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稅法知識點整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068-01
摘要:本文結合福建省職業高中學生參加高職單招高考的特點,以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績,分析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做好考前復習,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高考的挑戰。
關鍵詞:基礎會計;復習指導用書;合作式教學;學以致用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層次的提高,職業中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高職高考,升入各高職院校繼續深造。近幾年,我輔導高三財經類專業《基礎會計》學科,無論學生基礎怎樣,甚至部分學生從未學過會計課程(包括原綜合高中學生),只要想讀書就可以取得優秀成績。連續九年我的學生參加高職單招高考,專業課滿分300分,平均分都在250分以上,其中2008年的平均分達到282分,最高分達到300分。這個成績令每個人滿意,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高考總分,使一些基礎文化課較差的同學,也能考入理想的大學。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作為教師應樹立“終生學習”觀點
財經類的專業課在我省只考《基礎會計》科目,雖然知識簡單,但會計學科的知識更新很快,在市場經濟下,新的會計事項不斷出現,國家幾乎每年都出臺一些與財務有關的制度、法規、規章。作為教師,即使在大學里學會計專業,那時所學的知識都已經落后,也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師都必須不斷的學習,別無他路。
僅僅掌握課本,對于學生是足夠的,但對于教師那是不行的,教師必須學習與《基礎會計》相關的知識,如《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等,還要學習財務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及各具體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并參加相應的職業職稱考試,比如會計師考試,這樣教師的專業知識才會系統化、專業化。教師講課要站在高高的講臺上,教師的知識臺階也應遠遠高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學。
二、深入研究高考復習指導用書的內容
高職復習指導用書的內容一般比較精簡,不夠具體,具體的內容和練習,要看相應的參考教材及課外資料。有些問題,不同教材有不同的解釋,特別是隨著會計制度的改革,出現新舊教材對同一個問題解釋的答案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參考幾套教材并與有關會計法規相結合,從中找出有益于高職復習的內容與習題,但又不能脫離參考教材與復習指導用書的內容,也不要過多的增加參考資料。比如我在幾年的教學中發現《福建省高職單招考試財經類專業基礎知識復習指導用書》一書,在內容上存在多處錯誤、異議及錯別字,于是著手整理,將書中錯別字和由于會計準則變化造成的多處內容異議的知識點整理出來,在教學中及時更正,不舊搬教材。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具備較深的專業知識并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三、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在學生之間開展“互助互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互助及協作的精神
基礎會計學是財會專業的一門專業入門課程,從課程本身的特點來看,基礎會計課程既有一定理論性,又有一定的實踐操作性,而對于初次接觸會計的人來講,又感到比較枯燥乏味,這些都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障礙。但是,只要抓住課程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從易到難,理論聯系實踐,由簡單到復雜的遞進教學,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由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能動性,調動先學會的同學教后學會的同學。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入合作學習方式,并將培養學生的互助及協作精神有機結合滲透到課堂的教學中去,讓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把課堂的部分時間及課外時間由學生支配,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在這里我重點談談在備考中我是如何運用“合作學習法”的。經過測試分析,綜合兼顧班上的同學不同的個性、成績高低,并征求、聽取同學們后的意見后,我有機地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推算出組長,我自任其中一組的組長。我對本組負責,各組組長對我負責,各組的組長在我的指導下對小組成員有效地進行了督導并開展學習活動。各組首先查擺本組成員在學習中的優缺點,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比、學、趕、幫,他們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每一位成員都得到足夠的尊重,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所長,在合作學習復習的過程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習考試的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所以我帶的學生在每年參加高考時,80%的考生能考240分以上,這與“合作學習法”的運用是分不開的。
另外教師要注意做好教學小結,一節課結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每一章講完,總結本章的內容,一本書講完,總結全書的內容。通過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很難忘記,這樣做也符合遺忘的規律。實際上,全書學習完畢,每個學生都能夠做到,不看課本的情況下,詳細的描述書中的內容。絕大部分學生,學完會計后,覺得會計很簡單,就那么一些內容,無論考試出什么樣的題目,他們都不怕。
四、強化練習,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
我在講解理論的時候,聯系大量的具體的經濟業務,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記住一些理論知識。但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應用,這也是學習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基礎會計》的關鍵是做會計分錄,為了讓學生掌握該部分內容。每學一個賬戶,我的腦子里都有相關的經濟業務,我會隨口出一個業務題,讓學生作會計分錄,通過做題,學生會很好的體會該賬戶的用法,借方記什么內容,貸方及什么內容,期末余額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這樣講完所有的賬戶后,學生只是理解了各賬戶。不會具體應用,一些賬戶,學生容易混淆它們的用法。特別是損益類,學生必須熟記這12 個賬戶?!爸鳡I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這4 個賬戶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的貸方?!爸鳡I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成本,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這8個賬戶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本年利潤的余額要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年末,將“利潤分配”各個明細賬的余額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中去。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借用T賬 ,以便于學生理解。僅僅將知識講透、講明白那是不夠的。必須將知識系統化,給學生某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帶領學生作一遍,再給學生另外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讓學生自己做。提醒學生注意,作練習的時候,要考慮該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應用那些知識。這樣反復練習,幾乎每個學生學會了應用該部分內容。考試的時候,很少有學生在業務題上丟分。
總之,會計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如果僅僅記住一些理論,不會應用,那可真是書呆子。書是死的,我們必須把他學活。怎么辦呢?根據認識的規律,在認識的過程中,要完成兩次質的飛躍。即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從理性知識到實際應用。會計的學習和教學必須很好的完成這兩次飛躍。最后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很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袁斐. 淺析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 才智 ,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