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年級英語知識點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far adj. 遠的,遙遠的; 比較級farther,最高級farthest。例如:
His grandparents live in a far village. 他的祖父母住在一個遙遠的村莊。
The park is a little far from here. 公園離這兒有點遠。
2. quick adj. 快的,快速的;quickly adv.快地,快速地。例如:
He is a quick walker. 他是一個走路快的人。
He dressed quickly and went out. 他迅速地穿戴好便出去了。
3. early adj. 早的,提早的;反義詞是late。例如:
in the early summer 初夏;in the late afternoon 傍晚
4. north n. 北部,北方; northern adj. 北部的,北方的。例如:
Hebei Province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河北省在中國的北部。
He has travel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他游歷了北方各省。
5. ill adj. 生病的,不健康的; illness n.疾病。例如:
I was ill yesterday, but I’m better today. 我昨天病了,但今天好多了。
The child has suffered from illness for two years. 這個孩子已經病了兩年了。
6. worry v. 擔心,擔憂,焦慮;worried adj. 擔心的,擔憂的,焦慮的。例如:
What is worrying you? 什么事使你擔心?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at. 你不必為那件事擔憂。
You look worried. 你看上去很焦慮。
7. stop n. 車站 【同義詞】 station。stop一般指被指定在路邊的公共汽車站(bus stop),station一般指“火車站(railway station)”或“長途汽車站(bus station)”。例如:
Where is the nearest bus stop? 最近的公共汽車站在哪兒?
I met your father at the railway station yesterday. 我昨天在火車站看到你父親。
stop還可用作動詞,意思是“停止”。例如: Don’t get off until the bus stops. 公共汽車停了才能下車。
8. must v. (表示肯定推測) 一定,當表達“否定的推測”時,要用can’t(不可能),而不用mustn’t (不必) 。例如:
Our teacher must be in the office. 我們的老師一定在辦公室里。
That can’t be true. 那不可能是真的。
【短語小結】
1. by bus / boat乘公共汽車/小船
2. how far 多遠
3. depend on 視……而定,決定于
4. look at 看
5. have a quick breakfast 匆匆吃早飯
6. leave for 離開去
7. be different from... 與……不同
8. a number of 許多
9. get to 到達
10.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在世界的其它 地方
【句子運用】
1. ―How does Bob get to school? 鮑勃是怎樣到學校的?
―He takes the train. 他乘火車。
2. ―How long does it take?這要花費多少時間?
―It takes about 25 minutes to walk and 10 minutes by bus. 大約步行25分鐘,乘公共汽車10分鐘。
3.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從你家到學校有多遠?
―It’s three miles. 三英里。
4. Then the early bus takes him to school. 然后早班車把他帶到學校。
5. That mus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taking a bus. 那肯定比乘公共汽車有趣得多。
6. In North America, not all students take the bus to school. 在北美,并非所有的學生都乘公共汽車去上學。
7.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your town? 你認為你們城鎮的交通運輸怎么樣?
8. I need to see my friend. 我需要看我的朋友。
9. She is ill in the hospital. 她生病住院了。
10. Lin Fei’s home is about 10 kilometers from school. 林飛的家離學校大約10公里遠。
11. In China, bikes and buses are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在中國,自行車和公共汽車是使用最廣泛的交通工具。
12. Don’t worry. 不要擔心。
13. Let me look at your map. 讓我看看你的地圖。
【語法在線】
1. how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
2. 乘某種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
【能力遷移】
1. 談論怎樣去某地。
一、 七年級階段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七年級是學生初步、系統地進行英語學習的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要從最基本的要求出發,以對話之類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努力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情境,吸引學生全面參與。
由于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學生有踴躍發言、愿意交際等特點,這個階段用對話情境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可以采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生機(錄音機)對話等,當然,其中可以揉入一些讓學生競爭的因素,例如,教師問一個問題,讓兩組的學生代表搶答;還可以讓學生對照英語教材上的reading, 先整體感知,然后分步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了對話教學之外,閱讀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選一些內容不難,而且有故事情節的文章讓學生先自學,然后小組設計問題并讓其他小組解決,而對于有些知識點,則可以讓學生從例子中總結故事的中心思想,從而增強閱讀能力。一個實用的策略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準備幾個簡單一點的問題,并以之起導讀作用,然后讓學生先自主閱讀短文,尋找答案,最后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完善自己的答案,以此增加對文章的理解。
二、 八年級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課標》對八年級閱讀能力提出了八點要求,其中有這樣的描述:“能理解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生順序和人物行為;能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說明文等應用文體材料……”結合《課標》評價案例21中提到的一些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以下方面的內容(參考以下兩段內容)向學生提問文章的關鍵信息和大意,提問材料中生詞的含義,……”,對于八年級的教學策略,我們摘要例析如下:
提問“文章的關鍵信息或大意”。眾所周知,衡量閱讀能力高低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是否能讀懂文章的關鍵信息,是否能將文章的大意復述出來。就八年級閱讀教學而言,應該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一至兩遍后達到能夠復述這一要求,通過這樣的要求驅動,可以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閱讀之中。
提問“材料中生詞的含義”。我們知道,學生閱讀的好與差,往往體現在其能否將文中遇到的生詞的含義準確地說出來,因此,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精心研究文中出現的生詞,看是否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學生是不是能跳一跳、摘得到。
另外,教材上有不少用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專題和材料,在使用這部分材料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對閱讀材料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全材料上下文,對其中的陌生單詞的意思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查閱詞典的方式掌握陌生單詞的詞義。
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復核。由于八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不是很愿意舉手發言,因此教師要做細致的鼓勵工作,努力讓學生形成一種內驅力,讓學生愿意主動表達。
三、 九年級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課標》中對九年級的教學要求是“理解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等,這給九年級階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老師使用要求更高的閱讀教學策略。
我們可以從《課標》教學實例6的研讀中管窺到相關有用的信息。
本教學實例共有閱讀前預測和討論、閱讀時從材料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閱讀后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三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中值得借鑒的策略有: ① 教師通過“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schools in England?”等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根據自身已了解的信息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預測; ② 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行完成原定的任務; ③ 通過學生匯報,讓他們自主選擇表達的策略,使學生有自行組織語言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課標》還提出用重復的方式去引起全班學生注意的策略,這些策略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多加使用。
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通過表格的設計,讓學生帶著相關的問題閱讀課文,并于最后讓學生對中國與英國學校的異同進行比較。我們知道,比較是一種思維策略,通過比較,學生會自發地調動思維,使閱讀效益明顯增強。
在第三個環節中,通過詞匯學習、語法練習、寫作練習等系列課后活動,深化閱讀的效果。
【摘要】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將教師從黑板和電腦中解放出來,教師充分發揮教學靈活性、學生主動性,用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給英語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了師生互動、真正讓英語課堂“活”了起來。
【關鍵詞】電子白板 初中英語教學 高效英語課堂
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優勢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已悄然走進了中小學,走進了課堂,成為教學的“助推劑”,促進了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電子白板取代了傳統的黑板,電子白板筆代替了粉筆和鼠標,教師也不再被束縛在黑板和電腦旁邊。英語課堂實現了高效的教學氛圍的創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1.交互式電子白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創設了高效英語課堂。
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難以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任務上,而分心于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由此可見學生的注意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并持久地保持,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電子白板作為創新教學手段能激發并長期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在英語教學中效果顯著。
1.1 利用電子白板的圖片展示功能。在每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往往要進行組織教學,讓學生能夠很快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在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中的1a部分,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多媒體播放功能播放美國鄉村音樂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播放時用白板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激情歌唱的同時接觸新知識;第二步,用電子白板展示圖片,復習舊知識,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在句型操練中復習本節課相關的舊知識點;第三步:利用圖片和自制課件展開課堂,組織教學,句型引入,師生互動;在整個導入、復習、新授課過程中利用電子白板的圖片展示和縮放功能,將圖片進行放大縮小,讓學生清晰地看清圖片,并進行句型操練,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印象,從而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1.2 利用電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在英語教學中,經常需要強調詞的正確形式,詞組、句型等,對教學重難點需要進行標注。在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中的1a部分練習環節,我利用白板展示圖片及本課重點句型,讓學生操練,在練習中觀察探究,鞏固提高;在此過程中,我在提前輸入的文本文件上進行勾畫和標注,并且使用了不同顏色的標志進行著重標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重要信息的關注度,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2.電子白板提供了體驗式互動空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交互式電子白板為英語課堂提供了體驗的互動空間。
2.1 利用電子白板的圖片拖拽功能。在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1a練習環節,我在一幅圖上分別設置了programmer , engineer, actor等職業,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圖片并練習對話。然后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拖拽變換這些圖片的位置并進行表演。這個教學設計不但鞏固了當天所學的新知識,更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有了參與和體驗,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 利用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在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中的1a部分的鞏固環節,我把一個空白的電子白板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地在電子白板上寫出本節課所教授的各種有關職業的單詞,然后讓學生利用本節課的新句型進行表達,最后由我寫出本節課的重點語法及知識點,鞏固總結。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3.交互式電子白板提升了師生間的互動,使得師生關系更為和諧。
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個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忙碌過后,如今終于可以坐下來細數這一學期收獲來的經驗。
這學期,我擔任九(2)班和八(3)班的英語教學工作。為了做好這學期的教學任務,我按時上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備課、聽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及時反思教學,認真研究中考題型,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考點灌輸,使教學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有效率地開展。
具體總結如下:
一、認真分析學生
本學期,九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氣氛不是很濃,學習自覺性較差。整體而言比較差,多數學生存在基礎不好,對英語學習已經失去信心,最基本的英語知識都沒有掌握好。針對這些情況,我先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你不感興趣,無論你怎樣努力,也是沒有多大效果的。因此,我經常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或者精心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努力,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轉變,學習興趣也逐漸濃厚,學習成績有所好轉。
對于八年級學生,我比較熟悉,他們的英語基礎及知識的掌握情況我都比較了解,我的重心是引領他們鞏固所學知識,并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學習新的內容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升綜合素質。
二、堅持認真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課上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技能。另外,每次課后我都認真反思,本堂課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改善。對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造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意境,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上課時,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課后,布置練習,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練習,使講解清晰、準確、條理,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另外,我每天都堅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上進的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為了讓學生真正參入到課堂中來,凡是學生自己能講清楚的問題,都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決不越俎代庖,課堂上盡量精講、少講把時間都留給學生。
四、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本學期,堅持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九年級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課堂上我采取中英文授課,但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整體基礎比較好,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強些,我盡量用英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練習學生的聽力,也能培養語感,提高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也堅持用英語回答問題,從而訓練他們的口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效果很好。
五、認真批改作業
布置作業時,做到了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因材施教
細心做好培養尖子生的工作,狠抓“兩頭促中間”。每次測驗后,分析他們的知識漏洞及缺陷,及時找他們進行補差補缺,多關心、鼓勵后進生。從課堂、作業、測驗或其他方面注意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態度,鼓勵他們樹立起信心,努力克服困難,從不拋棄他們。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在公開場合大力表揚;當他們退步時,我找個別來談心,找出原因,指導他們解決。建立競爭機制,每次測驗、考試后,都有意識地激發學生上進的熱情。
七、成績與不足是我的工作動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任務;協作;探學
英語課堂是師生圍繞語言而開展的聚會活動,體現了語言交際性和開放化理念特征。圍繞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感知和靈活綜合運用能力,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產生學習沖動,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思維情感,更能夠使得他們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合作學習精神。教學實踐證明:圍繞任務驅動,幫助學生在自我探尋問題中總結反思學習色略方法,利于激活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動力與潛能,幫助他們在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一、同桌互說“話任務”,交流空白
英語學習中的任務話題其實就是圍繞各自的空白進行對話的載體,是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融合貫通。利用同桌之間的親密關系,引導他們在相互對白中提出疑難問題,讓他們能夠在找準任務話題基礎上更加適應教學需要。
同桌相互對話,讓任務話題更有深度和廣度,便于他們在交流空白的基礎上產生探知的動力。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任務話題指導中,我根據Jenny和Daniel的交流,建議學生圍繞“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導他們進行同桌對話,幫助他們在了解語篇表達主題大意的基礎上打開思維話匣子。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在同桌交流中就“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和“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話題進行交流,讓他們在主動說出自己疑難困惑中主動搜集相應的破解策略方法,幫助他們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內容。按照學生在對話中的內容,多給他們提供具有導向性的思考話題,讓他們能夠帶著目標任務進行主動探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學習境地。
指導學生在同桌對話中找出各自的問題,讓他們在隨心所欲的交談中各抒己見,更利于他們深化理解感知。引導同桌相互說出自己的疑難問題,讓他們在表達中達成共識,在對白中交流認知,更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多感知體驗。根據學生的不同感知體驗,鼓勵學生從文本素材中摘錄相應的信息,幫助他們在主動篩選提煉的過程中形成有在針對性的學習意見方法,讓他們增強理解感知的廣延度。多以巡視傾聽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多通過指導點撥的形式來幫助他們主動探知,讓他們在深入領會和積極互動中強化感知,提高綜合運用敏銳感。
二、小組討論“探任務”,深化體驗
任務式基于語言交際基礎上的協作互動,也是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的重要環節。注重小組討論任務,讓學生在深化認知體驗的基礎上主動拓展延伸,更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理解感知,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探討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對著問題,讓他們在參考中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小組討論探討任務,使得學生在彼此議論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務探究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討論,讓他們能夠在主動表達自己意見基礎上形成更為全面的語言感知。同時,我要求學生結合文本素材中內容,引導他們就其中發現的有效信息,圍繞“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進行相互討論,讓他們能夠在靈活運用素材的知識點中生成敏銳語言感知與思維方法。
指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任務中,應多給他們創設多元化的思考題目,讓他們能夠在語篇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更加自由選擇和靈活表達運用。關注學生的多樣化學習思維感知,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感悟主動表達。創設的任務應該體現開放化,讓學生能夠在發揮各自感知積累作用基礎上靈活自如運用。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鼓勵他們能夠提出各自的觀點,幫助他們在綜合運用中不斷開闊視野。
三、組間競賽“爭任務”,活躍氣氛
課堂協作是一種互動過程,更應該體現出競爭之意。注意發揮學生的群體智慧和力量,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互PK,能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組間競賽,賦予任務話題更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競爭中產生激情。
組間競賽,讓任務更有“嚼勁”。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結合學生對“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我給學生出了一道思考題目“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理解差異主動表達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爭論,讓他們在充分競賽的過程中,對“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為全面深刻的印象。
運用組間競賽任務,使得學生更加注重從學習探知過程中歸納思維方法,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上唱出悅耳的聲響。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多為學生創設友好、愉悅的環境氛圍,讓他們在積極參與和主動爭論中大膽展示才能。多參與學生的爭論過程,支持他們在爭執中闡述觀點,點撥他們能靈活運用。多給學生肯定性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主動抒發自己獨特的個性,讓他們在自由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向上的原動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四、師生溝通“論任務”,反思生成
培養學生敏銳語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他們知識技能發展創新的有效途徑。走出師講生聽的傳統學習模式,讓學生主動與教師平等對話,圍繞學習話題自由暢談,為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師生溝通任務,讓學生在主動談論中找到學習的觸發點,幫助他們在積極探究中總結方法經驗。
師生溝通應以“談任務”為中心,幫助總結反思。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務指導時,我沒有要求學生就查閱的相關資料闡述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而是提出了“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和“Why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問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真實想法主動表達。以這樣的方式談論任務,幫助學生在不斷總結反思的過程中生成豐富語言感知。借助這樣的話題來交流教與學,讓學生有更多自我表達和傾訴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使得課堂更加親切和諧,更利于學生在主動靠近教師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看法,增強學習信心動力。
談論任務過程,是教師延伸教學過程的基石。師生溝通應找準教學中的重點,圍繞話題任務多角度拓展延伸。談論任務時應多給學生反思的機會,引導他們在二次回顧中總結思維方法,讓他們能夠在自覺調整策略中提高整體運用技能。
總而言之,活化任務,給學生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方向,便于他們在緊扣要點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讓學生能有互動展現的機會,便于他們產生思維靈感。以創設和諧情境為起點,注重開放化與生活化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爭相合作和主動探知中找到興奮點,定能使得他們將任務探知當成是一種學習自覺,讓英語課堂更加生意盎然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唐麗麗.任務型閱讀運用對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影響[J].成才之路,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