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語文教育敘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小練筆設計的要求
小練筆設計需要滿足特定的要求,具體講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保證小練筆設計的目標性,首先要與課程教學目標之間保持一致,即根據課程內容和對應的教學目標,實現小練筆的優化設計。除此之外,還需要站在學段目標的角度去審視小練筆。比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丑小鴨》教學中涉及到的小練筆:丑小鴨感到孤單,想找個人說話的時候,只能 。這樣的練筆可以發揮低段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過程中實現詞語意思的理解,繼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其二,保證小練筆設計是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在問題探索的過程中,使小練筆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生想象力馳騁的平臺。比如在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中假設自己功成名就回到故鄉,看到父親,和父親談起釣魚的情形,此時應該會有怎樣的對話?其三,保證小練筆設計是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在小練筆中以欣賞語言、理解詞匯、內化文字、積累語言為目標,強化語言實踐聯系,比如在學習完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牧場之國》之后,可以布置這樣的小練筆:這就是真正的北京: 不愧為中國的首都。要求在此過程中模仿課文中的表達方式,使用到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 小筆設計的形式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敘事性作品,雖然在文體性質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都可以作為小練筆的重要素材。下面我們從不同文體角度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相應文體中小練筆設計的策略進行探究。
1. 童話的小練筆設計
童話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內容,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文體。在童話的小練筆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小練筆的文體特征,從想象和擬人的角度入手,實現對應情境的創設,由此保證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比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我們可以假設小女孩進入天堂,遇到了自己的奶奶,此時小女孩和奶奶會展開怎樣的對話?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設置這樣的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童話世界,故事怎樣發展,故事中會出現多少人物,故事的結局是什么,這些問題都由學生自己來構思。在童話教學中,小練筆的設計要在特定的童話情境中進行,這樣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自由,其構造的故事情境也可以得到大家的情感共鳴。
2. 寓言的小練筆設計
寓言是在簡短生動故事的背景下實現對應道理的詮釋的文學形式,其故事意境與道理詮釋之間的關聯性決定了它的特點:有著明確的寓意、生動的比喻、精煉的語言。在寓言的小練筆設計過程中,要做到人物形象感受和道理感悟之間的融合,應使練筆設計與課文教學目標、與寓言文體特點之間保持高度的吻合。例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掩耳盜鈴》的教學,在設計小練筆的時候,可以依照以下步驟進行:其一,以“只要……就……”句子為模型,開展小練筆活動,要求學生以填空拓展的方式來完成:他明明知道只要鈴鐺 ,主人就會 。由此加深學生對寓言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對掩耳盜鈴的深刻含義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其二,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過掩耳盜鈴的現象。此時學生開動腦筋,尋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這種情況,由此提升他們對于掩耳盜鈴這個故事的理解。其三,要求學生開展續寫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間。在寓言小練筆優化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寓言故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融合規律,保證小練筆教學的有效性。
3. 神話的小練筆設計
神話故事是基于遠古時代的想象,對于世界起源、自然現象、社會矛盾、社會發展進行解釋的故事。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是典型的浪漫主義色彩中的人物,神話故事情節也比較神奇,語言多數會運用到夸張或者擬人的修辭手法。因此,小練筆的設計也需要突出一個“神”字。比如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開天》的教學過程中,小練筆的優化設計就需要從神話文體的特點入手,開展續寫練習,在課文延伸內容中增加“的頭發變成了星星,的經脈變成了山脈,的肌肉變成了天地,的牙齒變成了金子,的精髓變成了珠玉”的內容,同學們請發揮自己的想象,看看的其他身體部位變成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的血液變成了河流,的雙手變成了五指山,的骨頭變成了大陸板塊,的眼睛變成了太陽和月亮,的嘴巴變成了盆地,身體的毛發變成了樹木等等。這樣的拓展小練筆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神話故事情節,了解做出的貢獻。
4. 小說的小練筆設計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核心,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形式。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藝術的方式來實現人物形象的塑造,具備完整的故事情節,對于故事環境描寫比較詳細,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被囊括其中。也就是說此類小練筆設計的時候,需要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主導。此處我們以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為例來談,此課的小練筆可以依照以下思路進行:其一,比較視野下分析魯濱孫樂觀精神的具體體現,比如在遇到大風暴,所有同伴都死了的時候,他是怎樣面對的?比如在孤島上生存困境重重的時候,他是怎樣面對的?比如在感到孤單的時候,他是怎樣面對的?這些都可以要求學生去探究,以小練筆的方式來尋找答案,進而在此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樂觀精神。其二,延續故事情節,假如你也到了魯濱孫的孤島上,你會跟魯濱孫怎樣溝通?你會跟魯濱孫學習那些本領?這樣的小練筆,在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主動去了解人物形象,激發其對于小說情節的深刻理解。其三,假如有一天魯濱孫看到了從海中行駛來了一艘船,他在這艘船的幫助下,回到了大陸,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他將會怎樣與家人溝通,怎樣給家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在這樣的續寫訓練中,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小說的張度,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5. 散文的小練筆設計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散文雖然不是很多,但其同樣是小學語文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最自由的表達文體,表達的情感是主觀性的,表現手法也比較多樣化,優美精悍是其突出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表現出形散神聚的特點;其二,表達的都是真情實感;其三,語言無比優美。實際上,要想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散文的情感,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工作,畢竟很多意境和很多情感體驗是學生沒有經歷過的,此時就需要以小練筆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和疏通,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就是說,在散文的小練筆設計過程中,語言的理解就成為重點所在。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為例,“我”在欣賞荷花的時候突然感X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隨著微風與荷花共舞,很明顯,這是運用聯想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對此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想象的方式來分析: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變成池塘中的小魚,看到的是什么?聽到的是什么?感受到是什么?在這樣的小練筆中使學生可以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文章的內容,由此自然會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綜上所述,敘事性作品的類型是多樣的,在不同的文體中,小練筆的切入點是不同的,但是應與課程教學目標、學段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敘事性作品教學經驗的積累,樹立小練筆設計意識,采取多種方法找到小練筆的策劃技巧,這對全面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李結貞.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練筆的探索與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4(16).
[2] 陳迎.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引導寫小練筆的理論探索與應用[J]. 引進與咨詢,2006(3).
[3] 薛穎. 試論小學語文教育中課外小練筆的方法與途徑[J]. 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2(5).
[4] 馮惠敏. 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實踐探究[J]. 學周刊,2013(20).
[5] 黃紅霞. 讀寫結合 妙筆生花――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練筆設計的幾點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1(10).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審美能力 培養方法
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與數學、英語并稱為小學的三大科目。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美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語文教學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古詩詞、寓言故事、散文、現代詩、小說片段等等,這些經典的文學著作帶有極強的審美性和文學性,是一種語言藝術的代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的。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充分挖掘語文內容中的審美因素,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鑒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審美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審美能力是能力的一種,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活動,主要針對客觀對象或情景的認知、欣賞和評價。審美能力包含有先天的因素,但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逐漸提高,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包括對發現美的能力、對美的感受力和欣賞力,進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些資料帶有審美的意味,教師要充分利用并加以深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美的體驗――對美的理解――對美的升華――對美的創造,由低到高,逐漸提高。教師要立足于語文教材,把握教學資料中的美學因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審美規律,層次化的開展審美教育。
1、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尤其在小學階段,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審美能力作為小學生綜合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能力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小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加強對美的鑒賞能力,進而對身邊的事物和外界的環境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會以一種審美的心態面對世間萬物,進而提高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小學生提高審美能力是對素質教育的升華。
2、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升語文教學的需要
語文同數學一樣是小學階段的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只有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進而對其他學科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語文教學內容主要是古詩詞、文言文、現代詩歌、散文、敘事短文、小說片段等,這些都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傳統文化,值得繼承和弘揚。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和文章等學習內容的感悟能力,例如文章中運用的詞語有的華麗、有的樸素,有的直接、有的婉轉,語言修辭手法使用很普遍,例如大量使用排比句式,運用比喻、擬人、對仗等修辭,進而凸顯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形式美,這些都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做能感受到的。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
3、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審美能力既然是能力的一種,在小學階段更要受到重視。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階段加強美學教育可以為學生打下一定的美學基礎。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更是提升小學生品質的關鍵,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對于小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階段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是給學生夯實基礎的階段,不容忽視,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思維能力和美學鑒賞力都會顯著提高。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措施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壓抑的環境使人痛苦,優美的環境使人心情愉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營造優質的環境,創設合理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學生的藝術熏陶。語文教師要重視環境的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階段營造合理的情境,要建設一個包含情感和藝術氣息的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審美的情境,進而深入開展審美教育,升華學生對美的認識。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可以使用多媒體軟件播放有關文學作品的圖片和音樂,例如在講解《黃果樹瀑布》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瀑布的圖片,將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觀,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美,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語音語調的運用,講課要生動、形象,語言要具有感染力和爆發力。小學生本身性格特點較為活潑,注意力不夠集中,語文教師的講課方式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首要因素。語文教師要從課文中挖掘出審美的元素,分析課文中蘊含的藝術性和審美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2、通過語言培養學生的美學欣賞力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元素,文學作品靠語言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要針對語文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指導學生對優美的語言進行品位和欣賞,精致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通過聯想和想象,學生對美會有一個新的認識。教師帶領學生品位課文中的語言可以了解什么是美,學會鑒賞美,進而形成一種對美的獨特感悟能力,即審美能力。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奶奶的向日葵花海》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描寫“夏天的向日葵花海開的無比燦爛,漫天遍野的金黃色仿佛讓人置身于金色的太陽上面,一朵朵向日葵向我張開了燦爛的笑臉……”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色彩語言十分豐富,擬人手法運用的十分純熟,向日葵露出了笑臉,讓我們體會到一種花朵顏色艷麗,描繪了一幅十分暢快迷人的景色。語文教師要利用對語言的分析,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向日葵花海中,感受那是什么樣的一種美麗,進而體會了大自然的美,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和審美能力。
3、通過寫作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創造美主要體現在學會運用語言表達美,最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多進寫作練習。語文教師要看到學生想要表達美和創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做任務《季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表達自己對于季節的理解,一年四季,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特點,不同的季節大自然的景觀是不同的,很多生命現象也體現出不同的樣子,學生要學會運用優美的語言去表達四季之美。在寫作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出去接近大自然,還可以在網絡上查閱圖片和有關資料,親自體會季節的變化和身邊景色的狀態。在這個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可以提高對美的感悟力和欣賞能力,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春天綠色的小草、夏季火紅的花朵、秋天金黃的稻谷、冬天皚皚的白雪。
4、鼓勵學生通過想象提高美的意識
想象力是比知識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想象力,語文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審美能力培養的前提。對于美感的認知都是通過想象開始的,小學語文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較少,性格活潑,好奇心強,語文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育內容的特點,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讓學生聯系自己經歷的實際展開想象,進而加強對事物的審美認識。小學生有著真善美的一面,他們對美的追求是最純粹和簡單的,教師要保留小學生的這份天真和美好,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對美的認識不斷深化。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合理的情境,通過語言教育和寫作教學,增強學生對美的認知和對美的感悟,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沒、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建峰.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