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經濟

新能源經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經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能源經濟

新能源經濟范文第1篇

新能源汽車是相對于傳統燃料汽車而言的,通常新能源汽車又被稱為代用燃料汽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能源在逐漸的減少,能源供應緊張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就我國的石油資源為例,石油資源并不豐富,據調查,在整個石油資源總消耗中,交通能源消耗占有巨大的比例,石油資源即將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的能源問題。在石油資源使用的過程中,交通能源消耗將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并使全球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基于這樣嚴峻的能源形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車技術勢在必行,從而使我國實現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轉型。

1.1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評價

經過對現有能源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氣體燃料、生物質基液燃料氫、電能、核能等。人們常說的混合動力汽車,主要是指不是單純利用一種能量轉換器提供驅動汽車,這樣的汽車被稱為混合型電動汽車。在通常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包括: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混聯式動力汽車。混合式動力汽車的出現與內燃機汽車和電動汽車有直接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混合電動汽車又分為兩種,即汽油混合動力和柴油混合動力,但兩種的關鍵技術都是混合動力系統。混合動力的優勢:其同樣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沒有改變汽車的使用習慣;政府和企業推廣這種產品也無須投資新建充電裝置或加氣站;其燃油的經濟性能較高,并且其擁有優越的行駛性,在起步和加速時,可以在電動馬達的輔助,這樣將會大大降低油耗,最終實現"零"排放;另外,其采用電動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機械噪音。混合動力汽車的劣勢:其在技術方面還不成熟,相關產品的定價較高,電動機和內燃機兩套動力系統的造價遠比一套動力系統的成本高;如果長時間高速或勻速行駛不省油。

1.2純電動汽車的技術評價

純電動汽車主要將車載電源作為主要的動力,在純電動汽車中,沒有燃機發動裝置。純電動汽車自身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是沒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純電動汽車發生故障時,其維修較為方便簡單。

1.3其他類型汽車的技術評價

天然氣汽車主要是將天然氣作為燃料,由于我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這就大大促進了天然氣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氫發動機汽車主要是在現有的引擎基礎之上改造而成的,氫發動機汽車沒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較少,同時,對氫的要求較低,最主要的優點是內燃機技術比較成熟;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正在處于瓶頸期,其在技術專利、配套設施等發面需要逐漸的完善和發展,這就需要相關專業部門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深入的研究。

2新能源汽車的經濟評價

2.1新能源汽車的經濟評價

新能源汽車主要將較為規范的燃料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其對能源的要求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經濟性,盡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這樣條件下,才能促進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技術已經在很多地區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回饋。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為廣大的消費者和社會帶來了長遠的經濟利益。其在使用過程中,不僅發揮了自身的較高的清潔性,而且還有效的提高了經濟性能。在進行新能源技術研究中,不斷的強調各個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壽命。

2.2混合動力汽車的經濟評價

對于混合動力汽車而言,其擁有兩種驅動方式,即燃油式和電力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五項,即價格、排量、節油率、銷量五部分,這五項技術指標體系能夠對混合動力汽車經濟性能及其狀況進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銷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需求狀況,如果銷量較好,說明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需求量大,市場需求水平較高;如果銷量較低,顯然說明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需求量較少,市場需求水平很低。節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動力汽車與普通車型比較的基礎之上,混合動力汽車所節約的燃油比率,節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混合動力汽車的電力驅動技術,具有較強技術的混合動力汽車的節油率較高。

3新能源汽車的綜合評價

對于新能源汽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同一層次的指標體系中,不允許出現明顯的包含關系。新能源綜合評價體系的設計具有嚴格要求,要從當前國際科技發展趨勢的具體情況進行考慮,其指標體系的設計要符合當前國際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形勢,并符合時展的要求。在選取指標時,要注重總結評價對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選取的指標符合評價對象的總體特征,要重點考慮量化評價是否可行、及指標數據是否可以獲取。在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系統性綜合評價時,不僅要注意汽車節能問題,而且還要注意新能源技術及產品的選擇原則問題。針對目前各國的汽車工業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車技術有利于環保和安全,就各國實際能源情況及環保情況而言,新能源汽車技術是重要的發展戰略。其具有標準的產業化基礎,對節約能源具有顯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車技術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場廣闊。

4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

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并確定當前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機遇期,最終實施研發、產業化、品牌等方面的發展戰略。

4.1實施新能源汽車研發策略

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實際情況,為了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要建立完善的“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的研發模式。在選擇適合的技術路線的基礎之上,專注于主要技術和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發,適當增加研發的資金投入,并將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相結合。不斷的實現引進技術的直接經濟效益,培育專業的新能源研發人員,從而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

4.2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策略

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增加新能源市場需求,不斷的加強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合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突出配套產業的重要性,不斷發展配套產業。

4.3實施新能源汽車的品牌策略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強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不斷延伸,大力宣傳新能源汽車品牌。可以通過跨國汽車企業的品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樣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宣傳推廣,進而形成人們比較熟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5結語

新能源經濟范文第2篇

中央黨校戰略學研究室主任、教授

美國新能源產業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國不僅需要考慮國內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發展大勢,盡快布局,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邁出關鍵步伐。

從全球視野看,當代創新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信息技術產業。美國1977年提出“信息經濟”,到2000年形成以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新經濟”,美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動力結構調整,帶動美國經濟持續十年的增長。

第二階段:生物技術產業。美國作為生物技術產業的引領者,開發的產品和市場銷售額,一度占全球的70%以上。美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費用,一年多達380億美元,僅次于軍事科學。2003年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的收入,首次超過了IT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格局。

第三階段:新能源產業。以金融危機為背景和契機,美國以新能源產業為核心,重建經濟基礎。用奧巴馬的說法,“創造一個新的美國能源經濟”。首先是新能源開發。美國未來10年將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計劃到2012年,可再生資源發電量比例將達到10%,2025年提高到25%;其次是發展節能汽車產業與綠色建筑產業。用40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資金,支持汽車制造商組裝新的節能汽車,力爭到2015年使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2012年前實現美國聯邦政府購買的車輛中,一半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電動汽車。美國將投入50億美元用于增強家庭住房的越冬防寒性能計劃,投入45億美元用于聯邦政府建筑提高能效,為200萬低收入家庭修繕房屋、為75%的聯邦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提高50%;第三是新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投入63億用于提高州一級能效,新建或維護3000英里的輸電線路,為美國家庭安裝4000萬部“智能電表”。

美國新能源產業對美國和世界經濟將產生重要影響,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國不僅需要考慮國內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發展大勢,盡快布局,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邁出關鍵步伐。

第一,轉變發展方式,將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轉向創新驅動的關鍵切入點。筆者曾提出,要把調結構作為4萬億投資的基本目標;同時也提出應把握創新型機遇,擴大創新型內需,落實創新型政策,加速創新型改革。在擴大創新型需求方面提出了雙重布局:區域方面,力爭經濟較發達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渤海灣經濟帶,向某種程度的創新型經濟轉變;行業方面,應使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等重點產業的振興,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相銜接,努力體現創新是中國發展戰略核心的要求。現在中國經濟回升趨穩,在全球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需要在行業方面有新的突破,形成維度互補的戰略格局。在這一背景下,新能源產業事關創新驅動、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全局,應作為產業調整的重點。按照2020年的規劃目標,預計中國可再生能源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以上,全國水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億千瓦左右,風電裝機總規模力爭在2010年突破2000萬千瓦,核電核準總裝機容量2540萬千瓦,規劃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計劃到2012年,全國要推廣6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其中各類混合動力汽車將占95%以上。當前,應全方位地進行戰略與戰術籌劃,使經濟增長點向高端產業轉移,向創新驅動轉移,在這樣的進程中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新能源經濟范文第3篇

新能源汽車是指除了汽油和柴油外的其他能源汽車,例如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動力與驅動技術有效整合起來,是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先進汽車。目前,國內外所研發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有電動汽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等。但是,每種類型的汽車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之處,例如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其在排放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能有效控制一氧化碳等污染氣體的排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仍舊需要依賴汽油動力,而且在結構上,由于增加了電池和電動機的緣故,其體積也相應增大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量。

2對新能源汽車的探索

2.1環境影響方面

研究發現,不同燃料的汽車在燃料生產和排放溫室氣體方面各不相同,各類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基本處于20~45t之間。其中,氫燃料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4t,遠遠低于傳統汽車。但是,從汽車運行成本的角度來看,傳統汽車運行成本最低,新能源汽車在燃料供應和持續運行方面處于劣勢。綜合對比后發現,液化石油汽車(LPG汽車)和燃氣汽車是最經濟和實用的新能源汽車,并且在運行成本和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優勢。從臭氧排放角度來說,所有類型汽車的臭氧排放量通常都處于50~300kg之間。臭氧排放量最小的是以新配方汽油作為燃料的汽車,其排放量與電動汽車接近,但是,運行成本則比電動汽車要低;臭氧排放量最大的是柴油汽車,高達700kg。因此,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臭氧排放量比傳統汽車要少,所以,它能更好地發揮環境保護的優勢。車輛顆粒物排放主要是由發動機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汽車燃料的類型不同,顆粒物的排放量也會隨之變化。研究發現,使用能量儲存方式作為行駛動力或者無燃燒過程的新能源汽車顆粒物排放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例如氫燃料汽車,這種類型的汽車對技術的要求相當高,生產成本和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再比如乙醇燃料,它主要是通過分解淀粉來提供動能,因此,顆粒物排放量也會隨之增加。

2.2能源效率方面

通過研究各種燃料在汽車使用壽命時長內所產生的效率可知,從生產到使用結束的過程中,燃料效率一般能達到8%~28%,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混合動力汽車和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再往下依次是乙醇燃料汽車、新配方汽油汽車和液化石油汽車。經過仔細的分析可得知,最理想的燃料為液化石油燃料、甲醇燃料等,這些燃料作為汽車動力使用,不僅有較高的能源轉化能力,還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臭氧排放,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但是,液化石油汽車需要以石油能源作為基礎,雖然在利用效率上表現強勁,但其推廣和普及難度也相當大。此外,氫燃料電池汽車同樣具備比較高的能源利用率,但是,電池和電動機的消耗也是相當驚人的。由此可見,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最具優勢的是單一燃料。

3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法

3.1加大對單一燃料的研究力度

研究表明,在環境保護和能源效益方面,單一燃料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屬于雙燃料汽車,在能源利用率方面不夠理想。例如,燃氣汽車在節能減排和普及推廣等方面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單一燃料的研究力度,推廣單一燃料汽車,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3.2做好CNG雙燃料汽車的推廣

CNG雙燃料汽車是以壓縮天然氣為主要驅動力,配合柴油或汽油使用的新能源汽車之一。CNG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氣體,其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尤其是將其使用在大型車輛上,不僅能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還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CNG汽車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適合在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或地區使用。

3.3提升燃料質量,調控油氣價格

從節能減排的角度講,LPG液化石油汽車能耗比較低,但目前,我國在液化石油氣的供給方面仍然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受國際局勢的影響,油氣價格不斷攀升,并且產量有限,不得不依靠外國進口,這種情況不利于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工作。鑒于此,我國政府部門要發揮自身的職責,從提升液化天然氣質量做起,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調控油氣價格,避免因燃料問題而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3.4加大技術投入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就是先進技術,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控制運行成本,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因此,要加大對有關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力度,不斷提升能源利用率和節能減排水平。此外,要增加資金投入,全力建設基礎設備,尤其是加氣站。加氣站作為燃氣汽車的主要載體和核心設備,要以安全為原則,完善設施建設,從而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基礎。

4結束語

新能源經濟范文第4篇

關鍵詞:低碳經濟;新能源技術;能源開發利用;風力發電技術;水力發電技術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2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4-01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52

工業革命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過度開發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導致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大,環境污染問題加劇,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數量不斷的增長,政府開始重視能源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開始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主動調整發展戰略,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大新能源技術應用研究,從而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輕工業化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新能源技術作為低碳經濟中的關鍵支點,對于發展低碳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經濟環境下要不斷發展新能源技術,不斷提高新能源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為發展低碳經濟服務。

1 低碳經濟概念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由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個要素構成。其中低碳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潔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熱能及生物質能等。發展低碳經濟就要求我們改變現在的能源結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開發和使用新能源是目前發展低碳經濟最重要的一項內容。

2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在能源日益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加重的當下,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解決能源短缺問題,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緩解溫室效應的惡化。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道路的本質要求,有助于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以往低技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其逐步成為高科技、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低碳經濟也有助于促進我國區域結構調整,改變對中西部地區的煤炭、礦藏等不可再生資源掠奪式的開采現狀。同時發展低碳經濟有助于我國融入世界最新的經濟發展與技術革新的浪潮中,提高對于全球性經濟風險的抵御能力,也是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

3 新能源技術的概念

新能源技術是高技術的支柱,包括核能技術,太陽能技術,燃煤、磁流體發電技術,地熱能技術,海洋能技術等。其中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是新能源技術的主要標志,通過對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為主體的傳統能源觀念,開創了能源的新

時代。

4 新能源技術的特征

4.1 新能源技術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現階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較高,所以稱之為高碳技術。新能源低碳技術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無碳的自然能源進行生產生活,例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術與高碳技術相比較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較低甚至沒有。新能源低碳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減輕溫室氣體的排放,改變現有的生存環境。

4.2 新能源技術具有戰略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對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強,但是這些能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終有一天會枯竭。與傳統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陽能、水能、風能和生物能這些都屬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儲量是非常多的,不會出現枯竭,可以保證能源使用的安全。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新能源技術產業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對于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一項主要的措施。同時,新能源技術具有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特點,符合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4.3 新能源技術具有不確定性

目前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技術,人們對于新能源技術市場又不夠了解,因此新能源技術的投資具有高風險。但是正是因為新能源市場中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術又具有高回報的特征。

5 新能源技術的應用現狀

5.1 風力發電技術

風力發電技術是運用風能進行發電的一種新能源技術。風能是由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而產生的一種動能。全世界的風能儲量非常巨大,我國的風能儲量也非常豐富。風能資源一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我國的風能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地區一帶。風能資源的利用主要是以發電為主,這種形式也是比較普遍的。在我國一些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山區,北方的草原牧區和邊疆以及風能儲備豐富的地區,有的家庭安裝微型風能發電設備,為生產生活提供電力,不僅能夠節約家庭開支,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但是,在風能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由于風速、風向不夠穩定,變化比較頻繁,容易產生電能幅值和相位不穩定的現象,如果接入到電網中會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威脅,影響電網的正常運轉。同時因為風力發電的新能源技術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在風力發電設備研發上還缺少一些技術支持,現有的一些風力發電設備風能轉化效率過低,容易造成風能資源的浪費。因此要想使風能發電發展更加的穩定,就需要通過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究,將不穩定的風能高效率地轉化為電網中所需要的電能,加快對風能新能源發電技術設備的研發,以便更好地提高風能的使用效率。

5.2 水力發電技術

水力發電技術是運用水的勢能和動能轉化成電能來發電的一種新能源技術。常說的水能資源主要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海流能等能源,現階段利用最多的就是河流水能發電技術。由于水能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更重要的是開發水能資源對于河流的治理和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而且水能資源開發和利用對環境不會產生污染,有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5.3 地熱發電技術

地熱發電技術是從地殼中抽取天然的熱能,主要用來進行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由于我國的地形地貌豐富,地熱能的儲備量也十分豐富且分布廣泛。地熱發電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燃料,主要是利用地熱能進行發電。根據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以分為直接發電、綜合利用、制冷、工業干燥和供暖等多種用途。

6 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國新能源技術應用整體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緩解了能源使用壓力,降低了環境污染。但是在新能源應用過程中,由于新能源技術的不成熟,導致新能源利用率較低。因此,在低碳經濟環境下國家要給新能源技術發展提供政策,鼓勵新能源企業和科研人員,加強對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力度,提升新能源設備的研發技術,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有效的新能源市場競爭機制,完善我國的能源安全體系,為實現低碳經濟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理念,加強與國外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技術的自出創新能力,促進我國的新能源技術發展。

總之,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將會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清潔能源。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節能減排勢在必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能源技術未來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和新產業,在低碳經濟環境下不能只單單停留在某個產品開發和環節應用中,要把新能源技術發展成為一個有效的產業鏈,使其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在新能源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新能源技術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新能源技術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強地區和機構間的合作只有通過不斷的提升新能源技術,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關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實現低碳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光華,鄒驥.能源技術創新是解決我國長期能源問題的關鍵[J].理論月刊,2006,(8).

[2] 李世江.新能源健康發展必須重視全方位創[J].河南化工,2012,(11).

[3] 叢少蘭.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及促進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6).

[4] 任東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制度創新[J].中外能源,2011,(1).

新能源經濟范文第5篇

大家好!“十一五”期間,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戰略部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強調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第二個方面是強調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開發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到200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之比(能源彈性系數)為0.5左右,就是說,中國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持了GDP翻兩番。但是,2004年,中國的能源彈性系數已攀升到1.6;200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2.2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5%,能源消耗量繼續攀升。煤荒、電荒、油荒在一些地區相繼出現,礦難也頻頻發生。這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必然同資源、環境發生尖銳矛盾,最終將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我國正面臨能源供給壓力日趨增大,給經濟安全帶來的嚴重挑戰。目前石油占中國能源消費的22.7%,煤炭作為中國最主要的基礎性能源,比重達到67.7%,天然氣為2.6%,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7%。這種能源結構落后于美國和歐盟國家,不利于經濟體系的安全與穩定。我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將面臨著艱巨的任務:預計到2020年,中國計劃將煤炭的比重降低到50%至60%,而石油仍將維持20%左右的比例;減少的比重必須由多種能源來替代,包括天然氣、核電、水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煤和石油是目前人類主要的可使用能源,在地球中的儲量有限。這種天然能源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消耗著,已經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危機。能源多元化是21世紀世界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發展前景。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十分關注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也十分關注新能源和節能技術在城市經濟中的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常規化石燃料的一種替代能源,由于其清潔、無污染、可以再生和永續利用,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各方的重視。可再生能源將迎來大發展的新階段。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地熱能是蘊藏在地下巖石和流體中的熱能,蘊藏量相當于全球煤炭儲量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長期利用。地熱能用來發電或為建筑物供熱和制冷,在世界各國已經開展起來。目前,全世界已有300座地熱發電站,分布在20多個國家,其中美國占40%。地熱能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我國利用地熱能的科研和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會的專家和正在開始使用地熱能的城市,將會為我國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我們希望在這兩天的研討、交流與合作中,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各方都能夠在我們共同搭建的這個平臺上有所收獲,為地熱能的開發和利用,為中國城市經濟的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开封县| 二连浩特市| 南皮县| 恩施市| 郁南县| 永顺县| 茂名市| 明溪县| 金寨县| 图片| 安达市| 上栗县| 丹棱县| 班玛县| 冕宁县| 白水县| 应城市| 独山县| 柳江县| 洪江市| 山东省| 东丰县| 马鞍山市| 桂阳县| 安国市| 辽源市| 南陵县| 环江| 米易县| 藁城市| 宽城| 台山市| 汉源县| 北安市| 陵水| 台安县| 汉寿县| 凌源市| 长丰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