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類風濕的醫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范文第1篇

關節疼痛自用藥

王大媽近兩年發現自己的手有點變形,不時感覺對稱的手指小關節脹脹的。她想一定是退休前長期在紡織工廠里從事車間工作留下的后遺癥,加上自己年紀大了,這種關節毛病總是在所難免。

因此王大媽就自己買了消炎止痛藥,每到手關節腫脹時就服上幾片,緩解疼痛感。可吃了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的胃時常感覺不適,打嗝腹痛也是常有的事。王大媽的老伴提醒她:“肯定是你平時一直吃藥,吃壞了胃啦。”聽了老伴的話王大媽就停用了消炎藥,關節痛也就這樣一直時好時壞的。

服用中藥見好轉

一天王大媽想去超市,在門口遇到了隔壁抱著大包小包的孫阿姨。“孫阿姨,你買了什么好東西啊?”“我前段時間在報紙上看到治風濕的中藥廣告,治療風濕骨痛‘兩片止痛,一瓶痊愈’。我就買了一瓶試試,感覺效果真是不錯。這不又郵購了一包嗎?”

王大媽心想自己的關節一直很痛,不如先買一包來試試。于是她便向孫阿姨要了地址也郵購了一包。服用后她感覺效果還不錯,就是胃口增大,臉也漸漸變圓了。

檢查原是類風濕

那天周末,孩子們來看王大媽,她忙著煮飯卻突然不慎摔倒。孩子們都驚壞了,立刻把她送到醫院。

通過檢查醫生確診王大媽是股骨頸骨折,望著滿月臉的王大媽,醫生追問發現她長期服用的中藥含有大量激素,由此造成了骨質疏松。進一步檢查又顯示她的類風濕因子為陽性、血沉高,對稱小關節腫脹變形。原來一直令王大媽困擾的關節痛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案例提示:

抗風濕不僅需要消炎止痛

治療類風濕關鍵是防止關節破壞和畸形。除鎮痛消炎藥外,還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

不可盲目自服“純中藥秘方”

很多小廣告中宣傳的效果極佳的中成藥成分不明確,可能含有大量激素,大家萬不能自行服用這些沒有藥品批號的藥物。

正確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結締組織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類風濕的幾大癥狀

晨僵――最重要的早期信號

早晨起床時會感覺關節發緊、僵硬或者活動不靈、行動受限,但并不感到劇烈疼痛。

小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

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小錦囊 發于指關節的類風濕如何辨別

怕冷:手指對寒冷特別敏感,一遇冷水很容易發白、發紫、麻木甚至疼痛。

近側:最好發部位為近軀干側指間關節。

尺偏:小指側為尺側,早期可見手指往尺側偏斜。

肌萎:病人早期往往就有指骨肌肉萎縮。

色沉:在病變指間關節的背側往往見有色素沉著而發暗褐色。

類風濕性關節炎日常生活須知

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并無根治方法,只能暫時控制病況。

日常注意保暖。清晨起床時可做些暖身運動,像伸展劃水的動作。關節疼痛時可嘗試熱水浴,減輕疼痛。

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多食含維生素A、C、D、E或含鈣、鐵、銅的食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輕視

類風濕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類風濕性血管炎:這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他處均可發生血管炎。

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心內膜及瓣膜環纖維化或形成類風濕性肉芽腫。

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其他:腎臟損害、角膜炎、干燥綜合征、消化道損害。

專家提醒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結締組織瘸

結締組織病包括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炎及血管炎等多種疾病。這些疾病有許多共同點,如皮膚,關節,肌肉、心、腎等可同時受累,病程長、變化多,可伴發熱,關節痛,血沉增快等。結締組織病病情常較嚴重,有的還會影響生命。

中老年女性更需警惕類風濕性關節炎

年齡與絕經均可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康復

與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關節破壞度、身體殘疾更為嚴重。而且絕經后婦女比即將絕經和絕經前3年的婦女存在更為嚴重的殘疾。

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預后效果不及男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雖然女性和男性通過治療均能很快緩解,但女性類風濕患者的最終預后不如男性。

四大原則規范治療類風濕

類風濕雖然不能根治,但卻可以控制。經過規范的治療,完全可以讓疾病停留在初級階段,不繼續發展。

原則一:盡早診斷

類風濕病情在半年至一年內就可以發展為關節畸形,甚至還會造成內臟的損害,因此早期發現并確診尤為關鍵。

特別提醒:

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尚不能確診

其他疾病類風濕因子也會呈陽性,甚至也出現于大約5%的正常人群中。必須結合其他綜合因素,才能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其他易混淆的疾病

增生性骨關節炎:受損關節以負重的膝、脊柱等較常見,無游走現象。

結核性關節炎:類風濕限于單關節或少數關節時可與本病鑒別。

其他結締組織疾病

硬皮病:數周后腫脹會突然消失。

皮肌炎:肌肉疼痛和水腫并不限于關節附近,心、腎病變多見。

原則二:合理用藥

類風濕治療方法是聯合用藥治療,治標的藥物和治本的藥物需要配合使用。長期堅持規范用藥,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緩解關節疼痛、腫脹和炎癥藥物――預防、延緩疾病的進展

抗炎止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皮質類固醇:潑尼松、強的松

緩解病情抗風濕藥――抑制免疫反應

免疫抑制劑: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環胞霉素

生物制劑:芐青霉素二苯甲胺、B細胞單克隆抗體

專家解答:什么時候需要手術治療?

當關節功能嚴重損害,疼痛無法用藥物控制時,手術是恢復關節功能的最好選擇。

原則三:定期隨訪

類風濕不可根治,常伴隨患者終生,隨時可能發病。

罹患類風濕,定期檢查是關鍵對癥施治

醫生通過全面檢查后會為

病人選擇合適的藥物。并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建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堅持每兩個月一次隨訪

醫生會有針對地調整藥物,減輕疼痛及炎癥,保護關節功能。病情穩定后還會酌情減量,甚至考慮是否停藥。

原則四:持之以恒

類風濕的治療和控制是“終身制”的。既然這是一個長期工程,就需要患者有堅持下去的毅力,不能半途而廢。

患者什么情況下應注意休息?

1 急性發作或反復發作并有發熱、血沉明顯增快和白細胞增高

2 受累關節顯著腫脹,關節腔有積液

3 頸椎或下肢負重關節病變明顯

4 并發血管炎或心肺病變

特別提醒 不可長期臥床,2~3周為宜

患者在急性癥狀或關節疼痛減輕時。即可下床活動。若長期臥床休息會招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萎縮和骨質脆性增加等危險。

小貼士:

多曬太陽有利病情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多曬太陽。宜采用局部照射,照射時間一般選擇上午9~11時,下午3~5時。夏季以上午為宜,冬季以下午為佳。不宜在陽光下看書看報,以免對眼睛造成損傷。

鍛煉、飲食兩手抓,有效控制類風濕

晨練散步法

晨練和散步不僅可增強類風濕病人的體質、促進其康復,還可以增加關節的適當活動,從而減少關節僵直與畸形,減少殘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1 快速走路和倒走

2 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等中華傳統武術

3 醫療保健氣功

4 騎自行車、跳老年迪斯科、傳統舞蹈、健美操、打羽毛球

5 也可以進行關節體操等簡單的關節功能鍛煉

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身體情況及愛好等自行選擇。病情較輕的可選擇動作復雜、活動量大的活動。病情較重的可選擇動作簡單、活動量少的活動。

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YES&NO

×加重類風濕的食物

高脂肪類 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會產生酮體,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患者不宜多吃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海產類 病人不宜多吃海帶、海參、海魚、海蝦,因其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后,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過酸、過成類 花生、白酒、白糖以及蛋等酸性食物,成菜、咸蛋、成魚等過成食物食用過多都會加重病情。

咖啡 每天喝咖啡三杯以上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比喝得少的人高出一倍。

√能緩解類風濕的食物

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

清熱解毒,可緩解關節局部發熱、發痛。

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

健脾利濕,可緩解腫脹癥狀。

青菜、水果

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改善新陳代謝。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綜合刮痧法;風濕病;副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5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189-02

風濕病的發病除了遺傳因素之外,最主要與患者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氣候潮濕地區風濕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風濕病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肌肉疼痛、四肢僵硬、關節活動受限等,其發病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大,且病程延綿,治療難度較高。藥物治療一般副作用較大,且治療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必須要積極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風濕病的方法。根據這種情況在對340例風濕病患者的治療中采用了個人創編的中醫綜合刮痧法,治療效果理想,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選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風濕病患者340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2例,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為31.9歲;患者病程為1個月――24年,平均病程為3年。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病因:所有患者均有風寒濕熱侵襲史。臨床癥狀:患者臨床出現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肌肉腫脹、肌肉酸楚、肢體麻木、肢體僵硬、肢體活動受限等癥狀。

1.2.2治療方法340例患者均采用中醫綜合刮痧法治療,首先行針刺,然后進行刮痧、拔罐和推拿方法治療。具體步驟如下:針刺: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部位針刺,將患者治療部位充分暴露,然后在阿是穴、特效穴、辯證穴行針刺,持續時間大約為20min。刮痧:在患者治療部位涂抹自制的刮痧油,然后用手掌握住刮痧板,首先用較厚的一面進行,力道要輕、慢,待患者適應之后,用薄的一面,力道要相應加重、加快,以刮痧部位產生熱度為宜。在刮痧中要保證單向性,在遇到痛點和穴位時要多刮,保證出痧。刮痧時溫度要適宜,在冬天刮痧中應該注意保溫,在夏天刮痧中要注意避風,尤其不能在風扇低下進行,刮痧后1-2d出現癢、輕微疼痛均為正常現象。自制刮痧油:生川烏10g、生草烏10g、馬錢子6g、蜈蚣3條、當歸15g、伸筋草30g、木瓜30g、五加皮15g、海桐皮15g,所有材料用松節油浸泡密封一周,加入100ml茶油搖勻后使用。拔罐:刮痧結束后,在刮痧部位和疼痛部位拔上火罐,停留10min。推拿:拔罐之后,可以對肌肉進行按摩,對關節部位進行搖轉、拔伸,持續15min。也可以在刮痧的時候配合推拿,效果更佳。隔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2個療程。

1.3療效評估患者關節、肌肉的疼痛、麻木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術后隨訪3月無復發為治愈;患者關節、肌肉的疼痛、麻木癥狀明顯減輕,關節活動顯著改善,術后隨訪3月無復發為顯效;患者關節、肌肉的疼痛、麻木癥狀有所緩解,關節活動略有改善為有效;患者關節、肌肉的疼痛、麻木癥狀和關節活動無改善為無效。

2結果

本組340例患者采用中醫綜合刮痧法治療后,治愈110例,治愈率為32.1%,顯效125例,治療顯效率為36.8%,有效95例,占到總人數的27.9%,無效10例,治療無效率為2.9%,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7.1%,見表1。

3討論

風濕病的發病復雜,病程較長,治療的難度較大。風濕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遺傳、免疫反應、感染因素、環境以及其他藥物反應。其中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免疫反應。從中醫學理論來看,風濕病的發病是因為人體營養衛生失調,受到風寒侵襲,或者是臟腑氣血痹阻,失于濡養,從而導致肌肉脹痛、肢體關節疼痛等癥狀。

西醫在風濕病治療中主要使用的藥物有非抗甾類抗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慢性抗風濕藥物等。中醫治療風濕病主要講究要早診斷早治療,因為采用中藥治療往往產生一定的副作用,而單一中醫療法治療風濕病的效果較差,所以治療中一般采用綜合治療法進行。本研究中采用的中醫綜合刮痧法治療風濕病是在“雜合以治”的思想啟發下形成的。此法能夠祛風濕、通經脈、調陰陽,從而達到治療風濕的目的。

因為風濕病往往伴有血液循環障礙和免疫功能障礙,采用刮痧治療能夠活血、舒筋,緩解肌肉緊張,減少肌肉疼痛。刮痧油在整個治療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在本組治療中采用了自制刮痧油,其中有馬錢子、生草烏、生川烏、蜈蚣、木瓜、松節油等,不僅能在刮痧中防止皮膚損傷,而且能有效提高刮痧治療效果。在綜合刮痧法中將中醫的針灸、刮痧、拔罐、推拿等結合起來,有效發揮了各種治療手段的作用,綜合使用效果更佳。而刮痧法作為本組治療的主要方法,操作簡單,普及率高,不僅可以作為治療手段使用,也可以作為日常疾病的預防和保健措施。在對本組340例患者的治療中采用綜合刮痧法進行,大部分患者的風濕癥狀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很多患者在術后隨訪中均未出現復況,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7.1%,治療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侯雷,馬武開.類風濕關節炎中醫病因病機的研究評述[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3:63-66.

[2]張力琴.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3,5(3:17-18.

[3]楊輝,溫成平.風濕痹痛的中醫治法探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1:42-44.

類風濕的醫療方法范文第3篇

1.1一般資料我科于2001年9月~2005年8月共治療83例肩周炎門診患者,資料完整者66例。經810型經絡磁電治療儀治療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65歲,平均53.2歲;除1例患雙側肩周炎外,其余均為單側,共治療34患肩,左20肩,右14肩;病程<1個月4例,1~6個月16例,7個月~1年5例,>2年8例,最短24天,最長5年;均有肩痛及肩關節活動障礙,其中上臂及前臂酸痛8例(3例X線片有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采用超短波作對照組,治療單側肩周炎3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無統計學差異。

1.2儀器使用桂林柘木醫療器械廠生產的810型經絡磁電治療儀,有一機多用之優點。磁能輸出是脈沖磁,感透力強,磁變差大,熱效應低,因磁場強輻射可達病體深部,對人體機能影響發揮更大作用;并無熱能燙傷肌膚起泡之弊,故較一般等幅交變磁場要優越。

1.3治療方法(1):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暴露患肩。(2)取穴:肩、肩井、曲池、壓痛點。(3)操作:將球面電極板套入浸濕的絨布套中,球面電極板直徑為15mm,厚1.5mm,將脈沖磁雙球面電極板置于選定的主穴和配穴,用寬緊帶固定(或砂袋壓緊),保證與皮膚接觸良好,然后按需要按下相應編號的開關。待預熱1~2min至指示燈光閃爍后再把輸出調節器從弱端向強端緩慢推移,直至患者自我感覺最大耐受量為止,電流強度以出現明顯肌顫且可耐受為限。結束后將調節器還原至弱端,并把各開關關閉,即操作1次完畢。(4)治療時間:一般每次為25min,每天1次,必要時每天2次,每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對照組使用上海醫用電子儀器廠生產的CDB-1型超短波電療機,電壓220V,最大輸出功率200W,電極21cm×14cm大小,患肩對置法,間隙3cm,溫熱量,15~20min,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4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活動自如,無疼痛。肩關節前屈、外展在160°以上,患手向后摸背指端可觸及肩胛下角。可參加一切體力工作,功能恢復與健側基本相同;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活動稍受限,基本不痛或有時輕微痛。肩關節前屈,外展在90°~160°之間,患手向后摸背指端距離肩胛下角2~10cm,梳頭、脫衣服、洗澡基本能自理;無效:局部疼痛稍有減輕或無減輕,梳頭、穿衣服困難,活動障礙和功能無明顯改善。

2結果

電磁組33例,痊愈27例(81.82%);有效3例(9.09%);無效3例(9.09%)。其中對疼痛治療療效最顯著,劇痛15例,鈍痛8例,隱痛5例,均在1~2個療程內緩解。超短波組痊愈15例(45.45%),有效6例(18.18%),無效12例(36.36%)。采用χ2檢驗,對本文兩組病例的治愈率差異進行比較,P<0.01,表明電磁組療效顯著優于超短波組。詳見表1、表2。兩組病程與療效比較,見表3。

表1-表3(略)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0歲,農民,左肩關節疼痛5個月,勞累、陰雨天及夜間疼痛尤甚,局部有發涼感覺,影響睡眠及勞動。左上肢后伸、上舉疼痛加劇,穿脫衣服、梳頭等均困難。曾服風絡痛片、芬必得片等療效不明顯。查體:左肩內側有明顯壓痛,上舉90°,患手向后摸背指端觸不到腰椎。血常規:WBC7.8×109/L,Hb120g/L,N0.60,L0.40,PLT20.5×109/L。血沉:18mm/h。抗O:陰性。類風濕因子:陰性。X線頸椎三位片提示:頸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椎體及附件、椎間隙、椎間孔未見明顯異常。左肩關節正位片提示:左肩關節諸骨未見明顯骨質病變。診斷為肩關節周圍炎。經用810型經絡磁電治療儀治療8次,劇痛消失,左肩上舉180°,后伸時手可觸及腰椎,穿脫衣服、梳頭等均不受限。半年后隨訪,活動自如,未見復發。

4討論

(1)810型經絡磁電治療儀是一臺中西結合的新穎醫療儀器。通過特殊電路能量轉換,將磁能和電能結合針刺治療原理,協同作用于體表相應穴位、神經節段或病痛點所產生的協同治療綜合作用,達到不打針、不吃藥治療疾病,恢復功能,保持健康之目的的有效醫療手段。用這種儀器治療肩周炎,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解攣舒筋、調節神經反射、鎮痛消炎、促進康復等作用,療效顯著,方法簡便,容易掌握,舒適安全,無副作用。特別是止痛較快,一般患者經過4~8次治療,疼痛明顯減輕,一般治療1~2個療程基本痊愈,最長不超過3個療程,經濟上容易為患者接受。而電極板改為球面放置絨套,使水分不易蒸發,保證電性良好。(2)通過33例肩周炎的療效觀察,筆者認為:發病時間越短,康復越快,且不留或很少有后遺癥。發病時間長,特別是超過半年或1年以上的,康復較慢,易留下一些功能障礙。(3)本儀器要進一步提高改進,在治療中有時輸出功率不穩定,忽高忽低,患者不能忍受,需要及時調整,影響工作效率。(4)通過對病程與療效的分析發現,發病越短,治愈率越高,而且無后遺癥;發病越長,治愈率越低。總之此儀器操作簡單,無痛苦,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作霖.針刺治療129例肩關節周圍炎臨床觀察.上海針灸雜志,1983,3:27.

【關鍵詞】810型經絡磁電治療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大化| 同江市| 横山县| 那曲县| 金阳县| 浦北县| 方山县| 原阳县| 白朗县| 凉城县| 商水县| 南阳市| 大港区| 西安市| 遂川县| 巴塘县| 全州县| 梧州市| 榕江县| 洮南市| 随州市| 鄂托克前旗| 资中县| 贵州省| 行唐县| 通渭县| 宁波市| 新兴县| 扎赉特旗| 宝应县| 施秉县| 博客| 黄大仙区| 苍溪县| 岫岩| 揭阳市| 广东省| 桑植县| 奎屯市|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