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智能英語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關于多元智能理論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和傳統的智能理論,智能就是指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種能力。加德納在反駁了上述觀點的基礎上,對智能進行了重新定義: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某種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或者說是多元的,有言語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以及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等。
根據傳統的智能觀,智能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多元智能理論是針對傳統智能理論而改進提出的。長期以來,我國的學前教育就僅以語文和數學作為標準來判斷兒童聰明與否,而忽略了兒童其他學科的能力培養,從而導致許多兒童被認為智能低下。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智能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同等重視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多年的實踐證明,音、體、美、社科知識等,同樣能夠促進學生各種智能的發展。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性
1.多元性。人的智能結構是由九種智力要素組成的,是多維的、相對獨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九種智能同等重要,教師應給予同等的關注。
2.差異性。人人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九種智能,但以不同方式在每個人身上進行著不同程度的組合,形成各自特點,即智力的差異性。差異性是由環境的不同和教育條件的不同對不同的受教育個體產生影響所造成的。
3.實踐性。智能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智能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具有跨越性的突破。智能是每個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層面所具有的解決現實生活中一系列實際問題尤其是難題的能力,重點指發現新知識或創造新產品的能力。
4.開發性。人的多元智能的發展關鍵在于開發。教育,或者說教師要幫助學生/兒童全面地開發其潛在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種完整的教育體系,確保采用精確的方法來描述受教育者的智能演變歷程。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開發多種智能,并發現其特點,最終實現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二、幼兒英語在整個英語系列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兒是學習英語的黃金階段
據有關資料顯示,3-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孩子早期接觸并接受正規的英語教育,不僅能夠開發孩子的學習潛力,還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占據優勢。原因在于,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外語課程,在學生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研、出國中,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
(二)幼兒時期的英語學習可以為將來學習、使用英語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
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英語缺陷具體表現為:中國式英語、啞巴英語等等,就是因為幼兒階段沒有接受正規、標準的英文發音而導致的,他們往往很難進行正常的英語交流,更為嚴重的是只能進行簡單的英語閱讀和寫作,或者說出一口別人無法聽懂的瞥腳英語。在幼兒時期若能夠進行準確、正規的英語發音學習,能夠為日后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具體應用
幼兒英語教育的重要特點是啟蒙性,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語言感知的敏感性,培養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信心。幼兒英語教學應以口語練習為主,關注聽說能力,同時,科學選取和組織語言材料,幫助他們輕松自然地進行口語交流。語言材料必須適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盡可能短語化、生活化、口語化。
(一)重視聽的訓練
根據幼兒的特點,幼兒英語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后再說,說后表演,所以,訓練幼兒的聽力是首當其沖的。而在實際教學中,聽力常常是被冷落的對象。教師應重視幼兒聽的訓練,生動性、形象性的聽力訓練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而多元智能恰恰能給聽提供多種途徑:
1.模仿開發幼兒的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
模仿是幼兒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通過模仿,不僅開發了幼兒的語言智能,而且開發了其邏輯智能。如教師可以放一些簡單的錄像片,讓幼兒注意看好、聽好。錄像片內容是幼兒做自我介紹的游戲。放2-3分鐘后停下,教師可讓幼兒模仿,做一下自我介紹,也可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延伸開來,這樣就可以促進兩方面智能的發展。
2.運用簡單的英語兒歌來開發幼兒的音樂旋律智能和自然認識智能
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通過英文兒歌的欣賞,不僅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開發幼兒的音樂旋律智能和自然認識智能。
3.數字游戲開發幼兒的數學邏輯智能
運用數字聽力,可以使幼兒掌握一些數字英語單詞,如one,two,three等。教師也可以隨意說一個英語單詞,比如six,便于幼兒更好地加深記憶。
4.運用人體自身部位的英語單詞來開發幼兒的視覺空間智能
教師在幫助幼兒學習人體自身部位的英語名稱時,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老師說,幼兒做,然后,說、做對象互換。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游戲,學生就可以在快樂的游戲中記住人體部位,開發視覺空間智能。
5.聽聽、做做,開發幼兒的身體運動智能
好動、好玩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動中玩,開發身體運動智能。教師可以一邊放兒歌,一邊讓幼兒做游戲,也可讓幼兒邊唱邊做。
6.分組合作開發幼兒的人際關系智能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分組競賽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加強凝聚力。通過比賽結果來進行評分,依據評分結果來判定輸贏,在合作比賽中培養了幼兒的人際關系智能。
7.運用教學內容開發幼兒的自我認識智能
多元智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智能。在教學中,不僅要做到教文化,而且要以人為本,融入道德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認識智能。雖然故事內容非常簡單,但通過活動能使幼兒懂得尊重別人的道理,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二)培養幼兒說的能力
口語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作為主體,應為幼兒園的孩子準備豐富多樣的口語句型,幫助他們自然地進行口語交流,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多元智能理論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傳授同樣的教學內容,使每個幼兒都能以適合自己智能特點的途徑達到教學所要求的目標。
1.語言。幼兒來園時,熱情地與同伴、老師、身邊的人打招呼:Good morning ! How are you !吃點心、午餐活動時,幼兒會用英語介紹學過的菜名等。在進餐習慣上,幼兒會提醒同伴。提問作答,教師說漢語,幼兒回答英語等活動,都可以很好地訓練幼兒的口語。
2.視覺空間。講授monkey這一生詞時,教師就拿出一個玩具monkey,展示給孩子們看,他們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就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學習、掌握更多的單詞和句子,從而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
3.身體運動。幼兒邊說、邊做可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孩子在學習bird(小鳥)時,邊學小鳥飛邊念兒歌bird, bird飛飛。學習elephant(大象)時,邊學大象走邊學兒歌elephant, elephant走走。這樣,才能使這些英語單詞更加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孩子們會很樂意參與進來,輕松學會。
4.音樂。輕松、悅耳、動聽的音樂旋律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幼兒,尤其是簡單好學的經典兒歌。如學apple這個單詞時,就可配以短小易學的兒歌apple黃,apple紅,apple圓。一方面,幼兒熟悉了apple的發音,另一方面,把apple的特點也感知了一次,孩子們很輕松地就把apple這個單詞學會、記牢了。
5.人際交往。每個人都有表演的天分,尤其是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來增強幼兒的表演能力和交際能力。在角色游戲中,教師上課時可將教學場地裝扮成一個果園,讓幼兒扮演己經講授過的水果:蘋果、橘子、梨子、香蕉、桃子等。在游戲中,第一步讓學生自己介紹,第二步打招呼,第三步找自己喜歡的水果/朋友。
6.自然觀察。兒歌This is My Tree表達了幼兒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學完后,可讓幼兒到戶外去觀察,啟發幼兒除了愛護樹木外,還要愛護花鳥等,增強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多元智能理論對幼兒英語教育的啟示
(一)積極向上的學生觀
學生觀是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加德納倡導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生觀,他認為人都具有個體差異,不存在聰明或愚蠢,只是聰明的方面和程度不同。教師應該給予他們針對性的引導和培訓,幫助每一個孩子的智能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幼兒園和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們創設各種展現各種智能的場景,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選擇,幫助孩子們揚長避短,激發他們的潛能,充分發展每個人的個性。
(二)對癥下藥的因材施教觀
多元智能教學觀倡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幼兒可能在某方面展示出特別發達的智能,并傾向于不同的智能。在可能的范圍內,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智力特點來進行教學。加德納提出了為多元智能而教與學習應以多元智能來教與學的觀點,這就是對癥下藥兩個方面的含義。根據多元智能教學觀,幼兒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智能和興趣差異以及教學內容,選取和設計不同的教學場景和教學內容,從而促進每個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評價觀
一、通過多元智能理論所得到的啟發
經過加德納博士(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多年對心理學、生理學以及教育學的研究最終確定人類的思維方式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度呈現著多元化形式發展,加德納博士認為,單純的語言能力以及心理一邏輯能力并不能說明智能。所謂的智能應該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基于以上結論,人的智能并不是一個固定單一的結構,人的智能結構應該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至少要包括以下幾種智能結構,即言語智能、空間智能、自我意識智能,等等。同時加德納認為,每一種智能具有不同的發展規律,因此相互之間不存在交集的關系。
目前,我國教育正朝著“以人為本”的方向前進,并對現有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加德納博士所提出的多元化智能理論為全方位、多元化、高時效地培養人的素質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可以輔助教師合理地激發學生的潛質,擴大了教師的教學視角,開辟了教師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一般來說,我國的教育形式是從專業化面向多元化發展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入“多元智能”的教育新理論,給予學生們—個廣闊的展示才華的空間。“多元智能”理論的推出,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所發展的多元智能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以學生為本,以教材作為基礎,尋找到發揮每個學生潛質的“突破點”,開展多元化智能的形式完善教學內容,讓學生成為教學內容中的主導者,給予他們更多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二、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可行性
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多元智能主要的特點是全面發展個體能力,是個體具有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具有創新思維并應用到現實社會的能力。在發展多元化教學方面,高校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拓展作用。因此,英語教學與多元智能理論相互補充、整合,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
英語課程決不僅僅是對一種語言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具有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堅實語言根基,同時要本著“實用為主,活學多用”的原則,培養訓練語言的基本技能,強化學生對語言應用的能力,以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為基礎,培養多元化社會所備受關注和各行業認可的多元化人才。因此,我們理應運用多元化智能教育理論,結合英語教學的實際環境,讓學生獲得行業以及社會活動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英語交流溝通的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可以促進學生優勢長處的發展,將兩者優化結合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三、英語教學引入多元智能理論的意義
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論,所指的是以多元化的模式對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有效地將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開拓多元化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英語教育觀念進行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英語教學實踐價值的重要步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以培養開發學生智能作為英語教學的目的,突破傳統的單一的智能結構。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采用開放性、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內在的智能潛質,促使學生積極展現自我獨特價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英語教學中引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建可視化的心理圖式,開拓語言智能。語言智能即是指能夠運用語言完成基本交流溝通能力和具有相關語言的高級應用技能(如討論、說明、創造知識以及對語言本身的反思能力),整個英語語言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入語言智能的發展。同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減少用枯燥的文字來傳授語言知識的重點、難點,要善于訓練學生創建心理圖式,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運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完成語言的教學,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語言學習氛圍。另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一定的語言訓練,加強學生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發展語言智能。
2.加強英語閱讀訓練,開發邏輯數理智能。一般來說,邏輯數理能力多包含的是數學、科學和邏輯三個領域,表面上與英語語言類學科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在英語語言中同樣包含著一些基礎的數學概念,如排列、組合、編碼,等等。利用這些數學概念可以促進英語語言的學習。在進行英語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會變換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預測以及改變不同的邏輯思維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升,開發邏輯數理智能。邏輯數理智能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語篇的所敘述的主要線索,猜測不熟悉的語言詞匯,運用已知信息推敲語篇所描述的故事內容,運用語言邏輯分析能力,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整合文本的真實意境,加強學生的邏輯數理能力。
3.基于直觀教學開發空間感知智能。我們通常將對結構、空間、色彩、線條和形狀的感知以及領悟能力,同時包括運用空間手段以及可視化效果來傳達內在情感思想的能力,稱為空間感知智能。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于真實的物理空間(如教室或某個固定的空間位置)進行直觀化的教學,并采用一些形象化工具(如電影、幻燈片、多媒體、掛圖等)進行可視化教學,利用學生對空間、色彩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學內容。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可視覺直觀化的信息,利用現實中的空間關系構建相應的圖表空間,開發學生空間感知智能。
4.營造音樂氣氛,強化音樂智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音樂節奏、音調及旋律的感知能力來輔助英語教學,即是利用相應的音樂資源,并融合教學內容,提高強化學生的音樂智能。具體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播放主題音樂或背景音樂,不定期地在課堂上安排學生聽、唱相關的英文歌曲,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且激活強化他們的音樂潛質。
5.聯系實際情景教學鍛煉身體運動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主要是指運用相應的肢體動作以及豐富的表情傳達個體思想感情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可以采用組織學生表演英語對話以及英語話劇等形式,鞏固學生英語語言知識,鍛煉學生的肢體語言表達情感思想的能力和英語口語交流的能力,提高英語語言與肢體語言的密切性,進而是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得到提升。
四、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1.課程設計的系統性。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是—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長期的拓展維持才能體現出多元化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可以以學期作為評定的標準,進行系統性分析。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人的智能主要涵蓋八項智能。如每個教學單元中包含各項智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以學期作為考核標準,則有良好的可行性。而且,由于教師個體多元智能理念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之間可相互合作備課教學,充分發揮個人的優質潛能。
2.充分發揮語言智能。由于人的智能分為多種,每種智能都具有獨特的優點,并在人的智能結構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的開展應以教學目的為基礎以語言智能為核心,加強學生語言智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3.適當的應用方案。在對多元智能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實踐整合時,可依據學生智能的特點水平及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向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的發展延伸應以教學作為主線,不能為了發展多元智能教學理論而忽視教學進程的開展。
4.教學評定的多元化形式。對教學效果的評定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為關鍵的步驟,對于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依據多元智能教學理論,我們應該放棄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綜合能力的標準的方式。教師應通過多個渠道,采用多種形式,根據不同環境中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反應全面地對學生綜合能力做出合理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評價中都能感知到自我價值的存在,使學生對學習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文化教學;英語教學
本文擬借鑒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一個通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高中英語文化角落教學的構想,突出文化角落教學的多元性與實踐性,呼吁教師設法調動學習者的各種學習潛能與機制,實現多渠道的為學生提供英語文化學習的機會的目標。
一、文化教學的內涵與重要性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有關文化的定義也種類繁多,有文化即文明、文化即交際或跨文化交際、文化即社群互動場所、文化即人們之間的動態建構等不同觀點。《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文化意識的培養目標,其內容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密切,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在語言教學中,單純重視語言教學是不夠的,文化教學對語言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現狀與分析
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存在對文化教育認識不足,以及在“應試教育”沖擊下,教師重視升學率,忽視文化教學的問題,從而造成重讀寫,輕聽說;重知識點,輕交際能力;重文字,輕文化的現象,阻礙了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
盡管文化角落在每個模塊當中是以篇章閱讀的形式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形式應該拘泥于閱讀的教學。縱觀文化對英語教學與學習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文化角落的教學不僅不只是閱讀,而且應該是高中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為數不多的,值得加以正確利用的,并且能夠刺激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的學習文化和語言的良好機會。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 加德納認為人的真實智力應該是一個量度他的解題能力的指標。他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個范疇:1.語言智能;2.邏輯智能;3.空間智能;4.肢體運作智能;5.音樂智能;6.人際智能;7.內省智能;8.自然探索智能(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這八個范疇的內容如下:
語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
邏輯數學智能強調主要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
空間智能強調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
肢體運作智能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的能力。
音樂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和音色等能力。
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及與人交往能力。
內省智能主要是指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自然探索智能指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它自然環境。
四、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文化角落教學
第一,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文化角落教學是高中生發展的需要。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記憶。高中生的有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理解識記成為主要的識記方法。而多元智能理論正是追求學生對文化現象的認識與比較,對比記憶不僅符合高中生的記憶特點而且能夠促使學生真正領會知識。另一方面,高中生情感豐富、意志力增強、興趣更加廣泛和穩定,學習動機強烈。但目前課堂教學無法提供一個理想的輕松的學習氛圍,這一切都使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這一特殊的階段呈現出無可比擬的優勢,教育者需要認識到學生智能的多元,了解他們的興趣,分析他們的特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并尋求到教學內容設計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衡點。
第二,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文化角落教學也是高中英語新課標的需要。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目標是在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師提供了八種不同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要求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幫助他們理解。另外,多元智能理論建議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更合適的組織結構,更靈活的評價方式,這些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幫助他們學習外國文化,比如利用身體/運動智能學習風俗習慣,用視覺智能學習歷史地理,用人際智能學習價值觀學生就能夠對文化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了解跨文化交際。
第三,課程資源需要多元智能理論。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積極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如錄像、電影、有形的教學工具、多媒體等。多元智能理論提倡視覺藝術、音樂、體育等每種資源都同等重要,都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學習。
總結: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倡導探究性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潛能的開發提供了多元發展的機會,多角度,分層次地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多元智能理論的推廣和應用,將極大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使學生的有效學習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2] Gardner,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 Books.
[3](美)查普曼.(2004).在課堂上開發多元智能.郅庭瑾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建筑英語教學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語言功底扎實的專業外語人才,對于高職教師來講,更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外語能力。然而,由于高職學生的外語基礎較差,學好專業外語更是難上加難,同時,單一的教學方法,脫離實踐的教學模式也使得學生們缺乏社會競爭力。
1、建筑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從目前我國建筑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上看,還在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對于教師來講,主要還是以傳授性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還是以詞匯、語法和課文的講解為主,而忽略了英語在專業領域交流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專業英語在實際運用中與公共英語的不同。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按照原來學習英語的方法來接受這一復雜的相對來講難度較大的專業課程。
2、多元智能理論
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是目前專業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為我國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理論平臺,幫助他們認識和發掘每位學生的能力和潛質。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打破了傳統概念中以“智商為核心”的智力結構理論,他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界定智力結構,并認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之下,個體用以解決問題與生產創造所需的能力”。他認為人有以下八種基本智力:(1)言語-語言智能:即有效利用口頭或書面語言的才能;(2)邏輯-數理智能:即利用數字和邏輯推理的才能;(3)視覺-空間智能:即準確感知視覺空間世界的才能;(4)身體-運動智能:即善于運用身體來表達內心感受的才能;(5)音樂-節奏智能:即感知、欣賞、甚至創作音樂的能力;(6)人際交往智能:即察覺并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圖、動機的才能;(7)自我認識智能(又稱內省智力或自知智力):即自省的能力;(8)自然觀察者智能:即洞察自然界的才能。每個人身上都體現著多種智力的組合,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主要是由于智力之間的組合不同造成的。
3、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建筑英語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國的專業英語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新視野,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結構,也就是他的特殊稟賦或者天性,應該注重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對于教師來講,建立“復合型”師資隊伍是關鍵。必須率先不斷優化教師自己的智能結構,使之成為學生優化智能結構的楷模。
3.1 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全面提高
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要使學生接受建筑英語這門枯燥的課程,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溝通對學生進行智力類型的檢查。例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實行朗讀比賽,分小組討論,組織演講,單詞競賽,課后進行社會調研等,然后把所取得的成果反饋給教師,這樣教師就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分成小組,再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3.2 利用邏輯數學智能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建筑英語學習中的大量語言輸入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和歸納,做出正確的語言輸出,這些都是對邏輯智能的很好鍛煉。建筑英語的文章大都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理解文章的深層的含義,要與本專業所學的知識緊密的結合。猜測生僻詞義、排序、由已知推測未知信息、預測段落發展等;都取決于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3.3 利用自我認知智能培養學生學習建筑英語的信心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把學生當做具備獨立人格和思想,具有充分學習能力和智力能力的個體來看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給學生們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提,許多建筑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都去了設計院,每天接觸大量的中英文標書,因此現在就要努力培養學生們的信心。通過在校期間的系統的學習與鍛煉,重新審視自己,評價自己,為自己將來走向工作崗位重新定位。
3.4 展開合作,培養學生的人際智能
人際智能是指與人交往和與人共事的能力。這里面我們要再次強調小組協作能力,即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驅動下,在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進行語言學習活動。這種方法催化了學生有意義的語言運用,創造了有利于學習語言、習得內化的支持環境,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交際、管理、協作、創新等能力和意識。
4、結語
由于每位學生的智能存在差異,在建筑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優勢智能,正確認識和評價每位學生,挖掘他們的優勢與潛力。從他們自身的特點出發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智能全面提高建筑英語水平,為培養較強能力的建筑英語方面的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教學實踐
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提高當前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從2003年起,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我國高校啟動了以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推廣多媒體教育模式和改革四、六級考試為標志的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2013年8月14日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了關于四六級大學英語考試題型調整的說明,原復合式聽寫調整為單詞及詞組聽寫,原快速閱讀理解調整為長篇閱讀理解,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
從最近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新舉措可以看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在布局設計方面越來越合理,它正由傳統的偏應試考查向偏綜合能力考查轉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考試內容的改革必然引起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探索大學英語教學出路時,我們發現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筆者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探索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希望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重新思考和設計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更好地發揮教與學的雙邊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原理及其特征
在廣泛收集和分析人類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傳記研究、心理測試、物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材料的基礎上,1983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智力結構:多元智能》一書中提出了在教育界頗具影響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解決自己遇到難題或生產及創造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是彼此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
在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加德納指出人的智能結構由八種智能要素組成,這八種要素是:(1)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2)數理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3)視覺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4)肢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5)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7)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8)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人的八種基本智能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不同的核心能力組成了有差異的獨立智能。每個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擁有這八種智能,不同點主要體現在每種智能發揮的程度和各種智能之間的多種組合上。由于智能上的差異,每個人感興趣的學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多元智能理論具有以下特征:
(1)注重整體性。加德納認為,這八種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吁對這八種智給予同等注意。
(2)強調差異性。盡管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但由于受環境和教育差異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每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
(3)突出實踐性。智力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是每個人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特別是難題的能力,是發現新知識的能力。
(4)重視開發性。人的多元智能發展水平關鍵在于開發,即人的智能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開發,從而不斷改善和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在過去20多年中,我國英語教學經歷了教材、教學手段從一元到多元的過程,教學目的逐步由應試轉向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多元智能理論認識到每個學生具有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智力特點,對學生的多種智力平等對待,強調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強項,同時通過該強項的發展促進學生其他智力能力的發展。作為該理論的實踐者,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動,充分調動不同智能傾向學生的興奮點,發揮優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1.注重對學習者語言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是學習者語言智能的體現。教師應該提供廣泛的教學材料和豐富的教學活動。如在聽說能力的培養上,除了運用教材上的基本聽力和口語材料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習者聽英文故事、欣賞英文歌曲和電影、用英語進行討論、排練英語短劇和制作海報掛圖等。在英語精讀課的教學中,筆者常要求學生復述課文,目的是培養他們運用新詞匯進行實際交際的能力。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我們發現,教學目的可以通過若干途徑達到。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復述,任務的分化使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變得輕松,緩解部分學生的緊張情緒。教師可以同時提供幾種任務讓學生選擇,如復述,寫課文大意,對課文中的人、事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等。學生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必然更高,而且開放性的答案更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開發學習者的邏輯數理智能,培養學習者語言運用的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師應該加強學習者的閱讀訓練,采取多種訓練形式提高學習者的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從語篇的已知信息推理未知信息的能力,通過語篇的表層含義推理深層次含義的理念。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是開發學習者邏輯數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3.注重學習者視覺空間智能的開發。
視覺空間智能與學習者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自身姿態、手勢和面部表情,以積極的方式展現給學習者,從而使得學習者有愉悅的視覺感受。教師還要借助圖片和實物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習者的形象思維和想象力,從而開發學習者的空間智能。
4.開發學習者的身體運動智能,增強其運用肢體表達思想情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和表演話劇開發學習者的身體運動智能。這些活動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內容的體會與理解。
5.開發學習者的音樂智能。
美妙的音樂旋律不僅可以營造愉悅輕松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學習信息,加深學習印象。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挑選語速、內容等適中的英文歌曲組織學生欣賞和學唱,用音樂的舒緩節奏消除語言學習中的枯燥性,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學習效率。
6.注重學習者人際交往智能的開發。
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交際和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是開發學習者人際交往智能的有效途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安排教學活動,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集思廣益,并有效地解決問題,提高每個成員的交際能力。
7.正確引導學習者反思,充分發展學習者的內省智能。
內省智能是學習者了解自己、區別他人的一種能力。英語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習慣,定期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情況進行反思及自我評價,發現自己的優缺點。
8.培養學習者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要求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解決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讓學生能夠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充分的描述,培養他們深刻的洞察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學習者的智能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形式開發學習者的多種智能,提高學習者的語言綜合能力。例如在講《新標準大學英語》第三冊Fifty Years of Fashion這篇文章之前,筆者這樣設計課堂活動:
Unit Three:Fifty Years of Fashion
Intelligence activity types
Linguistic:students give oral presentations of the general idea.
Mathematical/logical:find the logic sequence of the whole text.
Spatial:Discuss your reactions to the clothes modeled in the photos.
Bodily kinesthetic: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to choose a designer and prepare a very brief presentation.
Musical:Listen to some pop so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understand what fashion means in different period.
Interpersonal:Look at the photos and describe the jewellery.Say which item you like best and why.
Intrapersonal:Is fashion a form of art or an excuse for making money?
這種轉換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至少提供八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每一種方式涵蓋多種活潑的教學活動,給教師靈活運用的空間。學生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多種智能的全面發展。
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評估方法與教學實踐方式之間的矛盾。
在實踐中筆者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學校對學生仍采用傳統的考試模式進行能力評估,學生對該理論存在疑惑,因為豐富的教學活動并不能保證他們在期末考試中得高分。在運用多元智能教學的過程中,應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改變過去分數決定一切的片面做法。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堂參與,課后作業,各種英語活動中的表現與期末的考試成績一起納入評估范圍,從多個方面,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2.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
英語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知識,善于學習新的理論與新的知識,接受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觀念與方法,了解新的教學動態。多元智能教學需要多元化教學技能,每個教師無論智能與能力都是有限的,很難集全能、多面于一身,應該相互配合與協作,共同探討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方案,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從而實現教學與學習的最優化。在英語教學改革中,只有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下,學生才可能獲得真正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這種專業成長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的各種能力、情感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是教師自信心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師應該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在反思自己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分析自己的智能結構,發現自身智能的強項和弱項,同時分析其對自己教學可能帶來的影響。
四、結語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重點被定為以教授和測試語言智力為主,其他多種智力則被嚴重忽視。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八種智力中的每一種在人類認知結構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為挑戰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并形成新的、有時代特點的大學英教學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大學英語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房立敏,李志紅.談多元智能理論與外語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2][美]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克里斯騰尼卡爾森納爾森著.陳樹清譯.發展學生的多種智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4]Thomas Amstrong著.張詠梅,王振強等譯.課堂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5]田華.MI理論與高職外語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