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應用統計學專業

應用統計學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應用統計學專業

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第1篇

關鍵詞:應用型;統計學;實踐教學系統

作者簡介:薛艷(1982-),女,江蘇常州人,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商學院,講師。(江蘇常州213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教改項目“統計學實踐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1102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3-0104-02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統計應用的推廣與發展,統計作為處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和技術已成為現代社會中每個人必備的知識。然而,普通高校統計學專業的教育始終面臨著三大挑戰:第一,統計學方法在應用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導致統計學內容體系的變化;第二,信息技術發展導致了統計學軟件工具的不斷創新;第三,以學生發展及社會需要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變革。這些挑戰要求高等學校的統計學,特別是應用型統計學專業教學要轉變教育理念,通過案例教學吸收新方法、使用新工具、面向應用與實踐。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創新和落實是高等學校應用型統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應用型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統計學專業主要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需要,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工作,或在學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統計人才。

1.具備扎實的統計理論和知識水平

具有應用統計思維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構建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注重對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發現教師更多地側重公式的推導、方法的介紹,卻忽略了實踐的應用,造成學生只是盲目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公式,卻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2.具備一定的宏觀經濟理論和知識水平

能夠站在更高、更宏觀的層次上分析理解數據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深刻挖掘數據背后的含義,全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統計專業的學生,包括一些教師只強調統計知識的學習,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就統計方法來分析經濟問題,得出的結論缺乏較強的說服力。

3.熟練操作各種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

能夠把現代信息技術熟練地運用于統計工作實踐中,使復雜繁瑣的統計計算和分析過程變得簡單、高效、快捷。由于很多高校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平臺欠缺,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不能較好銜接,使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發揮。

二、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想

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具有較強統計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統計人才為目的,突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同于課程實驗,也不同于課外實踐,它是一個多階分層遞進的實踐體系,如圖1 所示。

1.在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分為三個維度,層層遞進

許多高校把實踐教學就當做實驗教學,僅在一些統計專業課程中開設簡單的實驗,沒有體現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在構建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然后再推進專業技能的訓練及第二課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全方位掌握統計理論的應用。

2.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在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采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統計的專業課程主要是講授統計的整個工作過程,從方案的設計到數據的收集、整理、顯示、分析和解釋等理論。采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統計方法和統計分析工具的能力,而且能培養、訓練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

三、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設計

根據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想,本文認為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系統應由兩條主線和四個子系統及實踐教學平臺構成。兩條主線是:貫穿于專業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與貫穿于四學年的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四個子系統分別是準備型實踐教學子系統、課程實踐教學子系統、實踐教學子系統、創新性實踐教學子系統。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1.準備型實踐教學子系統

通常,統計學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公共課和學科基礎課兩大部分。公共課的設置是從一個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基礎知識體系角度考慮,學科基礎課主要從專業學習應具備的基礎角度設置課程,為今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該環節的實踐教學子系統主要表現為政治素質及基礎知識體系的培養,為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課程實踐教學子系統

該系統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學生在掌握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實踐操作。例如,運用SPSS進行數據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描述統計分析、參數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使用Eviews和SAS軟件建立隨機時間序列模型;使用Excel、Eviews和SPSS軟件進行經濟預測與決策等。

3.綜合性實踐教學子系統

要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統計人才,除了專業的基礎理論介紹外,還要設置一些綜合模擬實訓,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有效鍛煉。通過綜合模擬、綜合設計、綜合分析等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統計工作的過程中去,理解統計工作的性質、特點和要求,真正了解統計學專業的內涵,提高學生處理統計問題、分析統計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4.創新性實踐教學子系統

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且還要能夠創新。該實踐教學子系統通過課外調研、承接項目、創業策劃、系統開發等多種途徑,提升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有效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5.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

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能夠保證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有效開展,并能夠實時地監控和反饋,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很多材料,包括案例集、習題集、實習手冊、實習報告都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平臺傳遞和歸檔,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應用型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的實施路徑

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系統是一個多構面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必須精心設計、精心組織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1.加強專業實施教學的組織領導

設立專業實踐領導小組,負責專業實踐教學的規劃、組織、協調、監控和評價。

2.積極發揮專業教師和實驗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任何實踐教學方案的實施都必須由專業教師和實驗員來具體組織和實施。因此,要充分調動專業教師和實驗員研究實踐教學問題,開發和設計實踐教學項目,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制訂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實施方案

既要制訂總體實施方案又要制訂各種專題實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編制與實驗相關的書籍

組織專業教師、實驗員編寫和設計實驗指導書、教學案例集、教學項目集、模擬訓練課題集、習題集、課題設計集、實踐教學CAI課件和多媒體課件,切實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

5.建立健全完善的專業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如實綱、實習守則、實習日志、實習鑒定表、實習成績評定辦法、學生課外科研獎勵辦法、學生科研小組和社團管理辦法、實驗室管理制度、課內實驗報告制度等等。切實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制度建設。

6.加強實踐教學軟硬件的建設

加強計算機實驗室、專業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更新實驗教學設備和手段??傊?,要加強專業實踐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參考文獻:

[1]黃明鳳.對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J].統計教育,2005,

(11):32-33.

[2]楊延干.論統計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統計研究,

2005,(2):10-14.

[3]方敏.統計學開放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統計教育,2008,

(1):24-25.

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第2篇

(1.安徽三聯學院 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師范學院 經管學院,安徽 合肥 230106)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經驗認為《統計學》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提出建立完整的教材選擇制度;針對專業特點進行教學、配套開設實踐課程、實施多樣化《統計學》考核方式;注意《統計學》與其前、后置課程間的銜接等建議.

關鍵詞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197-02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學科,無論是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科學領域都離不開統計學,聯合國建議,一個能立足于現代國際社會的政府,必須有能力提供1600項國情統計數據[1],可以說統計推動了人們各項生產生活的發展.《統計學》課程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經管類大學本科學生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目前,經管類本科專業均開設了《統計學》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統計學》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存在許多問題.

1 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選擇

應用型本科《統計學》教材選擇主要有以下問題.第一,很多學校的教材決定沒有經過相應的教學團隊討論,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往往比較片面.其次,由于《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已經確定,且變動不大,許多教師為了“省事”多年來使用同一本教材,而不愿意變更教材,甚至授課時所使用的企業案例也不變.雖然相關理論基本不變,但是某些經濟指標的統計口徑可能會調整,如果教師不更新知識則會誤人子弟.

1.2 教學過程

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效果差,主要還是由于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導致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 教學不具有針對性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學科,只有具體應用到某門學科中去才能體現其做法及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備一個教案多次使用,不分專業使用同樣的案例、同樣的數據進行分析,沒有體現出統計學在具體領域的運用.因此,對于經管類專業學生,應結合經濟管理相關的案例,市場營銷專業和會計學專業都應突出專業特點.市場營銷專業應就市場調查的相關數據來進行統計分析.會計學專業應著重于企業財務數據的統計分析.這樣才會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其能將統計與本專業結合起來.

1.2.2 實踐教學不足

通過比較某些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得到,很多學校的《統計學》課程的實踐課時安排得很少,有的學校由于資源不足全部安排理論教學.在教學中沒有對于Excel、spss等常用軟件的應用教學.僅僅依靠《辦公自動化》、《市場調查與預測》等課程的補充并不能滿足實踐中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重在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在計算機科學如此發達的現在,學生應更多地使用相關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因此,《統計學》課程尤其需要加強實踐教學.

1.2.3 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廣泛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試多閉卷,比例在總成績中占70%甚至更高[2].這種考核方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匹配.如前所述,應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不是“紙上談兵”.因此,本門課程的考核應包括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考核,如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考核其市場數據調查的能力,對會計學專業學生考核其財務數據調查、分析的能力等.將能力的考核落實到成績評定上,會激勵學生多練習、多運用,增強其統計方法的實際運用能力,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3 課程間的銜接問題

《統計學》與其他課程的銜接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其前置課程與后置課程的銜接上.統計學方法大量地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因此《概率論》、《數理統計》是《統計學》的前置課程.但是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中,許多高校在不設置《概率論》、《數理統計》課程的情況下,直接設置《統計學》課程,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課程內容,教學效果效果很差.有的學校雖然《統計學》的前置課程中設置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但是課程偏重概率論,而數理統計涉及較少,同樣給學生后期學習帶來了困擾.

同時,很多專業核心課程又是《統計學》的后置課程.教師教學時同樣應該注意《統計學》與后置課程的銜接.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是《統計學》的后置課程.該門課程重點在于市場數據調查與整理分析,與《統計學》中統計調查部分的內容銜接緊密.許多教師在對教學時,往往沒有注意到兩門課程的銜接,所有章節一視同仁.導致學生對此部分內容印象不深,在后期學習《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時需從頭學起,影響教學效果.

2 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進建議

2.1 建立完整的教材選擇制度

好的教材,教師易教,學生易學.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未建立完整的教材選擇制度.教材選擇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內容:首先,教材規格.為保證教材質量,要求教師所選教材盡量為國家規劃教材、精品課程教材等.第二,教材出版時間.要求所選教材必須為近三年出版教材,保證教材內容及時更新.選擇資深教師成立教材把關小組,由小組成員(有統計學背景)對所選教材進行最終把關,避免教材選擇不當.

2.2 突出應用的教學過程

2.2.1 針對專業特點進行教學

“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論學科必須結合專業進行教學才會引起學生興趣,否則就變成單純的理論教學.因此,應該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課程內容來進行“統計學”的教學.如市場營銷專業中,在進行市場調查時,需要對產品利潤總額進行分析,以進行合理的營銷決策.利潤總額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即銷售量、銷售價格和利潤率,從中確定哪種因素對于營銷決策有重要影響,而這些都屬于統計學中的指數分析法.這樣的案例與市場營銷專業結合緊密,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當然,針對專業特點進行的教學,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自我提高.

2.2.2 配套開設實踐課程

有條件的學校,獨立開設《統計學》實踐課程,安排學生進機房進行統計軟件的應用學習,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的比例為2:1.具體實施方法如下:先進行理論教學,學生學習過“統計調查”部分內容后,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給出統計調查項目,要求學生分組調查以獲取數據.隨后學生進機房錄入調查的原始數據,作為學生后期統計分析的原始數據.在后期則配合教學進程對數據進行階段性分析.

沒有條件的學校,授課教師盡量采取多媒體教學,以便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統計軟件的應用演練.并在課后參照上面步驟,操練習作,完成作業.

2.2.3 多樣化《統計學》考核方式

對于考核類型為考試課的,下調期末考試所占比重.將平時實踐環節納入考核范圍,可以在學期中布置學生統計調查與數據分析的實踐作業,作為最終成績的評定因素之一.或將《統計學》的考核方式設置為考查,直接在平時的實踐中進行考核,也可以根據分析的數據在期末撰寫調查報告,最終獲得考核成績.

2.3 好安排《統計學》與其前、后置課程間的銜接

對于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前置課程而言,已經設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應該側重于“數理統計”的教學;沒有設置前置課程的務必設置.與后置課程的銜接,同樣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應該了解后置課程,熟知后置課程運用到的《統計學》內容,在教學時重點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為后置課程作好鋪墊.

《統計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掌握統計方法對其增強競爭力有很大幫助,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

——————————

參考文獻:

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第3篇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 實踐教學模式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6-0096-02

隨著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一般來說,大眾教育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學科,因此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也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多年來,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差強人意,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難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因此,對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當前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學時分配不足

實踐是學生了解理論和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動力源泉,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必要條件。但是在目前大部分院校統計學專業的培養計劃中,實踐學時所占的學時比重都較低,導致統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無法全面順利開展。

(二)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仍占主要地位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和參與程度不足,更注重理論教學的研究和教學,重理論推導和介紹,輕方法應用和操作,甚至有些教師自己的實踐能力都相對偏低,這就導致學生對概念公式非常熟悉,考試成績很好,但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不能結合相應的理論進行分析和解決,實踐應用能力欠缺,動手能力很差。

(三)實踐教學形式陳舊單一

當前的實踐教學仍是以實習為主,有的院校會將學生集中派往實習基地進行參觀,由實習基地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多是講解理論知識,或進行一些毫無技術含量的簡單工作。這樣背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學生大多走馬觀花,認為與課堂上的學習方式類似,所學的現代統計理論和方法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實習毫無意義。有的院校不具備實習基地,只能要求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踐,以至于部分學生弄虛作假,白白浪費了實習機會和時間。

(四)實踐教學內容不規范

對于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不同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質量參差不齊,水平有高有低,導致學生難以適應,而且絕大部分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無材和教學規范,這就容易造成內容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差,不利于與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相適應,也不利于優秀的實踐教學內容推廣。

二、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實施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

所謂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是通過介紹實際問題中提煉的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案例的提出、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體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案例引入、進行探究、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的過程,對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具體問題抽象成統計學案例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深化研究,將教師的引導、學生興趣、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理論知識的必要補充,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國際上十分重視案例教學,我國的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將目光投向了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應更多地結合院校的專業背景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編寫案例,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在課堂上就開始接觸實際問題,為將來的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課題訓練模式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踐內容按難易程度和教學要求編制成各種規格的課題,由學生自行分組進行課題研究。這里的課題,可以是應用軟件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也可以是一個社會調查方案的編制實施,例如,在校學生的月生活費用調查,圖書館的利用率調查等,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并且學生能夠從中體會課題的完整研究過程,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深造。

(三)重視統計工具的使用

先進統計工具軟件的使用是對傳統統計工作的一個變革,也是學生今后在從事統計工作時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對于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熟練掌握至少一個統計分析軟件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統計軟件的應用不僅僅包括統計軟件的操作過程、程序編寫和結果讀取,更重要的是數據預處理,以及考慮到問題背景后進行的統計模型的選取,這也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指導實踐。目前應用廣泛的統計軟件有SAS、SPSS、EXCEL、R等,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一門專業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這對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極為有益的。

(四)課程實驗緊扣理論教學內容

高等院校的統計學專業都會開設統計學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如統計學原理、抽樣調查、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這些課程的理論性強,學生對某些重點、難點不易理解和掌握,這時,不妨針對每門課程劃分出相應的實驗學時,編制緊扣理論教學內容的實驗資料,在講授相應知識點時,可以在實驗室里引導學生利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驗證式實驗,或者安排學生在開放實驗研究中進行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對抽象知識有個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培養學生對各類統計基本方法的掌握和靈活應用,以期提高學生的基本統計業務能力。

(五)開展假期社會調查活動

社會調查是培養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梢詤⑴c企事業單位組織的調查活動,也可以采用自行命題的方式進行感興趣問題的調查,還可以參與一些活動主辦方委托的調查。學生通過對某些熱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能夠提高對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邁進。

(六)強化校外實習作用

具有校外實習基地的院校盡量與實習單位協商,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日常統計工作中,而不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例如,實習基地為某地區的統計局時,如恰逢普查年度,可以給學生進行相關培訓之后,選出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由單位派出到基層進行相關的普查工作,或者協助工作人員進行普查。目前的統計工作大部分開始使用新型的儀器設備,學生在培訓中對此接受能力較強,能夠勝任相關的工作。當學生處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對專業知識才有著感性認識,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實施運用,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學生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有相當大的益處。

(七)嚴格規范畢業論文環節

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體現,是學生進行初步科研工作的開始。選題、分析研究、成果總結和最終成文的過程,能夠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對畢業論文環節嚴格要求也是對學生認真負責的體現。

三、結語

以上是關于統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一些看法和建議。在統計學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和應用型統計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通過統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來保障應用型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來提高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是統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統計分析方法,有效運用各種現代統計工具,從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入手,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徐秋艷,萬秋成.統計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4).

[2] 岑仲迪,奚李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教學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9).

[3] 張少杰.關于統計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的幾點認識[J].黑龍江教育,2006,(12).

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第4篇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Computer-profession ― The Case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LI Sen-lin, PENG Xiao-ning, MA Zhu-gen

(Huai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Huaihua 418008, China)

Abstract: For having mutual support and relation among the various courses for computer profession, current single-course mode leads to poor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It is hardly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applications. So we propos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operating system. The new model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a single-course teaching and improves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t opens up a new way of teaching for promoting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education; Operating system; computer professional

高校教育承?d著國家振興之大任,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自2014年來進入加速階段[1]。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教師完全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幾乎難以實現。隨著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各高校不得不增加新穎課程應對(尤其計算機院校等),并且本科生在校時間大多為三年(大四會外出實習),由于專業課程知識錯綜復雜相互交叉,無論課程如何安排總存在一定弊端,隔離了知識的關聯性和相互支撐性。但目前各高?;狙永m了以單課程為基本單位排課的教學方式,不能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和知識的天然關聯性要求,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我國絕大多數大學的本科教學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即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2];教師只按教程內容機械授課、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課外內容。老師上完課走人, 沒有時間與學生就課程內容展開討論和探討,導致學生知識難以系統化、實踐化。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是影響我國大學教育質量的根本因素。因此,高等教育教學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思維為中心的理解式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抽象、建立模型、解決實現的過程??鐚W科的協同教學方法極大地符合了教學改革的目標,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方向。本文以計算機操作系統課程為例提出基于跨學科的協同教學方式方法。

1設置跨學科協同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論文中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是特指跨課程協同教學。常規的單學科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教學設計是典型的理論到理論的直接傳授灌輸模式,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課。

2)計算機專業各課程常規教學注重了課程教學獨立性,關聯性不夠,缺乏知識的系統教學和綜合能力的掌握。

3)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是一種支離破碎、不成體系的。他們不會利用知識解決問題,不能真正理解和親自感受到所學知識真正意義。

跨學科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是高校教學內容改革的需要。研究開發大學跨學科課程教學體系,對于建立跨學科的學術共同體,促進學術群體交流、協同創新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整合跨學科課程設置,采取多師授課綜合知識運行策略,能夠讓學生獲得新的計算機認知能力及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多學科教師團隊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究和開發跨學科課程內容,能夠增強教師對其他相關學科的認識和再提高,能夠有效增進各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推進學科之間的合作與整合,促進教師科研團體進行學術群體協同創新。

2 基于操作系統課程的跨學科教學方法

2.1教學團隊開發基于操作系統關聯課程的協同教學內容

操作系統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是管理軟硬件資源的系統軟件,主要內容包括進程管理,進程間通信機制,進程同步及機制,外設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系統等,涉及數據結構和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如果按傳統的單課程教學方式,學生難以將數據結構知識靈活運行到對計算機硬件的管理中,更難以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具體的項目當中,使學生覺得學無所用,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因此,依照以操作系統為核心包括外圍課程為一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從傳統的以按課程章節教授知識點為主、實踐為輔轉向以各科知識相關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需要由教學團隊共同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共同輔導學生學習掌握課程知識,共同研討和開發《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多學科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統對軟硬件資源的管理方式方法,有助于學生對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性協同教學需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根據教學班級人數進行分組,教學內容是以操作系統課程為核心輔以相關課程的某個專題,以項目開發為核心進行指導和評價,明顯實驗課時遠遠不夠,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將實踐教學內容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習和指導時間和空間更加開放和具有彈性。協同教學由于涉及的知識相對較多,在每個知識板塊前,由學生通過“云服務平臺”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和課堂上需要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2搭建跨學科“多課多師”QQ討論群平臺

智能機的出現為搭建跨學科“多課多師”QQ討論群平臺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每個人都有知識盲點和自己擅長的領域,在qq群平臺上,老師根據課程知識提出問題,通過虛擬平臺指導學生思考,再結合其他課程的理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以促進專業主干課程的有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由操作系統、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的任課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小組,從不同的學科視角討論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相關課程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計算機項目的開發設計涉及的技術知識面很多,如需求分析、總體設計、編碼、文檔編寫、項目實施、測試、售后服務等,往往不是大學里單一學科或單一課程所能解決的,需要不定期及時交流溝通,搭建跨學科“多課多師”QQ討論群很好地解決了該問題。

以開發一個信息管理系統為例,涉及的知識點包括:數據結構、算法、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網絡編程等。這些知識點涉及不同課程,學院多個教師能指導和解決。若干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設計和實現,有助于學生從不同學科視角對主題相關知識進行建構,了解和?w會不同學科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基于CDIO的項目驅動跨學科協同教學實踐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3]。CDIO培養模式將工程學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方面,以達到預定目標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下工夫,基于CDIO理念的項目驅動實踐教學法有著重要的意義。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是師生共同通過討論研究并實施完成一個具體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非常適合涉及多學科多知識的應用,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知識應用為目標,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極大提高。在期末課程終結時,教師團隊再根據學生項目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議,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體會成功的樂趣。

以講授操作系統內存管理章節為例,我們設計制定了模擬實現基本頁式存儲管理子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存儲空間管理,分配策略,放置策略和淘汰策略[4]等。

實施過程:(1)分組并研究開發計劃。(2)制訂計劃。(3)項目實施。(4)項目交付。(5)項目總結。每位同學都必須嚴格按照實施步驟進行,每一步完成后要進行評價[4]。

3 教改實施后的效果評價

教改效果如何不需要僵化的打分,而是必須由學生說了算,看學生是否有收獲和成就感。在實施跨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收獲最大的是“能正確評價自己”[5]。在與學生交流中,他們認為通過一個學期課程的學習及項目經歷,對課程內容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認知,對知識應用于項目的開發過程有了大致的認識,知道了自己能干什么,哪些知識有欠缺,自己的長處在哪兒,該向那方面去發展,喜歡什么,如何做好自己[5]。在基于CDIO的項目驅動教學中,他們確確實實體會到了溝通、合作這些關鍵詞的重要性以,都有了一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應用統計學專業范文第5篇

關鍵詞:職業溝通;溝通能力培養;應電專業人才培養;電子行業溝通技能

所謂職業溝通能力是指在從事相關職業活動過程中,為達成職業工作目標而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它是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培養的都是未來從事電子與信息技術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維護等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這些未來的電子產品工程師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里將要面對不同的工作伙伴和客戶群體,需要執行不同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與推廣。因此,對他們來說,良好的職業溝通能力對未來職業生涯的開展、取得事業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在校學生職業溝通能力欠缺

目前高職院校電子專業學生在職業溝通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以我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生為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開口說不了,特別是在涉及有關專業問題時表現得尤其突出。有些學生私下里侃侃而談,但真讓他對某個專業問題談談認識,或者對某個硬件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時,往往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辭。還有些學生明明實際動手能力很強,畢業設計時的方案、實物做得非常好,但到了畢業答辯需要表述時,往往語焉不詳、不得要領,沒能讓答辯教師真正了解自己的專業水平。更有甚者,在畢業應聘面對面試官提出的“請你談談這三年你學到了什么”這一類問題時,表現得一臉茫然。

2.提筆寫不了,特別是在撰寫技術文檔時問題尤其明顯。作為電子行業的未來從業人員,撰寫技術文檔是一個基本素養的體現。近幾年通過教學練一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很多教師在項目課程實施過程中都增加了技術文檔撰寫的訓練環節,但學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很多是想不到、寫不出,有些是想到了、寫不出。語言總是干巴巴,專業術語基本不會,內容的安排總是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有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行文格式也會弄錯。這樣的問題到了畢業設計階段時暴露得更為突出。

3.不注重溝通時的禮儀。有些學生在與教師、同學就專業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時,往往不注重禮貌用語的使用,甚至有時還會缺乏良好的態度、情緒。

二、未來所需的職業溝通能力

作為一個未來的電子產品工程師,在今后工作中總會碰到形形的人和事,如何與人進行交流、溝通,解決不同的問題與困難,最終達到所需實現的工作目標,是這些未來工程師們目前亟須掌握的基本職業能力。下面以一個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過程為例,探討一個電子產品工程師可能會面臨的職業溝通問題。首先是在電子產品的規劃階段。不論這個產品是委托開發還是立項開發,都需要先跟客戶交流,了解客戶和市場需求;然后和工作伙伴一起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方案調研,形成方案報告;最后將整體方案向技術主管和相關專家匯報,通過交流、論證以取得方案評審通過。其次是在產品的設計、開發階段。由于在這個階段要完成系統方案設計,硬件、軟件設計、調試,以及樣機的組裝、測試等大量工作,因此作為開發小組中的關鍵成員,只有與其他小組成員通力協作,及時溝通、協調,才能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才能保證整個項目順利開展、有序前進。如果是作為小組負責人,還需做好與其他部門如器材供應部門、生產測試部門的協調工作,在產品開發完成后做好開發總結報告。最后是在產品的試生產階段。在這個階段,研發部門的電子工程師需要和生產部門的技術人員做好技術交接,幫助生產部門理解、消化、吸收相關技術要點,做好技術指導。對在試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反饋的信息,要認真分析與研究,以便進一步改進、修正、優化相關技術文檔。需要說明的是,溝通方式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其中后者是指通過動作、體態、語氣語調、空間距離等進行信息交流與溝通的方式。由于這一方式跟對話主體、對話時的環境及語境有很大關系,因此表格1中未做具體描述。

三、職業溝通能力的培養途徑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對一個電子產品工程師來說,一個產品的開發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全方位的職業溝通的過程,溝通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他們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否。對一個資深的電子工程師來說,不僅要掌握多種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技能,同時也要充分運用非語言溝通技能,這樣才能使溝通更為及時、高效,才能有助于工作目標的實現。結合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職業要求,對高職院校應電專業學生職業溝通能力的培養應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口頭溝通技能,主要是能熟練運用專業術語來口頭描述一個專業事件,要求表述完整、條理清晰、觀點明確,用詞精煉。二是書面溝通技能,要熟悉未來專業工作中可能會涉及的各類技術文檔書寫,要求格式規范、文筆通暢、結構完整、觀點明晰、邏輯嚴謹。三是注重溝通禮儀。通過對溝通禮儀的培訓,熟練應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氣語調、位置距離等非語言溝通技能,快速拉近溝通雙方距離,使語言溝通表達得更加準確、有力、生動、具體。對上述溝通能力的培養通常采取課堂教學,通過專業性的顯性課程和滲透性的隱性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前者可設置諸如職業溝通、科技寫作、溝通禮儀等針對性課程,而后者則把相關溝通技能的培訓滲透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目前我院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對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務的、教學練一體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設置了若干用于職業溝通能力訓練的教學環節,如工作小組成立、設計方案討論、團隊分工協作、技術文檔撰寫、工作匯報與總結等。這一系列訓練環節不光體現在一門專業課程中,而是貫穿到所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而且這種內嵌式、滲透性的訓練模式相對于通用課程來說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戰性。這樣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在口頭專業表達、技術文檔書寫、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溝通禮儀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今后開展全面、系統的職業溝通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阮越廣 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武洪明,許湘岳.職業溝通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永善县| 蓬安县| 邹平县| 伽师县| 工布江达县| 高安市| 赤壁市| 葫芦岛市| 东丽区| 顺义区| 吴江市| 邛崃市| 微博| 普兰店市| 珲春市| 旌德县| 武鸣县| 彭山县| 武宣县| 临泽县| 木里| 时尚| 太谷县| 亳州市| 永年县| 安达市| 常州市| 金山区| 睢宁县| 阿瓦提县| 益阳市| 武城县| 博爱县| 漳平市| 梅州市| 定陶县| 香港 | 高淳县| 太湖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