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典型園林建筑景觀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前言
1925年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為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開啟了新的歷史。隨著文明的發(fā)展,現代園林的設計原則表現為“以人為本”,而園林建筑物、構建物屬于園林景觀中的的硬質景觀,也是以人工設計取勝的景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建筑物、構建物以他們特有的柔和色彩和造型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園林建筑物、構建物在設計時會緊密聯系園林的整體環(huán)境,與附近的植物和山水景色相互輝映,組成一幅秀美的園林景色,極具藝術的鑒賞價值,是園林景觀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要素。
園林景觀中建筑物、構建物柔化的功能
1.可以促進環(huán)境的協調性
園林設計通過植物、材料、空間布局和水景等不同元素的相互組合和運用,展現了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特色。為了創(chuàng)造出唯美和柔和的園林景色,設計時需要將各種元素進行合理的組合。一般而言,園林建筑物、構建物是由硬質材料形成的硬質景觀,營建的主體是軟質景觀,通過材料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將園林的建筑物、構建物進行柔化設計,這樣可以將軟質景觀與硬質景觀進行合理的銜接和過渡,可以避免突兀與剛性的建筑物、構建物和軟質景觀之間巨大的反差,進而避免園林景觀的整體性和延續(xù)性。在園林設計中,使用柔化技術可以促進建筑物、構建物與附近的軟質環(huán)境的和諧,展示出協調、自然的園林景觀。
2.可以增強生態(tài)的感受性
園林建筑物、構建物是以突顯服務功能的硬質美,但是隨著園林景觀生態(tài)的程度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生態(tài)概念推廣,這兩者的結合之下采用植物柔化技術已經演變成為園林設計中的一種流行方向,可以使園林建筑物、構建物變得更加綠意盎然。植物柔化具有很多優(yōu)勢,例如能源保護、生態(tài)學、植物美學等等,將建筑物、構建物和植物進行合理的組合,以期完成生態(tài)和形態(tài)共生的目標。植物柔化里的植物可以給人生命的想象,在綠色景色里擁有親近大自然的感受。植物柔化的功能主要有兩個:(1)加強生態(tài)的感受性,尊重人文景觀和生態(tài)的結合,這樣有利于生態(tài)文明的弘揚,也有利于生態(tài)文化的繼承。(2)植物柔化可以改變園林建筑里比價生硬的設計,讓整個園林設計變得和諧、協調。
3.可以提高美學的價值性
在園林設計中,有的建筑景觀在材質上、形態(tài)上、空間體量上缺乏一定得相互協調,在顏色方面也缺少準確的搭配,致使建筑物、構建物不具備活力的基本色彩,并且因為色調上缺失了和諧,色彩運用過于雜亂,毫無章法可言,失去了園林的美學設計價值。因此在園林設計中,要注重建筑物、構建物的柔化技術運用。因為建筑物、構建物的柔化技術重視材質、體量、線性、色彩的設計和研究,可以美化園林景觀,愉悅和調和人的視覺享受,進而提高整個園林景觀的美學欣賞價值。
園林建筑物、構建物的典型要素柔化分析
經過多方調查發(fā)現,材料、線性、色彩、植物等要素的合理組合,可以講園林建筑物、構建物進行柔化。豐富了建筑物的空間,可以柔和視覺的感受。
1.從植物角度進行柔化
在建筑物中墻體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具有分割、承重和維護結構的重要重要。將墻體進行合適的裝飾,這樣可以給建筑物增加不少亮點,而且可以形成一個優(yōu)美的園林景觀。經過多方調查,在很多園林景觀中,常常使用山石和綠化等設計要素當做柔化點來改變墻角廊隅的生硬,免去了園林的單調和沉悶。進而使整個園林建筑更加立體,更加柔和自然,讓墻體空間更加舒暢,增強園林的自然氛圍,使其更加舒暢。
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隔離多層建筑的,尤其是高層建筑的垂直面積要大于該建筑的平面面積。根據研究發(fā)現,4~5層的建筑墻面面積和占地面積之比約為2:1。倘若將地被植物和藤本等軟質景觀對這些建筑物進行合理的裝飾,就能將墻面進行美化,增強藝術欣賞,柔化的建筑物的外墻,并且可以增加本來有限的城市綠化率。例如爬山虎,就是一種很常見的墻面植物柔化,成片的爬山虎就如同綠色的帷幕,鋪在墻面上,讓墻體空間之間的過度更為自然,增加墻面的生計。與此同時還可以凈化空氣,綠化環(huán)境。
2.從延伸空間植物進行柔化
建筑物立面的重要裝飾組成部分和建筑物空間的延伸都是建筑物的窗臺和陽臺,一般而言他們是由鋁合金、磚石、混凝土等材質組成的,顯得缺乏生機,利用綠色植物進行合理的修飾,可以將其變得生機盎然。窗臺和陽臺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響,這二者的綠化效果極為明顯,可以使人們感覺身邊就是綠意盎然的生機,感覺到空氣變得新鮮,感覺到人和自然達到和諧的境地。最為常見的窗臺、陽臺植物柔化的是種植槽式、落地花架式、藤本植物攀爬式、垂吊綠化式和平擺盆式,他們相互組合的柔化模式。雖然這些柔化可以美化建筑物,但是必須要注意平時的修剪工作,避免植物過于雜亂。
美學角度柔化分析
1.色彩運用的柔化分析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為了讓建筑物的質感和色彩與自然的樹木山石相似,設計師會采用微差的創(chuàng)造手法來營造意境,比如說將公園的竹柱、草頂、亭子,或者將柱、屋、墻等做成樹干、竹子、樹皮的形象和顏色,讓建筑物恰如其分的融入自然的景觀之中。森林公園中多采用色彩對比同意的原木色仿生材料,是讓景觀變得自然,在園林建筑中,多傾向于清淡的色調,徽派的“青山綠水、粉墻黛瓦”就是建筑物、構建物柔化的最好案例。典型的馬頭墻建筑和青瓦粉墻的基色組合,通過植物的色彩光影補充、襯托、多變的空間層次來展現徽派建筑的特色,讓視覺感受得到柔化。
2.體量的柔化分析
園林景觀空間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建筑體量的大小,在一個同樣大小的園林空間里,被小體量和大體量的建筑包圍感受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建筑物所在的空間環(huán)境不一樣,帶給人們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小體量建筑物在小空間給人的感覺不一定就是小而輕巧的,反之亦然。在建筑物體量的控制時應當考慮附近環(huán)境的特點,例如在興建或規(guī)劃體量大的建筑物時,通常會采用合適的設計將大體量分解為很多體量小的建筑,讓其和環(huán)境更為協調。
3.材質的柔化分析
在自然式的園林中,經常會利用具有天然色彩的軟質材料,讓其與建筑物、構建物的風格可以完美的結合,帶給人親切、柔和的感覺,另一方面仿生材料的廣泛運用可以有效的減弱環(huán)境和建筑的劃分。硬質材料的柔化類型可以達到柔化建筑視覺效果的目的;軟質材料可以使景觀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有一個高度的和諧。
4.仿生形態(tài)的柔化分析
人們對仿生形態(tài)的原型有一個比較豐富的聯想,并且仿生的原型基本上都是人們熟知的,因此仿生形態(tài)的寓意很直接明了。仿生建筑可以減弱自然公園里的人工特性,因此在設計建筑小品和硬質景觀時,常常使用仿生形態(tài)的柔化技術。在利用仿生形態(tài)的柔化技術時,應當從自然中獲取啟示,應當結合實際建筑空間,考慮尺度問題。仿生形態(tài)的建筑物、構建物最好可以以假亂真,好似真的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一部分。
5.人文的柔化分析
在不同年代,建筑是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材質、風格,并且他們所蘊含的歷史沉淀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歷史文化下,必定產生不同的審美偏好和情趣,因此在利用人文柔化時,應當結合該區(qū)域的歷史文化的價值所在,從人文歷史和游客的審美心理出發(fā),通過合理的景觀設置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另外,歷史文化、建筑文化和建筑立意的弘揚和宣傳也是屬于人文柔化的一部分。通過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氛圍,讓游客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該文化的的宣傳。進而達到柔化園林的目的,并且可以增加人們的精神層面的享受。
園林景觀建筑物、構建筑柔化的影響因素
經過大量的資料查詢和實地調研,筆者就園林景觀建筑物、構建物柔化的影響因素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1)時間因素。園林的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建成之后也并非沒有變化的,園林的風格和附近景觀都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就這一特性而言,在設計園林建筑物、構建物柔化時就必須要考慮到時間的重要性。(2)空間因素。我國的園林設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園林中建筑物、構建物和動植物、山水要素達到了很到的境界。文人雅客對園林的藝術要求和使用要求有他們特有的設計方法:錯落有致,尺度合適,高低變化,比例協調,虛實對比,前后呼應,動靜結合等。(3)技術安全因素。在對園林進行柔化設計時,必須要根據園林景觀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應當考慮到所需的技術是否已經完善,保證柔化技術可以順利的實施。(4)經濟因素。無論什么施工方案都有自己的預算,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建筑物、構建物柔化時各方面所需的經濟需求,制定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柔化方案。(5)區(qū)域因素。區(qū)域因素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氣候條件因素、園林景觀中建筑功能的定位因素,他們都是在制定柔化方案時必須要考慮的方面。
結束語
【關鍵詞】景觀建筑;園林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園林的設計要求也有了廣泛的關注。園林的有效規(guī)劃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園林的印象。雖然我們在規(guī)劃設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實際的施工中,我們依然存在著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經濟突飛猛進的新時期,確保園林設計中景觀建筑的應用,對園林工程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二、園林景觀建筑的獨特性
1、園林建筑的類型比較豐富
園林建筑中既有用于休息和游賞的具有優(yōu)美造型的亭臺樓榭,又有以裝飾作用為主,兼具實用功能和藝術效果的建筑小品,如景墻、構架、欄桿、園凳等等。還有設置于途中,為人們提高生活的公共服務設施,如餐廳、小賣部、廁所等
等,還有其它的一些公共設備辦公室、管理用房等以及假山、標志物等一些標志性的建筑。
2、園林景觀建筑的功能比較多樣
園林景觀建筑具有點景功能、賞景功能、引導功能以及空間分割功能。點景功能是指園林景觀建筑常常成為園林景觀的主體部分,它能夠控制全園景觀,在園林景觀構圖中發(fā)揮畫龍點睛的作用。賞景功能是指在園林景觀建筑常常成為一組畫面的重點。引導功能是指園林建筑常常會在景觀建筑中起著一定的起承轉合的作用。當人們的眼光接觸到某一個景觀時,游覽線路就會自然地延伸,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移步換景。分割功能是指園林建筑景觀在空間組合和布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園林建筑常常以一系列的變化和巧妙的安排給人藝術美的享受,以建筑構成的各種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墻、圓洞、門等恰是組織空間、劃分空間的最好手段。
三、園林建筑設計中的特色特征
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是園林建筑設計必備的,是園林設計的生命所在,只有具有沖擊力的個性標志、寓意深刻但是能夠從容表現于外、能夠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渾然天成等這些特點,園林建筑設計便具有了獨立的性格。在特色特征的具體表現方面:
1、布局設計上。因地制宜是園林建筑設計的首要原則,在建筑的選址和規(guī)劃方面,除了要充分考慮建筑的功能限制之外,更需要統(tǒng)籌考慮當地的地形因素,將建筑以“自然”的形式融入到當地的環(huán)境當中。
2、做到情景交融。想要園林景觀設計不僅需要“景”更需要“情”,但是請的抒發(fā)需要通過景來表現出來。例如在古典園林建筑方面,建議與詩畫相融合,這樣能夠顯著增加建筑的情感感染力,使游覽者的情感與建筑的情感產生共鳴。
3、空間處理。在園林建筑的空間處理上,盡量避免軸線對稱,整形布局,力求曲折變化,參差錯落,空間布置要靈活通過空間劃分,形成大小空間的對比,增加層次感,擴大空間感。
4、造型方面。園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視美觀的要求,建筑體型、輪廓要有表現力,增加園林畫面美,建筑體量、體態(tài)都應與園林景觀協調統(tǒng)一,造型要表現園林特色,環(huán)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體量宜輕盈,形式宜活潑,力求簡潔明快,通透有度,達到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tǒng)一。
5、裝修方面。在細節(jié)裝飾上,應有精巧的裝飾,增加本身的美觀,制造氣氛并獲得安全感,又以之用來組織空間畫面。如常用的掛落、欄桿、漏窗、花格等。
四、景觀建筑在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理想的園林設計景觀應該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融合,園林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認為設計的自然景觀,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人們提供游覽的場所,為人們提供優(yōu)雅的自然環(huán)境,景觀建筑是整個園林設計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特色景觀,他不僅豐富了園林景觀,而且也為游人提供了使用的便利,景觀建筑是園林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景觀與公共服務設施。本文針對景觀建筑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1、涼亭的布置與設計
涼亭是園林景觀設計中一項必不可少的人文建筑景觀,因為這項景觀可以當作一個提供游客體息、乘涼與避雨的良好場所,一般來說涼亭通常獨自佇立于園林景觀內部,涼亭的設計大體包括:傳統(tǒng)涼亭與現代涼亭。傳統(tǒng)涼亭的形狀多以:多邊形、梅花等形狀為主,亭的頂部設置了單屋檐、雙屋檐,有的也設置了多重屋檐,現代的涼亭的頂部則多設置為平面圖形,弧形以及坡面等形態(tài)。主要的構成材料為:石料、木料或者鋼筋混凝土。這些形狀都使涼亭的形狀千變萬化,樣態(tài)宏偉,雅閣精巧,游人站在亭中獲得如臨宮廷仙境之感。
涼亭在園林景觀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涼亭要發(fā)揮為游人有效地提供觀景的服務的作用,涼亭要設置在景觀綺麗的地方,最好是有流水經過,這樣才能保證景觀整體的美感,亭內空氣清新,風光綺麗,是游客體息、賞景的絕佳場所。
例如:長春市區(qū)的南湖公園內部就設置了涼亭,其形態(tài)特征是傳統(tǒng)的四角亭,屋頂設計成三層檐,亭子頂端呈現尖狀,亭柱為富貴的紅色,亭柱間設有長方形以及單獨的圓柱形緩臺,可供游人體息,觀光。四個涼亭兩兩相連,涼亭的下面是緩緩的荷塘的流水,荷塘上面滿是荷葉與荷花,身在這個涼亭里面觀景,不僅能夠愉悅心情,而且也能夠提高景觀的關注度,涼亭四周的緩臺可以為游人提供體息與體閑的服務,達到觀景與體憩作用的同步發(fā)揮。
2、橋的設計與建筑
有園林景觀的地方就少不了河流,因為河流起到調節(jié)氣候,濕潤空氣的作用,要想讓人們靠近河流,呼吸其中的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氰氯,最佳的方法就是要在河流上設計一座橋梁,一方面提供了觀賞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發(fā)揮了橋梁作為建筑景觀的渲染美景的藝術效果,達到交通與藝術欣賞的融合,在規(guī)模比較小的園林中,經常把橋設計成劃分水面的景觀,以此來擴充景觀的面積,增加景觀的層次性,有橋的水體通常能夠增加水面空間的層次感與空間感,突出水面的幽深與悠遠,小園林的橋可以設計成質樸、精巧的拱橋,并與河流的水面十分接近,讓游人在觀賞園林的景觀中,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效果。如果是大型園林,橋則要作為整個園林景觀的一個標志,橋要被設計成與整個的園林景觀想呼應的人文景觀藝術,橋體的設計要與周圍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為了豐富景觀的效果,可以把橋的形狀設計成為具有豐富形狀的人文景觀。這樣的橋體可以設置在懸崖上方,騰空而起、襯托出山的陡峭與幽深,水的廣闊無邊。
例如: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聞名的斷橋,這座橋之所以成為天下人關注的對象一方面是因為他有古代的關于白蛇傳的傳說,但是更多的則是他的外形與位置的設置,斷橋設置在西湖上,在西湖的美景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優(yōu)雅,有人站在橋上可以盡情地欣賞湖上的美景,達到自然之美與人文欣賞的有機融合,這就發(fā)揮了人文建筑的景觀作用,與使用作用,達到了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3、廊的設計與安置
廊是一個狹窄的通道,他起著鏈接建筑物與外部空間的作用,廊不僅能夠為游人提供體閑的功能,也發(fā)揮著交通的重要作用,廊是一個過渡性空間,使園林景觀更具有空間性與層次性,游人走在游廊上,悠閑地看著眼前的景觀,一步一景,感受自然與人的和諧,游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能夠欣賞到不同的景觀,延長了顧客的觀賞時間。
同時游廊由于具有遮雨、遮陽的作用,能夠達到對游人的保護,嶺南地區(qū)的四大名園之一的“院紅跨綠”橋廊就是園林景觀設計中一個十分典型的游廊景觀,這個橋廊的前面與后面各有五級臺階,在橋的下面有一個石拱卷,在橋的前面與后面的兩端分別有游廊相聯系,當游人置身其中欣賞景色時,可以依靠著欄桿,稍微體息一下,以此來體會到游廊為人們帶來的溫馨。
五、景觀建筑在園林設計中的意義
園林景觀建筑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建筑類型,隨著人與環(huán)境矛盾的日益突出,現代園林不單純是作為游憩的場所,還需要完美的融入周邊的環(huán)境,應該把它放在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高度來對待,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在滿足人們在活動中觀景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對室外空間的組織與利用,不斷總結經驗,提煉發(fā)展,使它更適宜人們觀賞,更適宜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建筑與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融為一體。
六、結束語
由于園林設計涉及到宏觀上的把握與微觀的設計,所以園林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通過對景觀建筑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分析,進一步明確了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景觀建筑的應用方向。提高園林的可觀賞性,達到景色的層次之美,空間之美。因此,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上,要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針對性的園林景觀規(guī)劃,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管理體系,結合景觀建筑技術,促進園林景觀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孔源 高等學校校園綠地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9年
[2]王立華 戴繼明 關于園林建筑設計的幾點思考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09年
關鍵詞:建筑小品;園林;景觀設計;應用
1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建筑小品的內容極其豐富,種類繁多。它本身只是一種功能簡單、體量小巧、造型別致、富有意景、極具特色的建筑部件。目前對建筑小品的分類大致有下列2種:(1)建筑小品根據學科設置不同將其分為3種類型:城市建筑小品、園林建筑小品、景觀建筑小品。(2)建筑小品按其功能特性可分為觀賞實用型和觀賞型2大類建筑小品。1.1觀賞性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觀賞性小品一般包括花壇、觀賞石、雕塑等,每一種觀賞小品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在園林景觀內都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雕塑,其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因此,其在園林內往往用來襯托園林建筑的主題,通過雕塑使園林的主題更加鮮明。花壇則是為了給園林內的植物提供一個較好的生長環(huán)境,并且給整個園林增添美感,營造出更加和諧的自然氛圍。此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石碑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觀賞性建筑小品,在很多的園林中都會豎立幾塊石碑,在石碑上刻字,通過石碑刻字表現書法,不僅能夠提升園林的文化氛圍,還能夠創(chuàng)造一定的歷史背景,從而使園林增加一定的文化氣息,使得園林更加具有內涵。另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還會經常看到一些假山、觀賞石,這些假山、觀賞石的存在,一方面能夠為園林增加一些美感,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對于園林空間結構的改變,從而使園林的美感得到進一步提升。1.2觀賞與實用相結合型小品觀賞與實用相結合型的小品一般有以下3種:1.2.1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內,游客在游覽以后肯定會感覺疲倦,這時就需要設計一些休息用的石凳和臺階。在園林內設計石凳時,除了需要考慮功能的需求外,還要考慮其觀賞性,這樣就能夠實現功能以及觀賞的相結合。一般而言,休息型園林建筑小品會根據園林的類型以及所在場所的背景設計小品的具體類型,不同的環(huán)境下設計出的小品風格也不一樣。1.2.2服務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最典型的服務型園林建筑小品便是園區(qū)的路燈,其主要的作用是夜間的園區(qū)照明,在設計園燈時,通過對圓燈的美化設計,實現對園區(qū)的點綴作用。并且在園燈設計的過程中,其還可以作為指示工具,為游客的游覽提供引導。1.2.3管理型園林建筑小品。在園區(qū)內,欄桿主要是用來對一些危險區(qū)域進行鋒利保護,達到保護游客的作用。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欄桿一方面可以起到保護游客、劃分園區(qū)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設計改變其外觀,從而實現對園區(qū)的美化。
2建筑小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實踐應用
2.1園林內休息座椅的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休息座椅的設計必不可少,其是整個園林景觀最為基礎的建筑小品。一般而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每一處的景觀建筑都存在著大量的休息座椅。在進行園林景觀座椅的設計時,會根據座椅所在的區(qū)域選擇圓凳或長凳,在設計時不會僅僅考慮座椅的休息功能,而是會綜合考慮座椅的休息功能與觀賞功能。目前,在設計園林休息座椅時一般會遵循2個原則:首先,座椅的設計一定要結實耐用,便于人們休息,并且還要具有耐久性,因為園區(qū)的座椅很多都是露天的,必須能夠長期使用。其次,要與環(huán)境相和諧,并且便于清理打掃。目前,在園區(qū)內比較常見的一種休息座椅便是仿樹樁的圓凳,其不僅具有休息功能,更兼?zhèn)淞擞^賞功能。2.2廊道的設計廊道是在園區(qū)內2個建筑或者2個景點之間的連接通道,其是實現2個空間連接的通道,并且能夠實現對空間的有效分割。游客在進行園區(qū)游覽的過程中,可以在廊道內進行休息、游覽,通過廊道可以實現對游客的有效引導,從而實現對園區(qū)的合理規(guī)劃,實現園區(qū)空間設計的科學化。在設計廊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園區(qū)的空間結構,并在設計時增加一定的觀賞元素,使廊道的元素更加豐富。2.3假山的設計在現代園林的景觀設計中,假山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進行園林景觀的假山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好假山的格局以及空間分布,通過假山實現對園林空間的有效分割,并且通過假山的高低分布,實現對游客視覺的引導,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假山的形態(tài)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tài),因此,設計形態(tài)時往往可以根據景觀的需求進行充分發(fā)揮,給游客帶來別樣體驗。2.4雕塑的設計雕塑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建筑小品。雕塑簡言之,是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雕塑不論采用哪種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規(guī)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采用材料的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2.5花架的設計花架的形狀各異,要根據所處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和位置進行設計。一般來說,花架可以設計為長方形、圓形和橢圓形。花架的不同形狀,可以帶給游客們不同的體驗。例如,長方形會給人整潔、素凈、淡雅的感覺,而圓形就會使人感覺比較圓潤,更具有曲線的美感。花架,除了其裝飾價值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同廊道和假山一樣,花架還具有遮擋陽光、劃分景區(qū)的作用。近年園林建筑小品立意創(chuàng)新,運用多種符號的變化與現代建筑技術材料有機結合的手法,再加上必要的組合構成與排列,則設計出一系列個性獨特、韻味十足、功能各異的創(chuàng)新小品。
3結語
建筑小品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小品不僅能夠提高園林的設計質量,還能夠使園林整體的藝術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在設計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園林設計的原則進行景觀設計,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確保園林景觀設計的科學化與合理化,設計出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日常休憩場所。
作者:方峰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基建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古典詩詞;建筑景觀;園林藝術;昆明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02-03
1引言
中國園林藝術博大精深,從園林景觀考慮,它又是一門很深的造型藝術,主要反映的園林景觀造景要素中物質實體和空間虛體之間的和諧相生關系。本文從昆明古典詩詞中描寫的典型建筑景觀入手,分別從詩詞中所描寫的建筑選址、建筑材料和造型、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剖析古典詩詞中文學藝術與園林藝術之間的關系,為今后建筑景觀藝術的營造提供參考。
2建筑景觀分析
2.1建筑選址
園林建筑選址關系到園林構圖的中心問題,同時對建筑本身的藝術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昆明的地勢不像江南地區(qū)那樣平坦,而是因為山水的結合及地形的變化,顯得起伏有勢。因此昆明園林藝術中的建筑選址大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周圍的地勢和自然環(huán)境,以地偏為勝,并由地形襯托出建筑的體量和形態(tài)。
昆明古典詩詞在對園林建筑選址的描寫較多,其代表性的詩詞作品有清朝的宋湘和朱衣。
宋湘的“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云山一水樓”很形象地描寫了大觀樓所處的地理位置,“三山一水一名樓”――是建筑的選址之最佳處。同時,“三山一水”的格局模式是對古典園林中造園模式的繼承和延續(xù),也是對本土獨特地域環(huán)境的一種描摹。在園林造景手法上,該幅詩詞運用了借景的手法使大觀樓園中的景域得到延伸,像這樣的建筑選址體現出了昆明“因地制宜”的造園手法。
朱衣在《湖心亭晚眺》中描寫到:
沿堤芳草碧涵煙,暮色湖心斷復連。
小雨舟橫楊柳岸,斜陽人坐藕花天。
前兩句寫遠視亭周圍的長堤、采蓮橋和燕子橋的感想;后兩句寫坐在亭中,用近視的角度去欣賞亭周圍的風景,用“細雨、小舟、楊柳、蓮藕”這些造景元素營造一個具有詩意的清幽環(huán)境。翠湖中湖心亭除滿足亭本身的功能外,與周圍環(huán)境相融合,布局得體。另外,建筑選址對人的視線和視野也有一定的影響。
結合昆明園林中建筑的主要體量尺度,人的水平視野的范圍一般在35°~50°之間。在圖1中視線的水平范圍中,斜線部分屬于動態(tài)區(qū)域,中間網線交叉的部分屬于靜態(tài)區(qū)域,是兩只眼睛同視的區(qū)域;垂直視域的范圍約120°。因此,在觀賞景物時,以視平線為準,垂直向下30°,這是最舒服的視野區(qū)域。
圖1建筑選址中人的視野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昆明園林中建筑選址不僅注重了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及因地制宜,還從人的角度多方面考慮了人的視覺心理對建筑選址造成的影響,這在以后的設計中是值得借鑒的。
總之,昆明園林在建筑選址上突出了以“地偏”為勝這一特色,這樣符合昆明地勢的要求,同時注重文人對精神解脫的企盼,在傳統(tǒng)上對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完善和對良知的追求;又由于受廟宇氣息的影響,昆明大多數園林選址熱衷于山野林下等景觀秀美、環(huán)境幽靜之地,因地制宜,巧妙地結合不同類型的自然環(huán)境,有條件地選擇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名山大川,古跡勝地。在這里能直接欣賞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另外在這樣幽靜的環(huán)境中也能使人有一種超脫的意念[1]。
2.2建筑造型與材料
昆明園林建筑介于宮廷園林建筑和文人園林建筑之間,昆明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很大,建筑也不例外,但仍然存在著獨特的建筑造型和建筑材料。
北極玄天靈物龜蛇馴玉座,
南國佛地名山鸚鳳拱金堂。
這兩句詩句是對昆明金殿公園里真武殿的點景。昆明真武殿高6.5m,重檐殿閣,氣勢非凡,熠熠生輝,明亮耀眼,故名為“金殿”(圖2)。建筑結構完全模仿木結構重檐式飛閣,從殿宇的梁柱斗拱,覆瓦戶椽,屋瓴鰲脊,寶頂飛檐,匾額詩詞,金殿供桌神像,瓶爐器皿,全部都是用銅鑄成,是一座布局協調,渾然一體,結構嚴謹,宛若天成的大型銅制品,是名副其實的“金堂”。整個殿宇用立柱16根,柱子下面的底腳鑄成蓮花柱礎,柱子上裝飾著云和龍以及火焰、寶珠等花紋。6扇大門的裙板上都雕刻著龍鳳圖案,看上去線條流暢,形象生動[2]。
銅殿立于臺座之上,臺座分上下雙層。所有圍欄、階石、地坪,上層均以點蒼山上的大理石鑲砌,溫潤如玉;下層則以墨石、砂石砌成,并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浮雕,雕刻精細,古樸生動。通過這種裝飾雕琢出來的“玉座”,掩映于青山綠樹間,顯得更加瑰麗,為此張九鉞在《游銅瓦寺記》中贊譽說“為前古所未有”[2]。建筑的材料――銅與大理石都是云南的特產,所以金殿的鑄造與修建,在造型上雖然仍是模仿中原地區(qū)建筑風格,但建筑材料的運用將昆明地方特色表達到了極致。
金殿以鳴鳳山為背景,名山環(huán)繞金殿,形成“鸚鳳拱金堂”的園林空間格局,具有動感向心的趨勢;建筑前面則以石雕“靈物龜蛇”加以襯托,烘托出濃郁的道觀園林氛圍。三者在空間上的結合,使得金殿的特色更加的突出。
2.3建筑與自然之關聯
建筑是園林構圖的主題,昆明園林中的每個部分幾乎都是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輻射[3],建筑與自然(山水、花木)的藝術處理,是空間美學藝術的處理,建筑與花木和水體的結合,能夠產生虛實相生、透與漏結合的含蓄美。
建筑美和自然美的巧妙結合是園林藝術的一個主要特征[4],建筑掩映在植物中,若隱若現,體現出虛實相生、透露結合的含蓄美。
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拂樓臺。
這是對翠湖的描寫詩句,在這里,建筑不是突兀地單獨存在,而是完全融入了自然環(huán)境中。仲夏時節(jié),在“十畝荷花”和“半城楊柳”的掩映下,“樓臺”若隱若現,似乎生于自然,不露人工痕跡,植物作為前景與建筑相互融合。詩詞描述的場景是昆明極具代表性的園林,其對建筑與自然關系的處理手法,體現了昆明造園藝術的高超。與宮廷園林中建筑的宏偉氣派和文人園林中建筑的小巧玲瓏相比,昆明園林更多是結合兩者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了寬闊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植物群落為背景,建筑則點綴其中(圖3)。
清代的傅之城在《登大觀樓》中寫到:
陰陰眾綠柔,來上大關樓。
樹擁山光盡,波搖野氣浮。
這首詩指出了大觀樓在眾多植物的遮掩下顯得更有生機,遠處,湖光山色,濃郁氣息在水中搖曳,增添了水體的靈動,突出虛實的感覺,以避免單調。用這種樹影、山形形成虛實的對比,更能表現昆明園林藝術的幽美和含蓄風格(圖4)。
對建筑與自然的結合手法,昆明古典詩詞中還有很多,從中可以看出昆明園林具有很豐富的藝術特色。“憑欄貪看西山色,天海茫茫又落暉。”是建筑與山水的巧妙結合,建筑在山色和煙影的籠罩下多了幾分生機;“瑞氣祥云籠紫竹,亭臺樓閣放梅花”該是建筑與植物的結合,透漏結合、虛實相生,猶如一副美麗的畫卷;“樓閣依稀似靈隱,煙霞點綴近金山”。“半壁起危樓,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郭村落如畫”描寫了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結合形成的優(yōu)美畫卷,采用比喻的手法將建筑實體映射出虛幻的意境。
昆明古典詩詞的園林藝術對建筑的描寫中,除了寫出了建筑的形態(tài)美之外,往往追求的是一種自然之趣,而虛實、透漏又是園林藝術的主要特征,那么虛實透漏在園林建筑布置上以及在園林場景的營造上都有體現[5]。建筑藝術在布置上注重空間的安排,亭臺之類專供觀賞游玩的建筑盡量虛空,在虛空中與自然風景融為一體,亭臺之上的游人也是畫中風景,使園林另具一番風味[6]。這說明了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是昆明園林藝術的核心之一。通常還常用植物作為框景的形式營造虛實相生的藝術美感(圖5),如從對面看大觀樓,可以發(fā)覺建筑融于自然景物中,產生若隱若現美感;在圓通寺建筑群內看室外,景色之美要收于室內,用管窺的視角欣賞建筑的意境美。可見,昆明園林藝術是極為重視建筑的內外兼顧的。
另外,從建筑風格上來看,昆明園林建筑的地方特色介于宮廷園林建筑和文人園林建筑之間,這種建筑特色既反應了云南歷史上與內地文化的緊密聯系,也突出了鮮明、濃郁的地方風格。建筑與自然的巧妙結合,突出了昆明園林藝術中對建筑與環(huán)境融合的高超的處理手法。
3結語
沒有文化的景觀是沒有靈魂的,“詩情畫意”的園林建筑景觀是中國文人造園藝術的特點。在這個地理位置優(yōu)越,文化底蘊深厚的昆明,應當提倡和發(fā)揚文學藝術在園林藝術中的運用,為本土景觀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這對傳承本土景觀文化,光大本土園林,并對在古典和現代的園林設計中文化的體現,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和具有現實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挺.形態(tài)與意境――中、西方建筑審美心理差異分析[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9(2).
[2]卓維華.新編昆明風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荊其敏.情感建筑[M].北京:百花出版社,2004.
[4]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關鍵字】園林建筑、東西方古典園林、差異
Abstract: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et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gardening using different building materials and layout form,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concepts of mood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produce the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ir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Study on the East-West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lassical gardens, East-West differences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概述:
人們習慣于將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歐洲建筑體系視為西方建筑,將中國、印度、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建筑體系視為東方建筑。將以中國為代表的自然式園林稱為東方古典園林,將以法國為代表的規(guī)則式園林稱為西方古典園林。東西方古典園林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風景還是突出建筑。
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由文人、畫家、造園匠師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上水式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基本特征。在中國園林里,不規(guī)則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觀構圖的主體,而形式各異的各類建筑卻為觀賞和營造文化品味而設,植物配合著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環(huán)曲折,達到一種自然環(huán)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空間。
以法國宮廷為代表的由建筑師、雕塑家和園林設計師創(chuàng)作出來的西方規(guī)則式古典園林,以幾何體形的美學原則為基礎,以“強迫自然去接受均稱的法則”為指導思想,追求一種純凈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花園多采取幾何對稱的布局,有明確的貫穿整座園林的軸線與對稱關系。水池、廣場、樹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軸上依次排列,在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常布置著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園林,因此建筑也就統(tǒng)率著花園,花園從屬于建筑。
2、 造園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土木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質為主。
在布局上,中國傳統(tǒng)建筑多數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強調向上挺拔,突出個體建筑。
在建筑文化的主題上,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宣揚皇權至尊、明倫示禮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揚神的崇高、表現對神的崇拜與愛戴為中心。
在建筑的藝術風格上,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風格以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為基調,西方古典建筑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曠、封閉的內部空間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激情與迷狂。
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是一種木結構體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構架。抬梁式木構架不僅可以組成一間、三間、五間乃至若干間的房屋,還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圓形、扇面、萬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構成多層的樓閣與塔等建筑,墻壁是起圍護、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構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結構本身的限制,形狀及內部空間較簡單。布局上,總是把各種不同用途的房間分解為若干幢單體建筑,每幢單體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與一定的“身份”,以及與這個“身份”相適應的位置。建筑藝術處理的重點,表現在建筑結構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裝飾上。
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趣味雖然在對待城市和處理宮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愛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以求得整體的統(tǒng)一性,但卻不像西方那樣一味地為追求幾何美而在園林中大量采用這種手法。脫胎于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中國園林建筑,形式多樣,位置靈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們獨立設置,也可用廊、墻等組合成為院落式的群體。建筑空間變化曲折、豐富多彩。在處理建筑、人、環(huán)境的關系時,儒家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園林建筑強調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協調和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將建筑化大為小、化集中的大體量為分散的小體量的處理手法,非常適合于中國園林布局與景觀上“山水為主、建筑為輔”的設計理念的需要。中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強調“線型美”,園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質梁、柱,恰恰能適應這種“線”的藝術要求,無論是單體建筑,還是群體建筑,均講究具有優(yōu)美的輪廓線和天際線。
3、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墻壁較厚,窗洞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內部空間較小。拱券結構發(fā)展后,建筑空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羅馬的萬神廟等有內部空間層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間藝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實體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藝術強調“體積美”,建筑物的尺度、體量、形象并不去適應人們實際活動的需要,而著重在于強調建筑實體的氣氛,其著眼點在于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建筑與雕塑連為一體,追求一種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藝術加工的重點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裝飾藝術上。
西方古典園林中的園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種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間都集中在一幢磚石結構的建筑物內,所追求的是一種內部空間的構成美和外部形體的雕塑美。由于建筑體積龐大,因此很重視其立面實體的分劃和處理,從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構圖的美學原則。
在園林布局上,黑格爾曾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筑原則于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園子,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規(guī)律的行例,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墻也是用修剪整齊的離別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為一座露天廣廈。
西方古典園林無論在情趣上還是構圖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原則。園林設計把建筑設計的手法、原則從室內搬到室外,兩者除組合要素不同外,并沒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