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人的骨子里蘊藏著一種不緊不慢的智慧。從舜至成湯以來,強大的民族經驗賦予了華夏子孫細細思考的能力,濡養出如同老者一樣耐心的智慧。
從前啊,女孩子會小心翼翼地聚攏起花瓣,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其磨成細膩香甜的胭脂;母親手中的青紅翠綠金絲黑線細細纏繞,打出梅花結或是菱形絡子;工匠們會為桃木的窗戶、衣邊的滾子設計上百種圖案,只為保證一宅人、物的美。
對美的執著乃至苛刻的追求,使以往的中國人從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華的文化亦是一脈相承,不似意大利,他們從羅馬的廢墟上建設了自己的家園,而語言文化卻與羅馬毫無關聯,所以當他們自稱為“羅馬人”時,拉封丹的驢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為什么當下的人們對那些細致且耐心的景象視而不見。木心先生在酒館看見伙計往黃酒中加糖,便感嘆江南不在。舊時黃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們已無耐心去細細品味酒中的苦澀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們只得稱那些一筆一畫勾勒出百子圖和年畫的人為“他們”時,又有何證據來告訴世人我們是華夏子孫?
西塞羅說:“我喜歡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華夏的大地上洋溢著蓬勃的朝氣。而值此發展騰飛之際,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國,咱們慢慢來。
時下中國,百年來的自卑、自尊、憧憬與焦灼使人們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將到來的一派歌舞升平。我們似乎漸漸失去耐心,失去沉穩,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輪船、高鐵、飛機,科技的進步使天涯比鄰,經濟的簽約日益頻繁,而誰又能保證,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車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賴?
背倚燕山,傲視四方,有著君臨天下的大氣,這是北京陸地的盡頭,大海的起點,這是上海。當國人都羨慕這兩座城市時,他們卻在互訴衷腸。
"海弟",每天你注視著揚子江從腳下浩浩蕩蕩流入東海,迎著海風欣賞從海平面下升起的朝陽,夏天到沙灘上避暑,冬天不心穿羽絨服,夜晚的你不會孤獨,外灘璀璨的燈火將伴你至天明。"
"京兄",早晨你會在鐘樓悠揚的鐘聲里醒來,閑了提著鳥籠到公園遛一圈,累了到老舍茶館品一杯香茗,倦了到戲院看一出《定軍山》,黃昏到天橋看一看雜耍,伴著"冰糖葫蘆"行云流水般的吆喝聲,倒也生出十二分的韻味。
"只是,我沒有陸家嘴那樣多的高樓,沒有那么多的豪華跑車,沒有你那樣時尚。我只有古舊的四合院,破舊的三輪車,人們為了追求時尚,把四合院拆了開一間麥當勞,星巴克,把三輪車扔了換成冒著黑煙的四輪怪物。急功近利的人們,沒有發現我骨子里濃濃的京味啊!"
"京兄,其實你那京味便也是時尚啊!想來奧運會后,中國風席卷全球。那舞動的"京",在鳥巢里幻化成翩躚起舞的仙女,飛天起兮,舞落碎瓣,‘京’幻化成了翟志剛的"飛天"服,成了中華民族探索的不竭動力。傳統文化走在神州前沿,引領著我們前進,不也是一種時尚么?"
(北京頷首思索)"而我,眾所周知小弟無悠久歷史,卻有著令人稱道的時尚。而人們批評我只顧吸收別人的時尚,空有浮華的外表,少了自己的根基。"
"海弟,看那外灘萬國風情的別墅群,正是你兼容并包的象征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你用這寬廣的胸懷接納了多元文化,不也是一種時尚嗎?"
"對呀,我們都在品味著自己的時尚,為何還要在苦惱中不能自撥?"
"應該提醒人們,我們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品味著自己的時尚,切不可舍近求遠,失掉自己的特點!"
北京奧運會將北京展現給世界,上海世博會期待世界融入上海。
一南一北的兩座城市,品味著不同的時尚,卻又攜手發展,演繹著明天。
無人問津這家小刺繡店,盡管她里面蘊藏著無數精美的手工藝品,人們往往目不斜視地走進隔壁的旗艦店,精心挑選,滿載而歸。全城的人都將穿著這個品牌的衣服作為時尚,男男女女,誰要是有能力進這家店購物就是一種能力。這種攀比,儼然成為市民的一種時尚。
每日清晨旗艦店的清潔工“嘩啦——”一聲將水全部向那刺繡店的門口沖刷而去,臟兮兮的水流了一地。然后是汽車尖銳的剎車聲,旗艦店的總銷售經理神情孤傲地沖店門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動玻璃門將一切繁華又隔絕在店門里頭。工商局不止一次來訪并暗示刺繡店的老人,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被能付起更高地租、帶動更多客流量的另一家國際品牌旗艦店所取代。
終于有那么一天,規劃局請了馳名外省的一位美學專家過來勘察這條商業街的發展前景。美學專家的眉頭一直鎖著,慢慢踱過一家又一家規模宏大的商鋪,又踱過一扇又一扇錚亮的櫥窗,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行人走到轉角處的店鋪,美學專家的臉色放光了許多。周圍的人立馬會意,有一西裝革履、油頭粉面者上前恭維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這轉角的國際旗艦店就是拉動本城高端客戶消費的頭號品牌,這里地段繁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大家立馬要擁護著專家進店。專家的神色很嚴肅,只是略略點了點頭,邁開腳步不顧旁人失望的目光接著向前走。
走過刺繡店的門口,除了專家,所有人無視這家店繼續向前走。但是專家這一核心人物的腳步倏地停下了。他凝視著不大的店門和里面昏暗的擺設,駐足良久,邁進了店門。老人正在專注地給一件精美卻無人知曉的旗袍滾邊,此時沉穩地慢慢抬起頭,露初那張滿是皺褶的、帶著鑲邊眼鏡的臉。沒等大家明白過來怎么回事,下一秒,專家的手和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專家嚴肅的神色里竟似閃著一絲淚光。
“老師!”一聲深沉的呼喊,驚醒了所有人。原來專家嘴里幾年來談到的那位神龍不見首的恩師,就是這位常年無人知曉的店鋪的主人!據專家幾番提及往事時說,當年他只是空有稟賦的研究生,是這家店鋪那精挑細選的上好蘇州絲綢,精湛的滾邊技術,細膩的刺繡圖案,使他從中悟到了美學的精髓,最終有了當今的成就。這番回來,也是特地來重新尋找當日的恩師。
第二天報紙的頭版頭條,這幅畫面連帶小小的刺繡店驚動全城,標題是“人們該如何品味真正的時尚?”
半年之后,這里變為了時尚步行街,周圍仍舊是琳瑯商鋪,只是轉角最繁華處被古色古香、窗明幾凈的一整家刺繡店所占有,赫然是這里的時尚地標。
第一幕:情景對話
背景:一條泥濘的鄉間小路,一條小溪靜靜地流,幾塊零亂的石頭。
A:這有什么風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頭!
B:這有許多東西。小路邊長著青草,溪流里藏著歌謠,石頭邊花朵在歡笑,暴雨后掛著彩虹……
全劇終……
我凝神思考,在筆記本上寫道:其實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麗的,能發現這一美麗的就是敏銳的眼睛,敏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一顆充滿愛與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第二幕:半個甜面圈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里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了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全劇終……
筆記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筆跡:樂觀和悲觀其實是兩種生活狀態,樂觀者看到的永遠是希望,而悲觀者看到的永遠是失望。在人生旅程中,樂觀者永遠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觀者永遠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驚慌失措。正如: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后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麗,因此我選擇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東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鄉剛回城的老三屆在聽一位哲學老師上課。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東西最亮?
有人說太陽。有人說原子彈爆炸時的光。有人說激光……教室里充滿著七嘴八舌的議論。一位知青站起來說,是在雨夜中漆黑的泥濘小路上走了許久,突然看見的遠方一點如豆的燈火。全場一片寂靜……
全劇終……
心中有一些東西在涌動。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燈》,似乎當時不能體會的溫暖漸漸真實起來。世間最亮的其實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燈,一如那如豆的燈火。溫暖是無處不在的,溫暖著自己,也溫暖了別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卻沒有看到。夠了,這三幕的感動讓我一夜無眠。清晨,我交上論文,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劇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你下筆的同時,第四幕已經上演,你的答案就在第四幕———真實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詮釋,我的答案只有八個字:熱愛、樂觀、感悟、付出……
評點:
本文構思精巧:用三個特寫鏡頭,從三個不同的側面,揭示了一個道理:“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詮釋。”更令人叫絕的是,第四幕劇并未上演,但“答案”(“真實的人生”)已隱含其中,收到“以虛襯實”之效。
從內容上來看,三幅“畫面”并非平面展示,而是漸入傳播,加上作者幕后的點睛之筆,使文章升華到一個較高層次。
小時候,最時尚的發型是平頭,那種發型讓人看起來精干、聰明。到了理發店,跟理發師傅說一聲:“就剃那個最時尚的!”理發師傅二話不說,在你頭上操家伙推來推去那么幾下,一個清爽爽的平頭就“新鮮出爐”了。走在大街上別提多瀟灑。
時尚如同七彩屏,轉瞬間,就變成了它的色彩。
平頭漸漸退隱,分頭則一下子涌現出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時尚一族”,他們走著走著就突然那么一甩頭,讓那時尚的分頭分明出來,炫耀著。這功勞恐怕還得蓋于當時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馳、劉德華、亦或周潤發時不時一甩頭,亦或時時一陣風吹來,分頭前的發梢飛揚,映射著一張張帥氣的臉龐。嘖嘖,那個帥呀,那個時尚呀!于是眾多“平頭”蓄發認明“分頭”之志。
等我上高中時,平頭、分頭早就被時尚給辭退了。
取而代之的是“毛毛頭”。
我記得初次隨同學一起去理了個毛毛頭回家后,我奶奶很生氣。倒不是生我的氣,而是生理發師的氣,她認為那個理發師可能剛剛出山,不會理發,她一定要去評評理……
我問同學,你的不也是毛毛頭嗎?又有什么區別?他指出了細微之處。原來他的頭發時豎著的毛毛頭,直指著天,像一根根“天線”。
高三了,一團亂糟糟的頭發很是讓人煩惱,常常時幾個星期沒好好洗頭,一摸,頭屑紛飛,我們美其名曰:“下雪了”。
時尚,在高三這枯燥的日子里。繼續煥發著它的光彩。某日,班長剃了個平頭,我們覺得他做作業時撓著平頭的樣子很酷,而且一撓那個“平頭”頓時停滯的筆又飛快起來,而且不用常洗頭。
于是,畢業照上,我們班男生全是平頭。
“頭”的時尚還在繼續,翻著以前的照片時,想著那時追求時尚的心,會不禁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