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身體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教師 德育 立德 養德 揚德
德育包括樹立崇高理想,培育高尚道德品質,陶冶美好情操等。德育的核心問題是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取向。社會發展的實質與關鍵是人的素質全面發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弊鳛橐幻嗣窠處煟粌H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教師隊伍中堅持德育首位,提高教師的品位,產生超過自身的效益,要考慮立德、養德、揚德三個方面。
一、立德
有人認為,只有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才能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而思想教育是虛的,不起實際作用。這種觀點的錯誤就在于既沒有認識到德育是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把德育與智育對立起來,看不到德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所能放射的巨大能量。教師肩負著教育、引導學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長的任務。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訓練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才智,培養他們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人民教師神圣而光榮的職責。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有正確的觀點、堅定的信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立德,就是堅定地追求信念,樹立崇高的理想。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充分體現道德理想中的實踐性和在道德實踐中的理想性,都要了解社會對個人的行為道德要求,把已知道德要求,轉變為自己的內在信念,落實在行動上。有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一個品質統一、人格完整、名副其實的人的堅定根基。
立德也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過程,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使自己的價值觀點、能力水平、道德人格、精神狀態、社會心理、思維方式等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
二、養德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部分教師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有門路的教師紛紛轉行,有的覺得沒有奔頭,而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表現為紀律松弛,甚至無故曠工。養德的目的是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自我調節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養德,要甘于平淡,追求精神上的充實、富有、健康,以儉養德,廉者常樂。
養德,貴在“慎獨”。只有懼思,才能慎言、慎行;思、言、行三者統一為“慎獨”。人無慎獨,正氣不生。慎獨既是道德修養所需達到的一種崇高的境界,又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方法,更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養德,要學會“內省”?!皟仁 ?,是一種自律心理、自我反省的精神。勤于思考,做出自我評價,進行自我批評和心理調節,調控自我行為,提高自我社會價值,達到自我完善實現。
三、揚德
揚德,要有堅定的方向,敏銳的頭腦和勇于獻身的精神。要用自己真、善、美的心靈去激勵人,用無私的行動去感染人,教育人,用高尚的人格去啟迪人。要將道德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外化為自覺行動,實現內外化的統一,產生號召力、凝聚力、推動力,精神變物質,轉化為戰斗力。
揚德,要破除舊思想,要有新觀念、新思維、新思路、新方法,做出業績。
揚德,要敬業愛崗。干一行,愛一行。無論處于何種崗位,不論能力大小,不論職位高低,都要兢兢業業,把本職工作做好。
四、樹立大德育觀
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已成為人的現代化與物的現代化的關系。新時期的德育,是一個有主導價值,包括多層次、多方位德育要求的完整的德育體系。這就需要樹立開放型的大德育,從天、地、人、科技全面統一的角度研究德育問題,將社會和人視為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納入德育領域進行綜合研究;使德育思維,不僅關注人和社會,還要關注自然界和宇宙等,摒棄 “見人不見物,惜人不惜物”的偏見與傲慢,實現與自然界和諧共存;不僅要注重人們的社會關系,而且要注重介入并影響這種交往關系的科學技術,將科技進步、科技成果等到納入德育評價;不僅要注重人們現實的行為關系,更要注重現實行為與未來世界的關系。對同一時代的天、地、人、科技間的關系,固然要施以道德評價,對于祖孫后代及其生存環境和條件,也必須講道德,真正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擔負起我們應該擔負的現實責任。
關鍵詞:體育鍛煉 身體素質 高中學生
我國的應試教育影響下,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大多數受到嚴重影響。家長、教師、學校,為了追求文化課的高分,忽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了改變這一事實,在當前的學校體育改革中,將轉向與終身體育相連并成為終身體育重要的一環。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是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是學校體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終身體育教育的關鍵時期。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學校教育而言,我們體育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更好地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體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充分認識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和其余學科的地位是趨于平行的。體育訓練一直被誤認為是單一的身體訓練,但事實上是身體、情感、意志、個性的綜合性訓練。隨著國家倡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體育教學才開始慢慢被重視?!督逃巹澗V要》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戰略主題中和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對中學體育教育做出了重要論述,強調了體育教學的時代性和重要性。加強中學生體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當前世界經濟飛速發展,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愈發的激烈,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一批高素質人才,才能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與企業的競爭力。加強中學生的體育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體育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國家輸送一批高素質人才。只有保證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避免出現教育缺失的情況,實現教育公平,任何一項教育缺失都是不公平的教育,不是優質的教育。同時,我國正處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和諧社會不僅僅要求生活物質的豐富,也要求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極大地滿足,體育教學做為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是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加強課堂鍛煉,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在學校里僅憑每周兩節體育課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體育課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認真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采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來進行教學。在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應掌握好課堂節奏,調節好課堂氣氛,因為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保持適度的興奮,保持活而不亂的課堂秩序,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那種只注重技術動作準備而忽視教學藝術的研究,只注重自己“教授”而忽視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也很難收到好的鍛煉效果。
體育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采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如游戲法和比賽法等來激發學生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基本部分的練習中教師應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的安排練習內容,合理搭配教學內容,避免片面的枯燥乏味的練習。體育教師應承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于“吃不消”的學生應降低難度和要求,例如:越野長跑,就可以減少距離;跳躍項目,可以降低高度和遠度。讓學生經過努力都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使他們感覺自己進步了、提高了,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樹立信心,養成自己鍛煉身體的習慣。對于“吃不飽”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開小灶”,為選擇和輸送優秀體育苗子做準備。另外,體育教師要注意加強運動保護和幫助,避免學生發生運動傷害,因為發生運動傷害后,學生便會產生畏懼情緒,如此就很難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了。只有當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后,才會發現自己身體素質的不足之處,才會自覺的鍛煉身體,彌補自己身體素質的不足,形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積極開展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
早操和課間操在我國有很久的歷史。堅持做早操和課間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做早操和課間操能增加氧氣的攝取量,通過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能加大關節的活動幅度,能增強肌肉力量和韌帶彈性,能改善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其次,通過早操的肢體活動刺激能使一夜處于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逐漸提高興奮性;通過做課間操能消除前兩節上課的疲勞和局部肌肉的緊張,使高度緊張的思維活動能得到調整和放松。天天做早操和課間操,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使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鍛煉身體的習慣。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延伸,它不僅能與體育教學相互促進,而且也能與運動訓練和競賽緊密結合。課外體育活動應以身體活動為主,并能使較多的人參與,以具有一定競爭性的項目為主,如拔河等,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安排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時,不僅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更主要的是活動內容能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這樣才能對運動習慣的養成有較深遠的影響。因此,活動內容可以選擇在體育課堂上學過的內容來組織比賽,如:學生學過一些籃球技術后,可以組織籃球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運用所學技術,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比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自覺主動鍛煉身體的習慣。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意志品質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學校必須高度重視,確立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始終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不懈的開展兩操和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才能使學生形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真正將素質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幼兒體育教育;發散性思維;身心健康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1-0278-01
1.素質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的影響
幼兒體育教育形式多種多樣,而素質教育無疑是一種有效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其具體的教育方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推動幼兒體育教育觀念的轉變及幼兒體育教育方式的創新,有利于培養強健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如何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幼兒身體素質是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1.1 結合多變的素質教育形式,培養幼兒進行身體素質鍛煉的興趣。身體素質是其他素質提高的基礎,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素質不僅包括幼兒身體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正常生長發育,沒有身體缺陷,而且包括開朗、樂觀、堅強等健康的心理品質以及對環境條件及變化的較快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對幼兒來說,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迅速、旺盛發展的階段。應將發展、提高幼兒身體素質作為首要任務,它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而幼教工作者應將身體素質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要注重在各種活動中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
1.2 提高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興趣。在幼兒體育教學中,要突出興趣教育,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的教師。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有興趣的體育學習效率是無興趣的體育學習效率的兩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他們只有體育鍛煉的直接興趣,無間接興趣可言。為此,幼兒教師應以學生興趣為中心,不應以教材、教師為興趣。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以廣泛的興趣為前提,只有有興趣的學習時,他們才可能全神貫注于教學活動之中,沒有興趣的學習,易造成幼兒心理上不適應,體育鍛煉的效果也不很好。為此,幼兒教師在體育教學時,要設法創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課堂環境和心理氣氛。
2.因地制宜地運用這些活教材來直觀、生動地啟發孩子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
盡管現在的早期教育重心已從知識轉到情感能力,再發展到全面和諧發展的完整人格教育,但知識作為各方面教育的載體,依然在父母的心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嬰兒時期的認讀卡到幼兒階段的百科圖書,無一不是父母的重點選擇對象。但其實,種種科學知識就蘊藏在我們每天的家庭生活之中,完全可以信手拈來地引導孩子發現和感知。從早到晚,我們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在感知、發現和運用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只要父母有心,就可以因地制宜地運用這些活教材來直觀、生動地啟發孩子去觀察、去思考、去探索。
3.積極的情感體驗
以前我們過于注重孩子外在的知識學習,忽視內在的情感體驗,因而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容樂觀的現象:有的父母對孩子用心良苦,但孩子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情感冷漠、自私。而自卑、憂郁、焦慮以及逃學、出走等負面情緒反應行為更是不斷地發生,甚至出現許多無法挽回的悲劇。這種種現象使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知、情、意是一個人發展的統一體,積極的情感體驗無論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認知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梢哉f,只有在孩子有情感投入和積極體驗的時候,他的學習才是主動的、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這時候,知識才能真正化為孩子的能力和素質,促進孩子健康地全面發展。 家庭生活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生動而廣闊的體驗空間。在探索生活奧秘的過程中,因為各門知識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樣的學習是參與式的、富有趣味的,因而使孩子感受到無窮的快樂。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同情、關愛和相互合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尊、自信、責任和自我價值。種種豐富的情感體驗幾乎遍布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對孩子的整體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
4.充分認識到健康安全的重要性
幼兒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它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幼兒的健康認識,改善幼兒的健康態度,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保持和促進幼兒健康系統的教育活動。幼兒健康教育對幼兒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幼兒健康教育謀求兒童健康,保護和促進兒童的身體健康,推進兒童認知的發展,提高兒童的道德水準,促進兒童的審美發展。 幼兒園健康教育通過日常健康行為教育,飲食營養教育,身體生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鍛煉,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學習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喜歡參加健康安全的體育運動,在集體生活中保持愉快、積極、穩定的情緒。在游戲中樂于與同伴合作,動作協調靈活。老師只有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對幼兒進行全面的健康安全教育。
5.家園共育,共同做好幼兒的安全工作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素質教學;途徑
2002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為高校體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體育教學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為社會培養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體育人才,必須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
1 素質教學與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
⑴高校體育教學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實現方式。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分別為:生活技能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其中,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就是現代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因此可以得出高校體育教學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質教育明確提出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素質,而高校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提升運動技能的同時,通過課程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在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布置的作業任務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由此得出高校體育教師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現途徑。
⑵素質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高校體育教育本身對于學生發展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砥礪學生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引入將在強化這些作用的基礎上使學生發展更加全面綜合。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心理素質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三位一體,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加入素質教育,能夠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在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整體功能,使學生在生活技能、思想道德、身體、科學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走出學校就可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 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學的途徑
⑴觀念的改變。高校體育教學長期以來都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專業體育技能為教學目標,為了實現全面的素質教學,就需要首先對高校體育教學觀念進行改變,使體育教師形成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意識,確定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為了改變教學觀念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需要各界政府和教育部門為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創造條件和環境,畢竟國家的力量是強大的,體育教師也更容易接受。高校體育教師經過長期的傳統教學,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教學觀念,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他們甚至不會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因此,必須由政府出面在高校體育及其他學科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各高校應該成立推行素質教育實施的部門。針對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設立專門推行素質教育的部門,為高校體育的素質化教學進程制定合理的計劃和方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改革,直到完成轉變。各高校只有真正的將素質教育作為教學重點,認真實施素質教育,那么不久的將來,無論是體育還是其他學科,都能順利的進行素質教育。
⑵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是高校體育素質化教學的重要體現。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中心,體育教學首先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同時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生理素質和全面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中心,積極推行素質教學。
⑶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為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學,應該根據社會需要、學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娛樂性、游戲性項目,把傳統身體健康教育和現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增強學生體制的同時,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較強心理素質等。
教學方法的采用要適合現代學生的特點,現代學生思維活躍,對有興趣的內容特別積極,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因此,在體育的素質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作為教學中心自己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而教師知識在教育中起到引導者的角色和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少講,多練,為每個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由其去單獨完成,學生可以帶著任務去學習,效果較好。活躍體育教學氛圍和環境,為實施素質教學提供條件,尊重學生,與學生保持平等,與學生一同進行體育運動,參與學生組織的運動比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打好基礎。
⑷科學的考評方式。在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如果不建立針對素質教學的科學考評方式,素質教育也將只是空談。學生體育成績的考核應該擺脫傳統僅僅依靠考試成績的考核方式,應該建立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不應過分追求考核的數量化和客觀性,根據建立的新的考核評價模式可以將學生成績定性為運動成績、學習態度和運動成績變量的總和。注重學生成績的變化,對其的成長給予中肯的表揚和激勵。
【關鍵詞 】 素質教育體育與健康教育
《新課程標準》強調: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體育與健康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他學科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學生智力、體質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精神和健康的審美觀。在學校教學和常規管理中,充分地發揮體育與健康教育課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不僅能為學校教學工作注入活力,增添特色亮點,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的提高。為學校體育工作尋求新的增長點,為學校整體工作添磚加瓦。對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及全民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體育教育向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轉換:
隨著素質教育在全國的全面展開,對于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理解已經不再局限于“身體健康”,而更加強調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健康”。
當前素質教育正是強調全面發展教育,它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生活技能素質的教育5個方面。其中,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以及生活技能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所以,體育教師的職能也不再是只局限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教育,還必須包含教授給學生其他促進健康的知識、技能及方法的“健康教育”,來全面加快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協調發展,以使學生步入社會后首先成為一個“健康人”。
二、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對現代人而言,影響(或是促進)“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問卷調查顯示,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1、12%的人認為從事體育鍛煉有助于促進健康;
2、22%的人認為充足而高質量的食品才能保證健康;
3、24%的人認為維持繼康的關鍵在于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4、26%的人選擇常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散步、游玩;
5、56%的人認為要健康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
6、還有6%的人則認為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也有益于健康。
這表明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已經意識到促進健康的方式不光只局限于身體鍛煉上.而更加注重營養、衛生常識(作息制度)、自然力鍛煉等涉及到調節人體心理以及社會生活平衡的保健活動上。人們對于保健知識的需求更甚于體育鍛煉知識的需求。
因而對于現代學校體育教學而言,為了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生活技能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則有必要在體育教學中增加除體育技能訓練以外的其他各方面保健知識的教育。
三、體育與健康教育包括的內容:
體育與健康教育不僅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還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生活技能素質等綜合素質的教育。體育與健康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要追求的目標包含學生的體質基礎、心理發展水平、體育文化素質和終身體育能力。
依據當前各項調查研究及各體育高校的教育經驗來看。系統的體育與健康知識一般包含以下內容:
1、體育鍛煉常識:包含運動種類的選擇,即采用何種方式、手段進行鍛煉更適合鍛煉者的發育程度、健康狀況和機能水平;運動時應達到和不宜超過的運動強度;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每周運動的次數;指出禁忌參加的運動項目;鍛煉時自我觀察的指標、出現異常時應停止運動的標準等,以確??茖W、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
2、營養學知識: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哪些;各自營養功用常識;人體每日從食物中該獲取多少熱能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發育、健康及運動;攝取食物中各營養素是否齊全,比例是否合適,怎樣才更符合人體需要;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如何監測、是否缺乏以及如何補充;正確的膳食制度包括進餐次數、時間、膳食的分配該是怎樣,以及健康食品的標準等。
3 、衛生常識:不同性別年齡各發育階段的生理發育特點及衛生要求:如青春期青少年高血壓、近視等多發病的預防;女子月經期間的護理常識等;日常生活中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如正確的坐、立姿勢;科學合理的工作、休息制度;皮膚護理的基本常識;眼睛、牙齒的保健、護理技能、方法等。
4 、自然力鍛煉的知識:了解各種自然力因素對人體有哪些影響;選擇適合個人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陽光、水、空氣等自然力要素對人體進行合理的鍛煉,以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促進健康,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
5 、醫療常識:包括常用藥品知識;各類意外傷病的緊急處理方式、方法;常見病患的診斷及預防處理措施、方法,諸如針灸、按摩等常用保健護理的技能、方法;以及常見保健藥品的選用原則、使用方法等。
6、心理學常識:了解人類不同性別、年齡的心理特點;學習、分析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常見心理現象;掌握一些基本的調節心理平衡、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方法等。
四、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不但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在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學生身、心、情、行等多方位投入,產生多方位的效應,因此在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時空,變換練習環境和方法,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運動參與意識。改變以往體育教學在追求健身和技術學習的思想指導下,出現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集體、分組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并為追求表面上的效果和練習負荷、練習密度而犧牲學生主動性的現象。提倡學生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評價式學習。讓學生在愉快的自主性、創造性、合作性、探究性、評價式的學習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全身心地投入,使身心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總之,通過創造性的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意志品質得到磨煉、規范意識、合作意識得到增強。加強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能為學校教學工作注入活力,增添特色亮點,也給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