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第1篇

摘要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體育運動越來越重視,田徑運動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短跑在田徑中是最受關注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在田徑項目中,短跑的成績最容易提高,所以,本文以田徑短跑運動中擺腿技術為出發點,分析擺腿技術的要點。

關鍵詞田徑運動短跑項目擺腿技能訓練方式

田徑在各項的體育活動中深受人們的喜愛,短跑作為田徑運動中的一種,需要人有很強的爆發力,也是所有項目中競爭最激烈的項目,在短跑比賽項目中,緊張激動的不僅僅是運動員,觀眾甚至要比運動員還要激動。所以,本文通過對短跑技巧的研究,分析了擺腿技能對田徑短跑的重要性。

一、田徑短跑項目中擺腿技能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田徑項目中,短跑是最需要人的體力、爆發力,還有一些客觀的因素,衣服裝備、觀眾的熱情程度都是能夠影響運動員發揮的條件。這些客觀的因素都是外在的條件,每項運動都有自己的技能方法,能夠正確的掌握短跑的訓練方法,對短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

傳統的短跑技能訓練,認為運動員的后蹬力是主要的,后蹬的力度很大,能夠給運動員足夠的動力。由于現在的技術不斷地改革創新,后蹬的訓練技術相對比較單一,并沒有考慮到人的整體的協調性,在短跑的過程中,后蹬主要作用于起跑,但是在跑的過程中,腿部的擺動是尤為重要的。腿部與腿部之間相結合,提高運動員的協調性,使其能夠發揮更好的水平。

二、短跑擺腿的理論分析

(一)運動學中的理論

在進行擺腿前,必須要提高擺動的速度,進而能夠減少在空中的時間。這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膝關節與踝關節的角度,減少運動員在落地時受到的水作用力,能夠有效的增加邁步的長度。規范的提前擺腿,可以減少腿部落地后的反沖作用力。人體大腿與軀干之間保持90度角,是膝關節擺動的最佳的位置。若是擺動的過高,會因為慣性的因素,使分力上升,畝會降低快速跑的效果。通過正確的擺腿動作,在與支撐面形成的后蹬角時,此時需要加速前擺,能夠較大的促進水平分力。

(二)生理學上的理論

在提后擺腿順利進行的情況下,能夠有利于擺腿到恰當的位置,從而使大腿與小腿之間形成最佳的折疊角,才能夠保證運動員最好的發揮。在訓練中應注意,一定要有目的的進行體后擺腿,迅速的折疊,能夠保證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體后的折疊動作,從而大部分的完成小腿折疊的動作,可以給有機體在支撐時創造良好的條件。盡最大限度的增加大腿之間的夾角,擺動頻率越快,大腿之間的夾角就會越大,在增加步長的前提下,能夠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如果大腿之間的夾角小,這樣就會導致步長短,對于支撐時間有一定的阻礙,從而會影響速度的提高。應積極地通過伸髖動作來增加大腿間的夾角。伸髖就是在人體支撐時以髖關節為中心向前進行轉動的一個過程,能夠大大的增加大腿之間的夾角。從而能夠提高速度。

三、田徑短跑擺腿技能訓練的要點分析

田徑運動中,無疑是以人們的身體協調性為基礎,只有將手腿更好的協調,人才會發揮高質量、高速度的運動水平,短跑就是要求人每個動作的完美結合。在短跑過程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跑、途中跑和終點爆發。起跑主要是起跑動作是否合理,好的起跑方式能夠增加人的爆發力,蹬地過程中力度大,借力就越大,能夠增快人的速度,能夠給中途中的運動提供力度;在中途跑時,運動員在加速跑時,會達到一個極限,并保持這個最快的速度,這時手腿之間的協調能夠減少乳酸的產生,能夠使運動員減少痛苦;在終點跑的過程中,在極限下還要加快速度,手腿的協調更加的重要,依靠協調性來加快速度。

所謂的擺腿技術并不是單純的腿部擺動,正確的擺腿動作應注意三個方面:身體的擺動、大腿間的角度、大小腿間的折疊擺動。訓練時注意這些技巧,并將其掌握,從而能夠提高運動速度。

(一)軀干的擺腿技巧

可以利用髖骨進行擺腿的提前練習。將雙腳并攏身體站直,重心前移,將一條腿用來支撐,另一條腿反復擺動,并重復性的練習。髖骨可以帶動另一條腿,感受短跑過程中雙換的速度,并能夠逐漸的加快頻率來鍛煉雙腿的靈活程度。還可以通過練習器來鍛煉雙腿的靈活性。在練習時一定要保證動作的規范性,探索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來提高速度。

(二)增加大腿間角度的技巧

大腿間的角度越大,步長越長,就能夠有效的提高短跑速度。在短跑時,會因為兩腿的交替浪費時間,也會因為快速運動而產生阻礙,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增大大腿間的角度,能夠有效的利用髖骨來帶動兩條腿的運動,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大腿與軀干的角度,通過兩條腿的交換來著增加位移。

(三)大小腿的折疊技巧

大小腿之間的折疊速度一定要特別快,從而能夠減少時間的浪費,帶動腿部的移動,大大的加快其速度。折疊的角度要適中,小腿能夠剛剛接觸到大腿就好,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減少時間的浪費,更能有效的支持大腿的擺動。在訓練大小腿折疊時,可以依靠練習器來訓練,用一條腿作為支撐,微微彎一點,另一條進行來回擺動,并向后折疊小腿,以碰到大腿為基準,重復性的練習,鍛煉大小腿之間的協調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擺腿技巧對短跑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對短跑技能訓練方式的研究,歸納了三點技巧,大腿間的角度、大小腿間的折疊、軀干的擺腿,并進行了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第2篇

關健詞:短跑技術;訓練方法;起跑階段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155-02

各項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是速度,它是田徑運動發展的基礎構成之一。運動員的短跑技術得到加強,不但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其在從事別的體育項目中的發展。短跑屬于一種極限運動,它是人體運動器官大內臟系統在極度缺氧狀態下完成的大強度的工作。短跑的全程技術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四個部分組成。它們四個部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統一體。

筆者通過平時的訓練加上網上和閱覽室資料的研究,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一、短跑技術與訓練方法的簡要分析

起跑的準備階段。短跑一般采用的是蹲踞式的方法,它包括各就位、預備和鳴槍三個環節。

專業的運動員訓練都會安上較為完備的起跑器,如拉長式、接近式和普通式。安起跑器時,兩個起跑器之間的寬度為0.15米。在指導運動員訓練時,教練一定要按運動員的個人身高、體型和掌握技術的程度來確定其起跑動作,一定要把有力的腿放在前面。

短跑一般都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有的運動場可能沒有安置起跑器,即便如此運動員的兩腳也應該在起跑足的位置,使兩足有牢固的支撐,形成良好的預備姿勢,以便于使其獲得起跑的速度。教練一定要告訴運動員,在離開起跑器的瞬間,一定要讓肌肉發揮最大的力量,獲得最大的初速度。這樣可以更有利于運動員起跑后身體的前傾角度。教練員在教授運動員時需要先從普通式教起,然后根據運動員的身體情況進行訓練。

各就位這一動作完成得好壞,跟起跑器安裝是否恰當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在這個階段,運動員一定要注意正確調整起跑器,使之能夠與自身實現完美的結合。

當運動員聽到各就位時,主要以調整心態為主,呼吸頻率需要作好調整,在起跑器前,使身體下蹲,兩手撐地,將力量較弱的腿和腳放到后起跑器上,將另一條腿和腳放到前起跑器上。后腿的膝蓋跪在地上,兩手收回于起跑線后面,兩臂伸直,兩手距離與肩同寬,使身體的重心稍往前移,肩軸與起跑線平行,放松身心。兩眼的視線以頸部舒適為原則,靜等“預備”口令的發出。

“預備”口令一出,運動員一定要迅速調整身體,支撐的膝蓋要離開地面,臀部上升,身體重心前多,肩部略超過起跑線。雙腳緊貼抵腳板,雙腿肌肉緊張,準備隨時起跑。整個預備的動作要注意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身體過渡到適合自己的身體素質動作中。此時,運動員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槍聲一響,即刻出發。

“鳴槍”這是決定起跑動作是否完美的決定階段,也是最后一個環節。運動員應該在聽到發令槍響的同時,兩手迅速離開地面,屈肘過渡到擺臂,兩臂肌肉緊張逐漸加快,兩腿使勁猛蹬起跑器,迅速跨出。此時,建議運動員腳尖不要離地面過高,步幅也不宜過大,但頻率應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高。擺動腿時,積極下壓,向后方用腳尖拔地,快速轉入疾跑。

二、加速跑的動作技術

起跑結束后要立即轉入加速跑,距離一般為18米左右。此時,我們一定要突出加快擺臂與步頻的節奏,前幾步時,腿要下壓拔地,手臂和腿的大幅擺動要與身體的爆發力形成一股合力,伴隨著后蹬腿與地面角的逐步增大,步幅也逐漸增大,兩腳的著力點落在一條線上,身體逐漸抬起處于正常跑的姿勢,再應順慣性放松跑上兩三步,自然跑進,過渡到途中跑。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然跑進這兩三步,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容易忽視的環節。在比賽過程中,經常有些運動員為了搶占先機,獲得較快的加速度,肌肉高度緊張,沒有放松跑這兩三步,后來就會使肌肉保持高度緊張而影響了持續工作這一能力。如果我們能夠讓運動員掌握自然跑進這一技術,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的產生。

三、現代短跑訓練方法簡析

短跑內部各環節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包括合理的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四個環節。其中,合理高速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對比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體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擺脫相對靜止狀態,獲得向前沖力的關鍵,它可以爆發出極限速度,從而使運動員順利過渡到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最長的一段,其速度也最快。本環節的任務就是讓運動員身體在無氧代謝的情況下,身體肌肉繼續發揮高速度跑。擺動腿和膝關節,一定要快速有力,同時還要伸展骻、膝和踝關節,蹬離地面后,形成支撐腿和擺動腿協調配合的動作。

騰空階段,小腿在蹬地后的慣性和大腿的擺動的作用力下,迅速地向大腿靠攏,形成大小腿邊折疊邊前擺的動作。這就會有效地縮短大腿前抬、小腿下壓以及腳掌拔地的作用。同時,擺動腿以及髖關節為軸積極下壓,小腿隨擺動腿下壓的慣性,自然向前向下伸展,準備著地緩沖。途中跑是否能夠在高速的前提下保持長久能夠決定本次短跑能否取得優異成績。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第3篇

關鍵詞:短跑運動員;科學選材;常用指標

在田徑運動快速發展的今天,要想縮短我國與世界短跑運動水平的差距,必須堅持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原則。科學選材,是體育運動科學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科學選材是訓練工作的基礎,也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早期發現對短跑具有發展潛力天賦的優秀的人才,可以說訓練成功了一半。筆者認為只有早期的選材工作做好了,才能為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打下良好的基礎。

1 運動員選材的基本概念

1.1所謂運動員選材,就是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和要求,采用科學的方法把那些適合某個項目,并且有發展前途的少年兒童通過客觀指標的測試,全面綜合評價和預測,把先天條件優越的少年兒童從小挑選出來,加以系統訓練及培養,最終創造優異成績。隨著科學訓練方法手段的不斷發展和提高,科學選材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運動員天生資質,可以保證運動員多年的系統訓練,為創造優異成績打下良好基礎。

1.2運動員選材在《中國大百科書》體育卷中的解釋是:把先天條件優越,適合從事某項運動的人才從小選,進行系統的、有目的的培養,以便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

1.3挑選優秀運動員是一個發掘遺傳基因、身體形態、生理機能,運動素質、心理素質、運動智能、運動技術等各方面潛能的工作。

1.4現代運動員選材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綜合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成果,特別是應用近代人類遺傳學、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力學、體育專業理論、體育教育學和人文環境等新知識、新成就、新技術,使運動員選材從碰運氣的選材或經驗選材,提升到理智、科學地選材。

1.5對于少年兒童的選材,田麥久提出了少年兒童訓練的指導目標,既少年兒童參加訓練選手未來發展的目標,認為:應選拔具有較高運動天賦及巨大競技潛力、更有可能經過多年系統訓練被培養成符合優秀選手競技能力結構模型特征的少年兒童加以專門的培養。

2 短跑運動員選材指標的研究

2.1 身體形態指標選材

短跑項目的特點,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與其相適應的良好身體特征。根據國內外優秀短跑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分析,短跑運動員選材的身高標準在不斷提高,要求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勻稱結實、肌肉富有彈力、小腿、踝圍、跟腱相對較長。其中主要包括身高、下肢長B/身高×100、比大小腿長[大腿長/(小腿長+足高)X100]、比踝圍(踝圍/跟腱長×100)和比跟鍵長[(跟腱長/小腿長+足高)×100]、上下肢比例等。在相同指標的情況下,身高、下肢長、跟鍵長、踝圍細、腳掌小的運動員選優(表1)。

2.2身體素質指標選材

身體素質是少年兒童短跑運動員選材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運動員的短跑成績取決于速度、速度力量和專項耐力,其中速度能力尤為重要,在選材中優先考慮。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素質增長的速度,那些素質起點水平高,增長速度快的少年兒童,將是理想的短跑選手。少年兒童短跑運動員選材常用的身體素質指標如下(表2):

2.2.1測試項目包括60米起跑、100米跑、300米跑、立定三級跳遠、后拋鉛球、1500米/800米等指標。

2.2.1.1測試60米起跑、加速跑:檢測反應速度、起跑技術、加速能力以及最大速度等。

2.2.1.2測試300米跑:檢測人體無氧耐力。

2.2.1.3立定三級跳遠:檢測下肢爆發力、動作的協調性、動作速度及下肢力量。

2.2.1.4后拋鉛球:檢測上下肢協調性、上肢爆發力、腰背肌素質。

2.2.1.5測試1500米/800米跑:檢測有氧耐力、內臟器官和體能恢復情況。

2.3遺傳學指標選材

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一部分是通過訓練得到明顯改變的,而另一部分則主要是由遺傳特征所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天賦或先天性。隨著科學訓練的不斷發展,遺傳學的變異觀點已滲透到運動員科學選材領域,逐步形成了《運動才能遺傳學》理論,指導著運動員科學選材工作的深入和開展。德國學者格拉姆在研究運動能力的遺傳問題時概括地指出“在運動能力的遺傳中,只要不是極端的個體,其后代中有50%的人含有優秀的運動才能,而且還有可能超越親代個體,親緣越運,這種可能性越大。因此,應用遺傳學的理論、觀點和方法進行科學選材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選材時應注意選拔身體形態、生理生化、智力與個性、運動素質等方面的遺傳度指標進行優選。

2.4心理學指標選材

一個優秀的少年兒童短跑運動員,除必須有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優勢特點,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能力。心理學家認為:“體育運動決不是單純的體力、技術、戰術之爭,而是心理之戰。”所以,科學選材還包括心理選材。短跑運動的項目特點要求運動員要反應快,速度感覺好,敏感性強。在選材中可以通過簡單反應時、起跑反應時、50米速度知覺、100米速度預估以及腳踏頻率等心理素質指標來測定。教練員還可以通過比賽,觀察運動員的表現情況,判定其心理能力和素質。

2.5 生長發育指標選材

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的階段性規律很強。一般有兩個突增期:第一次突增期在兩歲以前;第二個突增期在青春期,年齡在10~11歲至14~15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年齡階段,即生活年齡和生物年齡,生活年齡是指人體實際生活中生長的年份,生物年齡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骨齡,骨齡可以反映少年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的基本過程和發育程度,人體的生長發育水平的高低,與運動能力有著直接作用,早發育早成熟的運動員早期表現能力相對強,晚發育的運動員早期表現能力相對落些,在挑選田徑短跑的運動員中根據有關資料表明應該選擇正常發育的學生參加短跑訓練較為適合。

2.6生理指標選材

機能類指標包括血色素、肺活量、心功指數以及紅肌纖維和白肌纖維的比例。在選材時,應重點選擇白肌纖維比例高的運動員。另外,其它的生理指標也不能忽略,如安靜時的心率、運動時的最大心率、肺通氣量、最大攝氧量、運動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等。

2.7生化指標選材

人體生化過程能直接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短跑項目主要是靠肌糖元無氧硝解代謝供能,尤其是ATP和CP供能,它們的含量多少直接關系到在無氧條件下的能量供應。一般認為,肌肉中CP的含量及其在合成的速度,是人體速度素質的基礎,所以,在選拔少年兒童短跑運動員時應重視這一重要的生化指標。通過這種指標的選材可以充分了解到初選運動員的特點以及今后所要發展的專項。

2.8 智力選材

智力是指人們運用大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大腦的一種功能。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六個方面。當代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必須具備靈活的頭腦、敏捷身手,在風云多變的賽場靈活應變,以超強的智商戰勝對手。培養頑強勇敢、堅毅沉著、機智靈活等優秀的意志品質。這樣才能適應現代體育競賽的需要。在選材中盡量選拔智力水平高的少年兒童參加訓練,是發展高水平短跑運動員的必備條件。

3 科學選材的體會

只有根據運動項目特點,樹立科學選材觀,形成見解獨到,選材手段科學,才能成為一名伯樂型的教練員。教練員作為選材工作的主體,應逐步形成自己的選材“套路”,練就一雙“伯樂識千里馬”的慧眼。例如當年孫海平指導就是看中了劉翔在欄架前與眾不同的感覺。誰都沒練過,大家都在跳欄和躲欄,只有劉翔敢于迎上去。孫海平在總結選材經驗時說,我選材首先會讓你跑一下,看看節奏感和踝關節的力量好不好。節奏感,主要是你在跑動過程中,動作自不自然和連不連貫;踝關節力量則是在你腳落地的那一剎那,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住地面。跨欄技術不會――可以學,韌帶不好――可以拉,唯獨足弓深淺,彈跳力強弱必須要先天出色。而劉翔恰好具備了這些優點,這是緣分更是眼光。曾連續帶出兩屆全運會冠軍的國家隊三級跳遠教練員何幼棣,在選材上也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第一跳敢跳且跳躍距離較遠的運動員,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他在選材時把這一點作為考察運動員的重要依據并獲得了成功。再如,國外有一名著名短跑教練員,在選材時,重點考察運動員10秒內用筆在紙上點的點數,他認為點數多的運動員,在反映能力、肌肉協調能力、速率上占優,適合從事短跑訓練等等。

4 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體育訓練如果把握住了選材這個重要環節,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一個運動員要登上事業的巔峰,除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及拼搏進取精神外,還需具備較好的形態、機能等先天條件。因此,只有認真做好早期的選材工作,才有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運動員。

參考文獻:

[1]體育院校函授教材,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生化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

[2]中國田徑協會,田徑教學大綱[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3]趙保麗,等.田徑運動員選材[M].(少年體育訓練》雜志社,2005.1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第4篇

練習等手段來改進短跑運動員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 短跑運動 訓練方法 放松練習 一、運動員的基本技術情況分析

(一)小步跑練習的不足

小步跑的動作要求,上體稍前傾,步幅小,大腿前抬幅度小,大腿快速下壓后扒,前腳掌著地后膝關節伸直,心理定向于前腳掌著地,此練習主要是體會腳著地技術動作,發展步頻,提高跑的運動協調能力等。練習中主要是足踝和小腿活動,髖關節的屈伸運動幅度小,股后肌群參與工作少。現代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征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它有著積極的伸髖動作且心理定向于擺動腿快速伸髖下壓大腿。而積極的伸髖是股后肌群參與工作的結果。因此小步跑練習在促進初學者體會腳著地部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掌握短跑技術后面作用不明顯。

(二)高抬腿練習的不足

傳統高抬腿練習主要強調大腿的高抬上擺,而對擺動腿下壓強調不夠,其作用主要是改善屈大腿上抬能力。實際上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大腿抬的過高,擺動腿產生的垂直分力增大,水平分力減少,不利于動作的向前性。現代短跑技術強調伸髖與大腿制動下壓的速度,所以傳統高抬腿練習與現代高抬腿練習動作用力特征,肌肉工作方式不相適應,尤其在伸髖的心理定向方面缺少主動性。

(三)后蹬跑練習的不足

后蹬跑要求支撐腿后蹬時膝關節充分伸直,用于掌握后蹬技術,提高腿部后蹬力量和下肢蹬伸能力,這與傳統短跑技術理論中強調后蹬是人體跑進動力來源相一致。后蹬跑練習的用力特性、肌肉工作方式及心理定向與現代短跑技術動作特性相差甚遠。根據現代短跑技術特點,如果過分強調支撐腿后蹬時充分蹬直,則會延長支撐和騰空的時間,影響跑的時效性,還會引起動作的不協調。這是因為腿蹬得越直膝角越大,拉力則越小,大小腿折疊越困難,增加了擺動半徑,減慢了支撐腿離地后向前擺動速度。長期堅持后蹬跑專門練習,則會形成后蹬腿各關節過分緊張,大小腿折疊困難,前擺不及時和緩慢后蹬等錯誤的動作定型。

二、短跑專門性練習方法

(一)半高抬腿小步跑練習

主要強調著地的動作與速度,在傳統小步跑基礎上要求擺動腿擺動的高度與重心水平線約成30度—40度,要求練習者在練習中心里定向于擺動腿屈膝前擺和快速伸髖下壓大腿,加快腳著地的速度,主要體會趴地式著地技術,途中跑中擺動腿著地速度與大腿快速下壓伸髖的速度是緊密聯系的,即擺動腿伸髖與后擺的速度決定腳著地速度。半高抬腿小步跑練習主要是通過伸髖下壓促進腳快速著地,積極伸髖是股后群肌參與工作結果,這與動作幅度,肌肉工作方式等方面較符合現代短跑運動的技術要求,從而可有效地掌握短跑專項技術,提高短跑項目動作速度。

(二)下壓式高抬腿練習

下壓式高抬腿練習主要強調伸髖的動作與速度,練習中要求練習者心理定向于擺動腿上擺結束后快速伸髖,加速大腿下壓速度,此練習主要是發展大腿快速前擺、制動和快速落地能力,提高途中跑大腿擺壓轉換速度和快速下壓的技術和能力。

(三)“趴地式”車輪跑練習

“趴地式”車輪跑練習主要強調折疊前擺與伸髖趴地動作的協調性和有效性。要求練習者在練習中心里定向于擺動腿擺到最高點,快速伸髖下壓,同時鞭打趴地,支撐腿屈髖前擺。此練習主要用來提高髖部屈伸肌群擺動力量以及對抗肌和相應肌群的運動協調性,可有效的發展肱二頭肌的力量,有關研究表明在快速,正確地完成“趴地式”車輪跑動作前提下,完成“趴地式”車輪跑的距離與100米跑成績成高度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865,p

三、關注放松練習的訓練

我國優秀短跑運動員普遍具有動作靈敏、步頻快的特點。起跑至30米處,能達到3.4秒~3.6秒的水平,但普遍存在步幅不夠大,后階段減速的缺點,這是由于在訓練指導思想上過去曾認為腿有力就跑得快的影響,所以對跑的經濟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片面追求素質能力的提高,不重視運動員跑的基本技術,特別是忽略了放松技術的訓練。造成運動員跑時緊張,動作幅度小,不舒展,肌肉僵硬等。動作緊張表現在技術上的原因首先是跑的多余動作多,擺動腿抬得不高,不能很快積極地下壓扒地,聳肩直線性差等。并且由于大小腿放松折疊不充分而帶來一系列技術動作的不合理,影響了全程節奏感和實效性,能量消耗大。

四、結論與建議

(一)對青少年尤其是初學者開始就要重視協調性放松的訓練,在制定訓練計劃時不要急于上強度,首先要全面發展他們的素質,講究正確的跑法,培養跑的節奏感和速度感及培養放松跑的能力,多進行中等強度的放松大步跑練習,以提高放松能力和節奏感,同時要重視柔韌性,并把放松的原理、意義結合技術在訓練課上講解清楚,使其對放松有認識和了解。

(二)準備活動是體育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在課內不僅應將準備活動組織的科學合理,活潑有趣,還應結合課的內容、運動項目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教育,培養學生掌握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將課內所學的準備活動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課外的自我鍛煉中。

(三)基本技術而不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還是不能發揮理想的運動水平。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正常發揮技術的物質基礎。因此,在教學中不僅重視讓學生對技術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術的掌握,同時也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抓好有關素質的練習,打好身體素質基礎,以便使學生正確運用技術,發揮理想的水平,跑步時達到最快的速度。

(四)注重技能的長期訓練:田徑運動員的訓練一開始是進行“基礎階段”的訓練。在這個階段,重點培養田徑運動員的全身協調能力、各種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因為這些都是所有田徑運動項目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這樣做可以培養運動員的全面運動能力,避免過早地開始專項化訓練。

參考文獻:

[1]王保成.對短跑技術和專項力量的再認識[J].田徑,1995;(3):14.

短跑運動員的小腿范文第5篇

關鍵詞:短跑;放松技術;訓練方法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ata,analysis,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will study about the relaxation technique combining the energy supply and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int sport,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and the training method of relaxation technique.By analyzing the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axation technique,it can help the athletes give full play of their ability and get better results in the competition.

Key word:sprint,relaxation technique,training method

引言

隨著現代運動的發展和提高,短跑運動也在當中得到快速發展。短跑技術的重要性也越發得到關注和完善,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解剖學和生理學,以最佳的實效性和經濟性完成動作。中外優秀短跑運動員的運動實踐證明,在短跑運動過程中保持放松協調的能力,可以使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更加流暢支配肌肉活動,從而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同學在跑動的過程中顯得非常的吃力,從起跑到終點全身肌肉都處于緊繃狀態:青筋暴起、聳肩、動作不協調、緊握雙拳,但是最終成績總是不理想。明明已經拼盡全力可為什么會出現最終成績的不理想呢?主要原因是因為同學們沒有很好的掌握放松技術,而在短跑過程中放松技術是一個影響最終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

1研究的方法

1.1研究方法

1.1.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和收集學校圖書館、中國期刊網等相關文獻資料,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1.2訪談法

通過走訪優秀教練員與短跑方面的教授,了解短跑放松技術和訓練方法以及教練員在訓練中的一些自我心得。

1.1.3邏輯分析法

2研究結果

2.1短跑的放松技術的意義

短跑運動的高強度性顯而易見,因此引起運動員的高度緊張也成為必然性。在這過程中會出現短跑技術動作的僵硬、面部猙獰等動作、而這些動作在運動員比賽過程中都會多出一部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不利于能量的充分利用和再合成。短跑的靈魂在于放松,放松跑技術在預防運動損傷和合理調節全程跑的節奏中起著精髓作用。所以短跑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就是放松技術,它不僅能讓運動員在短跑過程中充分的運用自身的能力,而且能夠更加充分的激發運動員的最大潛力。[1]

2.2放松技術對于短跑技術掌握的作用

短跑也是一項技術性的比賽項目,技術的掌握的熟練度對于短跑成績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而放松技術的有利于短跑技術的掌握,在短跑比賽或訓練中,運動員都容易出現緊張,而緊張會導致肌肉的僵硬,這樣會導致動作不協調,動作僵硬出現多余的技術動作,導致步長與步頻不能有效的結合,從而也會打亂比賽時的節奏感。影響比賽成績。而放松技術能有效的緩解這樣的情況出現。放松技術的掌握能讓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更有效的控制肌肉的收縮,讓步頻與步長能更加有效的協調結合,減少比賽過程中因肌肉緊張出現的多余動作,提高肌肉收縮的能力,使得動作更加協調,連貫,更加有效的掌握短跑的技術要領。[2]

2.3心理放松技術對于短跑的影響

每個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都會出現心理緊張,所以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也是一個決定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運動員心理狀態的適度緊張是對于比賽成績也是有利的,而運動員心理狀態的過度緊張就會導致在比賽過程中出現肌肉僵硬,技術動作不協調,在比賽過程中出現多余的動作,從而破壞到比賽過程中技術動作中步頻與步長的連貫性,影響到在比賽過程中的發揮,最終影響到比賽成績。[7]心理狀態的放松并不是指讓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處于過度放松的狀態,過度放松會使沒有進取的向上的精神,不能保持競技場上應有的斗志,從而感到理不從心,這樣也會影響運動員最終的比賽成績,所以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的相對穩定能加強對身體調節能力以及比賽時的控制情緒的能有著顯著的提高效果。

2.4放松技術的訓練

在放松跑的訓練過程中,要求運動員運用80~90力量來進行訓練,首先要在訓練前反復強調放松訓練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短跑放松技術訓練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短跑聯系來提高高速跑動中的放松能力,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4.1慣性跑訓練法

在100米跑道上,從起跑點開始全力加速跑20~30米,然后停止肌肉的主動發力,隨著慣性讓身體放松的跑15~20米,注意在慣性跑的過程中不主動發力也不要主動發力制止,然后再全力加速跑20~30米,然后再隨著慣性讓身體放松跑15~20米,慣性跑過程中要求肌肉放松,體會放松跑過程的中的跑動動作,這樣的放松跑對于保持短跑后程的速度保持是非常有利的。

2.4.2下坡跑訓練法

在下坡跑的訓練過程中,首先要選擇一段坡度在15~20°,距離在60~80米左右的地段。從坡頂順著下坡時的慣性向前跑,在下坡跑的過程中要求運動員注意步長的加大,體會肌肉放松時的感覺,在這樣的訓練中對于運動員步長的拉長是非常有效果的。

2.4.3放松大步跑訓練法

在100米的跑道上訓練,要求運動員充分抬高大腿,提膝,送髖,伸小腿,用舒展而協調的動作,運用適宜的快步頻進行放松大步跑訓練,一次訓練跑6~8組,每一組休息1~2分鐘,休息期間可采用走路或者慢跑來休息。

2.4.5牽引跑訓練法

在牽引跑的訓練過程中牽引的長度不宜過長,應該以80到100米左右為適宜。練習時最好用彈力繩。這樣可以起到一個緩沖作用。繩子也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容易拖地拌腿;過短的話容易后面的運動員撞上前面的運動員。繩子長度以8-10米為宜。在訓練過程中速度快的運動員牽引速度慢的運動員跑,或者男運動員牽引女運動員跑,被牽引者在牽引者后方8米左右,以彈力繩不著地為準,兩個運動員同時起跑,利用彈力繩的彈性控制速度與節奏,被牽引者由于獲得牽引者的牽引而越跑越放松,越跑越快,被牽引者要求要把重心抬高,提膝,送髖,伸小腿,體會肌肉放松時用力的感覺,同時牽引者因為受到被牽引者的阻力,同時也能發展快速抬腿力量起到訓練的一定作用,這樣的訓練一舉兩得的效果。[8]

2.4.6波浪跑訓練法

在100米起跑點開始起跑,運動員做加速跑30米左右后放松利用慣性跑20米左右,然后再加速跑30米左右再慣性跑20米左右,到彎道慢跑,再次到直道時同樣加速跑,慣性跑,慢跑交替的跑法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讓速度如波浪一樣起伏,這樣的跑法不僅可以訓練運動員在高速運動中放松的能力和高速放松跑的感覺,而且在對于速度耐力的提高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2.5放松意念跑訓練法

加強運動員在心理素質方法訓練,通過自我暗示,自我調節,充分克服心理負擔,使自身處于適宜的心理狀態中,讓自身機體進入高度積極的狀態,在訓練中,可以通過自我的語言暗示,讓運動員有意識積極的想象短跑時肌肉收縮與放松的節奏和感覺。想象自己在短跑運動過程中很輕松的感覺,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肌肉收縮與放松的協調性,更好的掌握放松技術。[3

2.6擺臂技術訓練法

對于短跑成績而言,擺臂也是一項重要的決定因素。所以在訓練擺臂時,要以大臂帶動小臂進行擺動,手腕要放松,不能握拳和聳肩,要很自然的擺臂,在原地做快慢交替的擺臂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在擺臂時不要引起頸部以及面部的不必要緊張。由于面部肌肉與身體的其他部位的肌肉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面部肌肉的放松可以帶動身體其他部位的放松,使擺臂時的放松訓練得到更好的效果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放松技術在短跑訓練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從生理學角度上看,在短跑比賽過程中運用放松技術可以有效的為運動員節省能量與能量ATP的合成。從運動學特征角度看,放松技術能使肌肉在收縮與放松的轉換更加的協調,流暢,同時還可以增大了步長也加快步頻,這是短跑成績提高的基礎。

3.1.2 青少年時期的運動員是培養和發展放松技術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期間教練員應注重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放松技術訓練與短跑的基本技術訓練相結合,提高運動員身體基本素質的培養,這樣結合訓練既能讓青少年得到科學的訓練方法還可以更加快速的掌握短跑的技術要領與短跑的放松技術。

3.2建議

3.2.1 在青少年短跑訓練中,不能為了讓運動員追求一時的成績而高強度的進行訓練,要充分了解運動員在此期間放松技術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的重要性。并科學而合理的安排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練要起到主導與指引的作用。

3.2.2 通過如慣性跑練習;牽引跑練習;下坡跑練習;變換跑練習;放松大步跑練習;放松意念跑練習;擺臂技術練習等訓練。在科學的訓練方法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實力,讓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葉少杰,曹鳳珠,黃承國.短跑放松技術的人體機能與訓練探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0,(3):110―112

[2]褚良忠.短跑教學中對學生放松能力的培養[J].體育科技,2000,21(2):62―63

[3]張軍霞,劉生杰.對培養短跑運動員放松能力之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1999,(2):75―78

[4]范例.劉易斯百米跑放松技術淺析[J].山東體育科技,1996,18(69):10―14

[5]孫東東.論短跑運動員的放松技術[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1):71―73

[6]湯寧芬.淺析短跑放松技術[J].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51―53.

[7]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8]劉福林.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相關期刊更多

田徑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體育總局

少年體育訓練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體育總局

體育科學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集美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蕲春县| 扬州市| 集安市| 肇州县| 德昌县| 平遥县| 阳春市| 玛纳斯县| 马关县| 五常市| 蒲江县| 贵南县| 上犹县| 改则县| 铁岭市| 祁东县| 华池县| 青浦区| 南澳县| 康乐县| 民勤县| 定襄县| 商水县| 宜宾市| 泸水县| 白水县| 太白县| 庆云县| 天门市| 六安市| 无为县| 石景山区| 双江| 固阳县| 金寨县| 昔阳县| 肃宁县| 卢龙县| 庆阳市|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