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畜牧業市場規模

畜牧業市場規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第1篇

關鍵詞: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發展前景;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306-0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呈現上升趨勢,畜牧業的現代化需要大批畜牧業實用技術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對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據此設計出有效的對策。

1.畜牧獸醫專業前景廣闊,人才緊缺

1.1國家重視。中國是農業大國,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中國的強盛離不開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畜牧業是農村三大出路之一。發展畜牧業,可以帶動加工業,促進種植業,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1.2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畜牧業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發展畜牧業,滿足人們對畜產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保障畜產品安全衛生,需要大量的具備動物科學的實用性人才。同時,寵物飼養越來越流行,平均每年按30%的比例增長。

1.3加入世貿組織,給畜牧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國的牛肉、羊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價格還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我國農村勞動力閑置較多,相對便宜,肉雞等畜產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顯的優勢,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1.4畜禽疾病千變萬化,需要掌握堅實的專業知識。畜牧技術發展很快,說到底,只有經過動物科學系統專業的學習,才能掌握畜禽生長發育規律和疾病發生、診治的機理,以穩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應對多變的疾病對技術的需求。

1.5畜產品和人類健康息息相關,行業管理要求掌握專業知識。畜產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殘留,危害人民健康,已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獸藥、飼料的生產和經營已進行行業管理,下一步將和醫院一樣,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不具備動物科學專業知識,不能從事這個職業。抓住機遇,爭取主動,早學習,早受益。

1.6好就業。學好畜牧獸醫專業技術,可以到獸藥、飼料企業去擔任工廠技術人員或者擔任市場部技術指導,可以到規模養殖廠當技術負責人,可以自己搞養殖,可以自辦獸藥、飼料門市部、獸醫門診、寵物醫院,自己當老板。學畜牧獸醫不愁就業,不愁沒飯吃,冷門不冷,就業率高。

2.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的現狀

本科院校畢業生找工作時不愿下基層;大專生理論可以,實際動手能力欠缺,同樣也不想下基層;中專生雖然要求條件相對較低,但動手能力較差;大部分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只重視理論教學,很少(甚至就沒有)進行實踐教學。這就是說,無論是本科層次的教育、大專層次的教育還是中專層次的教育,目前都難以培養出滿足農村地區現實需要的實用型畜牧獸醫人才。

3.設計合理課程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尋求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新出路

3.1優化師資組合,加強教師專業培養。教育成敗的關鍵是教師,要辦好一個專業,沒有組合良好的強硬的專業教師隊伍,那只是一句空話。如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呢?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師的傳、幫、帶活動,老教師帶新教師,經驗豐富的教師帶經驗不足的教師,人人都是幫扶者和被幫者,幫扶對象明朗化,有幫扶計劃和檢查評比,這樣一來,教師間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到對口高校深造,或到現代化養殖場學習;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請對口專業高校畢業生和社會畜牧獸醫專業的名人到校執教,充分發揮名人效應。

3.2設計合理課程結構。課程設計理念:以突出動手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畜牧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對禽類生產知識與技能需求為目標,秉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指導思想,密切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開發與設計。突出地方特色,以學生來源和就業方向的地域性為重要參考點,歸納"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情境。

開設課程:畜禽解剖學與生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病理學、獸醫診斷學、動物疫病、動物普通病、飼料營養、畜禽生產(養雞、養豬、養牛、養羊、養兔、特種養殖)、犬貓疾病學、寵物營養學、寵物美容基礎、寵物臨床實踐操作等。

3.3嚴把教學關,注重學生良好道德素養。教學質量是一個專業發展的生命線,根據專業特點,按順序、按季節安排教學計劃,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分類教學、因材施教,按學生的意愿,學習基礎好的可主攻獸醫,學習基礎差的可主攻養殖。在學習上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循循善誘,在實踐操作中要及時糾正示范,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與學生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學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當今社會中食品、藥品方面的熱點問題貫穿在整個教學之中,讓學生明白畜牧業在我國實現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從而使學生提高了認識,激發了學習專業的責任感。同時,要把那些學習功底較好、吃苦耐勞、真正愿意從事牧醫專業的學生招進來,保證培養出高素質、能動手的畜牧獸醫人才。

3.4開門辦學,走向社會。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門診窗口接觸醫療實踐,對群眾帶來的病畜、禽,引導學生現場診治、解剖,每次出診和疾病注射,獸醫教師帶學生實習,手把手地教學生,使學生能診斷、敢開藥治病。另一方面,每年應定期到種豬場、飼養場和獸醫站實習,不定期帶學生參觀養殖場、飼料加工廠、特種動物養殖場、大型現代化養殖場,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以練代養,實習與人才供養互助。

總之,職業中學畜牧獸醫專業應當通過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合理開設專業課程,培養出既有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論水平、能深入基層、不怕臟、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實用畜牧獸醫人才。

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第2篇

關鍵詞:羊;適度規模養殖;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26.92 ;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2.043

羊養殖從最初的散養,發展到當前小規模養殖,不僅給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推進力,也為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雖然甘洛縣羊適度規模養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要認清現狀,發現問題,面對羊適度規模養殖項目大辦、特辦的局面冷靜對待,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1 當前羊適度規模養殖存在的問題

1.1 品種選擇方面

要想實現規模化養羊的高收益,就必須對羊的品種進行認真選擇。因為羊的品種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在飼養過程中的飼草消耗、飼養周期以及羊的生產性能等。但根據筆者工作經驗,在實際羊規模養殖過程中,阿嘎鄉養殖戶對羊品種重視程度不高,基本還是本地傳統的羊品種,未引進良種羊品種。

1.2 飼料方面

羊適度規模養殖最基礎因素就是飼料,飼料直接決定了養殖的成敗。在養殖成本方面,飼料的成本約占總成本的60%~70%。在飼料配比方面,科學配比的飼料喂養羊,使羊患病率低、產肉量高,也就是料肉比高。但在實際養殖中,阿嘎鄉養戶對飼料沒有深層次的認識,一味的完全放養,沒有飼料添加,完全依靠天然草料。

1.3 環境方面

羊養殖環境也十分重要,當前羊規模化飼養主要以放養為主,部分圈舍有配套的消毒、清掃設備。但是投資規模小、年代久遠的養殖圈舍沒有這樣的設備,環境問題就成為羊適度規模養殖的一大隱患。如果環境過于惡劣,衛生較差且多發寄生蟲病,那么將會嚴重影響羊只的生長發育。在羊的糞便及尿液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腐敗發酵后將產生大量氣體且惡臭難聞,對羊的呼吸道以及眼黏膜都具有刺激性。同時還有許多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蟲、蟲卵廣泛在土壤中繁殖,擴大傳染源。使羊患病幾率增加,產量降低。

1.4 疾控方面

對于適度規模養殖的養殖場,一旦有疫情發生,后果不堪設想。嚴重的經濟損失是必然的,甚至是滅頂之災也不無可能。當前在一些適度規模養殖的養殖場中,仍然存在一些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對于防疫工作的疏忽與輕視,在管理上也十分松懈,抱有僥幸心理。對于這種防疫觀念淡薄的養殖場,極易發生由于疫情而造成的重大損失。

2 羊適度規模養殖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優化選育

要想使羊的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就應當在目前的種群繁殖基礎上,提高對于種公畜的選育標準,對于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及時的選育以及雜交改良。可以采用異地互換、群間互換的方式來進行選育種公羊,進而來提純扶壯、擴大繁育群。另外,為了提高羊群的整體質量,還應適當地引進優良品種,通過雜交改良等方式使羔羊的受胎率提高,同時增加初生重,減少個體差異。

2.2 科學飼養

必須要有專業的畜牧人才進行圈舍的規模化管理。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羊需要的飼料及營養都有較大差異,而且喂養的頻率與喂養量也不盡相同,所以必須要有專人負責。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合理配合飼草、飼料進行舍飼,同時采用放牧補飼相結合的方法。根據羊采食特點,采用“先生后熟、先緊后松、一日三飽”的飼養策略,保證每天兩次飲水。

第二,羊結構要科學。逐步淘汰年老體弱的羊,保證羊結構保持幼年羊占20%左右,壯年羊占70%左右,另外10%則為出欄羊。一般來說,母羊比例占65%左右,能夠繁殖的母羊占其中50%左右。保持這樣的比重,出欄率高,經濟效益好。

第三,加強培育。在母羊懷孕及哺乳期,要給予更為精心的照料。在飼料中補充鹽,骨粉和磷酸氫鈣,一般一日補充兩次,配以優質精飼料。幼崽出生后半個月左右,開始給幼崽喂養精飼草和飼料。

總之對于羊群的規范管理和科學飼養,才能使羊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下降。

2.2.1 改善環境 保持養殖場良好的衛生環境,重視圈舍的日常衛生管理。養殖戶要對圈舍進行定時的清潔與檢查,同時周邊環境也不容忽視。一旦環境臟亂,就容易使蚊蠅滋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環境的污染也會間接地污染到牲畜的草料與飲水,容易引發動物疫病。所以改善養殖場的環境,保持圈舍的清潔衛生,保證飲食器皿的清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天對圈舍進行打掃,每天清洗喂料槽和水槽。對圈舍溫度的控制也是羊適度規模養殖的重要問題,在冬季寒冷天氣,要注意圈舍的保暖工作,有條件的圈舍可以安裝水暖暖氣。在炎熱的夏季應當把重點放在圈舍的防暑降溫方面,保證羊的飲水量以及食水容器的衛生,有條件的圈舍可以安裝噴淋系統用以圈舍降溫。

2.2.2 加強衛生防疫 由于流通渠道的增加以及市場規模的擴大,畜疫病也越來越多,其給畜牧業的生產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要想使羊的適度規模養殖能夠繼續發展,加強防疫體系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羊的一些具體情況,為羊制定科學的免疫計劃,并長期堅持下去。要保證疫苗的質量,加強疫苗管理,杜絕羊疫病的發生流行。同時做好衛生監管工作,定期驅蟲防疫,做好糞便處理,消除感染源。改善養殖環境,對于一些生病的羊要及時隔離并治療。嚴格進行飼料管理,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減少疫病的發生。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羊的適度規模養殖收益,必須要綜合多方面進行考慮。包括品種的選擇、飼料的搭配、飼養的管理等方面,都應加強。只有多方面綜合考慮,才能更好地提升羊養殖的經濟收益,使畜牧養殖業得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小平.適度規模養殖場污染物排放綜合治理技術[J].今日畜牧獸醫,2011,(02).

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時期 中國企業 伊朗區位選擇

中圖分類號: C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作者簡介:韓少卿,1982年生,男,山西陽泉人,昭通學院管理學院教師,西南大學碩士,主要從事地理學的教學和世界經濟地理研究。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和伊朗都面臨著發展經濟的主要任務,都把對外開放作為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一直遭受著美國的經濟制裁,國內資金短缺,也缺乏外資、技術。當前伊朗政府相繼實施了三個五年計劃,并實行“向東看”的對外政策和復興絲綢之路的對外經濟政策,力求加強與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吸引中國、日本、韓國、東盟等的資金、技術參與伊朗的經濟建設和能源開發。中國企業投資伊朗可以緩解伊朗能源開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輕工業、機械、交通運輸業、農業等資金不足的制約,實踐證明,中國的技術、產品符合伊朗當前的生產水準,有很大的投資與合作空間。本文研究新時期伊朗的投資區位選擇戰略對于推動中國企業對伊朗的投資、實現中伊合作雙贏具有明顯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企業對伊朗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我國企業對伊朗投資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企業)因素,根據國際直接投資區位理論,傳統的國際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決定因素分為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分為經濟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源,原材料成本,市場規模及其增長率等),基礎因素(包括基礎設施,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及其他配套服務等),地理因素(東道國與投資國的地理距離及社會文化差異等);制度因素又分為政治制度(包括政策連續性,政局穩定性等),經濟制度(包括貿易壁壘,對外資態度、外匯制度及雙邊投資保護條約等),法律制度(法律完善程度)和企業運行的便利性(信息的可獲得性、社會設施、政府清廉程度等)。

因為我國產業結構的特點和國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以上這些國際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對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有特殊意義,從而具備這些區位因素的國家和地區對我國企業有特定的區位比較優勢。在選擇對伊朗投資的具體區域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決定因素 :

第一、符合我國境外投資的直接目標。發展境外投資的最終目標通常是為了獲得比國內投資更多的利潤或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具體投資項目,在選擇境外投資區位時,應首先明確境外投資活動的直接目標。根據不同的目標確定不同的投資區位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區位選擇的最根本因素。

第二、能充分發揮我國企業的比較優勢。我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于適用技術、中等技術和某些進入成熟期的產品,而這些技術和產品在發達國家不具備競爭力。如果將它們用于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就可以充分發揮我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第三、是否符合東道國規定的優先發展領域,能否享受優惠待遇;實證研究表明 :“制度因素比經濟因素或硬環境更重要”,“一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制和歡迎外資的政策是決定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最重要的因素”(魯明亂,1999)。如果有了好的投資政策,不僅可降低投資風險,而且可以增加投資成功的可能性和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第四、考慮利用當地資源和帶動國內商品出口的程度。我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之一就是占領國際市場和利用國際資源;如果當地具有資源的優勢并且對于國內商品的出口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則該國(地區)就是有利的投資區域。

二、我國企業對伊朗投資的具體區位選擇戰略

我國對伊朗投資的主要領域為石油天然氣工業、機械制造業、輕工業,其次還有農業及旅游業。具體的行業要根據其行業的特點選擇具體的區位。因此,要對伊朗的經濟區劃有所了解。

伊朗自然、人文條件地區差異性很大,因此投資領域的區域差異也很大,我國對伊朗的投資要根據其區域特色與差異進行選擇。我國在對伊朗進行投資時,要進行伊朗地區產業區劃,從而發揮其最佳優勢,獲得最大的利潤。伊朗全國劃分為:

核心區的加茲溫、德黑蘭、中央、庫姆省;北部區的馬贊德蘭、塞姆南省;西北部區的西阿塞拜疆、東阿塞拜疆、阿爾達比勒、吉蘭、贊詹省;西部區的庫爾德斯坦、哈馬丹、伊拉姆、洛雷斯坦省;西南部區的胡澤斯坦、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博衛哎哈邁德—科吉盧耶赫、布希爾、法爾斯省;南部區的克爾曼、霍爾木茲甘省;東南部區的克爾曼沙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東部區的呼羅珊省;中部區的伊斯法汗、亞茲德省。[48]

種植業投資區;2.經濟作物投資區;3.畜牧業生產加工投資區;4.加工工業投資區

5.油氣開發投資區;6.旅游開發投資區

資料來源:由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整理得出

圖6—1中國向伊朗投資產業開發區劃設想圖

由于伊朗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北部里海、南部波斯灣、阿曼灣沿岸一帶,亞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伊朗東南部。地中海式氣候區分布于西部地區。主要河流卡倫河位于波斯灣沿岸的胡澤斯坦省。此外,伊朗的工業基礎也集中于以德黑蘭為中心的X型鐵路骨架周圍。主要的油氣資源集中分布于北部里海沿岸和西南部波斯灣沿岸。因此我國對伊朗的投資區域大致可以分為農作物區、工業區和油氣資源開發區。

農業區:Ⅰ種植業區(北部里海沿岸、西南部波斯灣沿岸、南部及東南部阿曼灣沿岸以及水稻、大麥、小麥等為主的糧食作物)

Ⅱ經濟作物(西部為伊朗傳統的亞熱帶經濟作物)

Ⅲ畜牧業生產加工區(東部為畜牧業生產加工區)

工業區:以德黑蘭為中心的X型鐵路骨架周圍軸狀地帶為工業區

油氣資源區:以胡澤斯坦為中心的西南部以及馬薩德蘭為中心的北部里海南部沿岸。

我國對伊朗的投資主要按上述區域進行專業化的投資。為了更廣泛地擴展中國在伊朗的投資,充分發揮中國對于伊朗在產業結構上的橫向、縱向技術優勢,也為了能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在伊朗開展農—工—商一體化投資是最好和最現實的選擇。

三、結論

在投資區域的選擇上,本文將伊朗的產業開發主要分為:種植業投資區、經濟作物投資區、畜牧業生產加工投資區;加工工業投資區;油氣開發投資區;旅游開發投資區,提出農工商一體化的開發戰略,但重點的投資區域還是在波斯灣沿岸的油氣開發投資區和北部德黑蘭、中央省地區的加工工業投資區。

參考文獻:

1、楊興禮.簡論“9.11”事件以來美國的中東戰略與美國—伊朗關系[J].世界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8):12—13

2、王勇. 新時期中國—伊朗跨國投資領域及實施探索[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第15卷第2期

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第4篇

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為學習借鑒兄弟省區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的經驗,省政府參事室去年11月組織部分參事考察陜西果業發展情況,親眼目睹了陜西做大做強特色果業取得的驕人成績,倍感鼓舞,受益匪淺。

一、陜西壯大特色果業取得的積極成效

陜西省把做大做強果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重大戰略,依托得天獨厚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果業綠色化、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是產業規模優勢日益凸現。到底,全省果業面積達到1426萬畝,水果總產達到1067萬噸,約占全國水果總產的1/10,其中蘋果產量745.5萬噸,約占全國蘋果總產的1/3和世界總產量的1/9。全省濃縮果汁年生產能力80萬噸,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果汁加工基地。預計水果面積達到1500萬畝、產量1100萬噸,其中蘋果面積850萬畝、產量810萬噸,均居全國第一,在全國和世界蘋果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凸現。

二是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持續優化。建成了渭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業帶、無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基地、黃河沿岸紅棗基地、秦嶺北麓和漢江流域獼猴桃基地、漢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時令水果基地。建成了全省果樹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品種繁育推廣步伐加快,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調整到5:l5:80,形成了從7月到11月每月都有主打品種上市的結構布局。桃、杏、李、櫻桃等時令水果種類不斷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種格局。

三是果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顯著提高。以蘋果生產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四項關鍵技術為重點的標準化生產得到推廣普及,全省蘋果優質率達到70%,高出全國水平近30個百分點。建設認證綠色果品基地297.1萬畝,其中蘋果270萬畝,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綠色果品基地。認證對歐盟、東盟、北美等出口注冊果園72萬畝,建設中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果園5.5萬畝,建設經歐盟和國內與歐盟互認的有機果園11.5萬畝,年產有機蘋果15萬噸,為擴大國際高端果品市場奠定了基礎。

四是產業化發展關鍵環節不斷加強。果業的發展吸引了國內外大量資金,果汁加工業自以來吸引投資累計超過20億元,果汁加工能力比增長4倍。果品貯藏業快速發展,果品貯藏能力達到300多萬噸,果品年供應能力大為增強。鮮果企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商品化處理能力得到增強,果品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果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用增強,果業產業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

五是國內外市場占有份額快速擴大。隨著果業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果品已銷往東盟、歐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果品出口連續1o年實現了兩位數的持續增長,出口產品種類由的5種增加到27種,濃縮蘋果汁成為陜西外貿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全年出口和創匯均占全國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貿易量四成以上。陜西果品出口40.88萬噸,創匯6.3億美元。

六是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增強。全省果業增加值達到121億元,比增長2.53倍。果農收益持續增長。基地縣農戶人均蘋果純收入達到元,比增長1.5倍。洛川、白水、宜川、旬邑、印臺等一批蘋果基地縣,果業發展,果農富裕,村容巨變,以蘋果為主的果業正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果區公益事業也迅速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城鎮化綜合指數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二、陜西經驗對我省壯大特色農業的啟示

(一)做大規模是提升特色農業優勢的重要基礎。有特色的農產品是現代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爭得先機的第一要素,但形不成一定的規模難以有效占領市場,也就難以推動農民增產增收。陜西緊緊抓住世界蘋果產業向以我國為中心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蘋果產業向以陜西為中心的黃土高原轉移調整的機遇,依靠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組織制定果業發展區域布局規劃和基礎建設標準,積極引導各地加快果業結構調整,促進不同優勢水果向優生區集中發展,大力推進渭北黃土高原蘋果基地、無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河流沿岸酥梨基地、黃河沿岸紅棗基地、秦嶺北麓和漢江流域獼猴桃基地、漢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橘基地、城市近郊時令水果基地建設,著力提高特色水果優勢產業帶建設水平,加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果生產布局,有效提高了陜西果業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陜西的經驗啟示我們:特色農業必須立足于稟賦( )優勢和區域優勢,必須著力集約發展,實現規模經濟,只有形成特色顯著、產業鏈條完整、市場規模龐大的優勢產業群,才能有效帶動區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當前我省各地正在大力建設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現代農業,各地應切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堅決而有力有效地推動特色主導產業、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特別是河湟地區特色農業百里長廊的建設,要下大力優化產品結構,擴大優勢產品規模,提高集約發展水平,努力推動優勢產品成片成帶、形成區域特色和市場優勢,真正使特色產品成為有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的優勢產業,成為帶動區域發展、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

(二)做優品牌是提升特色農業優勢的必然要求。品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產品在市場上占領先機、贏得青睞、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金鑰匙,特色農業產品也毫不例外。陜西高度重視果業的品牌建設,積極培育壯大綠色安全果業,他們堅持以果業綠色為目標,嚴格執行建設標準,加強科學規范管理,多措并舉確保綠色果品質量,提升特色果業水平;注重開展出口注冊果園建設認證工作,引導各地穩步發展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態果園;積極開展出口果園和有機果園建設認證工作,著力建設經歐盟、東盟、北美等認證的出口注冊果園,有效樹起了陜西果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品牌,提升了陜西果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陜西的經驗啟示我們:品牌是特色農業走向市場、擴大市場的必然要求,也是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金鑰匙。近年來,我省各地重視特色農業品牌建設,初步形成了一批諸如樂都長辣椒、循化紅線椒、小西牛酸奶等在省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特色農產品品牌,但尚缺乏在國內外市場上叫得響、站得住,占有一定市場規模、能夠帶動一方農民致富的特色農業名牌產品,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各地在發展特色優勢農業尤其是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有機畜牧業基地建設、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過程中,應著力在擴大特色優勢農業規模的同時對現有品牌做必要的整合,全力培育壯大各自最有特色、最有優勢的特色農業知名品牌,打響區域特色農業生態品牌、特色品牌、原產地品牌,有力推動特色優勢農業加速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的生力軍。

畜牧業市場規模范文第5篇

1影響因素

1.1生產要素情況

一是科研育種力量分散。育種機構多但各自為戰,未能形成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低層次、重復性研究突出,影響了科研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基礎性研究薄弱。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加上基礎研究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因此大多數科研機構投入的資源很少,造成基礎性研發后勁不足。三是生物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從發達國家來看,生物育種(轉基因技術、分子標記等)已經取代常規育種成為育種的主要手段,但河南省對轉基因育種、分子育種等方面研究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在現代社會,初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小,而高級生產要素越來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河南種業要提高競爭力,就要創造初級要素向高級要素升級的機制,從而實現生產要素的高級化、專業化。

1.2需求狀況

一是省內需求。河南省耕地面積793.3萬hm2,僅次于黑龍江,名列全國第2位,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糧食產量已實現連續9年(2003~2011年)增產,連續6年(2006~2011年)超過500億kg,份額超過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0。什么力量支撐河南糧食連續增產?究其原因,科技和政策雙重支撐是河南糧食增產的動力,其中科技是第1位的,良種對糧食增產的作用是第1位的,并且以后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農民期望能買到適合本地生態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可以說是如饑似渴。目前,河南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其中玉米和小麥良種播種率接近100%,河南種業市場容量已位居全國第1位。二是省外需求(包括國際需求)。我國的種業市場規模已由2000年的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增長迅速,10年后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種子市場。

1.3相關與支持性產業

單獨的一個企業以至單獨一個產業,都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只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產業之間良性互動,才能促使產業競爭優勢持續發展。對企業而言,具有競爭力的上游產業能為本企業提供先進的原材料、相關技術等,這些都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如果下游產業在全球具有競爭力,那么就會對上游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本產業進行創新的外部動力。河南種業的支持性產業包括塑料業、化工業、機械加工業、物流業等。相關產業會形成“提升效應”,在互通技術比重較高、而且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的情況下,“提升效應”尤為顯著。河南種業的相關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業、信息傳媒業、醫藥業、食品加工業、畜牧業等。因此,提高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競爭優勢對提高河南種業競爭力有重要影響。

1.4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

一是種子企業“多、小、弱”,集中度差。目前,河南省有各類種子企業超過780家,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的超過300家,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僅有5家。二是缺乏大型領軍公司、龍頭企業。河南省目前只有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1家進入中國種業骨干企業前10名,且排名第9位。至今,河南省還沒有一家種業上市公司。三是產學研機制未完全建立,企業未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目前,河南省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大多自成體系、各自為戰,企業科研投入很少,主要通過外部購買獲得品種,未完全形成產學研結合機制。四是缺乏對外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種業(如美國孟山都、美國杜邦-先鋒、瑞士先正達等)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我國種業市場,成為推動我國種業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國注冊外商投資的農作物種子公司有76家,其中26家獨資、42家合資、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但河南省還沒有一家。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河南種業企業戰略不明、組織機構不合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應對機制和策略。

1.5機遇

一是在2009年12月,河南省實施國家糧食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明確提出要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等途徑來形成糧食增產的長效機制。二是在2011年10月,國家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戰略定位中明確提出,把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

1.6政府的相關政策

政府是通過政策來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或者迫使競爭優勢轉移,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河南省政府歷來重視農業,特別是種業的發展,除了為種業發展提供和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外,還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并從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強種子工程的建設。例如在河南省實施糧食核心區建設種子工程項目中,計劃總投資20.2億元,用于支持河南種子企業實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提升途徑

2.1提升和優化種業的生產要素

一是要加大對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利用。二是要全面整合科研資源,建立資源共享的研發平臺,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快農業科研機構的體制和機制改革,加強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加強基礎性研究和育種方法創新,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2.2進一步拉動種業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種業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高質量的需求能促使企業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創新,級別和標準越來越高。河南種子企業要善于觀察、引導和培育新型農民需求的成熟度,并及時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有遠見農民的要求。

2.3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力

河南省應大力發展塑料業、醫藥業、食品加工、物流業等相關與支持產業,相關與支持產業競爭力的提高能對河南種業的發展形成“提升和協同效應”,從而整體推動河南種業競爭力的提升。

2.4主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河南省應制定種業發展規劃,引導種業企業制定明晰的發展戰略,理順產權關系,優化法人治理結構,主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3~5年內培育和扶持起1~2個在國內種業市場領軍的大型種業集團公司。

2.5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壯大

中原經濟區和河南省糧食核心區的建設,為河南種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河南種業企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優勢龍頭企業,應珍視和利用好這次重大機遇,盡快提高其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安溪县| 平江县| 西林县| 瓦房店市| 怀仁县| 新和县| 芮城县| 万载县| 肇庆市| 开阳县| 横山县| 祁连县| 崇文区| 农安县| 辽宁省| 延吉市| 东兴市| 营口市| 昭苏县| 神木县| 荆门市| 西华县| 靖安县| 赞皇县| 隆子县| 五常市| 福贡县| 揭西县| 枣庄市| 宝山区| 察哈| 甘谷县| 班戈县| 平和县| 岫岩| 鄱阳县| 额济纳旗| 突泉县| 南木林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