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雷電災害防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農村;雷電危害,現狀;防御措施
中圖分類號P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2-0106-01
雷電災害已成為聯合國公布的10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十大自然災害之一,據統計每年因雷電災害傷亡人員約為3 000人~5 000人,造成的財產損失在70億~100億元左右,隨著中國社會經濟、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雷電的損失越來越大。雷電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給社會也帶來難以估計的間接損失,對社會影響很大。從泊頭市近幾年的雷電災害調查可知,農村雷電災害占到全市雷電災害事故的85%左右。
1 雷電的形成
雷電時眾多大氣現象中的一種,發生在云際、云地、云空之間迅猛的脈沖放電。大氣中總是含有大量的氣體正、負離子,使大氣具有微弱的導電性。這些帶電離子的不斷生成、運動、和不同帶電離子的分離和聚集,使大氣顯示帶電性,產生大氣電場、大氣電流,導致大氣中雷電的產生。一般雷電都是產生于雷暴中,雷暴中的云對地和云對云之間產生大量的電荷,聚集成強大的電流,產生發電現象。
2 雷電的危害程度
雷電的破壞主要是由于云層間或云和大地之間以及云和空氣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25kV/cm~30kV/cm)時,所發生的猛烈放電現象;通常雷擊主要是有兩種形式,直擊雷、感應雷(雷擊電磁脈沖)。
2.1 直擊雷的危害
直擊雷是帶電的云層與大地上某一點之間發生迅猛的放電現象,在雷云對地放電時,強大的雷電流從雷擊點被擊中物體上,稱之為直接雷擊。由于雷電流幅值高達數十至數百千安,它的破壞力十分巨大。防護不當,將導致被擊中建筑物、電子設備遭受嚴重的破壞或損害,對人員造成傷亡。
2.2 雷擊電磁脈沖的危害
雷電的靜電感應與電磁感應作用屬于雷電的間接破壞作用。雷電的靜電感應與電磁感應產生的暫態過電壓比直接破壞作用具有更大的危害范圍。它能夠損壞建筑物中的信息系統和電器設備,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3 農村雷電防御現狀及原因分析
3.1 農民防雷科普知識匱乏
由于農民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對打雷閃電的原因沒有科學認識,大多數農民對雷電現象還存在著封建的迷信思想,缺乏雷電科學知識教育,農民對一些簡單的防雷常識也不了解,也不知道用科學的手段去保護自己。
3.2 農村建筑物沒有安裝必要的防雷設施
一是農村早期建筑物由于是年代久遠的老房子,沒有安裝必要的防雷設施,二是,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部分都建起了新樓,但卻由于農民缺乏防雷安全意識,防雷設施建設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樓房也沒有安裝必要的避雷帶和避雷網防雷設施。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電視天線等也沒有做接地處理,存在嚴重的雷擊安全事故隱患。
3.3 農村電線、通信電纜不按規范鋪設
農村電線、通信電纜普遍存在私接亂搭的現象,特別容易引起感應雷擊,造成人員雷擊傷亡或電器損害。
3.4 防雷設施無防雷專業資質施工
一些單位和個人雇請無專業防雷技術的建筑隊甚至個人,安裝不合格的防雷設施,留下先天性雷災隱患。
4 農村雷電防御的措施
4.1加大防雷科學宣傳。
由于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對雷電科學知識了解少,不會采用科學的防雷措施保護自己。需要防雷知識科普部門加強雷電宣傳尤其是野外防雷和自救的常識。
4.2 加強對農村新建改建建筑物防雷裝置設計審核
將防雷設計審核納入到農村建筑物建設許可中,對于農村企業和個人新建建筑物,在設計審核時必須要求其按照防雷技術規范進行避雷設計,在建設施工時做好防雷施工定期和竣工驗收檢測,對于不合格和存在問題的,要求其整改到合格為止。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對農村避雷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從而在源頭上減少雷電傷亡事故的發生。
4.3 把防雷設施建設納入到農村的線網改造工程規劃中
在工程規劃中增加必要避雷器和電涌抑制器件保護措施,采用地下鋪設電線、電纜、有線電視線路的方式,減少感應雷擊事故的發生。
4.4 避免在雷雨天氣在野外活動
有雷雨天氣時,呆在在室內,避免外出活動。在農田干活的農民應撤回到安全地帶,盡量避免雷雨天氣在野外活動。正在農田干活或空曠地方來不及回家的農民應將干活的金屬工具丟棄,雙腿并攏蹲下,不要邁大步跑,防止邁步太大產生跨步電壓太大,造成擊傷。如遇雷雨大風時,不要快騎自行車、摩托車,不要冒雨狂奔。
5 結論
由于農村生產生活的環境空曠,雷雨天氣容易遭受雷擊。農民防雷知識匱乏,不能科學應對,農村防雷設施不全,導致生命財產受到嚴重的損害。因此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加大對農村防雷安全的管理,齊抓共管,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和途徑,以預防為主,排除防雷隱患,使農村雷電災害降低到最小。
參考文獻
[1]張雪峰,等.農村雷電災害防范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7(331).
關鍵詞 雷電災害;現狀;防御對策;遼寧鞍山
中圖分類號 S1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0-0202-02
1 鞍山市雷電災害現狀
近年來,鞍山市防雷中心對防雷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并積極爭取到了城建、政府以及教育部門的配合,使得防雷工作效果顯著。但是隨著鞍山市現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中高樓大廈使得雷電活動的影響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建筑物內對通信設備、網絡設備、自控裝置以及樓宇智能系統現代化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雷電災害出現的概率,嚴重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2012年5月30日,鞍山市遭遇到強雷暴天氣,位于鞍山市鐵東區園林路79甲在此次強雷暴天氣中遭受到雷災。根據現場人員口述,當時該戶居民下班回家,打開電視機,發現有線電視線路有電火花現象,立刻關掉電視,之后打開電視機不能正常觀看,此時發現太陽能熱水器也出現了損壞,但是卻沒有燒灼痕跡,索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007年8月16日,鞍山市農村出現雷電天氣現象,在雷擊出現時有2人共用一傘,行走在橋上,由于雨傘為金屬桿,再加上傘上有一個10 cm長的金屬尖,雷擊在傘尖放電,造成2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燒傷痕跡,這次雷擊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村民缺乏基本防雷知識造成的。
2 雷電災害成因分析
2.1 防雷意識淡薄,防雷知識缺乏
由于受到知識和經濟水平的限制,鞍山市的部分群眾對防雷知識的認知不夠,農民的防雷意識淡薄,很難在雷雨天氣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防雷和避雷,因此很容易引發一些人員傷亡事件。通過分析鞍山市的雷擊事故案例,不難發現農村出現的雷擊事故是最多的,在雷雨天氣出現的過程中,有很多農民都在地里勞作,因此大部分的農民都選擇在附近的大樹或者是窩棚中去避雨。這些地方大都位于空曠的野外處,是受雷擊最嚴重的地方,因此鞍山市在近幾年出現的雷擊事故中大都是由于野外活動或者是勞作時造成的。由于農民對防雷知識缺乏,造成了農村地區雷災事故頻繁出現,嚴重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1-2]。
2.2 防雷裝置設施不完善
造成雷電災害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是防雷裝置不完善。分析雷電災害事故可以發現,建筑物上沒有安裝完善相關的防雷裝置或者是防雷裝置不合格很容易引發雷電災害現象。在出現雷雨天氣時,如果建筑物上沒有安裝防直擊雷裝置,就很容易暴露在危險的范圍內,受到雷擊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進而引發雷電災害事故,嚴重威脅著建筑物內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為了防止直擊雷危害,通常將引下線、接地裝置以及接閃器3個部分共同組成外部防雷裝置。雷電電磁脈沖與雷電放電的聯系非常密切,其產生的電場和磁場經過耦合作用后會進入到電子系統或者相關電氣中,接著會有干擾性的浪涌電壓或者是電流出現,將會產生很大的危害。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主要表現為4個方面,分別為電磁感應、靜電感應、電磁脈沖以及高電位反擊,雷電電磁脈沖產生的高電位會嚴重破壞電子電氣設備,使計算機系統出現中斷或者是產生電火花。
3 雷電災害防御對策
3.1 采取正確方法,消除防雷安全隱
首先,要結合鞍山市的雷電活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的分布特點,與當地政府部門共同努力制定出一系列的總體雷電防御方案。對全市的防雷減災監測網加強建設,避免或者降低雷電災害對鞍山市造成的損失;其次,需要鞍山市防雷中心與各個部門加強溝通交流,并組成防雷檢測工作組對全市的防雷隱患整改情況、檢測機構服務情況以及相關單位履行法定義務情況進行檢查,對于沒有按照規定要求執行的單位或者個人應進行嚴格追究;最后加大對雷電災害的調查力度,通過對全市的防雷現狀進行分析,為鞍山市政府部門正確的防雷減災決策提供依據[3]。
3.2 加大宣傳防雷知識
對于鞍山市防雷中心來說,應結合全市雷電災害的典型事例,借助于多媒體平臺,例如電視、手機短信、網絡、報紙、QQ、微信等方式對防雷減災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大力宣傳,不斷提升人們的防雷減災意識,要將正確的防雷、避雷方式向人們群眾進行重點宣傳。另外,還可以建立起多部門聯動機制,當地政府部門、教育部門以及城建部門都要積極參與到雷電宣傳中來,使防雷減災工作順利進行。
3.3 建立雷電災害氣象信息員隊伍
由于農村地區是雷電災害的高發區,因此應在農村的各個鄉鎮建立起兼職的雷電災害氣象信息員隊伍,對雷電災害氣象信息員加強雷電災害基本知識和防災減災基本能力的培訓。氣象信息員的主要任務是做好農村雷電災害事故的調查工作,同時及時向上級部門進行報告,還要協助上級部門做好雷電災害的鑒定工作[4-5]。
3.4 建筑物的雷電防御
為了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應將內部防雷設計與內部防雷設計進行結合,外部防雷裝置主要包括有引下線、接地裝置以及接閃器,為了達到良好的防雷效果,還要對建筑物內部進行防雷設計,內部防雷設計主要包括有等電位連接、合理布線、接地、加裝電涌保護器等,從而全面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 參考文獻
[1] 陸華靜,婁永芳.河池市雷電災害現狀及防御措施[J].科技資訊,2014(19):178-179.
[2] 羅金平,林苗苗,孫俊艷,等.南陽市雷電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246.
[3] 李國晉.農村雷電災害現狀及防雷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17):296.
第一條為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以下簡稱防雷減災),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防雷減災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防雷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第四條省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省防雷減災管理工作。設區的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減災管理工作。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防雷減災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減災工作。
電力企業在省氣象主管機構委托范圍內負責高壓電力設施的防雷減災工作,并接受各級防雷減災機構的技術指導。
建設、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防雷減災工作。
第五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雷電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雷電災害預警、預防服務能力。
第六條下列場所或設施應當安裝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及連接導體等防雷裝置:
(一)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
(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資的生產、貯存場所;
(三)電力設施、電氣裝置;
(四)計算機信息系統、通訊系統、廣播電視系統;
(五)其他易遭受雷擊的設施和場所。
第七條對從事防雷工程設計、施工和防雷裝置檢測的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八條涉及防雷的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由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參與審查,并對防雷設計提出意見。
防雷工程設計圖紙不合格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給施工許可證,建設單位不得施工。
第九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對防雷裝置的安裝情況進行監督,參與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并對防雷工程的驗收情況提出意見。防雷工程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防雷裝置檢測工作的監督管理,并會同有關部門指導防雷裝置的檢測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防雷裝置檢測活動的單位,必須經省氣象主管機構進行資質認證,執行國家防雷技術規范,并保證防雷裝置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第十二條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裝置使用單位應當定期向防雷減災機構申報檢測,防雷減災機構應當及時組織檢測。檢測合格的,應當頒發合格證書;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整改,并進行復檢。
第十三條從事防雷工程設計、施工和防雷裝置檢測活動的,必須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
第十四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雷電災害的調查、統計與鑒定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配合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統計與鑒定工作。
因雷電災害引起的火災事故由有關部門負責調查。
第十五條遭受雷電災害的,應當及時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并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鑒定。
第十六條違反本規定,未取得相應檢測資質或者超出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業務的,由氣象主管機構給予警告,并可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氣象主管機構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應當安裝防雷裝置而拒不安裝的;
(二)防雷裝置使用單位拒絕接受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拒不整改的。
關鍵詞:農村防雷易雷擊區防護技術
雷電災害已成為危害程度僅次于暴雨洪澇、滑坡塌方的第三大氣象災害。雷電(閃電) 是產生于雷雨云(即雷暴、雷雨云或積雨云) 中的一種常見的大氣放電現象,可以通過直接雷擊、感應雷擊、球形雷擊、接觸電壓、旁側閃擊及跨步電壓等形式對建筑物、電氣設備和人員等造成危害。而目前廣大農村地區防雷設施幾乎是空白,雷電防護意識淡薄,防護技術知識匱乏,因此,筆者在分析農村雷電災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農村實際提出科學合理、經濟易行的全方位雷電防護技術方案,以期為廣大防雷工作者和農村基層防雷減災提供參考。
1農村防雷設施現狀
農村防雷設施幾乎是空白,由于防雷設施的嚴重落后,廣大農村地區防御雷電災害的能力低下。分析其因有三:一是農民防雷意識不強,對雷擊傷害的重視不夠,防雷習慣尚未形成。雖然雷擊事故頻發、人員傷亡眾多,但就單個家庭甚至整個村莊而言,數年甚至數輩都沒有發生雷擊死亡事故,所以建筑物的防雷裝置不被重視;二是農民防雷知識缺乏,防雷科普宣傳不夠。雖然廣大農民朋友對雷擊事件迷信的人已經不多,但懂得主動防雷方法的人仍然較少;三是防雷技術規范和防雷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沒有足夠重視農村。《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1] (GB50057294) 沒有把農村建筑物列入強制設計防雷裝置的范圍,它規定的三類防雷建筑物中農村建筑物都達不到防雷級別,這與當時制定標準時的歷史條件有關。
2農村雷電活動規律
2.1農村田野雷電活動。農村的田野占有農村絕大部分面積,其遭受雷擊的絕對次數最多。由雷電尖端放電時,田野中的大樹、輸電線及在耕作的農業機械等相對較高的物體遭受雷擊的幾率增大。農民如果雷暴天氣在田間勞作,也可能成為田野中的至高點,遭受雷擊。由于雷電低電阻導電的性質,田野中池塘、潮濕的土地、礦物質豐富的土地以及其他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方有利于雷電放電,雷暴天氣在此處活動遭受雷擊的可能增加。當然,即使田野上一馬平川,土壤性質非常一致,當雷云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會向大地放電,只要人們別成為放電通道,雷電有利無害,因為雷電還能制造氮肥起到肥沃土壤的功效。
2. 2 農村村落雷電活動。當雷雨云聚集在村莊上空時,雷電荷容易選擇村莊較高的房屋、樹木、架空供電線路、電話線路、有線電視線路等通道泄放,形成雷擊。村莊相對孤立的房屋、樹木等更易遭受雷電的襲擊。如果房屋安裝了避雷針等防雷裝置,雷電將選擇避雷針作為放電通道,房屋和房內人員就不會被雷電直接擊中。如果房屋沒有安裝避雷設施,當房屋遭受雷擊時,房屋將遭受巨大破壞。如果室內人員接觸到被雷擊的墻壁或房頂將會因為雷電接觸電勢作用而遭受雷擊造成傷亡;如果室內人員靠近被雷擊的房屋墻壁則可能遭受雷電的閃擊(旁側閃絡) 造成人員傷亡;如果室內人員站在地面上雙腿沒有并攏將遭受跨步電壓的作用造成傷亡。農村架空的架空供電線路、電話線路、有線電視線路、電視天線等遭受直接雷擊或感應雷擊時,雷電波通過金屬導線進入室內,因雷擊高電壓首先直接損壞用電設備、家用電器等,同時使用電器和靠近電器的人員也有可能遭受襲擊。
2. 3農村其他易遭雷擊的地方。除前面提到的農村的大樹、池塘、潮濕的土地、地下礦藏豐富的土壤、畜舍、房屋、輸配電電力線、電話線路、有線電視線路、電視天線易遭雷擊外,以下地點也易遭受雷擊:土壤電阻率有突變的地點:如巖石與土壤交界處、山坡與稻田交界處,雷擊多落于土壤和稻田處;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相遇的地方:山地的東坡、南坡比北坡、西坡易遭雷擊;山中的平地比峽谷易遭雷擊;對靠山和臨水的地區,臨水一面的低洼潮濕地點和山口或風口的特殊地形構成的雷暴走廊的地點易雷擊。有資料統計[3] ,人員遭受雷擊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濕地區的占23. 5 %,在靠近大樹、杉篙、旗桿者占15 %,在靠近煙囪、收音機天線、電視天線者占10 %,稻田和導電性良好的土壤交界地帶占10 %,球形雷事故占5 %。
3農村雷電防護技術要點
3. 1房屋位置的選擇。農民建房位置的選擇取決于多種因素,從減少雷電災害的角度來看,應該將房舍的位置避開前文提到的易遭雷擊區域。大規模的新農村建設、農村中小學校更應該考慮雷電災害因素,有必要聘請當地有關技術部門進行雷擊災害的風險評估。否則就需要安裝更多的防雷保護裝置,從而投入更多的費用,且會大大增加雷擊風險。
3. 2農村房屋的防雷設計。農村的房屋,如果是單層低矮的土木結構的房子,高度低且不含金屬結構,遭受雷擊的可能性很低,可不做防雷處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民建設了磚混結構的的平房、二層樓房,還有三層以上的樓房。在這些房屋中,廣泛采用了水泥預制樓板或現澆屋頂,還有的使用了挑梁和圈梁。房屋高度增加了,房頂、房梁中又含有多根鋼筋,如果不作防雷處理,鋼筋材料將可能成為雷電的幫兇,將雷電引至家中,房屋及室內人員遭受雷擊可能性將大大增加。農村有些大牲畜飼養棚、蔬菜大棚、倉庫或農村的特殊房舍,常采用有金屬板屋頂、金屬構架或其他金屬結構件,對這些金屬材料也要做好接地。接好地的金屬構件就是防雷保護的屏障,沒有接地的金屬構件,就是引雷裝置,是雷電的幫兇和殺手。
3. 3農村架空電源線路入戶的防雷處理。為了防御架空電源線路遭雷擊侵入農民房屋,電源線路的架設應采用標準的絕緣子。在進入室內前的最后一基桿子上,要將絕緣子的鐵腳接地。絕緣子鐵腳接地的意義在于,以它的沖擊閃絡放電電壓,對過高的雷電電壓起到了泄放保護的作用。即是說,超過絕緣子放電電壓的感應雷電壓在進入室內以前說被絕緣子的放電而泄放掉。只有那些低于絕緣子放電電壓的感應雷才可能進入室內。農村地區防御雷電的技術難度遠低于城市,關鍵是農民要有防雷和避雷的意識,注意掌握一定的防雷技術知識,并適當增加防雷設施的投入。目前,農村防雷減災工作逐漸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大了農村防雷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有的地方還出臺了有關農村中小學校、新農村建設防雷減災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相信有各級政府的重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農村的雷電災害程度一定會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GB50057-94.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年.
關鍵詞:雷電防御 現狀 問題
引言:雷電是自然界一種放電現象,放電產生的強負荷電流、高電壓、強輻射等對地面物體產生危害。據統計,1998-2001年全國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萬元的雷電災害每年都在10次以上,其損失每年都大于5000萬元,全國同期平均每年雷擊死亡379人、受傷310人,其中有90%以上的雷電災害是發生在農村。由于雷電屬自然界不可抗拒的現象,具有不定性,且雷電災害涉及到電力、通信、交通等各個領域,卻不能被控制。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可利用的途徑,加強雷電災害的宜傳和教育,提高人們的防雷意識,加強技術防雷監督研發工作,依托技術解決現存防雷問題,激發潛在雷電防御市場,做到全民防雷,科學防雷。
1:雷電防御現狀
1.1舞陽縣雷電防御
1.11舞陽縣氣候環境
舞陽縣位于河南省偏南,地勢南高北低,西高于東,自西向東緩斜,分崗地、平原和洼地,屬溫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6℃,有豐富的農產業和畜牧業,電力設備日趨完善。由于近幾年氣候異常多變,加上舞陽縣地形地貌復雜,時有發生極端雷暴天氣。
1.12舞陽縣雷電防御工作現狀
2010年8月底舞陽縣氣象局聯合移動通訊開通了雷電災害防御短信平臺,通過通信平臺定時為用戶免費發送有關雷電防御知識,及雷電預警信號,同時加強防雷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高了社會公眾防雷意識。自短信平臺開通以來,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得到用戶好評。同年的12月份,河南省舞陽縣政府《舞陽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加強城市氣象災害防御、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評估、雷電災害防御這四個工程的建設規劃,力爭到2020年,依托現有現代化建設成果,與省市有關部門和有關專業機構已有資源和建設緊密銜接,進一步推進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開展,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2014年3月14日,我縣氣象局通過開展氣象科普知識宣傳走進街鄉活動,為學校贈送了《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措施》、《中小學雷電防御手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明白卡》等相關氣象資料,并安排氣象工作人員為大家講解了氣象觀測、氣象災害防御、雷電災害防御等氣象科普知識,從科學方面提高民眾防雷意識,借機拉開“3.23世界氣象日”宣傳活動序幕。同年(2014年)的5月30,我縣為有效防御并減輕雷電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河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等多項法律、法規文件要求,并結合我縣實際現狀,制定了《舞陽縣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管理辦法》,明確了縣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縣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發改工信委、住建、安監、房管等部門各司其職并協助工作;建設單位(項目業主)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初步設計時應同步做好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及對雷電災害進行風險評估的新建、擴建及改建工程項目的單位、建筑、工程、場所及設施。
1.2雷電防御標準化工作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周圍充斥著大量的電子電氣化產品,尤其網絡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進入家家戶戶、各行各業,計算機軟件技術涉及廣泛,應用于建筑、電力、航空、交通、通信等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弱電設備對電磁干擾特別敏感,雷電是導致事故多發的重要災害之一,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財產傷亡、損失日趨上升,因此,科學、全面防雷在現代化建設中顯得迫切重要。雷電防御標準是技術服務、指導設計和施工監督并驗收,確保防雷裝置的全面合理運行。防雷技術服務是科技、技術、服務型的社會安全保障服務,積極推進雷電防御標準化是加強氣象部門管理的需要。2010年12月23日,全國雷電災害防御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京成立,對提高雷電防御產品質量、規范雷電防御領域業務流程等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要求進一步提高科技內涵、完善標準體系、強化開放合作、加強自身建設,為促進新時期防雷科學發展做出貢獻。目前雷電防御的技術標準和法規主要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21431-2008)、《雷電防護 第二部分:風險管理》和氣象行業標準《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規范》等多行業相關標準規范。
2:雷電防御存在的問題
2.1農村防雷問題較為嚴重
從大多數的雷擊事件看出,農村雷電防御遠比城市薄弱的多。由于農村偏遠,交通、通信不夠完善,群眾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教育條件有限,導致防雷意識淺薄,缺乏基礎防雷常識;人口居多,但住房分散,高大樹木較多,隨意拉撤架空的線路更增加了雷擊率;居民房建筑屬于自住房,未經標準化施工、設計,所以安裝在屋頂的熱水器、電視信號接收器等均沒有做防雷裝置,容易引雷入室;技術條件落后,民房多數未經正規設計和檢測,線路架設不規范,接地不合理、防雷裝置不合格等種種不利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導致雷災。
2.2現有雷電防御產品業務不夠成熟
現代化經濟發展是高智能化電子、電氣、通信等微電子設備的時代,這些承載著社會經濟前景的設備在耐過電壓、過電流能力上及其脆弱,雷擊產生的強電流、電磁感應、靜電感應等襲擊到弱電壓設備上很容易引發雷電災害。雷電的發生具有隨機性,我國防雷行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幾年在風險評估、雷電調查、跟蹤監督、產品測試、局部雷電定位網的建立和應用等多個服務項目上取得顯著社會效益,但是,在多樣化的雷電防御方面工作,我們的實際可用的產品業務還不成熟,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雷電防御業務的需求。
3:加強好雷電防御工作建設
針對我國雷電災害及雷電防御現狀,氣象部門應盡快制定并出臺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專項預案,規范全國防雷減災管理。重視農村防雷減災工作,將防雷減災工作具體內容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防御的基礎能力建設,推進突發預警信息平臺,多渠道籌資加大對農村中小學防雷裝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存在的防雷設施不足、雷擊隱患普遍存在的現狀。加強各地區間的合作,做到預案聯動、信息共享、措施聯動,同時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力度,積極建立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的,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利用各種社會力量,多渠道發展氣象災害防御隊伍,建立和完善雷電災害應急處理機制。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國際合作,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氣象雷電防御技術管理經驗,努力提高我國氣象災害防御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智剛 曹俊峰 湯宇 劉越嶼 黃小倩 雷電防護標準化若干問題的探討 4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