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研究生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2-0253-02
現階段,與注重實踐和應用的臨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相比,在臨床科研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更注重其科研能力和嚴謹科研思維的培養。另一方面,在醫學研究生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涉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熟悉具體的實驗操作,同時還包括對常見實際實驗問題的解決和實驗操作研究的具體應用等方面。但在現有傳統的醫學科研型研究生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多數高等學校中的研究生實驗教學多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即通常是由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安排的實驗內容,一般在實驗操作之前,于比較局限的時間內將實驗目的、原理、方法、主要儀器和試劑、實驗步驟等進行簡單的介紹,而本科畢業剛入學的尚未對科研工作有完整的概念,對教師講授的比較抽象的理論問題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所以,傳統的實驗教學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實驗,而是單純的動手操作,在這個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很難培養出學生科研方面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2.醫學研究生實驗教學內容比較局限和抽象?,F階段,醫學研究生的實驗教學多僅開展部分具有代表性、容易操作、比較常用的實驗內容,例如免疫組化、核酸提取和PCR、RT-PCR、ELISA、蛋白提取和免疫印跡等,比較少開展需要昂貴儀器、試劑或操作比較耗時的實驗內容。然而,在各種實驗理論、方法和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簡單的實驗操作已遠遠不能滿足醫學科研型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的需求,這樣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所開展的實驗內容比較基礎,部分講解比較抽象,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較為表淺,甚至不理解,多數僅僅從實驗結果的表象進行結果分析,簡單的完成教學課程的功課或任務。同時,對于實驗內容的意義及相應實驗在不同領域科研工作中的應用范圍的理解比較有限,導致部分學生即使掌握了課堂上所講授的實驗技術,也不會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應用和分析。
3.實驗課時有限、教學資源緊張。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現多提倡減少研究生實驗課中理論課的上課時間,多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以期提高學生在實驗課上主動動手的能力。但現實多少會與理想有些差距。隨著研究生實驗課總課時的減少,不僅學生理論課的時間減少,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結果導致學生不僅對實驗內容的理解不足,更加重了動手操作時間有限的問題,同時限制了學生對實驗內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實驗教學經費有限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驗課教學的發展。如前所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經常將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導致每個學生的動手機會有限,甚至有的學生全程只是觀察別的學生操作,完全不進行動手操作;與此同時,由于時間和課時的限制,研究生選擇學習科目有限,在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在眾多的選修課程中選擇培訓課程,導致有些學生選擇的內容并不適用其后期的發展和研究的應用,而有些對教學內容感興趣的學生只能選擇旁聽理論課,失去了良好的學習機會。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改變,提高醫學科研型研究生的實驗課的教學效果,為其在后期的科研及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平臺,能夠提供有效的方案解決其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筆者結合學?,F狀和自身教學經歷,淺談以下幾點體會,僅供同行參考。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實驗教學工作中
在實驗課開展講授和操作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在該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進行強化,并為學生普及所進行實驗的理論原理和應用范圍。我校本科教學《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已將教學課件和視頻等內容網絡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課前學習相應的內容,在課堂中可以實現有的放矢,每個人根據自己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問題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在充分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課后復習鞏固,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期望將該學習模式應用于其他科目的學習中,醫學研究生的實驗課也可以學習參考這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將實驗課的理論講解內容課件或視頻提前發給學生,這樣大大減少了課堂中理論講授的時間。
二、研究生參與實驗課前期準備工作
部分學校會要求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要求必須完成一定學時的實驗課,或者實驗課中的實驗技能多為本科室常用技術,因此研究生實驗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多會有本科室的研究生參與其中,幫助教師準備試劑、耗材,配置緩沖液,儀器維護等工作,而其他科室的研究生則較少能夠參與該過程。如果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生參與實驗課的前期實驗試劑和儀器的準備,預實驗的操作,則可以為后期的研究生自己操作實驗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也讓參與實驗課準備工作的學生有了更多的動手機會和思考空間,多提出為什么,而在后面的授課過程中前期參與的學生更可以起到小組指導的作用,提高授課效率。
三、結合科研立題的教學方法
“國家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主要是針對本科學生的個體或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并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告等。該項目多是利用課余時間,更側重整個實驗的“研究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生,雖然沒有1~3年的研究周期提供給研究生個體或團隊完成一個類似的項目,但在實驗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相應的科研立題或在研項目,或者提供相應的研究科研論文或壁報,給研究生提供豐富的研究背景,學生將更容易理解為什么得出不同的實驗結果,以及相應實驗操作的實驗意義和應用范圍,為日后研究生從事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
四、組建虛擬實驗室操作平臺
我校“臨床技能中心”開展模擬醫學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為臨床學生提供了很多的操作機會和平臺,為學生以后在開展臨床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鑒該部分的教學經驗,在實驗教學方面,組建虛擬實驗室是基于Web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開放式網絡化的虛擬實驗教學系統,以計算機仿真技術為核心,按照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在計算機系統中虛擬各種實驗環境,以提供給實驗者進行仿真操作,完成各種預定的實驗項目。由于虛擬實驗可以快速、簡潔地模擬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科研型研究生提供了比較真實的實驗學習環境。針對一些比較大型、操作時間較長的實驗,虛擬實驗室可以與科研型研究生的實際操作互相補充,將理論和實驗很好的結合起來,為實驗教學開辟新的天地。在虛擬實驗室中,學生在虛擬計算機的平臺上更容易獲得相關的知識、科學的指導和迅速的反饋,能極大的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質。雖然該平臺日趨成熟,但仍需相應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支持,可以考慮在同一地區不同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的平臺共享,提高儀器的使用率和教學效率。
五、完善實驗教學的考核方式
實驗教學不同形式的考核可以督促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并提高其對實驗課的重視度,但傳統意義上考試并不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手段。在實驗過程中和實驗后的總結、規范的實驗報告的撰寫可以反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目的、步驟、操作過程和應用等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體現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授課教師應認真閱讀學生的實驗報告,并給學生及時的反饋,發現學生容易犯錯的步驟或操作,在后期教學工作中加以注意。另外,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性學習)或TBL(Team-Based Learning,基于團隊的學習)是現階段教學改革和學習方法革新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多個知名院校均將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引入不同領域的教學工作中。在不同的實驗課完成后,教師也可以針對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將PBL或TBL等學習方法引入教學工作中,采用具體實驗或研究實例,設定不同的學習目的和主要問題,讓學生在前期實驗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分成不同的討論組,通過查找文獻和教材或其他參考資料,設計相應的研究方案,并分析和討論可能的實驗結果,對陽性結果和陰性結果的處理,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相應的troubleshooting,能更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同時使學生掌握并擴展不同實驗技能的應用范圍和意義,使其不斷獲得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基礎。
實驗教學對醫學科研型研究生來說,多數是初入研究生階段對科研工作的首次接觸,對日后良好的科研習慣和嚴謹的科研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對研究生實驗教學的重視度,改善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條件,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的醫學科研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德慶,周成,楊秋波.推進實驗教學改革 努力培養創新人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1(111):154-155.
關鍵詞: 問題式教學;循證醫學;醫學研究生;教學模式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l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Guiding Medical Postgraduate by Us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I Hai-tao1, CHEN Lun-jian2,WEN Hao1, SHAO Ying-mei1, Ayifuhan?Ahan1,
(1.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irst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had been a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for medical postgraduate. While, at present, teaching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guided by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still be under stage of exploration. We connected EBM with PBL to put it into use in teaching medical postgraduate, it showed ideal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As a result, it grea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appearance that students being weary of studying and teachers being tired of teaching. It also enhanced total teaching efficacy in most extent, and should be promoted application. Howeve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EBM and PBL should be fit self-feature of region and university, a king of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superior teaching mode which mak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themselves should be explored for blossoming. At last, it should ha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t will be revolutionary changes showing scientif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Key words: Problem-bsed learn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edical postgraduate; Teaching mode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高等醫學院校中較高層次的學歷教育,醫學研究生階段專業知識的教育不同于本科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從被動到主動尋求知識發生了轉變,此階段,大多數醫學專業研究生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相關的醫學知識基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專業的劃分更加細化,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加系統而深化,從而導致相應的教育模式亦產生一定的變化。目前,我國除了通過傳統的授課、講座、帶教等教學手段給研究生傳授知識外,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方法現已成為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并已通過國內外多所醫學院校教學實踐,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方法[1],是當前臨床教學的一種趨勢。該教學方法是以患者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在導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進行開放性、探索性的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式,是目前國際醫學教育的主流教學方法之一,將PBL教學方式應用于研究生教學模式,除了傳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研究生學會獨立思考,具備更新自我知識的能力,最終實現自主創新的科研能力。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2]是醫生在處理臨床問題時應該將當前最佳的研究證據與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起來,根據病人的需求,在診斷、預后和治療等方面作出最佳決策。其核心問題即在于尋找最佳的臨床證據。是遵循科學證據的一種醫學新模式。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EBM創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在原有EBM概念的基礎上,重新將EBM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醫生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患者的處理措施"。EBM定義的修訂強調了在證據、醫生技能和患者價值三者結合的基礎上使用當前的最佳證據。
PBL和EBM的核心都是尋找問題的最佳答案,不同的是前者強調于對疾病知識的掌握,而后者則注重解決實際的臨床問題。但是二者的結合應用于研究生的教育則可能產生"1+1>2"的實際教學效果。
循證醫學的過程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3]①提出問題:從臨床實踐中提出明確的需要臨床醫師解決的具體問題;②搜索證據:根據提出的具體問題搜集文獻,尋找最佳相關資料作為證據。③評估證據:嚴格評估資料的有效性和可用性,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著臨床醫師是否依據此篇文獻所獲得的結論做出臨床決策;④實施證據:應用所搜集的最佳證據,結合患者的價值和愿望等因素,進行臨床決策,通過EBM小組實施證據;⑤觀察應用證據后患者的反應、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那么參照循證醫學的過程,我們可將其與PBL教學模式結合作為依據來指導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
1提出問題PBL教學專業知識的掌握
以對一種疾病的掌握作為PBL教學目的,需設計相應的臨床問題,根據不同的電影劇本的形式,通過患者的問題來引發對一種疾病的深入了解,以某一疾病的臨床問題為例,可建立了一個由6人研究生組成的學習小組,首先依據教案設計的劇目提出若干關于患者的疾病問題,如患者的可能診斷,可能與之鑒別的疾病,如何圍繞這些可能去詢問患者病史及可能需做的相關體格檢查盒相關輔助檢查,等等。將6人分成3個學習小組,分別就上述問題通過查找教科書,臨床科研文獻或者互聯網等方式尋找并各自列出相應的問題,對于疾病進行相應的診斷,提出質疑,全面完善對該疾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從而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強化對某一疾病臨床知識的了解。
2搜索證據PBL教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EBM中搜索證據是由學生根據所需討論的病例,去病房搜集證據,掌握規范采集病史及查體的方法,獲取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體格檢查等的陽性發現,以及一些相關的輔助檢查,如血液化驗,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等。PBL教學時對應的過程可利用大家對已經比較熟練掌握的臨床知識,去分析討論該疾病的成因,理論機制,病理解剖等等一系列基礎知識,當然也是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承擔教學任務,各組之間相互討論,爭議,以確認文獻資料的科學可信度,從而從基礎知識的深入了解來加深對該疾病的深刻認識。
3評估證據PBL教學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患者的診斷明確后就要進行臨床決策,決定對患者實施的臨床治療,當然要綜合考慮應用所搜集的最佳證據,結合患者的價值和愿望等因素,也就是評估證據的重要性。PBL教學中每個小組依據自己搜集到的最佳證據提出自己的臨床決策,進行討論爭辯,列舉出各自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臨床證據,指導老師可適當點評,如各組達成統一認識,則進行教學臨床病例的驗證。如無法達成統一共識,那么可依據各組自己的主要證據各自驗證,當然需要指導教師確保無基本原則的醫療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在所找到的臨床證據中會去偽存真,加深對一疾病的認識,同時對不同的治療方式會產生各自的治療理念,甚至會產生一些新的構思而提出更加合理的治療方案,對于提高研究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著極大地益處。
4實施證據PBL教學臨床病例的驗證
實施證據的過程也是驗證治療手段及合理治療的嚴謹過程,要觀察應用證據后的臨床效果,即患者藥物或手術治療后的反應、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此時學生對這一疾病已經有了一個很深刻系統的印象。PBL教學中,臨床病例的驗證治療可根據見習病例正在進行的治療或已實施的手術等治療進行,對于一個見習病例而言,每個小組的可通過不同治療手段去推斷每個病例的預后,并通過綜合評價病例的預后來驗證小組的治療效果,驗證結果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差異,從而反向驗證所搜集到的證據是否對病例的治療產生了最佳的治療效果。不同手術方式也是如此,比如同樣患有肝臟囊性包蟲病的患者行根治性完整外囊剝離術和非根治性的外囊次全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是否存在相同的手術并發癥,對于患者的經濟學影響,對于患者遠期的治療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等等綜合因素來合理驗證,可加深學生對選擇病例臨床依據選擇治療方案的客觀依據科學并合理的掌握分析,最終更為扎實的掌握一種疾病的相關臨床知識。
5觀察應用證據后患者的反應、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等PBL教學評價學習效果,對某一疾病全面系統的熟練掌握程度。
實施證據后的后驗過程實際上主要體現在患者的綜合反映,綜上包括了不同療法的實際效果,對外科而言也就是圍手術期患者的病情恢復,臨床療效,患者的安全保障,以及患者及家屬的主觀精神感受,對整體治療過程,經濟情況等等的一系列綜合的效果,同樣也包括遠期可能的并發癥后遺癥等,如肝臟包蟲病遠期是否存在復發或播散的擔憂。那么PBL教學效果的體現,一方面表現在學生在處理實際病例的綜合反應能力以及體驗患者的實際訴求,來逆向驗證不同療法的確實可實施性,同樣在逆向推斷過程中真正把握疾病病例的相關臨床特點,掌握其臨床與基礎相結合,與患者的心理活動相結合的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及心理學知識的融合,最終達到對某一疾病全面系統的熟練掌握程度。同樣,PBL教學也存在著一個后驗的檢驗過程,即對參與教學的研究生的臨床綜合能力的考驗。
PBL與EBM的結合應用,通過上述的實施過程首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同于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學生只有在考試的壓力下才有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習幾乎全是應付考試,學習效果差。而以EBM思想指導的PBL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首先通過問題引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再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以2人為小組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生學習合作的團隊精神,提高了每個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并且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每一小組對不同方向問題的總結,從基礎結合臨床,使每個學生深入的掌握了疾病的專業知識,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并產生新的探索性問題的能力。通過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最終達到了使每個學生學習知識過程的自覺性,豐富性,全面性以及創新性。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PBL與EBM教學的聯合應用在研究生教學上的優勢。
同樣,教師在系統教學的過程中,以為問題引導,以循證醫學方法解決問題,到最終評價教學效果,極大地改變了目前老舊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僅得到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的良好效果,也進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并通過學生問題的提出也提高了自身作為臨床醫師的循證醫學方法的熟練掌握,以及同時作為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以循證醫學方法指導的PBL教學模式,學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嶄新的教學模式[4],使以往枯燥的教學局面煥然一新,極大的改善了以往學生乏學,教師乏教的高校的教學面貌,在很多程度上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能,確實值得應用和逐步推廣。但是該教學模式畢竟是新引進我國的教學模式,是否真正地適合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教學國情,尚需進一步印證。就目前而言除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外,也存在著很多尚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目前教學效果評價的指標尚不完善,學生的成績考評沒有規范的評價方法;該教學模式也缺乏規范的教材,其實施的過程缺乏系統的引導,導致很多因素均有可能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PBL與EBM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及評價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并逐步規范[5]。
總之,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自引入我國后,已經顯現出一定的教學優勢,以循證醫學方式指導PBL教學的模式目前仍在進一步的研究、實施探索過程中,顯示了較以往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這一些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需要結合各個地區,各自院校自身的特點,研究探索出一種更適合每個院校自身的更為合理,優效的教學模式,使其具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不同院校特色的科學、高效的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Prince KJ, Van Eijs PW,Boshuizen HP,et a1.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 2005, 39(4):394-401.
[2]詹思延(主譯).循證醫學實踐和教學[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209-261.
[3]趙瑞貞,馬俊義。循證醫學一指導呼吸系統疾病醫學實踐的新模式[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2,22(3):156-158.
實驗室是醫院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基本要素,醫學的科技創新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實驗室的現代化建設和科學管理,科研能力的培養對于醫學研究生具有重要意義??蒲行蛯嶒炇沂轻t學院校及其教學醫院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和開展科學研究的平臺基地之一,探討實驗室如何通過搭建有利于醫學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的平臺、對不同類型研究生進行因材施教,進而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研究型醫院;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科研型學位研究生;科研型實驗室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現代醫學模式的轉換,醫療界對于單一型臨床醫學人才的需求逐漸趨于飽和,而對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卻求賢若渴。醫學實驗室是醫學高等院校培養臨床、科研一體化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對于有條件的科室來說,以科室或學科為依托而設置的具有獨立研究方向的專業實驗室,更是著重培養專業方向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科是國家中醫管理局“十一五”肝膽病重點???、重點學科、國家臨床(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科室承擔著培養博士研究生、臨床型、科學型碩士研究生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任務。針對這種情況,脾胃肝膽科于2013年成立重點學科肝病實驗室,搭建起適用于研究生科研培養工作的平臺。實驗室是醫院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基本要素,醫學的科技創新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實驗室的現代化建設和科學管理?,F代醫學所涉及實驗技術種類繁多,范圍廣泛,對于三年制研究生來說,除去必要的臨床輪轉和課堂教學,剩余時間有限,針對該特點,實驗室對研究生科研實習帶教提出新的要求并設計實施,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研究生培養成臨床、科研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因材施教做好崗前考察
目前醫學類的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兩類,學術型研究生要以學術研究為導向,要求研究生三年期間,一年學習理論知識,一年進行臨床實踐,一年進行基礎研究;專業型研究生以專業實踐為導向,半年學習理論知識,剩余時間在臨床進行實踐。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時間較為合理,科研能力和臨床操作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專業型研究生大部分時間均在臨床實踐,比較側重于臨床能力的培養,科研能力相對薄弱。而科研工作與臨床經驗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臨床醫生具備一定的科研思維有利于發現一些潛在的臨床問題,從而進行有目的的科學研究,將科研成果反饋給臨床,指導臨床診療。專業型研究生在不影響臨床能力培養的前提下,若能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將科研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拓寬知識面,對自身素質的提高、所在醫院的發展乃至我國醫療界的進步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解不同研究生的科研實驗能力,研究生在進入實驗室后先進行理論考試,找出每一名研究生在科研實驗中的薄弱環節,將其分為兩組。對于理論知識較扎實、實踐操作能力較弱的一組,重點講授實踐操作流程及新理論的擴展;對于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理論知識相對欠缺的一組,重點講授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2重視理論強化崗前培訓
充分且全面的崗前培訓是研究生快速適應工作環境、較好地融入實驗室的重要保證,因此,對進入實驗室的所有研究生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講授,并針對每個人的具體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崗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室規章制度、工作流程、開展的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原理。
2.1實驗室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
實驗室規章制度與工作流程的培訓工作主要用于規范研究生的實驗工作、保障實驗人員自身的安全及確保儀器的規范使用,使研究生初步了解和熟悉實驗室的日常工作內容,明確實驗室工作的目的和方向,為后續的培訓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2實驗室開展的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原理
目前用于科研及臨床中的大部分檢測設備已實現了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標儀、流式細胞儀等,實驗過程中對各種儀器設備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研究生在進入實驗操作之前,實驗室管理人員先對其進行相關基本儀器操作流程的講解,包括離心機、移液器、洗板機、酶標儀等常用設備的日常使用維護和保養,儀器參數的設定及自我安全保護等。帶教期間應反復示教基本操作,盡量讓每一名研究生都有機會動手操作,研究生進行實踐訓練時,應仔細觀察其操作流程,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操作方式,經過反復強化訓練,研究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流程后,可向他們傳授一些帶教老師所總結的經驗向其傳授一些操作技巧,提高效率和實驗質量。另外,告知研究生實驗結果的準確與否與儀器操作是否規范、實驗操作人員的素質、工作態度息息相關。對一些較難掌握的儀器操作及實驗流程采用錄制教學的方式,把規范的儀器操作方式及實驗流程錄制后發放給研究生,讓其閑暇時間反復觀看,提高研究生的儀器操作水準及實驗技能。對于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簡單問題,采用啟發式的回答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一些較難回答的難題,帶教老師應與研究生一起討論,或向更高級別、經驗更豐富的實驗師請教,共同商量解決辦法,找出緣由。
3增科研意識培養科研能力
鼓勵研究生參加相關的學術講座,使研究生及時了解所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前沿,開闊視域,增強科研意識,拓展科研思路,培養科研能力??蒲心芰κ且豁椌C合能力,包括查閱文獻、評價文獻的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數據的統計處理能力、論文的撰寫能力等[1]。實驗室圍繞這些方面,對一些相關能力的培養做定期的培訓,內容囊括了如何進行中外文獻的檢索、如何篩選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如何進行課題設計、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如何統計數據,如何撰寫水平高的科研論文等。同時鼓勵研究生在真正進行課題實驗之前進行相關實驗咨詢,包括如何設置正常陽性對照組和陰性對照組,如何隨機,采集樣本后如何處理并完好保存,據目前現有的儀器設備選購怎樣的試劑和耗材以及試劑的保存使用等,指導研究生做出科學的實驗設計,制定科學的實驗流程,備齊合適的實驗器具。
4培養創新能力加強團隊意識
“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實驗室帶教老師應善于發現研究生科學實驗過程中的創新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其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創新動機。調動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后及時提出問題,并引導他們獨創性地去解決問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積累科研知識。為增強研究生的知識儲備,實驗室定期安排科研知識培訓,除此還聘請外院科研專家給研究生做新技術指導,使研究生掌握本領域知識結構及新技術的延伸。在科研知識培訓或新技術指導之后,研究生應做一次學習匯報,其做學習匯報也是總結知識、思考創新的一個過程??蒲袑嵺`經歷的不斷積累是創新的根源,任何沒有實踐作為基礎的“創新”最后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目前醫院設立有研究生科研課題基金項目,實驗室帶教老師應多鼓勵研究生參報,在課題設計、實驗技術方面給予指導意見。參報過程也是研究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斷汲取新知識、探索新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得科研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很大的激發??蒲惺菆F隊性很強的一項工作,目前臨床所遇到的醫學難題,不是單一一個學科就能處理的,而一個人的知識面更是有限,從課題設計到課題結束的整個過程不可能純粹由一個人來完成,這就需要多個學科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因此,加強研究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其善于與其他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利于醫學研究生突破科研瓶頸,也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的提高,實驗室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不同學術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醫生和研究生均可以在這里從事課題研究,研究生可利用這個平臺鍛煉自身的交際能力,學會相互交流合作,探討問題,分享彼此的資源和研究成果,從而加強團隊意識。在醫學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隨著教學層次的不斷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已是研究型醫院科研、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教學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也是研究型醫院繼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借助于實驗室平臺對研究生科研能力進行培養是國內大多數研究型醫院所采取的方法,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均在肝病實驗室進行,我們有責任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做出最大努力,高水平的實驗室是培養科研創新人才的主要陣地[3],我們的設施仍需不斷完善,帶教老師仍需繼續學習、自我提高,將把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我們工作的核心目標。
作者:劉鳴昊 張麗慧 單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科
參考文獻
[1]王海東.加強臨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10,9(3):394-395.
【關鍵詞】新形勢 醫學研究生教育 思考
醫學研究生的素質如何與我國醫學的發展有著莫大的聯系。隨著醫學研究生的逐年擴招,很多高校的師資力量跟不上院校的發展。而醫學研究生的研究水平也只停留在表層上,未得到深入發展,這一點從他們所研究的課題中可以看出。此外,目前很多院校培養出來的醫學研究生缺乏臨床實踐經驗,雖然滿腹理論,但是由于實踐少,基本達不到社會用人標準。特別是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今天,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當前醫學研究生教育與社會脫軌,不能滿足衛生體制改革的需求。面對這些新形勢,筆者認為,應深入思考研究生教育,并提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內容等。
一、利用多種途徑,培養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醫學研究生的心理素質較為穩定,波動性不大。但是,在新形勢下,如就業壓力的增大、難以均衡戀愛、學業、家庭等關系,醫學研究生很容易產生心理波動。此外,從研究中發現,很多醫學研究生定位過高,但與現實存在差距,因而容易產生落差感。如果醫學研究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極易導致他們出現自我否定、焦慮等心理。那么,在新形勢下,應如何培養醫學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呢?首先,鼓勵醫學研究生從容、積極地面對不同的壓力??梢詮牧私鈮毫θ胧?,進而分析壓力來源,并結合自身情況,找出緩解壓力的方法。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發展動態,依據外界形勢調整目標、方向,使之符合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其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醫學研究生的心理教育的側重點在于有效激發他們的心理潛能。院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并明確教育側重點,有助于醫學研究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形成。
二、提供實踐機會,提高研究生臨床業務素質
臨床型和科研型是當前研究生培養的兩大主流方向。由于研究生培養和發展方向有所不同,但都應注重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促進醫學研究生臨床業務素質的提高。臨床型醫學研究生的側重點在于臨床實踐;科研型的則把焦點放在科研上,如掌握課題研究。由于醫學研究生教育發展方向的不同,因而在實踐水平上也有所差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上的眾多醫院都要求醫學研究生同時兼具臨床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如何協調不同方向的醫學研究生教育成為熱點議題,值得深入思考。
筆者認為,無論是臨床型和科研型的醫學研究生,都應多提供實踐機會。為了督促學生實踐學習,應建立相對應的考核制度,分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通過醫學臨床實踐,學生逐步掌握專業知識,并能提前體驗醫學工作,熟悉各個流程,更好地適應醫學發展需求。當然,提供實踐機會并不是簡單的聯系實踐點,還應注意指導,引導學生實踐的同時多思考、多學習。因此,各高校應重視醫學研究生的實踐工作,促使他們的臨床業務素質不斷提高。
三、注重誠信教育,培養研究生良好的誠信品質
由于就業壓力的影響,目前很多醫學研究生在展開學術工作時存在誠信缺失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直接剽竊別人的作品;請人等。如果高等院校不注重引導學生樹立學術規范意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失敗的。醫學研究生只有樹立起良好的誠信品質,其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誠信缺失的今天,高等院校應注重對醫學研究生進行誠信教育,促進他們良好學風和學術道德的形成。此外,還應該注重醫學研究生的紀律教育。由于醫學研究生外出實踐機會的增多,因而應增強紀律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學風。針對誠信教育這一塊,各高等院校還應制定相對應的監管制度,將醫學研究生的誠信建設工作堅持到底。
四、深化教育改革,培養符合醫療改革的研究生
面對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形式,高等院校只有深化教育改革,使培養出來的醫學研究生才能更符合新形勢的發展。首先,依據自身院校的發展實力進行招生,不能盲目擴招。例如,在招醫學研究生時,要考慮教學資源、承受能力,以培養高素質、高質量人才。其次,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醫學研究生在完成既定課程學習后,引導他們選修其他輔助課程。在教師隊伍方面,注重師資力量的建設。在課堂教學方面,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多采用研究型學習、討論式學習等。再次,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給予充分的實踐機會,研究生的醫學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引導醫學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醫學研究生雖然學歷高,但如果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就會造成諸多地方出現醫學人才奇缺的現象。其實,小地方也有施展能力的天地。因此,應引導醫學研究生明確就業觀。
總之,新形勢下,作為高等院校工作者,應多思考醫學研究生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分清新形勢下,提出與之對應的教育發展策略,醫學研究生將會得到更廣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芳,畢清,郝敏. 淺談醫學研究生教育的趨勢[J]. 醫學與社會,2010(06) .
關鍵詞: 醫學 研究生 思想素質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3973 (2010) 04-173-02
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造就當今年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高層次和高素質人才, 他們的思想素質與道德品質修養, 直接關系到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多年以來, 我國醫學高校在進行研究生思想和素質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輝煌成績, 為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級醫學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我國醫學教育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2000年以來,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逐步擴大和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多樣化以及研究生隊伍的年輕化,這就促使研究生素質教育和管理模式發生適應性的改變。在我國醫學教育體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等還未達到完善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醫學研究生的素質培養仍然是醫學教育與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1 現代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近幾年來,隨著醫學分科的日益精細化和科學化,有更大一批的醫學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進入臨床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醫院的總體素質,對醫療水平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醫學研究生教育在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醫學研究生教育已經逐步形成了規范化的、層次與結構完整的、相對獨立的學位制教育體系。現代醫學研究生培養層次分為博士、碩士兩個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存在三種研究生學位培養形式:1. 醫學科學碩士、博士,其培養目標側重于科研能力的培養,兼顧臨床能力培訓;2. 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博士,其培養目標側重于臨床能力培養,同時兼顧科研能力,臨床教學能力的訓練;3. 醫學七年制碩士,參照臨床醫學碩士的培養模式。這三種形式在招生對象、培養方式、論文要求、授予學位標準方面也存在差別,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根據社會對臨床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學位類型,它是以二級學科為培養基礎,對研究生臨床能力、思維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養,經過臨床培養實踐證明,是一種比較適合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模式。但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還是一種比較年輕的學位制度,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在培養計劃、培養方法上不斷探索和改革,找到適合其發展的培養措施及建立評估監督機制。由于學位培養方式的不同,招生的對象的不同,學生素質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必然要采用更為靈活、多樣和實用的模式。
2 當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素質現狀
隨著醫學研究生教育的規范化和規模化,在近兩年入學的統招碩士研究生中,60%以上屬于應屆畢業生,他們年輕、聰明、活潑、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時由于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經歷失敗、坎坷的經驗和能力有限,遇見學習、研究中的困難,往往缺乏主動處理、解決的思想準備和能力,也易于感情用事,而忽略了是非的辨別。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階段以及各種網絡文化的沖擊下,部分學生中出現了價值觀念務實化,心理需求物質化,理想信仰多元化,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等現象。少數學生對思想政治建設還存在一些消極心態:(1)浮躁心理,由于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體制, 學生在擇業和工作上都有巨大的競爭壓力,競爭意識容易促使他們產生急功近利、甚至是尋求短期效益的思想。(2)迷茫心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在社會觀念轉變時期,也會產生一些社會規則的暫時失衡現象,出現某些社會價值導向的扭曲,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向學術界的侵襲和干擾,給研究生教育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使得一些研究生產生茫然和困惑思想,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目標。(3)個人意識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研究生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價值觀也跟隨著發生了巨大變化。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這些消極因素無疑對我們提倡的實事求是,團結友愛,先人后己,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的良好社會職業道德產生沖擊,使部分醫學研究生缺少救死扶傷的精神,對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優秀醫學科技人才也是一個重要阻礙。
3 進一步強化醫學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3.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體系和教育機制建設,同時加強導師在學生中的指引作用。
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機制可以采用“分段式”教育,即一年級以入學教育、專業素養和“兩課”理論教育為重點,二、三年級以中期考核、畢業、就業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教育機制。這樣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時解決不同研究生在不同階段的思想困惑。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這是國外著名教育學家的名言。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精神境界、品格情操、治學態度等都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利用導師的楷模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一個極好嘗試。古語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因此我們嘗試選擇思想品德高尚,專業技術好的教師作為輔導員充實到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隊伍中,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給予學生更多人文關懷,通過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去影響學生,引發學生的共鳴,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專業人才。
3.2 將思想教育與職業規劃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就業的前瞻性
醫學研究生的學科分的很細,不同的專業面臨著不同的就業情況和壓力。對于像基礎醫學等在招生和就業上處于冷門狀態的各專業學生,要想方設法加強專業思想教育,通過開展學術論壇、社會實踐、技術咨詢等活動,引導研究生樹立牢固的專業目標。職業規劃指的是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對一項職業或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最終退休。職業規劃教育不只是幫助學生去迎接一個工作、幾次面試,或一條特定的職業道路,而是為他們提供21世紀可持續生涯所需的認知能力。思想教育必須將與研究生最迫切解決的就業問題相連,與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結合,才能實現既緩解研究生就業困惑,又貫徹落實思想教育的目的,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3 啟動學生的自我思想建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教育的任務和教育的內容應有機結合,同時,教育的內容也不應是空洞的。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最有效途徑,作為醫學研究生的基本技能訓練診斷和治療的對象都是患者,因此,醫學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生黨、團組織建立各種學生團體,組織各種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學生自我思想建設的能力。如在研究生培養期間,我們先后成立研究生黨總支、研究生團委、研究生會,發揮黨員及學生會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組織研究生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及知識大賽,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減輕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并且和導師共同組織多種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人生觀、價值觀專題講座,向新時期涌現出的白求恩式好醫生通化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喬淑萍等同志學習的活動,前往國家級貧困縣靖宇縣調查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開展情況,赴基層參加義務診治、健康知識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大賽。組織新入科研究生參加入科前集中培訓,從醫德醫風、專業素質、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對研究生進行培訓。通過這些學習和活動使他們明確了醫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加深對基層醫療工作的認識和了解,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醫學事業接班人。
思想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難點之一。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思考,才能符合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專業人才。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醫學分科的日益精細化和科學化,進一步加強醫學研究生的思想素質教育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汪麗,谷樹嚴,錢鳳華,劉強,王立群,劉婭,李鴻雁.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與質量管理[C]. 吉林大學教務處.創新改革與實踐(第二集)[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 版,p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