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屠呦呦獲獎感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并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夏皮羅表示,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屠教授的工作為世界提供了過去半個世紀里最重要的藥物干預方案。
從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惡性瘧疾、腦瘧有著強大的治療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神奇物質,被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稱為“中國神藥”。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屠呦呦衷心感謝為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作出重要貢獻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傳統中醫藥多年來一直服務中國和亞洲人民,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她呼吁開展全球性合作,使中醫藥和其他傳統醫藥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條件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屠呦呦團隊與國內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并從《肘后備急方》等中醫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世界數億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屠教授的成就是所有傳染病領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屠教授作出了主要貢獻,值得獲獎,”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出席頒獎儀式時對記者說,“這也是中國傳統醫藥可以引導發現青蒿素這樣有用化合物的好例子。”
全球醫生組織執行董事和中國辦事處總代表時占祥說:“這也給投入醫學研究的后來人一個重要啟示,醫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和漫長的驗證歷程。能在國內外發表多少學術論文,并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醫學工作者追求的終極目標,只有樹立樸實的理念――治病救人和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升華,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屠呦呦的獲獎,給中國科學界帶來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座獎杯。
[青蒿素的發現]
■ 1967年5月23日,一個集中全國科技力量聯合研發抗瘧新藥的大項目――“523項目”正式啟動。60多個單位的500名科研人員組成了研發大軍。
■ 1969年1月,時年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
■ 1971年,經過反復篩選、試驗,屠呦呦領導的研究小組將目光鎖定青蒿。屠呦呦查閱古代文獻《肘后備急方》時有幾句話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絞汁”和中藥常用的煎熬法不同。這是不是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溫下被破壞?屠呦呦受到啟發,想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經過190多次失敗后,終于,用乙醚制取的191號樣品,對鼠虐猴虐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 1973年初,北京中藥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結晶。隨后,青蒿結晶的抗瘧功效在其他地區得到證實。“523項目”辦公室將青蒿結晶物命名為青蒿素,作為新藥進行研發。
■ 1984年,科學家們終于實現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高度評價
[抗擊瘧疾的“有效武器”]
瘧疾是與結核病、艾滋病并稱的全球最嚴重傳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項目協調員帕斯卡爾•林瓦爾德23日在日內瓦表示,青蒿素類藥物的問世為人類抗擊瘧疾的戰斗提供了“有效武器”。200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從此青蒿素作為“中國神藥”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英國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的統計顯示,青蒿素復方藥 物對惡性瘧疾的治愈率達到97%,據此,世衛組織當年就要求在瘧疾高發的非洲地區采購和分發100萬劑青蒿素復方藥物,同時不再采購無效藥。
據悉,至2009年年底,已有11個非洲國家的青蒿素類藥物覆蓋率達到100%,另有五個非洲國家覆蓋率為50%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