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灌木在園林中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廣州;灌木;植物造景;應用
1引言
在城市園林系統中,植物群落是以喬木為主體的喬木―灌木―草本結構,喬木無論在體量上還是在綠量方面都大于灌木,它們占據了上層空間,留下的中間和下層空間就相對空曠,而灌木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空間。它們是人們視線最近距離的可以觀賞到的植物景觀,其花、果、葉色彩豐富,獨具特色,在豐富園林景觀色彩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灌木的概述
2.1灌木的定義
灌木是沒有明顯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會超過6米,在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干等幾類。
2.2灌木在城市綠化系統的應用意義
灌木的應用是作為現代生態園林和景觀綠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提倡出來的,選擇灌木作為園林栽培和配植種類,不但能真實反映城市生態特色和人文地理特點,更在城市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灌木具有較高的生存能力,在園林配植中獲得良好的移植效果,且易于園林景觀形成后的養護管理,保持景觀的持久性,充分體現生態優先和適地適種的原則。
(2)廣州鄉土灌木種類豐富,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各異,且開花結果特性時間不同,如將灌木應用于城市園林中,必能互相配合,協調和諧,充分豐富物種多樣性、生態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
(3)灌木樹種是植物在環境中與各種生物相互演化、長期適應的結果,在園林中應用灌木樹種,有利于保護生態協調,營造鳥語花香、蜂鳴蝶舞的立體景觀。
(4)廣州灌木具有濃厚的華南地帶性特點,能充分反映地區性景觀或氣候特色,烘托出熱帶亞熱帶的景觀風貌。
3 灌木在廣州園林植物造景中的應用
3.1 灌木在廣州的應用現狀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適宜大部分植物生長、發育,除熱帶植物外,大部分亞熱帶、溫帶植物在廣州市均生長良好。廣州本身有著豐富的木本花卉植物資源,然而,廣州園林綠化的種類與其豐富的植物資源不太相稱。目前,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灌木種類簡單,外來種多,而缺乏本地特有的開花種類。目前常用的灌木花卉有大紅花、龍船花、葉子花、杜鵑、軟枝黃蟬、紅絨球、紅花木、金葉假連翹、黃金榕等,廣泛栽植于道路、庭園、公園;其配置一般以規則式列植、叢植、修剪成球形、散植、片植等方式出現。這些灌木花期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相對較少,全年開花的就更少了,總體上看觀賞期較短;花色多為紅色系和白色系,色彩比較單調。除觀花灌木外,觀葉、觀果、觀枝的灌木應用就更少了。近些年來,廣州為了豐富城市中的灌木樹種,也在引種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有些已經適應廣州的自然條件,生長良好,如千層金、銀葉金合歡、花葉黃槿、花葉夾竹桃、花葉梔子花、翠蘆莉、金蒲桃等已逐漸應用于公園、道路、居住區及機關單位。
3.2 灌木在園林中的應用方式
目前灌木植物的應用方式主要有孤植、叢植、列植和籬植、基礎種植、片植等,不同的栽植類型適用不同的環境,并且能表達不同的意境,構成不同的功能。
3.2.1 孤植
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上栽植孤立木叫孤植。在庭園中、假山登道口、道路彎曲處及小型草地和水邊常進行孤植。選擇的樹種通常小巧玲瓏、體型優美,或花繁色艷。如在珠江公園里常見到園路的拐角處孤植南天竹,旁邊置以景石,感覺樸實自然,富有野趣。又如,經過修剪成型的葉子花、紅花木等有時孤植于花壇中,成為主景。在庭園中、小亭旁種植山茶等。
3.2.2 叢植
同種或異種的灌木花卉緊密地栽植在一起,三五成叢地點綴于草地上,既美化了環境,又豐富了景觀色彩,活躍了園林氣氛。該配置方式在廣州的園林中應用得比較多,手法靈活,往往根據背景樹木、建筑物及環境的不同,作不同的配置,達到既突出主題或色彩,又協調統一的景觀效果。如在高大的棕櫚科植物底部、草坪中、景石周圍、亭子旁邊、湖岸邊、溪流旁、建筑物墻角等處種植。常見的有桂花、黃金榕、海桐、灑金榕、尖葉木樨欖、杜鵑、紅花木、大紅花等。
3.3.3 列植和籬植
列植和籬植可以起到引導交通、阻隔空間、美化道路的作用。列植是指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列式栽植。為豐富景觀,通常根據灌木的生長特性將其修剪成不同的幾何形狀,如球狀、棱柱狀、杯狀、圓柱狀等。籬植是將植物成行成列地緊密栽植,起到阻擋和引導的作用。可以是對稱種植,也可一側種植;可以單層種植,也可以多層種植。目前廣州市常用于列植的灌木花卉有海桐、灰莉、黃金榕、紅絨球、尖葉木樨欖、紅花木、大紅花等,用于籬植的有福建茶、九里香、山指甲、夾竹桃等。
3.3.4基礎種植
這也是灌木花卉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配置方式。常見于城市公共綠化、街頭綠化、公路隔離帶綠化、居住區綠化等。而常用作基礎種植的主要是一些彩葉灌木,如在廣場、城市主干道、大草坪等地利用株型緊密、極耐修剪的紅花木、金葉假連翹、黃金榕等植株與綠色植物基礎種植材料相互搭配一起構成美麗的圖案、組字、鑲邊、花境等,形式簡潔,效果突出。特別是在綠色草坪背景下的基礎種植,往往將彩葉灌木花卉襯托得更美麗。
3.3.5片植
一般指高度低于1.5m的灌木花卉大面積密集栽培的方式。片植主要體現的是整體美,突出層次結構以及色彩搭配。應用十多株至上百株甚至更多的樹種成群成片地種植,構成風景林,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手法。如將紅花木、杜鵑、灑金榕、紅果仔、千層金等彩葉灌木與其他常綠灌木成片成群地混合種植,形成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色彩季相景觀,其效果遠遠好于單純的綠色風景林。然而,由于廣州地處熱帶邊緣,冬無嚴寒,夏季高溫期長,多數溫帶的秋色葉樹種在廣州市都生長不良,即使能順利在平地度夏,秋葉變色性狀表現也不良,故該手法應用不多。
4 廣州園林灌木應用分類
目前廣州園林植物中應用的灌木根據其功能主要分為四大類:地被植物、造型植物、植籬植物、觀花果植物。當然,這些灌木種類的應用可以是多重性的。
4.1 作為抗性較強的灌木種類
這類應用的灌木植物較耐修剪,主要常用的主要灌木種類為:野牡丹、海桐、夾竹桃和大紅花等。
4.2 作為造型觀賞的灌木種類
此類灌木一般具有較好自然形態或易被修剪成園形、柱形及其他各種形狀的灌木,常在多層次的灌木構成中占居最高層和中層的空間位置,多采用點植、對植或列植。常用的有:假鷹爪、鷹爪花 、紫薇、狗牙花、茶花、夜來香、葉子花、木芙蓉、琴葉珊瑚等。
4.3 作為植籬的灌木種類
這類灌木大多耐修剪,有一定的高度,主要種類有:福建茶、假連翹、黃金榕、非洲茉莉、紅背桂、駁骨丹、紅繼木、龍船花等。
4.4 作為觀果的灌木種類
目前在廣州的觀果類的灌木并不很多,主要種類有:金柑、石榴、火棘、朱砂根、佛手等。
關鍵詞 園林綠化;種植設計;喬灌木;類型
中圖分類號 S688;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1-0185-02
在造景方面,喬木往往成為園林綠化中的主景,在選擇園林植物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喬灌木為主要植物種類,應用所占的比重較大[1-2]。現將喬灌木在園林綠化設計中的種植類型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孤植
孤植即為選擇喬木進行孤立種植,其主要是用于對樹木的個體美進行充分表現。在園林植物的綠化中,采用該種栽植方式可起到一定的蔽蔭效果[3-4]。在園林植物的種植中,選擇孤植的方式應特別注重對個體形態美的突出,如賦予樹冠的輪廓呈現出一定的變化、樹姿的奇曲優美、開花茂盛、葉色變化等,給人以暗香浮動、絢麗繽紛的美感。可用于進行孤植的喬木非常多,如油松、白皮松、垂柳等,但在具體選擇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立地條件和具體要求[5]。
為了達到園林藝術構圖的需求,孤植樹可在園林的許多區域中進行布置,以促進園林景觀的豐富。首先,孤植的樹木最好在開闊的大草坪上進行布置,以促使局部構圖中心的形成,同時其還可與草坪周圍的景物取得均衡和呼應。孤植樹木的四周應空曠,以為觀賞者留有一定的觀賞視距;其次,孤植的樹木應布置在視線開闊的水邊、河畔等水系旁,以清澈的水色作為背景,使其成為一個景點,游人還可以在此庇蔭、觀賞遠景;再次,配植在眺望遠景的高地上,既可供游人駐足納涼、賞景,又能豐富高地、山崗的天際線。在自然式園林中的園路、水濱的彎曲處以及假山蹬道等地方,均可布置樹姿、線條、色彩、芳香較為突出的孤植樹作為誘導樹,吸引游人前往觀賞。在古典園林中,布置上述位置的孤植樹時,應與假山石的造型相協調,常以選擇樹姿盤曲蒼古的樹木為佳。另外,除上述種植位置外,孤植樹還可以布置在公園鋪裝廣場的邊緣、人流較少的區域、園林透景框外等地方。
2 對植
對植在園林植物的配植中始終作為配景出現,發揮出對主景進行陪襯和烘托的作用,一般有2種配植的方式,即對稱式和非對稱式[6]。
在選擇規則式對植的設計過程中,其配植方式常采用對稱式。若選用喬灌木進行對植,一般其樹冠應相對整齊,且在其種植后不會對自身的生長及人的活動產生影響。常可在公園、建筑等的出入口處進行配置,此外,對植配植的方式還可延續和發展到街道的行道樹。
在選擇自然式對植的設計過程中,其配植方式常采用非對稱式,常選擇在自然式園林的橋頭、入口兩側、凳道口兩旁、非對稱式建筑的入口等地進行配植,即將選擇用于對植的樹種種植在種植構圖中軸線的兩側。
在選擇對稱式對植的設計過程中,沿構圖中軸線左右配置的樹木也采用株數不同、樹種相同的樹木,但樹姿形狀要相似,如中軸線左側是1株大樹,右側為同種2株小樹,甚至還可在中軸線兩側布置樹種不同但相似的2個樹叢,構成夾景。
3 叢植
叢植是園林綠地中重要的應用形式。叢植在對植物的群體美進行強調的基礎上,還要求在整體的設計中充分地體現出單株植物的個體美。因此,與孤植樹相似,在對叢植配植的植物進行挑選的時候,應選擇在樹姿、蔽蔭、香味、色彩等方面特色較為明顯的植物。
叢植可分為2種,即單純樹叢、混交樹叢[7]。若叢植的樹叢主要用于發揮蔽蔭的作用,應選擇單純的喬木樹叢,不需配植灌木,喬木樹種應高大挺拔,保證樹冠較為開展,樹下還可設置一些凳和石桌等,以為游人提供休息的場所。樹叢若用于園林構圖上的主景配置,應主要選擇喬灌木混交樹叢。其中還應對常綠及落葉植物品種的選擇等問題進行綜合考慮,宜同時選擇闊葉或常綠植物。樹叢若用于主景,應合理地配植在水邊、山崗等地。
4 群植
群植是一種混合種植的植物配置方式,一般由 20~30株組成。該種植物的種植方式可充分地表現出群體美,樹群的組合應選擇以郁蔽式為主,以形成不同的分層結構,該配植方式不是用于為游人提供休息場所,因此樹群內不設置園路,游人一般不進入。但在該樹群北面的林緣區域,因樹冠較為展開,有一定的遮蔭作用,可用于游人的庇蔭休息。
從組成上進行分類,用于群植的樹群有2種,即單純樹群和混交樹群。單純樹群的組成僅為1個樹種,林下的地被植物可選擇耐蔭的宿根花卉進行裝點,其形成的景觀相對較為單調;而混交樹群由多種樹種組成,其為群植的主要形式,其分層結構可分為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及多年生草本植被等5個組成部分。由于作為主景觀賞,故每一層都應顯露出具有觀賞特征的部分,其中,喬木層選用的樹種,林冠線要豐富,使整個樹冠的天際線起伏錯落,富于變化;亞喬木層選用的樹種,以開花茂盛或色葉樹為佳;而灌木層則以花木為主;草本植被選用管理粗放的多年生花卉為主。
樹群中的樹木種植距離應疏密有致,保證任意3株均可構成斜三角形,切忌成行、成排、呈帶狀地種植,同時樹群內常綠、落葉、觀葉、賞花樹木的組合,宜用復層混交或小塊狀與單株混交相結合的方式。樹群中樹木的組合一定要結合其生態條件,不得純以景觀構圖出發,任意組合。作為第1層的喬木應為喜光樹種,亞喬木層可為半耐蔭的樹種,灌木層中,分布東、南、西三面外緣的宜為喜光樹種,而分布在喬木庇蔭下的及樹群北面可為半耐蔭的樹種,喜暖的植物宜配置在南向和東南向。另外,樹群景觀還應及時注意季相變化。
5 帶植
帶植即為將樹群設計為帶狀,該種方式在園林中得到較多的應用,如用于對園林空間進行劃分,達到不同分區的目的;還可用于河流及園路兩側的植物配景中;同時該種設計方式還可發揮出防塵、防風、防噪等作用。純防護林帶可以設計成規則式的林帶,可成行成排地進行種植。
自然式林帶的構圖同樹群相似,不宜成行成列種植,各樹之間的種植間距均不相等,林冠線要高低起伏,林緣線應曲折變化。可為純林或混交林,由喬木、亞喬木、大小灌木以及多年生花卉等組成,其組合的原則與樹群一致。
6 參考文獻
[1] 熊風根,謝愛文.淺析喬灌木栽植工程的質量監理[J].現代園藝,2011(6):48-49.
[2] 施定一,吳成.常綠喬灌木的種植[J].園林,2008(5):54-55.
[3] 蘭,馬國強,朱首軍,等.榆林風沙區喬灌木樹種適宜性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3,18(4):54-56.
[4] 劉建軍,楊志忠.屯里林場野生喬灌木資源及園林應用[J].山西林業科技,2007(2):35-37.
[5] 林鴻,張晶晶, 陶秋蓮,等.濕地造景喬灌木樹種及草本植物種類的選擇[J].園林科技,2011(3):37-38.
【關鍵詞】園林施工;微地形、土壤、植物配置、管養
園林綠化施工質量直接決定這城市園林建設工程質量,暗示著園林綠化施工特點決定園林綠化的最終品質。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對微地形、土壤要求、苗木形態、植物配置等各項問題,都需嚴格把控,使得施工順利,質量合格,以保障達到最佳品質效果。
1、園林綠化施工過程
1.1 微地形處理及土壤處理
園林地形指一定范圍內承載樹木、花草、水體和園林建筑等物體的地面。“園林微地形”是專指一定園林綠地范圍內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在造園工程中,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地形就像動物的骨架一樣,沒有地形就沒有其他各種景觀元素的立身之地,沒有理想的景觀地形,其他景觀設計要素就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視線開闊地形平坦的微地形可以構成開放的空間;坡地、山體和水體可以構成半封閉或封閉的景觀。連綿起伏的小山丘,優美的坡地曲線,使組團與組團之間錯落有致,達到步移景異的美學功能,植物順坡而種,我們的觀感會更加飽滿立體。我們利用地形造就的連綿起伏、功能分區,使喬灌木、蔓藤植物、地被、散石、小品這些景觀要素對園中的水溝蓋板、電井蓋和污水井蓋這些生硬礙眼的物體進行視覺遮擋。微地形處理,不僅能造就適當起伏的地形,還能將園中的一些妨礙美感的物體在一定程度上隱約呈現,不妨礙園林景觀效果。我們南方地區,雨水比較充沛,利用微地形的起伏能起到排水、散水,防止園區地面內積澇。
園林綠化種植土質對綠化苗木的成活、生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掌握綠化種植土的質量要求和改良措施是開展綠化施工、后期養護的關鍵工作。土壤改良,一般都是對原良,其主要措施都采用增施有機肥。多施有機肥可使土壤變得疏松,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園林植物對土壤的酸堿度適應能力不同,但是大部分植物適宜在微酸或者微堿性土壤中生長,一般PH值為6.7-7.5.而我們南方地區的酸性紅黃壤地區的侵蝕土壤磷素缺少,苗木種植的后需要增施磷肥,保證苗木正常生長。
1.2苗木形態選定
綠化苗木在種植過程中,除了定點、放線勾勒出綠化苗木的走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苗木的形態,苗木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組團的美學效果。一個組團講究的是自然形態,那么在選擇常綠喬灌木樹形的時候就要選擇生長健壯的、主枝條有3-5個的均勻向上生長、冠幅大、色澤正常的;落葉喬木就應有一定數量的分枝條,而且枝條高度要高。園林組團講究的是規整形態的,那么喬木、灌木栽植后就要適當地按照原有樹形修剪出半球型、球型、圓型,但是始終要保證苗木有固定的樹形才顯得自然。
1.3植物配置及視覺效果
要使植物觀賞達到最佳狀態,就按植物的高低、大小、色彩,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灌、地被和草皮)。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喬灌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園林中有了堆坡,就更加能體現喬灌木配搭出來的線條、喬灌木花壇搭配出來的層次圖案);另一方面是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相融合,如山石、水體、小品、園路、建筑等相互之間的關系。植物配置需要凸顯山石、水體在人造園林中的自然形態;凸顯小品的趣味性;各個植物之間的緊湊、紅綠黃搭配、高矮搭配、三面觀賞四面觀賞關系,彰顯出來的效果是很明顯也很強烈的。在搭配一個組團的時候要考慮常綠和落葉的比例,芳香及色彩的利用,要表現出群體美,具有"成林"之趣,組團中一定要有常綠植物,因為南方一年四季不分明,無法像北方那樣體現黃金落葉之美、白雪皚皚之美,唯有常綠才能保證這個組團在冬天不會有破敗感。
我們要考慮人們觀園的視覺停留位置,視覺停留在哪里,我們就要把植物最佳觀賞的一面呈現在這個空間。在不同的轉角處、平臺上、景亭內、湖邊、不同的停留地點,都有一個視角停留位置,我們需要讓人們從這個視角位置上,能看到植物配置最好的一面。一個好的植物配置,給入園的人帶來的是舒心。可是一個稀疏凌亂的植物配置,就會顯得雜亂無章,亂心。
2、園林綠化管養技術
園林綠化施工完畢后,進入一系列的成活期養護,日常養護。養護管理就像撫育孩子成長一樣,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后期養護管理中,會因為天氣、人為破壞、不同物種的侵略導致苗木生長出現各種現象,如:死苗、發生病蟲害、黃土或土壤硬化、A植物被B植物覆蓋等。所以就要在適當的季節采取不同的相應措施防范會出現的問題。在廣東地區,冬季一般是比較溫和的,但是也要注意枯枝落葉和防止凍死苗,等到第二年春要開始進行補植;進入梅雨季節、大雨時段,就要注意植物的排水問題以及防范喬灌木被風吹倒,要采取扶正、固定等措施;進入夏季,蒸發量大,就要防止植物缺水、土壤干結、雜草叢生、病蟲害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地被植物; 園林;景觀設計; 配置
Abstract:The pla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arden green, the practice of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form a stable plant community, the better play to the greening effect, you need a reasonable match of the tree, shrub, ground cover, grass multi-plant. On the basis of the base w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selection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the garde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discussed.
Key words: ground plants;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configur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地被植物的概念
草坪是最為人們熟悉的地被植物,通常另列為一類。園林生產上常用的地被植物是指除了草坪以外的,具有一定觀賞價值,鋪設于大面積平地或坡地、林間隙地等環境,覆蓋地面的多年生草本或低矮叢生、匍匐性或半蔓性的枝葉密集的灌木以及藤本植物。
2、園林地被植物的特點和作用
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都可以覆蓋地面, 涵養水分, 但地被植物有許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點。
2.1個體小、種類繁多、品種豐富
地被植物的枝、葉、花、果富有變化,色彩萬紫千紅,季相紛繁多樣,可營造多種生態景觀。例如各種多年生宿根花卉、草本花卉,觀葉的女貞、小檗模紋,金山、金焰繡線菊等。
2.2適應性強
地被植物可以在陰、陽、干、濕等多種環境條件下生長,彌補了喬木生長緩慢、下層空隙過大的缺點,可在短時間內收到較好的觀賞效果。
2.3景觀效果突出
地被植物中的大多數易于造型修剪成模紋圖案,具有很好的景觀效果。且有高低、層次上的變化,通常在喬木、灌木和草坪組成的自然群落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4易于管護
地被植物與較單一的大面積草坪相比,后期養護管理粗放,不需經常修剪和精心護理,病蟲害少,不易滋生雜草。一次播種,多年受益。
3、園林地被植物的分類
3. 1草本地被植物類
草本地被植物在實際應用中最廣泛, 其中又以多年生宿根、球根類草木最受人們歡迎, 如鳶尾、石竹、三葉草等。有些生草本地被, 如春播紫茉莉, 因具有自播能力, 連年萌生, 持續不衰。
3. 2藤本地被植物類
此類植物一般多作垂直綠化應用。在實際應用中,其中有不少木質藤本或草質藤本, 也常用于地表綠化, 如鐵線蓮、常春藤等。這些植物中多數具有耐蔭的特性。
3. 3蕨類地被植物類
蕨類植物如腎蕨、鳳尾蕨等, 大多數喜陰濕環境, 是園林綠地林下的優良耐蔭地被材料。
3. 4矮竹地被植物類
在千姿百態的竹類資源中, 莖干比較低矮、養護管理粗放的矮竹種類較多, 其中少數品種類型已開始應用于綠地假山園、巖石園中作地被植物利用, 如菲自竹、鳳尾竹等。
3. 5矮灌木地被植物類
在低矮灌木中, 一些枝葉特別茂密、叢生性強的植物品種, 如金葉女貞、杜鵑等, 均為優良的地被材料。
4、篩選地被植物的標準
篩選地被植物"應該符合以下的標準:(1)植株低矮,高度不超過100CM;(2)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3)覆蓋力強,生長迅速;(4)觀賞價值較高;(5)在生長環境中具有一定的穩定性;(6)對人畜無害;(7)能夠管理,即不會泛濫成災。
5、地被植物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分析
地被植物的生態配置, 是指遵循地被植物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條件的需求, 對地被植物進行合理配置。
5.1 路緣的地被植物配置
路緣是與游人最接近的游覽點, 故對植物的形、色及種植形式和種植要求均較高。其處理手法通常是以植物的色彩或形式, 與周圍環境形成對比, 將游人牽引至此。現代園林中路緣通常的種植形式可分為花境、花壇式及片植。
園林的垂柳及碧桃下種植一片大花營草, 盛花期時, 橙色的花叢與周圍的綠色形成對比, 引起色彩上的變化, 吸引游園人的目光; 在游路路緣大片種植常綠的桂花及麥冬, 在邊緣則點綴低矮的金山繡線菊, 金色的葉片及細密的枝條與麥冬的形色形成對比, 消除游人因過多的綠色引起的審美疲勞; 在公園的游路邊, 也可以細葉美女櫻鑲邊。蔥蘭、白蝴蝶等, 也常作為路緣美化材料, 增加園路的景致。
5.2 與山石的配置
與山石配置的植物, 可以是藤本, 也可以是姿色俱佳的草本、灌木等。置于陽性環境中的山石, 除要求植物對全光照的適應之外, 還有耐旱、耐堿性的要求。常與山石配置的植物有中華常春藤、辟荔、白蝴蝶、杜鵑等。
藤本作地被植物與山石的配置, 一般是為掩蓋其斧鑿之痕, 增加山石的層次及景觀, 表現山石的形態美。通常, 假山基部常以鳶尾或沿階草種植于石縫, 置石則常以絡石、薛荔覆蓋之, 增添小景的自然之態。
古典園林中向來有萱草、玉簪、蝴蝶花等與山石配置, 以體現置石及植物之美, 這種例子在現代園林中也多見。如在竹叢下以石鑲邊, 內側叢植蝴蝶花, 可以柔化石塊的堅硬, 同時也遮掩了竹叢的根部。萱草與石的組合, 有時置于墻角, 豐富角隅景觀。紅花酢漿草由于其顯著的耐旱性和盛花期的整體效果, 也常植于石上。
5.3 濱水地被植物配置
配置于濱水的地被植物, 必然要求能耐水濕。常見配置于水邊的地被植物有石菖蒲、鳶尾等。濱水地被植物通常直接配置于水坡岸, 或與山石駁岸相搭配, 上層也可種植雞爪槭、垂柳、水杉、竹叢等耐水濕樹種。從觀賞期來看, 石菖蒲、十姊妹等為常綠型; 金鐘花的黃色花系給早春帶來了春的信息; 暮春至初夏, 黃菖蒲、鶯尾、燕子花、十姊妹、野薔薇是水體美化的重要選擇材料。紫萼寬大的葉片及紫色的鐘狀花, 也是水坡綠化的良好材料。水仙是水體邊坡早春優良的觀花地被植物, 但在現代園林中, 洋水仙反而獨占鰲頭。蝴蝶花也常作為坡體綠化美化的選材之一。
5.4 地被植物在陰性環境中的配置
園林中的陰性環境, 多為密林下, 偶爾也位于建筑物北側。陰性環境中的遮蔭程度常可達到1/20 或更低, 地被植物的選擇顯得尤其重要。常見蔭生地被植物有矮麥冬、沿階草、六月雪、紫金牛、常春藤等。
一般蔭生地被植物的耐蔭性均很高, 通常可以達到90% 以上。春鵑夏鵑的適應性很強, 可以生長在全光照下, 也可以生長在遮光度為90%以上的林地。一般認為, 彩葉植物對光照的需求更大。在光照強的地點, 其花葉色彩更鮮明。花葉錦帶花在全光照下, 金色很明顯, 花色亮麗, 在1/73 的遮蔭條件(水杉密林)下, 其生長狀況良好, 但金色部分偏綠, 花期推遲。出人意料的,花葉活血丹在96%的強遮蔭下, 也可以形成較好的觀賞效果。
6、小結
近年來,園林界對地被植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也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總體來說,應用程度和研究深度都還遠遠未達到國外的水平,特別是在地被植物的應用種類及生態配置方面,中國的地被植物資源豐富,收集、開發、研究擴繁并加以應用是現階段的主要工作。
關鍵詞:栽植;形式;喬灌木整形
Abstract: This paper plant design and plastic key city garden trees and shrubs were analyzed.
Keywords: planting trees and shrubs; form; plastic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1、喬灌木的種植設計
園林形式決定著植物的形式。園林中喬灌木的栽植形式,總體上有以下幾種:
1.1孤植:大都采用喬木,又叫孤立樹。由一株或二三株同樹種的喬木栽植,具有統一的單體形態,表現植株的個體美。多栽于山坡、草地、廣場中心、水邊、巨石旁。可獨立成景點,以具有庇蔭作用。選擇孤植樹條件是:形大體美,枝葉茂密,沒有分蘗,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如:黑皮油松、長白松、紫椴、垂柳、色木槭等,生長健壯,壽命長,抗性強,不含毒素,不污染環境。
1.2對植:用兩株樹按軸線左右對稱或均衡栽植、目的是強調建筑、廣場的入口。對植形式只能起配景作用。在規則式種植中的對植樹要求同樹種、同規格、距中軸線同等距離。在自然式種植時也要求同樹種,但兩株樹的大小、姿態應各異,并應使動勢向中,彼此呼應,兩樹與中軸距離也隨之有遠近變化。
1.3行列式栽植:是規則式園林的主要特點。主要用于道路、廣場河岸及建筑物的周圍和兩側。可單行、多行、成林,也可喬灌結合構成梯次。道路的單行栽植要求同樹種、同規格、同距離。林地可用單一樹種純林,也可用混交林。株行距大小要以每種樹的最大冠幅為限,可結合遠、近期的景觀要求決定撫育措施和距離的演變程序。
1.4叢植:是由兩株到十幾株喬木和喬灌結合而種植的自然群落組合。叢植既有個體美又具群體表現,可作主景,也可為配景。可設在草地中、水邊、道路岔口、墻角、路旁山地上、島上,可與建筑小品及山石組合成景。
1.5群植:是由20—30株樹木組成,以表現群體效果為主。分單純樹群和混交群植兩類,也可與草地和宿根花卉結合。可以形成喬木、亞喬木、大灌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五個層次,或喬、灌、草三個層次。
1.6林帶:是指群植的群體長、寬比例達到4:1以上時成為帶狀。帶狀樹群的組合尤其要注意林冠線與林緣淺的變化,在縱軸延長中要有疏密變化。環抱的林帶可組成林中空地,沿河流兩岸可形成夾景效果,沿道路兩側可形成庇蔭園路,在園林又可成為防護林帶。
1.7風景林:是指大面積人工造林或原始林的統稱,對周圍環境和地區氣候有明顯影響。這是當前世界上所提倡的城市林業和發展生態園林的重要措施。這種大面積的林地不僅影響氣候,供人們進行森林浴,還有一定的藝術布局,故稱風景林。其形式可概括為密林與疏林兩種。密林的郁密度在0.7—1.0之間,土壤濕度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不便游人集中活動。這種密林可分為單純密林河混交密林,單純密林是由一種樹種組成,它沒有垂直郁閉,只有水平郁閉,所以種植上應有自然疏密變化,不能成行成排栽植,盡量利用地形的起伏變化,為克服純林的季相單一,應選用觀賞特征明顯的地方樹種,突出群體的大效果和地方性。密林的種植設計,不能像樹叢那樣精細,全部密林只要做出幾塊不同類型的標準地定型設計,分別編號,寫出說明書即可。說明書要寫出種苗名稱、規格、數量、施工要求和程序、遠近期演替計劃、投資估算。所取標準地面為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圖紙比例1:100——1:250。疏林,郁閉密在0.4—0.6之間,常與草地結合又稱草地疏林,是風景區中常用的一種形式,是最引人游戲、休息的地方。草地疏林可分為:供游人休息、活動的庇蔭草地疏林河純觀賞或生產性的草地疏林,如花果林。林中鋪設道路、步石和小面積休息性場地。有比疏林草地更稀疏的林地,喬木的間距可達20—30米,稀疏不一,叫做稀樹草地。
2、喬灌木的整形要點
市區常見的喬木有國槐、龍爪槐、毛白楊、饅頭柳、銀杏、欒樹、法桐、合歡等;一般修剪成杯狀形、開心形、自然式樹冠等形狀。灌木主要有丁香、榆葉梅、連翹、紅王子錦帶、木槿、紫薇、珍珠梅等,修剪一般依開花時間和生長習性而定。
2.1喬木的修剪與整形
2.1.1杯狀形樹木的修剪與整形
杯狀形樹木具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形,萌發后選3~5個方向不同,分布均勻與主干成45°夾角的枝條作主枝,其余分期剝芽或疏枝,冬季對主枝留80cm~100cm短截,剪口芽留在側面,并處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年夏季再剝芽疏枝,第三年冬季于主枝兩側發生的側枝中,選1~2個作延長枝,并在80cm~100cm處再短剪,剪口芽仍留在枝條側面,如此反復修剪,經3~5年后即可形成杯狀形樹冠。
2.1.2開心形樹木的修剪與整形
多用于無中心主軸或頂芽能自剪的樹種,樹冠自然展開。定植時,將主干留3m截干,春季發芽后,選留3~5個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勻的側枝進行短剪,促進枝條生長成主枝,其余全部抹去。生長季節注重將主枝上的芽抹去,保留3~5個方向合適、分布均勻的側枝。來年萌發后選留側枝,全部共留6~10個,使其向四方斜生,并進行短截,促發次級側枝,使冠形豐滿、勻稱。
2.1.3自然式冠形樹木的修剪與整形
1)有中心領導枝的樹木。如毛白楊、銀杏、側柏、雪松等。分枝點的高度按樹種特性及樹木規格而定,栽培中要保護頂芽向上生長。主干頂端如受損傷,應選擇一豎立向上生長的枝條或在壯芽處短剪,并把其下部的側芽抹去,抽出豎立枝條代替,避免形成多頭現象。
2)無中心領導枝的樹木。選用主干性不強的樹種,如旱柳、國槐、合歡、榆樹等,分枝點高度一般為2m~3m,留5個~6個主枝,各層主枝間距短,使自然長成卵圓形或扁圓形的樹冠。每年修剪主要對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蟲枝和傷殘枝等。
2.2花灌木的修剪與整形
首先要觀察植株生長的四周環境、光照條件、植物種類、長勢強弱及其在園林中所起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進行修剪與整形。
2.2.1因樹勢修剪與整形。幼樹生長旺盛,以整形為主,宜輕剪。嚴格控制直立枝,斜生枝的上位芽冬剪時應剝掉,防止生長直立枝。一切病蟲枝、干枯枝、人為破壞枝、徒長枝等用疏剪方法剪去。叢生花灌木的直立枝,選生長健壯的加以摘心,促其早開花。
壯年樹應充分利用立體空間,促使多開花。于休眠期修剪時,在秋梢以下適當部位進行短截,同時逐年選留部分根蘗,并疏掉部分老枝,以保證枝條不斷更新,保持豐滿株形。
老弱樹木以更新復壯為主,采用重短截的方法,使營養集中于少數腋芽,萌發壯枝,及時疏除細弱枝、病蟲枝、枯死枝。
2.2.2根據苗木生長習性和開花習性進行修剪與整形。先開花后長葉的花灌木,花芽(或混合芽)著生在二年生枝條上。如連翹、榆葉梅、碧桃、迎春、牡丹等灌木是在前一年的夏季高溫時進行花芽分化,經過冬季低溫階段于第二年春季開花。因此,應在花殘后葉芽開始膨大尚未萌發時(阜陽4~5月份)進行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