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豬市場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章摘要】
當前,我國必須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應對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加快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已經成為全社會,特別是各大高校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闡述了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接著分析了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的現狀,最后針對高校如何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進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各國各地區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要提升常州市核心競爭力,增強區域競爭優勢,力爭在急速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常州市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任重道遠。
1 問題提出
城市自主創新體系的建設要以人才為本,根據仇杰進行的江蘇省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評價的研究,江蘇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萬人大專學歷人數上離上海還有較大差距。而且由于歷史原因,常州區域內缺少國家211、985層次的大學,高水平的科技人力資源相對匱乏。
因此,常州除了繼續實施引進和留住高級人才的戰略,還要重視在常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建設,要從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高度、從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角度、從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客觀要求,來創新人才能力培養機制,以更好地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2 常州地區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近年來,常州各大高校開始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的培養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缺乏創新教育理念
就常州各大高校總體層面來看,從高校整體的教學安排就可看出,學校整體都缺乏創新教育理念。從學校管理層到一線教學的教師,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意識到創新教育的重要性,那再多的所謂創新教育也僅僅只是為了應付,走形式而已。高校要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首先自身就要保持一種持續創新的教育理念,而這恰恰是目前在常高校缺乏的東西。
2.2 缺乏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模式
前文已提到,常州各大高校在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但就目前來看,現有已實施的一些培養模式并非這些高校的自主創新,而是模仿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模式,有些模式甚至是直接套用,而未考慮是否適用的問題。當然模仿也是創新的一種形式,但在常高校更需要的是基于自身特點,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特色的培養模式,而不是簡單的模仿。
2.3 缺乏優秀的創新教師隊伍
要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創新型人才,提升他們自主創新能力,則需要大批優秀的高素質教師。有了這樣高素質創新教師隊伍,才能去培養學生,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如果教師本身都缺乏創新教育理念和創新意識,又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2.4 缺乏創新意識
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大部分高校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傳統教育約束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更重視對前人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忽視了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和突破,學生在這種傳統模式的教育下必然缺乏創新意識。
3 自主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策略
3.1 培育創新理念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對于高校而言,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在校學生都必須要搞清楚何謂創新,再此基礎上才能去培育創新理念,把創新融入到教學、學習中去。當然對于創新的理解本身也要去創新,不要拘泥于其本身的書面理解,而是要延伸和拓展其意義,真正體現創新的理念。
在培育創新理念的基礎上要樹立創新意識,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讓教師愿意去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愿意去創新地學習,創新地表現,從而達到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提升創新能力的目的。
3.2 訓練創新勇氣
除了培育理念,高校還需要訓練創新勇氣。有時候缺乏創新,并不意味著沒有創新的想法,創新的觀念,恰恰缺乏的僅僅是創新的勇氣。那如何去訓練創新的勇氣呢?從領導的角度要去鼓勵創新,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做好其堅強的后盾,這樣教師和學生才敢于去創新,去嘗試。從教師自身而言,要把握各種機會去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結合實際的基礎才有創新的可能,當然也更有創新的勇氣和自信,也可以更好的去教育學生,幫助學生訓練創新的勇氣。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更要重視對其創新勇氣的訓練,這個訓練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教學課堂可以訓練學生的創新勇氣;競賽中可以訓練學生的創新勇氣;企業實踐中更可以訓練學生的創新勇氣,從點點滴滴中慢慢積累,自然而然學生就有信心去創新,有意識去創新,有勇氣去創新。
3.3 指明創新方向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直接讓他們去創新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哪怕他們已經有了創新理念、創新意識和創新勇氣,但是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還需要為他們指明方向。
3.3.1不同個性的角度
學生要想自主創新,可以結合自身的個性展開。一般從性格的角度去分析,會發現學生的個性不同,感興趣的方面也不一樣,擅長的內容也不同。也許學生所學的專業不一定是他最擅長的,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研究他感興趣的方面,而不是局限于他的專業,只有有興趣了,才會去深入研究,從而有創新的想法,創新的成果出現。
3.3.2工作生活角度
學生要想創新,也可以鼓勵他們從工作生活中去發現。隨時帶著創新的意識去觀察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些方法,也許從這些細節中就可以產生一些創新的想法。很多創新的成果表明,工作生活中的實用創新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當學生沒有創新方向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往這些方向去探索。
3.4 創新培養模式
從高校自身的角度而言,要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更需要去積極探索,創新培養模式,尤其是需要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去考慮如何創新培養模式。在常高校中并沒有實力較強的大學,招生而來的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培養大批自主創新型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這些高校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創新培養模式不是簡單的改變教學方式,而要從根本上去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真正培養出能滿足企業需要,服務于地方積極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4 結束語
總之,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提升創新型人才自主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是提升常州市自主創新內生動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天祝白牦牛;消費者行為;市場營銷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3008702
1天祝白牦牛及天潤白牦牛開發有限公司介紹
天祝白牦牛產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屬天祝縣特有品種,是中國及世界稀有珍貴的地方類半野生特有種群,有著高原明珠的美稱。相比于其他牦牛,白牦牛有絨毛清亮,奶質極佳,肉質鮮美,高功能性等顯著優越性,在食品、工業加工生產中都有很大的用途。
甘肅天潤白牦牛綠色食品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是依托天祝白牦牛,集科研、種草、養畜、產品開發為一體的白牦牛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總資產4000多萬元,有屠宰、分割、熟食等生產線及500噸冷庫,年產3000多噸、40多個白牦牛系列制品加工能力。公司生產的白牦牛產品屬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甘肅省名牌產品,廣銷國內部分省市及國際市場。
2行業現狀及面臨問題
白牦牛的商業價值極大,皮毛肉奶皆可以用于各方面的產品加工增值,概括起來可以用以下用途:(1)肉制品加工:可考慮牛肉干、白牦牛罐頭等系列加工;(2)奶制品加工:可考慮如奶粉、煉乳、酥油等相關乳制品加工;(3)皮制品加工:可考慮皮鞋、皮帶、皮毛、皮衣加工;(4)絨毛制品:可考慮毛絨衫、地毯、毛筆加工。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甘肅省的白牦牛加工產業主要側重于對白牦牛骨粉和肉類食品的加工,對于極具特色的白牦牛皮毛皆以直接出售外地的方式進行銷售,加工增值利潤低,毛利潤較小。
基于我們對天祝縣的實地走訪,就現在白牦牛產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基礎設備落后。
農業部自1995年以來相繼列項開展了“天祝白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和“天祝白牦牛資源場建設”等項目實施工作,使得白牦牛行業生產設施有所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加強,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企業的生產設備仍舊處于落后階段。
(2)資金匱乏。
大部分白牦牛企業資金不足,成為其發展的瓶頸。以天潤公司資金為例,該企業總資產僅為4000多萬,流通資金較為不足,資金周轉不暢,對設備更新,原料采集和商品宣傳、銷售都有重要影響,嚴重制約了白牦牛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發展,是制約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3)缺乏規模經營。
白牦牛屬半野生牧養,農牧民主要是以散養和自然繁殖為主,出欄有很強的季節性。同時由于白牦牛的繁育能力低,養殖業發展緩慢。這使得加工企業銷售具有很強的季節性,銷售量較低,在白牦牛加工上往往是一個企業進行從活牛宰殺到成品銷售全過程的步驟,加工企業缺少分工,由于鄉鎮企業本身資金的有限,單個企業負責各加工環節的做法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和企業利潤。
(4)人才缺乏。
天祝縣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經濟仍欠發達,基礎設施落后,教育水平滯后,發展后勁不足,相對扶持發展的資金不足,而且,天祝縣每年都不同程度地發生各種自然災害。這使得天祝很難留住人才,產業化經營的高新科技人才和專業化人才、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匱乏,嚴重制約特色產業的深入。
(5)品牌效應差。
就目前來看,天祝白牦牛產業仍舊未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在本省以外知者甚少。由于資金問題,白牦牛產品宣傳投入少,包裝形象較差,缺乏促銷措施,在市場的競爭中所占份額小,缺乏市場占有率。
(6)缺乏政府方面支持。
天祝縣自古以來是一個以傳統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縣,農牧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條沒有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缺乏龍頭企業支撐,買難賣難的問題突出。雖然為加快天祝縣扶貧開發進程,交通銀行加大幫扶力度,但總的來說,其項目提供資金較少,且投入項目多為基礎設施建設,對天祝白牦牛產業建設直接幫助不大,類似天潤公司等白牦牛鄉鎮企業流動資金缺口大,貸款資金來源不足,銀行支持乏力;企業流動資金所占比例太小,很難適應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3消費者市場和購買行為分析
從消費者行為學角度來看,消費者贈送禮物,他們贈送的不僅僅是產品實體,而且還包含重要的象征信息,他們要確保通過禮物的種類、價格和品牌這些形式,向接受禮物的對象發送正確的信息。由于贈送禮物的這種特性,不同受禮對象會導致消費者選擇不同的禮品預算,并影響禮物品種、品牌的選擇。
以天潤白牦牛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的牦牛產品雖銷往國內部分地區和中東等國家,但就其目前主要消費客戶來看政府購買、本省購買為主。
由于白牦牛優于其他牦牛產品的獨特性,理論上白牦牛產品在銷售上具有巨大的優勢和發展空間。在2011年5月蘭州開幕的甘肅省旅游商品大賽展銷活動上,來自甘肅省14個市州91家旅游商品生產企事業單位集中展出的包括服裝、食品、雕刻等帶有各地特色的650種旅游商品,武威天潤白牦牛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參展的198g、250g真空裝牛肉、150g旅行裝牛肉、150g糖果裝牛肉干、840g裝紅燒牛肉罐頭、3kg裝牛排罐頭和水晶底座鎏金牛工藝品等8款產品參加了評比活動,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南平市;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治理模式
1 引言
環保部“十二五”把畜禽養殖業新納入減排約束性指標。南平市近年來在國家、省和市三級財政的扶持下,開展了一系列的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治理項目。由于工程建造來自于不同設計施工單位,處理效果和投資狀況有很大差異。為了進一步引導南平市規模化生豬養殖業污水處理的健康發展,作者系統開展了福建省南平市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治理模式的比較研究。
2 研究方法
結合工作優勢,筆者通過現場采樣,對比和分析監測數據,針對南平市已建規模化養殖廠污水治理工程進行整理和歸納,以評價不同的工藝模式治理情況。所有分析評價工作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的“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497
-2009)。
3 研究結果
3.1 三類治理模式總結
根據 “治理工程技術規范”要求,通過系統的整理,南平市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治理基本分為兩大類,即常規還田處理系統和厭氧+好氧處理系統,進一步結合不同養殖規模可以細分為三種不同的治理模式。具體技術特征如下:
模式Ⅰ:適用于生豬存欄500頭以下,周邊有大量消納土地的養殖場。工藝模式流程如圖1。
該工藝模式以能源利用與綜合利用為主要目的,適用于沼氣能完全利用,同時周邊有足夠土地消納沼液、沼渣,并有一倍以上的土地輪作面積,使整個養殖場的畜禽排泄物在小區域范圍內全部達到循環利用的情況。
模式Ⅱ:適用于生豬存欄2000頭以下,有足夠土地面積消納的養殖場。工藝模式如圖2。
該工藝主要以進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降低有機物濃度、減少沼液和沼渣消納所需配套的土地面積為目的,且養殖場周圍具有足夠土地面積全部消納低濃度沼液,并且有一定的土地輪作面積的情況。
模式III:適用于生豬存欄2000頭以上,沒有有足夠土地面積消納的養殖場污水,需要達標排放。工藝模式如圖3。
該工藝模式能源需求不高且沼液和沼渣無法進行土地消納,廢水必須經處理后達標排放或綜合利用的,應采用“厭氧+好氧+綜合利用技術”。
3.2 不同模式的技術經濟比較
以存欄量5000頭的養豬場污水處理工程為例,兩類處理系統技術比較見表1,處理效果見表2。
4 討論
4.1 南平市加大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近年來,南平市養殖業迅猛發展,散養戶減少,規模化養殖戶大量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豬場糞便大量增加并集中排放的問題。正常情況下,每頭每天排尿液量為母豬4.52kg,公豬4.6kg,育肥豬4.2kg,仔豬2.1kg,常年存欄1000頭的豬場每天排尿為4.3t左右,加上糞便及其他污水,日總排污水量為6.5t左右。生豬養殖對南平市水域、土壤、空氣等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惡化了生態環境,危及周邊群眾身體健康。加強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治理已迫在眉睫,這不僅關系到南平市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也會嚴重影響南平市規模化養豬場的可持續發展。生豬養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不能不養、減少分散養、促進規模化養是畜禽養殖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必然趨勢。
4.2 不同模式的適應性
通過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南平市目前規模化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的三種模式均是切實可行的。但是,厭氧+好氧+綜合利用技術比常規技術占地面積少,工藝設備采用一體化結構設計,結構緊湊,整體性好,便于管理。
相比傳統的還田工藝,水處理工藝投資并非昂貴,但是運行費用比較高。污水處理過程中主要能耗是一臺2.2kw的羅茨風機,一般每天運行6~8h,經過測算,每頭豬大約會增加成本0.38元。項目COD總去除率為98.8%,項目出水達到農灌標準后,可用于綜合利用。
不論何種治理模式,污染物厭氧發酵都是必須環節,厭氧所產沼氣集中供氣給農戶作為生活能源,豬場職工用能和火焰消毒和仔豬保溫等。沼渣經處理后可作為有機肥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作物,種植食用菌,沼液上山種果、種茶,下地作為各種農作物有機肥料。
目前南平市厭氧消化工藝大部分采用塞流式厭氧反應器、升流式厭氧污泥體和污泥過濾器,升流式固體反應器。各種消化工藝都存在或多或少或不足之處,綜合對以上四種厭氧消化工藝進行比較后,因地制宜選擇。
5 結論
南平市規模化養豬場污水治理基本分為兩大類,即常規還田處理系統和厭氧+好氧處理系統,根據不同養殖規模可以細分為三種不同的治理模式。綜合分析,南平市的三種不同的治理模式工藝技術均可行,具有良好的能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要注意適應性。
參考文獻:
[1] 邊炳鑫, 趙由才.農業固體廢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2] 周昱, 陽作鋒. 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的思考[J].江西能源, 2002(4): 41-43.
[3] 張無敵, 馬煜, 尹芳等. 養殖場沼氣工程與4F循環經濟模式[J].云南化工, 2010, 37(1): 6-9.
關鍵詞:生豬 產業風險 金融
“豬糧安天下”。生豬養殖業是我國傳統產業,豬肉是我國的主要的副食品。
但目前生豬產業受自然災害、疫病、市場波動的影響大,投融資體制發育不全、產業集中度低,生豬交易受地域限制、交易效率低下,導致多年來我國生豬價格一直處于“發散型蛛網”波動狀態,豬肉供應劇增劇減,農戶損失慘重。現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就是配置風險,[1]生豬產業模式亟待金融改造,借助金融工具體系來發現價格、分散風險,重構生豬產業風險金融治理體系,保障生豬有效供給、實現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1.國內研究現狀
1.1關于生豬價格變動的研究
綦穎,呂杰,宋連喜(2007)認為生豬價格波動既受內部因素影響,如飼料成本,生豬生產周期,生產與加工銷售環節利潤分配等;也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習慣、疫情、宏觀調控政策等[2]。李秉龍、何秋紅(2007)分析了我國豬肉價格短期波動的特點與波動周期,總體趨勢、從政府宏觀調控、豬肉供給和需求三個方面解析了肉價格波動的原因。[3]戰立強(2014)通過對生豬價格時間序列的觀察,發現我國生豬價格成規律性的波形。[4]
1.2關于生豬投融資的研究
生豬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在銀行與養殖戶的關系上,王九龍、譚靜(2010)建立了生豬貸款博弈模型,分析了銀行提供金融支持所面臨的問題,具體闡述了金融機構面臨逆選擇的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在國家政策的研究上,熊啟泉、鄧家瓊(2008)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支農總量不足、力度減弱、結構不合理、且穩定性差,存在錯位和低效率。
完善生豬投融資體系的建議:對于政策支持上,潘俊澍(2012)提出扶持生豬的規模化生產,提高生豬生產規模化程度,給規模化生豬養殖戶貸款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滿足規模和資金需求,從而拉動生豬產業的發展。在銀行主體方面,積極打造合格承貸主體,拉動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多種信貸擔保模式,支持生豬產業發展。
1.3關于生豬保險市場研究
羅巧、肖承蔚(2012)認為生豬養殖戶對生豬保險認知程度、保險期限的滿意程度、保險公司的信任程是影響小規模購買決策的主要因素。周偉娜(2009)認為,政策性生豬保險對農戶而言成本低收益高,是防范農業風險的有效途徑。肖承蔚、李子涵、李璐伊(2012)認為完善農業保險法律體制以及參保組織體系機制,能更有效地發揮農業保險轉移風險的作用,有助豬肉價格穩定。
1.4關于生豬電子交易市場研究
楊枝煌(2008)提出生豬產業風險需要通過金融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易法敏、周雙德(2010)代激揚(2011)等學者認為遠期交易具有發現價格、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5]楊林(2010)構建電子商務平臺有助于我國在國家交易中獲得增強生豬貿易話語權及定價權。劉斌(2010)、賈國華(2011)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進行研究,發現目前主要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監管不到位、市場定位不確定、交易管理制度不規范等四方面的問題,導致交易風險加大。
1.5關于生豬期貨市場研究
王千六等(2009)認為建立在分散的屠宰場交易模式之上的落后的生豬現貨市場是已經成為發展生豬期貨交易的主要阻礙,必須構建專門的區域性生豬集中交易市場,完善生豬產業市場機制。付芳華(2010)認為豬肉的價格和供應量波幅過大導致供應鏈形成瓶頸,并對豬肉供應鏈中現有的優化方式進行歸納并分析其不足,并對以生豬期貨為工具對豬肉供應鏈進行優化的有效性進行深入探討。張立中等(2013)對生豬價格主要影響因素:生豬生產成本、城鎮居民收入、國家豬肉儲備等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通過建立生豬期貨市場、優化生豬補貼政策、完善生豬價格預警機制等調控對策。羅巧玲等(2009)認為我國需要盡快推出生豬期貨,完善避險投資工具,使廣大養殖戶在價格大幅波動中提前鎖定利潤,防范價格大幅波動風險,為我國生豬行業的發展起到保駕護航作用。陶一山(2006)通過對生豬產量的分析和預測,以及影響生豬產量波動的因素,對推出生豬期貨必要性進行論證,并進行了系統性的實證性研究。
2.國外研究現狀分析
2.1生豬市場風險及其治理
Ezekiel(1938)最早使用蛛網理論動態分析生豬周期。Futrell(1989)研究發現,1950年~1986 年美國生豬生產周期為4.5年,較長的周期中同時可能存在幾個短周期。Darcy& Storey(2000)探討了我國生豬價格周期的運行規律及生豬價格波動的形成機理。
2.2關于生豬投融資研究
Vercammen(2003)構造了一個隨機動態模型,比較政府直接補貼與價格補貼對促進生產投資的影響,結果表明直接支付可以引致農民增加投資。完善生豬投融資體系方面的研究:Navajas和Gonzalez-Vega(2006)研究了薩爾瓦多的Financiera Calpia金融機構創新農村借貸的方法,他們的研究指出FinancieraCalpia的主要貢獻在于將被證明成功的城市貸款技術轉移和適用到農村金融的發展。[6]
2.3關于生豬期貨研究
19世紀末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模型己隱約地提到了期貨市場價格的形成等問題(Carter,1999),但對期貨市場價格系統深入的研究始于凱恩斯,大多學者還是認可期貨市場具有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有助于平抑緩沖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Kenard等對美國大豆、活牛、活豬等大宗商品進行了期貨市場效率檢驗,發現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而大部分期貨市場在短期內則是缺乏效率的。1958 年美國著名的期貨研究專家沃金撰文《期貨交易的價格效應》,認為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機制有利于合理調整庫存結構,避免了價格季節性劇烈波動。
3.述評
總結國內外學者對于生豬產業風險的金融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融資,期貨,電子交易,保險四個方面,雖然有涉及運用金融工具進行治理,但對生豬產業風險金融治理缺乏系統性、綜合性的研究。依據中國的國情,推進生豬產業金融風險治理體系的構建不僅有其緊迫性,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重構生豬產業風險金融治理體系的研究,為生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治理模式,從生豬產業的投融資、保險、期貨、電子交易四個維度形成綜合治理,實現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吳曉求.現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風險.經濟經緯[J].2008(4)
[2]呂杰、宋連喜.生豬價格波動的經濟學分析.中國畜牧雜志[J].2007(2)
[3]李秉龍、何秋紅.肉價格短期波動及其原因分析.農業經濟問題[J].2007(10)
[4]戰立強.生豬價格時間序列的規律性波形和成因及調控.農業現代化研究[J].2014(1)
[關鍵詞]市場經濟轉型 大學生 社會核心價值觀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6-0033-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身邊所有事物的判斷與評價的標準,也是生活中對自身價值的認識能力,一個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不僅是重要的處事標準,也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另外,大學生是一個有著獨特見解的知識群體,他們對社會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影響到未來社會的發展。因此,學校要重視對大學生的社會核心教育,但我們也要正視當下的市場經濟轉型帶來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大學生身處于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他們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一直處于模糊、游離的狀態。他們在以國家利益為重,追求真善美的同時,也以享受主義為主,追求自身的名利。這種現象是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主要表現,學校應該針對這些問題,不斷更新,探討出具有時代性的教育策略。
一、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在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所受到的沖擊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經歷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方位改革,多元化的文化共存,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點就是打破原有的舊體制與舊觀念,但新的體制卻沒有及時確立,這導致人們的思想陷入混亂的狀態,進而出現錯誤的社會核心價值觀。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并不成熟,他們的價值觀很不穩定,極其容易受到市場經濟轉型的影響。市場經濟轉型確實給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帶來很大的干擾,這種干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因為市場經濟的確立發生轉移
大學生的價值評判標準是自我實現,而且他們的思想比之前更加注重追求自我的實現,注重才能的發揮。相互競爭是大學生欣賞生活的態度,在社會核心價值觀這方面,他們主張自我選擇與獨立思考,不愿意在市場經濟轉型中充當順從的角色。相對于市場經濟轉型前,他們不再提倡“無我”,而是過于強調“唯我”,導致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取向有偏差。
(二)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因為市場經濟轉型出現混亂、多變的特點
因為市場經濟轉型出現的不合理現象,大學生的思想陷入一片混亂,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判斷標準不明確,過于依賴感性判斷而忽略了理性,在生活中盲目從眾,思想上缺乏定力,立場不夠堅定。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例如拼爹、腐敗問題等都對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很多大學生出現對政治信仰的冷淡,缺乏社會的使命感。
(三)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因為市場經濟轉型帶來的功利化特點
很多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向世俗化靠近,主要表現為:他們用自我實現去評價事業的價值;用物質精神去評判生活質量;用經濟收入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在學習上只求平穩就業。在市場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這種觀念明顯弱化了拼搏精神,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市場經濟轉型給很多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現象抑制了良好價值觀的形成,增大了教育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難度。市場經濟轉型對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時期,所以要加強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二、完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策略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引領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
由于大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在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常常會陷入混亂與迷茫中,所以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論的教育,并提升在大學生意識形態中的引導地位。學校是大學生思想的傳播基地,如果沒有確立好馬克思理論的地位,就會帶來非馬克思理論的思想,這些思想會影響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進而影響社會的發展。其次,學校還要提升“兩課”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讓學生在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學會用的唯物辯證思維方法去加強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再次,必須對大學生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大學生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通過時事的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緊跟時代的腳步。最后,應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因為社會主義榮辱觀中,明確地指出了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標準,這為大學生的價值準則奠定了基礎,能引導大學生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二)提高大學生自我發展的意識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嚴格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的指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尊重大學生自我實現的意識,使大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自己。首先,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自主能動性,滿足他們精神的內在需要,關注他們的內心認同。其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這導致學生也認為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要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體系,還要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始,要使學生與教師都通過關系的塑造,最終達成共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對自我價值肯定的同時,得到尊重。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理性層面的提升,還要加強大學生感性層面的認可。學校只有關注學生的成長,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激勵大學生從情感上關注事物,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價值觀向生活的道德層面貼近,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提高他們的適應性,進而樹立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
(三)加強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
每個學校的精神文化都是由學風、校風、教風組成的,學校間的精神文化都具有獨立性,只要形成了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就會對學校各個成員的思維與行為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如何建設良好的校園精神?首先,因為每個學校的精神校園都具有獨特性,所以不能盲目跟風,只有根據學校的特點建設具有特性的精神文化,才能讓學生向學校的精神文化靠攏,在形成凝聚力的同時,創造良好的學習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氛圍。建設學校的精神文化要保留學校的傳統文化,一些擁有悠久歷史的學校,例如北京大學的科學民主氣息、清華大學的自由獨立風格,都吸引著無數學子,同時也深深影響著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其次,學校的教師和領導還要以身作則,發揮模范的作用。除學生群體外,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他們的舉止與品質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他們要以身作則,具備良好的品質與優秀的人格魅力,這樣才能主導整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對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教學重點要抓住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根本
目前,由于市場經濟的轉型,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中既包括了市場經濟轉型的客觀因素,也包括了社會核心價值觀引導不正確的主觀因素。正因為社會核心價值觀涵蓋了人們對社會、人生以及世界等各方面的價值共識,普遍涉及每個成員的思維方式、行為舉止以及思想觀念,是人們思想的主導者,所以,學校對大學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必須抓住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搞好大學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從社會這個角度來看,必須要真正使社會核心價值觀成為國家的立法、政策與社會管理的指導原則。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要提高課堂質量,使大學生從理論上認識社會核心價值觀是整個社會的集種表現,并認識到社會核心價值觀決定著理想信念與價值導向,能提高明確的評判標準。
三、結語
在市場經濟轉型的背景下,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升華為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反映出良好的行為規范,就要求教師不僅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者,也是學生日常行為的督導者。所以要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巧妙結合起來,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貫穿到學生的思維與行為中。
[ 參 考 文 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