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歌曲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前進,快樂的少先隊員》,感受明快的進行曲節奏,抒
發少先隊員快樂生活的幸福感及將來肩負重擔的自豪感。
2.用自然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用不同力度的聲音演繹歌曲。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音樂學習,積累了一些音樂技能技巧,也掌握了一些樂理知識。部分學生能用自然明亮的聲音歌唱,并有一定的氣息支撐,但更多的同學還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向這方面努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尊心強也較靦腆、敏感,故主動展現自我的意愿不太強,需要老師更好的調動、鼓勵和引導。
重點難點:
1、掌握切分節奏X
X·
2、能用自然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導入:歡迎同學們走進音樂課堂,讓我們一起度過一段快樂的音樂時光。首先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拍拍手。
節奏練習:
4/4
X
X
X
X
|X
X
X
X
|
4/4
X
X
X
X|
X
X
X
X|
1、敲擊節奏。
2、你發現這兩條節奏有什么區別嗎?
3、講授:切分節奏
X
X
切分節奏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于音樂的需要,改變常規的節奏規律,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和強調而出現的節奏變化。
4、再次拍擊,兩條節奏給我們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樣?
第一條平穩、工整、略顯呆板,第二條跳躍、活潑、有動感。跳躍、活潑、有動感正是切分節奏帶給我們的感受。)
5、用第二條帶切分的節奏為歌曲的前一段音樂伴奏,注意邊拍邊聽音樂,合上音樂的節拍。
新歌教學:學唱《前進,快樂的少先隊員》
導語:剛才我們為之伴奏的這段音樂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中的一段旋律,想完整地聽聽這首歌嗎?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聽聽這首歌曲。
1、這首歌唱了些什么?
2、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
一、整體感知歌曲。
1、聽歌曲范唱。(課件播放)
2、點生回答第一個問題,引出歌名:《前進,快樂的少先隊員》,課件出示歌譜。
3、朗讀歌詞,深入了解歌詞內容。
4、再聽歌曲范唱。
5、回答第二個問題: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
6、師總:進行曲速度
朝氣蓬勃的
解釋“進行曲速度”:是指一群人整齊統一行進的速度,如閱兵式、運動會上運動員入場時的速度。
二、學唱歌曲
1、接龍學唱歌曲旋律。(師唱單數小節,生唱雙數小節。)
唱完第一段旋律后提問:旋律唱完了嗎?(沒有,還有第二段旋律,那么第一段和第二段旋律師一樣的嗎?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課件提示反復記號。)
2、用la音模唱歌曲。要求:輕聲,注意傾聽伴奏。
3、采用接龍唱法學唱歌詞。
4、跟著老師的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歌曲藝術處理
1、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點生回答,師總:可分為三個樂段——A
B
A,其中第三樂段前兩小節由第一樂段前四個小節壓縮而成,是第一樂段的再現。)
2、討論:三個樂段歌詞內容不盡相同,旋律也有差異,用什么樣的情緒來表現它們比較好?(第一樂段:陽光的
第二樂段:激昂的
第三樂段:輕快的)
3、帶著這些情緒上的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4、作曲家在作這首歌時還加上了很多力度的要求。(課件出示歌譜中的力度記號。)按作曲家給我們規定的力度演唱歌曲。同時注意三個樂段不一樣的演唱情緒。
5、小小音樂會。
根據上級化解大班額政策要求,結合我鎮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經中心校研究決定,報鎮黨委政府和縣教育體育局批準,決定成立保太鎮六年級悅教學改革實驗校區。為確保實驗校區順利成立,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目的意義
1.有效解決學校大班額現象。根據國家規定,學校必須消除45人以上班級,有效化解大班額現象。我鎮因學校相對集中,各完小均存在大班額,且暑假后一年級班級數普遍增加,給學校帶來極大壓力。按現在學校實際情況,學校面臨教室不足,師資缺乏等諸多問題。為有效化解這一問題,唯有將各校六年級整體入保太中學就讀,可同時解決以上困難。
2.解決六年級學科教師不足問題。六年級教學工作歷來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六年級教師的配備更是是學校優先考慮的問題。但因學生分散,各完小師資不均衡,加之請產假教師逐年增加,給六年級教師選配帶來極大困難。特別是英語學科,全鎮專職英語教師人數有限,大部分班級只能只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導致六年級英語成績不理想。如將六年級集中就讀,則有利于中心校集中優秀師資,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六年級教育教學質量。
3.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六年級集中就讀后,中心校將重新分班,平衡班級成績,增強班級、學科競爭性,中心校將創新管理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引入競爭機制,強化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4.有利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我鎮自實施悅教育改革以來,先期實驗班級和學科取得了顯著成效,本學期悅教育改革進入關鍵時期,在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上面臨諸多挑戰。因參與課改教師較為分散,無法形成濃厚的改革和教研氛圍,優秀教師的課改經驗無法及時推廣,同時教師面臨課改難題時缺乏必要引領。而將優秀教師集中則有利于形成團隊科研優勢,同時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學評價改革、學生自主管理改革等,實施系統化、綜合性改革,打造課改樣板學校。
5、有利于開展社團活動深化課程改革。六年級集中就讀,因學生在校有充足的學習時間,為開展社團活動提供了時間保證。中心校將配齊音體美教師,開足開齊音體美課程。同時設立各類特色社團,讓學生有機會參與社團活動,讓學生學的有效,學的愉快。
二、日程安排
1、8月23日安排部署階段:召開完小校長會,安排成立六年級實驗校區工作。
2、8月24日 宣傳發動階段:各完小召開家長會,聽取家長意見,統計家長意愿。
日期
負責人
上午
下午
8月24日
孔祥友
羊城完小
孫莊完小
孫維東
三陽完小
高白完小
張厚峰
天齊完小
魯埠完小
朱林良
中心小學
華村完小
2、8月25-26日 走訪攻堅階段:各完小組織教師開展家訪活動,對存在困難的家長耐心說服。
日期
負責人
負責完小
8月25-26日
肖圣
羊城完小
孫莊完小
林立功
三陽完小
高白完小
魏江南
天齊完小
魯埠完小
李龍
中心小學
華村完小
3、8月27-9月1日 具體實施階段:組建實驗校區班子及教師隊伍;制定實驗校區管理評價制度;召開實驗校區全體教師會議;籌備開學工作相關事宜。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集中起來,圍繞一項或多項任務來完成教學過程。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同等重要且表現特征鮮明的學科,不僅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任務驅動模式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利用老師的指導或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來完成一定情境下有意義的任務目的,以此通過應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完成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和掌握。也就是說,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可以綜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執行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2、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改革
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對課程設計以及對教學方式的改革上:
2.1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
對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課程設計,主要是對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任務進行有意義、有目的性的建構。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主要是由教師引導并組織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并合理創設學習情境,導入新課程內容且布置學習任務,然后教師對提出的任務進行有效分析并進行操作指導,學生在此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并做好筆記,然后由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由學生按布置好的任務分配合作,實踐操作盡量由學生自己來進行,教師在此過程中注意引導、啟發學生解決問題至順利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后由學生自己將任務完成的相關信息整合出來并舉行交流討論會進行探討,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并讓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進行歸納整合,總結出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網絡安全知識系統地吸收,同時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水平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的能力。
2.2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一改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而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輔助者,建構有學習意義的學習任務并引導、促進學生去學習,通過設置情景、討論會話等不同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意識,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以有效掌握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并且,讓學生對自己完成任務的學習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并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運用、實踐并解決相關問題,形成一個完整、自主的學習體系,讓學生懂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理論指導實踐來進行具體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結語
論文關鍵詞:軟件工程;案例驅動;實踐教學
一、引言
軟件工程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的核心專業課之一,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課程。研究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技術方法、工具和管理等許多方面。近些年來,軟件工程發展迅速,新的技術方法和工具不斷涌現。是一門集理論、應用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軟件項目從定義、開發到維護的一般過程,掌握指導軟件開發的各種方法,能夠利用工程化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進行軟件項目的分析、設計、實現和維護,為今后從事實際的軟件開發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
與計算機科學中的其它專業課程相比較,軟件工程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一)軟件工程發展迅速
為了擺脫“軟件危機”的困擾,軟件危機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迅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特別是隨著全球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軟件工程已經成為一門異常活躍的研究學科。在過去十幾年中,軟件開發方法百家爭鳴,除了傳統軟件工程和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外,還出現了面向構件軟件工程和形式化軟件工程等,軟件輔助工具也層出不窮。
(二)文理綜合類學科
軟件工程是指導計算機軟件開發和維護的一門學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術和方法來導軟件的開發和維護。主要講述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術方法,同時也涉及工程方法,管理,經濟等文科類學科,與理工類的其它學科相比,可以說軟件工程是理工類中的綜合文科類知識的學科。
(三)工程性要求高
軟件工程課程講述的軟件開發和維護的原理和方法,很多都是啟發性規則,即專家和學者在軟件開發,運行和維護實際工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僅在課堂上講授理論就像紙上談兵,只有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將理論應用到實踐工程中去,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才能更快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
針對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傳統的只強調理論學習的教學方法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軟件工程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一)案例驅動的理論教學方式
理論教學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軟件工程講述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都是抽象的,為了讓抽象的理論教學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們按照如下步驟逐步展開軟件工程課程的理論學習。
1、軟件工程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它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2、軟件生存周期,以及各個階段的任務、過程、使用的工具和具體方法;3、軟件工程的管理技術。
在理論講解的過程中,講解重要理論的同時,要結合案例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減少理論學習的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理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同時,在理論教學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
(1)多媒體教學。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大量課件。這些課件可以形象化地講授軟件工程基本原理,并且在同樣的一節課內能比以前傳授更多的知識。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將部分內容制作成課件供學生自學,以便于學生課外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2)雙語教學。軟件工程嘗試實施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優秀的原版教材,課件和作業大部分采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并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同時,給學生提供英文的課外閱讀資料,以使他們及時了解國際最新發展。 (3)研討式教學。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也要求師生互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用理論和經驗去引導和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勇于發表意見特別是提出新見解。討論之后,同學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課程內容的方法和步驟,這個過程讓學生覺得感受很深、收獲頗大,通過課堂討論和分析實驗,使理論有實踐做支撐,抽象的知識變得看得見,用得著,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4)遠程教學。在軟件工程的教學中,通過建立軟件工程學習論壇網站,為學生更好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網站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下載相關業界信息;了解軟件工程發展動態。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在線、離線的交流;同時,網站也經常開展課程的專題討論和專家在線講座。
(二)案例分析應用的實踐教學方式
1、各生命周期實踐分析。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入上機實驗環節,對于軟件工程的每個生命周期,計劃適合的小規模案例,學生通過對每個生命周期案例的分析和設計,掌握每個生命周期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具體的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每個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完整案例設計打下基礎。
2、綜合知識運用的完整案例設計。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通過小學期的課程設計來完成,是軟件工程實踐的集中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對一個完整系統的研發,理解軟件開發的流程和方法,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軟件工程思想。要選擇具有目的性、典型性、完整性、真實性、易于理解的軟件案例。這一過程主要步驟如下:
(1)選定一個規模適中的軟件系統。
(2)對指定軟件系統做可行性研究,在系統可行性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需求分析,根據需要選擇畫出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和實體聯系圖,狀態轉換圖等,寫出需求分析說明。
(3)對該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畫出軟件結構圖,判定樹等。
(4)編碼實現該系統,并使用白盒測試技術或黑盒測試技術等對系統進行測試。
(5)驗收所作軟件系統,進行答辯。
另外,除了上述步驟提到的各種圖形工具之外,也可以借助其他輔助開發工具。
(三)結合實踐的綜合能力測評
現行的考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論考試,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評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但是難以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具體案例分析及知識運用能力,無法單一的根據筆試試卷很好的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專業素養。應該從多種形式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和綜合專業素養等。結合軟件工程課程的特點,考試的形式采用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的形式,分別所占比例為:平時表現占總成績10%,理論考試占總成績50%,實踐環節占總成績40%。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查手段,能夠更充分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和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8-0089-02
1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案例教學不單指向教,而且也涵蓋學。其可貴之處在于從來自社會實踐的案例中的問題出發,啟動特有的教學程序,而在教學系統結尾,又回歸到問題的解決之上。與傳統的“從概念到概念”的灌輸、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顯示出理論聯系實際、促使學生尊重社會實踐的優越性。
2計算機網絡課程特點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密切結合的新的技術領域,是高等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重點課程,其特點是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計算機網絡”課程要求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如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計算機網絡OSI和TCP/IP體系結構,特別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描述,更是晦澀、不易理解的難點。
計算機網絡在整個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目前高校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從概念到概念”的傳統教學模式不適合講授抽象的網絡知識;二是網絡教學缺乏實踐操作。
3 “計算機網絡”案例化教學實踐探索和思考
3.1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案例”化實現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換句話說,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就是計算機網絡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應用案例教學思想,引入了兩個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來思考和討論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構成。
其一:有兩位不同國家的哲學家要進行對話,他們使用不用的語言。他們所要通話的內容需要有共同的興趣和認識,但是使用不同的語言不能直接通話。因而,他們每個人都請來一個譯員,將他們各自的語言翻譯成兩個譯員都懂的第三國語言。兩個譯員可以使用共同懂得的語言交流,但是,他們在不同的國家,還是不能直接對話。都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將交談內容轉換成電信號在物理媒體上傳送至對方。然后,讓同學們討論,在這樣一個案例中,需要幾個層次和什么層間服務?最后,經過討論,同學們都認識到,復雜問題簡單化的一個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形成了“哲學家/譯員/工程技術人員”這樣的層次。
其二:為了進一步講述分層設計思想中的接口和協議的概念,在講課中,引入了郵政系統的分層模型。如圖1所示。
人們平常寫信時,都有個約定,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內容。首先,我們寫信時必須采用雙方都懂的語言文字和文體,開頭是對方稱謂,最后是落款等。這樣,對方收到信后,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內容,知道是誰寫的,什么時候寫的等。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約定,如書信的編號等。
信寫好之后,必須將信封裝并交由郵局寄發,這樣寄信人和郵局之間也要有約定,這就是規定信封寫法并貼郵票。在中國寄信必須先寫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后才寫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郵局收到信后,首先進行信件的分揀和分類,然后交付有關運輸部門進行運輸,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鐵路或公路運輸部門等。這時,郵局和運輸部門也有約定,如到站地點、時間、包裹形式等等。
信件運送到目的地后進行相反的過程,最終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雖然兩個用戶、兩個郵政局、兩個運輸部門分處甲、乙兩地,但它們都分別對應同等機構,同屬一個子系統 (同等層之間協議,水平的) ;而同處一地的不同機構則不在一個子系統內,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通過接口,是垂直的關系)的關系。很顯然,這兩種約定是不同的,前者為部門內部的約定,而后者是不同部門之間的約定。
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通過對圖1的閱讀和討論,從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分析入手,形成了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認識: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兩臺計算機中兩個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與郵政通信的過程十分相似。
以上案例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同學們的討論和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知識有了很好的理解,教學效果顯著。
3.2實驗課“案例化”組織方式探索
實驗課的實驗項目往往是很好的“案例”載體,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做了一些探索。在實驗環境良好的情況下,把學生按組組織,每組推選一位組長,分配好組員的任務。完成之后,各組通過投影儀交流,并推選學生評分員,進行打分、提問、交流,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圖2是教學中同學在實驗室的情景。
3.3網絡協議的案例可視化設想
網絡協議是計算機網絡課程中較重要的部分。然而這部分內容的理論講解總是有限和抽象的,筆者對網絡協議可視化教學的設想是:引入實際編輯狀態,實現TCP/IP各層協議仿真及各層協議字段值的編輯,提供手工和自動計算校驗和方式,加深校驗和計算過程的理解;靈活的數據仿真發送功能,根據不同實驗的需要實現數據的單幀發送、多幀發送及重復發送;便捷的網絡掃描方式,提供主機掃描和主機端口掃描功能;形象化的協議模型層次圖,使數據幀的編輯不再抽象,協議層次關系表現更清晰更直觀;運用多種協議模板快速建立一個數據幀,提高實驗操作的效率。這將是一個生動、有趣和深入的過程。
4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