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療護士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目的 探討PDCA循環(huán)管理預防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發(fā)生中的運用,降低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方法 將100例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循環(huán)管理護理組(PDCA組)和常規(guī)化療護理組(常規(guī)組);PDCA組從化療前1天至該化療周期結束后7天采用循環(huán)管理。結果 PDCA組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比常規(guī)組低(P
【關鍵詞】 PDCA循環(huán)管理 化療 靜脈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caused by chemotherapeutic drugs.Methods 100 cases of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PDCA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from 1 day before chemotherapy to 7 days after chemotherapy ended,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was performed in PDCA group.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in PDCA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 (P
KEYWORDS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chemotherapy
phlebitis
PDCA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huán)”。它是一套廣泛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huán)體系,它反映了開展任何活動都必須遵循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總結的一套工作程序,PDCA循環(huán)實際上是有效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符合邏輯的工作程序,PDCA循環(huán)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可以收到理想效果。我科從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對100例乳腺癌術后靜脈化療患者采用PDCA循環(huán)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年齡25~69歲,100例均為乳腺癌根治術后的患者,準備接受第1周期靜脈化療50例,第2周期化療的50例。100例患者均用同一方案化療:氟脲嘧啶、環(huán)磷酰胺、表阿霉素。分組:隨機將100例患者分為循環(huán)管理組(PDCA組)50例,常規(guī)化療護理管理組(常規(guī)組)50例,兩組患者中第1周期與第2周期化療所占的例數(shù)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PDCA組
50例,從化療前一天起至該化療周期結束后7d采用PDCA循環(huán)管理。計劃階段(P):化療前1d,由責任護士和協(xié)助護士對患者的全身狀況、局部靜脈狀況進行評估,確定穿刺部位;責任護士進行化療知識教育,重點讓患者掌握靜脈炎的體征和自覺癥狀,并當場評價患者對教育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對靜脈炎的認知,對未認知的問題重復教育;實施階段(D):化療當天,責任護士或協(xié)助護士再次向患者進行化療知識教育,執(zhí)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醫(yī)囑靜脈應用化療藥物;檢查階段(C):化療當天及化療結束后7d,采用三級監(jiān)控網(wǎng)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工作;由執(zhí)行該患者化療的護士和責任護士負責巡視化療注射部位的情況,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發(fā)生紅腫,詢問患者的自覺癥狀,責任護士與下一班護士進行床邊交班,交給下一班觀察;護士長進行第三級監(jiān)控,對化療患者進行護理查房,檢查穿刺部位的選擇是否正確,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凡發(fā)現(xiàn)靜脈炎,根據(jù)患者所用化療藥物的性質給予及時處理;總結處理階段(A):化療當天至化療結束第7d,評價靜脈炎的處理效果,分析原因,把成功的經(jīng)驗和存在的不足,作為推動下一循環(huán)的動力和根據(jù)。
1.2.2 常規(guī)組
50例,采用常規(guī)化療護理。化療當天,由責任護士進行化療知識宣教,責任護士或協(xié)助護士執(zhí)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醫(yī)囑靜脈應用化療藥物,責任護士負責巡視與下一班護士進行床邊交班,發(fā)現(xiàn)靜脈炎根據(jù)藥物性質給予及時處理。
2 結 果
2.1 靜脈炎的判定標準
沿靜脈走向出現(xiàn)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fā)紅、腫脹、灼熱、疼痛[1] 。
2.2 結果
PDCA組患者化療后發(fā)生靜脈炎1例,占2%;常規(guī)組發(fā)生靜脈炎8例,占16%;兩組比較P
3 討 論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靜脈化療是癌癥化療最常用的給藥途徑。多數(shù)抗癌藥物[2]在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組織細胞也受到損害。化療藥物性靜脈炎[3]是臨床靜脈輸注藥物引起的嚴重損傷,不但給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心理,而且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也影響化療方案的順利實施,甚至導致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容易發(fā)生醫(yī)療糾紛。因此,預防和降低化療藥物性靜脈炎的發(fā)生,成為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迫切希望。目前臨床上對化療患者大多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而常規(guī)護理管理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及時的分析反饋,容易發(fā)生靜脈炎,使癌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
PDCA是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jīng)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huán)里。以上4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huán)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PDCA循環(huán)管理只被部分護理管理者運用在一般的管理工作中,而未被臨床護理人員廣泛運用于各項護理管理工作,我們將PDCA循環(huán)管理運用在化療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中,有效地預防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發(fā)生,使患者靜脈炎的發(fā)生率降低,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運用PDCA循環(huán)管理,具有責任到位,增強護理人員責任心,重視反饋和分析的意義,起到總結經(jīng)驗,提高護理人員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作用,更適合廣大護理人員運用于各項護理活動中。
參考文獻
[1]甘蘭君,梅祖懿,林菊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5.
xx-2015護士個人年終總結報告
一年的工作結束了,自己總算是長舒了一口氣,在過去的一年里,最令我開心的事情就是我終于由一個實習護士轉為正式護士了,這就意味著我不會再為自己將來的工作發(fā)愁了,我可以安心的在我的護士工作上工作了。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可以給自己打一個及格分吧,沒有什么特別的貢獻,也沒有什么失誤和錯誤,只有不斷的工作,學習,上班,下班,一年就這樣過來了。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又是“全國衛(wèi)生系統(tǒng)管理年”,我在院領導及護士長的關心和直接領導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各項護理工作,熟練地掌握了各項臨床操作技能,現(xiàn)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自去年7月進入本院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在**科、**科、**科和icu輪轉學習。通過這一年的實踐學習,感覺要想將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工作相結合,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并多請教帶教老師,另一方面利用業(yè)余時間刻苦鉆研業(yè)務,體會要領。
現(xiàn)在我在***病區(qū)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y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之前在*科期間,第接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fā)癥都比較陌生。經(jīng)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fā)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xiàn)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tài)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更早的在*科期間,學到了*********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切口觀察、協(xié)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fā)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當然,我身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比如,在學習上,有時仍有浮躁的情緒,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心浮氣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時,不能冷靜處理。在工作上,有時存在著標準不高的現(xiàn)象,雖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但是在主動性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謝院領導、護士長和帶教老師給予的教育、指導、批評和幫助,感謝同事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回顧過去,有許多進步和提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來,應當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點與長處,克服不足。
護理標識是指醫(yī)院為預防患者意外或風險事件面特殊制作有針對性、科學性的標準記號[1]。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和手術、放療一起,并稱為癌癥的3大治療手段。但長期的化療會導致外周靜脈受損。由于每種化療藥物的PH值不一樣,對血管刺激與損傷程度也不一樣,隨著化療周期的延長,血管破損嚴重,藥物外滲、靜脈炎的發(fā)生幾率較大,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我科從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通過應用化療標識督促臨床護士實時在腫瘤患者化療護理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化療患者穿刺部位腫脹、藥物外滲、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護士總人數(shù)是16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腫瘤化療患者182例,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腫瘤化療患者221例。
1.2 方法 化療標識的設計與制作 化療標識制作材料為白底相片紙,紙上有藍色卡通水滴,大小為10cm×14cm,可以反復使用。對照組按照化療常規(guī)實施一般的告知,床旁無標識;觀察組按照化療常規(guī)實施一般的告知,并在床旁懸掛化療標識。
1.3 化療標識的使用 辦公護士在處理到醫(yī)生開具的化療醫(yī)囑時,就立即通知責任護士,再由責任護士將化療標識懸掛于即將要行化療的患者床頭。
1.4 對護士進行化療標識及相關知識的培訓 化療標識的使用對象是護士,因此,對護士的培訓是標識使用是否有效的主要內(nèi)容,培訓由腫瘤專科護士主講,采用多媒體課件講課、化療手冊、化療流程圖等形式,主要講解內(nèi)容有化療護理常規(guī)、查對制度、規(guī)范使用化療藥物的方法等,特別講解的是靜脈使用的原則,合理選擇血管及通路(我科化療時僅使用靜脈留置針或CVC、PICC,穿刺護士必須是工作兩年以上者)。選擇血管時宜選擇管徑粗、直、彈性好的血管,避開關節(jié)活動怎么表淺細小靜脈的穿刺。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活動范圍及方法,避免因移動肢體不當而到針頭滑出血管而到藥物外滲。同時告知化療藥物的靜滴順序,先滴刺激性大的藥物,再滴刺激性小的藥物,在兩瓶化療藥物之間應當用生理鹽水沖管。在滴注化療藥物前,用生理鹽水緩慢滴注沖洗靜脈通道,并由兩名護士確定針頭在血管里,方可輸注化療藥物。對于輸注毒性較強的化療藥物時,要加強巡視,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化療患者,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掌握好輸液速度。同時在穿刺點上方貼防靜脈炎貼,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局部疼痛、紅腫,及時按化療藥物外滲流程處理,根據(jù)醫(yī)囑用藥,同時給予心理疏導消除其恐懼心理。培訓后采用自行編制的化療知識調查表對護士進行調查,了解護士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該表有6個項目,內(nèi)容主要有:護士對化療適應證、化療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對血管的刺激認知情況、化療藥物靜脈給藥的血管選擇、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共6個方面。
1.5 患者滿意度的調查 由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化療患者進行調查,了解化療患者對宣教內(nèi)容的知曉情況。該表有4個項目,內(nèi)容分別是:化療前責任護士是否有溝通、化療時是否有兩名護士查對、是否認真講解注意事項、每15-30分鐘是否巡視一次。
1.6 觀察指標
1.6.1 觀察組與對照組數(shù)據(jù)資料 分別采集2015年1-12月與2014年1月-12月我科患者滿意度及護士化療知識培訓的調查情況。
1.6.2 建立患者滿意度調查登記表 內(nèi)容分別是:化療前責任護士是否有溝通、化療時是否有兩名護士查對、是否認真講解注意事項、每15-30分鐘是否巡視一次。
1.6.3 護士對化療知識培訓的掌握情況 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分別采用化療知識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人數(shù)均為14人。調查回收率為100%。
2.結果
A化療適應證知曉率;B化療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知曉率;C穿刺靜脈、穿刺工具選擇知曉率;D化療監(jiān)護知識知曉率;E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方法知曉率
3.討論
化療標識在腫瘤臨床科室的使用過程中,標識設計醒目,化療標識在臨床中可對所有在崗人員及其家屬雙方起到警示作用。常規(guī)的化療無標識僅靠口頭稱謂,而制作床旁化療標識明確了化療患者,隨著惡性腫瘤患者的不斷增加,護士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護士工作的性質,不同班次的護士負責的工作項目不一樣,工作時常常被其他事件打擾,這些高危因素存在,極易忽視對化療患者的巡視。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控制病情、延長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2]。由于化療病程較長,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大,需要護士在化療過程中加強觀察才能確保化療安全。通過臨床驗證,在加強腫瘤科護士化療相關知識培訓,規(guī)范操作流程并嚴格執(zhí)行的前提下,使用化療標識在化療過程中懸掛于床旁,潛意識推動護士的巡視、講解頻次,讓腫瘤科護士實現(xiàn)專科化護士更近了一步,也推進了臨床護士更有目標、更有針對性的對化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升了遵醫(yī)行為,化療時有雙人核查,專人穿刺、專人看護、及時巡視、時時動態(tài)健康教育,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化療過程中的輸液安全。增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減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從表1可見,化療標識實施后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從表2可見,對護士培訓后護士對化療相關知識得到了提高,表現(xiàn)在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更注重規(guī)范性操作,在患者化療過程中,各班護士只要巡視到有床旁化療標識就會重視并有針對性地對患者的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護士指導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特別是讓護士和患者主動學習、掌握化療藥物的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和輸液時靜脈的合理選擇及通路的選擇重要性,防止了靜脈穿刺處腫脹或發(fā)生藥物外滲。避免了護理差錯的發(fā)生,有利于建立互動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3]。
參考文獻:
[1] 唐忠敏,陳麗君,賴小英,等.護理標識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9):2499-2501.
【摘要】 本文總結及探討預防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及各種預防措施,提出了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宣教和護士的專業(yè)培訓,使護患雙方掌握預防化療藥物外滲的相關知識,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化療藥物外滲發(fā)生的機會;一旦發(fā)生,護理人員能夠迅速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減少外滲化療藥物的危害,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化療藥物 外滲原因 預防措施 護理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聯(lián)合化療仍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同時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是指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滲出或滲浸到皮下組織中。化療藥物外滲臨床表現(xiàn)為局部皮下或深部組織紅腫起泡,燒灼劇痛甚至壞死、潰瘍經(jīng)久不愈,注入靜脈可引起化學性靜脈炎,表現(xiàn)為沿靜脈走向的條索狀紅線,血管壓痛,后期血管變硬,色素沉著。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掌握化療藥物外滲的有效預防和護理措施,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保證化療順利完成。
1 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
1.1 藥物因素 化療藥物多為化學制劑或生物制劑,作用于細胞代謝周期的各階段,影響蛋白質和DNA的合成使細胞壞死。化療藥物因其化學性,酸堿性及高濃度等原因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易使藥物外滲,還與藥物的PH值、滲透壓、藥物濃度、藥物對細胞代謝功能的影響有關。如異長春新堿屬堿性藥物,可使血管內(nèi)的二氧化碳蓄積,血管內(nèi)壓力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藥物滲漏皮下。
1.2 血管因素 腫瘤患者由于腫瘤自身的高代謝消耗和化療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對靜脈壁損傷的修復能力下降,經(jīng)手背及前臂靜脈化療時,局部疼痛及靜脈炎發(fā)生率高達60%~70%[1],經(jīng)外周靜脈給藥者,化療藥物外滲發(fā)生率達5%~6%[2]。經(jīng)常較慢注射或采集血標本,使血管脆性增大,彈性下降,血管變細、變硬,當注射藥物濃度增高時,使管腔內(nèi)壓力增大,血管難以承受壓力,導致藥液外滲。
1.3 操作因素 各種穿刺的損傷是導致血管滲漏的直接原因。如針頭刺破血管或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針頭固定不牢等。
1.4 使用時間 長期應用化療藥物,加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反復多次的靜脈穿刺將會嚴重損傷血管,直接造成機械性靜脈炎,使患者靜脈血管內(nèi)膜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損傷,靜脈內(nèi)膜炎使血管通透性加大,導致化療藥物在靜脈內(nèi)膜炎薄弱處外滲。
2 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
2.1 患者的宣教 (1)簽署化療同意書,從化療方案、化療副作用、藥物外滲的原因、外滲后的處理原則進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自護能力,且雜護理病歷上記錄宣教的內(nèi)容。(2)講解強刺激性藥物首選中心靜脈途徑給藥的優(yōu)點,取得患者配合(3)教會患者識別藥物的刺激性,化療當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體是強刺激性藥物,切勿自行調節(jié)輸液速度。(4)叮囑患者在輸注強刺激性藥物時,盡量減少去衛(wèi)生間、就餐等軀體移動,注意輸液肢體的活動,避免注射針頭移位,輸液的肢體切勿被壓迫,以免影響血液回流造成藥物外滲。(5)指導患者自我觀察,詢問患者輸注化療藥物時有無疼痛、腫脹的感覺,如有立即關閉輸注開關,向護士匯報,且護士、患者共同觀察化療藥物輸注過程有無滴速明顯減慢現(xiàn)象,以盡早發(fā)現(xiàn)化療藥物外滲[3]。
2.2護士的專業(yè)培訓 (1)掌握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①化療藥物刺激性的分類,區(qū)分強刺激性與一般刺激性藥物;②以適量稀釋液稀釋藥物,以免藥物濃度過高;③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方法。(2)掌握化療給藥的注意事項:①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未取得護士執(zhí)照的,不能進行化療操作。輸注強刺激性化療藥物由高年資護士操作,輸注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回血、疼痛等情況;②不能用有化療藥液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針,應先輸入等滲溶液,確認有回血再輸注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等滲溶液沖洗,使輸液管中的殘余藥液全部輸入;③聯(lián)合用藥時,先輸入一般刺激性藥物,再輸入強刺激性發(fā)泡性藥物,如均為發(fā)泡性、刺激性藥物,應先輸入低濃度,兩種化療藥物之間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等滲溶液快速沖洗;④在外用血管輸注發(fā)泡性、刺激性藥物時可用三通輸液裝置,一路輸入發(fā)泡性、刺激性藥物,一路快速輸入等滲溶液;⑤化療藥物推注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20ml藥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應回抽1次,檢查有無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時間內(nèi)受強刺激而出現(xiàn)損害。(3)增強觀察力度,每15~30min巡視患者1次,檢查注射部位有無回血及外滲現(xiàn)象。對于發(fā)泡性藥物要專人床邊守護,密切觀察至用藥完畢。(4)嚴格床頭交接班,每班交接內(nèi)容包括:化療藥物名稱、注射部位、輸注時間、藥物余量、輸液通暢情況等。(5)合理使用靜脈血管,制訂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靜脈得以修復。對強刺激藥物宜選用前臂靜脈,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藥,以免藥物滲漏造成肌腱、韌帶的損傷。因下肢靜脈遠離心臟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靜脈壓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靜脈給藥,乳癌患者應健側給藥[4]。(6)建議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或PICC,減少藥物外滲。
3 化療藥物外滲后的處理
如果疑有藥物外滲,要保持鎮(zhèn)靜,立即停止輸注,按以下程序處理:
3.1保留注射針頭,用3~5ml的注射器回抽殘留在皮管或枕頭內(nèi)的藥物;
3.2抬高患肢,注射部位宜用冷敷,一般冷敷時間為24小時左右。
3.3立即行局部封閉,一般化療藥物用2%的利多卡因4ml+生理鹽水6ml+地地塞米松5mg環(huán)形封閉或150u/mi的透明質酸酶環(huán)形封閉,局部涂膚輕松軟膏或者50%的硫酸鎂濕敷或冰敷(24小時內(nèi)),長春新堿和vp16不主張冰敷,宜用熱敷,奧沙利鉑不宜冰敷。
3.4抬高患肢,24h后改為熱敷[5]。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并及時報告醫(yī)生,詳細記錄滲漏情況。皮下注射解毒藥物。絲裂霉素、爭光霉素可用10%的硫代硫酸鈉4ml皮下注射,它可使藥物迅速堿化,也可用維生素C500mg/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緩解藥物與DNA的結合;阿霉素、長春新堿可用8.4%碳酸氫鈉5ml披下注射,它能起化學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2]。
3.5對注射部位應觀察5-7天并做好記錄,包括發(fā)生時間、靜脈進針部位和針頭大小、估算藥物外滲量、處理外滲的方法、病人的主訴及局部體征等。
3.6強刺激性藥物(長春瑞賓、多柔比星等)外滲建議局部封閉每8小時1次,持續(xù)3天,一般藥物局部封閉1次;
3.7若局部腫脹可用硫酸鎂、50%葡萄糖溶液+維生素B12+低塞米松或蘆薈濕敷,也可使用水膠體敷料;
3.8局部疼痛、紅腫可用中藥消炎散、如意金黃散外涂,如壞死形成潰瘍時,可用京萬紅燙傷藥膏涂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6]。
4 結論
化療藥物外滲不僅對患者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如處理不當還可引起醫(yī)療糾紛,因此護士應掌握引起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預防和互利措施,不斷學習,總結經(jīng)驗,保證化療順利進行。
參 考 文 獻
[1]張曉云,李亞珍.去甲長春花堿不同給藥方式局部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9,6(1):70.
[2]李立新.化療藥物滲漏性損傷治療方法和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2-3.
[3]丁榮霜,鞠桂芳.腫瘤康復護理300問.濟南: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
[4]畢麗華.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355.
門診護士工作總結1
在ICU科期間,第一次接觸xx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fā)癥都比較陌生。經(jīng)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fā)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xiàn)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tài)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在xx科期間,學到了xx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切口觀察、協(xié)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fā)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現(xiàn)在我在xx病區(qū)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y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通過近一年的學習,除熟悉了各科室的業(yè)務知識外,我還很注意護士職業(yè)形象,在平時工作中注意文明禮貌服務,堅持文明用語,工作時儀表端莊、著裝整潔、發(fā)不過肩、不濃妝艷抺、不穿高跟鞋、響底鞋、禮貌待患、態(tài)度和藹、語言規(guī)范。認真學習《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法律法規(guī),積極參于醫(yī)院組織的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學習活動,豐富了法律知識,增強了安全保護意識。在護士長積極認真指導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平時堅持參加科室每月一次的業(yè)務學習,每周二的晨會,堅持危重病人護理查房,護理人員三基訓練,在護理部組織的2次技術操作考試中,均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終堅持愛崗敬業(yè),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質及應急能力。 、
當然,我身上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比如,在學習上,有時仍有浮躁的情緒,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心浮氣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時,不能冷靜處理。、在工作上,有時存在著標準不高的現(xiàn)象,雖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但是在主動性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謝院領導、護士長和帶教老師給予的教育、指導、批評和幫助,感謝同事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回顧過去,有許多進步和提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來,應當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點與長處,克服不足。
門診護士工作總結2
20XX年X月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護士。身穿潔白的護士服、頭戴燕尾帽,邁著輕盈的步子,微笑的走向患者,這是護士長教我的第一課。我原本以為“護理”只要對患者耐心,工作認真、吃苦耐勞就夠了,可事實并非這樣簡單。
這一年來我成長了很多。從科室舉辦的“微笑服務,打造陽光團隊”活動到醫(yī)院的三甲評審結束,從簡單的臨床護理到危急的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我深深的明白,要做一名的護士,容易,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專科護士,真的不易。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要樹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尊重、理解、同情和關心病人,對病人無論性別、種族、貧富貴賤一律一視同仁。不但要關心病人的病情,也要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同時,還有必要對病人在社會適應能力的問題上提供幫助,這也是與“現(xiàn)代健康”相適應的。
做一名合格的護士,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對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護士的臨床工作繁忙且勞累,而且對重病人的護理要求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精力旺盛,尤其是在搶救病人過程中,要做到反應迅速、靈敏、果斷,這都是與健康所分不開的。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嚴格遵守醫(yī)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學習“三基三嚴”理論,嚴格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對每一個醫(yī)囑應及時、準確的處理,并完善各項護理文書。要認真按照護理級別巡視病房,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通知醫(yī)生。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論是正式、招聘、護理員都要具備主人翁精神、團隊協(xié)作能力。護士面對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較為復雜,一不小心便會誤入雷區(qū),造成不愉快。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懂得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斷不可脫離集體,節(jié)外生枝。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利益與集體溶為一體的時候才有力量。集體是個人智慧的源泉,是陶冶個人才能和品格的大熔爐。一個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會為了病人的健康,科室護理質量的`提高而奮發(fā)努力、團結向上。團結就是力量,協(xié)作是帆,人情如水,只有團結協(xié)作,人情共濟,船才會開得更穩(wěn)、更遠。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有高度的法律意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隨著法制社會的建設,病人就醫(yī)知情權和醫(yī)藥知識不斷增長,護理人員很小的疏忽便會引發(fā)病人的不滿或投訴。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更新觀念,嚴格要求自己,避免與病人爭吵,認真核對并執(zhí)行醫(yī)囑,規(guī)范化操作,各種操作有理有據(jù),熱情服務,努力營造一個良好而安全的醫(yī)護環(huán)境。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要熱愛本職工作,樹立良好道德,有高度責任心,吃苦耐勞、踏踏實實認真工作。要不斷學習,解放思想,適應時代需求不斷提高。
門診護士工作總結3
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我很榮幸地成為____人民醫(yī)院隊伍中的一員。懷著對社會的好奇心,對工作的熱情,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現(xiàn)將試用期期間的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醫(yī)院的辦院宗旨、行為規(guī)范、服務理念都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同時我還認真學習了醫(yī)務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禮儀運用,醫(yī)患溝通技巧,消毒隔離與職業(yè)防護,護理核心制度及護理程序等相關知識,了解在以后工作中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其次,也使我的執(zhí)業(yè)素質有了提高,為能夠快速成長為一名有修養(yǎng),有素質,有能力,有水平的護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幫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專業(yè)的價值和自身的價值。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特別是在心內(nèi)科,許多患者都病情危重,又大多是些老年人,所以基礎護理較多,病情變化較快。
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護士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勤于、善于觀察,才能及時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作出準確判斷,并及時向醫(yī)生匯報,使患者能轉危為安,從而有利于治療和護理。而要做到善于觀察,就要求護士必須有扎實的醫(yī)學基本知識和技能,根據(jù)患者的疾病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減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護士在工作的同時必須不斷認真學習和總結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