的清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溫保濕,5~7 d就能出苗。出苗后及時揭膜并保持營養及水分,1~2 d噴1次800 mg/kg三元復合營養液。幼苗子葉展葉期及時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穴盤保持見干見濕,使瓜苗穩健生長,當幼苗長到2~3片葉時即可移栽。移栽應選擇根系發達、莖粗苗壯、子葉完好、無病蟲害的幼苗,最好在陰天進行,以利緩苗。采用單行定植,株距55 cm,定植13 500株/hm2左右,覆土后蓋地膜,并用細土將膜面壓實[3-4]。
2 田間管理
黑皮冬瓜生長勢強,抗病性好,易結瓜,產量高,因此適時做好田間管理,是獲取高產的關鍵。
2.1 定植后管理
苗期水肥以控為主,防止植株營養生長過旺,若基肥不足可在植株長到6~7片葉時,結合中耕松土進行追肥,施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銨150 kg/hm2,并及時澆水。苗期蟲害主要有蚜蟲,可以用70% 吡蟲啉水分散顆粒75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防治。幼苗期容易發生蔓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7 d噴1次,連噴3次。在6月中下旬當主蔓長到30 cm時,要進行插竿搭支架,搭架前先澆透1遍水,將竹竿在畦中搭成三角形架子,竹竿直徑1.5~2.5 cm,長1.5~2.5 m,深25~30 cm,然后用繩子將竹竿系牢且整齊一致,再橫放一排為吊瓜做準備。其作用是通風透光好,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坐瓜率高且管理方便,不易爛瓜,高產穩產。瓜秧上架后追施1次促秧肥,用三元復合肥(15-15-15)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施肥后澆水并及時中耕松土。
2.2 中期管理
6月中旬進入黑皮冬瓜管理的重要時期,結合理蔓將側枝和腋芽抹掉之后,采用“S”型引蔓,綁蔓、整枝打杈同時進行。黑皮冬瓜以主蔓結瓜為主,在2~5節處留一養根杈,在中間15~18節處留一養瓜杈。實踐證明,多留杈不僅增加了葉面積,預防早衰,提高產量和品質,而且能避免強光對嫩瓜灼傷而影響其商品性[5]。
2.2.1 授粉。黑皮冬瓜開花授粉的時間在6月底至7月初,人工輔助授粉應在7:00―9:00進行,需摘當天早上開放的雄花,將花粉輕輕涂在當天開放的雌花柱頭上,注意避免擦傷幼瓜茸毛,否則易造成幼瓜黃萎而落果,每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有條件的可利用蜜蜂授粉。
2.2.2 留瓜。留瓜的最佳節位是第22~30節,當幼瓜雞蛋大小時最好留第3個瓜,其余抹掉。
2.2.3 整枝。當坐瓜節位后長20片葉時需打頂,并保留以后再生出的側枝,以此更新老葉,使瓜保持旺盛生長狀態。
2.2.4 追肥。7月上旬隨水追1次肥,追硫酸鉀150 kg/hm2、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75 kg/hm2。7月中旬果實進入迅速膨大期,為滿足植株對水肥的要求,需隨水追1次膨瓜肥,施硫酸鉀225 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在水分管理上要保持畦面見干見濕,多雨季節防雨排澇。
2.2.5 防治病蟲害。此期病害主要為疫病和一般真菌性病害,可用60%百泰(咪唑?代森聯)450 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在每天10:00―11:00連片施藥防治效果最好[6]。蟲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可用22.4%畝旺特(螺蟲乙酯)450 mL/hm2對水750 kg/hm2噴霧防治。
2.3 后期管理
8月是黑皮冬瓜生長的高峰期,黑皮冬瓜個頭大、生長快,這時要用較寬的布條將瓜柄系牢固定在支架上,也叫吊瓜。為了預防瓜越長越大壓倒支架而影響生長,植株生長后期一般不再追肥,可用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追肥補充營養。并挖排水溝雨天注意排水。9月下旬黑皮冬瓜進入成熟期,這時停止一切藥物使用。
3 適時采收
當瓜毛脫落、皮色變老,開始變硬時,將瓜帶瓜柄一起剪下來,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瓜面受到機械傷害而影響商品性能。
4 參考文獻
[1] 駱煥彬,易文紅,盧文佳,等. 特黑雜交黑皮冬瓜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7(8):22-23.
[2] 黃智福,王福春.臺灣黑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98.
[3] 孟燕.魯南地區黑皮冬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術[J].蔬菜,2014(11):48-49.
[4] 傅啟海.黑皮冬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12):210-211.
黃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鑒定技術研究
木薯套種西瓜甜瓜栽培模式研究
秋季黃瓜耐熱嫁接砧木材料篩選試驗
利用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不結球白菜品種翠夏
無籽西瓜新品種皖蜜無籽2號的選育
無籽西瓜新品種菊城無籽6號的選育
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種白元首的選育
厚薄皮中間型甜瓜新品種長甜2號的選育
甜瓜屬植物種間雜交及其雜交后代SRAP分子標記鑒定
耐西瓜根結線蟲病砧木篩選試驗
2009-2010年海南(三亞)甜瓜品種比較試驗
馬鈴薯噴施天達2116增產效果試驗初報
葫蘆科經濟植物的分類及種質資源
日光溫室薄皮甜瓜1種2收栽培技術
吐魯番地區哈密瓜套種棉花膜下滴灌豐產栽培技術
絲瓜日光溫室冬春茬吊蔓密植豐產技術
小冬瓜日光溫室密植高產栽培技術
大棚春季馬鈴薯套種冬瓜—秋季大白菜高效栽培技術
商丘大棚蔬菜4種高效栽培模式
美洲南瓜AFLP反應體系的優化與建立
BTH誘導西瓜甜瓜抗病毒病研究
NaCl脅迫對西瓜種子發芽的影響
不同砧木嫁接對茄子營養品質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樹瓜類雜志社郵購果業實用技術VCD光盤
高產優質西瓜新品種黑彤的選育
高維生素C、瓜氨酸含量小果型西瓜新品種黃玫瑰無籽1號的選育
全國主要批發市場西瓜甜瓜價格
秋季日光溫室一特白甜瓜不同播種期生產效應比較試驗初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二)
介紹1個新的短蔓西瓜基因
日光溫室番茄熊蜂授粉試驗
早中熟優良西瓜新品種農豐4號展示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植物類胡蘿卜素研究進展
抑制消減雜交技術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應用
東升南瓜日光溫室流水培技術
西瓜枯萎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廣西北海西瓜甜瓜生產應對臺風危害措施
珍玉系列西葫蘆秋冬栽培技術重點
題詞
回顧與展望——賀《中國瓜菜》20華誕
《中國瓜菜》沒有辜負大家——喜慶《中國瓜菜》創刊20年
從此起步——紀念《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國瓜菜》
沿著具有一定特色的發展方向探索邁進——為《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而作
20風華正當年,希望無限——紀念《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
《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祝賀單位
《中國瓜菜》編委會成員簡介
基于種間漸滲的甜瓜屬野生優異基因發掘研究
我國南瓜屬作物產業與科技發展的回顧和展望
叢枝菌根真菌對溫室黃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保鮮劑和低溫預冷對甜瓜的保鮮效應
甜瓜、棉花套種植株群體生長動態研究
8年以上溫室冬春茬番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菜豆新品種連農特長9號的選育
江淮早蜜本南瓜的選育及栽培
無籽西瓜新品種新生代的選育
西瓜新品種神農無籽3號的選育
“中國·臺州西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辣椒恢復基因SSR標記定位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黃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鑒定技術研究
木薯套種西瓜甜瓜栽培模式研究
秋季黃瓜耐熱嫁接砧木材料篩選試驗
利用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不結球白菜品種翠夏
無籽西瓜新品種皖蜜無籽2號的選育
無籽西瓜新品種菊城無籽6號的選育
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種白元首的選育
厚薄皮中間型甜瓜新品種長甜2號的選育
甜瓜屬植物種間雜交及其雜交后代SRAP分子標記鑒定
耐西瓜根結線蟲病砧木篩選試驗
2009-2010年海南(三亞)甜瓜品種比較試驗
馬鈴薯噴施天達2116增產效果試驗初報
葫蘆科經濟植物的分類及種質資源
日光溫室薄皮甜瓜1種2收栽培技術
吐魯番地區哈密瓜套種棉花膜下滴灌豐產栽培技術
絲瓜日光溫室冬春茬吊蔓密植豐產技術
小冬瓜日光溫室密植高產栽培技術
大棚春季馬鈴薯套種冬瓜—秋季大白菜高效栽培技術
商丘大棚蔬菜4種高效栽培模式
美洲南瓜AFLP反應體系的優化與建立
BTH誘導西瓜甜瓜抗病毒病研究
NaCl脅迫對西瓜種子發芽的影響
不同砧木嫁接對茄子營養品質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樹瓜類雜志社郵購果業實用技術VCD光盤
高產優質西瓜新品種黑彤的選育
高維生素C、瓜氨酸含量小果型西瓜新品種黃玫瑰無籽1號的選育
全國主要批發市場西瓜甜瓜價格
秋季日光溫室一特白甜瓜不同播種期生產效應比較試驗初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二)
介紹1個新的短蔓西瓜基因
日光溫室番茄熊蜂授粉試驗
早中熟優良西瓜新品種農豐4號展示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植物類胡蘿卜素研究進展
抑制消減雜交技術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應用
東升南瓜日光溫室流水培技術
西瓜枯萎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廣西北海西瓜甜瓜生產應對臺風危害措施
珍玉系列西葫蘆秋冬栽培技術重點
題詞
回顧與展望——賀《中國瓜菜》20華誕
《中國瓜菜》沒有辜負大家——喜慶《中國瓜菜》創刊20年
從此起步——紀念《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國瓜菜》
沿著具有一定特色的發展方向探索邁進——為《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而作
20風華正當年,希望無限——紀念《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
《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祝賀單位
《中國瓜菜》編委會成員簡介
基于種間漸滲的甜瓜屬野生優異基因發掘研究
我國南瓜屬作物產業與科技發展的回顧和展望
叢枝菌根真菌對溫室黃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保鮮劑和低溫預冷對甜瓜的保鮮效應
甜瓜、棉花套種植株群體生長動態研究
8年以上溫室冬春茬番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菜豆新品種連農特長9號的選育
江淮早蜜本南瓜的選育及栽培
無籽西瓜新品種新生代的選育
我國種植青皮冬瓜歷史悠久,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2002年建立26.7hm2無公害青皮冬瓜基地,2004年6月申報獲無公害青皮冬瓜農產品標志認證。2010年全鎮建立133.3hm2無公害青皮冬瓜基地,平均單果重15kg,平均單產11.25萬kg/hm2,平均價格0.96%元/kg,平均產值10.8萬元/hm2,是種植早稻產值(6750kg/hm2X1.6元/kg=1.08萬元/hm2的10倍,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筆者將無公害青皮冬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
1 青皮冬瓜特性
青皮冬瓜喜高溫、耐旱、抗病,植株生長旺盛,具有瓜大、高產、果實長成長圓柱形、果肉厚、心腔小、果皮青綠色、蠟質層厚、耐儲存、耐運輸等優點。青皮冬瓜一般單果重15-25kg,最大果重達50kg,平均單產11.25萬kg/hm2。青皮冬瓜品質優良,暢銷泉州、廈門、福州、三明、杭州、上海等地。
冬瓜屬于葫蘆科冬瓜屬的一年生蔓性植物,分為早熟、中熟、晚熟3大類品種,青皮冬瓜屬于晚熟類型品種。青皮冬瓜根系強大,須根發達,生育期150-170d,青皮冬瓜喜溫耐熱,種子在13-15℃時可以發芽,但發芽較為緩慢,溫度過低種子不能發芽,并造成爛種,在29-30℃的條件下發芽最好。在幼苗期,以20-25℃時生長最好,幼苗不耐低溫,如在10℃以下低溫幾乎停止生長。蔓葉生長與開花結果期都以25℃左右為宜,15℃以下開花、授粉不良,影響坐果或果實的正常發育。
青皮冬瓜屬短日照植物,幼苗期溫度稍低和短日照可促進開花坐果。青皮冬瓜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適應性廣,喜水、怕澇、耐旱,以肥沃蔬松、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生長最好,適宜pH值5.5-7.6。
2 無公害青皮冬瓜高產優質栽培管理技術
2.1直播種育苗青皮冬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以育苗移栽為佳。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開始播種,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育苗,苗期應密切注意溫、濕度的調控,避免溫度過高引發燒苗,濕度過高引發幼苗徒長以及猝倒病、疫病等的發生。苗期可噴施50%多菌靈600-800倍液進行防治。
定植前7-10d煉苗,經煉苗,植株葉色深綠,葉片肥厚,抗寒抗逆能力大大提高,定植后緩苗快,生長健壯。
2.2整地作畦采用平畦、深溝、寬畦的整地方式,在整地時深翻土層,并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地時在畦中開溝施入腐熟有機肥1.5萬-2.25萬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一般畦寬1.5-1.6m(含溝),溝深15-20cm。
2.3田間定植當青皮冬瓜苗長成3葉1心或4葉1心時,經煉苗后,即可定植,一般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進行,采取單行植,株距80cm,植6750-7500株/hm2。
2.4中耕培土定植后7-10d及時中耕松土,增強土壤透氣性,以保墑和提高地溫,促進緩苗和新根發生,耕松土以不松動苗根部土壤為原則,并適當在苗基部培土,起固苗抗風害作用。
2.5搭架引蔓青皮冬瓜搭架均為搭高棚,棚高1.9-2.0m,一般為3株2柱,株間用橫竹連貫固定,青皮冬瓜上架前,要做好引蔓上架工作,應注意勤綁蔓,在綁蔓的同時及時去掉多余的側枝。
2.6植株調整青皮冬瓜植株調整包括留蔓、整枝、疏花蔬果、留果定果、摘心等。一般每株留1粒果,定果后,保留10-15片葉后摘心(打頂),減少養分消耗,滿足果實發育膨大的需要,隨著(瓜)果實的不斷增大,應及時將果柄綁在橫竹上,并用麻繩、塑料繩、布條等編成網套套住整個果實,吊瓜時應系扎牢固,防止斷柄碎果,并隨時調整松緊度。
2.7肥水管理
2.7.1合理追肥。青皮冬瓜是喜肥的作物,在施足基肥的同時,整個生育期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追肥,開花結果前期,一般每間隔10-15d追肥1次,每次用量為復合肥150-225kg/hm2,定瓜后,應及時追施“催瓜肥”,這次追肥是青皮冬瓜高產的關鍵,可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次,用量為225-300kg/hm2。
2.7.2合理澆水。青皮冬瓜具有繁茂寬闊的葉片,蒸騰面積大,發育快,消耗水分多,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間要求充足的水分,但果實發育后期,應逐漸減少澆水,特別是采收前1周左右,應停止澆水,降低土壤濕度,利于增加青皮冬瓜的緊實度,提高耐貯和耐運輸性能。
2.8病蟲害防治青皮冬瓜的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中心,化學防治為輔助的措施。
2.8.1選好地塊。選擇地勢高、土深厚、排水良好的田塊,土壤以壤土或砂土壤為佳,土壤適宜pH值5.5-7.6。
2.8.2實行輪作。對種冬瓜的田地應采用瓜稻輪作,減少田間蟲,改善土壤結構。
2.8.3加強田間管理。青皮冬瓜是喜肥的作物,要多施有機肥,多施P、K肥,少施N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灌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
2.8.4枯萎病
一、樹立信心 克服困難 大膽探索出一條適合羅洲村的路子
該村共有村民小組11個,村民2465人,耕地5400畝,長年來以種植大宗農作物水稻、棉花、油菜和部分傳統蔬菜等為主。2001年,雷家祥被三岔河鎮政府派到羅洲村負責全面工作,他熟悉村里情況后,便召集村干部商議,根據其所處特殊地理位置,結合村里以往種蔬菜有一定經驗的資源優勢,決定大力開發蔬菜,且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之路。于是帶領村干部上河南省的新野縣,本省的汩羅市、南縣、華容縣等地考察,考察后大家一致認為種冬瓜比較合適,其產量高,耐貯藏,種植技術易被農民接受。
想成就一番事業,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面臨的是資金困難,當時羅洲村還是債務村,農戶底子薄,村干部只好硬著頭皮四處請求支援,在他們的說服下,終于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支持,解決了肥料、種子、竹架、塑膜等生產資料的資金。但最大困難還是農民的思想工作,大部分農戶覺得小面積種植冬瓜還可以,面積大了銷售上會存在問題。村干部便上門一戶一戶地做工作,在他們苦口破心地說服下,最終落實冬瓜種植戶20多個,面積78畝。村干部們沒有氣餒,堅定信心,繼續踏踏實實做好每項籌備工作。
二、把握技術 規模生產 打造出一村一品
2002年,羅洲村的冬瓜正式投入生產,村干部自籌資金以月薪5000元從外地聘請了一位種植經驗豐富的專業老師,并簽定了生產合約。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當年冬瓜喜獲豐收,每畝(畝)產量達到9000kg,每千克市價0.48元,畝產值4320元,除去畝成本780元(肥料、種子、竹架、塑膜,不含人工),畝純收入3540元。種植了冬瓜的農戶樂開了花,沒種植的農戶眼巴巴。2003年,很多農戶紛紛要求種植冬瓜,種植農戶達到70戶,面積增到270畝,這年畝產量達到10008kg,每千克市價為0.68元,畝產值6805元,畝純收入 6025元。2004年,冬瓜面積急增到1000畝,畝產量10050kg,每千克市價0.4元,每畝產值4020元,畝純收入3240元,雖沒有前兩年好,但比種水稻、棉花、油菜強多了,一些沒有種冬瓜的農戶,他們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羅洲村的冬瓜面積就發展到了3050畝。2006年,該村的農戶都種上了冬瓜,面積達到5212畝,一直持續到2008年。2009年后,由于種植冬瓜年數久的地需輪作,面積調減了200來畝。十年中,產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還是2011年,畝產量達到11001kg,每千克市價為1.4元,每畝產值15401元,畝純收入達到14621元。羅洲村的農民富了,村干部笑了。
每年畝成本均在780元左右,十年成本就以780元計羅洲村的瓜農經過十年的摸索,已成功總結出一整套栽培技術,他們采用的栽培模式是以架冬瓜為主,占總面積的95%左右,還有5%左右的地冬瓜。現將架冬瓜的主要栽培技術介紹為:
一是品種選擇。該村選擇的品種是廣東黑雜冬瓜、廣東青雜一號。
二是育苗。營養缽育苗。苗床地應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田塊,每畝大田備1.2m寬、8m長的苗床即可。苗床土用50%多菌靈粉劑50g+腐熟人糞尿75kg充分拌勻,覆蓋薄膜漚制一個星期后制缽,每畝大田制缽1200個。播種。在4月26日至5月5日搶晴天播種,每畝大田播種量為75~100g。播后及時覆蓋1cm厚的干細土,再用噴霧器將床土噴濕,然后蓋膜。苗床管理。出苗50%~60%時及時升膜架拱,拱上蓋稻草。遇大晴天應敞開兩端的膜,以通風透氣,防止燒苗。當苗出2~3片真葉時,晴天晚上敞膜煉苗,雨天仍覆蓋。子葉平展時,及時用半量式波爾多液防苗病,現3~4真葉后,用賽蟲清防治黃守瓜、蚜蟲等。
三是大田管理。選地整地。選用未種過瓜類的新地,壟面按南北向分廂整壟,壟寬包溝2.1~2.2m,廂溝深30cm,腰溝深35cm,圍溝深40cm,做到雨住田干。適時移栽。當冬瓜苗齡達25~30d時及時移栽,每畝栽800株,行距85~90cm,株距70~73cm。采用制缽器打孔移栽,堅持大小苗分開栽。移栽后每畝大田及時用敵克松粉劑50g+802三支+尿素1.5~2kg對水淋定根水。埋施基肥。移栽一星期后,在壟中間抽20cm深的溝每畝埋施俄羅斯復合肥60~75kg、氯化鉀15~20kg。搭架引蔓及整枝。當冬瓜蔓有22~24片真葉或蔓長達1.6~2m時打樁搭架,方法是:在株距中間用打眼器打孔30cm
深,然后栽樁夯實,樁栽好后在離地面95cm高處用布條系“牽手”,每畝用3m長的竹尾720根以上。當蔓長到22片真葉時開始整枝,每片真葉節上長出的分枝應全部摘除。主莖上長出的雌花只留26~28片真葉節上的2個雌花(小冬瓜),其余全部摘除,當2個幼瓜長到0.5~1kg時,選擇生長健壯、外形好的瓜留1個,另1個摘除,這樣就形成了“一蔓一瓜”。當瓜長到1.5~2kg時開始吊瓜,用布條纏繞瓜蒂2~3圈打結吊在“牽手”中間。病蟲防治。為了達到無公害要求,在用藥上絕對不允許使用高劇毒殘留農藥,并且嚴格控制農藥用藥量和安全間隔期。冬瓜病害大田生長期間主要有疫病、蔓枯病、葉斑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疫病可用5%仙星乳油600倍液噴霧;蔓枯病用77%可殺得500倍液噴霧;葉斑病可用百菌清100g+葉病康100g對水噴霧;霜霉病可用瑞金霉防治;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葉斑凈1000倍液噴霧。主要蟲害有斜紋夜蛾、蝽蟓、瓜薊馬、瓜絹螟等,斜紋夜蛾可用5%抑太保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蝽蟓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600倍防治;瓜薊馬在座瓜前用25%撲虱蚜2000倍防治;瓜絹螟用辛硫磷800倍液防治。采收與貯藏。為了提高畝產值,可將冬瓜貯藏1~2個月后再出售,這樣產值可提高70%~80%。需貯藏的冬瓜在霜降前采收,采收時應特別小心,不能有損傷。在采摘前將瓜藤全部剪掉,然后每畝用氯乳銅100mL+防腐劑100mL對水50kg均勻噴霧,待藥液干后小心地將冬瓜從“牽手”上解下,輕拿輕放。該村貯藏冬瓜采用的是自搭棚,具體方法是:棚高2m,寬5.8m,長度視情況而定,栽好樁后,用4.5m長楠竹片兩兩相向架拱,竹片間距0.6m,架好拱后,先用遮陽網覆蓋,再在上面覆蓋一層厚薄膜。拱好棚后,每10m長的棚用呋喃丹1.25~1.5kg撒在地面上以防蟲、防鼠害,然后鋪一層地膜,最后在棚內用消毒劑整體消毒。冬瓜入棚擺放時每行用5cm粗的草繩2根墊底,以利通風透氣,每棚擺放6行,緊靠棚兩邊的一行碼3層冬瓜,中間的碼4層冬瓜,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這樣可貯藏60d左右。
三、搭建橋梁 疏通渠道 培養了一支農村經紀人隊伍
羅洲村的村干部為了冬瓜銷售可謂是嘔心瀝血,費盡了千辛萬苦,他們跑遍了全國20多個城市的蔬菜市場,還有省內的糖廠、超市。另外,還培養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經紀人隊伍,使該村冬瓜在銷售上形成了4條良好的通道:
一是外地客商上門采購。該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全國20多個省級城市的大型菜市場建立了良好的、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如廣州的江南、虎門菜市場,武漢的白沙洲菜市場,長沙的馬王堆菜市場等等,每年冬瓜收獲季節,他們會如期而至。近幾年來每年以這種方式銷售的有2萬t左右,占總銷售量的40%左右。
二是通過經紀人銷往全國各地。十年來,羅洲村部出資培養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經紀人隊伍,其中參加省市工商部門主辦的農村經紀人培訓班,且獲得資格證書的有31人。他們長年奔走于全國各大城市,同時也收獲了相當豐厚的利潤。如:2007年本村經紀人彭伍兵,收農戶冬瓜200萬kg進行貯藏,冬季再賣出去,賺純收入65萬元。像這樣的經紀人還不少,近些年來他們每年為本村銷售冬瓜2萬t左右,占總銷售量的40%左右。
三是直銷糖廠進行加工。多年來,羅洲村與鄰近縣市的幾家糖廠鑒定了長期合約,使一些滯銷瓜和地冬瓜有了很好的出路。在冬瓜的采收期,一些畸形瓜、小瓜和地冬瓜(不搭架的瓜)由于外形不規則,市面銷售困難,瓜農們就分開采收,然后將這些滯銷瓜銷售到鄰近縣的西洞庭糖廠、鼎城中河口糖廠等,年銷售0.75萬t,占總銷售量的15%。
四是采用基地+大專院校、基地+超市對接方式進行銷售。羅洲村的冬瓜生產現在已成為湖南泰鵬農商發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在該公司的搭建下,該村的冬瓜直接送往省城各大專院校和步步高超市。近年來每年送去的冬瓜有0.25萬t左右,占總銷售量的5%。
四、成立協會 注冊商標 描繪出一幅宏偉的藍圖
羅洲村的冬瓜面積現在已經達到最高值,畝產量穩定在10000kg以上,瓜農們對冬瓜的栽培技術也已熟練地掌握。村干部對冬瓜生產便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大的目標,他們要讓羅洲村的冬瓜不僅走進全國各地,而且要走出國門。
在2007年12月,在村干部的奔走之下,成立了“安鄉縣湘北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成員有158人,行管人員有12人,注冊資金211萬元,這樣羅洲冬瓜就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協會成立后,會員們覺得在追求產量的同時,必須改良品質,向質量要效益。于是從2009年開始,該村在冬瓜的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蔬菜的要求發展。2010年,羅洲村的冬瓜通過湖南省農業廳的審定后,認證為無公害蔬菜,同時又以“羅洲冬瓜”為商品名注冊了商標。冬瓜品質提高了,且擁有了自己的商標,售價也隨之提高了,特別是2011年,每千克市價賣到了1.4元,畝效益大幅提高。
羅洲村的瓜農們還有一個大膽的設想,且目前正在實施,2011年已經將羅洲冬瓜向湖南省農業廳申報綠色蔬菜,準備在2012年通過認證后再向工商部門辦理出口經營權證,那樣羅洲村的冬瓜就可銷往韓國,真正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