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四川省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bility Sichu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lack,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perfecte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echnical support unit, recommend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research, relevant standard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institution building, staffing and structure, funding and equipment support, business premis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asures, polic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speed up the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en County construction pace",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ur province the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to a higher level,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apacity building; Sichuan Province

中圖分類號:TU761

四川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提高技術支撐與服務能力,對提升各級政府地質環境管理決策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機構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

根據已完成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成果,全省有174個縣(市、區)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目前,還有 90 個縣(市、區)尚未建立健全地質環境監測及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機構。同時,地質災害監測屬艱苦行業,加之政策、環境等因素,近年來,已建的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困難。特別是廣大基層專業技術隊伍力量更顯薄弱,嚴重影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一旦臨災,嚴重影響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的群測群防以及突發性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處置。

1.2 專業應急裝備欠缺

由于經費投入不足,我省已建的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在裝備設備上不能完全滿足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州)及縣(市、區)級基層站,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調查、應急搶險及應急處置能力明顯不足;加之地質災害本身一般發生在山區、峽谷地帶,交通、通訊困難,大部分基層監測站還普遍缺乏應急搶險救災車輛及裝備,不能滿足應急調查與處置快速、及時的要求,影響政府救災決策。

1.3 監測預警與應急管理系統不完善

目前,省內各部門、地區、行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網絡視頻通訊以及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建設等需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基本處于起步狀態,跟不上電子政務及信息化服務的步伐,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衛星應急通訊系統、無人機遙測等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的手段還未能充分應用到實踐中,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的精準度還有待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發地質災害事件現場快速反應、信息暢通,影響管理決策。

1.4 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研究欠缺

受汶川特大地震及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明顯增多的影響,傳統的地質災害調查、勘查、評價預測和防治措施已不能完全適應我省防災工作的需要,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應急管理基礎理論研究與成果轉化以及應急領域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顯得十分迫切。

1.5 宣傳教育和社會參與不夠

受地方財力限制,各級政府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以及防災避險知識的宣傳普及、應急演練等方面的經費投入仍顯不足,廣大基層群眾,特別是偏遠山區群眾識災、防災、避災意識不強,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亟待加強防災避險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普及,適時組織開展防災避險應急演練。

1.6 經費保障程度差

目前,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工作經費保障差別較大,尤其是市(州)及縣(市、區)級站,既有全額撥款、差額補助、自收自支的,甚至有近40%縣(市、區)級監測站未明確經費來源。同時,受地方財力所限,目前我省仍有大部分縣(市、區)級政府未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基層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及應急處置工作保障度低,影響了防災減災工作成效。

2 對策與措施

根據震后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建議緊緊抓住各級“十二五”規劃和發展的有利時期,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省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步伐,同時,鼓勵經濟發達地區及有條件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政府提高監測站建設標準,力爭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體系完備、機構健全、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裝備先進、反應及時、處置有力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技術支撐體系,提升我省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1 完善機構、配齊隊伍

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健全各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落實隊伍編制,抓緊專業技術人才引進,確保技術力量和水平,優化公平競爭及良性發展環境。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防災形勢,建議:省級監測站應不少于1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應不低于80%,高級技術人員應不少于20%,市(州)級站應不少于10人,專業技術人員應不低于80%,縣(市、區)級站應不低于3人。

2.2 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力度

保障經費來源、加大經費投入是確保我省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損失的重要保障。各地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應列入各級人民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并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經濟發達地區提高保障標準。

2.3 加強基地與裝備建設

重點加強省級和市(州)級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初步建成省、市(州)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以及視頻通訊平臺,逐步完善市(州)、縣(市、區)地質環境監測站辦公場地以及應急車輛、應急通訊、辦公設備的配置。

省級站在現有裝備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省級遠程應急會商指揮中心系統的建設,加快全省應急會商指揮系統網絡集成和無人遙測飛機裝備及技術人員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市(州)級站配備應急搶險車、衛星電話以及數碼攝像照相機、便攜式手提電腦和打印傳真機等應急裝備,并配備與省級站聯通的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以及單兵系統和應急動力保障設備;縣(市、區)級站配備應急調查車輛、衛星電話以及相應的應急裝備,同時保障必要地辦公場地、設備及網絡配置。

2.4 加強信息化建設

全省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和基礎網絡建設,以電子政務、網絡數據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專業平臺建設為依托。各級監測站的信息建設應當適應政府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加強信息網絡硬件和軟件建設,努力提高各級監測站信息化服務水平。

2.5 加強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

建議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一輪監測站在崗人員的專業技術及業務培訓。充分依靠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單位的專業優勢,利用宣傳培訓、應急演練等形式,切實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場鎮、學校、廠礦、聚居點及在建工程等人口集中地群眾識災、防災、避險知識的宣傳培訓。積極探索防災知識進課堂。

2.6 加強理論研究與技術攻關

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與社會資金投入,多渠道加大籌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積極的財稅政策,鼓勵和支持在應急領域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

3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防治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水平,是完善我省地質環境管理體系,確保各級政府提高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決策水平和效率的先決條件。通過對四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現狀的分析,結合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的實際,提出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的對策及措施建議。

參考文獻

1 肖常貴.進一步加強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建議[J].浙江國土資源.2012(01)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第2篇

        無

        (1)幸福感首先是安全感——新年漫談地質災害防治 黎松峭

        專題

        (6)生命至上——強化“生命工程”筑牢民生“護坡”——202年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概覽 黎俊彥 覃祚友 玉瑩瑩

        無

        (9)情系群眾 擊地災——廣西資源縣兩水鄉對門山滑坡搶險救災工作紀實 黎俊彥 陶琦 李強 侯艷波

        (11)打造“生命屏障”和“致富通道”——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地質災害治理和管理工作側記 陶琦 鄧龍祿 梁朝標 崔如軍

        專題

        (14)打造“五大平臺”建設美麗廣西——廣西國土資源廳部署2013年工作 陶琦

        (16)30年的防災堅守“在廣西重大地災點肯定見到他”——記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王舉平 李烈干 黃惠民 賀紅梅

        無

        (18)使命在肩自擔當——記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桂林站站長姜明義 滿興賢 姚元富 肖吉貴

        專題

        (21)生命之舟:構建防災減災體系——著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無

        無

        (24)加強防災減災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楊亞非

        (26)抓住重點,從容應對災害 秦光榮

        法律

        (28)細化落實條例規定 加快推進土地復墾——《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解讀 滿興賢

        (30)網上競得采礦權資格是否即獲采礦權? 楊海翔 李瑩

        探索

        (32)容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 黃天能 彭定新

        (36)arcmap環境下實現面狀要素界址點坐標的智能標注 賴權有 魏小武

        (40)大新縣弄屯鉛鋅礦區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分析 黃海景

        (42)章丘市垛莊鎮一帶泥石流遙感解譯 王鳳華

        (45)廣西土地整理工作之我見 農兆云

        欣賞

        (47)水斧神工·探險樂園——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 陶琦

        (52)南寧名樹園,仙境般的景色 黃云清

        (56)風雨人生橋來度 蒙飛

        (59)解密生物大滅絕——廣西蓬萊灘“金釘子”發現確立紀實 陳國章

        動態

        (61)一個偏遠山區縣的信息化之路——廣西融水縣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紀略 陳國章 黃尚寧 張燕娜

        (63)讓行政效能在陽光下提升——百色市國土資源局在全區率先推行“審管分離”制度紀實 韋慶斌 符瑞香

        (65)梧州:多舉措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唐娟

        (65)全州: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唐柏林

        (65)玉林:反腐介廉建設

實現“三覆蓋” 雷強

        (66)田林:著力打造“民生國土” 陸文寶

        (66)扶綏:“五大專項工作”推進國土測繪管理工作 黎家寧 淡石鳳

        (67)臨沂:扎實推進民生國土建設 無

        (67)通遼:多措并舉保護耕地 無

        (68)嘉定:領先一步助推招商引資工作 無

        (68)鞍山:“三個渠道”強化便民服務 無

        (68)卓資:“四堅持四突出”強化隊伍建設 無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第3篇

要做好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就必須先了解地質災害的分類。地質災害的分類一般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從地質災害形成的原因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自然變異引起的地質災害,稱為自然地質災害;另一類是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稱為人為地質災害。如果從地質環境或者地質破壞的速度上劃分,可以分為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和緩慢性的地質災害。突發性的地質災害也即是人們常說的狹義的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緩慢性的地質災害又稱為環境地質災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地質災害的成因

1.由于礦產資源開發和采掘的不規范性,部分開采工人的安全意識淡薄,使他們在開采時,存在不合理或違規的開采現象,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過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導致人為地不合理開采,對安全工作不予重視,預留的礦柱較少,長時間的不規范開采造成應力失穩,形成采空區坍塌、山體開裂等,繼而發生山體崩塌滑坡。

2.在河流斷面上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山區水庫和攔水壩,使下游河段的水體發生了變化,當特殊原因誘發堤壩決堤時,會引起嚴重的地質災害,如:泥石流、兩側山體滑坡等,造成地質災害發生和水土流失,另外,攔水壩的滲漏和水土的流失,增加了土地的浸潤和軟化作用,也導致了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3.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土地資源逐漸稀缺,人們不斷地開挖邊坡和依山建房,政府大量的修建公路,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當應力失穩時,極易誘發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4.由于人們對環境的無節制破壞行為,導致了地質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大量的砍伐樹木、放炮采石、破壞植被,從而嚴重破壞了穩定的生態環境,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耕地的沙漠化速度加快,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關于地質災害的治理措施

1.加強地質災害的安全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的環境意識: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工作的宣傳力度,強化人們對于地質災害的普遍認識,明確地質災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有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必須強化災害意識,確保在地質災害來臨時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應對災害風險,從而不至于驚慌失措。管理人員和人民群眾都要正確認識到地質災害的不可預見性,強化地質災害防范意識,使之能夠在地質災害來臨時主動應對風險。例如:可以村為單位,開展地質災害的知識講座、組織廣播電視講座等,對人們大力宣傳地質災害知識,培養全體人民的災害意識,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地質災害教育宣傳欄,從而保證做到在地質災害來臨前做好預防,在災害中從容應對,在災害發生后能夠積極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通過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使他們對災害能夠更加重視,做到居安思危,增強防災的意識。

2.建立地質災害有效科學的預警系統:建立有效科學的預警系統,需要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通過對不同地區地質災害情況的分析,建立起適合當地情況的完善的地質災害防范制度和應急預案,并通過上傳下達,層層落實,確保每個環節都安排具體人員負責。有關部門的管理人員需要建立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及時地對地質災害進行適時監控,定期一些關于地質災害的宏觀變化信息,增加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的把握程度,從而采取有效的地質災害防范措施,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時還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建立起地質災害防范的電子網絡平臺,這已經逐步成為加強地質災害防范的重要手段,在這種網絡平臺中,可以將不同地區地質災害的情況及時匯報到相關部門,從而為該地區提出有效地災害防范措施,提高地質災害防范的及時有效性。這能夠迅速地將地質災害防范工作覆蓋整個地區,全部聚集到這個監控空間中,并在地質災害防范過程中實行動態監測,做好災害防范措施,盡可能地規避風險。

3.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要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效果,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管理制度,需要召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制定一套完善而又規范的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必須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1)規范用于地質災害防治的資金、預算和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批和監督制度。(2)規范職能,加強相關部門的職責劃分,確保各部門人員在自己的權利范圍內做好本職工作和行使職能。另一方面,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需要召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掌握地質災害在一定區域內發生變化的規律,找出地質災害的易發區和危險區域,并確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管理體系,同時加強對信息系統的建設,要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配置與地質災害管理相適應的軟、硬件設施。作為上級主管部門,要與地方相關部門溝通協商,共同提出解決辦法,在政策上給下級部門創造條件,使地質災害管理信息化建設得到更快的發展,使之方便管理,提高效率,在管理中,對于地質災害情況復雜的區域,要做到24小時監控,重點管理。

4.因地制宜加強綜合防治工作: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過程中,除了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識,建立對于地質災害的有效科學的預測系統和科學的管理制度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強綜合防治工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政府要積極行動起來,鼓勵和帶動村民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保護好水土資源,盡量減少水土資源的流失,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需要科學管理,整體規劃,邊采邊治,杜絕盲目開采。另一方面,在建造水利工程的同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渠道的滲漏和水土的流失,減輕土地的浸潤和軟化作用,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地質災害的發生。更主要的是,各地要依據實際情況,加大已有應急地質災害點的治理工作,從資金、技術、人才上予以重點扶持,將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去安排,去規劃,去治理,一切以圍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的優化為基本出發點,合理布局,綜合整治。另外,要建立一支有力的快速救援隊,對災區提供及時的幫助,最大程度的減少災害的損失,同時,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使災民在眾人的幫助下,盡快脫離險境,水利的恢復生產和正常的生活。#p#分頁標題#e#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第4篇

一、全市水利化建設基本情況

(一)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情況介紹

2、分步建設,各負其責,應用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績。市有關部門按照分步建設,各負其責的指導思想,在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利政務信息化、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行業信息化應用等方面開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在建設過程中逐步受益。

3、按照**市水利局領導大力宣傳**市水利和實施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我局于200*年*月開通了**市水利局公共信息網(網址:suiliju.cn)作為我局對外宣傳和實施政務公開的重要平臺,每日更新信息,運行1年多來充分發揮了網絡宣傳的作用。與此同時,全局15個直屬單位和全市40個區縣水利局按照市局統一部署均建立了當地的水利公共信息網,此項工作的實施,不僅在公眾信息網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而且有效提高了**市水利局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二)**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建設情況

在《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尚未正式啟動之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針對**市洪澇和地質災害頻繁,春旱、夏旱、伏旱嚴重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經基本建成了"**市沿江城市防洪預警自動測報系統,并開始發揮效益。

地質災害信息化建設范文第5篇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土地管理工作

一是耕地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認真做好省級投資廟首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工程施工的監督指導工作,項目工程已經結束,實現了新增耕地17.43公頃的目標,待省廳驗收??偼顿Y1666.6萬元、可新增耕地38.34公頃的國家投資三溪等兩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已獲批準,積極開展了項目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鞏固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成果,強化保護責任,投資4萬元增設了7塊磚混結構的大型固定農保標牌。同時,通過積極努力,省國土廳已撥付100萬元災毀耕地復墾資金,用于“7·10”洪災造成的水毀耕地的復墾。

二是堅決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制度,嚴格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規范完善了工業用地招拍掛和經濟園區入園企業供地程序。共掛牌出讓4宗土地,面積5.54畝,總價款172.5萬元;拍賣出讓2宗土地,面積14.57畝,總價款669.1萬元,其中三溪鎮原雙河鄉政府土地拍賣開我縣鄉鎮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之先河,對進一步規范鄉鎮國有土地市場意義深遠。

三是深入開展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認真開展了三溪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權屬調查和外業測量成果待市局檢查驗收。把好土地登記關,嚴格落實“五不登記”,共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408宗,面積233.87畝,集體土地登記發證49宗,面積9.75畝,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9宗,面積122.07畝,上繳縣政府土地出讓金389.16萬元。

四是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成果通過了省國土廳驗收。積極做好第二次土地大調查的各項前期工作,結合我縣實際擬訂了第二次土地大調查方案及經費預算方案,為全面啟動打下良好基礎。

五是研究制定了《xx縣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實施辦法(試行)》,報經縣政府批轉實施,為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六是積極做好各類建設用地報批工作。共組織上報省、市政府五個批次城、鎮、村建設用地,面積45.84公頃,其中耕地7.8公頃,為招商引資、城市建設和重點工程提供了用地保障。共上報縣政府審批農民個人建房一個批次,面積1.53公頃。

(二)地礦管理工作

一是受理采礦權申請6件(其中延續采礦登記4件,變更采礦登記2件),收取采礦權價款33.97萬元,采礦權使用費0.33萬元。

二是制定下發了《關于按季申報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通知》,改進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工作方式,確保按季足額入庫,共征收資補費24.28萬元。

三是“7·10”洪災后,通過主動匯報,積極爭取,省國土廳撥付我縣30萬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為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經費支持。

四是編制了《2007年xx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認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積極督促指導版書、俞村兩個鄉鎮做好地質災害點搬遷避讓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制定工作措施。為確??h政府下達給我局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年初,將所承擔的工作任務進行了認真細致地細化分解,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落實措施,明確工作重點和完成期限,確定分管領導和責任股室。要求各股室各負其責,積極配合,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同時,按季度對主要工作作出安排,明確工作任務和時限要求,確定承辦單位、協辦單位和具體責任人,促進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服務“兩區”開發建設。今年是我縣加快推進新城區和開發區建設年,我局盡職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地服務于“兩區”開發建設。一是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超前謀劃開發建設過程中所要涉及的具體工作,積極為“兩區”開發建設出謀劃策,提出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二是抽調精干業務力量到“兩區”建設指揮部工作,全力以赴地參與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主動向上爭取政策支持,認真做好土地測繪勘界,切實做到“人員有落實、政策有依據、技術有保障”。三是嚴格依法按程序、按規范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完善征地程序,規范征地行為,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與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對被征地農民進行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爭取他們對“兩區”建設的理解與支持,確?!皟蓞^”建設順利進行。共完成城東區710.6畝的征地勘界任務。

(三)認真開展國土資源執法檢查和土地執法百日行動。根據省、市主管部門關于開展國土資源執法檢查和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及時組織成立了由縣國土局、監察局組成的執法檢查工作領導組,結合實際研究下發了具體工作方案,召開了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執法檢查工作。根據執法檢查的要求,對貫徹落實國務院兩個文件精神、繼續深入開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等工作情況認真地開展自查自糾,進行全面清理。通過檢查發現,期間我縣共發生違法違規、未批先建的占地行為3起,涉及違法違規占地總面積為8.5畝(其中水田5.3畝,旱地0.6畝,其他2.6畝),對3起土地違法行為進行了依法處理。根據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的要求,對2005年1月1日以來,“以租代征”、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用地規模、未批先用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逐一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共清查出“以租代征”行為8起,面積28.75畝,未批先建行為2起,面積8.99畝。

(四)國土資源和執法監察工作進一步加強。確定專人負責工作,針對群眾反映的有關土地問題進行認真地調查處理,并及時給予書面答復,從源頭上制止了群訪、重復訪事件的發生。共收到來信33件,來訪20起,全部得到處理和妥善解決。同時,進一步加大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制度》,對開展巡查的主體、對象、時間以及臺帳的建立都作了明確要求。組建了一支責任心強、辦事公道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村級信息員隊伍,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國土資源信息網絡。通過巡查,共發現違法用地10起,面積37.74畝,全部及時制止;拆除建筑物3宗,退還土地2.6畝,沒收非法所得8萬元。

(五)深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鞏固整頓規范工作成果,將整治與礦業權市場建設結合起來,與公安、安監等部門到各礦山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繼續打擊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協助安監部門做好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對全縣窯廠、河道采砂和洗砂情況進行了全面地調查摸底;對白地鎮洪川村莊塢石煤礦礦區范圍及周邊區域亂采濫挖礦石的行為進行了調查,并下發《關于嚴格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的通告》;對蔡家橋鎮三合村無證開采行為給予了及時制止。共取締無證開采3起,整合兼并礦山2個,制止亂采亂挖2起,促進了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維護了正常的礦業秩序。

(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繼續加強。編制下發了《2007年xx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堅持完善了縣領導與局領導地質災害防治包片負責制。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對3處省級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汛前調查,提出具體防治意見,對17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巡查,指導監測人記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記錄本》。指導協助各鄉鎮政府編制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發放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宣傳資料。同時,督促版書鄉政府加快白楊嶺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避讓工作進度,將工作重點由“重建促拆”轉為“重拆促建”,實行工程進度“十天一報”制度,目前搬遷工程已接近尾聲。積極協助開展了俞村鄉鳧陽村下周家危險點的搬遷避讓工作,成立了搬遷工作領導組,完成了安置區的征地、場地平整和宅基地到戶工作,目前安置區已動工建房20戶。

(七)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有聲有色。在“3·19”礦產資源宣傳日、安全生產月,“6·25”全國土地日期間,豐富宣傳內容,拓寬宣傳渠道,將宣傳面向基層,深入到群眾,以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材料、發送手機短信、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民的國土資源保護意識。

(八)干部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完成了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加強基層國土所規范化建設。全縣設置5個跨鄉鎮的國土資源管理中心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20名,新設置的5個中心所于2月份正式掛牌。二是年初對全系統干部職工進行了封閉式集中教育培訓,培訓以加強品德修養和提高業務能力為重點,注重操作性、新穎性和實用性,通過培訓,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以“講規矩,抓落實”為主題,深入扎實地開展了干部作風建設專項學習教育活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四是從充實信息內容、加快信息更新頻率、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網站建設,局網站建設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的好評,被國土資源部評為2006年度縣級“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示范單位”。

200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與形勢發展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工作力度還需加大,盤活存量土地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耕地和礦產資源的保護任務仍然艱巨,依法行政和執法監察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觀念還需進一步深化,粗放型利用土地仍然存在;四是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工作仍需加強,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避讓工作進度還要加快;五是城鎮地籍數據庫、基準地價更新等基礎業務建設還要加強;六是基層國土所的辦公條件仍很簡陋,工作經費十分緊張。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局工作將緊扣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重點和市國土局的工作部署,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職能、改進作風,切實履行好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職責,為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持續有力的資源保障和優質高效的服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當好參謀,獻計獻策,加強協調,加大力度,積極服務“兩區”開發建設。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優先考慮全縣經濟建設中重點建設項目和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建設用地需求,切實保障經濟發展用地需要。

二、切實抓好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嚴格依照規劃把好項目用地預審關。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化管理,積極申報白楊嶺等地質災害搬遷點建設用地置換項目。

三、進一步強化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健全完善基本農田保護信息網絡,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維護好保護標牌,確保保護標牌的完整性。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提升基本農田科學管理水平。

四、大力推進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完成廟首土地整理項目工程驗收;按要求認真做好國家投資三溪等兩鄉(鎮)土地整理項目施工的監督指導,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積極開展縣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工作,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強監管和協調,完成“7.10”水毀農田的復墾工作。

五、積極爭取省廳和市局的支持,完成城鎮地籍數據庫和三溪中心鎮地籍數據庫,扎實開展好第二次土地大調查工作。

六、深入貫徹《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進一步規范完善工業用地招拍掛和經濟園區入園企業供地程序,優質高效規范地做好入園企業的供地工作。認真做好城東區已開發土地的公開出讓工作。

七、鞏固土地執法百日行動活動成果,進一步完善城建國土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動態巡查和案件查處工作力度,為城市建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健全完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信息員工作制度,明確職責,加強培訓,切實發揮信息員的作用。

八、全面完成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規范的各項任務。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加強礦業權出讓管理,規范礦業權出讓行為。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儲量動態監測,按季足額征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積極配合做好礦山安全生產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威海市| 云龙县| 左贡县| 安西县| 安顺市| 海林市| 来凤县| 密山市| 洪雅县| 清水河县| 新乐市| 博客| 阿城市| 吴川市| 稷山县| 丹江口市| 武宣县| 区。| 如皋市| 湖口县| 新昌县| 沅江市| 赫章县| 蓬溪县| 桓仁| 柳河县| 东平县| 胶南市| 三亚市| 桐柏县| 巩义市| 荆门市| 盘锦市| 苏尼特右旗| 上虞市| 司法| 隆德县| 黔西县| 沂南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