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國土資源監管

國土資源監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土資源監管

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建設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是國家提出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根據建設要求來看,建立起適合每個省份的信息監管平臺模型與指標,并且對數據進行充分的對接,最大程度上呈現出數據的優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的土地管理流程已經形成,基本的管理模式已經初步建立。即:天上看、地上查以及網上管。

一、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建設的內涵

建立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1】主要根據的就是國家頒布的業務與管理的需求來之定的,各個省份建立起國土資源監管的模型,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基本的數據庫以及應用標準。根據相關的數據執行標準,對數據進行抽象化的抽取、轉化以及統計分析,充分采集數據信息,進而形成數據采集、決策以及指揮等功能一體化的系統,展現出天網計劃的綜合應用。建立基本的運行原理以及管理,形成機制。對于基本的綜合監管體系進行統一的認定,建立起基本的監管體系,創新出信的管理模式。

二、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建設的內容

1.建設數據指標和基本規范

信息監管平臺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建設基本的數據指標以及規范,使用統一的口徑對各個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出能夠利用的數據。同時,將建設數據作為基本的保證,進而形成數據實時更新的系統。建立起信息化傳輸渠道,獲得相關的數據傳輸。目前,現有的系統還不能夠達到實時的要求,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建立起統一的監管平臺,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使得資源管理部門能夠準確及時的獲得信息。建設項目能夠快速進行實施,尤其是農村占用土地以及基本耕地,在利用土地進行規劃的時候【2】,會出現違法占用的情況。同時,礦產也會隨時進行變化,對礦山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分析,不斷加強土地的監管以及資源的開發和整頓,為信息的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及技術支持。

2. 建設決策系統

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目的就是為了建設“一張網”,一張能夠將國土資源的基本信息全部錄入的信息,它屬于一種綜合性的決策系統。在建設系統的時候,將建設的內容分為事前監管、事中監管以及事后監管。其中,事前監管指的是在國土資源發生變化之前,使用數據推測為其提供基本的預判。這一部分需要強大的數據庫支持,是管理數據的綜合性的展示。事中監管指的是將正在運行的時候以及發生業務變化的時候進行實時的監管和監測。事后監測指的是通過對國土資源進行整體的規劃,將整體的資源數據進行統計以及分析,進而得出各類資源的的變化情況,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監測。按照監管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國土資源進行整體分類【3】,分為:省級、地市以及縣級。進行分級監控,然后將統一的數據進行上報,監管的側重點因級別不同而不一樣。其中,省級國土資源的數據庫要大得多,對于專業的要求更高。地縣級的國土資源數據展示更加的細致,對其自身的監測應該更加及時。

3. 建立起監管模型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國土資源的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建立起省級國土資源信息,在大量數據模型的基礎上,確立整體數據庫的監管模型,并對數據模型的需求進行整體分析,進而形成國土資源的監管指標,確保能夠使用這個指標建立起一套全面的監管系統。當然,這個系統的建立是建立在數據分析以及流程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國土資源監管平臺的基本要求,需要建立的模型主要包括【4】,數據更新、模型建設、業務跟蹤以及監測模型,處理異常數據,合理的利用國土資源,進行整體化的綜合模型監測,建立起國土資源管理預警模型。

4. 標準的實施規范

為了能夠實現監管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對于平臺建設中所描述的規范的每一項一定要一一進行核對。所以,在建立監管模型的時候,需要建設標準實施的基本規范。省級國土資源信息化【5】是我們國家管理信息資源的主要方式,占有十分大的比重。所以,在制定實施標準的時候,應該遵循基本的準確原則,開展各項工作。也就是將制定好的標準嚴格執行,沒有例外情況。對于綜合性的監管平臺,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標準制定的規范以及執行不徹底,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制定嚴格的規定,不斷完善執行機制。主要包括建立數據庫以及數據模型的建立,基本流程的建立和應用分析。只有嚴格執行這些基本規范,才能夠確保國土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存在的意義。

5. 數據處理

處理數據是整個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6】,將數據收集起來以后,必須要將數據進行處理,所謂的處理就是講數據進行梳理以及整合,對于沒有用的數據進行刪除,對于有用的數據,進行加工使用。再將數據加工以后,就是對數據進行合理的管理,形成大的數據庫。給國土資源信息的組合提供準確以及客觀的數據支撐,這樣才能夠保證整體數據處理的準確性。

建立內容 比例

建立規范 1.4

決策系統 3.2

監管模型 3.3

數據處理 8.6

結語:建立基本的運行原理以及管理,形成機制。對于基本的綜合監管體系進行統一的認定,建立起基本的監管體系,創新出信的管理模式。國土資源平臺的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支撐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華;孟憲素;翟剛;王莉莉;;基于國土資源“一張圖”的綜合監管與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1年04期

[2]賴學強;張江輝;徐海濤;;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構想[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2年04期

[3]蒲云貴;趙毅;;市級國土資源電子監察實踐淺析[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0年04期

[4]朱劍;基于“一張圖”的廣西建設用地批后實施綜合監管平臺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第2篇

當前,我國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業務管理和日常辦公已經成為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常態。“十二五”期間,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以國土資源“一張圖”為抓手,紛紛啟動了國土資源“一張圖”項目建設,開展了針對國土資源管理的數據整理、整合,逐步形成了覆蓋國家、省、市各級行政范圍的“一張圖”數據庫,并利用GIS技術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管理新模式,極大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龐大的數據資源,科學、規范的監管國土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更好的為行政管理、社會服務和領導決策提供精確、有效的信息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江西省國土資源管理實際,闡述國土資源管理綜合監管系統的建設,通過該系統建設實現對大數據的管理和信息挖掘,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并為社會服務、宏觀決策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二、系統架構

系統按照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的體系架構組織,采用國內主流的B/S架構,按照國際通用的數據互操作標準接口規范(OGC標準)實現綜合監管系統與“一張圖”系統和政務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通過開發信息采集、綜合查詢分析、預警提醒等功能實時抽取、分析、統計數據,形成綜合分析統計結果,對國土資源管理形勢進行研判,并為行政審批、領導決策等行政行為提供輔助決策依據。

(一)數據層

數據層是為綜合監管系統提供數據源的基礎支撐部分,數據源主要是“一張圖”管理系統和政務管理系統,“一張圖”系統管理了包括基礎地理、基礎地質、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地質環境、綜合事務管理等各類國土資源數據,是綜合監管系統的主要數據來源;政務管理系統則包括所有業務管理的過程和結果數據。

(二)服務層

服務層是系統的核心,利用強大的Map GIS數據服務引擎,通過國際通用的OGC服務標準,實現綜合監管系統與“一張圖”系統和政務管理系統的數據互操作,而不是直接操作數據庫。

系統采用“申請-接收”的方式獲取數據層提供的各類數據,數據處理模塊將數據處理后形成綜合監管數據庫,并將更新后的數據返回,既滿足了綜合監管系統的數據需求,同時能夠實時更新“一張圖”數據庫。

(三)應用層

利用.NET開發工具,對系統客戶端進行的功能分析和模塊化設計,并為用戶呈現出的可視化界面,其中包括信息采集、綜合查詢、綜合統計、預警提醒等功能模塊。

三、主要功能

(一)空間數據處理功能

系統利用OGC標準建立起通用的數據服務體系,實現國土資源“一張圖”、政務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用戶既能調閱各類業務流程數據,又可調閱“一張圖”數據庫的地理空間數據,實現業務流程與空間數據的相互銜接。系統通過強大的GIS數據分析功能,實現對大數據的抽取、分析、統計,形成綜合分析統計結果,提供業務管理和輔助決策依據。

(二)綜合查詢功能

系統基于搭建式的開發,集成了土地資源管理“批、供、用、補、查”各環節的管理功能模塊,實現了對土地資源管理各個環節的控制和監管,能夠實時查詢土地的坐標、屬性,查看項目的件建流程、審批進度、審批結果等,并且可以與“一張圖”核心數據庫成果結合,實現與圖形的關聯,進行空間定位、圖上顯示、疊加分析等更為具體的業務監管需求。

(三)大數據統計、分析功能

系統基于“一張圖”和政務管理系統的大數據支持,對國土資源利用結構和利用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將不同年度、不同行政區土地資源相關數據的統計,輸出符合規程規范的各類表格和圖件,包括不同年度土地資源變化趨勢、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與使用情況、建設用地審批、供應、利用情況、土地整治項目情況等,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四)批后跟蹤、預警提醒功能

另外,系統還開發了審批業務的批后跟蹤和預警提醒功能。批后跟蹤是對業務流程的生命周期進行全程監管,自動將與“批、征、用、補、查”各環節相關聯的業務顯示出來,通過數據分析實現對具體項目的實時跟蹤;預警提醒是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某項業務,將由預報警生成服務記錄下來并向平臺報警,用戶可以檢索所有報警,了解報警類型、時間、報警規則、以及處理部門。

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第3篇

二、關于高新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問題。由市國土資源局委托(涉及托管區域郄馬鎮,由欒城縣國土資源局委托)高新區國土資源局擬定劃撥用地供地方案,經高新區管委會研究后,直接報市政府批準。《劃撥決定書》及《建設用地批準書》加蓋市國土資源局公章并備案,即來即辦。電子監管號按石家莊市區土地電子監管號編碼順序編排(涉及托管區域郄馬鎮,按欒城縣土地監管號編碼順序編排)。

三、關于高新區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問題。由市國土資源局委托高新區國土資源局組織上報申請資料,申請資料經市政府批準后,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的決定加蓋市國土資源局公章并備案,即來即辦。

四、關于高新區征收土地及農用地轉用問題。高新區土地征收、轉用報批工作,由高新區組織材料,市建設用地服務中心組卷,報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加蓋市局公章。涉及托管區域裕華宋營鎮、欒城郄馬鎮的征收土地及農用地轉用工作,由高新區管委會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組卷工作,同時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并將有關征地組卷資料提供給原轄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經原轄區政府簽字蓋章后,上報市國土資源局。大型線性工程各區組卷后報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匯總。

五、關于高新區土地確權登記問題。由市政府委托高新區管委會負責高新區規劃范圍內的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同時負責本轄區內的土地爭議調處工作。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到市國土資源局加蓋市政府土地登記專用章并備案,即來即辦。

六、關于高新區建設用地預審問題。按照法律規定和同級審核的原則,高新區發改部門審批、核準、備案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由高新區國土資源局出具建設用地預審意見。

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國土資源;執法檢查;執法管理

國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的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土地資源形勢嚴重,耕地銳減和人口劇增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反差。因此加強國土資源的監察與管理顯得至關重要。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和單位都在堅持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堅持以耕地保護為核心,以執法檢查為重點,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以下為關于加強國土資源檢查方面的幾點思考。

1 國土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國土資源違法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違法現象屢禁不止,非法占用耕地建房、非法買賣土地、以租代征、非法批地等等,各類土地違法案件點多面廣;無證開采、無證勘探、以采代探、超深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以及破壞浪費資源的行為也很普遍。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任務還很艱巨,需要創新機制,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1.2 執法手段欠缺。由于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缺乏較強的行政強制力、執行力,導致取證難、執行難。一些案件最終通過法院強制執行,過程太長,增加了執法成本。

1.3 執法環境差。一是內部環境差,一些領導不太重視,執法監察工作沒有位置。二是外部環境差。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特別是一些人受利益驅動,阻礙執法。再就是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這個矛盾中,一些單位,一些領導也不理解和支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存在“一心謀發展”思想,以身試法,給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造成很大的阻力。

2 我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存在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法制觀念不強。一些市(縣)領導以發展縣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為借口,違法批地、違法用地、非法出讓和轉讓土地,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等違法行為不斷發生;

2.2 監察體制不順。目前這種管理體制,是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只對本級政府負責的“單向”體制,難以形成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對下級政府及國土資源部門強有力的制約機制。

2.3 執法手段不硬。現行法律沒有賦予國土資源部門以必要的查封、扣押、拆除等強制措施的權力。違法行為不能及時和有效地制止。

2.4 執法力度不夠。普遍存在著重審批發證,輕監督檢查的傾向;沒有形上而下的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執法監察不夠經常有力。

3 加強監察力度和規范國土資源形式的方法

3.1 建立和完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長效機制,規范國土資源管理

3.1.1 要建立土地審批權責統一的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現在國土資源違法違規形勢依然嚴峻,違法違規現象點多面廣、單位違法和政府違法多、新的違法形式和手段不斷出現。這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制度缺陷,是長期以來重審批輕監管的結果。各縣區執法監察機構必須要參與用地預審,重點審核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違法行為,一旦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應立即叫停相關項目的審批、供地;執法監察機構必須參與用地審批的會審、會簽,必須要有執法機構簽署的意見,項目用地才能上報有權機關審批;執法監察機構與用地、地產、地籍建立供地備案、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和用地檢查核驗制度。對那些審核把關不嚴、故意隱瞞作假,或者在違法用地尚未依法處理前就報請用地審批手續或頒發土地證書的,必須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3.1.2 建立土地管理和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明確政府及規劃建設、房產、工商、電力、司法、金融等部門在土地管理和執法監察中的職責和分工,形成政府負總責,國土資源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司法機關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土地管理和執法監察責任體系,根據國務院71號令,對于違法用地,規劃建設部門不能給與辦理規劃許可證,房產不能辦理房產證,工商不予辦理執照,金融不予辦理貸款,各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共同責任”。任何一個部門出現失職,要追究該部門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3.1.3 加強基礎工作。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信息收集和上報工作是各縣區執法監察的一項重要的日常性工作,各縣區大隊必須高度重視,要配備專人、配備必要的設備。要按支隊的統一安排收集和報送信息,以便支隊選擇上報省廳宣傳新做法、新經驗。統計工作,也是執法監察的一項重要的日常性工作,各縣區大隊必須配齊統計員,按時報送有關統計報表、數據,并列入目標考核。再就是要加強對通過渠道反映出來的違法案件的查處,同時,要及時回復當事人,上報有關部門。

3.1.4 加強執法監察隊伍建設。執法隊伍是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根本,任何完善和長效的執法監察機制都需要執法隊伍來執行。今年要把執法監察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按照“有位保障有為”的原則,積極協調、穩步推進執法監察大隊長進班子。同時,要強化責任,支隊與對各縣區大隊要簽訂責任狀,對違法案件發現不及時、查處不力,涉及基本農田1畝以上、耕地3畝以上、其他土地5畝以上的,要追究大隊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二是各縣區要與有關部門銜接,爭取執法監察隊伍納入公務員系列,納入財政全額撥款。

3.2 積極開展和落實預防措施,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3.2.1 繼續將國土資源動態巡查當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明確巡點,建立和完善動態監察網絡,將基本農田保護區、城郊結合部、重要公路兩側、重點礦區列入巡查的重點區域。二是要明確巡查責任,確定巡查頻率,支隊與大隊、大隊與鄉(鎮)國土所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分片包干負責,嚴格落實“三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員、定崗位、定責任,包巡查、包處理、包結案。三是納入目標考核,將動態巡查和年終目標考核結合起來,全面落實動態巡查責任制,堅決把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3.2.2 建立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聯動機制。要探索把執法窗口前移、執法重心下沉,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下到基層,使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各縣區根據工作需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信息員,為我們及時提供違法線索,以便及時制止和查處。賦予鄉鎮、村、社區在制止違法行為上一定的責任,強化打擊土地違法行為第一線的權力、責任。

3.2.3 積極推進礦產資源執法窗口前移。對礦產資源違法行為切實做到“防范在先、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有力、整改到位”。在礦產資源多、違法現象嚴重的區域,要聘請礦產專業人員做現場勘測員,定期到礦山現場或下井查看,定期向執法監察機構報告,以便及時發現礦產違法行為,做到早制止、早整改、早查處。

4 加大案件查處力度,爭取在查處大案要案上取得突破

4.1 強化執法手段。各縣、區要加強執法裝備,配備執法專用車、執法工具、執法保護器具。市支隊現有一臺專用拆除違法建筑的挖掘機,各縣、區有需要都可以借用。

4.2 積極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各縣、區要加大對原已發生的違法行為的處置力度,該罰款的罰款,該拆除的堅決拆除,特別是占用基本農田建房的。拆除違法建筑必須要以縣、區政府為主,由政府承當拆除違法建筑的主體,才能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行為發生地的鄉鎮一級政府,縣、區大隊可以采取致函的方式通報有關情況,書面送達,以增強領導的責任感,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違法建筑的拆除行動。同時,加大巡查力度,對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做到發現得早、制止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爭取本年度的違法案件發生數量大幅度降低。對個別新發生的案件必須從快、從嚴查處。

4.3 要突出查處重點,抓大案要案的查處。要重點查處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非法批地、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非法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違法審批發證、無證開采、無證勘探、以采代探、超深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以及破壞浪費資源的行為。

只有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才能堵塞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只有從嚴執行制度才能實現有效管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長效管理的前提條件,嚴格執行制度才是長效管理最可靠的保障。只有加強執法力度和國土資源嚴格的監察制度,我們國家的國土資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主意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鹽城市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處.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宏觀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執法監察篇

國土資源監管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信息系統;一張圖

中圖分類號: TP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63(2015)04-

0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地對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需求越來越大,如何依法合理、智能集約利用國土資源,遏制違法違規破壞、浪費國土資源,及時預防與制止違法勘察、違法開采、未批先建、批而未用、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等違法行為,是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執法監察信息化,通過無線通信技術、GPS/GIS/RS技術、工作流技術、空間數據庫等發展研究手段,創新執法監察與監管,實現國土資源監管的數字化、規范化和空間可視化,構建“責任落實、關口前移、反應迅速”的執法監察工作新格局。

1國土資源執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國土資源日常執法時,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難以解決:一是在執法現場難以及時、便捷地獲取土地、礦產現狀、規劃、審批等相關信息,外業巡查人員現場獲取疑似違法用地的相關信息也不具操作便利[1];二是違法案件立案查處不及時、案卷不規范,難以實時將外業巡查獲取的違法案件反饋上報,只能事后錄入或被動執法,延長了違法事件的處理時間,造成執法工作被動,甚至會激化矛盾[2];三是衛片執法工作量大、管理難度大、工作量大,現場難以準確定位圖斑、判定圖斑地類性質;四是執法巡查工作監管、調度也表現出一定執行難度,具體就是:難以對外業巡查人員(車輛)進行實時監控、指揮調度,難以獲取歷史巡查記錄,難以有效分析、總結監察工作。針對以上問題,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利用技術手段,為科學執法提供有效支撐[3]。

2利用信息系統破解執法難題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目的是為了在執法現場實時獲取用地信息(規劃、報批等),及時制止、立案查處違規行為,將違法案件“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規范動態巡查工作,實時監管指揮外業巡查,有效分析歷史巡查記錄[4],統一標準、規范臺賬,降低履職風險;使執法監察達到“操作流程化、程序系統化、管理規范化、處置快捷化、信息公開化、獎懲制度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的工作水平。

系統依托專網,結合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是一個覆蓋全域,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建立指揮調度中心,開發一體化業務模塊(快速反應及預警監控指揮中心、及12336熱線呼叫中心、動態巡查模塊、案件跟蹤審理模塊、衛片執法檢查模塊、決策分析模塊、遠程視頻監控模塊和聯合執法模塊)。

圖1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構架圖

Fig.1 Framework of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 System of Land and Resources

指揮中心的工作重點在于從宏觀角度來管理全域執法監察工作實施情況,并給與指導、支持和督導。執法監察工作的具體實施,從邏輯上可劃分為外業工作部分和內業工作部分,二者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聯動作業的工作模式,實現執法監察工作的高效管理。

外業部分為執法監察工作的具體實施和信息搜集的階段,工作要點是現場性、時效性、準確性、完整性。外業巡查人員通過使用手持GPS采集可疑地塊圖斑,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現狀圖、基本農田圖、礦產資源規劃圖、地政與礦政審批等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得到分析結果(如是否符合規劃、是否審批通過、項目基本情況等),并通過分析結果判斷是否違法。如屬于違法,外業巡查人員則可以創建疑似違法案件,填寫相關信息并向監控中心及時反饋調查結果(如用地單位、面積、巡查人、現場照片等),系統進入違法案件查處流程,以進一步核查和取證,對辦理情況進行及時跟蹤。

內業部分是對外業工作的管理和對外業采集的信息匯交到內業后處理和管理工作,如巡查任務計劃、案件具體辦理、案件分析和指導、統計分析、數據匯總等。

2.1建立快速反應及預警監控指揮中心,對執法巡查進行實時監管與調度

快速反應及預警監控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是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內外業聯動工作的中樞,指揮中心系統是由八個功能模塊組成,包括:巡查人員及車輛監控、違法地塊疊加分析、違法情況受理、違法案件分布顯示、突發及重大案件預警提醒、案件辦理逾期提醒、視頻監控區管理、任務實時調度。

通過指揮中心系統,可以在大屏幕上查看到全省違法案件的分布情況,對于重大或領導督辦的案件,系統能給出圖形化提示,對于辦理時限即將或已逾期的案件,系統能給出相應的預警報告;同時,系統可以對出巡的巡查車輛和巡查人員進行實時定位、歷史巡查路線查詢,從而做到對各級部門動態巡查情況的宏觀監控;指揮中心系統通過3G視頻設備,對礦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可以有效地發現和制止保護重點區域的土地、礦產違法行為;指揮中心可以將衛片檢查、重大違法案件、事件、臨時突發性事件等情況,作為巡查任務實時分配到外業巡查人員的終端系統中,引導外業巡查人員趕赴指定現場。

2.2建立及12336熱線呼叫中心,快速掌握違法動態,及時制止違法行為

及12336熱線呼叫中心,通過及時接受和處理來自和12336舉報熱線的違法案件線索,暢通國土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舉報渠道,使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及時掌握違法動態、研判監管形勢。主要功能包括:件受理、12336熱線受理、事件批示、事件查詢、件管理、語音記錄管理、綜合統計、單位排名、逾期提醒、領導督辦。

系統可以對任意時間段內、全域范圍的、12336案件進行同比、環比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圖表的方式,方便及時了解各地案件的波動情況,輔助領導進行宏觀決策、指揮調度。

2.3利用動態巡查模塊,實現執法現場實時獲取信息,當場判別違法行為

動態巡查模塊主要是由六個功能組成,包括:巡查軌跡記錄、疑似違法用地地塊采集分析、現場照片取證、巡查任務接收、現場信息同步回傳。系統通過安裝在手持GPS設備的巡查程序,實時記錄巡查人員的巡查路線軌跡;當巡查人員發現疑似違法用地時,可通過手持GPS設備采集疑似違法地塊的坐標信息,并回傳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系統根據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對疑問違法用地地塊進行核查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回傳到外業人員的手持GPS設備上,幫助外業巡查人員確定疑似違法案件。同時,巡查人員可以通過手持GPS設備上的攝像頭,對實地情況進行拍照取證。動態巡查模塊可以接收指揮調度中心發送過來的案件和圖斑調度信息,指引外業巡查人員趕赴目的地。所有現場記錄(軌跡、違法案件信息、照片等)可以通過GPRS無線方式或USB離線傳輸方式,回傳到指揮調度中心子系統并記錄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動態巡查數據傳輸模式

Fig.2 Dynamic Inspection Data Transmission Mode

2.4利用遠程視頻監控模塊,了解執法現場情況,監控重點地區

遠程視頻監控模塊,利用在監控現場或巡查車輛頂部安裝的3G攝像機,將現場圖像采集并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保證各級指揮中心實時對重點監控區定位監控。

2.5通過案件跟蹤審理模塊,規范案件立案查處流程,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案件跟蹤審理模塊,采用工作流(Workflow)技術實現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過程的管理,主要功能內容包括:案例辦理、案件查看跟蹤、重大案件領導督辦、案件逾期提醒等。案件網上辦理,主要包括案件的產生、受理、立案、告知、聽證、下達處罰決定、送達、執行到結案等過程。上級可以通過案件模塊對重大違法案件進行督辦督查,及時知曉案件發生和辦理的狀況。系統通過設置各類案件的辦理時限,及時預警提示案件的辦理周期,督促案件辦理進度,有效的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2.6通過衛片執法檢查模塊,輔助衛片執法工作,提高工作質量

每年由國土資源部下發衛片圖斑,由衛片執法檢查模塊進行及時的處理,制定巡查任務指令,執行衛片巡查任務。系統通過“一張圖”核心數據以及違法案件查處數據,對衛片圖斑進行分析,快速核查衛片的違法情況,對違法用地進行早處理、早整改、早復耕。

2.7利用決策分析模塊,有效分析總結各地違法案件發生規律,為執法工作決策提供依據

決策分析模塊,統計任意時間段內,違法案件的宗數、面積,以及和往年同期的對比以及違法行為發生率、違法行為制止率、違法案件結案率等數據。提供熱點和網格分析功能,根據各級管轄范圍,及時生成各類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

2.8通過聯合執法模塊,建立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

聯合執法模塊通過對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及有關單位開放系統錄入界面或對接其已有的政務系統,從而達到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公文、公告、案件情況快速流轉,讓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第一時間獲得土地執法聯合執法公文和相關資料[5];同時,還能夠接收來自各級政府機關的國土相關信息,及時獲知政府指示和意見,真正做到建立和完善土地執法監管共同責任制,讓土地執法從“一家管”過渡到“大家管”。

3 執法監察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與業務創新

3.1應用集中部署與“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分級調用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需要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支持[6],“一張圖”核心數據庫通過的符合OGC標準的WMS/WFS服務,向執法系統提供圖形瀏覽、空間分析和空間查詢服務。“一張圖”核心數據庫需要分級調用,如果本級國土部門存在“一張圖”數據庫則調用本級數據服務,如果沒有,則調用上級部門的數據服務。

執法監察應用系統統一集中部署,執法監察的業務數據也統一集中管理,各地在日常執法監察工作中所產生的數據,通過專網集中存儲,分級備份。

3.2分散管理向“大集中”管理模式過渡

通過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土地、礦產違法數據采集、更新、傳輸的長效機制,建立統一集中的數據中心,采用“大集中”管理模式,下一級違法用地和巡查數據實時或定期通過網絡自動在統一數據中心節點增量備份,并將數據采集和管理使用分離,將全面掌握全域真實準確的違法案件信息,保證有效實施最嚴格的執法監察和監管職能。

3.3“一家管”邁向“大家管”

早在2011年國家就提出要建立國土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完善共同責任機制體系、制度和運行方式。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聯合執法模塊,建立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機制,信息共享、溝通協調、聯合查處,共同促進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促進依法依規用地與資源利用,讓國土資源執法從“一家管”過渡到“大家管”。

4結束語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針對目前國土資源日常執法的困難和問題,綜合無線通信技術、GPS/GIS/RS技術、工作流技術、空間數據庫分析技術等,設計了動態巡查、呼叫中心、案件跟蹤審理、預警指揮中心、決策分析、遠程視頻監控和聯合執法等功能模塊,切實解決了日常執法中遇到的審批信息獲取不便捷、案件查處不及時、人員車輛難調度、巡查工作難監管等問題,結合嚴格的執法管理規定,能夠實現“責任落實、關口前移、反應迅速”的執法監察工作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國斌,王宏偉,孫操,等. 建立共同責任強化執法監管_強化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調研[J]. 浙江國土資源,2009,5:10-14.

[2]段坤君,段建南.淺談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_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J]. 現代農業科學,2008,12:116-117.

[3]解路,段建南. 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以長沙市為例[J]. 中國集體經濟,2009,1:121-122.

[4]鄭敏輝,林良彬,丁華祥.移動地理信息服務動態巡查系統設計與實現[J].測繪地理信息,2015,02:77-79.

[5]丁華祥,林良彬,唐力明.國土資源網格化在線監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通報,2014,10:108-110.

[6]邱國慶,蔡冠生.GIS和GPS技術在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9,4:16-18.

[7]劉磊.巴彥淖爾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信息系統的應用及建議[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Construction for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 System of Land and Resources

ZHANG Yun

(Information Center, Land and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310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和顺县| 宜城市| 沅江市| 宣武区| 荣昌县| 额尔古纳市| 太保市| 新蔡县| 德惠市| 永康市| 三原县| 旅游| 富川| 浪卡子县| 讷河市| 筠连县| 曲周县| 安徽省| 信阳市| 册亨县| 兴海县| 新河县| 南宁市| 温宿县| 新晃| 涿州市| 阜新| 潞城市| 庄河市| 清丰县| 丹江口市| 邓州市| 江山市| 栾城县| 静海县| 和顺县| 米脂县| 宜川县| 邻水|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