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醫學影像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美學美容》雜志(本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4949﹑國內統一刊號:CN61-1231/R)7月中旬刊中,筆者撰寫了《出生時間可能對人有終生影響》一文。在上文中,筆者認為,一個人出生時間,確實與人的命運存在一定的聯系,每一個人都會因為出生時間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個體差異。這種現象時客觀的真實存在的。因出生時間而導致的個體化差異,表現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壽夭﹑富貴貧踐﹑妻子﹑子女等等各個方面。筆者為了證明這個真理,已經積累了上千例實例,在上文中限于篇幅僅列出十幾例予以證明。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這是真理。
1揭開"出生時間對人有終生影響"的面紗
那么,為什么每個人都因出生時間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個體化差異?我們從現象分析到本質。
在宇宙空間中,每時每刻每個角落,都充滿人類看不見的微波引力﹑射線﹑磁場等等,統稱為有綜合作用的宇宙能量場。同時,還有太陽及月球和"金木水火土"等離地球較近的星球及地球本身磁場,對人類也會產生看不見摸不著潛在影響。這種重疊起來復合的"宇宙能量場",對人類及萬事萬物都有影響。這種能量場的大小﹑好壞作用,有一定規律可循,它隨時間的改變而呈周期性的減弱或增強。宇宙能量場作用于人體,有好的作用,也有壞的作用,有的時間段對人類有好處,有的時間段對人類有壞處,也有規律可循。這種特定的能量場在特定的時間段,或強或弱﹑或好或壞的作用,足以宏觀上影響人類的受精卵和剛剛出生嬰兒的遺傳基因和DNA的性狀。此稱之為"輻射作用"。這種"作用"將會恒定的持續一生的時間。剛出生的嬰兒的DNA受到了好的或壞的影響,有了不同的好的或壞的基因表達,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身體機能﹑體質﹑智商﹑性格等等。這些素質的綜合作用只是基本的因素,還有主觀能動的努力因素也不可忽視。
古人云:天人合一。人體只是小小的宇宙和磁場,而外太空﹑地球及太陽和月亮﹑金木水火土則是一個大宇宙。人在受精卵期﹑胚胎期和剛出生時,均會受到大宇宙的無形影響。在物理學中,一個小磁場必須受到大磁場的干擾和同化。人也一樣,人必定從剛出生時就會受到當時的特定時間段的宇宙能量綜合場(大磁場)的干擾和同化,并從中獲取當時特定的能量級別,此稱之為"獲能作用"。人體小磁場經過出生當時宇宙大磁場的輻射作用和獲能作用后,就為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個或好或壞的基礎,并持續穩定的影響終生。
其實,"宇宙能量綜合場"對人的影響,這和"太空育種子"是相似的道理。"太空育種子"就是把種子裝入太空艙內,在遠離大氣層的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線的照射,選育出受到良好太空射線輻射的優質高產種子在地面栽培,受到良好輻射后種子產量質量大增。人也是一個道理,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特定的時間段,受到強度適中作用良好"宇宙能量綜合場"的作用,自然如同太空育種育出的優質高產的種子,容易茁壯成長,優質高量,人也容易大富大貴一些。但是,再好的外因,也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地球是一個轉動的圓形的球體,宇宙能量場作用于地球空間,隨著時間的變化和地球的轉動,而地球上各處的人是基本不移動的,所以作用于地球上各處的人的作用也會變化。而且,宇宙綜合能量場本身作用的性質﹑強度也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山頂與山谷接受同樣強度同樣性質的宇宙能量場,也有不同之處。地球上空大氣層的厚薄﹑云層的厚薄﹑地表顏色深淺,對宇宙能量場作用均有增強和減弱的作用。
這就是我所摸索并思考出來的,不同時間出生的人為什么會有明顯的個體化差異的內在原因。
2應對之策:如何預防并避免不良的個體化差異?
如前所述,一個人會因出生時間的不同,而產生個體化差異。這種個體化差異的內在原因,就是出生當時受到宇宙綜合能量場的影響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結果。
這種個體化差異,有好有壞。好的個體差異,大富大貴;中等的個體化差異,自給自足,平平淡淡;壞的個體化差異,則是貧踐早夭。無疑,誰都不愿攤上差的個體化差異。
那么,該如何避免這種很差的個體化差異呢?
那就是,采取人工干預,人為控制的辦法,人為測定好的時辰(年月日時),實行百分之百擇吉剖宮產子。
人在出生之時,有的秉受天地之精氣之靈氣,有的很不巧,秉受的是天地之渾氣之濁氣,各個相同,有的當時受到了良好的宇宙綜合能量場的影響,有的受到了不良的宇宙綜合能量場的影響。隨機自然生子,大如撞大運,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后悔一輩子。人為的選擇好的年月日時去孕育去擇吉產子,是一個可行的穩妥的方法。當然,前提條件是在胎兒已發育成熟的基礎上。這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適宜他生存的好宇宙綜合能量場的環境,如同為他選擇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一樣重要。出生時間好,則受益終生;出生時間不好,則危險終生。這是我在文中反復強調的觀點。主動是在最適宜的時間出生,可以預防并避免不良的個體化差異。3創立"人類出生時間學"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筆者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感受到了出生時間對人類個體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的特點是:1﹑每個人都因為出生時間的不同,而表現出相似的或不同的個體化差異,這種個體化差異,有好有壞,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2﹑從人的出生時間是可以看出一個人大致的吉兇禍福﹑貧踐富貴﹑生命健康等等情況的。3﹑人的出生時間一旦形成,對人即形成一種潛在的穩定的傾向和影響,這種傾向個影響是十分穩定的。4﹑這種好的或壞的傾向和影響,即是人的命運﹑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提前幾年甚至幾十年看出來的。5﹑人類可以通過人工控制出生時間的辦法,選擇有利的傾向和影響,避開不利的傾向和影響。這是創立人類出生時間學最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前,人們普遍有這樣一種觀念:我是我自己命運主人。其實,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頂多只能主宰自己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由人的出生時間控制著。人的出生時間堪稱一個人的生命密碼,又如同一個計算機內在編好的程序,很穩定的控制著人生的運行軌跡和生命歷程。人的出生時間影響著人的健康,壽命長短,有官無官,有大財無大財,妻子﹑子女﹑貧踐富貴﹑兇吉禍福等等方方面面的人生作息。還可以了解自己或生命中最壞的階段預防災禍。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出生時間,可以指導人類去主動人工控制人的出生時間,選擇最有利的時間出生,避開最不利的時間出生。以提高人類整體素質﹑優生優育。通過研究人的出生時間可以獲取,了解和評價任何人的人生信息,用于指導自己或他人,用作自己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指南。
筆者在前面論述過,"因出生時間不同而導致的個體化差異,表現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壽夭﹑官位﹑吉兇禍福﹑富貴貧踐﹑妻子﹑子女等等各個方面"。
下面我再舉幾個實例來證實一下:
1﹑比爾蓋茨的富貴八字。1955年出生,男,十億人中才有一個的八字。乙末﹑丙戍﹑壬戍﹑庚戍﹑財庫三個為用﹑年上食傷又生財﹑滿盤多財﹑命中是個吸財的八字,故為世界首富。
2﹑深圳某民營上市公司董事長八字(小W女士提供)1965年生,男,我與小W是好友,她告之我她的上級領導之八字。此人身家幾十億。乙巳﹑丙戍﹑壬戍﹑乙巳﹑此出生時間,與比爾蓋茨有相似之處。財庫兩個為用,年﹑時干支食傷又生財,年﹑時與巳火為財,此人出生時間極為優秀,為一兩千萬人中才有一個。
3﹑鋼琴家朗朗,1983年出生,男
當今少女們,做夢都在夢想:"嫁人要嫁高帥富"。朗朗,就是一個高富帥的典型。僅在2006年,他的收入就超過1.5億人民幣,此種八字,幾百萬人之中才有一個。壬戍﹑丙午﹑戍辰﹑火炎土燥﹑午火生土﹑日主強旺﹑可勝財官﹑喜金喜水﹑命中用神得力﹑金生水化為財﹑財極旺﹑年上之水﹑時上庚申為財星,故一生有大財。以上三個是因出生時間好而大富。
4﹑三個窮人的八字(因出生時間不好而貧窮)
A﹑男,丙戍﹑丙申﹑丙午﹑壬辰,此男八字,是我原單位上的看們老頭,月入300元,命中身旺,只有此許之財,基本上一世貧寒。
B﹑男,乙巳﹑辛末﹑乙末﹑丁卯,此男八字,自身身旺,命中以水為財,卻滴水全無,一世貧寒到老之象。
C﹑男,庚申﹑戍子﹑壬子﹑辛亥,此男八字,自身旺,命中以火為財,卻一點火也沒有!苦寒終生。
為什么?為什么同是為人,有人富可敵國,有人窮的揭不開鍋?這都是出生時間好壞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影響,形成的不同結果。
下面我舉例我收集的三個死刑犯的生辰八字,身體非常強壯沒有任何疾病,他們死亡的共同原因是因犯罪被處決。因不知生命的黑洞出現在何時,而死于橫禍。
1﹑癸卯﹑乙丑﹑丁丑﹑壬寅(男),生于1964年1月29日早3點多。
評命:丁火生于丑月,孤弱而外援少﹑官殺多,全靠木為用神補救,忌金土水。總體仍是偏弱,如風中之燭,隨時可熄,33-42歲之間行乙酉大運,38-42歲酉運五年為生命中最危險五年,如可以過生命才可以延續。2004年甲申年,沖犯太歲﹑大兇﹑酉丑合金局,砍倒用神,更大兇,因販毒被抓住正法。如果此男子早知自己的出生時間有何缺陷,不在最弱之時去做犯法之事,也許可以活下來的。
2﹑甲寅﹑癸酉﹑乙巳﹑癸酉﹑生于1974年9月25日,男。
評命:乙土生于酉月﹑寅巳相刑﹑命局不穩,2004年甲申年,沖犯太歲,寅刑巳,巳刑申,大兇,故死亡。
3﹑甲午﹑庚午﹑甲子﹑辛未,生于1959年7月7日,男。
評命:甲木生于午月﹑處死地,靠子水﹑未土的乙木相幫賴以維持﹑喜木﹑水﹑命中午午相刑,子末相害﹑命局不穩,2003年癸末年乙丑月﹑丑末相沖﹑子未相害﹑命根盡壞,被明正典刑而死。原因是出生時間有重大缺陷。因不知而死于刑法。
僅在中國,每年大約有八百萬人非正常死亡,原因多種多樣,如果能夠早先測定個人的出生時間的缺陷,并加以避免,那么這么多人的生命也許可挽留的。研究人出生時間對人影響的這門學問,內容十分豐富,意義十分重大。限于篇幅,只略提一二,但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門新的學科《人類出生時間學》即將問世,為人類造福。
出生時間好,則受益終生;出生時間不好,則危害終生。這是一條真理。
而今天,在全世界范圍內,產婦生子仍然是隨機的﹑撞大運式的亂生,沒有選擇好的出生時間。所以,才會出現那么多先天八字不好,而導致的貧踐﹑殘疾﹑夭折早亡的孩子,給他們自己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全人類的痛苦。
我為他們,為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們痛心!中國每年有800萬人非正常死亡。痛心啊!
關鍵詞:醫學生培養 父母教養方式 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家庭內部的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個體問題行為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特別是對于個體形成健康的相對穩定而獨特的人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醫學生作為未來醫學人才的生力軍,對于未來執業,擁有健全人格是決定其是否能真正擔負職責的基礎,特別是擁有奉獻、擔當等品質是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關鍵。
許多心理學家根據他們的臨床經驗,運用心理測驗、調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多種健全人格的模式和標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能在子女年齡很小甚至是還未出生的情況下規劃子女的未來健康發展之路,這既是望子成龍的期許,也體現出整個社會對于教育培養方式關注度的提高。本研究將選取醫學生作為被試,分析被試的人格特征,其父母教育方式的特點,進而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健全人格塑造的影響。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醫學院校在校大學生作為被試,涉及臨床醫學、精神醫學、藥學、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共對150名大學生施測,有效問卷129份,有效率為86%,其中男生53名,女生70名。
1.2研究工具
《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EPQ)由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系和精神病研究所心理學家H.J?艾森克制訂,本研究采用由陳仲庚等1981年修訂的版本。問卷共有85個題目,包括四個因子:內外傾向(E)、神經質(N)、精神質(P)和掩飾性(L)。
《父母教養方式問卷》(EMBU)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學系C?Perris等人于1980年編制,本研究采用由中國醫科大學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訂的中文版本。本問卷共有66個題目。其中父親教養方式由58個題目組成,構成“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和“過度保護”六個因子;母親教養方式由57個題目組成,構成“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五個因子,共計11個因子值。
1.3施測與數據處理
采用團體施測,現場發放問卷并回收,時間約25分鐘。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被試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試的人格特征比較顯示:在內外向性、神經質、精神質、掩飾性維度上的性別差異不顯著。見表1。
根據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離異劃分單親家庭組和正常家庭組,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可知:兩組被試在人格特征各維度得分均無顯著差異。見表2。
同時,人格特征在是否獨生、父母職業、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2.2被試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
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父懲罰、嚴厲(FF2)、父偏愛被試(FF4)、母懲罰、嚴厲(MF4)、母偏愛被試(MF5)這四個因子的性別差異顯著。
根據獨生、非獨生將被試分為兩組,發現兩組被試在父懲罰、嚴厲(FF2)、父過度保護(FF6)、母懲罰、嚴厲(MF4)這三個因子上差異顯著。見表3、表4。
2.3人格特征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
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神經質(N)與父親拒絕、否認(FF5)負相關,神經質(N)與父親過度保護(FF6)負相關性非常顯著,精神質(P)與父親懲罰、嚴厲(FF2)負相關,精神質(P)與父親拒絕、否認(FF5)負相關性非常顯著,掩飾性(L)與父親拒絕、否認(FF5)正相關;內外傾向(E)與父母教養方式各個因子均無顯著相關性。見表5。
3.結論與討論
3.1人格特質與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是在漫長的進化史中形成、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進化適應的產物[2]。作為人氣質、能力、性格等特征的總和,人格是在先天生物性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在個人和環境相互作用和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獨一無二的個體行為模式。排除先天遺傳因素,人格的形成有賴于后天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的統一協調才可以發展形成健康人格狀態。
根據表1結果,可以認為被試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塑造總體來看總體良好,內外向性(E)得分居中,即不外向也不內向。適度隨和、樂觀和愛冒險,既可以動也可以靜,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穩定,性格踏實。神經質(N)得分居中,情緒即不特別容易激動也不十分平靜,情緒反應適中,平時不受焦慮、緊張、易怒的困擾。精神質(P)得分偏低,有同情心,λ人有愛心,能很好的遵守社會規范。掩飾性(L)得分居中,測定被試的掩飾、假托或自身隱蔽,社會性樸實幼稚的水平,較成熟老練,同時反映被試回答比較真實,測驗結果是有討論意義的。值得指出的是,劉媛[3]研究結果表明單親大學生與非單親大學生的有明顯差異,但根據表2結果可知,對單親與非單親家庭情況進行t檢驗發現差異不顯著,分析原因,可能為被試不同所導致,本研究的被試均為醫學院校學生,而且被試數量相對較少,所以導致了統計結果的差異。
關鍵詞:人文主義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主義的盛行使得人們對語文的學科性質產生質疑和爭論,以往人們過度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新課改后提出語文的學科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至此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的爭論告一段落。但是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泛人文教育”現象使得語文的工具性難以發揮,語文課淪為空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提高。
一、人文主義對語文課程的影響
人文主義最為明確提出的時間是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反對宗教和神學,把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使人們從關注神到關注人。文藝復興經歷了近三百年,當時的人文主義的內涵在我們今天看來雖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從“人本”向“物本”的轉化使人們進入了對物質的依賴為基礎的時代,無論是生活還是教育都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功利性。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對人文主義的研究,但研究仍處在“非官方”的階段,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語文的人文性,從“非官方”到“官方”,從理論成熟到實踐層面,我們走了20年的時間。20年的時間里,我們探討著語文學科的性質,從最初的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復歸,再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經歷了太多的爭論和質疑,但是這些都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理論指導實踐,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上怎樣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不久又陷入了討論。
2012年,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就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簡單的存在于理論之中,也不是幾場頂級教育家的爭論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必須立足于實踐,著眼于真實的語文課堂教學。教材怎么編?語文課怎么上?評價怎么評?才能體現語文的人文性;語文知識是不是應該系統的呈現?重構語文知識的標準是怎樣的?實際教學中的“泛人文教育”怎樣克服?才能使新課改更有利于語文學科的進步和長遠發展。
二、過度強調人文性導致語文教學陷入尷尬窘境
20世紀90年代末,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大討論最終使得人文主義復歸,但長期受工具性的制約的語文教育開始關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從只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到關注語文的人文性,促進學生語文技能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對語人文功能的追求過于瘋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貫穿于整個課堂,空洞的“泛人文教育”致使最基本的語文技能訓練日漸邊緣化,常常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
語文學科中人文性的復歸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科的進步,教育改革的進步,更體現了人的進步。從單一重視工具,到重視工具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悟,就是最大的進步。過去的題海戰術固然不好,不科學,不僅學生的負擔過重,而且綜合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升,可現在語文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拋棄技能訓練,走向空泛熱鬧的“偽討論”后的思想感悟。似乎有的人忘了,人文教育需要政治,歷史,語文,哲學等眾多的學科來共同承擔,語文課過度重視人文教育顯然是“做多了”分外的事的同時忘了“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前提是“在其位,謀其政”。現在語文教學的尷尬窘境就是不僅將自己本身的工具性職能喪失了,而且搶了其他學科的工作,關鍵是還沒做好,只是注重表面功夫。
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偏人文,輕工具的現象很是普遍。首先,在教科書的編寫上,多側重玄妙得讓人很難言清,言明的“人文主題”,缺少扎實有效的技能訓練和條理清晰的知識梳理。“現在不少語文教材的練習設計,普遍存在去技能化的傾向,缺少有效的能力訓練,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語文教學的泛人文化傾向……有的拓展練習,結合實踐活動等,無論是設計動機還是活動目的都不是為了語文,而是指向語文之外的什么地方。”[1]語文知識不能系統呈現,導致了目前中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欠缺,基本技能的下滑。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的偽討論,學生分組聚集而坐,很多時候不是在研究文章中的字,詞,句,段。課堂異常的活躍和開放,好似“生本”的理念得到實踐,但是學什么的討論多偏離老師或學生們的疑問,更多討論的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甚至是衣食住行。討論完全流于形式,一節課下來思維沒得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沒得到提升,唯一的收獲就是師生都很開心。這難道就是語文課堂的“人文性”體現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三、長遠之計:立足實踐,在重視語文工具性的基礎上,發揮語文的人文性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性質,哪一方都不可能在教學中偏離。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體現于語文能力的培養,就是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主要體現于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就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趣味。但兩者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是“統一”的,可以說語文是一種含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工具。但并不是說在每一堂語文課都要將這兩個性質體現出來。如果講生字就側重于工具,如果講詩文,自然就注重人文性的作用了。
要真正把握好語文的學科性質,我的想法如下。首先,教材的編寫上既要系統的,漸進的呈現語文知識,也要注重人文主題的探討。其次,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老師的引導,但是又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各種教學手段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的為語文教學服務。再次,完善評價體系,克服以知識為本的量性的,單一的評價方式,提倡以學生為本的質性評價方式。既要看到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看到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語文在達到自由的審美境界的過程中,必然離不開繁細瑣碎的“技能”訓練。[2]所以語文教學的長久之計就是要立足于實踐,在重視語文工具性,注意鍛煉語文技能的基礎上,發揮語文的人文性。唯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會充滿生機,不會畸形發展。(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血漿蛋白分離;自動控制;純度;多聚體
人血白蛋白(HAS)具有維持血管內膠體滲透壓,結合并轉運體內各種脂肪酸、激素、離子以及多種藥物的重要生物學功能[1],已廣泛應用各種低白蛋白血癥或創傷性休克。自從1946年Cohn和他的同事們發表了低溫乙醇(Cohn 6法)分離白蛋白以來[2],相隔十年Nitschmann和Kistler于1954年又提出了另一種改變的低溫乙醇分離血漿蛋白方法[3],該改良方法簡化了操作,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血漿白蛋白的回收率(當時的最大收率為2.5g/100ml血漿),降低了乙醇的消耗,是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低溫乙醇法的最大優點是適應工業化、自動化的生產要求,為了充分發揮該工藝的潛能,適應GMP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血漿蛋白制品的內在質量,增加收獲量,在不改變原來基本工藝路線的前提下,我們于2004年末實現了低溫乙醇血漿蛋白分離工藝系統的自控(包括溫度控制、加液控制、自動清洗等)。
通過血漿蛋白分離工藝實現自控后,使批處理的血漿能力增加了一倍,工藝操作更加符合GMP管理的要求,血漿蛋白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應,蛋白分離的五個控制因素:反應液溫度、pH值、離子強度、酒精濃度和蛋白濃度得到了嚴格、準確的控制,避免了人為操作的誤差,經過連續4年人血白蛋白的質量指標的綜合分析評價,實現自控后,人血白蛋白的純度、收獲率均有明顯的提高;多聚體有明顯地下降,其他指標(如鉀離子含量、吸光度等)與自控前無明顯差異,均在質量標準范圍之內。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人血白蛋白樣品(2003年~2006年上半年期間制備的人血白蛋白檢定樣品) 由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劑室提供。
1.1.2 儀器設備 分光光度計(日立3400型);電泳儀(DYY-Ⅲ2型,北京六一儀器廠);掃描儀(BECKMAN CSDS -200型);液相色譜儀(SP8800,USA);火焰光度計(CORNING 480型,USA)。
1.2 方法
1.2.1 純度測定 純度測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附錄ⅣA)規定進行[4]。
1.2.2 吸光度測定 吸光度測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附錄ⅡA)規定進行[4],用生理熱氯化鈉溶液將人血白蛋白樣品含量稀釋至10g/L,按紫外分光光度計法,在波長403nm處測定吸光度。
1.2.3 鉀離子含量的測定 鈉、鉀離子含量的測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附錄Ⅶ Ⅰ)(附錄Ⅶ J)規定進行[4]。
1.2.4 多聚體含量測定 多聚體含量測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附錄Ⅵ Q)規定進行[4]。
2 結果
2.1 人血白蛋白質量指標的比較 通過對2004~2006年共77批人血白蛋白的檢測結果表明,血漿蛋白分離工藝實現自控前與自控后其人血白蛋白的純度、多聚體均有明顯地差異,工藝實現自控后,其中人血白蛋白純度平均提高0.25%,多聚體平均下降0.72%,其他指標(如鈉、鉀離子含量、吸光度)均無明顯變化,結果見表1。表1 人血白蛋白質量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2.2 人血白蛋白的收獲率的比較 根據2003年~2006年上半年連續共153批人血白蛋白統計數字分析,自動化控制前后人血白蛋白收獲率也有明顯差異,實現自控后,人血白蛋白分裝前收獲率均有明顯提高,提高的比率為0.02g/100ml血漿。結果見表2。表2 人血白蛋白收獲率的比較
3 討論
在血漿蛋白的分離過程中,各種成分的有效分離、回收、提純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在采用低溫乙醇法生產人血白蛋白過程中,影響人血白蛋白的5個重要生產工藝參數:反應液溫度、pH值、乙醇濃度、離子強度和蛋白濃度,其中任何一個參數的改變都會影響到白蛋白的分離效果,甚至影響制品質量。
盡管低溫乙醇血漿蛋白分離工藝已延用多年,但由于自動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序均為人工操作,眾多技術指標均靠經驗和手工控制,如乙醇、緩沖液的滴加,設備的清洗,制品反應溫度的控制和反應液計量等,且不說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操作時人為的因素造成的誤差(操作誤差、計量誤差、溫度控制誤差等)嚴重影響著制品的質量和收獲率,形成較大的批間差,未能充分發揮低溫乙醇血漿蛋白分離的諸多優勢[5],通過實現自動化控溫、稱重、加液和自動清洗,從而實現了設備狀態的自動控制,減少了血漿蛋白分離過程中手工操作的誤差,有效地控制了制品制備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降低熱原質。通過自動化控制,使得血漿蛋白分離過程中嚴格控制的五個控制因素(反應液溫度、乙醇濃度、離子強度、pH值和蛋白濃度)有機結合并得到準確的控制,使得整個血漿蛋白分離過程趨于理想狀態,使被分離的制品各項質量指標更加趨于穩定,工藝特點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更加符合GMP管理要求,從而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總之,血漿蛋白分離工藝實現自動化后,為進一步全面提高血漿蛋白的質量和收率,增加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均一性,為充分挖掘低溫乙醇血漿蛋白分離工藝的潛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憬惺.血液制品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74:57.
2 Cohn E J,Strong LE,Huges WL,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rum and plasma proteins IV A 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into fractions of the protein and lipoprotein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tissues and fluids.Amer Chem Soc,1946,68:459-475.
3 Kistler P, Nitschmann H.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human plasma fractions. Eight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alcoho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of Nitschmann, Kistler and Lergier. Vox Sang,1962, 7:414-424.
4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人血白蛋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三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附錄20-27.
關鍵詞:針刺;十二經穴;健康成人;胃電圖;小腸電圖
中圖分類號:R28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11-2352-03
Discussion of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Acupoints and Organs Based on Different Influence to
EGG Electrointestinogram by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Different 12 Meridians of Healthy Adults
SHEN Jing1,YAN Jie2,CHANG Xiaorong2,LIN Yaping2,WANG Chao2,LI Jiangshan2
(1.PhD Candidat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a 410007,Hunan,China;
2.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n EGG,electrointestinogram of health people by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different meridians and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meridians,acupoints and organs.
Methods:While acupuncture in acupoints of 12 different meridians to 30 health peoples,MP150 was used to record EGG,electrointestinogram.To analyze different influence to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gastric slow wave and electrointestinogram.
Results:Amplitude of EGG and electrointestinogram ascended after acupuncture in Zusanli,Yanglao,Quchi. The motional rhythm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 was regulated by acupuncture in Zuanli,Yanglao,Tongli,Neiguan,Yinlingquan. Some acupoints such as Quchi,Taichong,Waiguan,Zusanli,Yinlingquan,Yanglao,seemed correlated to stomach. Some acupoints such as Tongli,Yanglingquan,Yinlingquan,Yanglao,seemed correlated to intestine. Some acupoints such as Yinlingquan,Yanglao seemed correlated to stomach and intestine.
Conclusion:The specific regularity between Acupoints and Organs was that different meridians control an organ simultaneously and that one meridian control different organs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acupuncture;acupoints;healthy adults;EGG;electrointestinogram
“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腑臟,外絡于肢節”揭示了經脈(穴)與臟腑之間的相對特異性關系,這種特異性的作用規律究竟如何?本實驗通過觀察針刺十二經脈穴位對體表胃、小腸電圖的影響,探討經脈(穴)-臟腑的相關性。
1 方 法
1.1 觀察對象
健康成人30例,20~50歲,體型勻稱,無消化道病史,無其他疾病。近1月內無胃腸道不適癥狀,未服食藥物。監測胃腸電圖波形基本規則、有規律者。
1.2 觀察儀器
MP150型16導生理記錄儀(美國Biopac公司), 28號0.5~1.5寸毫針,一次性電極片(上海同安醫療用品公司,陽光牌,批號:SPA060815),針刺手法監測儀(上海針灸經絡研究中心研制)。
1.3 觀察方法
1.3.1 體表電極安放
胃體表電極:BIOPAC生理記錄儀的胃體表電極3個接頭中,負極接在“胃體點”,即劍突與臍連線中點上方(1.6±1.8)cm,旁開正中線左側(4.5±1.1)cm;正極接在“胃竇點”,即劍突與臍連線中點下方(0.7±2.4)cm,旁開右側(1.4±1.6)cm處[1];地線接在右下肢。
小腸體表電極:BIOPAC生理記錄儀的腸體表電極3個接頭中,負極接在“麥氏點”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點的中外1/3處正下方3cm以內處;正極接在“麥氏點”正上方3cm以內處;地線接在右下肢。
1.3.2穴位選擇
為廣泛研究十二經脈與心、胃、腸三臟的關系,將十二經脈(穴)分為兩類:①與心、胃、腸三臟相屬、絡、表里、同名經脈上的特定穴或常用穴;其他與心、胃、腸三臟功能相關經脈上的特定穴或常用穴。②與三臟不直接相關的經脈,即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經穴。穴位定位參照石學編《針灸學》[2]。
手太陰肺經:太淵;手陽明大腸經:曲池;手厥陰心包經:內關;手太陽小腸經:養老;手少陰心經:通里;手少陽三焦經:外關;足太陰脾經:陰陵泉;足陽明胃經:足三里;足厥陰肝經:太沖;足太陽膀胱經:飛揚;足少陰腎經:太溪;足少陽膽經:陽陵泉。
1.3.3行針手法
所有穴位均以毫針直刺,腕、踝關節附近穴位深度0.3~0.8寸,肘、膝關節附近穴位深度0.8~1.5寸。針刺得氣后,行捻轉平補平瀉手法,以針刺手法監測儀顯示捻轉角度為180度,頻率為120次/min的參數左右捻轉。
1.3.4實驗步驟
受試者空腹靜臥,接體表電極,開始同步記錄電信號5min后,施術者針刺穴位得氣后,行針5min出針,待受試者靜臥5min后停止記錄電信號,結束觀察。每位受試者接受觀察1次/天,每次1對穴位,12對穴位連續觀察12天。
1.4 觀測指標
觀察胃、小腸電波形的變化,包括波形的振幅、頻率、節律等的變化情況。測量胃電頻率、胃電振幅均值;小腸電頻率、小腸電振幅均值。
1.5 數據處理
檢驗各穴位“針前”、“針時”數據是否符合正態性及方差齊性,若符合正態性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完全隨機設計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性則完全隨機設計秩和檢驗、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運用SPSS13.0軟件。
2 結 果
2.1 波形觀察
本實驗受試者空腹胃電圖主要表現為慢波,呈正弦波形,形狀平緩,頻率為3次/min左右,按照一定的節律運動,振幅變化范圍為130~250μV。小腸電圖慢波頻率為8~12次/min,振幅變化范圍為40~120μV。針刺穴位后,胃、小腸電圖的波形普遍發生了變化,表現為振幅大幅度的增高、節律紊亂、頻率加快,這種變化多是針刺給受試者帶來的刺激所產生的干擾,多在針刺后1~2min內平穩,在持續行針時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人工觀察針刺對慢波的影響直觀上可分為振幅變化,節律變化,頻率變化3種。
2.1.1 波形振幅的變化有兩種 對于胃腸電圖振幅基礎值偏低者,針刺足三里、養老、曲池穴后能使其上升(見圖1、圖2);針刺其他穴后,振幅與針前相比未見明顯變化。由于受試者處于空腹狀態,尚未觀察到針刺后振幅降低的情況。
圖1足三里針前振幅 圖2足三里針時振幅增高
2.1.2 節律變化
針刺足三里、養老、通里、內關等穴位后,原本運動不規則的胃、腸電圖均有按照一定節律重復出現的波群,表明這些穴位能分別調節胃、腸電運動的節律(見圖3、圖4);針刺足三里、養老、陰陵泉等穴后,原本節律不一的胃、腸波形其運動節律趨向相同,而振幅呈反方向變化,表明這些穴位能同時調節二者運動的節律(見圖5、圖6)。
2.1.3 慢波頻率 針刺各穴位后,胃、小腸慢波頻率未見明顯變化。
2.2 胃電頻率胃電振幅絕對值的均值小腸電頻率小腸電振幅絕對值的均值
表2結果顯示:十二組穴位針前比較無顯著差異。針前與針時比較,曲池、太沖、外關、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養老有顯著差異(P
表3結果顯示:針刺12組穴位前后,小腸電慢波頻率無顯著變化。
表4針刺十二經穴對小腸電圖振幅絕對值均值的影響
表4結果顯示:各穴位針前比較無顯著差異。針前與針時比較,通里、陽陵泉、陰陵泉、養老有較顯著差異,4組穴位之間兩兩比較也無顯著差異,表明針刺這4組穴位對小腸運動可能會產生相似的調節作用。
3 討 論
3.1 正常體表胃 小腸電圖
體表胃、腸電圖是以腹壁電極由胃腸投影位置引導的胃腸電信號,其特點是通過生物電的活動狀態觀察到胃、腸的功能活動狀態。由于其簡便、安全,比胃鏡等侵入性檢查易于令患者接受,胃腸電圖可為臨床評定胃、腸功能性疾病提供依據。正常胃、腸肌電活動有兩種:慢波和峰電位。一般認為慢波控制胃、腸收縮的節律和傳導方向,而峰電位直接與收縮有關,峰電位的數目和水平決定胃收縮蠕動的強度。體表與漿膜或黏膜同步記錄表明,胃、腸電圖能較精確地檢測出胃、腸慢波,而峰電位一般以振幅增加的形式反映。健康人空腹慢波頻率約為3次/min左右,振幅均值范圍為130~250μV。小腸的慢波頻率為6~12次/min,表現出上段頻率高,下段較低,呈階梯式下降,且遠端小腸慢波的擴布速度低于近端小腸,健康人空腹振幅均值范圍為40~120μV[3]。
3.2 經脈 穴位與臟腑之間的特異性關系
中醫整體觀與經絡理論一直強調經脈、穴位與臟腑之間有普遍存在的特異性關系,認為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將人體各部組織器官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本實驗直觀上觀察發現針刺足三里、養老、曲池穴能使胃、腸電振幅上升。針刺足三里、養老、通里、內關等穴位能分別調節胃、腸運動的節律;針刺足三里、養老、陰陵泉等穴能同時調節胃、腸運動的節律,促進二者協調運動。本實驗所選十二經穴中,表現出與健康人胃相關的有曲池、太沖、外關、足三里、陰陵泉、養老;表現出與健康人小腸相關的有通里、陽陵泉、陰陵泉、養老。其中陰陵泉、養老與胃、腸兩臟都有關系。這些都揭示出多條經脈與胃、腸之間的效應規律:多經司控一臟[4],一經調節多臟。
多經司控同一臟(腑)是指由于多條經脈在循行路線上與同一臟(腑)密切聯系,功能上相互影響,可以調控同一臟(腑)的生理功能,治療同一臟(腑)的各種病證,但各條經脈對同一臟腑的作用效應有差異。在十二經脈中,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足太陰脾經“入腹,屬脾,絡胃”、手太陰肺經“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手太陽小腸經“循咽下膈,抵胃”、足厥陰肝經“抵小腹,挾胃”,5條經脈的循行直接過胃腑,手陽明大腸經是同名經,也與胃有關。“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下合穴,是臨床治療胃脘疾患的主穴。“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作為胃經的表里經,也是治療胃脘疾患的常用穴。“養老”屬手太陽小腸經,“太沖”屬足厥陰肝經,“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針刺這些穴位表現出對胃功能的影響符合經絡學說中“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而“外關”屬于手少陽三焦經,該經“入缺盆,布膻中,散心包絡,下膈,遍屬三焦”,且三焦經是人體水谷的運行通道,與胃受納腐熟水谷的功能相關,因此三焦經也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實驗結果充分表明了這6條經脈與胃有密切的關系,針刺這6條經的穴位對胃的調節作用大于其它經脈。十二經脈中與腸腑相關的經脈有4條,手陽明大腸經“下膈,屬大腸”,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手太陽小腸經“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手少陰心經“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實驗結果中,“養老”屬手太陽小腸經、“通里”屬手少陰心經,針刺這兩個穴位對小腸腸運動產生影響也與經絡循行有關,腸電體表電極放置的位置屬于小腸部位也可能對結果有一定的影響。“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膽者,中精之府”,肝之精氣化生為膽汁貯藏于膽,泄于小腸,以助腸腑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陰陵泉”屬足太陰脾經,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升清,與腸腑消化、吸收水谷,以及分清別濁功能都有關。因此兩經的腧穴具有調節腸腑作用。實驗結果也表明了這4條經脈與小腸有密切的關系,針刺這四條經的穴位對腸的調節作用大于其它經脈。
一經調節多臟(腑)是指一條經脈在循行路線上與多個臟(腑)、器官密切聯系,或功能上與多個臟(腑)相互影響,因此可以調控多個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治療多個臟(腑)的各種病證。本實驗結果顯示,“陰陵泉”、“養老”兩穴與胃、小腸兩腑都有一定的關系,可以認為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均有調節胃、小腸兩臟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驗觀察針刺十二經的腧穴對健康人胃電、小腸電的影響,反映出:①健康人處于陰陽平衡、氣血調和的生理狀況下,針刺穴位后未產生破壞人體正常生理機能的作用。②經脈、穴位與臟腑之間的相關性是客觀存在的,經脈、穴位與臟腑之間的效應規律可概括為“多經司控一臟”與“一經調節多臟”。一般來說,循行路線與臟腑直接聯系的經脈對臟腑的作用強于未直接聯系的經脈,而未直接聯系的經脈與其功能相類似的相應臟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系。③對于實驗結果的兩個疑問。關于“外關”穴與胃的關系,古籍及近7年的文獻報道中運用“外關”主要治療頭面部、頸肩腰部疾患,很少用于消化系統疾病。本實驗針刺“外關”穴調節胃功能作用的發現有待在臨床治療中加以驗證。“太沖”對胃電振幅的影響與其他穴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與它的針感強烈有一定的關系,大多數受試者針刺太沖時比其他穴位得氣快,且針感極強,受試者對痛覺的反應影響植物神經對胃進行調節,這也可能是僅此穴位針刺后產生抑制胃電振幅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連至誠.胃腸電及胃腸動力學研究在中國[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762-764,35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