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微觀經濟筆記

微觀經濟筆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微觀經濟筆記

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第1篇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政府監管,鏡鑒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遭受著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但是國家之間蒙受損失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危害程度也尚未見底。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監管問題的深思及討論,其中關于政府盡管的問題備受關注。在此以美德兩國為例探討政府監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而從中得到啟示幫助我國以最小的損失平穩度過金融危機,并為我國在政府監管這個問題上得到鏡鑒。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對政府監管權的討論

在金融危機引致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再一次成為討論中的焦點問題,特別是關于政府監管問題的討論,或反對市場化改革的觀點又流行起來。關于此次危機的緣由,海內外不少人認為,危機是由缺乏政府調控、干預的市場造成的,是自由市場失靈的證明,并以此論證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須更加強化政府的干預而限制市場的作用。其中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埃里克馬斯金教授就認為這一危機發生主要應是美國政府的錯誤,是政府監管的失誤。2005年5月,格林斯潘也曾發表著名論斷:金融市場自我監管比政府監管更為有效。美國監管者認為“金融市場的自我監管比政府監管更為有效。因此,要使金融產業在公開競爭中受益,政府對其的干預就應降到最小限度”。格林斯潘在他2007年的新書《動蕩年代》(TheAgeofTurbulence)里所闡述的那樣,“政府干預往往會帶來問題,而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有在市場自我糾正機制威脅了太多無辜的旁觀者的那些危機時期里,監管才是必要的”,從以上觀點可看出他們認為監管往往或者總是會妨礙市場的發展和創新。

與此相反的觀點則認為,此次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政府對市場長期實行不當干預的結果,是不恰當的政府調控、政府干預使市場運行被長期扭曲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的總爆發,也是市場規律最終對這些后果所作出的強制平衡。就次貸危機的源頭美國而言,一方面,“宏觀調控”長期、人為地維持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兩房”等機構和多種手段,以某種社會政策目標干預房地產市場。在這一類情況下,市場信號被長期歪曲,以致虛假繁榮的泡沫越吹越大,而信用透支的窟窿也越扯越大,終至不可收拾。因此,要正確地汲取危機的教訓,最重要的應是反思政府調控方面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現代市場經濟也不可能不要政府調控,適度的宏觀調控可以熨平波動,但如果政府調控不當,干預過度,就會變成對市場系統的有組織的破壞。就此次金融危機及其影響而言,德國所受危機的影響與美國相比則相對較輕。德國的金融體系未受到根本性破壞,金融市場也基本穩定。與此同時,由于德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因此,經濟危機并沒有威脅到人們的基本生活,國內需求也基本穩定。美國的情況就沒這么樂觀了,失業率上升、制造業萎縮、房價大幅下跌、貿易逆差嚴重,極大地考驗著美國經濟。其間影響因素固然很多,但兩國間不同的政府監管經驗則是一個重要因素。

二、美國德國政府監管的比較

(一)監管法律法規方面

美國德國都是高度法治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監管法律法規這一方面兩個國家存在著差異。德國一直就很重視經濟立法,有一套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以歐盟統一法律為基礎,聯盟法律為核心,并按照聯邦和州之間的“競爭性立法”原則,法律制度條文規定十分具體明確,沒有“靈活”執行余地,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而美國的金融監管法規是在實體經濟背景中出臺的,存在著法律錯位的現象,嚴重不能適應虛擬經濟形態的需要。隨著金融業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迅速增長的虛擬經濟使得原來的法律法規與現實嚴重脫節,最終誘發了道德風險。盡管如此,美國政府為了擴大金融市場的繁榮,逐步放松了對市場的監管,對監管法律法規的放松就是其中一個很有力的體現,這一差異導致了危機爆發后兩國受到危機的影響程度的不同。

美國以及世界各國現行公司治理、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大都出臺于以產業資本主體的經濟背景中。然而,近年來金融自由化、融資市場化、利潤最大化,從制度體制、市場環境到內在動力,都為金融衍生產品發展提供了充足條件。于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幾乎都集中于金融衍生產品的設計與推廣上。各種高杠桿率的金融衍生工具大量交易,形成了一個游離于監管視野之外的巨大的“虛擬金融體系”。虛擬經濟呈幾何倍數的迅速增長,使得原來的法律法規與現實嚴重脫節,極大地誘發了道德風險。不僅如此,美國對監管法規也在一步步放松,使監管失控和金融風險集聚,也是引起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1999年,美國政府正式廢除執行了半個多世紀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取而代之的是“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從而徹底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局面,開辟了世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新格局,同時也拆除了防范金融危機的最大的防護屏障。另外,在實行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之前也曾頒布了很多體現對監管放松的法律法規,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1:美國對監管法律法規的放松

時間

法律法規名稱

法律法規內容

1977年

《社會再投資法》

鼓勵貸款者對低收入者的放貸

1980年

《存款機構接觸管制與貨幣控制案》

貸款人可以通過收取更高利息來擴大低信用放貸

1982年

《另類抵押貸款交易平價法案》

允許靈活利率貸款

1986年

《稅收改革法案》

取消消費利息貸款稅前除,抵押貸款利息仍可以稅前扣除

1989年

華盛頓共識

以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為目標

1999年

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第2篇

關鍵詞:互聯網;虛擬貨幣;微觀經濟;影響

虛擬貨幣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才能得以流傳,與真實世界的貨幣不同但具有特定價值的一種貨幣。這種新型貨幣形式對我國微觀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點,分別是對第三方商家的影響以及對發行者的影響。這一影響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激起了微觀經濟學家的探索興趣。研究互聯網虛擬貨幣對我國微觀經濟的影響,可以讓虛擬貨幣的運營、發展朝著更穩定更成熟的方向進步,也能為我國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

一、虛擬貨幣的概述

對于虛擬貨幣,目前學術界尚未明確定義。由于虛擬貨幣的產生源于互聯網,而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所以虛擬貨幣在我國的興起和發行時間并不長。就目前整體情況來看,我國經濟領域中對于虛擬貨幣的研究成果普遍較少。從廣義上來說,虛擬貨幣即流通于虛擬世界范圍的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在流通過程中使用。而從狹義上來說,虛擬貨幣有多種類型的表現形式,包括游戲幣、京豆等。以游戲幣為例,人們可以通過現金購買游戲幣,而在網絡世界中,游戲幣也可以當成現金被使用,但是游戲幣的使用范圍受到嚴格限制,局限于游戲內部系統,不能在其他地方使用這種貨幣。

二、互聯網虛擬貨幣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內窺鏡鼻竇手術;鼻中隔高位偏曲;鼻甲整形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12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ith simultaneous hig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treatment and turbinate anaplasty YANG Yu-xin. Henan Shangqi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6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by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ith simultaneous hig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treatment and turbinate ana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of chronic nasosinusitis, nasal polyp complicated with hig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turbinate les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4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ith simultaneous hig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treatment and turbinate anaplasty.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4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20 cured cases, 15 improved cases, and 9 ineffective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9.5%. In the 44 cases of treatment group, there were 25 cured cases, 18 improved cases, and 1 ineffective cas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7%.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much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Hig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Turbinate anaplasty

鼻竇炎主要是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癥, 屬于人群高發病, 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鼻竇炎分為兩種, 一種是急性鼻竇炎, 一種是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是由于呼吸道感染造成的, 同時并發細菌和病毒感染。慢性鼻竇炎是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 常見急性者中。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病, 由于重力作用使極度水腫的鼻腔鼻竇黏膜逐漸下垂而形成鼻息肉, 大都是因為慢性感染和變態反應而引起的[1]。而鼻中隔偏曲是導致鼻竇炎及鼻息肉發病的主要原因。作者就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甲病變患者進行治療, 采用內窺鏡鼻竇手術進行治療, 同期進行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甲整形治療?,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甲病變患者, 經診斷, 均符合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診斷標準。8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和治療組(44例), 對照組中男24例, 女20例, 年齡17~75歲;雙側26例, 單側18例。經臨床分型, Ⅰ型:Ⅰ期10例, Ⅱ期8例, Ⅲ期6例;Ⅱ型:Ⅰ期10例, Ⅱ期6例, Ⅲ期4例。病程1~6年。治療組中男25例, 女19例, 年齡18~76歲;雙側28例, 單側16例。經臨床分型, Ⅰ型:Ⅰ期9例, Ⅱ期10例, Ⅲ期5例;Ⅱ型:Ⅰ期8例, Ⅱ期7例, Ⅲ期5例。病程1~6.5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高位偏曲, 出現鼻塞、頭痛、膿涕, 少數患者有嗅覺減退等癥狀。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仰臥位, 患者麻醉時, 除對于Ⅱ型Ⅲ期患者及極度緊張恐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之外, 其余患者均采取局部麻醉。在手術過程中, 首先要將鉤突切除, 根據患者病情不同, 相應的進行息肉摘除。其次開放篩泡、全篩竇、全蝶篩竇, 將上頜竇及額竇的自然開口進行擴大。對照組只需要根據病情, 相應切除變異中鼻甲作游離緣。治療組患者首先進行鼻甲整形或鼻竇開放, 最后進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矯正術。首先在患者左側鼻腔中確定隔軟骨和篩骨正中板交界處, 并在交界處前方的2.0 mm位置采取縱形切口將粘骨膜切除, 將左側篩骨正中板和部分犁骨進行分離暴露, 然后分離骨與軟骨交界處, 一直分離至對側。將右側篩骨正中板和部分犁骨進行暴露, 隨后偏曲部分的骨質進行全面切除, 最后進行鼻甲整形和鼻竇開放[2]。

1. 2. 2 術后處理 術后48 h, 兩組患者鼻內填物需要及時去除, 每天要用生理鹽水對鼻腔進行5~6次的清洗, 使鼻腔引流保持通暢。將鼻腔內滲出物及血痂進行全面清理, 常規使用2~3周的抗生素, 避免患者出現感染, 采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滴鼻, 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颊咝g后需隨訪1年, 每半月進行1次復查, 將鼻腔內血痂、異常分泌物進行及時清理, 并將粘連進行分離。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經鼻內窺鏡復查, 鼻腔及竇腔黏膜有著良好愈合, 竇口開放通暢。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經鼻內窺鏡復查, 鼻腔及竇腔黏膜局部紅腫, 出現異常肉芽。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 經復查, 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1. 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經治療, 治療組總有效率9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術后粘連和中隔鼻甲情況對比 治療組患者粘連和中隔鼻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 常見于急性鼻竇炎患者中, 同時有多個鼻竇受累。主要分為單純型慢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慢性鼻竇炎是鼻腔和一個或多個鼻竇黏膜的炎性病變, 鼻和鼻竇的黏膜具有連續性, 鼻竇黏膜出現炎癥大都是由于鼻腔黏膜炎癥導致的。而鼻腔黏膜炎癥的病因或許是粘液纖毛系統受到損害, 遭到細菌感染, 出現炎癥, 或是由黏膜腫脹引起的。竇口鼻道復合體的組成是由上頜竇口、前組篩竇、開口、篩漏斗及中鼻道組成的, 在慢性鼻竇炎中占據著主要部分。在治療慢性鼻竇炎時, 就需要保證鼻腔通氣和清潔, 而且開放竇口, 會對粘液的合成和分泌造成影響, 還會將粘液纖毛系統的微粒和細菌清除。鼻息肉是在重力作用下使鼻腔鼻竇黏膜下垂而形成。鼻息肉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鼻塞性鼻音、流涕、頭痛及聽力減退等。

鼻中隔偏曲對竇口鼻道復合體的解剖變異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特別是高位偏曲對竇口鼻道復合體的解剖變異起到重要作用。鼻中隔偏曲伴有偏曲同側鼻腔竇口鼻道復合體區域的解剖變異, 也伴有偏曲對側竇口鼻道復合體區域的解剖變異。在鼻竇炎的發病中, 鼻中隔偏曲同側的中鼻甲反向偏曲、對側的中鼻甲和改變鼻腔外側壁結構的代償性等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作用不可忽視。

鼻中隔高位偏曲大部分是篩骨正中板偏曲, 在同側偏曲中, 鼻甲會出現反向彎曲和外移現象, 對側中鼻甲會出現代償性增生。在手術治療中, 若是沒有對鼻中隔高位偏曲進行及時處理, 會對偏曲同側鼻竇的開放造成嚴重影響。若是在手術中, 沒有對鼻竇開放造成影響, 術后對患者進行內鏡換藥時, 會由于鼻道狹窄, 而導致中鼻甲損傷, 使中鼻甲和鼻腔外側壁粘連, 篩竇腔閉鎖。如果大部分切除患者偏曲同側的中鼻甲, 會使竇口鼻道復合體失去保護作用, 很容易出現篩竇腔粘連。同時偏曲對側也會造成中鼻甲出現代償性增生。中鼻甲具有重要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會首先受到鼻腔呼吸氣流的沖擊[3], 對中鼻道和各個竇口起到保護作用。

在本組研究中, 對照組給予內鏡鼻竇手術, 治療組給予內窺鏡鼻竇手術同期處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甲整形方法, 治療組患者在給予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時, 進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矯正術和鼻甲整形術, 術后, 患者鼻塞、流涕、頭昏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內窺鏡鼻竇手術同期處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鼻甲整形, 可有效減少粘連, 明顯改善鼻腔通氣引流, 療效顯著,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曾衛東, 駱文龍, 范賢勇, 等. 在內窺鏡鼻竇手術中同期處理鼻中隔及中鼻甲整形的臨床意義. 西部醫學, 2010, 11(3):4521.

[2] 沙海濱. 鼻內窺鏡鼻竇手術配合中藥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 2009, 3(4):1302.

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第4篇

內容摘要:不確定性是廠商在生產中必然要面對的一種情況,它直接影響廠商的利潤水平。而期貨市場為廠商提供了避險的可能性,廠商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上的買賣組合來達到消除不確定性風險的目的?;诖?本文通過微觀經濟學模型分析以及對現實情況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介紹,說明期貨市場在對抗不確定性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不確定性 期貨市場 信息 套期保值

不確定性

在廠商生產過程中,除了既定的一些要素投入和市場環境,還存在許多難以準確估計的因素,稱之為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一般來說,廠商面臨著兩種不確定性。第一是技術的不確定性,即廠商不能準確預測給定的投入要素所帶來的產出水平。第二是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需求會隨意改變,這也許是受偏好、消費者收入或相關商品的價格隨機變化所影響。

這樣的不確定性會給廠商帶來額外的損失。因此風險厭惡廠商在面臨技術或市場的不確定性時會試圖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減少他們收入的不確定性。他們會采取更靈活的生產方式,并且為決策的“錯誤”提前做好準備。例如,他們可以建立既可以燃油又可以燒煤的雙重點火發電機,來預防燃油價格的不確定性;他們可以通過購買一些小型機器而不是一臺大型機器,來分散工廠倒閉的風險;他們可以通過簽訂火災保險合同來降低火災風險;或者通過在期貨市場以一個確定的價格賣出一部分自己的商品,而不是在現貨市場以一個不確定的價格賣出。

期貨市場規避不確定性風險分析及應用

以期貨市場為例,在這個市場上,個體買賣合約,約定在既定的日期和地點交易商品。合同先簽訂,而商品交易是發生在現實狀態明了之后。合同不會受意外狀況的影響,即無論現實狀態如何,賣方都承諾交付商品。

(一)期貨市場規避不確定性分析

假設期貨合同中單位商品的價格是pf,合同中的買方有權在現實狀態明了后在既定的日期從賣方取得商品。在這個日期,該商品現貨市場公開,其現貨價格為ps,這個價格和通常一樣是由消費者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的。

在狀態S下,廠商生產該商品的收入為:

ys=ps(fs(z)-xf)+pfxf-wz(1)

其中,fs(z)是在狀態S下,投入水平為z時的產出;xf是在期貨市場上以確定的價格pf賣出的商品數量,wz是投入要素的成本。廠商做出兩個決策:投入z和期貨合同xf。這些決策的一階條件是:

對于投入z:Vz=Ev'(ys)[psfs'(z)-w]=0(2)

對于xf:Vxf=Ev'(ys)(pf-ps)=Ev'(ys)E[pf-ps]+Cov(v'(ys),pf-ps)

=Ev'(ys)(pf-p)-Cov(v'(ys),ps)=0(3)

由(2)知,廠商的投入決策似乎并不受期貨市場的影響。但實際上廠商的投入和產出會通過期貨市場對商品銷售量的影響而做出變動。

下面先通過對(3)的分析來解釋期貨市場對廠商規避風險的作用。本文假設一個相對簡單的情形:廠商會受到市場(價格)不確定性的影響,但不考慮產量(技術)不確定的影響,既廠商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產量。

考慮pf與p的關系,首先pf>p的情況很少會出現,因為買方一般不會以一個高于預期現貨價格的價格去買入期貨合約,故只考慮pf=p和pf

如果pf=p,即期貨的均衡價格等于期望的現貨價格,此時(3)的第一項為0,由于要滿足一階條件,因此Cov(v'(ys),ps)也為零。但是如果廠商是風險厭惡者,使Cov(v'(ys),ps)為0的唯一方法是ys始終不變(ps越高,表明ys=ps(fs(z)-xf)+pfxf-wz越大,由于風險厭惡廠商的效用二階導數 v''

如果pf

(二)期貨市場規避不確定性的應用

從上述數學模型分析可以看出,期貨市場的存在減少了價格風險對廠商生產行為的效應。

期貨市場的這種功能是由它的一些特點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信息的完備性。期貨市場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配備較為先進、輻射全球的信息處理系統。這個系統會將全球相關市場的商品價格傳遞進來,又將系統內的信息傳遞出去,為供求雙方獲得了一個均等的獲得信息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決策者們根據已有的信息及過去的經驗、未來的判斷,對于自己相關的價格走勢進行預測。這種預期可以說是理性預期,使決策者決策的可靠性增大。據此廠商可以根據所得的信息在期貨市場上做出操作,以規避風險,主要的方法便是“套期保值”。它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即在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上述數學模型,本文主要討論生產者的行為,同樣只考慮廠商面臨價格的不確定性。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準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采用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對生產者來說稱為“賣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舉例說明:某地豆油現貨價格為5600元/噸。但信息顯示,當年前4個月進口大豆和豆油持續大量到港,同時油菜籽產量可能比去年大幅提高。榨油廠擔心豆油銷售價格可能會出現下跌。為了規避后期現貨價格下跌的風險,該廠決定進行套期保值交易。該廠當日在交易所以5650元/噸賣出200手7月豆油合約進行套期保值(1手=10噸)。不出所料,隨著加工廠加快大豆壓榨速度和油菜籽的大量上市,豆油價格開始下滑。6月15日,該廠在現貨市場上以5400元/噸的價格拋售了2000噸豆油,虧損為(5400-5600)x2000=-40萬。同時在期貨市場上以5420元/噸的價格買入200手7月豆油合約平倉,盈利為(5650-5420)x200x10=46萬,盈虧變化狀況=期貨盈虧變化+現貨盈虧變化=46-40 =6萬。

可見,雖然現貨價格出現了下跌,油廠的銷售價格降低,但由于該廠已經在期貨市場進行了套期保值,企業的銷售利潤在油價下跌中受到了保護,規避了價格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結論

在國民經濟的運行中,各類主體的生產經營者活動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風險,比如信用風險、經營風險等,其中最經常面臨的便是價格的不確定性。

商品的生產經營者通常都是風險厭惡的。商品的生產商、加工商及出口商經銷商面臨著商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在持有商品期間,一旦市場價格下跌,商品的實際售價很可能遠遠低于預期售價,使經營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期貨市場獨有的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為生產經營者回避或轉移現貨價格波動提供了避險工具,而且它執行的效率高、成本低,還有重要的信息保證,對現貨市場起到了保護的作用,為廠商能專心地經營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休•格拉韋爾,雷•里斯.微觀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黃有光,張定勝.高級微觀經濟學.格致出版社,2007

3.藥建英.不確定性與期貨市場.河北財經學院學報,1994(3)

微觀經濟筆記范文第5篇

[關鍵詞]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金融創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深度的提升,我國政府逐步啟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09年7月2日,人民銀行正式下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宣布從當月起,上海等五城市的指定企業將獲得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資格,同時符合條件的境內商業銀行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并在條件成熟時,向境外企業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201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聯合《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境內試點地區由上海和廣東省的4個城市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境外地域范圍由港澳和東盟擴大到所有國家和地區,明確試點業務范圍包括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它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2010年12月,出口試點企業從試點初期的365家擴大到67724家,自試點擴大以來,各試點地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穩定增長,2010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5063.4億元。2011年1月13日,人民銀行《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試點地區銀行和企業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不僅是我國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舉措,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速的標志。

我國學者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曾憲久等)。之后,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對外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逐漸增多。如姜波克分析了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條件、時機和步驟;鐘偉從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的角度,提出應將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合二為一。曾等認為,隨著中國加入WTO,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外商投資數量的增大,完成資本項目可兌換,最終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是大勢所趨。巴曙松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給金融機構帶來業務擴張、經營方式轉變、風險管理創新等新的影響,同時金融機構為人民幣業務開展提供平臺,為人民幣國際流通提供渠道。劉金柱從發達的金融市場是一國貨幣實現國際化的重要支撐角度,分析并提出了加強我國金融市場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李婧從制度層面和企業層面分析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臨的主要問題。

這些研究多從宏觀層面著眼,集中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現路徑,但對微觀層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力量――商業銀行及其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卻少有提及。本文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商業銀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商業銀行開展的從基礎結算業務創新到人民幣貿易融資、境外機構境內賬戶、人民幣對外擔保等業務創新,在便利我國企業辦理進出口貿易和跨國經營的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然而在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迅猛開展的同時,這項全新的業務給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帶來了較大挑戰,本文針對上述挑戰提出應對措施,力圖找到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發展路徑。

一、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現狀

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主要涉及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境外投資等跨境經營活動領域。從目前各項創新業務量來看,貨物貿易項下業務多于資本項下業務,進口項下業務多于出口項下業務;從業務發起的動機來看,更多的業務是從利用匯率利率差異進行合理套利為出發點進行操作。從具體產品來看,主要有以下業務品種:

(一)人民幣NRA業務

NRA(Non-Resident Account,非居民賬戶)是指境內銀行為境外機構開立的境內賬戶。該賬戶的開立一方面可以便利我國的境外投資企業管理境外資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業銀行對融資企業境外資金進行監控,防范信貸風險。在央行2010年10月下發《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后,NRA賬戶的吸存范圍從外幣擴展到了本外幣,這一舉措為NRA賬戶吸收人民幣存款打開了通路,也形成了一條境外人民幣資金的回流通道。以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例,2010年辦法下發后兩個月時間就開立人民幣賬戶上百個,存款余額近20億元。該業務發展迅速,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市場人民幣投資渠道較少,導致人民幣在港市場利率一直低于內地市場利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境外企業能夠通過開立人民幣NRA賬戶獲得美元貸款,賺取利差收益(圖1)。

(二)跨境人民幣信用證境外融資業務

該業務是指境內商業銀行為境內企業開出人民幣遠期信用證,境外銀行以該筆信用證承兌后的應收款項為擔保,向境外企業(多為境內企業關聯公司)發放外幣貸款的業務模式(圖2)。與普通的外幣信用證相比,人民幣信用證不占用銀行外債指標。該項業務同時也會會做NDF業務,以鎖定匯率。通過辦理該項業務,境內外企業不僅可以獲得境內人民幣存款利率高于境外外幣融資利率的收益,還可獲得人民幣遠期升水的收益。

(三)人民幣代付業務

在近年來的商業銀行貿易融資創新產品中,海外代付是發展最迅速的產品,其實質為中資商業銀行利用外資銀行及境外機構較為充足的外幣資金為境內企業進行外幣融資。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和境外對人民幣資金需求的加大,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也逐漸發展起來,中資商業銀行利用自身人民幣頭寸的優勢開始向外資銀行及其境外客戶提供各項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人民幣出口代付便是近期運用較為廣泛的融資產品(圖3)。該種產品創新的本質是境內銀行利用境外銀行的信用支持為境外機構提供人民幣融資服務。由于中資商業銀行人民幣頭寸充足,同時該項業務風險相對較低,預計該項業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點跨境業務。

(四)跨境購匯業務

跨境購匯業務是指境內商業銀行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將企業購匯所需的人民幣資金匯至境外合作銀行,由境外銀行進行幣種轉換,并完成對外支付的一種創新業務(圖4)。該種模式的實質是利用境外市場(尤其是香港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相對旺盛、境外購匯價格優于國內購匯價格的業務創新。人民幣在香港市場的需求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公眾對人民幣儲值功能的認可,認為持有人民

幣能夠規避匯率風險,實現保值增值;二是企業或個人在進行貿易支付時,內地出口商為規避匯率風險,傾向于選擇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在2010年人民幣進一步匯改加速升值后,上述兩種因素越發明顯,極大地推動了人民幣在香港市場的需求。因此,在港人民幣兌美元/港幣的成交價格持續優于內地人民幣兌美元/港幣的購匯價格。匯率轉換的價格優勢,使得跨境購匯業務在中國銀行等主要銀行大規模開展起來。

從目前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創新趨勢來看,以NRA賬戶、貿易融資、跨境購匯、NDF為基礎產品,將這些基礎產品進行多種組合,利用境內外匯率市場、利率市場的價差進行合理套利的產品創新已成為市場的主流。同時,人民幣同業拆借、人民幣對外擔保、人民幣境外融資、人民幣境外理財產品也逐漸展開。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正以超常的速度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重要意義

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基礎平臺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發展也必然要依托于商業銀行業務。作為一個全新的商業銀行業務板塊,誰能抓住歷史機遇,搶先進行業務創新,搶先為企業提供創新業務,誰就能取得先發優勢,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因此,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對商業銀行來說意義重大,在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具有其必要性。

(一)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能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

在過去使用外幣進行支付結算的背景下,外資銀行能夠依靠外匯頭寸的優勢吸引到大部分國際業務客戶,而中資銀行卻由于國內外匯資源有限又缺乏境外負債渠道在這一領域競爭乏力。開展人民幣業務創新后,我國商業銀行能夠有效地利用資金實力、清算網絡、營銷網絡的優勢,搶奪到更多的境內外客戶資源。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機構業務也面臨發展機遇,與同業客戶的合作將發展迅速。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國際同業機構必然會主動加大與我國商業銀行的合作力度:一是開立人民幣清算賬戶,通過“清算行”模式和“行”模式開展人民幣跨國清算;二是開展購售匯業務合作,行可以在人民銀行規定限額內向賬戶行出售或購買人民幣以滿足頭寸需求;三是加大人民幣拆借等其他融資業務合作。

(二)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帶來了負債業務發展的機遇

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加速,跨境人民幣資金流量日益加大。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2010年,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3149億元,較2009年增加4倍。隨著內地企業、銀行到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小QF的推出,境外人民幣回流機制必將逐步建立完善,這也將進一步放大境外人民幣存款存量。這一部分全新的人民幣存款業務,對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境外負債業務意義重大。

(三)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帶來了資產業務發展的機遇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境內外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逐步擴大,境外對人民幣的貿易融資需求必然會逐漸增加;同時,隨著人民幣對外投資的放開,國內優勢企業對境外的投資逐步轉化為人民幣投資,境外對人民幣的投資融資需求也會提升。因此,無論從貿易項下還是資本項下來看,為境外企業提供相關的貿易融資和人民幣貸款業務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新的資產業務增長點。

(四)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開辟新的中間業務收入盈利途徑

跨境人民幣業務雖然減少了商業銀行傳統的結售匯業務收入,但該業務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增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一是通過向企業提供跨境人民幣清算服務,收取人民幣結算的手續費用;二是通過向境外銀行提供人民幣清算、賬戶管理、同業拆借以及購售匯等服務收取手續費以及點差收入;三是通過辦理NRA賬戶資金質押貸款、人民幣信用證跨境融資等產品,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的匯差和利差賺取收益。與此同時,境外新客戶資源的增加,為我國商業銀行通過境外融資、境外債券承銷、銀團貸款等方式獲取中間業務收入提供了來源。

(五)我國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對我國商業銀行進行海外拓展、完成國際化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自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商業銀行逐步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以來,我國商業銀行海外業務發展相對較慢,主要向企業提供以美元為主的金融服務。而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將改變海外分支機構業務結構,人民幣業務將逐漸成為大多海外分支機構的主導業務。與此同時,海外分支機構在本地市場的話語權也日益加大,競爭力逐漸提升。這一發展機遇也反過來促使各家商業銀行加大境外擴張的步伐,加速完成國際化布局。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該行截至2011年1月已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203家分支機構,而2010年年初時僅為30多家,2011年3月該行新加坡海外人民幣業務中心的成立更凸顯出該行通過海外網絡擴張推廣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發展思路。

三、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面臨的挑戰

(一)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面臨挑戰

商業銀行跨境經營人民幣業務后,境外客戶將逐漸增多,而境外客戶的金融行為習慣、資金安排方式與境內客戶有著較大的差別,如何根據客戶金融需求合理運用安排資金投放,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新課題。另一方面,隨著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的開展,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也將逐漸發生變化,來自境外的資產和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占比將會逐步加大,這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面臨挑戰

從具體的風險來看,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引發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合規性風險將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挑戰。

1、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商業銀行跨境經營活動日趨增多,面臨的信用風險主體也大大增加。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經營業務相對簡單,仍缺乏境外經營的經驗,對境外借款人或交易對手風險狀況的了解依然較為局限。這樣的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加大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2、人民幣國際化起步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僅局限在境內,雖然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進程已經啟動超過十年,貸款利率浮動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經放開,人民幣利率掉期市場已初現雛形,但人民幣利率定價機制和利率風險規避機制仍有待完善。在境外市場上,人民幣利率定價面臨著與境內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境外人民幣定價利率風險較境內市場更大。

3、跨境人民幣創新產品,尤其是一些利用匯差、利差的套利產品對商業銀行的匯率利率組合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境外美元融資價格、利率掉期價格、遠期人民幣NDF價格等市場價格變化幅度遠大于我國商業銀行所習慣的國內金融產品價格變化幅度,其影響因素也大大復雜于國內金融產品。

4、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使境內外資金流通更加便利化,境內外融資產品的套利空間存在也引發了一些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業務的產生。這一方面為洗錢等金融非法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商業銀行對貿易真實性審核的難度。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增加了商業銀行跨境業務的合規性風險。

(三)我國商業銀行后臺系統建設面臨挑戰

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商業銀行的后臺系統仍然處于本外幣隔離的狀態,部分人民幣業務系統僅適用于國內業務,與境外人民幣創新業務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雖然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開展,商業銀行的部分業務系統已成功進行了改造,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境外客戶范圍逐步擴展到境外同業、境外貨幣當局,業務范圍也逐步擴展到境外投融資、境外債券發行等,我國商業銀行急需加大后臺系統建設,以滿足業務發展和系統監管的需要。

(四)我國商業銀行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挑戰

商業銀行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盡管我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成功改制后,已逐漸培養出一批具備競爭力的人才,但商業銀行內部往往有本幣業務部門和國際業務部門的區分,兩個部門之間人員的劃分往往十分清晰,導致本幣業務部門人員不熟悉國際業務,國際業務部門人員又不熟悉人民幣業務。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對既懂得人民幣業務,又熟知國際業務操作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而這一部分的人才正是我國商業銀行所欠缺的。

四、商業銀行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應對措施

(一)明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方向

如前所述,目前商業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仍然更多地集中于利用境內外匯差、利差進行套利的階段,這種創新業務的空間將隨著套利行為的增多和逐步出現的管制行為逐漸縮小。商業銀行應該致力于能夠持續為我國進出口企業提供貿易便利的業務創新,如人民幣對外擔保業務、跨境人民幣投資融資業務、人民幣境外衍生產品等,才能真正在這一領域獲得持續的競爭力。

(二)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進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必須進一步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需要提高對境外人民幣市場的預判能力。境外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發展初期規模相對較小,金融創新的持續涌現對這個市場不斷產生著沖擊,市場流動性、市場結構迅速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境外市場的研究力度,在業務創新時提高市場預測能力,進而根據預測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創新資產負債管理的動態預警系統。在進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同時,商業銀行也應對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建立全過程跟蹤管理的動態管理系統,引入適當的資產管理工具,建立以利率、匯率、衍生產品價格為主要變量,面向收益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三)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的風險管理水平

1、應加快海外分支機構建設,提升對境外風險的識別能力。一方面,通過境外分支機構、外部評級公司、咨詢公司等渠道,積極搭建境內外信息資源平臺,力爭盡快熟悉掌握境外市場規律和有效識別境外市場風險;另一方面,通過銀團貸款、資產轉讓等產品與境外銀行開展合作,在業務合作中學習境外風險管理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包括境外信用風險、政治風險等風險敞口的管理水平。

2、應及時提高人民幣產品的定價能力,有效管理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從人民幣境內市場來看,境內衍生品市場受政策管制等原因發展速度較慢,難以滿足投資者多層次的需求,但在境外市場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期望通過境外市場上的人民幣衍生產品來影響人民幣資產價格。

3、商業銀行應通過人民幣跨境金融市場做市商的職能,穩步地參與遠期、掉期、期權等人民幣匯率衍生產品,有效控制創新業務的匯率風險。

4、積極配合金融監管機構,對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過程中新出現的操作風險、政策性風險進行研究,特別針對跨境貿易中的金融非法活動,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和防控,防止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成為非法金融活動的溫床。

(四)加快跨境人民幣業務系統建設,提升清算質量

商業銀行應加大本外幣系統的融合力度、提升本外幣系統的聯動效率。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城市的擴展,商業銀行應做好新人名單城市的業務系統推廣工作。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根據企業需求,提升境內外人民幣業務的清算質量,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提供良好的運行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广德县| 霍城县| 南开区| 晋中市| 安乡县| 揭东县| 文水县| 潍坊市| 灵寿县| 抚远县| 垦利县| 新丰县| 乌鲁木齐市| 固镇县| 新余市| 钟祥市| 蒲江县| 屏东县| 昌图县| 宁波市| 建阳市| 宁化县| 将乐县| 长子县| 鄂托克前旗| 托克托县| 甘南县| 崇明县| 临江市| 嘉义市| 碌曲县| 营山县| 信宜市| 文登市| 徐州市| 江达县| 张家界市| 利川市| 东宁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