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現代信息化物流 傳統物流 資源整合

一、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經濟中出現的許多物流企業,雖然當今國內部分物流企業的成長性高達20%以上,但仍然難以掩蓋我國傳統物流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

1.服務水平欠佳,落后于市場需求

傳統物流企業專業化程度低,服務質量差,普遍存在服務水平難以達到客戶的高要求現象,服務水平不足主要表現在企業提供的功能單一和服務質量差兩個方面。我國的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由原來的倉儲、運輸和貨運企業轉型而來的。這些企業主要的業務仍然局限于轉型前的基礎,成功開展綜合業務的公司并不多。

2.系統規模弱小,缺乏網絡支持

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規模偏小,離最優規模經濟狀態還很遠。物流系統的小規模,有其靈活、應變能力強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其不利的方面。首先,開拓市場乏力。其次,開展業務困難。最后,抵抗風險能力弱。和規模小并存的另一個問題,是物流系統缺乏完善網絡的支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規模小,覆蓋面窄。很多物流企業都是地方性的運輸或倉儲服務提供商,業務網絡的覆蓋僅限于鄰近的省市;二是有點無線。即使物流公司有自己的網絡節點,但卻除公路線路以外,沒有可供調配使用的長距離的鐵路運輸線路和航空運輸線路。

3.技術設施薄弱,信息系統不健全

傳統物流企業現有的設施基本上是按傳統的物流方式配置的,與提供現代物流服務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時,管理的單一化和粗放性,致使物流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物流服務復雜化和時效性的要求。由于我國傳統物流企業具有依附性和功能單一性的特點,長期以來作為生產和流通的附屬企業只注重與母體行業儲運要求的符合性;只注重相關硬件的投入,對于軟件的投入幾乎為零。因此,物流技術在我國物流業應用并不普及,比如自動識別和條型碼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我國物流業中的應用更是尚處于學習和起步階段。企業物流信息系統不僅有利于實現企業物流供應鏈的一體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的系統性和集成性,也將為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客戶間物流信息網絡的建設和供應鏈一體化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國物流供給市場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功能不健全,信息系統已經成為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基于現代信息化物流的物流企業資源整合

進入新世紀,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傳統物流企業一定要適應現代信息化物流的發展趨勢,做好企業資源整合。物流資源整合就是將原本互相聯系卻被分割開來進行管理的各種物流活動,重新整合為一個整體。它的重要性在于,物流資源種類很多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不經過整合,不會形成強大的生產力,甚至長期維持小生產的狀態,這對物流企業的競爭與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盡管不同的物流企業在實際運作中所采取的資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一些共同的范疇需要納入物流企業的視野。它們是客戶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整合和信息資源整合。

1.客戶資源整合

包括客戶、服務及老客戶資源的整合。結合現代信息化物流的特點,我們要做好下面幾個方面:

(1)信息化:客戶、服務及老客戶資源信息收集的代碼化和數據庫化,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信息存貯的數字化和業務數據的共享化等。目前例如客戶信息系統,數據挖掘技術等廣泛應用于客戶資源整合中,信息化使客戶資源整合更加容易,并形成一個客戶資源的綜合服務中心。

(2)柔性化:這本來是生產領域提出來的,物流作業的柔性化是生產領域柔性化的進一步延長,它可以幫助物流企業更好地適應消費需求的“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趨勢,靈活地組織和實完成流作業,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務來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有效的整合了客戶資源。

(3)協同化:市場需求的瞬息萬變、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業和整個供應鏈具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協同運作的能力,以及對供應鏈上的前向洞察力。通過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實時溝通與協同,企業一方面能使供應商對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預見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價格和服務,同時對其供應能力也有較好地預見性,為自己長期的、充足的供給業務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信息,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更快的響應能力,跟蹤和監控需求滿足的過程,準確、及時、優質地將產品和服務遞交到客戶手中。只有企業間真正達到了彼此協同,才能使物流作業的響應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預見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種風險、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出,滿足客戶的需求。

2.能力資源整合

物流服務能力資源既包括物流服務所需的有形的實體資源,如必要的倉儲設施和運輸設備等;又包括物流服務所需的無形的技能資源,如貨運組織方式和存貨控制能力等;還包括物流服務的知識資源,如擁有豐富的物流管理知識和對具體產品的物流運作具有透徹的了解等,更包括一個有效的物流管理團隊等。因此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1)網絡化:網絡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統的組織網絡和信息網絡體系。從組織上來講,它是供應鏈成員間的物理聯系和業務體系,信息網絡是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業務運作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共享,并運用電子方式完成操作。

(2)自動化:物流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其外在表現是無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物流自動化的效果還有: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 動生產率、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技術很多,如條碼技術、射頻自動識別技術,自動化立體倉庫回來技術,自動存取技術,自動分揀技術,自動導向和自動定位技術,貨物自動跟蹤技術等。這些技術在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普遍使用于物流作業中,在我國,雖然某些自動化技術已被采用,但達到普遍應用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自動化的應用可以大大加強物流企業能力資源整合。

(3)電子化:所謂電子化是指商業過程實現電子化,即電子商務。它同樣也是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化具體表現為:實現業務流程及其每一步驟的電子化、無紙化;所有商務涉及的貨幣實現數字化和電子化;交易商品實現符號化、數字化;業務處理過程實現全程自動化和透明化;交易場所和市場空間實現虛擬化;消費行為實現個性化;企業之間或供應鏈之間實現無邊界化;市場結構實現網絡化和全球化,等等。電子化使物流企業能力資源整合不僅要成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成為管理決策中心、觀念與技術創新中心、市場和消費中心。

(4)共享化:供應鏈管理強調鏈上成員的協作和社會整體資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資源來最大化地滿足整體市場的需求。而供應鏈上的企業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贏伙伴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業務過程間的高度協作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過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技術共享、知識共享、業務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供應鏈上物流業務的優勢互補以及更快地對終端市場和整個供應鏈上的需求作出響應。

3.信息資源整合

(1)要有IT系統的支持,就必須注意標準化,標準化技術是現代物流技術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的根本保證。貨物的運輸配送、存儲保管、裝卸搬運、分類包裝、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都要求必須有一套科學的作業標準。只有實現了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標準化,才能真正實現物流技術的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等。

(2)做好物流服務知識管理和決策機制的變革,就必須要采用集成化和智能化。供應鏈物流業業務是由多個成員、多個環節組成的,全球化和協同化的物流運作方式要求物流業務中的所有成員和環節在整個流程上的業務運作銜接的更加緊密,因此,必須對這些成員和環節的業務、以及業務處理過程中的信息進行高度集成,實現供應鏈的整體化和集成化運作,使各環節的業務更加接近客戶和客戶的需求。這種集成化的基礎是業務過程的優化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而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決策、優化、計劃、執行等方法和功能來予以支持,并使所有成員各自的信息系統進行無縫連接,實現系統集成、信息集成、業務集成、流程集成、資源集成。智能化是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涉及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物流網絡的設計與優化、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每次運輸的裝載量選擇,多種貨物的拼裝優化、運輸工具的排程和調度、庫存水平的確定、補貨策略的選擇、有限資源的調配、配送策略的選擇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優化處理,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優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現代物流知識來解決。同時,近年來,專家系統、人工智能、仿真學、運籌學、智能商務、數據挖掘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實際物流作業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三、結論

總之,物流企業的資源整合必須以戰略調整方案為基本依據,我們要做的就是結合現代信息化物流的特點找到最佳結合點,并實現物流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信息化 企業會計風險 控制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工程逐步深入人們的經濟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化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存在形式,使得企業經營管理的整個流程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完成;還推動了企業的管理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推動了網絡化的實時財務報告的產生,企業迫切需要建立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實現會計信息化。

一、信息化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1)信息化的含義以及發展和現狀。目前信息化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企業的管理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隨著信息化對企業的影響,逐漸產生了企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包括企業管理信息化和企業會計信息化兩個方面。企業管理信息化是為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采取的措施,是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企業現有的生產、經營、管理等信息進行整合并及時為企業的決策系統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企業會計信息化是依據系統和管理科學將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會計處理流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并充分開發利用會計信息資源、加強會計的反映和監控的綜合過程。

(2)信息化對企業的影響分析。信息技術發展給全球經濟和社會帶來重大變革,對企業的影響最為直接。首先它推動了企業經營的模式向電子商務轉變,電子商務正在不斷取代或者改造傳統的商務活動方式,全面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只有盡快的開展電子商務才能確立企業在市場的優勢。其次,信息化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技術本身還對企業的競爭環境和業務模式等產生影響,促進了企業過程的重整。再者,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企業的工作方式和業務流程也在發生著變化,促進了企業對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推動了企業管理模式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和完善。

二、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會計風險

(1)信息化條件下企業會計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會計簡稱為會計信息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普遍性。會計信息化的普遍性是指要求在會計理論、會計工作、會計管理、會計教育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并形成完整的體系;集成化。會計信息化要求重整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實現數據化的組織和管理,實現信息的集成化;動態性。會計信息化的動態性包括數據采集的動態性、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動態化,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能夠及時收到準確的信息并做出決策;漸進性。實現會計信息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信息技術先要適應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與傳統模式相互適應才能去重構傳統會計模式形成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2)信息化條件下企業會計風險與傳統會計風險比較。會計風險是指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由于錯報、漏報信息,使財務報告反映失實或者依據失實的信息誤導監控行為而帶來損失的風險。會計風險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可變性以及后果的嚴重性。

企業會計信息化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多好處但是與傳統會計相比有優點也有缺點,會計信息化也帶來一些新的會計風險。如:原始憑證數字化使得會計信息在質量上加大了風險;計算機的便捷操作給信息帶來安全隱患;財務檔案信息化使得信息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的風險。此外,系統故障、內部人員道德、系統關聯方道德和社會道德等方面都加大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安全隱患。

三、如何控制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會計風險

(1)控制環境。企業的發展不僅受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還受企業內部圍觀環境的影響。企業內部環境也能夠對企業會計風險的控制產生影響。控制企業內部環境首先要控制內部的制度環境,建立約束機制,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有效控制會計風險的發生。其次,企業還要注意企業文化的建立和文化的側重點。建立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會產生很大影響,有利于降低會計信息風險的可能性。最后,要對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進行培養提高,不僅要提高會計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他們的道德觀念,減少人為因素的會計信息風險。

(2)控制措施。完善會計理論和法律規范。傳統會計理論和法律法規都還不夠完善,在會計主體、持續經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和會計規范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網絡空間給企業帶來了便利,但是由于會計主體變化過于頻繁,使得原有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對新型的會計主體以及會計信息的編制失去意義。所以要完善會計的主體,使會計假設在符合網絡環境中聯合體實際情況的同時還要方便會計實務操作。網絡環境中,會計主體太過于靈活,存在時間也有著不確定性,導致會計必須充分考慮會計主體的經營環境和風險,盡可能的縮短可預見的時間區間,以保證會計風險的控制。由于網絡的存續時間不確定性,會計信息已經不能按傳統的會計分期假設對會計主體的經營過程進行分割了,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確立正確的分期區間。

企業內部采取控制風險措施。加強控制軟件設計和程序流程是控制風險措施的首要任務。規范軟件的開發,軟件的開發一定要符合有關規定,還要及時給用戶測試,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另外,系統的維護是對系統的定期硬件檢修,對系統的及時調試,一定要做好系統維護和防毒措施,盡可能的保證風險的最低化。企業除對軟件進行控制風險之外,還要建設完善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通過完善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控制會計風險。如:建立會計信息化崗位責任制,對各個崗位進行明確的分工,這樣才能保證各個崗位責任分明,使工作人員能夠相互制約;對會計檔案的管理建立嚴格的制度,對檔案資料要妥善保管和嚴格管理,保證材料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的丟失造成風險;要為會計人才建立長期的培訓制度,在設定嚴格入職要求的同時,要建立長期培訓制度,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加強其內部的審計和針對企業會計風險建立一定的預警機制,以控制企業會計風險的發生。

四、小結

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和企業經營模式,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本文通過對信息化對企業的影響分析,提出了一些會計信息化風險的控制措施。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化風險控制還有待于深入研究,只有積極探索并且勇于實踐和創新,才能使信息化條件下企業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使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更加完善,使企業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財務管理;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會計是通過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等手段,解決受托責任并提供決策信息的一個系統。隨著以計算機、互聯網為標志的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代會計管理模式逐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實現會計信息化也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發展趨勢。所謂會計信息化就是實現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傳播技術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過程。而對于鐵路運輸企業而言,會計信息化所帶來的記賬、算賬、報賬、查賬、統計、分析、判斷以及信息提供等環節的自動化,必然會為其財務管理帶來巨大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化對鐵路運輸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1.對傳統會計功能的影響

會計信息化對鐵路運輸企業的傳統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人員轉變了傳統的手工管理會計憑證的方式,利用會計操作軟件實現了電子會計賬簿的制作;二是在財會信息傳輸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再采用遞交紙質報表的方式進行信息提供,而是利用數字化壓縮、存儲的方式,完成網絡輸送;三、在企I管理中,財會部門可以通過系統的信息收集與分析,協調各部門關系,將企業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提高企業管理的參與度。

2.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會計信息化在鐵路運輸企業內控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1)使內控主體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即在傳統財務管理中,企業面對的對象主要是財務管理人員,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不僅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還應該注重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以全面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安全;(2)使企業內控的覆蓋面更加廣闊,即會計信息化使得企業在審核財會信息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原始憑證的管理,以保證自動生成的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3.對財會人員素質的影響

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的各項會計信息都是由計算機信息系統自動生成的,這一方面改變了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的結構,另一方面也對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信息化的會計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會計素養,還應該精通計算機操作,熟悉企業會計信息軟件的應用,但是從目前的鐵路運輸企業的財會人員素質來看,這種復合型人才非常匱乏,許多現有財會人員難以適應會計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而這也成了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原因。

4.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

會計信息化不僅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同時也增加了其財務管理的風險,例如會計信息系統設計不嚴密,導致鐵路運輸企業的特殊需求難以在財務管理軟件中加以體現,從而影響了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數據錯誤的連鎖效應,會導致會計信息在自動生成中,出現一個環節斷裂,整個信息體系失真的情況;計算機網絡管理風險,即在網絡病毒、不規范操作、惡意攻擊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會出現漏洞,進而增加會計信息泄露風險。

二、會計信息化時代的鐵路運輸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對策

1.轉變理念,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

鐵路運輸企業要想真正實現會計信息化,就應該從理念上進行轉變,以保證信息化理念能夠滲透到企業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在轉變理念的過程中,鐵路運輸企業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信息化會計人才的培養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進而營造和諧健康的企業氛圍;其次樹立整體性理念,從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出發,利用信息化會計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將企業凝結成一個整體;最后,強化風險意識,認識到會計信息化的雙面性,以保證企業安全平穩運行。

2.加強內控,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內部控制對于打造良好、有序的內部運營氛圍具有重要意義,鐵路運輸企業在加強內控的過程中,首先要依據會計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對財務管理的流程進行優化,并利用新的財務管理規定,保證會計信息的收集、編制、存儲、運輸以及使用;其次要嚴格落實責任制,利用制度的約束保證會計活動的有序開展,進而實現財務管理的職權分離;最后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維護,通過定期的軟硬件檢修,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3.重視人才,加強對財會人員的管理和培訓

人才是現代企業競爭的關鍵,鐵路運輸企業在實現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并利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在人才招聘的過程中,企業應該重視對復合型人才的篩選,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進入到企業財務管理中來,以優化人才結構;在人才培養中,應該利用教育培訓的方式,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以及開展會計信息化實務的工作能力,進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促進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改進。

4.風險管理,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

在會計信息化的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會不斷提高,因此企業應該強化風險意識,首先在運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于系統的檢查與監控,建立針對于財務管理風險的安全控制機制,同時通過對信息系統軟硬件的定期檢修,對企業核心信息的規范化管理,降低信息泄露的風險;其次,企業還應該利用有效的內控機制,配置專門的網絡安全人員,對信息網絡系統進行管理和保護,從而有效地控制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

三、結語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滲透,實現會計管理和會計的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趨勢。會計信息化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會計的變革,更是對傳統會計的延續,它不僅使傳統會計理論進一步深化,更使傳統會計實踐更加智能化,因此鐵路運輸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抓住計算機、互聯網以及會計的發展機遇,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信息化對財務管理帶來的不良影響,以推動企業在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上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國發展會計信息化的歷史已有大概三十多年,會計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會計信息對于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效率具有積極作用。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的重要經濟成分,然而中小企業的會計體系并不十分完善,會計記錄以及會計核算工作有待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化是中小企業改善會計工作的重要途徑。

一、會計信息化的含義

會計信息化是科學技術發展背景下會計工作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是信息社會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要求,也是會計工作順應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然選擇。具體來說會計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或者電子手段來完成會計工作。以計算機為基礎展開的會計工作與傳統手工會計工作相比具有高效率高正確率等特點,會計信息化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轉變工作思維,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手段完成企業的會計工作。會計信息化之所以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推廣主要是因為其內在優勢,會計電算化的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會計電算化大大簡化了會計工作,在保證正確記錄以及正確核算的前提下把會計人員從繁瑣的會計工作中解脫出來;其次,會計電算化使會計工作從簡單的記錄核算向綜合的分析管理轉變,及時的會計工作為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最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引進適合自身工作發展的會計信息化設備和軟件,可見會計信息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減輕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傳統的會計工作主要以紙質材料為載體進行相關的記錄和核算工作,會計信息化則以計算機為載體,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會計記錄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采用會計信息化之后企業無需再使用大量的紙質材料記錄和保存企業的經濟業務數據,只需在系統內按照相關規則輸入數據并下發指令即可完成,可見會計信息化能夠大幅度減輕財會人員的工作強度,并且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會計信息化不僅節約了紙質材料,也節約了儲存大量會計數據的空間。中小企業發展規模不大,節約成本是中小企業運營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轉變會計職能

會計工作是每個企業都需完成的工作,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職能就是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記錄、保存和核算,會計工作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一般情況下,大型企業具有專門的財務部門,財務部門負責完成企業的財會工作,大型企業的財會體系比較完善,與大型企業不同的是中小企業也具有財會部門,但是中小企業財會部門的工作體系并不十分完善,甚至一些小企業并不設置會計崗位,而是聘請臨時會計完成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會計工作的主要職能包括記錄、保存、分析、監督等,會計信息化不僅能夠完成對會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核算等工作,還能夠利用電子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一定的篩選和分析,轉變了會計職能,拓寬了會計職能范圍。

(三)規范會計工作,提高工作質量

在傳統會計工作方式下,會計人員利用紙質材料對會計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存在會計工作不規范的現象,會計工作的不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手工會計主要是手工記錄會計信息,存在記錄會計信息不正確的情況;第二,手工記錄會計數據,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字跡潦草,難以辨識,會計工作對會計數據的準確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嚴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的規范性;第三,傳統會計工作主要以紙質材料為載體,在保存會計信息過程中紙質材料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潮濕等環境常常會破壞原始會計信息。采用會計信息化之后,會計人員工作強度低,在系統中導入會計數據時,不易出現錯誤,并且崗位的合理設置還能夠對會計信息進行審核;會計信息化以計算機為載體,數字和文字都具有固定的格式,非常清晰,不會出現字跡潦草的問題;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人們主要利用硬盤等電子技術保存會計信息,安全便捷。可見會計信息化對于提高中小企業會計工作質量,規范會計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信息化不僅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具有會計專業知識,而且也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能力,引進會計信息化需要會計工作人員轉變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會計信息化具有諸多優勢,是改善中小企業會計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升中小企業決策能力的動力之一,對于那些已經引進會計信息化的中小企業來說,會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能,才能夠較快地適應會計信息化,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對于那些還未引進會計信息化的中小企業,引進會計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會計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技能以及會計信息化相關知識,才能在將來較快地幫助企業利用會計信息化。可見會計信息化是中小企業財會人員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機遇。

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會計信息化能夠減輕財會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財會工作效率,但是中小企業在運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首先,很多中小企業在為引入會計信息化之前,自身會計制度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會計制度存在一些漏洞,這些存在時間較長的會計制度漏洞在引入會計信息化之后也依然是問題,使會計信息化制度很難達到完善的程度。其次,如果中小企業在引入會計信息化之前的會計制度比較完善,在引入會計信息化之初的會計制度也會存在問題,在傳統手工會計向現代以計算機為依托的會計轉變之初,會出現既進行手工記賬,也進行計算機記賬的現象,并且這種并行的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在這個時期內,會計工作人員工作負荷較大。再次,一些中小企業在引入會計信息化初期,不能熟練操作會計信息處理軟件,會出現會計記錄錯誤、會計核算錯誤等問題,很容易造成電子會計信息丟失的現象;最后,一些中小企業雖然采用會計信息化,并制定了會計信息化制度,但是仍然按照傳統的會計方式進行工作,忽視會計制度,使會計信息化制度形同虛設。除了上述的制度問題之外,很多中小企業堅持使用傳統手工會計形式下的會計制度,會計制度不能夠滿足會計信息化的要求。 (二)中小企業領導認識不到位

會計信息化趨勢勢不可擋,引進會計信息化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處理會計工作的重要途徑,會計信息化與傳統會計工作相比具有很多優勢,但是并不是所有中小企業都能夠正確認識和看待會計信息化,不能夠充分認識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中小企業領導是企業的領軍人物,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員工思想深深地受到企業領導的影響,一些中小企業領導認為會計信息化只是買幾臺計算機供財務部門使用就是實現了會計信息化,認為會計信息化就是完全利用計算機代替傳統手工會計中的紙質材料,不僅沒能夠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而且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對待會計信息化,這會影響中小企業員工對會計信息化的看法,進而不能使企業財會人員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中小企業對會計信息化認識不到位一方面會影響企業領導利用電算化會計結果進行管理決策的功效,另一方面,會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財會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提升。

(三)缺乏統一的工作規范

雖然我國發展會計信息化的歷史已經有三十年之多,但是并沒有形成非常統一的會計規范。首先,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規模和經濟業務數量選擇適宜的會計信息化軟件,會計信息化軟件種類較多,具體設計和結構并不相同,為數量眾多的會計信息化軟件制定統一的工作規范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其次,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研發等手段獲取會計信息化軟件,中小企業有自由進行選擇,相關部門很難干涉,這使得出臺統一的工作規范成為一件難事。

(四)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會計信息化對財會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會計信息化主要包括會計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兩大主要內容,很多中小企業的財會工作人員只具備基礎的會計從業資格,并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技術背景,導致在使用計算機開展會計工作過程中不能順利進行。雖然一些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具備初級的計算機技能但是與會計信息化要求的計算機技能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這種情況在年齡較大的會計工作人員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年齡較大的財會人員已經完全習慣于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學習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速度很慢,并且排斥會計信息化。可以發現將計算機技能與會計專業知識結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中小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會計信息化素質不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效率。

四、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問題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

健全的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中小企業解決會計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的首要措施,在企業中制度具有非常高的約束力,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完善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小企業應該在引入會計信息化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引入會計信息化初期做好正確的過渡工作,這是完善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當企業財會人員基本掌握了會計信息化方法之后,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制度。

(二)加大企業領導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

中小企業領導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直接影響著財會工作人員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以及財會人員的工作質量。中小企業領導應該加深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中小企業領導首先應該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會計信息化并不是僅僅依靠幾臺電腦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計算機技能與會計知識完美結合。在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上加深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視程度,進而可以采用正確的方式推進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三)加強對會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強對會計信息化的管理不僅是中小企業要做的事情也是政府相關部門要做的事情,中小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都應該積極尋找加強對會計信息化進行管理的措施。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中小企業加強對會計信息化的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顯性化企業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確保會計工作人員全部按照企業制定的會計信息化制度進行工作,嚴格遵照正確的工作流程;按照權利制衡的原則選擇對會計信息化工作進行監督的人員,及時發現利用計算機基礎處理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會計信息化的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根據調查逐步出臺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信息化規范,避免中小企業引入會計信息化后出現的亂象;定期對引入會計信息化的中小企業進行檢查,監督中小企業是否按照法律法規利用會計信息化。

(四)提高會計信息化人員素質

提高會計信息化人員素質是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問題的重要措施,中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是導致會計信息化不能發揮其潛力的重要原因,為此應該努力提高財會工作人員的會計信息化素質,提高會計信息化人員素質的途徑主要有四個。第一,中小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時,應該選擇具有出色計算機技能和會計專業知識的人才,會計從業資格證是進行財會工作的最基礎要求,在此基礎上,中小企業還可以對應聘人員的計算機技能等級、會計專業水平以及數學能力進行考查,確保最后進入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會計信息化素質,能夠以較高的速度適應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第二,財會人員素質對提高企業財會工作質量和效率具有積極作用,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對財會工作人員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既要培養會計專業知識,也要培訓會計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技能,以順利實施會計信息化。第三,對于企業中年齡較大的會計工作人員可以單獨進行培訓,選擇適合這些工作人員的培訓方式,年齡較大的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是中小企業的一大財富,雖然在會計信息化下,這些人員的適應能力比較弱,但是中小企業不能夠放棄培訓這些會計工作人員。第四,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無論是在生產力方面還是生產資料方面,都嚴格控制成本,中小企業可以從企業外部聘請臨時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在利用計算機方式處理會計數據的同時,帶領企業內部會計工作人員逐漸適應會計信息化。

五、結束語

本文首先分析會計信息化的含義,為理解會計信息化和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基礎,隨后分析了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發現會計信息化對于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接著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根據問題提出了健全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強對其認識及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等對策。

[參 考 文 獻]

[1]郎東梅.基于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5(10):29-30

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范文第5篇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信息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會計信息化也不例外。會計信息化使企業對于會計數據處理更加迅速、高效,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方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會計信息化,同時在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對傳統企業內部控制模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何正確認識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保證在會計信息化的前提下,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減小會計信息化對于企業內控風險的影響,并提出合理建議。

2.會計信息化特征

2.1 開放性

隨著網絡的不斷完善,再加上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化的大環境也日趨成熟。在會計信息化的進程中,由于加入了許多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會計信息資源得到了高度共享。許多會計資源可以從企業網站上直接獲取,企業的會計事務也時常采用網絡辦公,這樣就使得會計信息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2.2 智能性

會計信息化主要是由人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利用某些程序將數據進行處理及整合的過程,它既可以對會計資料進行核算,還可以對會計事務進行管理與控制,另外,人們還可以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對會計資源進行預測等等。

2.3 全面性

會計信息化一方面包括傳統的會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包含有傳統會計領域缺少的會計信息管理等內容。會計信息化可以對傳統的會計計算、監督領域進行整合,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出符合時展的會計信息系統。

2.4 多元性本文由收集整理

會計信息化的多元性表現一般有以下五點:

(1)收集信息多元化。會計部門通過對其信息接口進行轉換,使其收集信息的渠道更加寬敞,資源更加多元化。(2)提供信息時間多元化。會計部門定時地對會計信息資料進行整合,可以快速地分析出部門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對會計系統進行實時監控。(3)處理信息方法多元化。會計部門在得到所需的會計信息后,可以對信息處理方法進行比較,還可以利用某些數學計算模型來對會計信息進行決策。(4)提供信息空間多元化。通過會計信息的多元化處理,會計資料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從而使會計信息的空間多元化。(5)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通過計算機等設備的應用,會計信息不僅可以提供數字化信息,還可以提供語音等其它形式的信息。

2.5 漸進性

會計信息化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長期的漸進發展過程。在會計信息化的每個發展過程中,會計信息化都會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對企業來說主要表現出符合時展的會計信息系統。

3.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3.1 使傳統的控制方式失效

會計信息化系統主要是運用計算機來對會計事務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大大減少了人為的干預。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里,內部的控制方式主要為人員與職位的內部牽制的制度;而會計信息化之后,由于會計的賬務處理都是用會計軟件實現的,會計部門的傳統內部控制措施就會不起作用,從而使得傳統的企業控制方式失效。

3.2 使內部控制范圍和重點內容發生變化

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系統會使企業內部的控制范圍不斷加大,工作內容進一步加大,從企業的采購到付款、從獲取訂單到開出發票等業務的集成,大量數據通過網絡從控制企業的各個管理子系統來采集,并由公共接口和有關外部系統相聯結,從而使會計系統不再單一,大部分的業務信息都能夠實時轉化,生成會計信息,對會計數據的處理集成化,實現跨職能部門業務處理。另外,企業的會計信息化使其控制的重點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原來的證證相符、證實相符、證賬相符、賬賬相符及人員和崗位間的牽制的制度等控制方式,變為以原始的數據輸入的控制、會計信息輸出控制、計算機的系統間連接的控制以及人機交互的處理控制為重點的方式。

3.3 使企業內部控制手段和技術發生變化

會計信息化系統的利用,使傳統的企業內部控制模式發生了有效轉變,大大減少了因為手工控制造成的企業內部控制不便。企業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化的前提下,每個程序運行后都可以留下審計線索。另外,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與傳統手工控制的有效結合,使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得到了較大提高,從而表明會計信息化使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與技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3.4 使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加大

會計信息化由于其本身具有開放性,將會使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加大。例如:每個企業的會計信息以及內部控制資料都是商業機密,但是會計信息化的開放性,可以使黑客通過計算機病毒等形式來對企業這些資料進行竊取,從而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造成極大的影響。另外,會計信息化系統控制具有較高的復雜性,這也為企業內部控制造成較高的風險。

4.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議

由于企業的會計信息化使企業內部發生了上述一些變化,所以我們有必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應對這些變化。

首先,針對傳統的控制方式失效以及會計在企業內部控制范圍和重點內容發生變化,我們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控制。企業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進行內部控制時,應該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起一套對涉及會計信息化系統的人員及部門進行有效地管理與控制。例如:企業可以對其內部傳統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通過和計算機技術的良好運用,滿足會計信息化的進程;企業還要對企業內部人員的職責進行有效劃分,保證會計信息在處理過程中透明高效,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會計信息化的影響;企業在將責任和義務分配到每個人的基礎上,還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制度,保證相關人員工作高效完成;企業還應該對其會計信息化的相關資料進行檔案管理,做好備份工作,一旦出現會計信息丟失等現象,可以對信息進行恢復。

其次,就是要有效地控制由于會計信息化帶來的企業內部風險。一方面,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的程序在研發的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木馬程序插入,避免對企業內部控制資料造成不好的影響。研發會計信息系統的企業也要保證行業組織的自律,根據法律制定的行業標準來研發適合企業內部控制的軟件及程序。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做到會計信息化管理的自律,要對企業內部的事務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還要對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行良好控制,來保證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化的良好運用。具體說來,就是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系統的操作控制。一定要嚴格地控制系統操作,以減少系統所面臨的來自各個方面的一些潛在威脅。明確規定所有用戶的身份標識與安全級別,按照所授予權限來操作系統,不能越權。二是要對系統進行維護控制。以保障會計信息系統能夠正常地運行,定期地對系統硬件與軟件進行檢查與維護,對檢查時所出現的問題作記錄。對系統運行時出現的故障及時地進行維修,做好記錄。定時升級軟件與硬件,確保系統安全與系統的運行效率。三是實行信息化的會計檔案管理控制。對于系統在運行中生成的各種報表、憑證和賬簿,無論是被打印輸出的,還是存在磁盤中的,都必須妥善地管理,以防會計信息泄漏或者丟失。這樣才能實現會計信息化系統對企業內部的有效控制。

最后一點就是要加大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在新時代下,會計信息化與企業內部控制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加強對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是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前提。我國高校應該開設會計信息化課程,培養具有會計學、管理學、電子信息學的綜合性會計信息化人才,努力提高其信息化專業技能。另外,企業還可以選拔計算機能力較強,會計知識基礎過硬的人才去高校學習信息管理方面的技能,形成有效地人才梯隊,一方面保證企業內部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保證會計信息化的有效發展。只有讓企業中的會計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進一步做好企業內部控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武清区| 鹤峰县| 保定市| 平度市| 廉江市| 天峻县| 昔阳县| 金坛市| 永丰县| 远安县| 桃源县| 习水县| 剑川县| 华池县| 土默特右旗| 呼玛县| 漠河县| 大余县| 肃南| 晋州市| 永善县| 桑日县| 沂南县| 万安县| 门头沟区| 朔州市| 阿拉善左旗| 北票市| 涞水县| 共和县| 田阳县| 江川县| 龙山县| 温州市| 平顺县| 禹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天气| 凯里市|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