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耕生產情況匯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認真抓好災后恢復生產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積極開展抗災救災工作。災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采取各種防凍措施,扎實開展抗災救災工作,積極減少凍害損失。同時積極抽調工作人員深入受災地區,調查災情,指導農戶搞好生產自救,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針對發生的災情,我縣及時制定了《硯山縣災后恢復生產實施方案》,明確了科技減災措施,積極投入抗災減災工作中。
(二)組成科技服務隊,積極開展抗災救災恢復重建。到目前為止,全縣共組織17支服務隊1530名工作人員到11個鄉鎮341個村民委開展災后恢復生產和指導春耕生產工作,指導恢復生產面積28.02萬畝,挽回經濟損失4908萬元。
二、認真做好抗災救災農用物資調供和使用
為加強我縣災后重建工作,中央、省級財政和縣共投入救災生產恢復資金共260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補助恢復生產資金220萬元,優勢農產品基地資金30萬元,縣級補助10萬元,支持我縣進行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
(一)優勢農產品基地資金30萬元:主要用于辣椒、蔬菜產業生產基地建設。
(二)恢復性生產資金230萬元,主要使用安排如下:一是恢復性生產用肥386噸,每噸2755元,投入資金106.343萬元。二是恢復性生產用膜34.62噸,投入資金57.123萬元。三是恢復性生產用種4800公斤,投入資金6.485萬元。四是對全縣已受損968畝冬早辣椒苗進行葉面肥噴施和移栽后病蟲害統一防治二次,投入資金15萬元。五是對受損魚塘進行修復,投入資金35萬元。六是對受災養殖戶進行魚苗、飼料補助,投入資金10萬元。
(三)恢復性生產物資的使用:全部用于災后恢復農業生產,并與當前春耕生產相結合,對全縣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農作物、重點樣板進行兌現。目前各項恢復性生產物資已全部就位,并正在積極組織發放。
三、當前農業生產工作情況
(一)結合實際,認真制定2008年農業生產指導性計劃
結合我縣冰凍災害實際,今年我縣農業工作的發展思路是:加強農業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全力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油菜生產,保障農產品供應;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生產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體系機制建設,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強化科技創新和普及應用工作,培養新型農民,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農村政策和惠農政策,嚴格依法行政,主動服務三農。為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而努力奮斗。
為此,2008年我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計劃137.18萬畝,比上年實績126.06萬畝擴大11.12萬畝,增8.8%。
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計劃82.5萬畝,比上年增加7.5萬畝,增10%。全年糧食總產計劃18130萬公斤,比上年增528.8萬公斤,增3%。其中小春糧豆面積計劃25萬畝,產量計劃1960萬公斤,因冰凍災害損失866萬公斤,預計小春糧豆產量1094萬公斤;大春糧豆計劃57.5萬畝,比上年增8.2萬畝,產量計劃17036萬公斤,損失產量866萬公斤:一是靠“兩雜”良種推廣,計劃種植面積39萬畝,比上年增加2.6萬畝,增加總產196萬公斤。二是旱作優化種植面積計劃17.5萬畝,比上年增加0.8萬畝,增加總產80萬公斤;三是晚秋計劃種植面積6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增加總產590萬公斤。通過以上增產增收措施,使大春、晚秋糧豆增產866萬公斤,以彌補小春糧豆因災損失。
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計劃49.13萬畝(含商品蔬菜),比上年增加7.08萬畝,增16.84%。其中小春經作計劃5.6萬畝,大春經作計劃43.53萬畝。糧經種植比為62.7:37.3,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3、瓜菜類計劃4萬畝,比上年實績減2.21萬畝。其中小春計劃2.8萬畝,大春計劃1.2萬畝。
4、青飼料及其它農作物計劃1.55萬畝,比上年實績減1.25萬畝。其中小春計劃1.02萬畝,大春計劃0.53萬畝。
(二)春耕生產情況
截至目前,全縣完成大春作物種植面積31.23萬畝,占計劃30.4%。大春糧豆作物面積完成14.34萬畝,占計劃57.5萬畝的24.9%,其中:包谷完成11.42萬畝,占計劃26.5萬畝的43.1%;水稻完成350畝。在經濟作物中,辣椒完成8.49萬畝,其中:冬早小椒6.57萬畝,朝天椒0.546萬畝,小米椒0.13萬畝畝;烤煙完成1.53萬畝;花生完成3.69萬畝,占計劃5.5萬畝的67%;三七完成0.49萬畝,占計劃1.1萬畝的44%;商品蔬菜完成1.6萬畝;占計劃1.22萬畝的131.1%;西瓜0.65萬畝。同時,板田翻犁一道16.39萬畝;二道11.93萬畝;三道1.5萬畝。板地翻犁一道27.52萬畝;二道18.36萬畝。完成積肥24877萬公斤。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農資市場管理,保障農資供應,做好春耕生產準備
1、深化認識,加強領導。縣、鄉兩級政府和農業部門,始終堅持把農業放在各項經濟工作的首位,認真分析當前農業生產形勢,深化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加大對結構調整的引導,增加財力、物力和技術的投入,充分調動各級干部和農技人員的積極性。
2、加大農業執法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為凈化農資市場,維護群眾利益,組織執法人員對全縣范圍內農資銷售點進行專項整治行動,嚴格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截止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96人次組織對全縣11個鄉(鎮)農資市場進行清理檢查,抽查種子、農藥經營戶420余戶。通過抽查,目前尚未發現假冒偽劣情況。
3、抓好農機具春耕生產工作。目前,全縣共投入農機具4860臺(套)進行春耕生產,修復農機具4012臺(套),完成機耕面積7.86萬畝,比上年同期5.52萬畝增39.1%;完成春播面積7.45萬畝,比上年同期5.84萬畝增27.6%。
4、抓好以“兩雜”良種推廣為主的大春生產農用物資調供。全縣共調入“兩雜”良種79萬公斤,出庫75.5萬公斤,出庫率95.6%,其中:雜交玉米調入56萬公斤,出庫55.1萬公斤,出庫率為98.4%;雜交水稻調入23萬公斤,出庫22.7萬公斤,出庫率為98.7%。全縣化肥己就位10.9萬噸,已銷售10.3萬噸,占就位數的94.5%;農藥就位210噸,銷售187噸;農膜就位732噸,出庫654噸。
(二)抓好科技培訓,落實科技措施,保障大春生產順利進行。
結合春耕生產工作,我縣積極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進村、技術下鄉活動。各鄉(鎮)、農業部門圍繞辣椒、蔬菜、花生等重點產業,以災后重建恢復生產工作開展科技下鄉宣傳,舉辦栽培技術培訓178期,培訓農民1.87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3萬余份。
在開展好科技培訓的同時,我縣對全年農業生產進行通盤考慮,確定了幾項重點增糧措施,及早向農民宣傳和落實:一是大力推廣“兩雜”良種,“兩雜”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打好糧食增產基礎;二是落實良種、良土、良法栽培,努力提高農作物單產;三是謀劃好晚秋糧豆生產。按時移栽冬早辣椒,保障6萬畝冬早辣椒地塊套種一茬小雜豆后再種植一茬晚秋玉米;四是對大春經作實施間套種,增加糧豆產量。
(三)加強支農資金投入。積極協調各類金融部門支農貸款發放和扶持力度,及時緩解農業生產投入困難和問題。截止目前,全縣金融部門已發放支農貸款3503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65萬元,增28.1%。其中:縣農行2230萬元,縣聯社32803萬元,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資金需求。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于遭受冰凍災害影響,造成小春及冬農減產,使大春生產壓力加大。同時,近段時間降雨量少,導致田地翻犁困難,春耕生產進度緩慢。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水利化、機械化程度低,雨養農業突出,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三是群眾思想觀念落后,對科技種植認識不足。四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五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大,以化肥為主的農資價格出現連續上漲趨勢,而群眾購買力低,致使農業生產投入嚴重不足。六是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緊缺,缺乏相關配套的物資和資金,使各項科技措施難以更好的落實。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組織督促指導農戶做好農作物滿栽滿插,努力實現全縣糧食播面增加、糧食穩定增產的目標。認真把握和分析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因勢利導,指導基層,幫助和服務于農民。同時指導各鄉(鎮)切實抓好大春作物生產管理,認真部署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做好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調劑和供應。檢查督促各地落實糧食生產的有關措施,確保打好糧食生產攻堅戰。
(二)認真做好各種大春作物布局和重點科技措施樣板的落實,特別是要切實抓好“兩雜”良種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優良品種覆蓋率。
(三)認真做好2470.06萬元農資綜合直補和547.75萬元良種補貼資金發放工作。
(四)加強農資市場執法檢查,深入開展打假護農專項執法活動。
(五)加強與龍頭企業的聯系,重視發揮龍頭企業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訂單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況
200*年全鄉總播面積為116000畝,其中播棉花71100畝,番茄7100畝,玉米制種18000畝,飼草料9400畝(其中苜蓿4000畝,飼料玉米5400畝),葡萄20__畝,冬春小麥3820畝,甜菜1840畝,油料2020畝,無公害蔬菜720畝。林業上,200*年縣上下達我鄉林業生產任務2200畝,4月18日我鄉全面結束造林任務,共造林2753.9畝,其中農田防護林面積1499.2畝,退耕還林1254.7畝,完善縣級庭院經濟示范村(80戶)1個,鄉級庭院經濟示范村(90戶)1個。新植林已澆完二水或澆三水,100面積已完成林權確認工作,成活率達到90以上。畜牧業,牲畜飼養總量達到6.15萬頭(只),其中良種奶牛飼養總量達到2300頭,羊4.3萬只,豬1.6萬頭,庭院養殖近20萬羽,牲畜疫病防治監控體系已建立健全,防疫密度達到100。
二、采取的措施
1、明確任務,加強宣傳。為贏得全年農業生產工作的主動權,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之后,立即召開了我鄉的春耕生產動員大會,分解責任,強化宣傳,牢牢把握春耕生產主動權,有力的促進了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的開展。
2、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為了切實抓好農業生產,鄉黨委、政府成立了春耕生產領導小組,一是采取了鄉領導和下村干部包村、村領導包戶,技術員包片的“三包”措施。二是大力推廣并落實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今年全鄉共落實高產攻關田43塊共3.7萬畝。落實千畝連片示范田5個,完成節水灌溉面積35000畝,其中滲灌20__畝。完成飼草料面積27400畝,超額完成計劃任務5.2,完成青貯玉米面積5400畝,超額完成計劃80,完成番茄套播制種玉米面積6200畝,落實小麥茬、苜蓿茬復播飼料玉米5000畝,超額落實、完成復套播任務12。三是在春播工作中,全鄉做到了“三到位”、“四落實”,即:領導到位、工作組到位、技術員到位;地塊落實、資金落實、生產資料落實和農業機械落實。四是植樹造林中做到把好“三關”,做好五項工作(即: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做好灌水工作、扶正工作、防蟲工作、管護工作及確權工作)。
3、狠抓備耕工作,為春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根據生產計劃,一是我鄉加強了對農機具的維修工作,農機維修工作從3月1日開始到3月15日全面結束,維修率達到99,同時,我鄉新購寬膜機86臺,新購大中型輪式車30臺,大中型農機具38架,為春播快速度,高質量打下了基礎。二是迅速行動,扎實做好了春播資金和物資備耕各項工作。
4、強化調度,加強服務,確保了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3月28日我鄉召開春耕生產動員會后,我鄉又充分利用晚上多次召開調度會,安排生產、強化調度,切實促進播種進度和抓好作業質量。春播工作從4月14日召開春播現場會開始,到4月23日,僅用10天時間,就基本結束,到4月25日全面結束。
5、加強指導,狠抓田管各項工作。4月23日,春播工作結束后,我們又及時召開生產調度會,把工作重心向田管轉移,做到向田管要產量,向田管要效益。一是及時破除板結,早放苗、早封洞、早定苗,保證苗齊、苗壯;二是提高中耕質量,勤中耕、寬中耕、深中耕,確保中耕質量。目前,各種作物已普遍中耕2—3次。三是堅持以防為主,及早防治病蟲害。四是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殘膜回收工作,采取村兩委與村兩委成員、黨員簽訂責任狀,兩委成員和黨員分別聯系農戶的辦法,帶頭和帶領農戶切實完成殘膜回收任務,使殘膜回收量落實達到250噸,超額落實14。
6、堅持畜牧業發展不動搖。我鄉通過召開現場會、經驗交流會,正確引導農戶繼續發展奶牛生產,擴大養殖規模,突出發展庭院養殖業,努力做到家有百十只雞,1—2頭豬,8—10頭羊,目前,全鄉僅庭院養雞達到20萬羽,豬900多頭,僅此全鄉人均可增收100元。
三、下階段農業打算
(一)繼續抓好田管工作。我們將嚴格按照分類指導,加強管理的原則,扎實抓好田管工作,堅持向田管要產量,向田管要效益,向田管要增收,嚴格按技術規程,加強作物水肥管理,抓好20__畝滲灌設施的規范管理、利用。通過科學管理,達到以“管”促“增”目的。重點一是抓好7.11萬畝棉花,使皮棉產量達到128公斤,實現總收入1.06億元,棉花一項人均純收入達到4392元;二是抓好1.8萬畝制種玉米管理,使單產達到400公斤,實現總收入2016萬元,人均純收入907元。三是抓好7100畝加工番茄,使番茄畝產達到4500公斤,總收入639萬元,人均純收入270元。四是抓好20__畝葡萄使產量達到1200公斤,實現總收入480萬元,人均純收入336元。五是使9400畝飼草實現收入282萬元,人均收入252元。六是5000畝小麥茬、苜蓿茬復播青貯玉米的管理,實現收入315萬元,人均收入220元。七是其他作物收入229萬元,人均純收入86元,種植業上,力爭收入達到1.46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6463元。近期種植業上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中耕工作,盡快完成3遍中耕,確保中耕質量。
2、棉花化控:按照“少食多餐,逐量加大”的方法,結合葉面追肥進行,做到促控結合。
3、病蟲害防治工作,堅持按技術要求,做好點片防治工作,做到控制6月,確保7月,闖出8月。
4、開溝施肥和殘膜回收工作。在灌頭水前,做好開溝施肥工作。同時徹底回收殘膜,做到不開溝、不回收、不予澆水,以降低白色污染。
5、適時上好頭水,我鄉將根據旱情、苗情、地情、作物種類,分類上水,在7月5日前結束頭水。
(二)扎實抓好畜牧業工作:變秋季育肥為常年育肥,加大庭院經濟發展力度,對庭院養殖示范村做到穩定一批,發展一批,逐步擴大牲畜飼養總量和出欄率。當前,我們主要做好以 下工作:一是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做到防疫、檢疫兩個100;二是在庭院經濟質量、總量上下功夫,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特色,人人有事做;三是及早著手育肥工作,在規模上做文章;四是繼續發展奶牛生產,提高養殖效益;五是做好品種改良,突出做好肉羊雜交工作,力爭完成3000只肉羊雜交任務;六是做好飼草料貯備,目前已定購醬渣20__多噸。
(三)在加強林木管護的同時,及早規劃、落實秋季造林整地地塊及苗木,做到早計劃、早訂苗、早整地、早植樹,確保秋季造林500畝,整地1000畝。
(四)加強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在安排好季節需工(如拾花、打頂等)的同時,加強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在常規勞力輸出的基礎上,增強技術型輸出,使今年勞務輸出人員達到2500人,實現勞務人均收入達到120元。
一、迅速行動,層層傳達學習文件精神。
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州會議、文件精神,我縣積極采取微信、qq、電話、短信等現代化信息載體,及時傳達學習了《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州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及時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會商、安排部署了相關工作,縣級各責任部門和鄉(鎮)積極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
二、及時研判,找準攻堅“攔路虎”
在嚴格落實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有針對性的摸排收集分析疫情對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影響。摸排出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勞動力務工就業難。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小微企業(如:酒店、飯館、雜貨店、五金店等實體企業)暫時停業,導致大部分農村貧困勞動力在家待業。加之就業技能集中培訓、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等就業服務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導致貧困勞動者技能提升人數、轉移就業人數下降,就業扶貧目標進度滯后。
二是農業產業生產難。嚴峻的疫情形式,制約了物質調運、農產品銷售和春耕生產,導致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園區,蔬菜大棚等項目無法實施。化肥、飼料等農資預計缺口90余噸。加之疫情防控的隔離、封控措施無法正常進行春耕生產。
三是貧困戶穩步增收難。因疫情防控需要,全縣181個行政村、4個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外出受限,使貧困戶務工、產業生產等受到影響,嚴重制約了貧困戶穩步增收。
四是特殊疾病就醫難。嚴峻的疫情形勢一定程度影響了特殊疾病患者正常治療。如在脫貧攻堅大排查發現的5邊緣戶、8戶監測戶中,5人需要長期治療或藥物維持,2人需要定期化療,但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接受治療。
五是日常工作運轉難。疫情防控限行措施對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數據核實核準、項目清理和項目庫建設等日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三、精準施策,千方百計克難攻堅
一是精準施策補短板。針對疫情期間無法入戶開展工作的實際,充分利用大排查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手機、微信、qq等現代信息化手段,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的溝通銜接機制,逐村逐戶排查各類問題243個,采取納入低保、落實公益性崗位、幫助發展增收產業等針對性補短措施。同時,保質保量完成了貧困人口數據信息的核實核準和項目庫建設、政策宣傳等工作。
二是多方協調抓鞏固。針對疫情期間物資調運、農產品銷售、產業項目推進難等問題,協調各方,凝聚合力,儲備優良玉米雜交種45噸,各類蔬菜種子500包,農膜55噸,尿素、復合肥等各種肥料65噸,除草劑、殺蟲劑等各種農藥3噸;調運化肥30噸,磷肥4噸,地膜2噸,有效緩解了農資短缺問題。
一、春備耕工作及當前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認真宣傳貫徹國家、省富農惠農政策及中央1號文件,落實全國、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中央1號文件下發后,鎮黨委、政府政府及時組織全鎮干部職工、鎮直各單位和社區相關人員進行集體學習、討論、領會上級對農村工作的精神,并結合我鎮實際,進一步明確了*以東以糧食作物為主,*以西以經濟作物為主的發展思路。同時組織涉農部門、農技人員學習貫徹全國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布置我鎮今年農業生產目標、任務。結合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全鎮先后通過召開20c年總結會和2009年農村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和安排了2009年農村經濟的重點工作,提出了2009年農村工作重點是要鞏固糧食經濟、做強畜牧經濟、做大蠶桑經濟、做精烤煙經濟、壯大綠色經濟、擴大勞務經濟、拓展外向經濟。通過產業化經營、工程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組織化進程、一體化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同時,加強對備春耕生產的領導和服務。組織干部和科技人員下基層,鎮黨政領導、各站辦所(中心)、農技人員按聯系點要求掛鉤到各社區,為農民提供政策、法規、技術、信息服務,幫助農民謀劃發展生產的思路、搞好備春耕生產、切實解決基層實際困難。
(二)各項計劃落實情況
1.初步落實種植面積。今年我鎮種植結構調整以優糧、強桑、旺畜、控煙、擴菜、上果為主要方向,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優化作物品質,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加種糧效益。全鎮2009年計劃糧食總播面積38755畝,糧食總產1649.9萬公斤。其中小春播種面積14855畝,總產459.9萬公斤。大春總播面積23900畝,總產1190萬公斤(含晚秋作物)。在大春糧食播種面積中,水稻16119畝,產量906萬公斤,玉米4100畝,產量184萬公斤,薯類3100畝,產量90萬公斤,雜糧581畝,產量10萬公斤。
2.種子就位情況:全鎮水稻面積16119畝,種子就位39噸,以楚粳28、29號為主,并已就位24.2噸,其它品種14.8噸。計劃育秧面積1610畝,將于3月20--30日內完成任務。縣優質水稻樣板15000畝,主要落實在大潑、*、閻芳橋居委會。全鎮要求5月3日開秧門,5月20日移栽結束,確保立夏節令內完成移栽任務。包谷面積今年計劃種植4100畝,所種品種為雜交品種,已就位種子8000公斤,其中會單四號800公斤、曲辰三號1800公斤、群單5400公斤,計劃在立夏節令內播種結束。
3.化肥、農膜、農藥就位情況:截至1月底:碳銨就位760噸;已銷售160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900噸;普鈣就位400噸,已銷售150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350噸;尿素就位250噸,已銷售60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400噸;磷肥就位40噸,已銷售10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50噸;各種復混肥就位100噸,已銷售30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350噸。合計已就位各種化肥1550噸,已銷售410噸,缺口2050噸。農膜已就位4.5噸,已銷售2.5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5.9噸;農藥已就位11噸,已銷售5噸,與去年實際銷量相比,缺口8噸。
4.支農資金的計劃和發放情況。民政方面,全鎮共有絕對貧困戶680余戶,1400余人;分供養三無人員120余戶,148人;已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群眾681戶,1379人,三無人員已納入三無供養范圍。據了解,在這些特困群眾中,絕大部分戶數都有耕地,以大春生產為主,春耕生產所需資金、化肥、種子、農藥等物資非常緊張。針對這些情況,民鎮所將從三個方面做好特困群眾春備耕工作:一是密切關注特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積極協調上級民政部門給予資金、物資方面的支持;二是摸清特困群眾春荒底子,做好春荒救濟工作,目前,我所已籌集3500公斤大米用于春荒救濟;三是積極幫助特困群眾與各相關涉農部門協調,搞好春備耕的服務工作。信用社方面,準備先安排1000萬元,專門用于支持春備耕生產,后續資金視生產情況,向社會承諾積極發放。農行*支行方面,目前,已發放惠農卡850張,支農貸款1575萬元。
5.農資市場和農資價格的監管情況。今年1月上旬,農技中心積極配合縣農業局執法大隊、*工商分局對我鎮境內的農資市場進行徹底清查,通過設立“12315投訴站”、開展“零距離服務”等形式,深入開展了春季農資打假活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對農戶反映價格不合理的農資物品做好了請求物價部門進行價格監管并勒令調整的準備,凈化了農資市場。
(三)加強小春作物、烤煙、桑園管理
1.小春作物。主要抓好春季田間管理,積極組織各級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對不同地區、不同苗情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案,當前落實適時追肥、中耕除草、促弱轉壯等肥水管理措施。根據今年氣候變化的特點,提前做好應對干旱、倒春寒、病蟲害的技術和物資準備。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春管中的作用,協助農機支農鬧春耕,切實做到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搶時搶墑播種,努力提高春播質量和技術含量。
2.烤煙生產。落實大田面積2000畝,6個片區(*:*東邊水田片區、*村*水田片區。*:*邊水田片區、*旱地片區。北門:*坡片區。東門:*片區)。專用肥就位91.86噸(復合肥66.68噸,鉀肥25噸),烤煙專用膜就位0.75噸;2月10日以前保質保量完成商品化漂浮育苗兩片586個池子。
3.桑園管理。一是蠶房回山消毒,全鎮已完成1950戶,占4100戶的49%;二是桑園翻挖全鎮已完成5860畝,占6500畝的90%;三是桑園伐條全鎮已完成6100畝,占6500畝的93%;四是桑園深施農家肥,全鎮已完成4100畝,占6500畝的63%。桑園管理其它幾項工作指標現正在按節令和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整個桑園管理八項工作指標,計劃在三月底全面完成。五是根據我鎮桑園存在插花田、插花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下發了政發[20*]41號文件,對今冬新植桑園水田每畝鎮財政補助250元,旱地每畝補助210元,扶持鼓勵蠶農在桑園插花田、插花地中逐年新植桑園,使我鎮桑園逐年形成區域連片,規模經營。
(四)加大農機具檢修力度。一是為對現有農機具進行維修保養,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農業生產,我站對今年的農機春備耕工作進行了提前部署,發動全站人員對我鎮范圍內的農機狀態進行了全面普查,進村入戶檢查指導農機檢修保養,重點抓好投入農業春備耕的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做到農機檢修幫助指導到位,責任到戶。共計檢修大中型拖拉機32臺,其中,輪式拖拉機19臺,鏈式拖拉機13臺;二是對農業機械進行了全程跟蹤服務。作業期間,每臺農機都確定專人負責跟蹤服務,及時進行技術操作指導,發現故障立即組織維修;三是作業農機的合理調度是農機為農服務的關鍵。根據我鎮農田與農機的具體情況和農民的實際需求,將科學合理調動農機進行農業生產,做到農田有機耕,農機有田作。
(五)加強森林放火工作。一是簽定《森林防火責任狀》,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和分片包干責任制,明確劃分森林防火片區,確定各片區負責人和具體責任人,確保了責任制落實到單位林地和人員。二是周密部署、綜合協調、情況通報、提出決策建議。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主要領導能立即深入現場組織,靠前指揮,組織人員,迅速撲救,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三是堅持24小時值班,保障森林防火各項信息的傳達與通報。
(六)開展動物疫病防治。按照“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和生豬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控工作,從源頭提高生豬建康水平;建立健全規范的防疫服務網絡,積極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務形式和運行機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發生和流行”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和管理,逐步實行動物疫病防控區域化管理。目前,全鎮共準備口蹄疫疫苗12萬毫升,禽流感疫苗10萬毫升,藍耳病疫苗4000毫升。計劃于3月份按照“五統一”(統一免疫疫苗、統一免疫程序、統一操作規程、統一效果評價、統一免疫標識)“五不漏”(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的要求,開展2009年春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建立牢固防疫屏障。同時,以豬瘟免疫為主,加強動物常規疫病防制和擴大畜禽驅蟲覆蓋面,有效控制疫病死亡。
(七)搞好水利工程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引導支農資金統籌支持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第二期工程涉及*、*、*三居委會,分五個標段,工程總投資975萬元,于20*年12月中旬開工,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40%,預計在水稻移栽前能完成任務。*鎮及時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從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抽調相關人員參加協調管理,分標段落實到個人,確保了工程質量。同時,認真抓好了青山水庫、大凹水庫、水麥田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以及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盤新灌溉工程建設7件。全鎮大春栽插預計需水量850萬m3,其中四件小(一)型水庫灌區需水量400萬m3,新老*灌區需水量500萬m3,預計四月底水庫庫存水量150萬m3,水庫灌區缺水量250萬m3,計劃于4月20日從永清水庫調入170萬m3,其中大凹水庫80萬m3、芭茅沖水庫90萬m3;于4月25日從普山水庫調入青山水庫80萬m3;新老*灌區于5月8日計劃調入水量500萬m3。
(八)安全生產常抓不懈。一是鎮政府分別與全鎮17個社區(村)、8個安委會成員單位、11個重點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各責任單位又將責任書層層簽訂到村民小組、企業的車間、班組甚至到個人,使安全生產責任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二是堅持傳達貫徹中央、各級政府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會議精神。各成員單位和各社區(村)緊緊圍繞“治理隱患,防范事故”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安全生產教育活動。向廣大人民群眾發放了宣傳資料3000余份,人民群眾安全生產意識逐步增強。三是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查出事故隱患134條,發出現場整改指令86條,限期整改指令68條。對薄弱環節和重點單位,進行跟蹤督促整改;對拒不落實整改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經復查,事故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從根本上防止了各類事故的發生。
(九)積極化解社會熱難點。按照“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實行“包保”,分類指導、協調配合,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的要求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逐級成立、調解、綜治領導小組,加強對社會熱難點問題的排查。1月份共接待了來信來訪案件21件(老上訪戶14件),已辦理19件,2件正在辦理中,辦結率達91%,做到及時問題及時辦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把困難解決在基層。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層科技推廣經費短缺,一些科技推廣項目難以順利完成。
(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原料價格不穩定,生產廠家難以正常生產,部分農用物資貨源緊缺。
(三)*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農資市場監管難度較大,聯合執法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四)工礦商貿企業點多面廣,經營規模及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監管上困難較大。
(五)畜牧業科技投入少,科技人員缺乏工作經費,對農戶的指導上存在差距,部分養殖戶對養殖綜合技術環節上認識不足,在重大疫病防制上抵觸性大。
(六)調水溝渠老化、距離較遠,導致看管及清淤費用無法保證。
(七)農村失地少地農民不斷增加,社會熱難點問題形勢不容樂觀。
三、下步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農業部萬畝水稻樣板建設示范,以農業綜合開工程建設為契機,重點引進30噸鄂蓮五號品種,淘汰當地鄂蓮四號,改變品質差的現狀,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資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化肥的組織供應中嚴格按照縣供銷社的規定統一進貨渠道,執行統一售價,認真做好供銷社為全鎮“三農”服務工作。
改造農用物資倉庫,確保農用物資需求。
(三)加強農用物資監管,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構建輿論、連鎖、投訴“三個網絡”、開展日常巡查、商標保護“兩項行動”、健全長效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四)加大宣傳和工作力度,進一步探索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模式和新途徑。組織農機手進行安全教育,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切實做到春備耕生產安全、高效、有序。
(五)拓寬畜牧增收亮點。逐級簽定畜牧業發展責任書以及重大疫病防制責任狀。真正把畜牧業發展列入了鎮村兩級重要議事日程,為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領導干部“”問題轉變。
按照省、市、縣的統一部署,縣社從2月份開始,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六個嚴禁為切入點,以反對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為重點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縣社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以“執行力鍛造年”建設為重點,以建設“服務型機關”為載體,整頓“”為主要內容,著力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通過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兩個環節的開展,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強化了宗旨意識,樹立群眾觀點,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促進機關“”問題的改變。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參與了一系列“五水共治”活動:圍繞實現“綠色土壤、潔凈水源、生態作物”的目標,積極參與市供銷社組織開展的以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為重點的“田園清潔行動”,配合市社在金竹鎮百勝村建起了**縣第一支“五水共治志愿者服務連”; 赴聯系村西畈鄉西畈村參加“萬人清千河、河長曬垃圾”行動;會同農業、環保、林業、財政等部門,共商農田廢棄物及(農藥包裝)處置,推進我縣“五水共治”和“五美**”建設,使“五水共治”深入人心,真正成為供銷社廣大干部職工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夯實為農服務基礎。
1、引入全方位服務理念,打造好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服務社。今年以來,縣社所屬仙人壩、大洞源、西畈、蔡源綜合服務社率先通過增加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延長服務時間,延伸服務觸角,更好地發揮了為“三農”服務的作用。一是積極提供農資技術服務,為農戶提供小農機具的修理和用肥、用藥咨詢。二是積極開展“電話定貨、送貨上門”便民服務,為農民提供快捷、方便、實惠的農資服務。三是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做到只要客戶需要,保證隨到隨買;遇上困難農戶,還實行賒銷記帳,待農戶的農產品變現后還款,盡力滿足農民的需要。四是積極了解農戶需求變化,及時提供高效優質農資商品,自春耕備耕工作開展以來,以黃沙腰片仙人壩、大洞源、西畈等為代表的綜合服務社就銷售高效低殘肥料農藥、農用薄膜及防汛物資等100多噸,為偏遠山區春耕生產助了一臂之力。
2、繼續發揮專業合作社在組織農民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和規范原參辦、對接的專業合作社,增強組織化程度,注重專業社品牌建設。上半年,組織下屬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參加省社、省茶葉產業協會、省微茶樓文化發展協會主辦的 “浙茶杯”紅茶推選活動,**遂紅茶業廠“ 遂紅”牌、**縣天堂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夏鴻”牌紅茶榮獲了優勝獎,進一步把**優質紅茶推向市場。組織**綠都竹筍產銷專業合作社和**天堂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參加市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組織的“XX年新春年貨節”。既展示了我縣的名特優農產品,也為麗水市區廣大消費者采購年貨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三)加強農資流通網絡建設,提升服務“三農”水平。
1、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一是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做到早部署,早落實,做好農資商品儲備,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積極組織采購,調整充實庫存,力保春耕農資市場貨源充足,今年上半年庫存肥料3082噸,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1600噸淡季化肥儲備任務;二是加強有機肥配送中心建設,完善原有農資配送網點改造,增加有機肥配送服務,滿足我縣廣大農民群眾在種植有機茶、有機水果、蔬菜、有機水稻等對有機肥的需求,**縣惠農有機肥業有限公司在全縣主要鄉鎮新增設10個有機肥配送點,完善了有機肥配送網絡,為我縣原生態精品農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三是按照我縣原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要求,積極幫助綠金生態有機肥廠營銷服務,擴大銷售,促進我縣有機肥的推廣使用;四是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合科技、農業、林業等涉農部門,開展科技助推春耕備耕活動,活動于2月26日在應村鄉舉行,縣供銷社向**仙女山原生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贈送有機肥3000公斤,**縣保豐農資有限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技術咨詢,解答春耕備耕中的施肥用藥問題并發放香榧、獼猴桃、油茶、高山蔬菜種植施肥有關宣傳資料200多份,**綠金生態有機肥廠也到現場進行有機肥使用宣傳推廣。6月4日,邀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馬軍偉研究員,會同縣農業局相關技術人員,來到王村口鎮石筍頭村指導四季豆種植農戶,科學合理施用有機肥。借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東風,**供銷社還聯系省社向我縣北界鎮的味優特紅提專業合作社贈送復合肥10噸。
(四)加強社有資產經營管理,提升資產運營效益。
通過溝通協商,今年5月12日,**供銷社和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落戶**大廈,標志著的世界著名的快餐品牌“肯德基”正式牽手**,這是“肯德基”落戶**的首家直營店,也是繼青田、龍泉之后,落戶麗水市的第三家縣級“肯德基”直營店。該直營店是由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投資經營,總投資500多萬元。“肯德基”的入住,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有資產的效能,盤活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對提高我縣的城市品位、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五)加強安全維穩工作,確保系統和諧穩定。
一是突出重點,加強日常安全督查,抓好出租房及所屬企業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尤其抓好煙花爆竹倉庫的安全生產工作,發現隱患及時限期整改。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到人,縣社每年都與所屬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在與承租戶簽訂合同時也同時簽訂了安全責任狀,切實做到工作有人抓,責任有人擔。四是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縣供銷社開展全系統危舊房安全大排查工作,排查對象以老樓危樓為主,包括既有住宅和公共場所的房屋使用安全,檢查老舊房屋責任主體是否明確,日常管理,、制度、措施是否落實,通過拍照、登記、建立危舊房檔案臺帳,掌握了危舊房的基本情況,為我縣危舊房改造提供了基礎依據。五是加強系統維穩工作。供銷社所面臨的維穩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今年又恰逢中央兩會召開,對維穩工作增加很大壓力,縣社努力做好環節各項工作,進行重點對象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處理,化解矛盾和糾紛,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供銷系統的和諧穩定。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1、為提高農產品經紀人的組織化程度,幫助從業人員的提升專業技能。下半年縣社將繼續和省經貿學院聯合爭取舉辦一期農產品經紀人培訓,以提升我縣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素質,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同時縣社將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市社舉辦的各類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