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市場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聲譽
聲譽是個綜合性的評估標準,良好的聲譽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它是個比較軟性的標準。有些客戶認為,那些常在媒體上發表調研報告的市場研究公司一定具備良好的聲譽。這種想法雖然沒錯,但卻很缺乏說服力。真正具備良好聲譽的市場研究公司應該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能準時完成調查項目
高質量完成調查項目
遵守職業道德標準
公司規模
公司規模可細分為人員數量、辦公室面積、專業設施、分支機構等很多方面。通過對市場研究公司規模的了解,就可以大抵知道這家公司的專長和所屬的專業領域,以及調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市場研究公司的人員一般分為專職和兼職兩種,公司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等應是專職人員,而訪問員、復核員、編碼員、行業專家等一般是兼職人員,實地督導有些是專職的,有些則是兼職的。這些可以量化的指標是判斷公司實力的一種比較硬性的標準。辦公室的面積同樣反映了一個公司的規模。另外,從辦公室的整潔程度與部門設置情況上可以看出一個市場研究公司的管理水平。
不同的市場研究公司要求的專業設施有所不同。比如,一個擅長做電話調查的市場研究公司應該有專門的電話設備,如隔開的電話間;一個常做定性研究的公司應該有為舉行FOCUS GROUP而準備的單面鏡房間等。
分支機構方面主要指的是其(或在各地的合作伙伴)能夠保證它在其他城市的實地執行能夠順利地進行,這里的順利不僅包括時間,也包括質量。有些公司在外地的執行都由合作伙伴來進行,有些公司則傾向于自已在當地設分支機構。一般來說,大多數公司實行有效控制成本,多采取與外地合作伙伴共同進行的形式。
人員素質
這里所談到的人員素質是一些基本的素質,如受教育程度、專業知識、敬業精神等。除受教育程度外,其他的指標都很難量化,存在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人對個人素質的判斷指標不盡相同。
經驗
"經驗"有兩層含意,一方面是市場研究公司成立時間的長短,另一方面是該公司主要人員的從業經驗。立業較早的市場研究公司對本行業的過去、 現狀及發展趨勢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此外,其管理制度及各種規范也很完善。
在評估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的專業經驗時,公司主要人員的從業經驗則十分重要 。具備豐富經驗的市場調研人員能夠準確地定義客戶的問題,對各種調查方法的優缺點了如指掌,能夠及時處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定量調查還是定性調查,這些經驗都十分重要。定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焦點團體座談(focus groups),一個有經驗的主持人能很好的控制座談的進程、調節氣氛 ,從而調動每個參與者的主動性來表述自己的觀點。
除從業經驗外,主要人員在某行業的市場研究經驗也會直接影響到市場調研項目的質量。市場研究公司也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如IT、汽車、消費品等行業,這些行業經驗使研究人員對本行業的背景資料、問題以及該行業產品的特性、客戶構成、分銷渠道,促銷手段等都有很深入的認識。這不僅有助于研究人員設計調研方案,而且在數據分析時他們能夠利用所掌握的知識來解釋數據, 給客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報價
這一交易方式推出后,截至9月底,債券遠期交易累計成交60筆,金額87.34億元,成交較為清淡,這說明,目前金融市場形勢下,國內機構仍無法借助遠期交易獲得投機、對沖或者套利的操作機會。盡管國內將逐步推出西方成熟市場的各種基本工具,但市場表現說明“引進”產品在國內仍面臨著較長時期的磨合以及被選擇的過程,因而,有必要重新審視西方思維模式下,金融市場的行為模式和交易方式。
一、債券市場金融工具比較
美國債券市場主要存在預發行,回購及逆回購、期權及期貨、本息剝離工具等金融工具,這些工具的活躍,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發行人融資成本。例如,債券發行前活躍的預發行交易能夠提前度量市場需求,便于發行人、承銷商對債券的定價;回購及逆回購交易有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幫助交易機構實現短期融資;債券的期貨及期權市場,有利于市場參與者在流動性市場中建立分散化的對沖策略;本息剝離工具產生的零息債有助于實現現金流的重組,滿足不同投資群體對不同現金流結構的需求。
近兒年,通過研究西方成熟市場運行狀況,國內債券市場逐步引進了一些金融工具,目前已擴大到(質押式、買斷式)回購及逆回購交易、本息剝離工具、遠期債、遠期交易以及即將推出的預發行交易等工具。從市場表現看,質押式回購及逆回購交易工具存在時間最長,已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調節流動性、管理頭寸的基本手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各交易品種中交易量排名第一,20xx年交易量將近10萬億元。買斷式回購與質押式回購類似,能夠向市場參與者提供融資渠道,在國內債券市場基礎券種較少、尚未建立連續拍賣發行制度等因素的制約下,20xx年交易量僅為1200多億元。由發行人主導開發的本息剝離工具,由于國內市場流動性不足、不能滿足市場參與者的有效需求,交易稀少,國家開發銀行也僅試探性地操作了一次。遠期債主要為了解決國內資金供給與利率的季節性波動較大的問題,這一安排最早在財政部發行國債時啟用。目前,市場資金較為寬松,人民銀行在央行票據發行中使用這一制度,用以熨平公開市場操作對資金市場的沖擊。而即將推出的債券預發行制度,能夠幫助確立價格發現機制,縮短承銷時的分銷周期,減小承銷商的資金占用。
二、遠期交易手段及國內發展現狀
遠期交易是金融市場運用較為普遍的規避利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與現貨交易的根本區別在于延遲了標的交割時間。廣義上的金融遠期合同,包括遠期利率協議、期貨、互換和期權。在國內債券市場,遠期交易在大概念上包括遠期債、二級市場的遠期交易和即將推出的預發行制度,而曾經出現的國債期貨交易由于當時的監管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因素,被監管機構叫停后尚未恢復。
[論文關鍵詞]奢侈品;奢侈品消費;消費現狀
一、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奢侈品的定義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在經濟學上講,指的是價值/品質關系比值最高的產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系比值最高的產品。奢侈品的消費是一種高檔消費的行為,奢侈品這個詞本身并無貶義。
中國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大市場之一。2010年,中國消費者購買了107億美元的奢侈品,占當年全球消費品市場的四分之一。
(二)奢侈品市場的消費現狀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發展迅速,奢侈品行業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市場容量相當龐大,中國的消費者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對奢侈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毫無疑問正在成為奢侈品消費的大國。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4,穩居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二。中國目前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已經達到約1.6億人,奢侈品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全球頂級奢侈品品牌也紛紛搶占中國市場。
(三)奢侈品消費者的類別
我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并不能用單一的“模型”來描述,消費者在年齡、教育情況、收入水平、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度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而我國三大類主要的消費群體包含: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以及青少年。
第一類:精英階層,奢侈品的消費大戶
隨著計劃經濟與政府管制的退出,原來單一的社會階層復雜化,不同社會群體擁有 “政治資本”、“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中的一類或多類,成為社會中的“精英群體”。“政治精英”主要包括:國家與社會高級管理者、國有企業當中的中高層負責人。“經濟精英”主要包括:私營大企業主,外資與合資企業中的中高級經理人。“文化精英”主要包括:大學教師,各研究團體當中的學者,企業當中的高級研發人員。
第二類:中產階級,消費能力有限但欲望強烈的龐大群體
以白領為代表的中產階級奢侈品消費意識覺醒并不斷加強,成為支撐中國奢侈品市場發展穩固而重要的力量。在西方社會,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人群平均年齡約為40~70歲,但在中國主力人群為20~40歲以下的中青年。在2007至2010年間,中國奢侈品主流消費群的最低年齡由35歲下降到目前的25歲。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中國青年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月收入約10000元的奢侈品消費者占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年齡在25到28歲之間。
作為中產階級,其判斷標準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年齡25~40歲,以腦力勞動為主,具有大學(含大專)以上教育水平,有專業技術培訓資歷以及掌握相應的職業專業技能。收入水平約在全部勞動人口的工資收入平均值以上,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費用并可以為家庭成員豐富的文化精神需要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第三類:青少年,有家庭的財務支持,消費大膽而有巨大潛力
社會的變遷導致的代際間消費觀念存在巨大差異,青少年心態樂觀大膽,是奢侈消費的絕好對象。中國年長一代多成長于政治運動或者社會轉型的年代,艱苦的生活環境導致其養成勤儉的習慣,擁有更多的儲蓄,但卻在各個方面節儉消費。而年輕一代成長于社會穩定發展、經濟高速增長、物質不斷豐富的大環境下,加上互聯網的普及,普遍受到西方消費文化的影響,有強烈的消費意愿。
獨生子女政策直接導致現今倒金字塔家庭結構的形成,獨生子女成為家庭消費中心。首先,受到困難時期成長經歷的影響,父母一代還抱有“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為下一代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積累。
進一步的,“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也導致整個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的消費,且獨生子女一代缺乏“預算約束”的觀念。
年輕一代自身觀念的轉變加上父母的財務支持,使得他們青少年時期就樂于、敢于大筆消費,在奢侈品購買方面超出他們本人應有的經濟能力。青少年消費者非常崇尚自身個性,不喜歡簡單地跟隨潮流,在購物選擇中強調獨特性的同時,也非常在意周邊的人對他們的看法。
(四)奢侈品消費分布的區域
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發展表現最突出的主要集中于幾個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奢侈品的消費者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北京周邊地區。麥肯錫在2008年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中國的富裕消費者一般聚集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即東部和中南地區。居住在中國四個最富裕的一線城市的富裕消費者占全國總數的30%左右。所以,以中國富裕消費者為目標客戶群的大部分國外奢侈品企業將目光放在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富裕的城市。
除此之外,中國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以外地區的財富增長孕育了大量二、三線城市奢侈品消費者。目前,中國的富裕階層只有30%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70%以上居住在一線城市以外。二、三線城市作為奢侈品消費未來的主力市場,開發前景廣闊。“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的增長中約有67%來自新增消費者,二、三線城市正成為大品牌搏殺的新戰場,那里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消費意愿已接近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消費者。消費金額幾乎等同甚至超過一線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費者。”貝恩公司合伙人布魯諾·蘭納表示。
正因如此,100多個國際頂級品牌正在加速中國各地奢侈品市場的布局,專賣店總數已經達到上千家,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中西部城市的分店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法國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在中國的22個城市開了27家專賣店,其中包括長沙、西安、青島、廈門、無錫、溫州等二、三線城市,寧波、杭州則云集了幾乎所有的國際奢侈品大牌。美國頂級奢侈品牌拉夫·勞倫總裁羅格·法拉赫最近在一個奢侈品論壇上表示,中國許多二、三線城市消費者需求正在釋放,除了在一線城市增加投入,也必須在這些地方開辟新市場。
二、導致中國奢侈品市場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整體購買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此外,中國經濟的繁榮也催生了具有相當規模的高消費人群,他們總體購買力驚人,巴黎百富勤的報告指出:“中國已進入奢侈品消費初期。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家庭2010年達到1億個,戶均擁有資產達到62萬元,隨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的消費率將會不斷攀升,2020年將達到71%,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收入的增加使得這部分人群對奢侈品的需求日趨強烈,這便促使形成了日益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導致了中國奢侈品的消費市場的日益活躍。
(二)社會因素
隨著大批高檔消費品的陸續進入,中國與世界的消費差距正逐漸縮短,中國社會更加注重提倡新的消費觀念。“奢侈品”早已超越了“腐敗、浪費、頹廢、不公平”的意味,它以特殊的物質符號來塑造自我主張的個性風格,奢侈品及其消費已經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可見,社會因素對奢侈品消費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性作用。
(三)消費者的心理
奢侈品消費的增加,有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忽視的是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根據意大利統計學家帕累托的“20/80原理”,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這一小部分人就成為奢侈品牌的消費者。依據馬斯洛需求原理,這些人需要有所區別、有所不同、有所展示,因此用頂級奢侈品來滿足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克萊爾·肯特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眾”,并認為在經歷了幾十年的貧窮之后,中國的精英階層“熱衷于顯示剛剛獲得的財富”。
三、中國奢侈品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境內購買呈持續增加趨勢
更多世界知名奢侈品牌在中國開店,目前中國擁有全球近2/3的奢侈品牌。同時胡潤百富日前的《2011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顯示被中國富豪所認知的奢侈品牌中已有八成在中國境內設有門店和體驗店。貝恩咨詢《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稱因為購物體驗更好、售后服務方便等原因選擇在境內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比重正在逐年增加。雖然現今境內購買仍不足50%,但呈增長趨勢。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國內消費的重要性程度在未來將有所提升。
(二)奢侈品市場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新增消費者
數據顯示,2008~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增加84億元人民幣,其中77億元來自新增消費者,占總額的91.7%。2009~2010年新增消費者對奢侈品市場貢獻107億元人民幣消費額,占新增消費總額的97.3%。中國的新興中產階級正努力提升生活品質,這是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而這一趨勢在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中將繼續持續一段時間。
(三)二、三線城市對奢侈品需求不斷增加
貝恩咨詢在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者調研中顯示,眾多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消費意愿已經相當接近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消費者。更值得關注的是,家庭月收入在5~10萬元之間與超過10萬元的消費群體中,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消費金額幾乎等同甚至超過一線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費者。隨著二、三線城市經濟逐步發展,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奢侈品需求勢必不斷增加,奢侈品市場也將逐步擴大和發展。
除在德國有正式注冊的獨立認證部門外,它的分支機構(代表處或辦公室)和業務活動已遍及全世界;每年超過2萬個認證產品和600個進出口商。
據歐共體權威部門統計,2001年,進口歐共體的有機食品中,IMO認證的產品占所有機構認證數量的第二位。
IMO自1995年開始在中國開展認證活動, 1999年與南京新大陸生態產業開發研究中心(現已更名為南京英目認證有限公司)合作, 南京英目認證有限公司作為IMO在中國的唯一代表,負責認證檢查和聯系等認證業務。
有機產品在進入不同國家時, 需要遵守進口國制定的法律規定, 考慮到不同進口國的標準也不完全相同, IMO沒有制定自己的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根據申請者出口產品到達的國家不同, 而參照不同的標準檢查,并在證書上說明。
有機食品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認證標準生產、加工,并且必須經過具有資質的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如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及調料等。有機食品需要經過24~36個月的有機轉換期種植才能認證為有機食品。有機食品必須通過國家認監委審批的具有有機食品認證資格的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并獲取相關證書后方可稱為有機轉換食品或有機食品。有機產品認證是由認證機構根據相關認證標準在對有機生產或加工企業進行實地檢查之后,對符合其認證標準的產品頒發證明的過程。認證過程中,認證機構將對產品是否嚴格按照有機方式進行種植加工、按照指定數量進行銷售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檢查。
如何鑒別有機食品:
首先看有機產品的包裝及標簽,是否有有機認證機構的標識,通過標識可追溯到該食品及企業的信息。
【關鍵詞】竹藤產品;貿易;竹藤家具;國際貿易;出口
竹藤號稱“最具價值的非木質林產品”,經濟價值高、產量高、生長速度快是其重要特點。采伐竹子不對土地和水土造成流失影響,以竹代木,減少樹木砍伐,符合循環經濟理念,這點與其它樹種不同,多數竹類比普通的樹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放出更多氧氣,在抑制全球變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應當重點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竹材技術研究飛速發展,竹材造紙、竹質人造板廣泛應用,竹木可降解甚至可替代玻璃鋼,與綠色經濟循環經濟要求相符。
1.竹藤產業,竹藤貿易飛速發展
竹藤屬于可再生資源,它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作為非木質林產品其固碳及生態功能也很顯著。現在全球竹藤交易額高達70億美元每年。如今,竹藤產品中個別產品的貿易引起國外學者的興趣,比如中國竹筍產品貿易、棕櫚藤原材料國際貿易等,此外還有對中國竹產業發展和中國竹產品市場方面進行研究;但是對中國竹藤類產品整體貿易方面的研究卻很少涉及。竹藤家具日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由于其吸熱、吸濕、不易變形、防蟲蛀等物理特性。竹子被譽為“世界第二森林”,棕櫚藤被認為是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最重要的森林資源。由于兼具短期及長期效益,竹藤產業成為可持續發展潮流中的朝陽產業,既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能保護環境,對于實現走向富裕和發展環保等發展目標具有意義重大。 眼下,在人們的衣食住用行中,都可見到竹子的身影。我國的竹產品可分為傳統竹制品、竹材人造板、竹漿造紙、竹纖維制品、竹炭和竹醋液、竹筍加工品、竹葉提取物等10大類,有幾千個品種。如今,由于木材短缺及環保壓力的影響,全球木質家具貿易受到一定抑制,但是 竹藤具有生產周期短、經濟價值高、易實現可持續經營等顯著特點,是兩類最重要的非木材產品,所以發展竹藤家具產業相對不受原料資源瓶頸的束縛,世界竹藤家具出口貿易方興未艾。
2.竹藤產品的應用
2.1我國竹材應用與加工利用研究目前進展
我國竹材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國家又很重視對竹材利用,所以我國竹材加工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位置。我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竹林面積占世界竹林面積的27%,竹種500余種,占世界竹種近60%,皆居世界產竹國之首。據統計資料表明:從1965年到2000年,人工經營竹林面積從236萬hm2增加到421hm2,增長78%,蓄積量從5576萬t增加到了12700萬t。國家從“七五”計劃開始,加強了對竹業研究和開發的支持力度,使得竹林培育和竹產品的加工利用研究取得長足的進步。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速了竹業生產的發展,集約經營的竹林面積占竹林總面積的毛重從3%增加到15%,使竹林經營的效益成倍增長。
2.2竹材應用的市場空間和發展趨勢
近年來,竹業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南方地區新興的朝陽產業。經開發利用,已形成竹漿造紙、竹質人造板、竹建筑裝修材、竹制工藝品、竹炭、竹生物制藥等系列品種產品。
目前我國的竹材應用正在向多領域和高附加值方面發展。近些年出現的竹重組材以其較佳的尺寸穩定性和較高強度的特點,廣泛用于家具、地板制造和室外用材,現在已經具有較好的市場。
2.3竹藤在家具行業的應用
以竹、藤、柳等天然植物編制而成的工藝家具,簡稱竹藤家具。竹藤家具始于7000年前 ,不過由于使用時易開裂變形發展受到制約;到了現代,由于高科技的應用,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被發揚光大;今天,由于竹藤家具產品本身和生產過程符合環保要求,我們稱它為“綠色家具”,竹藤家具如今深受人們喜愛。
2.3.1竹在家具中的應用
(1)竹子的特點。竹類植物屬于禾本科竹亞科植物, 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竹類分布在溫帶和寒帶。常用的竹材主要有兩種:①剛竹,此種竹桿質地細密,堅硬而脆、韌性較差;②毛竹,毛竹竹材順紋抗拉強度、抗壓強度好、質地堅硬強韌,劈篾性能好。
(2)竹家具的特點及分類。竹家具一般分為傳統框架式和竹集成材板式家具兩大類。傳統框架式竹制家具造型以線為主,常以線材纏繞排布、編制組合成面、線材本身彎曲造型等形式出現;竹集成材板式家具采取板式家具的生產工藝,此類竹制家具表面有天然的致密通直紋理,竹節錯落有致,無需封邊,還可進行雕刻、鑲嵌等表面處理。
2.3.2藤在家具中的應用
藤制家具造型新穎豐富:有的極富民族特色和東方情調,有的又呈典型的歐美西式風格,其外觀親切、質感強,做工也極為精細講究,長期享有工藝美術家具的美譽,所以熱銷國際市場。
(1)藤材的特點。棕櫚藤是生長在熱帶森林中的一種多刺的棕櫚科攀緣植物。全世界最好的藤產自印度尼西亞,他們的藤材特點主要有品種多、產量大、藤條粗壯、飽滿。藤材一般分為藤皮和藤芯:藤皮可以用來編織,及裝飾金屬制品及藤制構架的表面;藤芯就是指藤的內部,只要將它直徑削小,就可編織藤條制品,常用藤芯編制椅子等家具。用于制作藤制家具的主要有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又名瑪瑙藤,這是價格最昂貴的藤,原產于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此類藤表面美觀,具有高度的防水特性, 彈性好,組織結構密實, ,不易爆裂,經久耐用,被譽為“藤中之王”。
(2)藤制家具的分類。藤家具自然、舒適。現代藤制家具種類繁多,主要有: 櫥柜箱類、屏風類、椅凳墩類、床榻類、桌案幾類、臺架等。家具造型在吸收傳統風格的基礎上,采用了高科技電腦設計手段, 結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最大程度上滿足人的身心需求。藤家具極具質感,特色鮮明,于精致中顯露自然, 于原始中略帶高雅,非常符合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