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01
手術室是醫院中高風險,高強度的科室,很容易發生安全隱患[1]。因此,手術室中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中在我院2016年4月進行嚴格實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6年4月進行嚴格實行手術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其中,在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間,手術室共進行5200臺手術,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間共進行6400臺手術。記錄兩年間手術室中出現的護理差錯,并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根據之前手術室中出現的護理差錯,發現其中的安全隱患(1)在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師對護理人員下達的是口頭的醫囑,而護理人員在記錄中發生遺漏或者記錄不全的情況。(2)洗手的護理人員由于對新的手術的操作不了解,導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醫生進行手術,從而引起安全隱患。(3)由于手術的排班以及人員的安排不合理,我院中手術較多,護理人員的素質具有較大的差異,或者護理人員將負面的情緒帶入到手術中導致出現安全隱患。(4)在護理的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沒有聽清患者的反應或者護理人員不經意間的話,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1.2.2 在手?g中出現異物留在患者體內(1)由于護理人員沒有在手術前準備好,導致沒有數清物品,導致異物留在患者體內。(2)有少數的醫生具有不良的操作習慣,在手術中將整塊的紗布放入患者體內進行止血,護理人員對此不清楚,出現異物留在患者體內。(3)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防范的意識較差,如手術包不按照常規放置,沒有清點物品的統一的流程等。
1.2.3 加強安全管理措施(1)將手術中搶救的流程中設計手術記錄單,肢體的觀察單,液體輸注單,口頭醫囑補記單,生命特征的記錄單等,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描述和記錄,并突出急救的全面和規范。(2)選取具有事業心,上進心的護理人員進行進修學習,并傳授給醫院的全體護理人員。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技術以及新機器,并制定工作流程,在工作間懸掛,讓護理人員記住,消除由于不熟悉工作的情況發生的護理差錯。(3)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排班非常重要。在排班時要根據護理人員的身體的情況,年齡,業務能力,學歷等因素,讓各層次的護理人員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效率。(4)在護理中要注意以患者為中心,認真聽取患者的訴說,認真觀察患者的反應,防止出現護理的差錯。(5)在手術前需要嚴格的清點物品,并由護士長進行檢查以及考核。在清點物品時做到醫生與護理人員相互監督的情況。(6)將手術的器械包,敷料包的內容物進行規范,將內容物的清單貼在包上,并將清點的過程程序化,在操作臺上貼上清點的程序。
2.結果
在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一共做了5200臺手術,其中有1臺發生事故,有20臺出現不良的事件。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一共做了6400臺手術,其中有0臺發生事故,有2臺發生不良事件。嚴格實施手術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后,手術室中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小于實施前,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1、手術室常規護理缺陷
手術室易發生差錯事故及護理缺陷的環節很多,一旦發生失誤,輕者影響病人治療,延誤手術時間,造成時間與物品的浪費;重者病人致殘,甚至致死。
1。1、接措病人、特別是病人術前緊張及應用鎮靜劑后,不能正確回答問話,易發生接錯或錯放手術問。
1.2、手術安置方向有誤、安置不當導致壓瘡發生,約束帶過緊或兩上肢過度外展造成神經受壓,襯墊不當影響病人循環呼吸。
1.3、器械準備不全、用物與手術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陳舊,鉗端夾持不緊,刀、剪、針不銳,結扎線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適。
1.4、清點有誤、術前、關閉體腔前和體腔后,器械、敷料、縫針等清點有誤。操作中不當導致縫針彈出,方向不明,尋找困難。器械完好性被疏忽;自動腹撐螺絲短缺或傳遞前忽略檢查,導致心中無底。1.5、術中儀器使用不當、準備時未試機,臨時故障,電刀電極固定不要,造成脫落和污染。病人皮膚與升降臺或手術臺金屬直接接觸,造成電灼傷
1.6、用藥有誤、輸血輸液查對時有誤,藥物擺放有錯,靜脈和大輸液標志不清,導致誤用,執行口頭醫囑有誤,術中標志保存不當或丟失。
1.7、手術病人護送不當、護送途中發生各種管道和引流管脫落,病人墜床,術后病人x片、CT片、手術衣褲等用物遺漏。
2、安全管理
2.1、制度保障、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
2.1.1、手術室的一般制度、抓好落實手術人員規則,洗手規則,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及考勤制度,獎懲措施。
2.1.2、安全管理制度、術前做到六查、十二對、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診斷、術前準備、術前用藥及過敏性況);病人人手術間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查;關閉體腔前后查。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問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藥品、物品、藥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適用。四到位即:急救藥品、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
2。1.3、清點制度、術中三人三數制度,即主刀、洗手護士、巡回護士手術前后共同清點臺上紗布、縫針、刀片及手術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記錄。三不交接制度:洗手護士手術末結束前不交接,巡回護士敷料、器械末點清不交接、值班護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2、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對科內人員變動,新護士上崗,科內護理工作內容增加等變化,有些制度落實有可能偏差。針對這種情況,定期開展護理安全教育,對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溫各項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強責任心,做到警鐘長嗚。平時形成分級督促制度,發現違反操作規程與獎懲年度考核掛鉤。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效果;應用價值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場所,主要用于治療疾病和搶救患者。由于手術室的人員流動性較強,安全管理與防范成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點。加強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保證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水平。我院在手術室護理中強化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手術室的不安全因素,減少意外事故,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手術室收治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9.31±5.26)歲。其中普外科手術37例,胸科手術18例,婦科手術24例,骨科手術21例。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學歷31例,高中學歷52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7例。所有患者經過相關項目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疾病。
1.2 護理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行常規護理方法,做好術前常規檢查,告知手術流程,進行手術消毒和備血等準備工作;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壓等,做好詳細記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采取針對性的安全護理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2.1 強化手術室環境管理 ①手術室環境是產生危險要素的主要來源,護理工作中要加強對環境控制的重視,通過采取一定措施,盡量降低手術中設備產生的噪音,以免對手術過程造成干擾。②合理安排當班的護理人員,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人性化管理,幫助護理人員排解工作壓力,保持樂觀、輕松的工作情緒;③手術中需使用X射線時,應做好保護屏風,減少射線對人體的傷害;手術所需器械定期消毒、及時清洗,提高無菌操作意識,避免發生感染。④保持手術室的清潔,設置合理的溫度,定期消毒。
1.2.2 落實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 ①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應明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標準與準則,作為評價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據,降低護理工作中的差錯和糾紛。通過明確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確保護士人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科學性。②醫院內形成安全管理文化,加強思想認識教育,確保護理人員的一切工作按照規定流程開展,增強工作責任感,在工作中能自覺提高警惕,減少差錯和事故的發生;內部定期召開分析研討會,總結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薄弱問題,提出整改建議。③護理人員不斷更新知識技能,增強應急處理能力。醫院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加強醫德修養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④手術室護理人員采取新老搭配、強弱搭配的形式,通過互相監督、互相促進,減少差錯事故;護士長采取隨機工作跟班模式,掌控護士的護理工作質量,發現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
1.2.3提高護理工作責任心 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需第一時間核對患者的姓名、年齡、疾病情況及手術部位等,了解患者藥物過敏情況,核對藥敏試驗結果;手術中用藥需結合醫囑與藥敏結果;提前準備與患者血型相符的血袋,輸血時需要與麻醉師、手術醫生共同核對患者信息,確保無誤并簽字確認,做好記錄;②轉運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如進出病房、電梯時豎起床擋,避免患者摔傷;患者的手術擺放應舒適、合理,受壓部位放置軟墊,保證血液循環,避免發生韌帶拉傷、壓瘡等問題;需要使用止血帶時,要注意止血的力度與時間,避免造成肢體缺氧,損傷患者的神經系統;使用電刀時保證負極板穩妥固定,防止患者的體表直接與手術床邊金屬區域接觸,避免被電灼傷或者燒傷;如果患者手術中需要變更,護理人員應謹慎操作,避免發生導管彎折、堵塞、脫落等事件;③確保準備的手術物品及手術器械充足、型號正確,避免出現刀、剪、縫針等不銳利,器械性能不佳等問題,做好消毒工作;保證搶救儀器、品處于應急狀態,隨時準備搶救;分別在手術前、手術后及關閉全腔前后,認真核對手術器械、紗布等物品的完整性及數目,保留與手術相關的標本,由專人送至實驗室。④手術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幫患者蓋好被單;加強患者蘇醒期間的指標觀察,確保患者呼吸暢通;患者蘇醒后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情況、術后注意事項等;加強手術后的回訪,了解患者情況,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1.2.4做好護理工作記錄 一份完整的手術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一般情況、護理情況、術前情況、手術信息及術后情況,做好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全程記錄,認真核對術中重要參數,確保與麻醉記錄單、手術記錄單的數據一致,如果術中臨時執行口頭醫囑,需在術后1 h內盡快補齊記錄,備注原因,并由責任醫生簽字確認;②記錄護士在術前、術中及術后定期清理器械敷料情況,記錄名稱、使用情況,術后做好核對;③記錄滅菌包的監測及使用情況,需責任人簽字確認,器械護士及醫生應在手術前清點器械,確保實際使用器械與術前記錄和術中添加物記錄相一致;如果手術器械或其他用品與記錄不相符,需要在備注欄寫明原因并簽字。
2 結果
根據100例患者護理工作情況來看,發生護理糾紛0例,護理差錯2例,護理差錯率為0.02%;100例患者填寫護理工作調查問卷,其中76例表示非常滿意(76.0%),19例表示比較滿意(19.0%),5例表示不滿意(5.0%),護理總滿意率為95.0%。
3 結論
安全管理是手術室護理的重中之重,是評判手術室護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手術室護理中實施標準化、制度化的安全管理,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通過安全管理措施,可減少手術室的安全隱患,保證患者的手術安全。
總之,手術室護理中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落實到位,與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任何護理工作中的差錯,都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應提高責任心,工作中嚴格遵循規章制度要求,按照流程規范操作,重視安全管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1手術標本丟失
多種原因造成標本的丟失,由于人力問題交由家屬自己送檢而造成標本的誤送或者晚送,同一病人多個標本袋沒有集中放置,手術中途交接班不清造成部分腫瘤標本的丟失。在對手術材料進行組織學檢查過程中,5%以上可以發現原來未知的疾病,故應將所有的手術材料送給病理醫生檢查。
1.2標本混淆
對甲狀腺癌、宮頸癌、肺癌、食管癌等淋巴結清掃較多標本的手術,器械護士未及時標記或標記不清,標簽粘貼不夠緊而造成標本的混淆。
1.3病理申請單填寫不及時
電話報告診斷存在誤區手術醫生一般在術前填寫好病理申請單或者術后補填,有些時候麻痹大意填寫不夠詳細或者未及時填寫,護士核對不嚴格,造成標本的延遲送檢,使病理無法做出及時的診斷。很多術中冰凍,都采取電話報告,而電話報告病理診斷易誤傳結果。
1.4標本運送流程不規范
由于基層醫院設施和人員有限,腫瘤手術標本運送只能依靠病人家屬,由于家屬對專業知識的欠缺,容易造成標本的丟失和不規范運送,存在各種不安全的潛在危險。
2建立目標、制定改進措施
2.1建立目標
制定和完善腫瘤標本安全管理制度和送檢流程,從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抓起,杜絕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2.2制定改進措施
2.2.1強調手術室標本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管理和知識培訓加強病理活檢知識的學習,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對腫瘤手術標本的重要性認識,尤其對新護士的知識培訓,各層級護理人員均熟練掌握手術標本安全管理的方法。手術室正確處理和妥善保管病理標本,可以為病理診斷和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2.2.2正確存放病理標本設立標本存放點
現醫院申請引入標本存放液,2013年以來,本科引入使用一次性病理標本帶,袋口有密封條,密封性好,存放時應檢查標本袋有無漏液,手術結束后,器械護士將標本裝入大小合適的標本袋,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固定液要適量,一般為不少于標本體積的5倍~10倍。貼上醒目的標簽,粘貼緊密,防止脫落和字跡模糊。
2.2.3建立標本
登記本和送檢本內容包括日期、科室、手術間、病人姓名、住院號、床號、標本名稱和手術部位、巡回護士簽名、手術醫生簽名、病理送檢員簽名、病理科醫生簽名等項目。
2.2.4規范送檢簽收查對制度
凡是在手術中切下的組織,在沒有醫生指示丟棄的情況下都應按正規流程將其妥善保管。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手術醫生核對好標本的名稱、部位后,用標本袋將其裝好,寫上病人的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標本名稱和切取的部位,放到指定的標本存放地點。嚴禁將病理標本交給家屬送檢,以防止標本保管不當或丟失。病理科人員每天下午到手術室收取標本,必須與手術室的送檢人員共同核對登記本、標本袋上標簽和病理單上的信息資料,查對一致無誤后雙方簽字登記負責。護士長定期抽查,并進行小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不規范執行者進行處罰。
2.2.5規范獲取病理結果
病理結果應以報告單為準,不應當采用電話報告,以防誤報。
3小結
【摘要】目的:加強手術室內護理的安全管理,保證護理的質量,最大限度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生,防止醫務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發生差錯。方法:加強管理的規章制度,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改善手術室環境和加強手術器械與藥品的管理。結果:最大限度的防止各種不安全因素的發生以及防止在護理過程中發生差錯事故,保證規章制度的準確落實,確?;颊叩纳踩?。
【關鍵詞】手術室管理 護理安全 加強
手術室一般都是各家醫院的重點管理科室,是對病人實施搶救工作以及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由于醫護人員流動大且復雜,工作節奏緊且被動,并且突況比較多,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高。特別是2002年2月20日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通過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對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高度重視。如何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的管理,防止護理過程中發生差錯,事故,提高整體的服務質量是我們要達到的護理管理目標。
1 手術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 安全管理方面
1)從管理因素方面:
1.1 由于現在部分醫院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質量監控力度不夠,護理人員安全意識不高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如:不嚴格的遵守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導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傷害,藥品和設備使用不當都能嚴重影響手術的質量!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實在每個醫護人員身上,比如說洗手要求,消毒隔離管理要求,如何管理和接送病人等等。
二 醫護人員管理方面:
1)醫護人員技術的管理: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先進器械的引用以及使用(如C臀機,電切鏡)使手術室里的護理工作變得復雜、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所要掌控的技術增多,如果醫護人員對器械不了解或者缺乏經驗,醫生和護士之間溝通不足或者是與醫生配合不好(如:不能夠正確使用和保養儀器設備從而造成儀器的慢性毀損,手術中儀器使用不當,準備的時未試機從而出現臨時故障,在手術之前器械物品準備不充足導致延誤了手術的時間,醫生處理的組織標本忘記存放而造成了標本的丟失,手術中如需重臨時修改手術方案使得醫護人員的臨時反應不過來不能很好的配合。)這些隱患日益增多,導致了醫療事故的發生。
2)人員調動和安排管理: 由于各醫療機構的競爭,管理者們為了節省人力上的成本而壓縮醫護人員的編制和數量,同時護理人員們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連手術臺和經常加班能導致醫護人員過度疲勞并引起一系列綜合癥,有研究表明醫護人員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應變的能力變差極易導致差錯的事故發生。
三 衛生方面的管理
1) 環境因素方面管理: 手術室是一個密閉的環境,由于醫護人員多,人員流動大還有各種儀器藥品使用所產生的廢棄或者儀器聲音的干擾,都很容易導致醫護人員分神從而導致操作能力下降。(手術室內空氣消毒不達標,沒有一個無菌的環境,或者有些家屬要求參觀使得在手術過程中造成感染)
2)器械的消毒滅菌管理: 手術室對醫療器械的衛生要求是極其嚴格的,要求所有的器械必須定期消毒,定期進行滅菌處理。像一些一次性的醫療器械在用之前必需保證其包裝的完整性,也必須要求在有效期內使用。
2 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的方法
2.1 加強醫護人員對各種業務,醫療器械的熟悉度,提高專業知識。對于新引進的高端設備,要求熟練使用,并且隨著新藥品的開發,要求醫護人員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理念與技能。對于手術室的醫護人員不僅要熟練,獨立的完成基本操作,還要保證能夠順利的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即使出現危險情況也要做到不慌不忙。此外,管理人員應該根據醫護人員所掌握的技能,年齡以及責任心和崗位要求不同對醫護人員進行分級培訓并且定期輪換等等。使得醫護人員通過學習開闊視野,達到技術熟練,配合默契等。同時鼓勵醫護人員參加各級護理考試,聽各種學習交流會來提高自身的技能。
2.2 加強管理和監督的力度,完善手術室內的工作制度,并且嚴格執行到底層,對于不嚴格遵守制度的醫護人員要有相應的處罰,堅決杜絕由于自身管理不好而引起的醫療事故。并建立響應的科室制度,如清潔衛生制度,藥品管理制度,手術儀器使用與管理的制度。并且值班醫護人員要認真的準確無誤的記錄藥品,儀器的使用記錄。領導應及時的查看對比記錄與藥品是否相符等。
2.3 選擇合適的醫護人員,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精神。適合的搭配醫生和護士,在手術過程中應該適當的安排醫護人員休息,來補充體力和精力。并且避免忙閑不均,浪費人力資源。提高新來護士的安全意識,以及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讓醫護人員之間經常交流,培養默契度。還有就是要求術前醫護人員能與病人有個良好的溝通,消除病人緊張,焦慮的情緒,減少由于病人情緒而對手術造成的負面影響。
2.4 為了能讓手術順利進行而不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手術期間應該創建一個良好的手術環境。盡量減少各種不良因素對環境的影響,保持手術室內的衛生和安靜就使得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不能在手術室內大聲喧嘩等等。還要盡量杜絕陪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參觀手術。并且要定期對儀器進行檢修,防止因為年久失修,缺油等原因造成的噪音。有些藥品,化學試劑等用完過后要密封好,以防被污染。在用儀器造成煙霧時要及時的吸凈煙霧,以防止給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帶來不便。一些手術器械在手術之前必須檢查其是否消毒處理過,若是一次性的醫療器械必須保證是在有效期內使用并且還要保證包裝的完整性。盡一切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手術環境,為患者負責,也為自己負責。
3 效果及體會
加強手術室的安全管理,有利于給手術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做好防范工作,減少并最好杜絕因手術室管理出現問題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治病救人的同時減少不該發生的錯誤,把事故隱患扼殺在搖籃里,這樣有利于建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及個更好的能為廣大人民服務,并且讓病人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滿意。
綜上所述,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的管理是為每一個患者提供良好服務的最基本要求,并且也是讓手術順利進行的根本要求,只有每個醫護人員注意到,落實到才能讓每個患者都有良好的服務。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凱紅,盧立錦.加強手術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錯事故[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61.
[2] 楊玉蘭.手術室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與防范,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4.
作者單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上接第290頁)
危急值報告的流程:在保證檢驗儀器、試劑正常。操作人員操作規范的前提下,重復檢測標本,必要時須重新采樣,確保檢檢測值的準確性;對于出現危急值的病人,檢驗操作者應及時與主管醫生、值班護士、責任護±聯系;檢驗科按危急值登記要求詳細記錄患者不同來源(門診、急診、住院等)姓名、住院號、科室、床號、收樣時間、出報告時間、檢驗結果(包括記錄重復檢測結果)、向臨床報告時間、報告接受人員和檢驗人員姓名等;必要時檢驗科保留標本備查。
三 結束語
危急值是指危及患者生命的檢驗數據,通過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檢驗工作者的責任心,促使操作人員對異常高值和異常低值及時進行分析復查,以保證檢驗質量。通過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實施,提高了檢驗人員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和主動與臨床醫生溝通的意識,學到了很多臨床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燕子."危急值"報告制度以及報告流程的建立和應用[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0,21(5)
作者單位:332300 江西省武寧縣人民醫院
(上接第302頁)
使用電動血儀時,除嚴格按說明外,特別注意保護皮膚,避免直接把血帶固定到病人皮膚上,應先覆上紗布墊,且固定時注意松緊適宜,嚴格使用時間,防止對病人皮膚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