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泡沫論文

經濟泡沫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泡沫論文

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金融市場的歷史和現(xiàn)實經驗表明資產價格泡沫的膨脹與過剩的流動性和正向的經濟預期有密切的關系。本文通過設置四組不同流動性條件、分紅條件的實驗室資本市場,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檢驗了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對資產價格泡沫膨脹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是推動資產價格泡沫膨脹的兩大要素,但流動性因素對價格泡沫的影響更具有獨立性和主導性:無論分紅預期高還是低,流動性過剩都會帶來顯著的價格泡沫。此外,在流動性不足和低分紅預期的條件下市場會出現(xiàn)負泡沫。結合行為金融理論,我們認為價格泡沫的膨脹來源于交易者固有的認知偏差,流動性過剩為認知偏差轉化為市場定價偏差提供了條件,而高分紅預期可能會進一步激發(fā)過度樂觀這類認知偏差。

一、引言

從18世紀的南海公司泡沫,到2000年的網(wǎng)絡泡沫,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資產價格泡沫的膨脹及其破滅一直是金融領域關注的主要問題。然而,資產價格泡沫通常是難以進行事前預測的,人們只有在泡沫破滅之后才認識到泡沫的存在。Kindle2berger(2000)曾對金融歷史上的泡沫事件進行總結,他指出這種大眾性的癲狂是不能預測的,但是兩種因素會使泡沫形成的可能性增大,第一種因素是正的經濟預期,第二種是放大的流動性。回顧2006年至2007年的中國股市,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給投資者帶來的樂觀預期成為股價上漲的動力,而經濟系統(tǒng)的流動性過剩將股價的膨脹進一步放大。流動性過剩不僅出現(xiàn)在2007年的中國,研究者認為當時出現(xiàn)了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而且這樣的流動性過剩很可能導致了美國、英國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市場的過熱(Becker,2007;GieseandTuxen,2007)。2007年10月美國道瓊斯指數(shù)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收盤價———14164.93點;中國上證綜合指數(shù)也一舉突破了6000點大關。然而,在隨后爆發(fā)的金融危機中,市場銀根收緊、世界經濟增長下滑的預期使投資者信心受到沉重打擊,包括中國、美國股市在內的全球股市大幅回落。2009年,在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和經濟復蘇預期的影響下,我國股票市場又開始走出低迷的局面。金融市場的動蕩再次證明了流動性條件、經濟預期與資產價格密切相關。

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影響通常是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的,第一是資產組合的途徑,流動性的變化意味著市場資金供需結構的變化,也意味著市場利率的變化,而利率的變化會影響資產的相對價格,引發(fā)投資者對資產組合的調整,從而影響資產價格;第二,流動性的變化通過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宏觀經濟指標對實體經濟的運行產生影響,資產價格是對實體經濟運行情況的反應,當實體經濟發(fā)生變化時,資產價格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從投資者心理來看,經濟預期是對實體經濟發(fā)展前景的判斷,因此經濟預期對資產價格也存在密切的影響。傳統(tǒng)的金融學、貨幣學理論探究了流動性條件、經濟預期與資產價格之間的傳導機制,能夠解釋當流動性過剩、經濟預期高漲時資產價格合理上漲的部分,卻無法解釋資產價格中的泡沫成分,也就是資產價格對實體經濟決定的基礎價值的非理性偏離。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為我們認識資產價格泡沫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途徑。

本文的研究旨在資產實驗中引入“流動性”與“預期”兩個因素,檢驗在高分紅預期和低分紅預期兩種不同的情況下,流動性水平對資產價格泡沫的影響;以及在高流動性和低流動性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分紅預期對資產價格泡沫的影響,實驗設計的目的是使實驗市場價格泡沫的膨脹條件與現(xiàn)實更具有一致性。研究的意義在于分析流動性和預期對市場泡沫形成的影響機理,由此對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jù)。例如,如果實驗表明在高經濟預期的條件下,流動性是否過剩對資產泡沫沒有影響,那么當經濟預期高漲時,通過貨幣政策調節(jié)流動性是無法達到控制泡沫的目的的。

本文的結構包括六部分,第二部分是對文獻的簡單回顧,第三部分介紹理論假設和實驗設計,第四部分是實驗結果及其分析,第五部分是對實驗結果的行為金融學解釋,最后是結論和進一步的討論。

二、文獻回顧

對資產價格泡沫問題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至今仍然方興未艾。我們認為有關泡沫問題的理論研究大致是沿循著三個方向進行的①:第一是理性泡沫理論,理性泡沫的概念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的理性預期理論之中,是在標準金融理論的框架內證明人的理也會產生泡沫。例如,Blanchard和Watson(1989),Diba和Grossman(1988)都是通過建立投資者最優(yōu)投資行為模型,證明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框架內理性泡沫存在的可能性。第二是非理性泡沫理論,非理性泡沫理論認為泡沫產生的原因是某些交易者的非理,例如,DeLong等(1990)建立的噪聲交易模型中存在理性和噪聲兩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解釋了為什么交易者不能或者不愿意通過交易把價格回歸到基礎價值。近年來,非理性泡沫理論更多地從研究個體心理決策過程出發(fā),用投資者學習過程、投資者情緒等因素來解釋泡沫問題,構成了新興的學科———行為金融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第三是泡沫產生的外部因素即市場環(huán)境理論,主要關注于市場結構、制度、文化、市場流動性、宏觀經濟預期等導致泡沫產生的因素。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認為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結構是導致價格泡沫的一個重要原因。Allen和Gorton(1993)通過構建模型指出在不允許賣空的條件下,交易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會導致泡沫的出現(xiàn)。目前,更多的研究是將第二和第三方面的理論結合起來,討論外部因素如何通過影響非理性投資者的行為從而導致市場的價格泡沫。例如,賓斯維杰(2003)指出在非理性決策的框架內,流動性或金融約束的放松對創(chuàng)造“可持續(xù)性泡沫經濟”提供了必要條件。Shiller(2001)則以美國新經濟為例,認為在“將來比過去更有前景”這樣的經濟預期下,非理性投資者的行為刺激了投機性泡沫的產生。

在資本市場泡沫理論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如何對理論進行檢驗得到了持續(xù)的探索。從20世紀80年代起實驗經濟學方法成為檢驗市場泡沫理論的一種重要工具,研究者已經進行了無數(shù)次有關資產價格泡沫的實驗。在這樣的實驗市場中實驗參與人通過聯(lián)網(wǎng)的計算機參加模擬的資產市場交易,參與人持有的資產在每個周期都可以得到分紅,分紅的大小是按照實驗者事先給定的分布概率隨機決定的,實驗的目的在于檢驗泡沫會在什么情況下產生(例如:Sunder,1995;Sonnemansetal.,2004;Hommesetal.,2005)。在這些研究中,Caginalp等(1998,2001)對流動性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現(xiàn)金充裕的市場證券價格顯著地高于現(xiàn)金匱乏的市場。Caginalp和Ilieva(2008)繼續(xù)采用類似的實驗設計方法,研究了實驗中的個體行為,他們把實驗參與人分成基于動量的交易者和基于基礎價值的交易者,實驗結果表明動量交易者現(xiàn)金的增加是資產泡沫膨脹的原因。在國內的研究中,高鴻楨和林嘉永(2005)利用實驗方法證明了信息不對稱可能引起市場操縱行為,從而導致價格泡沫的形成。金雪軍和楊曉蘭(2006)進行了流動性與資產價格泡沫之間關系的實驗檢驗,結論表明代表市場資金約束狀況的流動性價值與證券價格泡沫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關于經濟預期與資產價格泡沫之間的關系,Ackert等(2002)設計了一組實驗,包含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證券,它們的分紅預期期望值相同,但分紅預期的方差存在差異,方差大的證券稱為彩票式證券(有較小的概率獲得較大的收益),方差小的稱為標準式證券(有較大的概率獲得較小的收益)。實驗結果表明,即使這兩種證券具有相同的基礎價值,投資者愿意為彩票式證券支付更高的價格,彩票式證券的泡沫量和泡沫持續(xù)時間都超過標準證券。

真實資本市場歷史數(shù)據(jù)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高的分紅預期必然帶來更高的資產價格,然而這種高分紅預期會帶來更大的定價偏差,導致市場更多的價格泡沫嗎?在作者所了解的文獻中,現(xiàn)有的實驗研究尚沒有將這種因素納入對價格泡沫成因的考慮。有鑒于此,本文在經典的資本市場實驗研究框架下,同時在市場中引入了流動性因素和分紅預期因素,通過觀察真實交易者的決策行為,檢驗這兩種因素對交易者定價偏差的影響,分析價格泡沫形成的內在機理。

三、實驗設計

根據(jù)標準金融理論,在信息完全對稱和交易者完全理性的假設前提下,交易者能夠形成一致的預期,某個資產的均衡價格即基本價值,是其未來收益流的貼現(xiàn)值。若rt和dt分別表示t時的實際利率和資產的收入現(xiàn)金流(一般是指資產的紅利),那么t時基礎價值的計算公式是:由于資產持有人在未來可以獲得的分紅往往是不確定的,因此這里的dt是指證券的期望收益。在標準金融理論的框架內,假設投資者是風險中性的,資產價格將收斂于期望紅利決定的基礎價值,市場流動性的高低不會影響人們對資產價格的評價。然而,在真實的市場中,資產價格會出現(xiàn)偏離基礎價值的泡沫現(xiàn)象,資產價格的持續(xù)膨脹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并可能影響金融市場運行的穩(wěn)定性。基于Kindleberger(2000)對金融歷史上的泡沫事件進行的考察和總結,本文關注于兩類導致泡沫產生的因素:流動性與分紅預期,將利用實驗方法對這兩種因素在資產價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進行檢驗。

本文的實驗設計遵循經典的資產價格泡沫實驗(參加Smith等,1988)。實驗市場中,我們沒有考慮利率市場和實體經濟,流動性的變化不會影響資產的基本價值,僅會通過影響參與人的行為和心理來作用于資產價格。每次實驗都是一個獨立的市場,由5人組成,市場參與人全部來自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①。實驗過程應用了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開發(fā)的實驗經濟學計算機模擬系統(tǒng),實驗參與人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條件下通過聯(lián)網(wǎng)的計算機發(fā)出買賣證券的報價指令,實驗系統(tǒng)按照“雙向拍賣”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實驗開始時賦予每個參與人一定數(shù)量的初始現(xiàn)金和10個單位的資產,這些現(xiàn)金和資產都是虛擬的。每次實驗持續(xù)10個交易周期,每個周期持續(xù)3分鐘。每個周期結束時,資產可以獲得分紅。例如在實驗中,我們事先告訴參與人每單位的資產在每個交易周期結束時有80%的概率獲得50元虛擬貨幣(下文中我們直接用“元”來代表實驗虛擬貨幣的單位)的分紅,20%的概率獲得10元分紅,具體分紅的數(shù)額由計算機按照該概率分布隨機決定,并在交易周期結束時通過計算機告知每位參與人,同時將分紅計入?yún)⑴c人的賬戶中。市場的貼現(xiàn)率為零,交易者在各期因持有資產而獲得的分紅累計計入最后的總資產。在第10個交易周期結束,資產獲得分紅之后,資產的贖回價值為零。參與人的收益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持有資產獲得的分紅,二是買賣資產的價差收益。實驗結束后參與人在實驗中獲得的虛擬收益按照一定比率折算成真實的貨幣報酬。根據(jù)實驗結果,最終平均每位參與人獲得的實際貨幣收入是14.64元人民幣,最高為38.94元人民幣。大部分實驗經濟學家把每小時報酬的平均水平設定在超過校園每小時平均工資的50%—100%(Friedman,Sunder,1994)。浙江大學學生勤工儉學的每小時報酬是10元,學生參加一次本文的實驗需要45分鐘左右,本文設計的激勵方案是基本有效的。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目的,我們設計了四組實驗設置(treatment),這四組實驗的流動性水平和預期分紅水平如表1所示,我們用HL和HE分別表示高流動性和高分紅預期的實驗條件,相應地,用LL和LE分別表示低流動性和低分紅預期。為了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同樣的環(huán)境下每組實驗重復3次進行。

根據(jù)公式(1)我們可以計算出在不考慮貼現(xiàn)率且風險中性情況下每個交易周期資產的基礎價值。在高分紅預期條件下(實驗1和實驗2),第一周期可以獲得未來10次分紅,基礎價值為420元((50×80%+10×20%)×10);第二周期可以獲得未來的9次分紅,基礎價值為378元((50×80%+10×20%)×9),第十周期的基礎價值為42元。同理,在低分紅預期條件下(實驗3和實驗4),第一周期的基礎價值是180元,第二周期為162元,第十周期為18元。可見,基礎價值是一條隨著交易周期逐步遞減的折線。如果實驗市場的成交結果高于按紅利分布計算的基礎價值,我們就認為市場中存在泡沫,而且這種泡沫不是理性泡沫,因為我們設計的是一個有期限、參與人數(shù)目有限的證券市場①。高分紅預期組與低分紅預期組的資產雖然擁有不同水平的紅利期望值,但是紅利的分布方差,也就是資產的風險程度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排除風險偏好差異對兩組實驗結果的影響。

在真實的經濟體系中流動性過剩通常被定義為流通中的貨幣超過了經濟交易所需要的貨幣,一些研究者用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差額作為衡量流動性過剩的指標。在我們的實驗市場中,資產是唯一的交易對象,因而流動性被定義為參與人擁有的初始現(xiàn)金與市場中資產的價值之間的比較。在高流動性的實驗組中,每位交易者擁有的初始現(xiàn)金是其擁有的初始資產價值的2倍。實驗1中,每位交易者擁有初始現(xiàn)金8400元,其擁有的10個資產在第一周期的基礎價值之和為4200元(420×10);實驗3中,每位交易者擁有的初始現(xiàn)金為3600元,其擁有的所有資產在第一周期的基礎價值為1800元(180×10),這兩組實驗都被定義為流動性過剩組。相應的,實驗2每位交易者擁有現(xiàn)金2100元,實驗4每位交易者擁有現(xiàn)金900元,這兩組實驗被定義為流動性不足組。

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在文獻回顧部分我們對此進行了討論。我們設計的四組實驗排除了理性泡沫的存在,檢驗在兩個外部因素———流動性和分紅預期的影響下,投資者是否會出現(xiàn)非理,從而導致市場價格泡沫的出現(xiàn)。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目的,我們將流動性和分紅預期作為處理變量,檢驗由于這兩個因素的變化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除此之外,把其他可能對市場價格泡沫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如信息結構、交易機制等作為常數(shù),也就是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由于其他市場環(huán)境是完全相同的,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計量檢驗,我們可以將四組實驗結果的差異歸結為流動性和分紅預期的差異。在錯綜復雜的真實市場中,我們往往難以將這兩個因素和其他因素區(qū)別開,這就是實驗研究在可控制性方面的優(yōu)勢。

四、實驗結果

在考察結果之前,我們先引入衡量實驗室資產價格泡沫程度的指標———每周期價格泡沫和累積價格泡沫。每周期價格泡沫計算方法為:

Pt指第t周期市場平均成交價格,P3t指第t周期的基礎價值。

累積價格泡沫是對每周期價格泡沫的加總,衡量了市場平均價格偏離基礎價值的總體規(guī)模,如果實驗持續(xù)n個交易周期,那么累積價格泡沫的計算方法為:

(一)實驗結果的總體描述

4組實驗每組重復進行了3次,我們共獲得了120個每周期價格泡沫數(shù)據(jù)和12次累積價格泡沫數(shù)據(jù)。12次實驗在每個交易周期的平均價格泡沫我們用圖1表示出來了,當泡沫為零時,表明成交價格等于理性預期的均衡價格,即資產的基礎價值。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交易的前三個周期,資產的價格遠遠低于基礎價值,出現(xiàn)了顯著的負泡沫;從第四個交易周期起,資產價格泡沫開始膨脹,直至最后的交易周期,價格才收斂于理性預期的均衡價格水平。

表2列出了12個實驗市場的價格泡沫情況。表2顯示,雖然處于不同的流動性和分紅預期條件下,每個實驗市場都出現(xiàn)了正的價格泡沫現(xiàn)象,其中實驗1.1和實驗3.2在10個交易周期中有8個周期都出現(xiàn)了價格泡沫,而實驗4.3僅出現(xiàn)了一次。由于本文關注的重點是流動性和分紅預期對價格泡沫的影響,因此我們取實驗中價格泡沫比較頻繁的第4至第10個周期的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表2顯示第4至10周期累積價格泡沫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實驗1.2,最小值出現(xiàn)在實驗4.3。從平均水平看,流動性過剩且分紅預期高的第一組實驗的價格泡沫遠遠高于流動性不足且分紅預期低的第四組實驗。

圖2顯示了在不同的流動性水平(市場人均初始現(xiàn)金)和期望分紅條件下(每周期單位股票分紅的數(shù)學期望值)市場累積泡沫(第4至10周期)的大小,表明了高市場流動性和高期望分紅對價格泡沫的正向影響。我們將通過進一步的計量檢驗來分析這種正向影響。

(二)市場價格泡沫比較的非參數(shù)檢驗

在本文的實驗設計中,我們引入了流動性和預期兩個因素,將其對實驗市場價格泡沫的影響分別稱為流動性效應和預期效應。在計量分析中,我們以每次實驗4—10周期的價格泡沫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流動性高低和分紅預期高低作為分組標志,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方法比較不同實驗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首先,我們將12次實驗按流動性過剩和流動性不足分為兩組,兩組市場第4—10周期的累積價格泡沫平均值分別顯示在圖3。利用Mann-Whitney檢驗,對兩組市場(共12個市場)第4至第10周期價格泡沫的序列進行檢驗,可以得到z=-2.841,p=0.005(N1=42,N2=42)。在1%的顯著水平下,流動性過剩組的資產價格泡沫顯著地高于流動性不足組。

然后,我們按照分紅預期的高低,所有實驗市場可以分成高分紅預期和低分紅預期兩組,兩組市場第4—10周期的累積價格泡沫平均值分別顯示在圖4。利用Mann2Whit2ney檢驗,對兩組市場第4至第10周期各組價格泡沫的序列進行檢驗,可以得z=-2.979,p=0.003(N1=42,N2=42)。在1%的顯著水平下,兩組市場的資產價格泡沫有顯著差異。

接下來我們將對四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兩兩比較,進一步考察流動性和分紅預期對價格泡沫的影響。表3列出了對四組實驗市場4—10各個周期價格泡沫進行兩兩比較,Mann-Whitney檢驗的結果。表3的分析結果進一步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是資產價格泡沫膨脹的兩大重要因素。當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同時作用于市場時,市場的價格泡沫非常顯著,而在流動性不足和低分紅預期的情況下,市場價格有一定程度的低估。更為重要的是,當市場處于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高分紅預期比低分紅預期能帶來更多的市場泡沫;然而當市場處于流動性過剩時,無論分紅預期高還是低,市場價格泡沫程度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流動性過剩對價格泡沫的影響是獨立于分紅預期的,而且具有主導型作用,只要市場存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即使市場分紅預期較低,仍然會出現(xiàn)價格泡沫膨脹的局面。

五、對實驗結果的行為金融學解釋

本文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是推動資產價格泡沫膨脹的兩大要素;此外,無論分紅預期高還是低,流動性過剩都會帶來顯著的價格泡沫。在實驗室資本市場中,資產的分紅具有不確定性,實驗參與人面臨的是和真實市場類似的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問題。按照標準金融理論,實驗參與人具有完全的理性計算能力,市場價格將與資產的基礎價值保持一致。然而,實驗結果卻顯示在流動性過剩和高分紅預期的刺激作用下,出現(xiàn)了市場價格持續(xù)偏離基礎價值的泡沫現(xiàn)象。這表明實驗參與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在決策過程中存在錨定、過度交易、羊群行為等認知偏差,從而導致對資產價格的定價偏差,而高流動性為這種定價偏差的實現(xiàn)提供了條件,并在正反饋機制的作用下,進一步推動市場價格偏離基礎價值①。在這個過程中,高分紅預期的資產市場激發(fā)了參與人更多的樂觀情緒,相應地導致市場價格偏離基礎價值。具體而言,我們將實驗市場中的認知偏差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錨定效應

所謂錨定效應(anchoringeffect),是指當事人過于依賴舊信息,對新信息反應不足,以至于確定一個特定的初始值進行估計和調整,并將其作為決策的依據(jù)。在真實的資產市場中,大多數(shù)泡沫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最后一個階段到來前,價格和增值效應通常都會延續(xù)相當長時間,這使得投資者改變了預期,認為高價格是合理的。由資產定價偏差產生的錨定效應,反過來影響投資者對資產價值的判斷,產生進一步的認知與行為偏差,形成一種反饋機制。在我們設計的實驗市場中,由于對市場情況尚不熟悉,在交易周期的前幾個階段,市場價格顯著低于基礎價值。而在學習效應的作用下,參與人對資產的估值逐步收斂于基礎價值,此時的市場價格成為后面幾個交易周期的初始錨值,導致了價格泡沫的持續(xù)膨脹。以實驗1.2為例,圖5顯示了每個交易周期平均成交價格的走勢,市場價格在第3個交易周期已經非常接近基礎價值,但是從第4個交易周期開始,市場價格并沒有隨基礎價值的變化而充分調整,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價格泡沫,直至最后的交易周期,價格從重新收斂到基礎價值。對高成交價格的錨定成為實驗室市場價格泡沫存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是投資者非理的典型表現(xiàn)之一。在后悔厭惡的心理偏差下,投資者總是擔心錯過了賺錢的機會,他們希望永遠持有倉位,隨時都準備進場。只要有錢,就會盡量運用。在實驗室資產市場中,資產是唯一可以進行交易的對象,充裕的初始現(xiàn)金激發(fā)了參與人更大的交易熱情。如圖6所示,我們統(tǒng)計了在四組不同的實驗條件下,每次實驗平均的成交量。流動性過剩的兩組實驗———實驗1和實驗3的成交量高于流動性不足的實驗2和實驗4。

(三)過度樂觀

Kahneman和Tversky(1979)曾經通過心理學實驗提出了前景理論,他們認為當人們面臨不確定性問題的選擇時,除了個人主觀認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之外,決策權重通常還會受到與事件相關的其他因素以及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因此當投資者處于樂觀情緒時,很可能忽視利好的客觀概率,而是對利好進行高估,從而導致定價偏差。在高分紅預期的實驗市場中,每單位資產在每個交易周期獲得50元分紅的概率是80%,獲得20元分紅的概率是20%。這種高分紅預期很容易引發(fā)交易者的樂觀情緒,使其為分紅50元賦予更高的決策權重,相應地,資產的價格會偏離由客觀概率決定的基礎價值。

結合實驗結果和行為金融學原理,我們可以將實驗市場中價格泡沫的形成路徑簡單地用圖7表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偏差是參與人固有的,流動性過剩為認知偏差轉化為定價偏差提供了條件,最終在正反饋機制的作用下引發(fā)了價格泡沫的持續(xù)膨脹。因此,無論分紅預期高還是低,流動性過剩都容易引發(fā)價格泡沫。高分紅預期很可能會激發(fā)過度樂觀這樣的認知偏差,若高分紅預期與流動性過剩同時存在,市場價格泡沫的程度會更為顯著。Kindleberger(2000)記載的人類歷史上著名的金融泡沫事件大多來源于流動性過剩和正向經濟預期的雙重作用,實驗室市場為此提供了證據(jù)。

六、結論

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房地產泡沫,需求因素法,房地產理論價格

引言:在2007年9月份爆發(fā)的次貸危機中,美國出現(xiàn)了房地產泡沫,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進而由此引發(fā)金融危機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房地產泡沫如何形成以及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我國經濟,有必要對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情況進行泡沫檢測分析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市場行情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建議,我們這里以天津為例對其房地產市場進行預測分析。

1 房地產泡沫定義及天津發(fā)展近況

房地產泡沫本質上就是一種資產或者是一系列資產脫離了其自身的基本理論價值,而出現(xiàn)過度波動的經濟現(xiàn)象。國外像著名經濟學者金德爾伯格就認為“泡沫其實是一系列資產價格不斷的上漲,并且這種上漲會造成人們認為其還會繼續(xù)上漲的預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后有可能造成價格暴跌,或者被市場所容納而趨于消退”[1]另一種泡沫的理解是:資產價格相對于實體經濟內在價值相背離的不斷膨脹的過程,日本學者普遍對這個觀點持一致態(tài)度。

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中國的諸多學者主要從泡沫資產價格偏離其內在經濟基礎理解泡沫的經濟含義。王子明將泡沫定義為某種價格水平相對于經濟基礎因素決定的理論價格(一般均衡穩(wěn)定狀態(tài)價格)的非平穩(wěn)性向上偏移的過程[2]而黃名坤博士把現(xiàn)有的實體運行經濟與想象的虛擬經濟相聯(lián)系,認為資產的基本理論價值來源于現(xiàn)行的實體經濟,并認為理論價格是實體經濟體系達到最優(yōu)動態(tài)均衡時的價格[3]。

天津市位于海河下游房地產理論價格,同時又是連接東北、西北及華北三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并且擁有天津港——北方最大的人工港的天津,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帶給了天津很大的發(fā)展機遇。2009年天津市生產總值達到了7500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1.5%,保持了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下圖是天津近十年GDP的發(fā)展情況。

圖1-1 天津市1998年—2009年GDP發(fā)展狀況[4]

在上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天津市全民生產總值總體上呈現(xiàn)穩(wěn)健上升的趨勢。但是從近十年來GDP增長率上我們發(fā)現(xiàn),天津市在2005年以及2008年GDP的增長勢頭強勢,尤其是2008年增長達到了近些年的頂峰,但是在2009年,雖然總體勢頭很好,但是GDP的增長趨勢有所回落。

在居民生活水平上,2009年的消費價格及生產價格都有所回落,但是房屋的銷售價格、二手房銷售價格以及租賃價格處于一直上漲的趨勢,其中新建房價格上漲的速度最快,同比去年上漲了3.5%。市固定資產投資表現(xiàn)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全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5006億元,在這個投資中城鎮(zhèn)投資占據(jù)了大量的比例。其中,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去年增長12.5%,2009年的交易面積和交易金額都呈現(xiàn)了大幅度的增長,分別為去年水平的1.7倍和2倍。天津市不斷的采用各種政策支出該行業(yè)的發(fā)展,天津市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是否健康穩(wěn)健,對此我們應用需求因素法對天津市的房地產發(fā)展情況作一個理論分析。

2天津泡沫測度分析

房地產價格可以由兩部分組成,即理論價值和“收益價值”,理論價值又可以稱之為本身固有的價值,即一項不動產的最原始的建造價值,而“收益價值”可以說是它的“投機價值”,這里的“投機”指的是房屋的價格過度上漲的價值。也正是這種“投機價值”可能造成市場房地產泡沫。

我們可以認為人均收入、貸款利率、某一大中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與房地產理論價格有關。做這樣的假設之后我們建立回歸模型對這些因素作顯著性分析。一般說來與家庭人均收入及所在城市人口規(guī)模成正相關,與貸款利率負相關。當人均收入增加時,人們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資房地產,不管出于住房需求還是改善住房條件甚至是投資房產,更有甚者就是在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活動用于賺取差價,種種因素都會造成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并且這種情況在一線城市尤為顯著,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和上海站。但是如果貸款利率上升的話房地產理論價格,就會加大消費者購房成本,也就是說購房者的月供增加,那么潛在購房者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可能進入觀望階段,等到利率下降再購置房屋,市場需求就會減少,這樣一來,房價就會隨之下降。在中國大步向城市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城市人口會越來越多,外來的打工者,畢業(yè)的大學生等等都有購買房子的需求,一般認為城市人口越多,需求越大,房價越高,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口多并不等于有能力購置房屋。但是房產的價格會在這種因素的驅動下價格不斷上升,這樣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

那么房產t期的基本理論價格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也可以表示為:

其中表示房產基本理論價格,人均收入是t期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貸款利率為短期貸款利率(將房價與利率的關系描述成冪指數(shù)的關系進行研究)。

房地產t期的“收益價值”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收益價值部分,表示t期預期收益。上述公式房地產收益價值的內在意義為房產的下一期收益在一定利率下折現(xiàn)的現(xiàn)值。這個是房地產價格預期價格變動將導致不動產收益的上下波動,所以說他是房產價格的投機部分。

這個預期的價格由于數(shù)據(jù)很難收集,并且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里根據(jù)投資者對前一期看好房產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認為它與上一期的房產價格增長率有關,設這個增長率用表示那么上式可以表示如下:

整體來講房地產的價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即也可以為:

++ ⑹

其中表示隨即誤差項,以下是天津市基本數(shù)據(jù):

表2-1 天津市有關參數(shù)

參數(shù)

年份

天津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P

(元/平方米)

房地產價格

實際增長率G

1999

2251

0.017275

2000

2328

0.004994

2001

2375

0.002947

2002

2487

0.007474

2003

2518

0.001975

2004

3115

0.036032

2005

4055

0.045861

2006

4774

0.025385

2007

5811

0.027392

2008

6015

0.004785

2009

6886

0.121856

(注:1999年的房地價格增長率是由1998年估算的天津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2012.82元/平方米)為基礎計算而來)

表2-2 天津市房地產泡沫測度有關參數(shù)

參數(shù)

年份

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Y(元)

住房貸款利率I

(%)

人口規(guī)模(萬人)

1999

7649.83

5.85

910.17

2000

8140.55

5.85

912

2001

8958.7

5.85

913.98

2002

9337.54

5.31

919.05

2003

10312.91

5.31

926

2004

11467.16

5.58

932.55

2005

12638.55

5.58

939.31

2006

14283.09

5.99

948.89

2007

16357.35

6.93

959.1

2008

19422.53

6.34

968.87

2009

21402.01

5.31

979.84

將各期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房地產價格實際增長率,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貸款利率及人口規(guī)模利用模型⑹進行回歸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

表2-3 回歸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

變量

回歸系數(shù)

t統(tǒng)計值

伴隨概率

C

-29523.21

-1.3692

0.2200

Y

0.1157

0.9271

0.3896

I

-23520.64

-4.044

0.0068

38.1936

1.5637

0.1689

G

7510.889

2.6277

0.0392

各個系數(shù)符號與我們預測相符但是顯著性不明顯,尤其是人口規(guī)模這個變量,我們將這一變量從中剔除再次做回歸,有以下檢驗效果:

表2-4 回歸結果二次分析

變量

回歸系數(shù)

t統(tǒng)計值

伴隨概率

C

4148.28

3.411

0.0113

Y

0.3082

13.4947

0.0000

I

-25502.52

-4.0907

0.0046

G

8249.799

2.6643

0.0323

其中=0.9856,模型擬合度很高。經過這次的回歸我們發(fā)現(xiàn)各個變量的都通過顯著性檢驗(以10%為顯著檢驗臨界點),那么房產的基本理論價格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貸款利率主要決定。城市人口規(guī)模增多可以是房價上漲的一個因素房地產理論價格,但是具有購房能力的年齡階段一般在中老年這個年齡階層,而在我國大中城市中人口增長的過程中都是青少年,中老年這個年齡階段對這個數(shù)據(jù)的影響不大,所以它對最后房價的影響不是很顯著。

將回歸系數(shù)以及各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各期利率代入模型剔除了變量人口規(guī)模的⑵可以得出房地產價格的基本理論價值。經過計算天津1999年到2009年房屋基本理論價格為:

表2-5 天津市近十年商品房理論價格(元/平方米)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75.65

2230.08

2487.55

2200.12

2507.07

3083.48

3645.60

4253.34

5439.09

6087.24

5941.65

我們將市場房屋銷售價格與房屋的基本理論價格之比稱作泡沫測度系數(shù)I。

I=市場房屋銷售價格/基本理論價格,那么從1999—2009年的泡沫測度系數(shù):

表2-6 天津市房地產泡沫測度系數(shù)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05

1.01

0.93

1.12

1.00

1.01

1.10

1.12

1.05

0.98

1.16

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02年、2006年以及2009年,尤其是2009年房地產泡沫測度系數(shù)偏高。對于商品房的理論價格與實際價格之比,這個只能借鑒日本的研究結果。一般認為當兩者之差(即實際價與理論價格之差)大于等于2時,就認為非常危險[5]。這么計算的話,取3作為嚴重危險的區(qū)域的臨界關鍵值。表2-7 泡沫測度系數(shù)臨界區(qū)間

<1

[1,2)

[2,3)

≥3

安全區(qū)間

警戒區(qū)

危險區(qū)

嚴重危險區(qū)

根據(jù)以上表2-7發(fā)現(xiàn),天津市房地產市場近十年的運行情況總體上屬于正常偏熱的狀態(tài)。針對天津市的房地產市場發(fā)展,建議主要改變現(xiàn)有的住房供給結構增加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加大對土地和房屋投機力度以及金融監(jiān)管力度,避免不良貸款的產生。

房地產行業(yè)的發(fā)展關聯(lián)眾多行業(yè)的發(fā)展,像金融業(yè),建筑業(yè)等等。并且這些行業(yè)的健康穩(wěn)健的發(fā)展有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健發(fā)展,關注房地產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制止不良勢頭,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及改善百姓住房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kindleberger.C.P.min.“Manias,Panics and Crashes:A histoy of FinancialCrisis.NewYork.Basic Books.1978

[2.]王子明.泡沫與泡沫經濟非均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黃名坤.泡沫經濟理論與實證研究[R].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02

[4.]天津統(tǒng)計局編.2010天津統(tǒng)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0.8

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關鍵詞:房地產泡沫,需求因素法,房地產理論價格

 

引言:在2007年9月份爆發(fā)的次貸危機中,美國出現(xiàn)了房地產泡沫,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進而由此引發(fā)金融危機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房地產泡沫如何形成以及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我國經濟,有必要對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情況進行泡沫檢測分析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市場行情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建議,我們這里以天津為例對其房地產市場進行預測分析。

1 房地產泡沫定義及天津發(fā)展近況

房地產泡沫本質上就是一種資產或者是一系列資產脫離了其自身的基本理論價值,而出現(xiàn)過度波動的經濟現(xiàn)象。國外像著名經濟學者金德爾伯格就認為“泡沫其實是一系列資產價格不斷的上漲,并且這種上漲會造成人們認為其還會繼續(xù)上漲的預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后有可能造成價格暴跌,或者被市場所容納而趨于消退”[1]另一種泡沫的理解是:資產價格相對于實體經濟內在價值相背離的不斷膨脹的過程,日本學者普遍對這個觀點持一致態(tài)度。

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中國的諸多學者主要從泡沫資產價格偏離其內在經濟基礎理解泡沫的經濟含義。王子明將泡沫定義為某種價格水平相對于經濟基礎因素決定的理論價格(一般均衡穩(wěn)定狀態(tài)價格)的非平穩(wěn)性向上偏移的過程[2]而黃名坤博士把現(xiàn)有的實體運行經濟與想象的虛擬經濟相聯(lián)系,認為資產的基本理論價值來源于現(xiàn)行的實體經濟,并認為理論價格是實體經濟體系達到最優(yōu)動態(tài)均衡時的價格[3]。

天津市位于海河下游房地產理論價格,同時又是連接東北、西北及華北三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并且擁有天津港——北方最大的人工港的天津,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帶給了天津很大的發(fā)展機遇。2009年天津市生產總值達到了7500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1.5%,保持了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下圖是天津近十年GDP的發(fā)展情況。

圖1-1 天津市1998年—2009年GDP發(fā)展狀況[4]

在上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天津市全民生產總值總體上呈現(xiàn)穩(wěn)健上升的趨勢。但是從近十年來GDP增長率上我們發(fā)現(xiàn),天津市在2005年以及2008年GDP的增長勢頭強勢,尤其是2008年增長達到了近些年的頂峰,但是在2009年,雖然總體勢頭很好,但是GDP的增長趨勢有所回落。

在居民生活水平上,2009年的消費價格及生產價格都有所回落,但是房屋的銷售價格、二手房銷售價格以及租賃價格處于一直上漲的趨勢,其中新建房價格上漲的速度最快,同比去年上漲了3.5%。市固定資產投資表現(xiàn)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全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5006億元,在這個投資中城鎮(zhèn)投資占據(jù)了大量的比例。其中,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去年增長12.5%,2009年的交易面積和交易金額都呈現(xiàn)了大幅度的增長,分別為去年水平的1.7倍和2倍。天津市不斷的采用各種政策支出該行業(yè)的發(fā)展,天津市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是否健康穩(wěn)健,對此我們應用需求因素法對天津市的房地產發(fā)展情況作一個理論分析。

2天津泡沫測度分析

房地產價格可以由兩部分組成,即理論價值和“收益價值”,理論價值又可以稱之為本身固有的價值,即一項不動產的最原始的建造價值,而“收益價值”可以說是它的“投機價值”,這里的“投機”指的是房屋的價格過度上漲的價值。也正是這種“投機價值”可能造成市場房地產泡沫。

我們可以認為人均收入、貸款利率、某一大中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與房地產理論價格有關。做這樣的假設之后我們建立回歸模型對這些因素作顯著性分析。一般說來與家庭人均收入及所在城市人口規(guī)模成正相關,與貸款利率負相關。當人均收入增加時,人們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資房地產,不管出于住房需求還是改善住房條件甚至是投資房產,更有甚者就是在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活動用于賺取差價,種種因素都會造成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并且這種情況在一線城市尤為顯著,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和上海站。但是如果貸款利率上升的話房地產理論價格,就會加大消費者購房成本,也就是說購房者的月供增加,那么潛在購房者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可能進入觀望階段,等到利率下降再購置房屋,市場需求就會減少,這樣一來,房價就會隨之下降。在中國大步向城市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城市人口會越來越多,外來的打工者,畢業(yè)的大學生等等都有購買房子的需求,一般認為城市人口越多,需求越大,房價越高,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口多并不等于有能力購置房屋。但是房產的價格會在這種因素的驅動下價格不斷上升,這樣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

那么房產t期的基本理論價格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

也可以表示為:

其中表示房產基本理論價格,人均收入是t期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貸款利率為短期貸款利率(將房價與利率的關系描述成冪指數(shù)的關系進行研究)。

房地產t期的“收益價值”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收益價值部分,表示t期預期收益。上述公式房地產收益價值的內在意義為房產的下一期收益在一定利率下折現(xiàn)的現(xiàn)值。這個是房地產價格預期價格變動將導致不動產收益的上下波動,所以說他是房產價格的投機部分。

這個預期的價格由于數(shù)據(jù)很難收集,并且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里根據(jù)投資者對前一期看好房產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認為它與上一期的房產價格增長率有關,設這個增長率用表示那么上式可以表示如下:

整體來講房地產的價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即也可以為:

++ ⑹

其中表示隨即誤差項,以下是天津市基本數(shù)據(jù):

表2-1 天津市有關參數(shù)

 

參數(shù)

年份

天津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P

(元/平方米)

房地產價格

實際增長率G

1999

2251

0.017275

2000

2328

0.004994

2001

2375

0.002947

2002

2487

0.007474

2003

2518

0.001975

2004

3115

0.036032

2005

4055

0.045861

2006

4774

0.025385

2007

5811

0.027392

2008

6015

0.004785

2009

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第4篇

中國是個“論文大國”,資料顯示:2008年度中國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shù)突破10萬篇,總數(shù)11.67萬篇,占世界份額9.8%,僅次美國;但名不副實——從引用情況看,我國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5.2次,與世界平均值10.06次相比,只有一半——盛產“泡沫”。

作為一個賣文為生者,我的郵箱里間或也收到某某刊物“學術版”的信函,謂多少篇幅須交多少版面費云云,一概列入“拒收黑名單”,置之不理,自也不去作那什么“論文”!

1931年,后成明史專家的以數(shù)學零分、文史滿分的成績被清華破格錄取,傳為佳話;但吳本清寒,從浙江北上資費從何而來?即因經介紹論文《西漢的經濟狀況》賣給大東書局,得款80元;據(jù)陳明遠先生考證:“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根據(jù)歷史資料換算……1927年1圓‘國幣’約合人民幣35元;1936年1圓法幣約合今人民幣30元。”(《何以為生:文化名人的經濟背景》),也就是大略相當于現(xiàn)在的2500元。

而今卻是反過來,據(jù)報道,曾有研究生為交版面費而去賣血的!(2006年11月2日《法制早報》)

在我這等俗人看來:賠本的買賣,哪個樂意去做?!

而在不俗、以學術研究為志業(yè)者,如國學大師章太炎即曾稱:“學以求真,不在致用”,恐怕如要求在某特定刊物,也是會全當無此必要的。

那么,唯一的解釋,論文形成買賣銷售額近10億元,“產業(yè)”規(guī)模急劇膨脹,即在于論文成了“升官”“發(fā)財”“敲門磚”,才有人舍得或被逼不得不去下本錢!90多年前,中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奠基人在《就任北大校長之演說》中曾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論文自當是“研究高深學問”的產物;而很不幸,今日形成“產業(yè)”并急速膨脹,所印證的,正是蔡先生當年的指摘演化成了現(xiàn)實。

經濟泡沫論文范文第5篇

管理通貨膨脹預期,是我國目前和今后面臨的緊迫任務。通脹直接影響是貨幣貶值,人們的購買力下降。釋放通貨膨脹的壓力,會對我國的金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時積極采取科學合理的金融經濟應對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先是根據(jù)通貨膨脹發(fā)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脹時期應當采取的金融應當策略。

【關鍵詞】

通貨膨脹;金融;研究

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是金融行業(yè),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金融問題對金融行業(yè)產生巨大的壓力。充分認清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為解決通貨膨脹帶來的問題提供了幫助。下面就淺要分析了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1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1.1貨幣供給因素

中國通貨膨脹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國家貨幣供給太多,過多的貨幣并沒有均勻的分散到各個行業(yè),而是流入某些特殊行業(yè),使這些行業(yè)的物價水平提高,帶動收入水平提高,又帶動了投資水平的提高,使這些行業(yè)所需物的價格升高。近幾年來,銀行對外貸款和國家外匯儲備增長迅速,增加了金融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貨幣流通量過大時,開始轉入房地產行業(yè),使房地產市價升高。股市發(fā)展壯大時,貨幣又流入股市,加大了股市泡沫。如此造成了通貨膨脹的發(fā)生。

1.2資源緊缺拉升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資源人均占有量少,在資源發(fā)生供小于求的情況時,造成產品的價格上漲。這一點在自然資源產品上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產品價格上漲可以反映出產品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初級產品和中級產品價格上漲導致了成品最終價格的上漲。企業(yè)對于產品原材料成本上漲采取的策略是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消費者就間接的成為原材料成本上漲的買單者。由此可見通貨膨脹可由資源緊缺或產品成本改變引起。

1.3受國際環(huán)境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積極發(fā)展經濟,對于外部國際市場的依賴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多項對外金融指標過高。我國和歐盟貿易額并列世界第一,表面我國在經濟上高度的對外依賴性。這種依賴性導致我國受貿易國經濟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敏感,貿易國一旦發(fā)生通貨膨脹也會牽連到我國經濟金融秩序。匯改后,人民幣對外升值速度加快,人民幣升值會導致通貨緊縮現(xiàn)象,但國際上的熱錢對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大,大量涌入中國,還有貿易順差都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了較大的波動性。在此環(huán)境下美元進行主動性貶值,國際上美元標記物價格大大提高,比如原油、金屬和糧食等。

2通脹時采取的策略

2.1加強宏觀調控

固定資產投資過高導致GDP處于高位增長。避免我國金融市場過熱發(fā)展的首要任務要靠國際的宏觀調控,減低固定資產投資發(fā)展速度。近幾年我國陸續(xù)出臺了針對性調控的措施,比如加強土地管理、清查投資項目、控制信貸增長速度等。再取得了相應的政策效果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落實力度。要歸結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大對耗能高產業(yè)的結構調整,升高市場標準,在出口上嚴格堅持兩高一資原則不動搖。不能放松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力度,研究資源環(huán)境相關保護法規(guī)。充分調動資源在金融市場上的分配,鼓勵促進企業(yè)進行產業(yè)優(yōu)化調整活動。

2.2防止資產泡沫

目前我國供過于求問題十分突出,流動性泛濫嚴重。國際收支上國家間順差現(xiàn)場持續(xù)增加、貨幣創(chuàng)造量變大,導致流動性還會升高。資料表明,流動性過大導致過量的資金流入短期內高回報的金融市場,引起產品價格升高,加大了經濟泡沫,嚴重時還會導致金融危機的發(fā)生。比如這幾年發(fā)生的熱錢流入房地產行業(yè),帶動了房價的升高,熱錢流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資產泡沫。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使全球金融風險加大,國際游資在尋找新的投資途徑時會首先考慮中國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幣的升值又加大了對國際游資的吸引力。對此要加大資本管理力度,防止國際游資大量涌入,加大反洗錢工作力度,嚴格防范銀行信貸存在的安全隱患,防止資產泡沫不斷的擴大。

2.3減少市場貨幣量

采用貨幣緊縮的財政政策來減少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使供過于求的市場壓力降低,進而減低通貨膨脹壓力。對于市場上過多的貨幣量,央行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率,目的是縮緊銀根。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可以讓銀行的可貸資金減少,使人們的投資行為減少。單一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率,對CPI指數(shù)影響不大,加息政策對股市影響不大。在加息的同時公開市場操作,加強對外匯的監(jiān)管,保證匯率水平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為了防止國際游資大量的涌入中國經濟市場,對經濟市場造成惡劣的影響,還要做的加大短期投資的管理和外債的管理,鼓勵境外集團使用國內資金,扶持國內機構對境外的金融投資。

2.4信息制度公開化

阻止通脹預期最好的辦法是公開現(xiàn)在控制通脹的實際效果。央行進行宏觀調控時注意人們的就業(yè)情況,要根據(jù)已有的資金儲蓄流向情況預測通脹趨勢。政府在處理通脹問題時要公開操作的透明度、政策的透明度,讓公眾產生反通脹政策產生良好效果的信心。

2.5完善住房系統(tǒng)

住房需要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需求,房價問題是很重要的民生問題,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導致了水泥、鋼筋、建材等相應原材料產品價格的上升,引起消費指數(shù)上升。通過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建造保障公民基本需求的安居工程,改造縣鎮(zhèn)鄉(xiāng)村危房工程,使公民的住房資金、土地政策按照法律條文落實到位。

3總結

金融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在阻止通脹預期時需要采用多種經濟策略。根據(jù)通貨膨脹形成的具體原因,從根源上解決通脹問題,做到標本兼治。

參考文獻:

[1]紀宏,王瑞澤.動態(tài)不一致性理論與當前中國匯率政策[A].北京市第十三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論文選編[C].2006

[2]孫玉棟,譚云.國債規(guī)模對通貨膨脹的作用機制[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

[3]王彥超,陳旭,紀宇,宋春雷.通貨膨脹、經營周期與現(xiàn)金持有量[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4]王互根.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聯(lián)效應:基于SVAR框架下的實證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昌吉市| 聊城市| 什邡市| 黑河市| 河东区| 新余市| 怀化市| 定日县| 临颍县| 拉萨市| 华阴市| 沙田区| 策勒县| 宽城| 财经| 维西| 秀山| 忻州市| 凌海市| 株洲县| 焦作市| 宿松县| 抚顺县| 武强县| 深水埗区| 华宁县| 万盛区| 许昌市| 吉林省| 定州市| 昌吉市| 荆门市| 江阴市| 怀来县| 梧州市| 翁源县| 安吉县| 克拉玛依市| 赣州市|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