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第1篇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8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或單位價值雖不足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或類似物資的組合。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綜合可分為六類:房屋和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他固定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特點包括:

(1)來源的特殊性。依據現行財政體制和財務制度,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形成的經費購置,由行政事業單位無償使用。

(2)不計提折舊。按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購建固定資產形成的實際成本直接列入當期支出,其原始價值同時在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兩個賬戶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也不計提減值準備,因此,從資產的購置到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始終保持不變。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所需經費則是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的。

(3)處置的特殊性。行政事業單位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減少固定資產時,按減少的固定資產原始價值直接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并不反映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凈值。在處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取得的價款、變價收入以及清理費用等,直接列入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而對固定資產凈值不做任何反映。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和業務活動中對所占有的固定資產實施不間斷的管理和核算,包括從編制固定資產預算、計劃采購、驗收入庫、登記入賬、領用發出到維修保養、處置等各個環節和各使用部門所進行的實物管理和財務核算。具體包括:

(1)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行政事業單位指定的專門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和指定專人使用和維護固定資產,定期檢查與維護、保養、防止曝曬、雨淋、添置消防設施防止火災等而造成的損失,有利于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

(2)保證固定資產核算的正確。固定資產核算的正確,直接關系到固定資產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的同時,改革固定資產的核算,使固定資產的核算必須做到“有賬有物,賬實相符”,有利于確保固定資產核算的正確性。

(3)保證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壞與行政事業單位是否能充分行使職能息息相關。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有利于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果,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二、行政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意識淡薄,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重視從財政、國資部門爭取經費,購置固定資產,而忽視了固定資產購進后的配置與使用效率,管理意識淡薄,導致固定資產盲目采購、重復采購,造成固定資產結構不合理甚至閑置。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財政、國資部門主要關心單位經費核撥及項目的審批和立項,對項目的實際使用情況很少過問,資產一經形成就為單位或部門占有、使用,這樣財政收支管理與資產管理相互脫節,財政、國資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也沒有相應的跟蹤考核,致使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淡?。欢枪潭ㄙY產的管理狀況不是領導干部考核指標。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盈利性機構,政績是考核領導工作情況的唯一標準,沒有將資產管理列入考核目標,對領導干部的離任審計,只進行財務收支審計,不進行資產移交和使用效率的審計,客觀上也導致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上不夠重視。

(二)制度缺失,職責不明確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經費來源于財政撥款,在財政部門、國資部門、機關事務管理局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關系上,存在職能交叉、分工不明的問題,導致制定制度、開展監督等資產管理工作“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在這種職責不明確的情況下,使用固定資產的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建立一套系統、規范、有效、責權利分明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無章可循。即使一些單位制定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設有專職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和配備相應的人員,但對管理人員配備要求不嚴,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的職責不明確,沒有建立對固定資產流失的相關責任追究機制,沒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另外,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制度不能認真落實,形同虛設,致使數額龐大的固定資產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三)賬實不符,核算不科學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對所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要定期清查,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防止資產流失”。然而,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會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不科學。

一是購入固定資產時,重復記賬。購入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固定資產入賬時,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固定基金”;支付款項時,借記“事業支出、??钪С?、或專用基金――修購基金”,貸記“銀行存款”。

二是使用固定資產的過程中,不計提折舊,不計提減值準備。這樣造成了資產負債表在任何時候只反映固定資產原始價值,虛增了在其報廢之前各個會計期間的資產和凈資產總量,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以及固定資產的減值無法得以反映;也造成固定資產使用期內的各會計期間的成本低估,結余虛增,不能真正體現會計核算的配比制度。

三是處置固定資產時,不反映處置凈值。行政事業單位因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處置固定資產時,按減少的固定資產原始價值直接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在此過程中取得的變價收入,發生的清理費用,直接列入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而對固定資產凈值不做任何反映。

(四)手段落后,監管不到位 固定資產管理手段比較落后,很多單位還是沿用幾十年來傳統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實物管理部門采用傳統的手工記錄卡片、手工統計數字的方式,基本上沒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導致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的系統性、時效性與有效性都較差。固定資產實物大部分是放在單位內部實行兼管,財務部門只負責固定資產的賬務管理,由于固定資產種類繁多,很難將每一張卡片與實物一一核對,這必然會加大監管的難度。另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固定資產管理的測試和評價體系,使得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缺乏相應的依據,同時也會使得管理人員不重視,導致固定資產的監管不到位。

三、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實現全員管理 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是促進固定資產管理的關鍵。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必須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充分認識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行政事業單位應確定單位負責人為固定資產的全面負責人,負責特大固定資產的審批,分管領導為主要負責人負責一般項目的審批,使用部門領導作為直接責任人負責固定資產的使用申請,維護與使用等。其次,要提高員工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認識,重視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二)建崗立制,強化管理 主要包括:

(1)建立崗位責任制。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從申請采購到處置退出,涉及崗位較多,應根據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建立固定資產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誰使用,誰就對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負責,明確崗位,規定責任。通常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崗位與預算審批崗位相分離,固定資產的采購崗位與資產驗收崗位相分離,固定資產的使用、保管崗位與資產記錄崗位相分離,資產的清查盤存應當獨立于資產的保管和會計記錄崗位,資產報廢申請崗位與資產審查批準崗位相分離。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將固定資產的管理的好壞,使用效能情況要與領導干部的績效掛起鉤來,以明確責任,并定期考核,以便崗位責任制能更好地執行。

(2)制定固定資產購建制度。固定資產購置是固定資產控制活動的第一道環節。購建固定資產前要從經濟、技術性能及適用性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固定資產的購建既要滿足日常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的需要,又要杜絕鋪張浪費,做到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能。因此,從固定資產的采購申請、審批、通知執行、采購、驗收、移交、結算付款到固定資產的安裝,到最后的記賬,都應設置相應的控制點,并明確其控制目標,配備相應的人員把關,特別是驗收環節最為關鍵,控制得當,可以保證購建的固定資產與合同規定相符,能夠確保固定資產的質量和完整性。

(3)完善固定資產使用制度。固定資產使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其效益的發揮,因此,必須完善使用固定資產的各項制度。首先,明確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的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在開始使用時,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必須在固定資產登記簿中登記,并開設固定資產卡片,詳細記錄固定資產的所有內容。在使用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應對固定資產實行定部門、定位、定人管理,防止無人負責現象,以保護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充分發揮其作用。期末,對固定資產實行定期盤存,以明確賬實是否相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申報各種變動情況。其次,完善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制度。購置固定資產的目的在于使用,而使用不當會造成資產的損壞。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完善固定資產的各項使用維護制度,如規定嚴格的日常維護制度,定期保養制度和憑操作證操作制度及相應的登記制度等,嚴禁非授權人員接觸固定資產。最后,建立定期盤存制度。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固定資產的具體使用單位,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通過現場盤點實物,編制固定資產盤存表,然后與賬面記錄進行核對,發現盤盈、盤虧情況,以明確固定資產的保管、使用、維護等情況是否正常。對清查盤點中發現的問題,必須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并填制盤盈、盤虧報告表,經使用單位和人員簽認后,送單位主管審批后,送財務部門作賬務處理,資產使用部門作固定資產卡片記錄。盤存是固定資產使用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定期盤存,不僅能暴露固定資產控制中發生的許多錯誤與弊端,還能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加強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4)建立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制度。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報廢、出租、出售、非轉經等問題,為杜絕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的隨意性,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相應的處置制度,以防止固定資產的流失。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明確固定資產處置的范圍、標準、程序、審批權限及責任,根據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和不同類別,在處置環節采購相應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對于使用期滿正常報廢的固定資產,應由其管理部門填制固定資產報廢單,經單位授權部門或人員批準后進入報廢清理。對于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應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提出處置申請,經單位授權部門可授權人員批準后進行處置。對于擬出售或投資轉出的固定資產,應由有關部門或人員填制固定資產清理單,經單位授權部門或人員批準后予出售或投資。在固定資產處置程序中,單位組織相關部門或人員對固定資產的處置依據、處置方式、處置價格等進行審核,“審核”是關鍵控制點,重點審核處置依據是否充分、方式是否恰當、價格是否合理。

(5)建立固定資產監督檢查制度。為了解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固定資產的監督檢查制度,明確監督檢查機構和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通常監督檢查是由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或授權的稽核人員承擔,主要檢查固定資產的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是否合理,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審計部門在完成檢查后,應對各項制度的設置及執行情況作出相應評價,對于管理中一些薄弱環節應提出改進建議。

(三)改革核算方法,計提折舊 按照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固定資產只核算原值不計提折舊和計提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中以原值反映價值形態,這樣無法在會計核算中體現固定資產價值的逐漸轉移,還會導致固定資產處置的隨意性。因此,采用權責發生制,改革現行核算方法是當務之急。采用權責發生制,參照營利性組織固定資產賬務處理方法,計提折舊和計提減值準備,以便更準確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為固定資產的處置提供參考。在日常使用中,根據固定資產未來實現經濟利益,合理估計資產使用年限及殘值,計提折舊,并對出現減值現象的資產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其賬務處理為:正常使用中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與減值準備,借記“所有者權益科目”(“固定基金”下設抵減科目),貸記“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作為資產負債表上“固定基金”、“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因報廢、毀損等原因減少固定資產時,按固定資產入賬原值,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同時,按該項資產已計提折舊及減值準備,借記“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記“所有者權益科目”。采用權責發生制,不僅能夠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逐漸轉移的過程,也能隨時了解固定資產的凈值,避免固定資產處置的隨意性,防止固定資產流失,還有利于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將成本與效率聯系起來,發揮節支增效的巨大潛力。

(四)建立信息系統,實現動態管理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人們已越來越借助電腦和網絡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固定資產的管理一樣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信息系統,實現動態管理。固定資產信息系統是屬于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保證資產安全完整、防止固定資產處理隨意性而設置。要建立固定資產信息系統,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需要,開發或購置固定資產管理軟件。軟件要求數據結構合理,各功能模塊設有用戶操作權限規定,還必須有審核功能,數據的綜合查詢功能強等。二是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數據庫,實現動態管理。在固定資產清查的基礎上,以清查數據錄入數據庫,同時實時錄入資產增減變動情況,將單位固定資產實行統一分類、編碼,將全部固定資產納入信息系統,明確原值、價格、購進時間、型號、使用部門、領用時間、使用年限等基本信息,還應有關于固定資產的維護保養時間與單位等日常維護的信息,并設置相應的查詢功能,以及關于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報廢處置等方面的信息。數據庫建設應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需要,不斷更新升級,提高單位資產管理水平,減輕工作強度,提升資產管理效率,充分發揮資產使用效能。三是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財政部門、國資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共享。四是培訓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加強單位資產管理人員對資產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方面的學習,使資產管理人員在業務知識和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掌握現代固定資產軟件的運用,促進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科研所;資產清查;固定資產管理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科研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科研所資產規模,尤其是固定資產規模日益龐大。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固定資產調節經濟發展,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科技事業和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這就要求科研所必須重視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本文從資產清查環節入手,結合2016年財政部組織資產清查盤點科研所資產清查的情況,探討強化科研所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科研所固定資產的特點

科研所固定資產與一般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主要是:

(一)非營利性,公益性

科研事業單位資產絕大多數是科研項目投入時購置,符合科研項目實施和開展研究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非盈利性。

(二)無償性

科研事業單位的項目資產多數通過國家財政資金、項目經費投入,資產的產權歸法人單位,科研人員無償使用于科研事業。

二、資產清查環節反映科研所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是固定資產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蒲兴潭ㄙY產主要是通過財政撥入項目經費的形式購置,項目研發人員是設備的無償使用者,科研所管理者法人產權意識薄弱,認為“誰購置,誰使用,誰管理”,而科研項目組或研發人員的關注重點在于科研項目的實施,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而不會主動共享固定資產。管理者未能充分發揮協調管理、集中調配、處置、共享的管理職責,資產重復購置、更新快、利用率低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不完善

資產清查中發現,很多固定資產的使用固狀態、使用人與賬面登記不符現象非常普遍,固定資產的登記信息都是申購環節記錄的信息,使用環節使用人變更,設備轉移、損壞、資產價值變化等日常管理不完善,而且固定資產閑置和毀損較多,單位管理者未能及時統一管理處置。

(三)管理系統“數據孤島”,不能有效地共享

目前,科研所賬務系統一般都有設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省級財政系統有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財政部有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三個系統相互獨立,沒有對應接口,系統數據庫框架模型不一致,信息系統不能有效地實現共享數據和交換數據,形成“數據孤島”。資產清查,報送的財政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數據也只是反映過去某個時點的數據,固定資產數據數據滯后,無法全面有效地反映科研所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而且固定資產各管理系統,主要都是科研所管理人員錄入固定資產申購環節信息,使用人沒有信息系統登陸權限,未能通過信息系統進行資產轉移、使用人變更等日常管理信息變更,科研所也也無法有效地通過信息系統對固定資產進行實時監控。

三、強化固定資產清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

(一)建立資產清查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科研所應當建立資產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將資產清查常規化、制度化,而不是財政部統一清查任務下達,單位為了完成任務才進行清查。建立資產清查制度,至少每年應對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對于清查出現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明確責任歸屬。通過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加強固定資產使用人,管理部門,單位管理者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二)加大資產清查出現問題懲處力度,規范資產日常管理

加強資產申購、使用、變更、調配、處置等日常規范管理,對各環節進行績效考核,明確各環節各部門職責,各環節出現重大問題應加大懲處。尤其要重視資產變更、調配、處置環節。資產變動時,使用人應及時上報資產使用狀態變更、使用人變更等情況,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才能及時了解閑置和損害資產情況,統一調配和處置,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構建固定資產大集中信息系統

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動態的管理過程,資產的數量、價值、使用人、使用狀態等都是動態變化的。為了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應當構建“中央-省-市-縣”縱向統一、“財政部門-主管部門-使用單位—使用人”橫向統一的大集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橫向方面:使用單位的內部使用人、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可以通過系統進行申購、領用、資產轉移、資產狀態變更、資產調配、資產處置等管理流程。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可以通過大集中系統實時了解和監控使用單位固定資產情況??v向: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可以隨時了解和監控各單位固定資產情況,可以通過系統上報匯總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大集中信息系統,對固定資產的形成、領用、使用、變更、處置、審批全過程進行痕跡管理、動態監控、統計匯總、績效考核??傊?,自上而下的資產清查制度化、常規化,能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規范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構建大集中信息系統,能全面提高科研所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朱麗霞.基于績效視角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19):122-124.

[2]顏萌.基于績效視角的高校資產清查工作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9):231-233.

[3]龔運芳.高校固定資產清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12(6):102-103.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第3篇

根據二零一二年四月一號開始實行的財政部令第六十八號《事業單位財政規則》,得知:當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一千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一千五百元以上),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被稱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管理則為單位價值雖未符合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1年之上的大部分同類物資。固定資產一般指的是以下幾類:1)房屋以及構筑物;2)專用設備;3)通用設備;4)文物與陳列品;5)圖書及檔案;6)家具、用具、裝具與動植物等。在高校固定資產中有五個特點,如:一為價值高,二為數量多,三為使用周期長,四為使用地點不集中,五為管理難度系數大。由于高校實施擴招政策,高校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固定資產規模逐漸增大,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也增加了難度、復雜度。過去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學校采取的都是較為傳統的方式,像條形碼編碼,主要是以人工為主,每年往往清查固定資產時,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且在清查期間會有管理混亂、資產使用效率低及資產流失等現象出現,對學校教學與科研會有極大地影響。而引入RFID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可將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活動、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以致讓實物信息、系統信息實時同步,故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可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2RFID技術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運用

2.1為提升工作效率對固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

為了讓資產全生命周期過程實現智能化全程跟蹤管理(全生命周期包含有采購、驗收、入庫、領用、使用變動及報廢),且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不需要任一人工,這就要對RFID技術進行利用。在校園網絡的基礎上,整合RFID技術,可將資產管理拓展到校園的角角落落,將分散的資產統一起來,集合到資產管理平臺上,致使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與具體使用部門能夠實時核對固定資產賬目,對資產使用部門的使用職責加以強化,讓其功能盡可能的發揮。

2.2為優化固定資產的監控對固定資產實現動態管理

日常工作所進行的監控資產數量、質量、流向等信息,對工作流程進行有效地實時記錄監控與記錄,皆為系統實時的,它讓管理員在辦公室內就可輕松及時的掌握資產的調撥與使用,對管理流程有所簡化,且對資產日常管理的壓力減輕不少,讓繁瑣的人工記錄工程得以避免,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加以提升。

2.3為加強管理意識、明確管理責任,實施多級管理

資產管理在各所高校中成為了綜合性、系統性、操作性都較強的系統工程。在資產管理系統中引進RFID技術,將會考慮到每一個資產管理者的不同職責,從而制定不同的操作權限為每一個資產管理者,在登錄操作時可以采取用戶的身份、密碼來分別識別。比如:資產管理部門在對負責的日常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與實施時,需對學校的教學科研設備、行政辦公設備、房屋、土地等進行一級管理和監督;財務部門為了對一級核算進行強化,需側重掌握固定資產總值,實行總量控制;各使用部門要負責資產的管理、使用和維護工作。

2.4為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強化資產的日常管理

資產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財務部門、實物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缺乏業務聯系以及溝通,導致賬面不能反映出資產的存在;有的單位即使擁有許多的貴重資產,卻無集成的信息系統,無有價值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致使固定資產管理難,工作效率低;在固定資產管理中,資產卡片與資產實物不相符;對于固定資產流失很難有效控制;資產清查費時、費力,效果不佳,經常出現前清后亂的現象;不能及時、準確的核算運營成本,時間一長,也就出現了財務固定資產賬、設備臺賬、固定資產實物賬之間的分離,也導致了賬實不符,家底不清。若是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引入RFID技術,可以大大提升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效率。利用反饋的信息及時查清資產使用情況,對資產的監控有所強化,學校閑置的資產也可以進行合理的配置,資產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3結論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日常管理

一、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一,固定資產管理職能分工導致出現管理脫節。目前,企業的固定資產在投資建設和日常管理上是分開進行的,這種體制是企業內部職能分工形成的,本身也符合內部控制管理要求。但是問題出在分工協調上容易出現本位主義。投資計劃部門、工程建設部門和財務部門從自身職責出發,由于管理職責不明確、部門之間協調銜接不順暢,管理脫節情況普遍存在。經常出現計劃部門缺乏對資產全面的把握、業務部門對現有的固定資產使用狀況和存量情況知之甚少、財務部門對資產帳實情況實物把握不清等問題。此外也會造成項目上報審批不及時、不該購置的重復購置、急需購置的又沒有資金等問題,造成了企業資金的極大浪費。

第二,投資計劃部門未對投資建設進行全過程監督。目前企業的資產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健全,程序比較規范。但如果沒有投資計劃部門嚴格調研審批,沒有全面考慮建設成本和經濟效益方面,就會造成固定資產購置以后出現閑置和效益不高。由于存在完成上級公司下達指標的壓力,計劃部門對于資產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造成很多項目達不到可研報告的效益目標,造成投資無效益或者效益低下。資產管理部門對于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驗收竣工參與程度不夠,財務部門也未對整個項目或購置進行總體控制,這使得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了解停留在賬面的基礎上,對于資產賬面和實物的變動情況無法全面掌控。

第三,資產管理流程亟待完善。完成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需要經歷項目立項、可研分析、預算、建設和竣工驗收等過程,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在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由于要完成上級投資指標,造成集中在年末結算的現象。固定資產只有在購置和項目竣工之后才會移交到資產管理部門去,資產管理部門在整個過程中毫無主動權。財務部門在轉資的時候要對固定資產明細進行分類、對設計費、監理費等期間費用進行分配,客觀上給固定資產明細核算帶來時間上的壓力。固定資產細化不足將會給固定資產管理帶來困難。此外,企業資產管理人員、資產使用人員在更換崗位和離職過程中,未能嚴格執行資產清點移交程序,且缺乏有效約束,容易出現帳外固定資產,造成企業資產流失。

第四,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亟待加強。完善體制建設,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長期以來是一個薄弱環節,由于無人認真監督管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產流失等經濟損失。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企業管理人員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觀念淡薄,認識不到位。目前企業配有專職人員和資產管理人員,建立健全了固定資產賬目。但部分資產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個別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低,崗位職責不明確,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缺少嚴格的監督。有些企業的資產管理人員只管理資產賬面,對于實際中的資產去向等并不明確。上述因素制約了固定資產管理水準的提升,日常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固定資產難以實現動態管理。

二、改進固定資產管理效率的策略

第一,企業內部應該成立固定資產統計報告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存量管理水平。企業應該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素質的提升,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實地檢查,增強管理人員對銷售企業的運營流程的了解,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充分發揮考核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資產管理網絡應該將固定資產其從計劃、財務、審計、預算和管理多方面的管理職能都納入到綜合性的管理體系之中來,并按照不同層次的管理要求將之劃分為監督報告層、實物裝備層、投資決策層等等。資產管理部門要確定為決策層提供的固定資產的信息是真實的、可靠的。在日常管理中強調動態管理的重要性,每月對固定資產進行實地盤點,并認真分析盈虧原因。資產調動要經過嚴格的手續,每一項固定資產都有專門的臺賬,對固定資產的使用現場要加大監督的力度。如果固定資產閑置下來,應該及時向相關負責人和投資決策部門報告那些有利用價值的閑置資產,投資決策部門對于存量的可用的固定資產統籌安排,可以為企業減少固定資產重復投資開辟一條道路。

第二,投資和管理協調機制要健全。企業應將固定資產的采購、審批、使用、管理等權限交由不同的部門辦理,責權利在制度上明確,在形式上分開,在執行中相互制約,避免某一部門利用權力代辦全部工作,制度一經制定必須嚴格遵守,并與各單位的考核機制相結合。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獎罰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的單位或個人給予合理獎勵,對管理不善的單位或個人,要采取必要的經濟手段進行處罰。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企業應該轉變觀念,從回報收益的角度來確立投資項目。在投資項目建設期之前就進行完備的投資收益分析。變粗放式控制為集約式精細化控制,通過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可行性、效益性,防止長官意志和行政命令,這樣不僅能節約項目建設的資金成本,還可以對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第三,要建立投資約束制度。由于近年來企業盲目投資的現象屢禁不止,企業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進行約束。固定資產折舊一般在經營考核中是被忽略和忽視的,這使得很多計劃投資部門認為爭取投資和項目是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體現,筆者認為在項目建設的時候可以考慮進入一項成本項目,也就是資產占用費,對資產的占用應該采取有償的方式,那些新增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地面設施建設和非經營用固定資產應該收取高額的資產占用費用,當利用閑置的固定資產進行新項目投資的時候,可以將資產占用費用從閑置的固定資產原值中扣除,固定資產占用就從無考核變為有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新建投資項目產生一定的約束,可以將固定資產投資控制在理性范圍內。另外,將考核結果與年度績效工資掛鉤,獎優罰劣,從而充分調動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推動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再上新臺階。

總而言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應該是一個整體,是投資管理和日常管理的有機結合過程,二者不應該割裂,并且需要有效的一套監督和管理機制作為輔助手段。要實施嚴格的審計監督責任制。將企業資產運營狀況,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等指標,納入到經營者業績考核當中。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對資產管理不善,企業資產質量下降,給予嚴格的處罰;對于失職、瀆職、甚至違法犯罪,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企業變革管理模式、進行體制變革已成為大勢所趨,從根源上減少固定資產的低效和浪費是我們管理的目標,企業應該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和日常管理應該以此為依據,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閑置資產,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和運營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程立.淺談加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J].科技創業家,2012.

[2]楊秀霞.淺談強化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J].企業導報,2013.

[3]趙鵬宵.開發企業閑置固定資產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2011.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范文第5篇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中央行政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各部門)。

第三條 各部門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合理配備并節約、有效使用固定資產,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條 各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應堅持統一政策、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物盡其用的原則。

第五條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以下簡稱國管局)負責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界定、清產核資等項工作,負責制定固定資產的配備及使用標準,對納入政策采購范圍的固定資產進行統一購置;負責閑置資產的調劑,對各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進行指導和監督;各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本部門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并對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經濟實體占用的固定資產實行監督管理。

第六條 各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設有專人承擔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并對所管資產的安全完整負有責任。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應相對穩定,工作調動時必須辦清交接手續。

第七條 各部門必須對專用設備的管理和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建立健全專用設備的操作、維修、保養、檢驗等管理制度;技術復雜、精密度高的專用設備的操作人員,應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二章 固定資產的范圍、分類與計價

第八條 符合下列標準的列為固定資產: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

(二)單位價值雖不足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按固定資產管理。

第九條 固定資產分為六類:房屋及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它固定資產。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房屋包括辦公用房、生產經營用房、倉庫、職工生產用房、食堂用房、鍋爐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圍墻、水塔、雕塑等;附屬設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內的電梯、通訊線路、輸電線路、水氣管道等。

(二)專用設備。指各種具體專門性能和專門用途的設備,包括各種儀器和機械設備、醫療器械、文體事業單位的文體設備等。

(三)一般設備。指辦公和事務用的通用性設備、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陳列品。指古玩、字畫、紀念品、裝飾品、展品、藏品等。

(五)圖書。指圖書館(室)、閱覽室的圖書、資料等。

(六)其它固定資產。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項內的固定資產。

第十條 固定資產的計價:

(一)購入、調入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調撥價以及運雜費、保險費、安裝費、車輛購置附加費等記賬;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記賬;

(三)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按改建、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后的凈增加值,增記固定資產賬;

(四)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照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或者有關憑證記賬,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時發生的相關費用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五)無償調入固定資產,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價入賬;

(六)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重置完全價值入賬;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移交手續的固定資產,可先按估價入賬,待確定實際價值后,再進行調整;

(八)用外幣進口的設備,按當時的匯率折合成人民幣金額,加上國外部分的運費及其它費用(外幣應折合成人民幣金額),再加上支付的關稅、海關手續費等計價入賬;

(九)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租賃協議確定的設備價款、運雜費、安裝費等記賬;

(十)購置固定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差旅費,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第十一條 固定資產不實行折舊,按原值入賬。

第十二條 已經入賬的固定資產除發生下列情況外,不得任意變動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根據國家規定對固定資產進行重新估價的;增加補充設備或改良裝置的;將固定資產一部分拆除的;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來暫估價值的;發現原來記錄固定資產價值有誤的。

第十三條 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動,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辦理,并及時通知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有關賬目作相應調整。具體賬務處理,按《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執行。

第三章 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

第十四條 購置固定資產應分清資金渠道,屬于基本建設范圍的(單臺設備和單項工程在五萬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設投資解決,不屬于基本建設投資范圍的由行政經費、事業經費或其它經費解決。屬于專項控制商品,必須按規定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購置。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對本部門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資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資產進行統一管理。

第十五條 購入、調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資產,應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統一驗收,屬于技術設備的還應會同技術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后,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據發票、固定資產調撥單或基建項目交付使用驗收單據等憑證,填制固定資產增加通知單,辦理有關入庫、財務報銷和使用單位領用等手續。

第十六條 接受捐贈或盤盈的固定資產,應由國家資產管理部門辦理接收和交接,并據固定資產交接單、發票或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報告單等憑證,填制固定資產增加通知單,辦理有關入庫、財務報銷和使用單位領用手續。

第十七條 調出、變賣減少或盤虧的固定資產,按《中央國家機關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權限范圍報批,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持國管局或本部門的國有資產處置意見、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報告單等憑證,填制固定資產減少通知單,辦理有關調出或注銷手續。

第十八條 正常報廢的固定資產,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技術部門進行技術鑒定,據鑒定意見及上級部門的國有資產處置意見等,填制固定資產減少通知單,辦理有關注銷手續。

第十九條 非正常損失減少的固定資產,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技術部門進行技術鑒定后,對非正常損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責任;據鑒定意見、對非正常損失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及上級部門國有資產處置意見等,填制固定資產減少通知單,辦理有關注銷手續。

第四章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條 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業務活動中對所需及占用的國有資產實施不間斷的管理及核算,包括從編制固定資產預算、計劃采購、驗收入庫、登記入賬、領用發出到維修保養、處置等各個環節的實物管理和財務核算。

第二十一條 在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中,財務部門負責按固定資產的價值分類核算,審核固定資產預算并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監督檢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計劃采購、驗收入庫、登記保管、領用發出、維修保養、調撥處置等具體管理,并負責分類進行實物量核算,根據各部門的實際情況,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資產占用單位承擔;技術部門參與專用設備的維修保養和技術鑒定;使用部門負責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維護管理,杜絕浪費。

第二十二條 固定資產預算及購置計劃既要從實際需要出發又要注意節約,要根據各類資產的配備情況及使用標準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固定資產,防止積壓浪費。對按規定實行統一采購的固定資產,要提供詳細的使用目的并寫明詳盡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條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必須完善固定資產賬卡、領用、處置、清查盤點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門須指定專人負責辦理本部門固定資產和其它物品的領用、保管、清點等工作。

第二十四條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驗收入庫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須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并記入《固定資產明細賬》,按物登卡、憑卡記賬;已入庫存的固定資產,要按照各類資產的使用說明和存放要求進行保管,填寫保管單位并定期檢查,庫存固定資產未經管理人員同意,任何人不準領用或調換;處置固定資產須填寫《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申請單》或《固定資產調撥單》,據單入賬;使用部門領用固定資產須填寫《固定資產領用單》,經主管領導同意后,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憑單填寫固定資產使用記錄卡并記入《固定資產卡片》。不經批準,任何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資產。如需借用固定資產,須經主管領導同意后,辦理借用手續。

第二十五條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配備給個人使用的固定資產或物品,要建立領用交還制度,并督促使用人愛護所用資產。工作人員工作調動時,應在其辦理所用資產交還手續后,方可辦理調動手續。

第二十六條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和使用部門應每半年對賬一次,使賬實、賬卡、賬賬保持一致。每年對本部門的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查明固定資產的實有數與賬面結存數是否相符,固定資產的保管、使用、維修等情況是否正常。對清查盤點中發現的問題,應查明原因,說明情況,編制有關固定資產盤盈盤虧表,按管理權限報經國管局或本部門主管領導批準后,調整固定資產賬目。

第二十七條 各部門發生國有資產產權變動、財務和賬務異常、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嚴重或掛靠單位脫鉤等情況,按國家規定必須進行清產核資的,應由本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國管局確定。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不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各種辦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資產,也要分類登記,參照本辦法管理。

第二十九條 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機關后勤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凡違反本辦法的,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龙江县| 惠来县| 双鸭山市| 阿瓦提县| 石棉县| 阿图什市| 洪湖市| 庆阳市| 门源| 历史| 华安县| 淄博市| 古丈县| 天水市| 临汾市| 维西| 武清区| 区。| 阿克陶县| 高要市| 定陶县| 利辛县| 合肥市| 安庆市| 咸阳市| 进贤县| 宁河县| 安陆市| 泰宁县| 贵定县| 江陵县| 台东市| 阿坝县| 修水县| 云龙县| 五莲县| 承德县| 夹江县| 徐州市|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