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慢病居家管理

慢病居家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慢病居家管理

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慢性??;老年人;養老方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慢性病健康管理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綜合、主動、系統的健康管理措施,是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職能之一[1]。實踐表明,社區綜合干預的方法是有效防控慢病的最佳手段。在我國,以社區為基礎,開展慢病綜合防治已大范圍實行[1-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均為慢病患者進行有關防治慢性病知識的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相關資料,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講座、社區義診等;專業人員定期為居民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相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慢病患者提供個性化專業人員上門服務及社區日托服務,引入老年慢病患者專業化服務[2-4]。因此,為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成都市郫都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踐中,利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管理平臺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對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實施前、后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務情況,及其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服務上的差異,以更完善的模式及規范的流程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設計干預性調查

2014-06與2016-0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內容上的實施情況。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成都市郫都區10個社區的常住老年人,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公園、老年活動室等場所實施調查。橫斷面調查研究調查2016-0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同服務主體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內容上實施情況。抽樣方法同前。

1.2對象

干預性調查研究對象:在成都市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服務的老年人。橫斷面調查研究對象:慢性病管理服務區域的老年人與同時段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服務的老年人。納入標準:①年齡≥65周歲,有一定的讀寫能力,意識清醒;②同意參加本調查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度較高;③經三級醫療單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④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時間≥6個月(前瞻性隨訪調查)。

1.3方法

1.3.1慢病管理內容

以多種衛生服務主體為核心、利用多種衛生服務資源,在特定的管理協調體系中,對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實施衛生服務,并且適時調整服務策略,針對性開展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年檢與監測。

1.3.2干預性調查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問卷調查的方法,分別于2014-06和2016-06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成都市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500位老年人進行數據收集,主要包括基線調查與干預結果評價兩個部分。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聯系方式等)、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咨詢、年檢與監測、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預、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滿意度等相關信息。

1.3.3橫斷面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數據收集。于2016-06/2016-09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病管理服務區域的500位老年人進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同前。

1.3.4指標定義

1.3.4.1管理人數

最近1次隨訪所有慢性病患者進行建檔管理的人數。1.3.4.2管理率管理率=慢性病管理人數/轄區內估算的慢病患病總人數×100%。

1.3.4.3控制人數

最近1次隨訪慢病指標達標的人數。

1.3.4.4控制率

最近1次隨訪慢病指標達標的人數/已管理的慢病人數×100%

1.3.4.5滿意人數

問卷調查中對所有慢性病管理滿意的人數。

1.4質量控制

調查前,根據調查內容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使其理解各項調查內容以及注意事項;調查期間,調查員相互核查問卷填寫內容,檢查是否有邏輯錯誤或者遺漏,及時改正錯誤;數據錄入階段,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數據錄入的時候設置自動跳格、錯誤報值等功能,減少錄入過程時的錯誤。在數據錄入前,對數據錄入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強調數據錄入時注意事項。數據錄入過程中執行雙輸入錄入法,并進行雙錄入實時校驗,及時發現錯誤并更改。在數據錄入完成之后要進一步進行邏輯查錯和抽查,以保證數據質量;數據分析階段,運用SPSS21軟件對數據進行邏輯查錯和清理,保證數據質量。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整理及統計描述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的差異性,檢驗水準為P<0.05。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干預性調查500人,回收問卷495份,有效率為99%;對基線495人進行干預,回收問卷482份,回收率為97.4%;平均年齡為72±3.2歲。橫斷面研究調查500人,回收問卷492份,有效率為98.4%;平均年齡為69.6±4.3歲。在不同服務主體中,慢病患者基本情況(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和患病情況等因素上均衡,差異無統計學差異。

2.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慢病管理情況

針對性開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務后老年人的滿意度明顯增高。其中健康咨詢提高31.7%,健康教育與促進提高31.2%,年檢與監測提高32.3%,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提高28.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3不同服務主體之間慢病管理情況對比在慢病管理中,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健康咨詢高出11.7%,健康教育與促進高出16.2%,年檢與監測提高21.2%,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提高29.7%,滿意度提高28.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慢性病管理是一種綜合社會、社區和家庭各方資源的新型養老模式[5]。以家庭為基礎、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干預,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不僅帶動影響家屬對老年人的照顧能力,而且提高老年人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6]。

3.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效果顯著

3.1.1實施慢性病管理后,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慢病管理內容實施效果顯著

成都市郫縣社區幾家養老中心在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在5個維度上水平(健康知識咨詢、年檢與監測、健康教育與促進、高危因素干預、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均顯著的提高(P<0.05);且慢性患者對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滿意度由71.5%提高到85.6%,慢性病管理人數、管理率及控制率也明顯上升(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對某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并對其進行個性化管理。因此與管理前比較,加強了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健康教育、家庭訪視等,故社區老年人對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14.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實施加強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合作,促進了養老和醫療康復的更好融合[7]。因此,必須大力推廣以慢病管理服務為核心的社區居家養老理念,并不斷的規范服務流程,使得老年人慢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8]。

3.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優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隨著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斷增高,自我照顧能力下降[9],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破傳統的僅由老人自理或者子女、親戚照顧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為依托,以社區化服務為輔助的居家養老新模式。使得老年慢病患者在自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舒適安全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對象年齡層次不等,依存性較差,難以全面考慮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優化性欠佳,老年人滿意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滿意度則更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人數、控制率等都較高,可見老年人更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或社區里獲得定期、就近、方便、專業的健康護理照顧的服務,以減少其家庭依賴程度,減輕家庭負擔,促進自身健康養老[10]。因此,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開展具有著必然性[11]。

4參考文獻

[1]楊敏,錢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2]孫海燕,王峰,杜冰,等.鹽城市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項目實施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8):4-7.

[3]張波.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10-14.

[4]路顏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區老年人護理意愿及臨終關懷需求調查分析[J].社區護理,2009,24(20):82-84.

[5]林軍,趙加奎,等.城市居民慢性病預防素養及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2013,8(3):177-179.

[6]紀珊珊.金華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報告[J].改革與開放,2010,5(10):75-76.

[7]周育瑾,吳江,張升超,等.深圳市桃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5):1738.

[8]孫海燕,孫國珍,周滋霞.鹽城市不同養老模式下高齡老人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61-63.

[9]何婷婷,洪倩.合肥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慢病防治能力建設的現況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3):311-316.

[10]黃方超,王玉環,張宏英.社區一居家式老年人長期護理的服務內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056-2057.

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家庭醫生責任制;居家保健服務;社區;慢性病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2-176-03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慢性疾病發生發展呈現很大變化,慢性病病死率大幅度升高,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居家保健服務是近年來我社區努力推展的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類型,為了更加有效管理社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更好的為百姓服務[2]。本研究現將我社區家庭醫生責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務在慢性病防治效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慢性病患者200例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齡60~87歲,平均(70.1±8.5)歲,慢性病類型:高血壓75例,糖尿病60例,冠心病65例,病程1~26年,平均(11.3±6.5)年,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公費醫療90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90例,離休醫保20例。200例慢性病患者根據家庭醫生責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務實施前后進行評分。

1.2 方法

根據簽約居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系的緊密程度,深圳市寶安區將西鄉人民醫院社康中心社區衛生服務分為服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4大步驟。針對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點人群,做到全面覆蓋,提高健康管理人群的家庭成員及對社區衛生服務相對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3.1 自我效能評分情況 參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兩組慢性病患者對于自我認知、治療環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評價,按1~4評分,分值越高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

1.3.2 依從性評價情況 依從性評價主要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完全依從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可以完全遵照醫囑和護理要求,進行治療;部分依從:慢性病患者基本可以遵照醫囑和護理要求,進行治療,但是對于醫護人員有怨言或者有逆反心理;不依從:上述表述均達不到的慢性病患者。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比較分析,P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慢性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人們對于醫療服務水平的要求也明顯增高[3]。據研究資料顯示[4],2005年世界有近3500萬患者死于慢性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數的60%,可見慢性疾病已經成為致死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不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經濟造成重大的負擔[5]。有效的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管理和治療,不僅關系到每一位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同時也關系到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發展水平的提高和進步[6]。本組研究中社區衛生服務分為服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4大步驟:(1)服藥指導:慢性病患者往往都需要長期或者終生服藥,服藥的連續性、規律性對于患者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首先是指導慢性病患者根據自己疾病的類型和健康狀況,在臨床醫生指導下,按照醫囑服藥[7-8]。提高用藥的科學性,社區老人往往迷信廣告,迷信貴藥、進口藥,而自身無法把握藥物的配伍禁忌,造成藥物濫用,嚴重者威脅生命安全[9-10]。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耐心的指導社區慢性病患者盡可能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如果自身有增加藥物的需求,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的、酌情的增加[11-12]。衛生服務人員還要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慢性病藥物的治療原理,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通過口頭講授、書面閱讀、光盤等媒體傳播的形式,向社區慢性病患者講解用藥知識,充分的了解藥物應用的方法、劑量,藥物有效期和貯存環境,藥物的毒副作用等。注意藥物要放在兒童觸摸不到的位置,過期的藥物一定要扔掉,千萬不能繼續服用[13-14]。指導社區慢性病患者進行定期的肝腎功能檢查,從而對藥物的服用劑量和方法進行調整。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服藥方式,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年齡相對較大,視力模糊,要幫助患者在藥盒上做好明顯的標實,防止患者漏服、誤服、服藥過量等[15]。保證服藥時間,社區人員聯合幾名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服藥時間和規律相同的患者共同服藥,從而提高服藥依從性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服藥的積極性,互相監督,服藥至少需要半杯白開水,服藥后保持身體坐位或者站立位置,防止藥物性食管炎和嗆咳的發生。(2)運動指導:社區老年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也是輔助治療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大多數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進行的體育鍛煉和運動。運動保持輕松、舒緩的方式,運動強度較低,比如慢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方式,根據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每周3~6次,每次運動時間30min左右,根據患者的自身特點進行運動,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對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加強宣講,患者運動要在餐后30min,對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運動,避免低血糖發生,冠心病患者注意運動幅度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一些軀體活動有障礙的慢性病患者要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活動,防止意外發生。衛生服務人員還要注意觀察慢性病患者運動過程中表現,如果出現頭暈、出冷汗和心跳過快,應立即輔助患者停止運動,如果有必要進行急救處理和送醫院就診。(3)飲食指導:為了更好的幫助慢性病患者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和生活質量,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針對性的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多食用高能量、高營養、高纖維食物,減少生冷硬、辛辣、刺激性、油膩食物的攝入。在保證健康飲食的同時注意盡可能根據患者的喜好,幫助其制定科學的食譜,每周進行定期的隨訪,根據患者的不同要求,隨時更改食譜。(4)心理疏導:慢性病患者往往有如下心理特點:①焦慮和恐懼:慢性病患者對于治療過度擔心,對于疾病恢復往往有恐懼感,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以熱情和藹的態度面對患者,觀察患者的語言和情緒上的變化,細致地了解患者心理變化,鼓勵患者消除焦慮和恐懼,緩解壓力。盡快的從恐懼的陰影中走出來,主動配合社區衛生服務的治療和健康宣教,以健康心態面對治療。②煩躁和悲觀:這類慢性病患者情緒上波動較大,容易出現煩躁易怒,悲觀厭世,嚴重者可能出現暴力傾向。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要耐心的講解慢性病患者引起損傷和后果,提高患者對于慢性病患者的重視,幫助慢性病患者適應治療環境的變化,盡快的進入治療角色,通過換位思考幫助慢性病患者克服急躁、怨恨的情緒,最大限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③疑惑和失落:這類慢性病患者因過度對于自己疾病期待較高,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較慢,患者治療效果和預想的不同,對于社區衛生服務和治療充滿了疑慮,擔心其治療預后效果,情緒上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落感。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通過聊天的形式,提高患者對于慢性病理論上的認識,告知其通過治療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狀態,幫助其建立起面對治療的自信心,消除其對于治療的疑慮,提高其對于醫療服務水平的信任感,促進其盡快建立起治療的信心。④自卑和沮喪:慢性病患者對于病情不了解,感覺慢性病造成的的生活負擔和心理負擔過度,感覺自身、家庭、社會角色因慢性病發生了不好的變化,情緒上出現自暴自棄的悲觀沮喪感,缺乏了生活的信心。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加強護患溝通,減少其沉默寡言、情緒抑制的發生,舉例周圍病友成功的例子,幫助其正確的面對治療態度,緩解不良情緒對于 病情的影響。告知患者正確的調整心態,對于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家庭醫生責任制中居家保健服務在社區慢性病患者中應用后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于慢性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陳志毅,王洪歆,朱匡紀,等.金華市婺城區城市老齡化居民慢性病及衛生服務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31(7):726-728.

[2] 王艷.慢性病病人家庭自我保健護理指導[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90-191.

[3] 王芬芬.社區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狀況及中醫保健知識需求情況調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4):352-353.

[4] 王傳霞,常仁翠,劉維.保健門診老年慢性病就診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干預措施[J].中國康復,2010,25(5):387-388.

[5] 章萍,章金媛,萬永紅.保健責任人服務制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23):74-75.

[6] 陳春蘭,梁爽,孫玉花,等.大臺地區家庭保健員培訓在社區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8):2232-2233.

[7] 林浩,曹曉均,戴卉.多形式宣教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識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導 報,2012,9(30):152-154.

[8] 杜濱,張偉,張再偉,等.干部保健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0):2504-2505.

[9] 王馨培.社區保健與康復指導對慢性病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2):566-567.

[10] 蒙曉宇,陳娜縈,黃佟.廣西慢性病防治措施及衛生保健實施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4):667-668.

[11] 于瑞彥,耿躍然,齊國娥,等.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實施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 (16):3939-3940.

[12] 張興文,唐瑩,張義雄.衛生信息化下的醫院一社區一家庭三位一體老年慢性病健康服務模式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0):1602-1603.

[13] 沈憶光,盧楠,衣志勇,等.我國保健人群慢性病監測現狀與新思路[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3):267-268.

[14] 侯凱文,韓宇平,劉建華.建立門診特殊人群健康服務部的實踐和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12,22(10):1132-1133.

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第3篇

1老年高血壓患者跌倒的影響因素

1.1生理因素 平衡功能的下降是老年人發生跌倒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靜態平衡能力、姿勢控制力、動態平衡能力得分集中于1~8分,說明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己經開始降低,輕微受損,跌倒風險較大。步態的穩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損是引發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步態不穩是跌倒的危險因素,步態的步高、步長、連續性、直線性、平穩性等特征與老年人跌倒危險性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老年人為彌補其活動能力的下降,可能會采取更加謹慎地緩慢踱步行走,造成步幅變短、行走不連續、腳不能抬到一個合適的高度,引發跌倒的危險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樞控制能力下降,對比感覺降低,驅趕搖擺較大,反應能力下降、反應時間延長,平衡能力、協同運動能力下降,從而導致跌倒危險性增加。鑒于此,建議老年患者開始針對平衡能力做一些專門的練習,如單足站立練習、"不倒翁"練習、沿直線行走、側身行走等,適當增加一些力量性練習。

1.2病理因素 絕大多數老年患者視力模糊、聽力下降,且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病,有研究證實,老年人所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風險更大。于普林等對某城市老年人跌倒與慢性病關系的糖尿病、高血壓、性低血壓、腦梗死、骨關節炎等疾病與老年人的跌倒有關?;加?種及以上慢性病對老年患者跌倒有影響。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用藥后可能產生眩暈、低血壓等副反應,也是發生跌倒的重要因素。這類藥物包括鎮靜、催眠、抗焦慮、利尿、降壓藥、血壓擴張藥、抗心律失常藥等。長期服藥與老年患者跌倒有關。有研究提出老年人服用抗高血壓或鎮靜類藥物其跌倒概率明顯高于不服用抗高血壓或鎮靜類藥物的老年人。而本研究大多數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防治腦血管藥,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1.3環境因素 老年高血壓居住樓房類型均為條樓,建筑年數雖然絕大多數

2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老年高血壓跌倒的發生

老年人跌倒的發生并不是一種意外,而是存在潛在的危險,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積極開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預,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發生,減輕老年人跌倒所致的傷害的嚴重程度。老年人跌倒的預防重在加強一級預防,即控制老年跌倒的危險因素。綜合護理干預前老年高血壓通過日常生活力所能及的措施預防跌倒的比例較高,而通過預防疾病、合理用藥、改造居家環境等措施預防跌倒者較少。綜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老年患者在疾病、藥物等方面,采取措施預防跌倒的比例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夏慶華等的研究結果一致。綜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老年患者跌倒率下降了16%,與金曉濤等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證明,環境因素對老年人跌倒有影響,且30%的老年人跌倒發生在室內,最常見的環境因素是被物品拌倒,或因室內地板滑而跌倒。對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評估,不僅能減少居家環境危險因素,還能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屬對居家環境跌倒危險因素的認識,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閏青等在研究居家環境改造干預對老年人跌倒的影響分析中研究,取集體授課和個別教育的方式對168戶老年人進行防跌倒安全教育及老年人防跌倒家居環境改造專題講座,在裝修公司技術人員指導下為其家庭制定家居環境改造措施,并跟蹤督促,1年后對老年人家居環境改造和跌倒情況進行調查。教育后92%的調查對象都積極參與居家環境改造,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國內文獻報道水平。居家環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老年患者進行了積極的居家環境改造,居家環境跌倒危險因素明顯少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李志菊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居家環境護理干預是預防老年高血壓跌倒的有效措施,社區醫務人員應加強實施[1-3]。

老年高血壓居家環境改造項目主要為簡單易行、力所能及、無需花費資金的項目;由于老年患者及其家屬對居家環境改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經濟來源有限,加之不愿給子女添麻煩,故患者居室浴室(或馬桶旁)安裝安全扶手、去除家中門檻等改造率較低,低于閏青等的研究結果。同時,家具邊緣或轉角處光滑或無直角突出、樓梯安裝固定的雙向扶手或安全繩、樓梯或臺階表面有防滑裝置等改造屬于系統工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經訪談發現,很多城市尚未開展適老性舊居改造和新房建設。為適應我國老齡化發展的需要,社會各界應通過適老性舊房改造、新房建設、安全建設、適宜老年人的輔助保護器械的應用和研制、適老性家具改造等措施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以減少老年跌倒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3建議

跌倒作為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其預防控制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政府應成立多部門組成的工作組,制定預防老年人跌倒工作規范,明確各部門職責和任務。各級政府應重視老年人跌倒問題,從財力、物力、人力方面給予老年患者幫助,管理部門應制定支持性政策,加強管理;物業部門應加強物理環境的管理和修繕;公共衛生部門應進行技術指導;衛生服務機構應進行個性化衛生服務;老年患者及其家庭子女應積極參與、密切配合,全面落實所制定的干預措施,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生活區域,確保老年患者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覃朝暉,于普林,烏正責.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狀及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711-714.

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第4篇

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醫療服務。海淀區民政局、公共委聯手,今年將投入300萬元,為全區29個街道(鄉鎮)配備60套老人智能健康管理、指導服務系統,使社區老人不出社區就能進行體檢和慢性病監控。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自助智能體檢終端(體檢機),它能全面采集心電圖、心率、血壓、血糖等指標,檢測結果將自動通過互聯網傳輸至服務器,從而存入數據中心的健康檔案庫中。第二部分是個性化居家遠程醫療視頻咨詢、慢性病管理服務設施。它是利用遠程視頻,使醫療專家和病人通過雙向視頻進行即時的語音交流,專家可根據社區老人體檢的結果和問診情況,對癥給出診治方案和指導建議。第三部分是居家遠程醫療視頻健康保健、指導系統。醫療專家通過網絡集中給社區老人進行健康講座,老人還可遠程提問,與專家進行互動交流,

今年,海淀區還將利用高科技手段,逐步在100多個社區建設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超市。據悉。服務超市將把社區分散的服務資源,例如家政、鐘點工、送餐、超市配送、社區醫療等統一整合到一個智能平臺上。借助社區服務站的公共服務平臺,老人只要刷卡、點擊圖標就能申請各類服務。針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社區將配備PAD無線終端,老人在PAD上點擊社區服務圖標也能獲得相應服務。

海淀區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除鼓勵社會各類服務組織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外,還動員各類人群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過去評“孝星”,一般當選的都是贍養老人的子女。而在2012年上半年出臺的《海淀區高齡老人居家贍養鼓勵支持辦法》則明確提出,對于95周歲(含)以上的老人在家中養老的,除老人子女外,其照料者,如保姆、家庭服務員等,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被評為北京市“孝星”。

針對很多老年人行動不方便、需要上門服務的情況,海淀區提出,對于年滿90周歲、需要鐘點工服務的老人,社區助老服務商每月提供兩次上門(各1小時)服務。每次收費標準為20元,政府補貼30%,另外的70%可以用養老服務券支付。老人如果需要護理床、輪椅、扶手、拐杖等用具,可以從社區服務站租借,享受低保老人護理設備租借費用的標準,費用的70%由政府補貼。

慢病居家管理范文第5篇

 

一、**市老年人基本情況

    **市目前有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92萬余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7%,其中空巢老年人近24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19萬多,分別占老年人總數的27%和21%,而且每年還在以4%的增速推進。因此,有效解決老年人看病就醫問題不僅僅是醫療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二、**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現狀

(一)依托社區醫療資源,在社區和居家健康養老。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以全科醫生(含中醫醫師)、公共衛生醫師、社區護士組成的全科醫生團隊與居民及家庭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中醫保健等服務。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11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參與簽約服務工作,開展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60%以上,服務簽約戶數達到79989余戶,簽約率為15.15%。

(二)養老機構內部舉辦醫療機構。如云南省社會福利院在福利院舉辦了云南省社會福利院福利醫院,開設床位50張;**市社會福利院也在福利院內舉辦了**市社會福利院福利醫院,開設床位101張。

(三)醫療機構內部提供養老服務。如在東川區第二人民醫院原療養院基礎上成立的東川區老年病醫院于2014年8月向東川區民政局申辦公建民營東川區幸福家園老年公寓,并于2014年11月辦理了民辦非企業證書。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基礎上,還提供養老、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及生活照料等服務,切實解決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屬的后顧之憂。

(四)內部沒有設置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通過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醫療機構派出醫務人員開展定期巡診或派駐醫務人員為養老機構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鼓勵老年人在社區和居家健康養老。一是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充分發揮其貼近群眾,方便群眾的作用,開展以全科醫生(含中醫醫師)、公共衛生醫師、社區護士組成的全科醫生團隊與居民及家庭簽約服務,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中醫保健等服務,并鼓勵將醫療護理服務延伸至居家養老家庭和發展日間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種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務,逐步豐富和完善服務內容,做好上門巡診等健康延伸服務。二是在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上門健康咨詢及健康評估和建立健康檔案等服務。

(二)大力發展機構健康養老。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重點發展醫養結合的護理型養老機構。一是積極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實施意見》有關養老機構應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精神,鼓勵社會辦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二是鼓勵和支持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延續性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探索建立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

(三)探索建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鼓勵開通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增強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優先優惠醫療服務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沙田区| 克拉玛依市| 栾城县| 彰化县| 镇赉县| 桃园县| 竹北市| 石柱| 林口县| 县级市| 洪洞县| 东明县| 田东县| 施甸县| 乌兰县| 波密县| 乐都县| 绥德县| 玉溪市| 清镇市| 墨竹工卡县| 澄迈县| 确山县| 章丘市| 浠水县| 浮梁县| 建昌县| 新乐市| 象州县| 横峰县| 宝应县| 邮箱| 呼图壁县| 金寨县| 威宁| 甘洛县| 兰溪市| 紫云| 枣庄市|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