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阿爾法狗接連打敗李世石、柯潔,無人駕駛汽車從科幻慢慢變為現實,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馬圈地”。我們正在被一個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型社會裹挾著前行。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每個企業和個人都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積極探索,緊跟前沿,才能在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書通過豐富鮮活的企業案例,幫助我們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的機器學習、超級計算、云端服務、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及方向,總結這些企業在智能時代下的應對之策及成功經驗,為之后企業的發展轉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鑒。
作者簡介
余來文,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創業導師、野文投資董事長、文字傳媒董事長,《商業智慧評論》和《創業管理評論》出品人,并任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亞洲城市大學等外聘MBA課程教授或創業導師。曾在海王集團、遠望谷股份、飛尚集團等公司工作,歷任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為大潔王集團、南華西集團、銅川礦務局、陜西煤業集團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詢。先后在《管理科學》《北大商業評論》《銷售與管理》《中國經營報》《CHINA DAILY》以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等雜志報紙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與數據應用》《分享經濟:網紅、社群與共享》《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互聯網:商業模式顛覆與重塑》《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思維2.0: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企業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的顛覆與重塑》等30多本圖書。林曉偉,江西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閩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紀”人才。先后在《系統管理學報》《經濟管理》《國際貿易》《當代財經》《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現代管理科學》等國內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編寫《智能時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與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分享、跨界與電商的融合》《互聯網思維2.0: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企業商業模式運營與管理》《物流學》《財務管理》和《會計學》等圖書。主持福建省級課題4項,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9項,參與詔安縣農業和扶貧“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產業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
目
錄
1 第1章 智能時代
2 開章案例
6 1.1開啟智能時代
7 1.1.1 Mr 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 1.1.2智能時代之認知顛覆
18 1.1.3人工智能——工作“終結者”
19 1.1.4新產業的催生——“智”家幫的興起
25 1.2迎接嶄新的智能社會
25 1.2.1“數字化”——智能社會的“快引擎”
26 1.2.2“信息化”——智能社會的“大動脈”
27 1.2.3“網絡化”——智能社會的“高速路”
28 1.2.4“集成化”——智能社會的“點金石”
29 1.2.5“公共化”——智能社會的“新時代”
32 1.3智能生態——智能時代的終極奧義
32 1.3.1傳統工業邏輯的顛覆式創新
36 1.3.2人人創造,智能時代新分子
37 1.3.3用戶“雙力”:參與力創造力
38 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 1.3.5未來人工智能生態圈
42 1.4智能時代的內核
42 1.4.1人工智能之先發“智”人
45 1.4.2超級計算之千手“算”音
46 1.4.3云端服務之無上“云”法
47 1.4.4網絡安全之“安全”衛士
51 章末案例
56 第2章 人工智能
57 開章案例
62 2.1人工智能:讓機器更聰明
62 2.1.1人機大戰:阿爾法狗與柯潔
64 2.1.2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
67 2.1.3機械思維向左,智能思維向右
68 2.1.4人機融合:超人類智能時代
72 2.2人工智能新認知
75 2.2.1解密人工智能
76 2.2.2重要的是數據,而非程序
77 2.2.3淘汰的不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 2.2.4超人工智能時代
82 2.3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82 2.3.1數據驅動智能革命
85 2.3.2數據挖掘:從大數據中找規律
86 2.3.3大數據的本質:數據化
89 2.3.4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永恒動力
90 2.4人機融合:連接未來
93 2.4.1人工智能之“星際迷航”
95 2.4.2機器學習與人工神經網絡
96 2.4.3超越未來:人工智能之深度學習
101 2.4.4 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 2.4.5 人機融合:未來ING
104 章末案例
109 第3章 超級計算
110 開章案例
114 3.1大話超級計算機
114 3.1.1 超級計算知多少
115 3.1.2 從數據到超級計算的飛躍
117 3.1.3 大千世界,“數”在掌握
119 3.1.4 數據流——“超算流體”
122 3.2時代新寵——超級計算機
123 3.2.1 超級計算,未來國之重器
124 3.2.2 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 3.2.3 大國超算之超常發展
132 3.3超級管理
132 3.3.1 數據收集——“超管”之“核基礎”
132 3.3.2 數據存儲——“超管”之“核聚變”
133 3.3.3 數據處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 3.3.4 超級計算安全
137 3.4表演時間:超算之應用舞臺
137 3.4.1 互聯網應用:“互聯”的二次方
140 3.4.2 電子政務應用:政務“超算”跨時代
141 3.4.3 精準醫療應用:超算醫療,快,準,狠
145 3.4.4 智能交通應用:數據出行,悠哉,享哉
146 3.4.5 金融投資應用:“超算”致富經
149 3.4.6 新零售應用:“超”未來,“算”零售
153 章末案例
159 第4章 云端服務
160 開章案例
164 4.1云服務——“云”上境界
164 4.1.1 走進“云”化時代
168 4.1.2 享受云生活
172 4.1.3 幕后英雄——云計算推動“團隊”
173 4.2直擊云計算
174 4.2.1 云計算為何物
178 4.2.2 云計算從哪里來
179 4.2.3 虛擬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 4.2.4 云計算未來規模
183 4.3雙重界:云計算與虛擬網絡
183 4.3.1 云計算與虛擬網絡關系
184 4.3.2 云服務之“虛化”技術
189 4.3.3 虛擬服務器——“虛化”技術承載終端
193 4.3.4 多云大融通——云存儲設備
195 4.3.5 有備無患——云資源備份
198 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 4.4.1 公有云——“云”家必爭之地
201 4.4.2 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 4.4.3 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強音
207 4.5云應用——“云端”的機智強大
207 4.5.1 云應用:極致“云”風暴
210 4.5.2 云應用、云服務與云計算
211 4.5.3 AI云運用=“云端”最強音
212 章末案例
218 第5章 網絡安全
219 開章案例
223 5.1直擊網絡安全
223 5.1.1 計算機安全——21世紀的重點“安全區”
224 5.1.2 網絡安全:居安思危,嚴陣以待
227 5.1.3 安全攻擊之“四面”埋伏
228 5.2不得不知的網絡安全
229 5.2.1 網絡安全之認知“大充電”
232 5.2.2 網絡安全風險之危機四伏
236 5.2.3 網絡安全的“威脅危邪”
241 5.2.4 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 5.3網絡“歪腦筋”:犯罪與黑客
243 5.3.1 網絡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 5.3.2 黑客攻擊:高智商罪犯的攻擊
247 5.3.3 黑客攻擊“六”手段:智、快、狠
250 5.4無處不在的安全管家——網絡安全管理
250 5.4.1 網絡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 5.4.2 保密系統:守口如瓶,從一而終
256 5.4.3 智能防火墻——安全防護之智能乾坤
260 5.4.4 網絡安全未來式:量子通信
264 章末案例
270 參考文獻
就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的教育狀況來看,因為這些院校在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設備方面與普通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這些院校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為了進一步保證高職院校中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專業性教育,對它們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計算機網絡這一教學體系更是如此,這主要是因為這一體系所涵蓋的知識點不僅多而是十分復雜。
2.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時候存在的一些問題解析
我國現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在體系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僅僅是師資力量的欠缺,而且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另外,現在的教師更多的是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的應用,這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了院校與學生雙方面的失敗。因此,采取適當的方法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3.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措施介紹
前文已經簡單的介紹了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教育的時候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我國這些院校的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專業教育必須對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措施。所以,文章接下來將會具體闡述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舉措。
3.1.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措施之一就是將教學內容與實踐相互結合
一般來講,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計算機網絡的專業知識往往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而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原本就比較枯燥的知識更加無趣。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所選擇的方案必須能夠將實踐和理論完美結合。而且,相比于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網絡技術更傾向于操作以及應用。所以,在教授這一課程的時候選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案不僅僅能夠使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案能夠讓學生更快更熟練的掌握這門課程實際操作的技術知識。當然,為了更好的融合這兩種教學方法,高職院校還應該在定期定時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教學,比如說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習等等。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還應該及時更新學校的教務系統以及信息技術,保證能夠跟上時代最新的變化。
3.2.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措施之二則是注重教學方法
雖然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在一起是個不錯的改革措施,但是,在進行這一步驟的時候還需要教師能夠按照科學、正確以及有效的方式實施,以免出現差錯。首先,在向學生傳授相關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時,教師應該意識到他們是課堂上的主體,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應該提前做好相關的環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其次,教師在傳授這些知識的時候應該對這些知識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夠結合這些課程存在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當然,還應該找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應該與時俱進,及時的尋求這一技術最新的知識以及視頻資料,以此來達到科學合理的教學。
3.3.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措施之三則是因材施教
不管是高職院校當中的學生,還是普通院校的學生,每個人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這些學生的基礎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時候應該根據這些學生不同的特點而設置適合他們學校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當然,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這一門課程的知識結構肢解,在分好層次的同時再向學生傳授。這樣一來就能夠使這一課程在被教授的時候能?蛞壞愕愕納釗耄?也就是遞進式的學習方法,也只有這一才不會因為急功近利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另外,高職院校在接受學生的時候可以先對其做一個測試,并且根據測試結果對其分配適合的教師,以此來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而且,這樣也不會使其感受到學習差異。
3.4.能夠有效改善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育模式現狀的措施之四則是建立健全實訓環境
雖然前文已經介紹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重要性,但是,如果高職院校當中沒有適合的實訓環境也會導致問題的出現。因此,為了徹底避免這些問題出現的現象,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技術操作實訓環境。首先,這些院校應該將內部供學生上機操作的機房進行升級完善,尤其是計算機內部安置的系統,這主要是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享受上機體驗,并且適應時代的變化。而如果院校內部的機房設備老化,則很容易導致學生操作的失誤。其次,這些院校還應該將網絡設備進行升級完善,尤其是與防火墻以及服務器等設備。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加大投資的力度,從而引進更加現金的計算機設備以及網絡實驗設備。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實訓環境,從而提升他們的網絡技術應用能力。
1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1]。本課程的內容涵蓋數據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兩部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組織形態、構建方式、協議設計及實施運行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針對現實世界的問題,選擇有效的通信系統與網絡結構。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綜合性強,與工程技術結合緊密,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綜合性,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網絡原理,同時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2]。以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崗位適應能力為目標。目前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型的人才比較缺的,但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造成企業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企業的不相符,或是考試成績高分,但實際到企業發現自己基礎知識差,動手能力達不到企業的標準,這與我們培養方式以及考試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注重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3]、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2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
針對以外該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知名大學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教學改革方案。
2.1 理論課教學改革方案
理論課在講授過程中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學法
“問題式”教學法:發現問題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起點,所以“問題式”教學法是許多現代所提倡和推崇的科學方法。現代教育思想強調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正確使用“問題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圍繞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覺思考、主動探索,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精心組織多種方式、多種目的、多種層次的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1)教師自問自答:作為問題或一段內容的引入,讓學生明白相關知識點的應用場景;
2)教師把某一問題先引出,給學生留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興趣聽課;
3)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判斷并回答: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教師ppt課件多采用動畫效果: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可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新鮮感,學生被動畫效果所吸引,易激發其聽課興趣和跟上課件動畫演示效果的思路,避免開小差。
“討論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針對某個問題產生了疑問,通過大家的集體的參與,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爭議的地方老師進行很好的引導,最終求得對問題的解決以及對問題的明晰。在這里同學們變成了主體,老師則作為一個輔體助其達到目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項目驅動”教學法:以一定社會文化為背景,以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待處理事件為目標,通過操作來實現特定目標的過程。項目驅動教學法是指由教師根據當前教學目標設計并提出“項目任務”,針對所提出的項目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該項目任務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教學中的具體步驟如下:
1)提出項目:項目的教學內容是“如何組建校園網絡”。
2)分析項目:組建校園網絡,要求學生要先規劃認識校園網的拓撲結構,以及相應的網絡互連設備。該項目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去學校網絡中心了解相關的技術知識。
3)邊學邊實踐:在該項目的學習過程有理論學習、實驗室學習、實訓室技能訓練以及到市場去調查了解,這樣在學習中實踐,從實踐中再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與市場相結合,學生深深感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4)完成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是組合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這個項目的完成還必須要上網查找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匯總分析。
5)總結:由教師主持,總結這個項目的完成情況,對項目報告中學生的創新之處提出鼓勵,對項目報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議,對項目報告中問題最多的地方進行討論。對項目報告完成得好的同學,要他上臺演示和講解,使同學們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實驗課教學改革方案
實驗課實施“提前講授實驗知識與實體與模擬軟件交叉結合練習”
實驗課除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掌握某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情況,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自主實驗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然而在有限的課時中如何合理安排實驗進度,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才能實施的。
提前講授實驗知識:
1)整理評估本學期的理論內容和實驗內容,并制定出本學期的實驗計劃和知會學生,激發學生興趣;
2)在每次實驗課開展之前,依據本次實驗課的復雜情況,利用理論課時間提前介紹本實驗的知識點,讓大家在有限的上機實驗中,更加熟練地完成并掌握其知識(如在涉及配置交換機的ip地址時,可以提前把網絡層的ip地址知識給學生講解)。
實體與模擬軟件交叉結合練習
1)在配置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實驗中,由于實驗室實體設備資源有限,目前,傳統的做法是學生分小組進行配置實驗,然而有限實驗時間里,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配置實驗實體設備,只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分工完成本實驗內容。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親自動手鍛煉的機會,可先讓學生熟悉真正的交換機和路由器實體設備,對它們產生感性的認識之后,再在資源足夠機房采用模擬軟件“cisco packet tracer 5.3.3”進行實體模擬配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配置的相關命令知識。
2)待學生對相關配置命令掌握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讓學生到真正的交換機和路由器設備實體上進行配置。
2.3 作業教學改革方案
作業實施課后習題與網絡工程師真題相結合
傳統布置作業方法是基于課本的課后習題,但為了增強實用性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可參考歷年網絡工程師考試的真題,依據課堂的進度,布置相應真題的作業加以鞏固練習。一方面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今后網絡工程師考試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3 總結
【關鍵詞】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核心課程
一、引言
《網絡綜合實訓》作為我院計算機網絡專業(高級工)下廠實習前的一門主要的核心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將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進行有機整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實現職業技能教育與實際工作的“零距離”融合。本文主要以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作為切入點,使用“項目驅動”的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突破口,根據企業具體工作崗位需要,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技能融匯到實際的項目實訓當中。
二、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傳統的教學安排中,由于學生畢業前要進行計算機網絡管理員的高級工的鑒定考試,該鑒定內容由理論和技能兩部分構成;所以一般都讓學生先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再完成技能部分的訓練,教學目的較為單一,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對抽象的專業知識往往“死記硬背”,對技能部分也只針對性的掌握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逐漸失去了學習專業的信心,專業學習也就成了學生的負擔,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2.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網絡綜合實訓》作為一門核心課程,主要是由若干子知識項目模塊構成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簡單地將各個子知識模塊進行再次的梳理學習,各個實訓項目通常是根據每門課程的重要知識、能力來設計。項目模塊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和整體思路,各個知識模塊之間難以有機銜接。實訓模塊由于知識的單一性而造成了技術的離散,學生在碰到實際復雜的專業技術問題往往素手無策,無從下手。
3.課堂實訓教學的局限:近幾年在我院現行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大多數的實驗都是在虛擬環境下進行的仿真教學或者利用單一的網絡設備進行教學。例如,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就是廣為使用的模擬器軟件。雖然該軟件搭建模擬實驗環境十分方便,對于學生熟悉網絡命令有很大幫助,但卻導致了學生對實際網絡設備的認知和操作能力的不足,對真實網絡環境感到陌生,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往往連基本的網絡連接都會出錯。
三、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特點
計算機網絡的技術發展非常快,為了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我們的職業教育方法必須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展開,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使得理論學習、現場觀摩、技能訓練三者能夠融合,不僅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還要突出對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主要來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項目驅動教學法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實際工程項目為對象,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其帶著任務、帶著問題、帶著興趣來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項目驅動模式下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老師的角色從傳統的“單一型”向“雙師型”轉變;學生也化被動為主動;教學組織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不僅僅局限在課堂。
四、網絡綜合實訓項目驅動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1.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了使《網絡綜合項目實訓》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更加合理,教學內容更加符合企業具體工作崗位的需求,我院計算機教研組深入企業,充分調研,與企業工程師們座談,
了解行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我們還對福建幾個重要城市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就業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42%的用人單位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定位在具備熟練的網絡規劃、集成、配置、調試、管理與維護能力方面。所以計算機網絡專業從其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未來工作崗位主要以網絡組建(組網)、網絡管理(管網)和網絡應用(用網)等三大崗位為主。
2.項目情景的設計:在調研結束后,我們根據崗位工作的具體內容進行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工作行為分析,結合我院計算機網絡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我們精心設計了六個工作項目。分析出來這些工作項目主要用于指導搭建課程結構,工作任務、工作行為則用于構建課程教學內容,為了讓工作任務,我們還為每個項目構建了真實項目背景。這六個項目由簡單到復雜,前后之間有一定的重復和交叉,將不同的技術能力分散到各個項目中,通過反復多次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具體的項目包含:項目一構建中小型辦公網絡、項目二構建大型單核心網絡、項目三構建多區域網絡、項目四構建安全網絡、項目五構建無線網絡、項目六部署服務器,每個項目還有具體的任務分解包含了計算機網絡專業專業技能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點,這里由于篇幅問題就不詳細展開說明。
3.項目實訓環境的重新規劃:為了能夠建設一個具有教學、研究和實驗功能于一體的專用網絡實驗室,我們跟業內著名的IT公司微思合作,在他們的幫助下對原有的機房做了重新的規劃設計。重新規劃的網絡機房機房網絡設備分成10組,每一組配備6臺電腦并安裝Vmware軟件,可以滿足windows、Linux系統服務配置訓練;同時每一組配備一個立式網絡機柜,機柜內堆疊實訓網絡設備,滿足網絡配置與維護;在機柜群中間還整加了一個中心機柜用于連接各個小組的機柜,中心機柜本身配置雙出口鏈路,通過組合可以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完成較為復雜的網絡組網實驗。每組機柜的設備包含:cisco 2960(2臺)、cisco 3560(1臺)、cisco2811(1臺)、cisco 1841(2臺)、無線AC(1臺)、無線AP(2臺)、防火墻(1臺)。
4.項目任務的組織實施:通過企業的調研我們發現,目前軟件工程和網絡工程領域主要采用項目經理負責制。為了實現學生學習模式與企業工作需求“零距離”對接,我在本門課程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 。首先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表現進行調查和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差異對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同時兼顧考慮男女比例的分配,盡可能的保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個小組設項目組長一名負責任務的分配,協調組內關系和任務完成進度;登記員一名負責考勤,檢查登記組員完成情況,組員若干主要完成任務的實施。在具體的任務實施過程中,首先由老師做項目背景的做介紹并把任務分給各組的小組長;小組長在收到任務后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組內討論,并根據組內成員的特點進行任務的分發,其次各個小組成員在收到任務后,根據任務的要求依次完成需求分析、地址規劃、網絡拓撲、項目實施、項目報告幾個環節;最后在項目完成后由老師組織各個小組,分別進行項目匯報并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做相應的總結報告,整個項目全部完成后再按照同樣的流程進行下一個項目的訓練。
5.課程項目的成績考核:成績考核對整個教學過程起到導向、檢驗、反饋等多重作用。在本門課程中更多的是體現對學生能力的考核,所以我用過程考核方式取代傳統的筆試考核。所謂的過程考核,就是指將把整個實訓過程做為考核的對象,項目組成績=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創新能力,每個學生的項目成績=項目組成績*系數(系數由項目組組長根據成員表現給出,系數不能大于l)。職業素質重點考察學生的出勤情況、是否有安全事故等;職業能力主要是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創新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否能運用新理論、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
《網絡綜合實訓》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我院09、10、11、12級計算機網絡應用高級工專業的學生中實施,學生4個班次,共173人參加,教學效果反應良好。課程的實施從具體的工作項目出發,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對網絡的興趣得到大幅的提高,出勤率也由原來的82%提高到了96%以上,項目實訓的完成率達到98%,優秀率更是高達58%。在每學期均進行了學生評教活動,學生普遍反映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實用性強,教學過程師生互動良好,學習興趣濃厚。學生學習之余參加企業舉辦的“微思杯”網絡技術大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企業的充分認可。
六、結束語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是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脫節的情況下孕育而生的改革措施。該模式通過選取“網絡工程項目”來創設“工作情景”,通過項目驅動分組展開實訓,通過解決一些企業實際工作所碰到的網絡項目來實現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精神,這將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在企業盡快的適應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冉德君,羅志平.應用型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綜合實訓”設計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12,34(3):73-78.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 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43
計算機作為新世紀的產物,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非常普遍地存在。人們在生活中也在廣泛地運用著這一新興產物來為自己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縱觀今天的社會生活,計算機的運用是一大特色,公司、企業、學校、家庭等等都在使用計算機。因此,人們從小就在接觸有關計算機的常識,初中階段的學生也都掌握了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然而,我們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遠遠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教材中出現的一些計算機知識早已被學生們所熟知。面對這一現狀,我們的計算機教學成果想要得到有效提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以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經過近幾年的初中階段的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工作,筆者覺得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成果。
首先,初中計算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面對現實,變通地運用運用教材,結合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的實際情況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現實表明,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熟知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然而教材上的內容顯然脫離了中學生的實際。因此,面對這一現狀,計算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擺脫教材的束縛,尋找新的教學點,但要記得不能脫離教學大綱。教師可以在課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的實際情況確定課堂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計算機課堂教學活動中學到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學生的實際,在施教時只是對教材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方法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面對自己已經掌握了的計算機知識,只會在課堂上做其他的事情。教師面對學生的反應應該積極做出調整,對于學生確實已經掌握牢固的知識點大可不必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贅述。例如,計算機鍵盤的基本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internet上網的途徑等等,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早已經學會,因此,不需要教師再進行講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只需要抓住學生掌握薄弱的環節進行講解即可。
其次,在日常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我們的計算機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之間,了解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熟知情況,尋找最適合所教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的需求之處,以便作為拓展延伸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
教學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合作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完成之后,還要積極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真正的掌握程度,尋找出最適宜學生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對于一些難度系數比較高的技能,教師可以作為課外拓展知識介紹給學生,讓部分感興趣、有能力的學生繼續進行鉆研。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同一個班級內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選擇中等難度或者稍微容易一些的知識點作為課堂教學內容,這樣既照顧了基礎不好的學生,也可以讓計算機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從中受益。這種方法在我們今后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采用。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就可以順利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
再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理論性的知識只需學生略作了解,不需要完全掌握,以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順利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特別是初中計算機課程,更是需要學生多進行實際的操作,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最終掌握好所學技能。現階段的初中教育中,由于人數眾多,機房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在計算機上機課堂上出現了多名學生共同使用一臺電腦進行操作的情況,這極其不利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對于鞏固理論課堂上的知識內容亦是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學校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打造良好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以幫助我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可收獲到真才實學。同時,對于理論性的知識,教師不需要過分強調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只需要對實踐技能有所掌握即可。因為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計算機時的課業負擔也就大大減輕了,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有激情和活力。
最后,教師在完成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計算機知識競賽,采取多種形式來檢驗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情況,考察學生的真實能力,以便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