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動漫設計培訓的課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職學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室制”;教學策略
引言
新形勢下,整個社會對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通過學習之后,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提高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增強對就業市場的適應性,讓學生畢業后能在工作崗位上更好發揮聰明才智,努力做出業績。為促進該目標順利實現,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是必要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注重增進課堂教學與就業市場的聯系,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技能、知識應用能力為目的,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其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
一、新形勢下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的不足
盡管隨著教學觀念更新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取得不斷進步和完善,但不能忽視的是,目前教W中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課堂活動組織不到位
一些任課老師局限于對動漫設計與制作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忽視組織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往往通過聽課、做筆記的方式完成,課堂活動較少,整個教學課堂缺乏活力。
(二)教學內容和方法不足
使用的教材比較陳舊,教學中未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對動漫設計與制作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掌握不夠。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采用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課堂表演法、參與式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到位,制約學生實踐技能提高。
(三)教學評價工作不到位
將期末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方式,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盡管評價中有30%-40%的是平時成績,但記錄工作不到位,未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忽視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應用技能。
(四)師資隊伍建設不重視
一些任課老師的年齡較大,教學方法創新性不足,忽視對就業市場的了解,教學內容陳舊。新來的老師教學經驗不足,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升。再加上教學管理和培訓不到位,制約任課老師綜合技能提升。
二、新形勢下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室制”教學的意義
“工作室制”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市場運作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這樣不僅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還能增強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適應性,其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能夠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關注就業市場的需要,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與就業市場緊密銜接,讓就業市場需要和職業需求成為教學的“風向標”。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綜合技能,實現教學與就業的無縫對接,對學生將來工作具有積極作用。
(二)提高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
動漫設計與制作是實踐性和創新性很強的專業,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工作室制”模式引入課堂活動,為學生打造實踐平臺。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將動漫企業的任務策劃、方案確立、項目規劃、作品制作等融入“工作室教學”模式當中,由任課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和訓練,完成每個環節的教學任務,進而有利于增強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三)增強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適應性
采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提高任課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主體,讓他們有效融入學習活動。并積極參與實踐鍛煉,順利完成每個教學環節的任務,切實做到課堂教學與就業市場的密切銜接。進而增強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適應性,有利于促進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三、新形勢下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室制”教學的策略
為彌補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將“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中一種有效的嘗試。根據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目的和高職人才培養要求,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落實“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一方面,將動漫設計與制作的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緊密銜接起來,防止理論和實踐脫節現象發生,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動畫設計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入動畫設計的優秀作品進行講解,包括加菲貓、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海綿寶寶等,結合這些著名作品對動畫設計的理論、方法、策略等進行詳細講解。并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為他們布置設計項目和設計任務,讓學生相互合作完成簡單的動畫設計任務,達到增強動畫設計技能的目的。
另一方面,完善教學知識結構體系,層層深入,讓學生更好融入“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之中。例如,一年級時,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動漫設計與制作的行業動態,掌握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定位和技能需求,熟悉本專業的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加強訓練,提高知識應用技能。二年級時,采用項目實戰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技能等。常用項目包括動漫造型原畫、卡通形象設計、動漫建模設計、插圖設計等。三年級時,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組織職業拓展能力提升訓練。例如,進行編導、劇本創作、3D動畫設計、影視后期合成、影視特效合成等,讓學生掌握動漫設計與制作的整個流程,熟悉每個環節的操作方法,能更好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同時采用這種“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后,還能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團隊合作技能。教學中,可以采用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熱情。還可以聘請行業專家授課,與學生開展交流與互動,對學生的動漫設計與制作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側重培養技能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因而要合理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有效學習并提高綜合技能。任課老師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具體、詳細、明確的專業學習方向,以工作室為平臺,任課老師與學生實現零距離的面對面接觸,構建友好、合作的關系,并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推動課堂交流順利進行。任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合理組織課堂學習活動,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漫設計與制作能力,增強學生實踐技能。并認真完成每個項目設計和相應的教學任務,推動課堂活動順利進行。
(三)完善教學內容并創新方法
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理論知識包括動漫設計與制作的基本理論和策略、最新的理論前沿和動態等。同時設置具有實踐應用、模擬仿真、動漫設計項目開發的教學內容,將工作室的教學任務貫徹于整個課堂教學。實訓過程中,可以結合就業市場需要對項目設計的內容進行分析、講解、討論和制作,讓學生完成每個環節的任務。教學方法上綜合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方案討論法、模擬仿真法、項目實戰法等,增進課堂教學與就業市場的聯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改進教學評價工作
學生在工作室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評價采用以下方式:采用作品展示制,每個小組將完成的項目展示出來,由任課老師和其他同學評價。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及經驗交流,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引進實踐技能強,經驗豐富的任課老師。選派骨干教師去深圳、廈門、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工作室制”先進的教學經驗。制定有效的教師培訓計劃,組織參加動漫設計培訓活動以及學術講座。選派動漫設計的專家、企業高層來學校講課,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提高任課老師的綜合水平。
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
――彼德?伊利亞德
北京教育學院前院長李方先生,身上毫無官氣,盡是儒雅。他頭發花白,體形消瘦,衣著簡單樸素。上課那天早晨,因處理事情遲到幾分鐘,匆匆上臺后,站定就是一個深深鞠躬,表達歉意。
令我更吃驚的是,這樣一個老學者,卻并不掉書袋、講傳統,而是娓娓道來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教育“創客”》。
他講國家發展需要創新驅動,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催生出新常態,教育必須培養創新型人才。重提陶行知的話:“基礎教育要主張‘允許落后,鼓勵冒尖’,只有這樣,各類、各層次的人才才會脫穎而出。”如何培養,而不是扼殺、壓制,他列舉了參觀過的麥當勞大學、摩托羅拉大學,其鮮明的辦學理念與獨特的教育實踐,培養了大量的創新型人才。他說:“我們無法期望教師運用昨天所接受的訓練來教育今天的學生去應對明天的挑戰。”應在“創客”理念下E教、E學、E研、E著,在“互聯網+”的情境下,重塑學校的運行機制。
李方先生以書為獎品,與老師們互動。對每個回答問題的老師,都由衷贊美,毫不敷衍,哪怕所答并不十分精確。他會記住老師的姓,在講座中反復提及。這也印證著他推崇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之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
人類目前面臨的大多數問題,是因為無法處理周圍日益復雜的系統所致。
――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
做教研員多年,第一次接受關于培訓者如何培訓的培訓,就是北京教育學院的余新教授。他以卷入式的培訓,讓我們體驗其何謂系統性與有效性,知道什么樣的培訓是專業的、更專業的。
那天因他有事,將課調到晚上,這個晚課長達近3個小時,大家卻毫不疲倦,甚至方興未艾,足見余教授的魅力。晚飯后匆匆趕往教室,只見一位小老頭兒立于講臺一側,PPT上已顯示掃碼簽到,趕緊微信掃描。大家坐定后,看著自己微信頭像上屏,數字不斷變化,心情像參加晚會一樣興奮。緊接著,他又出示個人信息,讓大家猜哪一條是假的,不要舉手,而是起立。最后成了全班起立,他才公布正確答案。真是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啊。
余教授雖然矮小,但絕對靈活。他表情生動,手勢豐富,在一個地方站立從未超過5分鐘,臺上臺下,從前到后,從后到前,與學員互動頻繁,很快就活躍了整個班級的氛圍。他一會兒演老師,一會兒演學生,生旦凈末丑,手眼身法步,吸引著每個人。正像他介紹的成功的培訓標準那樣:90分鐘休息一次,20分鐘參與一次,8分鐘有個小。
他拋出培訓者應思考的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引發大家思考在培訓時要關注培訓對象、培訓背景和培訓目標。然后以極其生動的案例,講解一次卓有成效的培訓,需要系統考慮,認真規劃,針對培訓對象設計培訓主題和具體目標,并思考通過什么樣的課程路徑來達成。了解了需求,還需要進行聚焦,再結合實踐問題、學術前沿、政策導向和培訓資源,做出符合學員胃口的菜。這樣,培訓的主題才有針對性、專業性、實用性和前沿性。設定的培訓目標應該具體,可以描述,可以評估測量,可以實際執行,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達成共識。同時還要注意,培訓課程這個載體不同于基礎教育課程,需要設計一條有邏輯的學習途徑,由培訓者與學員共同建構。至于培訓方法,要依據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選擇講授法、研討法、傳遞法、自我指導法和團隊建設法,混合使用,才能達成目恕
我從這場培訓中學會了如何進行培訓,那就是今后面對任何一個培訓任務,都要從宏觀上系統思考,中觀上掌控核心要素,微觀上深入到細節和技術,才能逐漸修煉成一名合格的培訓教師。
未經理性檢驗的生活,不值得一過。
――蘇格拉底
記得有人說過,優秀的人才都是雌雄同體的――當然是指思維方式。
此次上課的4位女性專家,皆思路邏輯清晰,論證嚴密有力,聽起來很是過癮。
李彥明老師善于調動全場氣氛,以游戲的方式引領大家積極參與,全體學員由靜到動,組建學習團隊,逐漸活躍起來;陳漪明院長的氣質更像律師,她提出作為一名培訓者,要有能力將研修問題化,問題課題化,課題課程化,以課例為載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教師素質。周業虹老師說話京腔京韻,簡直就是段子手,直言如何說課才能獲獎,讓課堂笑聲迭起。
最讓我欽佩的是馮品鈺老師,她用“奧卡姆剃刀”以簡馭繁,剃盡關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三維目標與核心素養的諸多爭論,以哲學的眼光審視教育,對教學進行了批判性重構。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研修人員是在理論與實踐斷層間的艱難行走者,既要有理論素養,更要有實踐智慧。因此,要有超越具體培訓方法的認識,用理性修煉去優化實踐。如何修煉?那就要經常做思想體操,學習以哲學眼光認清事物本質。她一一介紹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對知識進行重新界定,從知識發生學視角提出了知識的一體三維,即事實、本質與符號。知識發生的過程,與人的認識主線是吻合的:原始直觀的初始階段,只能看到事實本身;發展階段則要去除遮蔽,認識本質;回答階段是探求本源,追尋知識是什么,將其符號化。
她講在哲學研究下,人的認識是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心理學認為學習和認識是通過體驗、理解與表達活動三位一體進行的。她反復強調:“沒有體驗就沒有學習;沒有理解就沒有學習;沒有表達就沒有學習。”教學,不是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生硬遷移,而應該是知識與認識的有機融合,必須讓學生親歷三個過程:充分體驗事實――深刻理解實質――互動交流表達。
通過對源頭問題的思考,她指出,教學過程應該是先以豐富的情境,提供事實;再通過對話,引導得本質;最后是訓練表達。簡言之,知識是怎么形成的就怎么教,認識是怎么發生的就怎么教。
特別難忘她出示的那株教育者成長之樹,根基要深深地扎進理論層面,從教育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中汲取養分,樹干是專業的學科知識,要足夠豐富、足夠深刻,才能通過實踐反思在枝頭結出碩果。
和順積中,而英華外發。
――《禮記?樂記》
櫻花園實驗學校郭鋒校長,特別有精氣神,整個人往那兒一站,就像個發光體。他自始至終笑語吟吟,介紹起自己的學校來如數家珍,滿是創業者的自豪。
他指點著地圖,談學校如何在名校、重點學校林立下,生源流失,又如何在四面楚歌中突圍,一躍成為“國家科研興校示范基地”,朝陽區“教育教學質量先進校”,2015年“京城最具幸福感領軍學校”。
如此巨變,靠的不是對學生“死纏爛打”“威逼利誘”,而是文化。
櫻花園實驗校的學校文化以“櫻花”的諧音“英華”二字為名 ――讓學校師生“成就社會英才,綻放生命華彩”。他從校徽設置講起。小小一枚校徽,巧妙融入學校的地理、歷史、育人目標,櫻花的色與形,以及陪伴學生成長的動漫人物“小英”“小華”,真的是既含蓄蘊藉又濃縮厚重。
他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關系,做了精彩的譬喻:首者如殿堂廟宇,中者如亭臺軒榭,后者則是精致小品,三者一脈相承、融會貫通。因此,英華文化有外顯課程,即校園文化環境,更重要的是內隱課程。他讓學員們猜樓層顏色的寓意,頗為得意地揭曉:一層為地之翠綠,二層為人之膚黃,三層是天之蔚藍。他津津樂道于每處細節的文化寓意,廊道裝飾如何巧妙與天地人相應。所有這些,都在開學初由他講給新生,再由學生講給外來參觀者。
“以文化之,化而成習”就是將隱性課程顯性化的過程。他特別強調,課程并不一定要形成一堆文字材料。
櫻花園實驗學校的校本課程,依據九年一貫制的特點,整體立意,頂層設計,分步實施。核心是智美生命、和諧發展,豐悅于心、慧通于世,強調再生和過程體驗。他們自主開發出《大科學?小實驗》《名著電影縮微閱覽》 《漢字源流》 《職業認知與體驗》等一系列精品課程,還引入社會教育資源,開發《芭蕾藝術欣賞》 《非洲鼓樂藝術》 《樂高機器人》等課程。
他介紹自己如何利用同學資源,讓學生每年欣賞一部高雅的芭蕾舞劇,受到美的熏染。如何因生源多為外來務工子女,流動性大,無奈中選擇非洲鼓樂學習。他指著孩子們演出的照片,那是今年在北大百年紀念講堂與南非音樂歌舞團同臺表演。他深情介紹每個孩子,有的進了高中,有的回了老家:對于他們來說,未來可能考不上北大,但這次演出成就了他們人生輝煌的頂點。
講到此,他稍作停頓,我分明看到他眼里有淚光,接下來就是老師們心靈被觸動后發出的掌聲。
郭鋒校長讓我們不停感慨:一個好校長,不但要懂教育,愛學生,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飽滿的教育激情;不但要有飽滿的教育激情,還要會生動深刻地表達……就像郭鋒校長這印
人生是一場緣分,生活是一路修行。
――清
清教授,青年才俊,風度翩翩,“道器圓融”的講座主題卻回到歷史,他以唐代孫思邈《大醫精誠》中的醫德“大慈惻隱之心”來比擬師德。
余新教授說:“那坐在后面的所謂差生,是上天派來度你的天使。”吳教授則將教師比作“活菩薩”,通過教書育人來自我修行、普度眾生。
他講形而下的“器”――具體的教育技術:備課時教學目標要具體化,上課時要善于創設情境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與學生如何互動;既強調自主閱讀,又鼓勵探究學習;既能充分進行教學預設,又能妥善處理動態生成;對學生要進行積極有效地評價反饋。
他談到當下常見的課堂表揚,往往流于泛泛,應該明確具體,因為“一具體,就深刻”。最好的教人之術,就是學生勤起來,教師“懶”起來,即想方設法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至于形而上的“道”則是愛。作為教師,僅有愛是不夠的,還要講究表達愛的藝術,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去愛。如果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就容易一廂情愿,因偏執而適得其反。所以,要努力追求“諸法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