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習教學工作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本學期我能認真的參加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按要求認真的學習了以下內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昌圖縣教育局文件精神、昌圖縣教師八條禁令、《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并按要求記好了學習筆記,完成了個人論文、自查報告、心得體會、工作反思、教育隨筆、教育案例等內容。通過學習,我能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堅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增強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平時積極參加全校的各種集體活動,支持并配合其它部門開展好各種活動。
二、在實際工作中體現高尚的師德。
一、教學方式新穎,學習模式獨特。
模具設計是一門專業技術課,涉及的領域多樣化,保括ug設計軟件、車床、銑床、數控車銑和加工中心以及電火花加工等,是一個相當全面的專業。因此,學習模具設計應該具有多方面的技術。由于此次培訓時間比較短,并不能全面學習,因此知識相對專一一些,所以在這次培訓中,我們重點學習了ug軟件和電火花線切割這兩門技術。
ug軟件的學習,采用的是項目教學法。通過設計一個模具的形式,將ug軟件中能夠用到的命令系統的掌握。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新穎,雖然說項目教學很早就提出了,但是真正用在教學上卻不好掌握。此次培訓采用這種方式,充分將培訓時間短、完成任務重的問題解決,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里,掌握到極多的知識。在這20多天的培訓中,我們通過幾個項目的操作練習,基本上將ug軟件的常用命令以及簡單使用掌握清楚,從而在考證考試中能夠得心應手,最終獲得中級模具工的證書。
二、理論與實踐并存。
在實踐操作的環節中,我們重點學習了電火花線切割機的操作。首先我們從書本上將理論知識系統的研讀一遍,不懂得請教老師,將理論知識更多的記在頭腦中,然后,我們又通過實際操作機床,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達到理論與實踐并存。在操作過程中,從卷絲,上絲,對刀,作圖,我們一絲不茍;在出現問題后,從發現問題、檢查問題、解決問題三方面,我們嚴肅認真;完成了一個產品后,從技術參數、產品質量、產品外觀上,我們嚴格把關。辛辛苦苦20天的培訓,我們從一個門外漢到一個初級專業手,其中的辛酸,只能自己體會,但是為了能夠學到技術,能夠真正學到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帶回來教給我們的學生,我們無怨無悔。
三、取長補短,服務教學。
培訓,一是要能學到知識,補充自身的專業知識,使自己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從而為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能夠走出去,學習兄弟院校優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取長補短,為教學服務,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我實習班主任是在初三,使我很感動的是里面的學生學習都很認真,遇到不懂的題目就會馬上提問。在我的印象中,班主任是一項繁重枯燥的工作。實習班主任的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重新的認識,擔任班主任可以給我們啊忙碌與艱辛,但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實習中跟這些可愛的孩子相觸中得到了很多快樂和欣慰。
實習的第二個星期,學校在初三級開了一個會議,內容是“定目標、勤博學、開創人生新起點”。我覺得這個會議挺好的,只要能使學生知道自己的目標他們才會更加努力的學生,去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開完了這個會議我覺得學生的學習更加的努力了。使我自己很佩服的一點是,這些學生他們每天都是那樣的學習,但是他們都沒有什么抱怨的。
(二) 教學工作
在教育實習期間,我認真做好教學工作計劃,虛心向原任老師請教,刻苦認真,精心修改教案,并根據教學要求,制作課件、膠片等教學輔助工具,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精煉教學語言,認真試講,熟悉教案,使教學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1、為使中心全體教師統一思想,中心統一組織學習了魯教高字(201x)8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師教學工作條例》等有關文件和規章制度。
2、開展教學質量檢查活動。在教學質量月活動中,中心對所開出的實驗實訓項目進行了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實驗準備、實驗教學過程組織、實驗實訓的考核等。檢查方法實施教研室、中心兩級檢查做法,教研室以檢查本教研室教師為主,中心則側重在對教研室和各個實驗實訓環節的質量檢查上。
3、教學質量月活動中,中心組織了五個教研室的主任會議一次,學習了學校關于教研室工作的條例,布置了中心關于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要求和考評辦法,加強了教研室主任對崗位職責的認識。
4、做好職業資格證書鑒定報名工作:為滿足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規范、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鑒定項目,鑒定中心分別在南山和東海兩校區召開了職業資格鑒定工作報告會兩場,參加學生400多人,對學生正確選擇參加鑒定的證書項目起到了應有的指導作用。共組織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證的9個鑒定項目、共計722人的鑒定報名工作;組織了“制圖員”職業資格鑒定的兩次組織工作會議和1156人的鑒定報名工作;數控中心組織了459人的數控機床操作工、數控工藝員職業資格鑒定報名工作;電工電子中心組織了260名學生的高級維修電工鑒定的報名工作。
5、開展“如何上好實驗實訓課的專題研究活動”,中心組織了聽取了盧吉利老師的電工實驗課、劉金海老師的PLC實訓課、丁麗娟老師的數控實訓課和王少平老師的金工實習課。主講教師交流了如何上好實驗實訓課的經驗,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
6、召開實驗實訓學生座談會,邀請了機電工程學院、現代制造學院、和自動化學院三個學院的學生60多人參加了座談,就電工電子實驗實訓、金工實習和數控實訓以及證書考試等工作讓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中心領導面對面地一一回答,對學生所提出的暫且不能解決的問題,會后中心領導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的辦法。
在本次活動中,查找的主要問題有:
1、數控中心數控實訓過程中,設備少學生人數多,有的機床設備上人數多至10人以上,影響了數控實訓教學質量。
2、電工電子中心有的教學項目實驗班級學生人數超過60人以上,使實驗教學難以組織,實驗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關鍵詞: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1-0216-03
根據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過程得知,校企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的深度融合、合作機制長效機制、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徑和有效保障,更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領會中央及教育部對高職教學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對我們教育創新的扎實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應正確把握其發展方向,推進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化,達到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
一、利益機制:以互利雙贏為原則
企業與高校在合作中都是利益的主體,是校企之間深入合作的驅動力。他們之間的合作是否深入,是否長期,均取決于在這個合作過程中能否給雙方帶來更多的回報,并且這種利益回報能不能在雙方中間尋找和把握到平衡點。目前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即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化,雖然企業要想招聘到一些高技能型人才比較困難,但是卻比較容易招聘到普通的勞動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而提高了企業同高職院校合作的積極性。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和企業必然要存在誰主導誰參與的原則。要想實現校企合作中的互惠互利,采取以學校為主體的合作機制具有很強的必然性和可實施性。所以,原有的高職體制就需要順應企業進行改革調整。
1.以企業的崗位設置為出發點,根據崗位開發能力點,在用人企業的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調整專業定位及教學計劃,開發設計出課程體系符合企業崗位能力的要求。
2.改變過去傳統的制式教育模式,實行彈性化教學,根據企業生產作業流程的需要進行安排布置,如可在周末教學,可在企業現場教學,可安排在晚間由企業專家進行講座等。改革一切傳統教學形式,一切以企業實踐為核心。
3.利用教師的專業優勢,為企業員工進行理論培訓。譬如可針對技術員工進行知識更新、職業培訓、解決技術難題,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其專業水準承接合作單位的新業務、開發項目和課題研究等。
4.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準畢業生在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合作單位也可根據實際用人需要和畢業生的畢業意向,選擇和畢業生直接簽訂勞動協議。當然,本校畢業生經學院培養合格后,可由簽訂合作協議的企業優先進行選擇。在校企合作中,學院得到了企業實踐的大力支持,企業更是在這場合作中獲得了貨真價實的好處。所以,這也是校企之間長效化合作的保障和動力。
二、參與機制:融入企業開展社會服務,實現校企資源共用
調動校企之間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積極主動性的主要措施就是建立雙方的參與機制。與此同時,參與機制還是加固和深化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目的。
1.組建專家委員會。建立由專業行家、相關專業有代表性的企業負責人、技術骨干,以及院校的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建的專家委員會,由專家委員會協商制訂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標準和教學形式。
2.校企雙方人員相互在對方單位兼職。譬如企業負責人及有關領導兼任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學生開展實踐課程講座;學院的專業系部主任(書記)可兼任企業技術部門的副職;還可聘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為學生的專業技術指導師傅。
3.薪金回報制度。合作院校可向企業的業內專家、兼職教授、專業技術指導師傅在完成一定教學任務和工作量的基礎上,支付一定的薪金,以回報其付出。
4.引進企業員工加入教師隊伍。在符合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將具備教師基本素質的企業在職員工正式調入學校從事高職教學工作,利用其企業工作經驗背景,改善高職院校專業的師資團隊,從而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
5.充分發揮離退休高級技工的余熱。將一些曾在企業擔任重要技術職務的離退休老職工返聘到學校來,利用其豐富的工作經歷,為學生作專業講座和專業報告,發揮其余熱。
三、約束機制:完善合作制度,加強監管
有合作就有制度,有制度才有約束,有約束必然要制定相應的規范,只有有了規范,校企之間才可能健康有序的深入合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權責入手,明確企業和學校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的關系,同時建立制度協議的約束,在法律的框架下,強化制度保障。其次,校企之間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校企雙方需要共同就教學質量監督、教學工作量的考核、教學項目單元的安排、校內外頂崗實習安排、學生頂崗實習補助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制度化修訂。通過制度章程的建立,加強質量監控,保障合作順暢運行。再次,還要對校企雙方進行道德上的約束。校企雙方要加強道德教育,尤其是校方時刻維護企業的形象和利益,要把企業視為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和利益團體,使其成為在今后的專業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對于頂崗實習的學生而言,既然在企業實習,就要把自己視為企業中的成員,融入到這個集體中,深入領悟其文化底蘊,遵循其規章制度,以企業的要求進行實習工作。
四、情感機制:真誠相待,心系校企
生存在社會中,必要的人際往來和情感的建立都是必要的,而校企合作就是建立在真誠相待的情感的基礎上的。在校企合作可有可無的情況下,推薦校企之間合作的深入的源動力就是人與人情感的構建。
1.加強信息的溝通和交互。學院領導、系部負責人、專業帶頭人要積極主動地與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交朋友,互通有無,常來常往,及時把握企業用人的需求及崗位的調整。
2.定期組織聯誼活動。校方定期地邀請與企業有合作項目的負責人及技術人員請來學校開座談會,探討當前合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定期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聯誼活動,譬如節假日慰問等。
3.在對校企合作工作進行改進時,要誠懇地征求企業相關人員的建議,接受或探討改進辦法。
4.深入企業第一線,了解企業聘用的兼職教師、指導師傅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并主動盡力幫其解決,解除其后顧之憂。這樣,能使其更加充分地融入學校,更加盡力地為學院的教學工作努力。而這種感情的建立,是非常穩定且長久的,這也更進一步地鞏固了校企合作的穩定性,使這種長效機制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五、保障機制:以政府政策為統領
要使學院與企業的合作有所突破,就要以政府為統領,積極扶持校企合作,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靈活實現人才人力的聘用,廣泛吸納企業中有能力的技術骨干、管理人才,參與到教學中,形成開放的用人機制。積極鼓勵高校專業課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專業實踐;建立政府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新產品研發、企業項目合作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和廣開綠燈。政府還要為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積極搭建平臺,譬如定期組織各學會、聯合會與院校間進行聯誼、辦論壇等活動,逐步形成企業化的市場運作、校企之間的聯動合作、互惠共贏的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2005年文件《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
[2]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Z].
[3]馬樹超,郭楊.高等職業教育:跨越轉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