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調查與疏導

當前,心理疏導廣泛被運用在醫(yī)學、教育等領域。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開展心理疏導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主體則是進行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疏導工作者,包括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學輔導員、心理素質教育機構的專兼職教師等。心理疏導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大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擾,從而為促進大學生個性、才能的發(fā)揮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1大學生負面心理動態(tài)調查

調查研究表明,一個人在面臨困境時,如果得到來自親朋好友及社會其他方面的精神與物質支持和幫助,往往會提高心理應激能力。相反,如果得不到社會上的支持,會產(chǎn)生悲觀失望,進而可能發(fā)展為仇視、對抗社會的心理,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在高校要開展心理支持,這樣可以促進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促使彼此提供關懷,從而幫助個體有效地應對壓力,減少不良的心理狀況的產(chǎn)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高校,心理疏導的心理支持功能,主要體現(xiàn)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對學生的接納和傾聽。在傾聽過程中,進行心理疏導的老師要盡可能地接納學生的一切言行,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理解學生當時的心情,減輕其心理壓力,引導他們把自己內心世界所有的不順真實地說出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有人愿意真心地傾聽他,關心他,從而使學生得到內心的安慰與支持。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既包括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獲得他人的理解,無疑是對他們莫大的安慰,可能一點點安慰,就會讓他感受到生活處處充滿陽光,使他重新自信起來,勇敢的面對挫折和困難。因此在高校,心理疏導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在心理疏導老師的支持和關懷下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2大學生心理疏導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疏導雖然在多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心理疏導內容不科學、心理疏導機制不健全、心理疏導隊伍結構不合理以及心理疏導方法落后等一系列問題,深入分析這些問題,有利于高校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去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當前心理疏導的方法也必須適應其實際需要,這樣就會增強說服力,產(chǎn)生好的效果,反之,就被實踐所否定。“但實際工作中,搞‘注入式’、‘填鴨式’,缺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冷冰冰的說教,‘一刀切’、‘一鍋煮’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階段,學生經(jīng)常是被動的接受,并沒有引起他們的真正共鳴。”這樣的心理疏導失去了應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往往會導致學生非常被動的去咨詢自己的心理問題。一旦學生自己去咨詢心理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是這種心理問題已經(jīng)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此外,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往往導致其不會主動地說出自己的心理問題產(chǎn)生和形成的過程,這樣就不利于心理疏導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進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甚至一些心理疏導教師只是簡單問問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情況,并不會為其制定解決心理問題的規(guī)劃。因此,必須改革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心理疏導方法,只有這樣,高校心理疏導方法才能不斷發(fā)展和豐富。

3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疏導的路徑選擇

3.1心理疏導內容要有針對性

高校在開展心理疏導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從每個咨詢者的具體心理問題出發(fā),采取適合其本人的,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內容和方法。不能把一套心理疏導的內容和方法用于所有的心理咨詢者。因為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自己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不同的心理問題,開展不同的心理疏導。高校要對心理疏導教師不斷進行培訓,從而掌握更加多樣化的心理疏導途徑,豐富心理疏導內容。鼓勵高校的心理疏導教師,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這樣不僅幫助了那些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個人生活的突然變化而所產(chǎn)生的社會問題,還能夠積累一些處理心理問題的實際經(jīng)驗,以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上。

3.2促進心理疏導的內容與現(xiàn)實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素質普遍提高,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內容也要不斷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但是,當前高校開展心理疏導教育的一些內容明顯滯后、陳舊,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改革進展慢,心理疏導的內容,對于現(xiàn)實生活當中遇到的新問題不能夠及時找到有效地解決方法,特別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如擇業(yè)難問題、腐敗問題等等。這些社會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發(fā)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問題、社會公平等問題的思考,如果大學生對這些缺乏深刻的教育內容,就會遭到學生的極度厭倦,從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大學生有其自身成長的規(guī)律和特定的心理特點,在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時,應當按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并且同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革新。

4結束語

高校心理疏導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比如,心理疏導內容不科學、心理疏導機制尚不健全、心理疏導隊伍結構不合理和傳統(tǒng)的心理疏導方法落后等等。所以,現(xiàn)階段有必要加強大學生心理疏導問題研究,探析完善大學生心理疏導的路徑,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品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詢; 哲學咨詢; 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ki.iper.2015.03.034

中圖分類號: B844.2;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3-0134-04

一、前言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依據(jù)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針對來訪者或咨詢者的心理問題,運用一定的方法、技術協(xié)助對方維護增進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的過程。[1]

哲學咨詢是指受過哲學專業(yè)訓練的教育工作者運用哲學方法對因認知和倫理問題受到困擾的大學生進行咨詢或疏導的活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抓手。[2]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是依靠心理咨詢和思想政治教育來進行的,但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否存在心理咨詢無法解決的領域?哲學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否有著其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將根據(jù)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測量與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困擾自己的主要問題,并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從而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中哪些屬于心理咨詢的問題,哪些需要通過哲學咨詢來尋求解決,哪些是屬于需心理咨詢和哲學咨詢互補才能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確定調查內容 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常遇到的困難與困惑、減輕壓力或消除思想困惑的途徑選擇,以及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際效用等。

(2)設計調查問卷 根據(jù)本研究的目的與任務,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和心理咨詢、哲學咨詢的相關特點,設計了自編問卷,問題設計簡單明了,共6題,均為選擇題。

(3)確定調查對象 以中南大學主校區(qū)學生、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學生及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

(4)資料收集 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問卷發(fā)放400份,回收392份,回收率98%,有效問卷355份。

2.個案篩查統(tǒng)計法

(1)確定調查內容 根據(jù)篩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健康問題,各類問題在咨詢原因中所占比例如何,哪些是當前大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

(2)確定調查對象 以中南大學主校區(qū)接受過心理咨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根據(jù)學生個案訪談記錄進行了篩查統(tǒng)計,對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歸類整理。

(3)資料統(tǒng)計分析 共統(tǒng)計175份記錄,其中173份有效。根據(jù)研究目的和任務,對采集的信息分類統(tǒng)計并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2.分析

第一,近年來,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正在不斷增強。以中南大學為例,就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專門機構為學生提供幫助。但由于學校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方法及力度上難免會不到位,加之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將“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做很好的區(qū)分,心理咨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問題。由表1可見,當接觸到“心理咨詢”一詞時,有66.2%的學生認為是因為有了心理問題才需要通過心理咨詢來解決,有17.46%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可以幫助人開發(fā)自己的潛能,有16.34%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與自己無關。這說明,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多在于心理咨詢可以解決心理問題,但除心理問題之外,如人生目標、自我成長以及未來發(fā)展等問題卻未必能夠通過心理咨詢找到解決方法。

第二,心理咨詢的實際效用到底如何?由表1中問題3和問題4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因失眠或莫名的煩躁不安而考慮接受心理咨詢,也有多數(shù)學生會因為情感問題選擇求助于心理咨詢,比如人際交往及戀愛等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不少同學也會因學習壓力和道德兩難問題去做心理咨詢。對于接受過心理咨詢的學生而言,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心理咨詢只是部分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也有20.85%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并沒有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只有10.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問題確實得到了解決。這說明,雖然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多樣性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等原因,仍會有一些問題是僅靠心理咨詢所不能解決或者不能徹底解決的,比如道德兩難問題從大學生角度而言,多數(shù)情況下會使大學生感到難以抉擇甚至內心惶恐不安,但又不知應當如何應對,其困惑的產(chǎn)生是由于價值及倫理層面的自我內心沖突。這時的問題顯然不是基于問題診斷及原因發(fā)現(xiàn)、強調價值中立的心理咨詢所能解決的,而哲學咨詢卻可以解決,因為哲學咨詢更強調重視理性前提下的概念澄清,且具有價值導向功能,能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進行再次審思[1],從而做出理性選擇。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不同還在于,心理咨詢重視思想啟發(fā)性原則,強調助人自助的咨詢目的,而哲學咨詢在于引導對方對現(xiàn)在或將要發(fā)生的事情作出全面的分析、估計,考慮多個可行的解決方法,力求徹底達到問題的解決。從這一點來看,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哲學咨詢是可以作為心理咨詢的補充而推廣并發(fā)揮作用的。

第三,大學生入校之日起,也意味著進入了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再加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困惑,那么大學生通常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困惑?他們又會通過什么途徑解決?由表1的問題2和問題5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常常每天忙于瑣事或消磨時光,想想自己的信念又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但又不想隨波逐流一事無成,也有很多學生雖然有目標,但又因擔心自己會達不到目標而苦惱。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又面臨著即將步入社會之后的角色轉換,難免會出現(xiàn)目標不明確、信念不堅定,以及自我認識不清等問題,這時候便可以求助于哲學咨詢,通過交談和概念澄清等,明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標追求,并樹立自信,勇敢執(zhí)著的追求目標。

第四,除心理咨詢外,還有哪些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和消除思想困惑?由表1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傾訴,30.7%的學生會向老師求教,24.51%的學生會通過哲學課上的學習和討論,17.46%的同學認為也可以通過思想品德課來幫助自己。其中,哲學課和思想品德課都可以作為哲學咨詢幫助人們減輕壓力和消除思想困惑的途徑,比如“哲學原理”是我國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它所闡釋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和投身國家建設提供理論指導[3]。除此之外,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遇到壓力不能排解或思想困惑時更愿意選擇向朋友傾訴的方式,這就啟示我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僅僅依靠建立咨詢室,完善設備,等待學生主動來尋求咨詢幫助是遠遠不夠的,在這一點上,與心理咨詢不同的是,哲學咨詢不是基于一種干預式的主動詢問,而是與咨詢者建立一種平等的交談關系,這樣哲學咨詢就能通過對話法、聊天式的交談等方式來使學生體會到與朋輩交談時想要得到的的滿足感,也有助于建立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信任。除此之外,哲學咨詢還可以借助其他形式迎合學生希望向朋友傾訴的愿望,如哲學咨詢網(wǎng)站、哲學咖啡館、哲學沙龍等多種形式。

第五,表2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個人發(fā)展、情緒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習問題、焦慮抑郁、個人認知、強迫癥、適應性問題、網(wǎng)絡成癮、自閉與自卑等。其中,個人發(fā)展問題占了18.50%,個人認知問題占了5.20%,這些都是心理咨詢不能解決,而哲學咨詢可以解決的問題。哲學咨詢作為一種朝向未來的咨詢方法,主要關注的就是個人的未來發(fā)展問題,通過對來訪者的引導及基于理性的概念澄清,旨在幫助對方重塑自我世界觀及價值追求,從而在內心深處找到走出困惑的出路。在個人認知方面,對人自身的認識,人是什么,人從何而來將去向何方,人能否決定自己的命運等問題,始終都是中外哲學家積極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哲學咨詢所能幫助人們的就是通過理性的分析,來明確自我及人生定位。

四、調查結論及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有了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結果較準確地反映了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及需求,以及心理咨詢的實際效用,并就此對哲學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發(fā)揮的補充功能作出分析,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校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也有利于為當代大學生在解決困難和消除困惑時提供更多形式的幫助。

1.在高校“哲學課”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所強調的是內心潛能的發(fā)展,以及外在的文化知識和社會規(guī)范向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促進發(fā)展、促進內化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哲學教學應該以指導大學生成才為目標,讓學生會客觀地、辯證地分析自身、他人及社會上各方面的事情,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將諸如“原理”等高校公共哲學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融合,應當首先從教學任務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寓教于學,旨在引導學生重塑世界觀、人生觀及自我價值體系,還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這樣不僅可以走出高校公共哲學課帶給學生的呆板無用的現(xiàn)狀,還能真正是學生在課堂中提升自己,改變“哲學無用”的傳統(tǒng)認知。

2.將哲學咨詢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彌補心理咨詢的不足之處

哲學咨詢是一個新的領域,從人的生命意義的視角來幫助人們認識自己。哲學咨詢是一個混合的學科,在臨床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之外,使用哲學的理論和方法的一種咨詢形式。[4]它處理健康人的問題,幫助人們了解他們所在的世界的結構和可能的生活世界。它涉及到以社會群體的形式參與對他們共同世界的聯(lián)合探索。它假定世界的社會結構并發(fā)生在公共領域,而不是偷窺以及像大多數(shù)心理治療那樣的私密性。這是植根于自蘇格拉底以來就踐行的哲學的洞察和方法。

哲學咨詢的基礎在于將哲學的使用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對任何醫(yī)療診斷的問題來說,并不能保證所有的治療都有效。不過,即使沒有承諾咨詢能立即減輕癥狀,哲學咨詢還是會使你更加清楚你的價值觀;幫助你決定如何實現(xiàn)目標;獲得更多的自我了解;學會如何自我分析生活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重要的意義;學會應對困難的情況。哲學咨詢能幫助解決許多醫(yī)療或心理咨詢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兩難決策問題;關系問題、關于愛的情感以及朋友關系問題;職業(yè)變化問題;倫理的、道德的以及性的問題;信念和不確定性的問題;有關信仰與宗教的問題;尋找更有意義的生活;學會審視自己的生活。哲學咨詢還有助于解決焦慮和沮喪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哲學方面的(如道德觀念沖突),而不是心理上的。在這方面,除了進行心理治療外,哲學咨詢是很有價值的補充。例如哲學能幫助人們解決“存在性焦慮”,幫助人們從整體上觀察事物,從而進行辯證的思考,以及客觀認識自我。“焦慮”是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描述現(xiàn)代社會狀態(tài)和人類心理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范式,在人們眾多的焦慮現(xiàn)象中,有不少是因找不到人生的終極意義和看不清世界的本真面目所引起的。美國著名系統(tǒng)哲學家歐文?拉茲濟指出:“越來越多的人們由于看不到人生的意義,被迫進行精神治療,他們抱怨一種內在的精神空虛,具有一種完全和終極的無意義感。”[5]存在分析治療的創(chuàng)建者弗蘭克認為,今天的心理治療家面臨的病人很多是找不到生活意義而苦惱和不快的人。[6]這類人面臨的焦慮就是一種“存在性焦慮”,這種焦慮不同于一般的病理性焦慮(如神經(jīng)性質的焦慮),它是由于人看不到人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引發(fā)的焦慮。要幫助人們走出“存在性焦慮”的困境,僅靠包括心理學在內的科學行不通,因為“科學并不涉及終極意義和終極真理的問題”,[7]因而不可能解決不涉及具體問題的“存在性焦慮”。而哲學能“提高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xiàn)世的境界,獲得高于道德價值的價值。”[8]所以,哲學能通過人們認識事物的參照系的轉換,不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給人一個“安身立命之地”,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存在性焦慮”的問題。[9]

3.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可以尋求結合,共同致力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哲學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雖然有不同的聲音,但一般認為,心理學是從哲學的母體中分化出來的。其實,究竟是哲學從心理學分離出來還是心理學從哲學分離出來,這個問題并不重要。從方法論意義上來說,不論哲學咨詢還是心理咨詢,都是為了探尋應當采用怎么樣的途徑去認識和改造人類所面臨的困難與困惑,因而兩者是可以選擇相容而共生的。

“聚焦于問題解決的短期咨詢”(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簡稱SFBC)是近20多年來形成的“一種與來訪者個人及家庭共同合作,指向幫助來訪者解決發(fā)展歷程的短期咨詢模式。”[10]它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婦及其同事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密爾瓦基的短期家庭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簡稱BFTC)發(fā)展起來的。這種咨詢模式的產(chǎn)生主要是受后現(xiàn)代哲學觀的影響。后現(xiàn)代哲學強調人必須通過自身積極創(chuàng)造與環(huán)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jīng)驗,強調對事件的多元意義與互動性。這種觀點對心理咨詢理念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強調個人正向能力的思考與學習,揚棄病理模式的分析;鼓勵個人從敘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存在;建構新的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與行為習慣,積極開拓個人視野,從而重塑個人的自尊與自信。這些心理咨詢理念也正是SFBC的核心理念之所在。[11]SFBC模式的廣泛應用也正是驗證了哲學與心理咨詢的融合的可能性。

總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但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基本上走的是心理咨詢這一獨木橋,然而經(jīng)調查顯示,并非所有問題都由心理分析所假設的深層或模糊的心理原因所引發(fā)。特別對大學生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理解和澄清自己的人生哲學有助于預防、解決或處理許多人生問題。因而,在當前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尤其探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生的價值觀沖突問題的解決途徑時,除了心理咨詢外,還可以借助哲學咨詢,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掌握反思和自我調適的方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對大學生的人生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余展洪.論哲學輔導與心理咨詢的交融[J].思想?理論?教育,2005(Z1):117-119.

[2] 馮剛.堅持立德樹人 注重提升質量扎實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4.

[3] 于金秀,張會蔚,車軒玉.心理咨詢在高校“哲學課”教學中的應用[J].石家莊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3):66-69.

[4] Cohen,E.“Philosophy with Teeth: The Be Wedding of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actices,” IJPP, Vol.2.2,F(xiàn)all 2004:5.

[5] 歐文?拉茲洛.系統(tǒng)哲學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18.

[6] 張小喬.心理咨詢治療與測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108-109

[7][9] 劉勝江.哲學引導:一種不可或缺的心理治療方法[J].重慶大學學報,2003(6):125-126..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近幾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成長影響越來越大,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不單純是大學生個人的健康問題,它已發(fā)展為影響學校教育環(huán)境,干擾校園安全管理和大學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大問題。本文旨在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況,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希望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促進未來社會人才的良性發(fā)展。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也帶來一些多社會問題:貧富差距、社會競爭激烈和就業(yè)難等,對大學造成了很多的影響。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近年來,經(jīng)常發(fā)生因為心理問題導致學生休學或者退學。據(jù)北京醫(yī)科大學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20.23% 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和精神分裂癥之類的精神疾病成為休學、退學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復雜,往往與家庭、社會和學校生活有很大的關系,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了學生多種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1.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非常重視自己與同學的相處關系,從本質上看,他們更重視在他人眼中自我存在的價值。在與他人相處時,如果與周圍人關系融洽,心情就會舒暢,關系冷淡或緊張,就會心煩意亂,感到孤獨和寂寞。同時由于人際交往障礙會派生出自卑、憂郁甚至戀愛等相關的心理障礙問題。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把人際關系和諧視為心理健康的第一標準,而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人際交往障礙在心理健康問題調查中所占比例最高。

目前大學生人際交往主要有三種問題: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會交往。第一種認為人們之間不需要交往,陷于孤獨、孤僻之中;第二種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絕;第三種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現(xiàn)交往技能障礙。

2. 學習壓力大。隨著就業(yè)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希望在學校里能儲備更多的知識,給將來的就業(yè)增加砝碼。因此,在學有余力的同時他們頻頻給自己充電、積累能量,或者從一入學就開始為自己的升本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學生在超負荷的學習運轉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沒法及時排解、釋放這些無名的壓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問題。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卻發(fā)現(xiàn)大學前“惟我獨尊”的情形不存在了,他們?yōu)榱吮3肿约阂郧暗牡匚唬仨毟优Γ驗閷κ纸穹俏舯龋瑐€個都強,使得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從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這次是一個考驗,使得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差的大學生感到困惑,讓他們有些不堪重負。

3. 對大學生活感到不適應。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生活上對父母有種很強的依賴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種很強的優(yōu)越感,往往表現(xiàn)為比較自負要強,自尊心強,而在大學里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優(yōu)越感消失了,生活上的不能自顧和心理上的失落感使他們一時不能適應大學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對大學生活有某種過于理想化的幻想,一旦大學生活與自己的想象有差距,心理上的落差被放大而不適應。學習方法的改變會對一部分大學生產(chǎn)生困擾,對于大學老師一堂課講十幾、二十頁,完全靠自己課外自習的學習方式很不習慣,導致課業(yè)的落后,從而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大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4. 戀愛問題。大學生戀愛人數(shù)日益增加,而且越來越早期化。戀愛是大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限制他們戀愛是不實際的,只能正確引導。圍繞戀愛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有多種表現(xiàn):有的因沒有異性朋友而難耐孤獨,煩躁,情緒不定;有的一廂情愿陷入單相思,無法自拔,引緒低落;有的面臨幾個追求者無法選擇;也有的發(fā)現(xiàn)兩人不合適想中斷關系的;有因誤會或為誤解、猜疑所困擾,憂心忡忡、郁郁寡歡的;有為失戀痛不欲生,并由此而產(chǎn)生強烈自卑、憂郁、焦慮、悲憤甚至絕望的等等。戀愛最使人激動,也最易于給人帶來痛苦。因戀愛引發(fā)的抑郁、精神障礙,甚至自殺、他殺,在大學校園也不在少數(shù)。

5. 就業(yè)壓力。就業(yè)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yè)壓力。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xiàn)尤為顯著,許多大學生在畢業(yè)前后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就凸現(xiàn)出來,相對于城鎮(zhèn)學生,農(nóng)村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yè)更為敏感,心理問題也相對要更多一些。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

1.加強入學教育,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入學教育是使學生了解、適應新環(huán)境的一個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縮短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時間,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專業(yè)教育使學生盡早了解本專業(yè)的特點、培養(yǎng)目標、教育資源等,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新生入學時的軍訓,是新生互相認識,建立感情和友誼,結交新朋友的良好機會。有利于學生擺脫離開父母所帶來的孤獨和不安,以良好的情緒投入新的學習和生活。開展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從被動型變主動型,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預防,根據(jù)不同的問題類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干預,使學生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2.教育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高校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教育學生如何獲取知識和信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增長才干。在知識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識和信息瞬息萬變,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怎樣樹立人生目標,怎樣學習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徑,確保他們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教學質量是生命線,要確立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社會也要為大學畢業(yè)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更好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3.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設立心理咨詢機構。現(xiàn)在的普通高校都已設有心理咨詢機構,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實質性的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與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還能幫助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

4.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健康的心理氛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氣氛,起到滲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還可以借助于校園網(wǎng)絡文化,以形成一個高科技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使校園網(wǎng)成為培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主陣地。

四、結語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有令人擔憂的一面,但如果我們能正視現(xiàn)狀、正視矛盾,拿出積極的辦法來應對,是必然能夠有所作為的。解決好這個問題,也是我們?yōu)榕囵B(yǎng)接班人作出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形勢 當代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68

大學生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十分重要,本文探討了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案。

1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可以使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我國教育的最終目的,合格的大學生基礎是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如果失去這一點,那么教育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只有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其思維才更加的廣泛和活躍、學習時意志才更堅定。才能有助于其知識的吸收,相反則對大學生的發(fā)展不利。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2 可以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不夠,從而使其道德水準出現(xiàn)偏差。實際上,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只有以心理健康為前提的思想教育才會對大學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1.3 能夠促進以人為本觀念的發(fā)展

對于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要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它是指導學生實踐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準確的洞悉,還應按照其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將學生放在主導的位置上。可以通過咨詢與輔導等方式,對不同的群體特別是心理上存在一定差異的青年進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心理。

2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2.1 不能夠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應試教育使得我國的學校教育變成了以知識學習為主,而對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很少關注,這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一些高校雖然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采取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教師占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的是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而不是以人為本的心理輔導。從認識上和資金的投入上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對心理教育不重視,這樣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容易出現(xiàn)問題,并且很難發(fā)現(xiàn)和治療。

2.2 對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存在一定的不妥

學校教育不僅僅是通過一張試卷就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水平,而是要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不能忽視,因為這很可能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對人才的定義不僅停留在掌握多少知識,有多大的能力,其起初還應該有一個完善的人格,這是新形勢下,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目標,是和諧社會應有的和必須的現(xiàn)象。

3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3.1 對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

目前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僅限于本區(qū)域內,不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樣使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緩慢且難以接受。所以應該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尤其是對于還沒有適應新環(huán)境的高校大一學生。不管是適應能力上還是心理素質方面都應該做好及時的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在其接觸東西增多的大學階段,更應該教會其怎么區(qū)分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事件和人,從而使他們的心智越發(fā)的成熟,為未來走向社會做好鋪墊。

3.2 建立不同的心理檔案,使心理輔導具有針對性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逐一進行輔導,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不可能完全記住每個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建立心理檔案就十分重要,在下次調查和輔導時就可通過檔案準確的找到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從而進行及時正確的輔導。并且建立不同時期的心理檔案,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的大學生心理上的變化,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更加完善的性格,也使他們更加明確的認識自己。

3.3 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重視關鍵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

心理機構的建立能夠使學生在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能夠進行及時的輔導,目前很多學校已經(jīng)存在不同級別的心理咨詢機構,但是不是特別的完善。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力度。并進行合理適當?shù)男麄鳎瑥亩鵀榇髮W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整個大學期間,大一和大四是兩個敏感時期,學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新生的壓力來源于不適應,而畢業(yè)生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這時候的學生很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念,教師應把握住這兩個時期,并且在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下,使這個時期的學生能夠平穩(wěn)過度,心理健康,使他們能夠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3.4 建立良性運行機制,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

每所大學都有其特點,因此對心理健康咨詢機構的設置也應該具有自己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具有良性機制的心理機構,并且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這樣能夠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使心理教育的水平和機構,師資力量等不斷的完善,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4 總結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力,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命運,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很多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在校內展開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目前看來并不完善,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大對心理健康機構的資金投入和對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

近年,許多學者采用各種方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的心理上存在著一系列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強,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等等。

而這一切也讓有關專家憂心不已,楊叔子院士曾經(jīng)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現(xiàn)問題,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復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fā)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致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癥下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分析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已經(jīng)成為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1.從歷史文化方面。受中國悠久的文化和封建歷史影響,使中國人在骨子里有一種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內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對心理學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造就了西方人張揚個性,提倡人權的特點。然而,進入新紀元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驕子們的思想中匯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對立的文化特點,使大學生在人格與道德方面倍受沖擊,而脆弱的心理防線也隨之崩塌。使許多人產(chǎn)生了浮躁的心理,無所適從,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壓力,產(chǎn)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醫(yī),甚至不敢去就醫(yī)。

2.從學校環(huán)境方面。高中時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與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學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問題,只重視升學率。而將學生的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品德的教育等問題放在次要位置,有許多中學根本就沒有將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心理素質培養(yǎng),品德教育問題列入議事日程。這種高中教育的現(xiàn)狀,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當受到過這種中等教育的學生升入大學后,角色、地位及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與高中時期有著極大的改變。必然對大學生活產(chǎn)生極大的不適應;而中學生中又有許多是獨生子女,不論其家庭是貧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寵兒,由于聰明、學習好,受到老師及親友的過多關注。進入大學后,當這一切不復存在時,就會產(chǎn)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靈會變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這個年齡段正處于青春躁動期,渴望友誼、愛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溝通、交往,不會主動地去理解他人。他們也必然會對大學的生活感到很不適應。第一,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獨立的處理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問題,但據(jù)調查,有相當多的學生以前在家里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第二,大學中評判學生優(yōu)劣的條件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yōu)秀而其他方面較差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chǎn)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現(xiàn)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功課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降級甚至遭遇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中主要是靠學生的自學能力來進行學習,與以往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很不一樣。使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樣進行學習,而感到茫然,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情緒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導致心理異常。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

3.從家庭方面。家庭是始終伴隨人類從嬰兒,少兒一直到成人時代的重要外在因素。眾所周知,人類的價值觀,人生觀都以少兒時期的思想觀念為基礎。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較開朗,心理承受能力較好,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孩子的脾氣也趨向于暴躁。而大多數(shù)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點。很多大學生家庭的不幸福,會使他的心理產(chǎn)生陰影,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逐漸顯露甚至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同時,對獨生子女的溺愛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過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問題。

根據(jù)上面所述情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解決:

1.從歷史文化方面,轉變思想,老師應耐心地引導學生對外來文化仔細篩選,對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讓兩種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想中融會貫通。用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即將產(chǎn)生的,或者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yī)以求得咨詢、疏導,對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會和學校要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關愛。

2.學校教育方面,第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充實高校課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徑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強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縛,走到學生當中去,走進學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做細,做實,做好,給學生們更多的心理關懷。根據(jù)大學生的特點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普及和增強他們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以便于他們在產(chǎn)生心理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治療和疏導。第二,輔導員在加強心理教育這個工程上,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數(shù)同學們的心目中輔導員是他們最可信賴的人,輔導員是他們心靈中的依靠,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輔導員。所以,輔導員來做學生們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輔導員應該將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質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因此,輔導員應深入到學生當中去,貼近同學、了解同學,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做好學生們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疏導,及時解決,是解決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莎车县| 资中县| 西乡县| 驻马店市| 临猗县| 甘孜| 合山市| 普洱| 德化县| 哈密市| 日喀则市| 临安市| 苍梧县| 乌鲁木齐市| 武威市| 专栏| 抚松县| 进贤县| 夹江县| 沈丘县| 陕西省| 桃源县| 黔江区| 通江县| 民丰县| 文昌市| 威海市| 会昌县| 郓城县| 灵石县| 舒兰市| 丰镇市| 大城县| 榆社县| 略阳县| 新泰市| 台湾省| 衡山县| 九江市|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