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費經濟學論文

消費經濟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費經濟學論文

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需求,中美貿易出口

 

一、引言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相當深遠的負面影響。美國消費明顯減緩,影響了中美貿易間的往來。2006年我國對美出口額同比增長率基本維持在20%,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這個數據從2007年8月開始下降,2009年除12月份以外,其余月份我國對美出口額同比增長全都為負增長。作為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出口大國,對美出口的下降,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國民經濟。

影響中美貿易出口有多種因素。而金融危機的需求傳導機制應該說是影響出口貿易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此次金融危機使得許多消費者對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擔憂,對未來持悲觀的態度。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下降5%~6%。美國消費減少,美國的經濟就步入衰退時代經濟學論文,而我國對美出口也會呈現出明顯的下滑態勢。

為化解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中國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金融政策,計劃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在擴大內需的條件下,中國的出口貿易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本文分析了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這段時期內,國內外需求對我國對美出口貿易的影響論文格式模板。這對促進中美貿易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文獻綜述

學者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眾說紛壇。在理論分析方面,姜鴻(2009)認為美國金融危機通過影響中國的出口、投資和消費,傳導到我國的實體經濟,但對我國實體經濟的總體影響程度有限。短期內我國應來取措施促進出口,長期內則應擴大內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王聰,張海云(2009)認為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整體下滑。短期內,外部需求萎縮、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導致的企業出口成本上升、國外銀行信貸緊縮導致的國內企業資金周轉能力下降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使得中國出口貿易增速明顯下降。從中長期來看,外需明顯萎縮是影響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主要因素。而裴長洪(2008)則認為應避免高估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美國經濟下滑,居民收入下降,將對其進口需求產生不利影響,但同時也會加大對進口廉價商品的依賴,只要我國商品繼續保持價格競爭優勢,可以克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因此,美歐經濟不景氣,對我國出口增長和市場擴大未必是絕對的壞事。

在實證分析方面,田苗(2009)采用1997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4季度的季度數據,運用VAR模型和脈沖響應分析了貿易伙伴國美國和歐元區國家GDP下滑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其中美國的GDP增量在初期會對我國出口有一個短期的正效應,這種沖擊在第2期以前逐漸減小,但是在第2期以后,這種正沖擊效應放大說明美國GDP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的影響存在半年以上的時間推移。裴平、張倩(2009)選取了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月度數據經濟學論文,實證研究了我國對前十大出口對象國的出口總額與這些國家的人均GDP、股市總市值、失業率,以及人民幣有效實際匯率之間的關系。結論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這些國家的人均GDP下降和失業率增加,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很大;這些國家股市總市值的變化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波動,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較小。

三、國內外需求對中美貿易出口影響的理論分析

根據國際經濟學理論,一個國家的出口主要取決于該國真實的國民收入和本幣實際購買力有關。也就是說,中國對美出口取決于兩個變量:一是美國的國民收入。美國的國民收入可以用美國商品零售總額來代替,因為美國商品零售額在美國占個人消費開支的一半,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因而是觀察美國經濟增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二是人民幣實際購買力,它與CPI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金融危機時期基本保持在6.82左右,變動幅度微小,因此不考慮人民幣匯率這一因素。

鑒于國內市場對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當出口在國際市場碰壁時,國內市場能夠將部分國際需求轉為內銷。本文用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代替我國需求,分析其在危機時期內對中美貿易出口的影響。

本文將美國商品實際零售總額(剔除了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因素),中國社會消費品實際零售總額(剔除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因素)列為解釋變量,這樣不但考慮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一因素,而且美國商品和中國社會消費品實際零售額比名義值更能準確地反映現實。

圖1顯示了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這一期間中國社會消費品實際零售額(RCR)和美國商品零售額(RUR)的走勢。由圖可見,RUR在這一時期明顯有減緩的趨勢,而RCR不斷在小幅上升。

四、國內外需求對中美貿易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時間段的月度數據進行分析論文格式模板。為取得實際值,各變量均剔除了物價因素。其中,我國對美出口額(EX)和我國社會消費品實際零售額(RCR)都剔除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CPI),美國商品實際零售額(RUR)剔除了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UCPI)。EX來源于中國海關經濟學論文,CR來源于中國統計局,UR來源于美國商務部,CCPI來源于中國統計局,UCPI來源于美國勞工部,CCPI和UCPI均為同比數據。

(二)、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為消除數據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將變量作對數處理,分別以LnEX、LnRCR和LnRUR來表示。通過Eviews利用ADF法對這三個時間序列及其差分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單位根檢驗

 

變量

檢驗形式

DW值

ADF值

1%臨界值

5%臨界值

檢驗結論

lnex

(c,n,1)

1.968759

-2.462022

-3.670170

-2.963972

非平穩

D(lnex)

(c,n,1)

1.921250

-4.032403

-3.679322

-2.967767

平穩*

Lnrcr

(c,t,0)

1.763556

-2.907864

-4.284580

-3.562882

非平穩

D(lnrcr)

(c,t,0)

1.934354

-5.388697

-4.296729

-3.568379

平穩*

lnrur

(n,n,0)

2.0922816

-1.317892

-2.641672

-1.952066

非平穩

D(lnrur)

(n,n,0)

1.999653

-5.337233

-2.644302

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第2篇

有關國民經濟學論文范文一: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探析

摘要: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對現代服務業充分認識,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長期伴隨國民經濟發展的任務,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服務業。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國民經濟

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全球一體化逐漸深化的過程中,國家要想在國際上占有優勢,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身的經濟水平,而生產過程的同化導致服務水平的差異直接決定其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占有份額,所以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一、現代服務業分析

現代服務業是在信息技術、知識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新型服務業,其利用現代化新技術、新服務方式和管理理念,使傳統服務業的業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能夠向其他行業釋放較強外溢效應,是對整體經濟競爭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務行業的集合體,其需要去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及生活服務,由此可見其具有現代性、高新技術性、知識密集性、動態性、生產性等特點,其是信息化、現代化經營理念的發展成果,公共服務職能愈加突出,所以現代服務業不同于第三產業,其廣泛分布于三大產業之中[1]。

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一)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波及效應

首先市場上對現代服務業產品需求量的增加,將直接推動其產品生產中所需要的相關產品行業的發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應,例如現代服務業中的物流業發展會帶動汽車生產企業的壯大,現代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發展會帶動鋼筋、水泥等企業的生產等,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因消耗會波及相關產業,而相關產業的消耗又會形成現代服務業的間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動國民經濟整體的增長;其次,受消費者以此購齊消費心理的影響,現代服務業會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應,例如消費者最初購買智能手機的目的是觀看直播球賽,但其在業余時間可能會利用智能手機撥打電話、觀看付費電子小說、付費視頻,玩付費游戲等,為滿足這種配套消費需求,現代服務業的產品會自覺與相關產品形成互補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除此之外,由于現代服務業是在信息科技和現代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產生的,屬于新興產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應,例如其自身的特色決定會出現咨詢、管理等新的行業形式,會在信息傳播交流速度逐漸加快中影響人的消費觀念,以此引領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二)現代服務業激發生產者新的投資需求

首先,隨著現代物流業、信息傳輸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出現和發展,生產者舍去了建造倉庫、配置車隊、信息交流、尋找市場等環節的成本開支,使其生產成本相比過去得到明顯的提升,為生產者隊伍壯大和生產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業的發展、技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使生產者的融資渠道擴寬,例如民間小額貸款,為中小型生產者的發展提供經濟支持,使生產者產品升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證,這不僅有利于生產者開拓產品相關產業,也有利于其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擴大規模,以此拉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再次,現代服務業中的市場調查服務、會展服務、媒體宣傳服務等可以使生產者及時、全面的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開發和改進,為生產者提供展示自身產品、服務優勢的平臺,使其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得到加強,從而為生產者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除此之外,現代服務業中的調研、策劃、咨詢服務及保險業使生產者的投資風險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可以使生產者的生產難度降低,而生產利潤增加,由此推動生產規模的擴大,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三)現代服務業激發消費者消費需求

首先,現代服務業重視產品的研究開發,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個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產者為追求經濟利潤,積極與現代服務業相關服務相結合,使其產品供應相比過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發消費者消費;其次,隨著現代服務業分期付款等服務形式的出現,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由傳統的先賺錢后消費向先消費,后付款轉變,而且使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產、汽車行業等一次性消費成本較多的產業在消費模式發生變化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此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再次,隨著現代服務業中的各種保險服務的出現,使消費者對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現的風險的恐懼心理得到緩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最后,現代服務業中為消費者提供的多種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網上交易等,使消費過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證,也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而消費需求的增加將直接推動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推動國名經濟增長。

(四)現代服務業的就業機制

現代服務業的顯性就業機制和隱形就業機制都非常明顯,顯性就業機制是現代服務業自身發展中創造了龐大數量的就業機會,例如淘寶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會提供近20萬的就業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個新店鋪開張的速度持續增長,而隱形就業機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其相關產業就業機制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對就業收入產生的乘數效應、因推動技術進步而創造就業機會、對供需結構的調整,從而使就業結構發生變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勞動力市場運行不穩定等,以此擴大就業的空間,在現代服務業刺激消費者需求,推動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此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對現代服務業充分認識,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長期伴隨國民經濟發展的任務,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服務業。

參考文獻

1、論經濟學視角下我國農民的國民待遇問題張術環;學術論壇2006-04-10

2、堅持教育創新 努力提高國民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培養質量林木西;張今聲;馬樹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05-15

有關國民經濟學論文范文二: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研究

摘要:通過研究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增加值與GDP的比重以及旅游產業的貢獻率等指標,分析出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發現旅游產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詞:旅游產業;國民經濟

一、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貢獻分析

(一)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概況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的東北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游產業作為朝陽產業迅猛發展。1996年9月,黑龍江省召開旅游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旅游業作為全省新興經濟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出將黑龍江省打造成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的目標,要求充分利用黑龍江省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整合旅游資源,把哈爾濱、五大連池、鏡泊湖、扎龍濕地、神州北極、興凱湖、小興安嶺、撫遠華夏東極、大慶溫泉、鶴崗黑龍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地作為黑龍江省旅游業發展重點,輻射全省。目前我省有旅行社613家(其中5家入選全國百強旅行社,位居東北三省之首)、星級飯店309家、家庭旅館230家、景區景點1000余個(其中包括國家A級景點175家)、中國優秀旅游城市9個、S級滑雪場29家。黑龍江省20082013年度旅游產業發展良好,旅游收入穩步增長,平均增長率達到18%左右。

(二)研究方法

采用旅游增加值進行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分析。然后,使用貢獻率指標并加以修訂,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其間接影響。

(三)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影響

1.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直接影響。以往對于黑龍江省旅游產業與國民經濟的比較,采用旅游總收入和GDP直接比較的方法。旅游總收入是一段時間內黑龍江省旅游業的全部旅游收入,而黑龍江省GDP則是這段時間的生產總值,是所有產業的增加值之和,其與旅游收入屬于不同的統計口徑,如果將兩者進行比較,會夸大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因此,本文借鑒李江帆、李美云在1999年發表的《旅游產業與旅游增加值的測算》中提出的旅游增加值概念,將旅游增加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黑龍江省旅游總收入除2005年增長緩慢外,2006-2013年均穩步上升。旅游增加值也呈逐步遞增趨勢,其中,雖然2004、2005年受到非典影響、2011年全球經濟復蘇導致升幅略有下降,但總體發展情況較好,絕對數值穩步提升。旅游增加值絕對數值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說明旅游產業的發展情況,只有旅游增加值占黑龍江省GDP的比值增大才能充分說明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計算得出,旅游增加值占黑龍江省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趨勢,其占第三產業GDP的比例達到支柱產業標準,說明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貢獻較大。雖然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較好,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尚有差距,這與地理位置、環境、資源等因素相關。因此在制定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部署規劃。除了從旅游增加值的角度研究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外,通常還需運用貢獻率指標分析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貢獻率是指某產業的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借此了解這一產業生產的產值利用中間消耗的比例。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在1.4%~11.6%之間上下浮動。受2003年非典影響,2004年黑龍江省旅游收入下降,2005年開始回升,又由于2008年全球發生經濟危機,導致2008-2011年旅游經濟再次陷入低潮,直到2012年有所好轉。這是由于旅游產業的特殊性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有所波動。總的來說,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水平逐步上升,說明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2.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間接影響。旅游產業自身收入是對黑龍江省GDP的直接貢獻,而其通過間接消費和誘導消費又為旅游目的地做出進一步的經濟貢獻,即旅游產業對GDP的間接影響。本文采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收入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間接影響。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a+bx,設黑龍江省GDP為y,歷年的旅游收入為x。回歸系數的標準誤差顯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認為所建回歸方程有效。R方的值是0.993,R方的值越接近1,說明回歸方程對樣本數據點擬合得越好,表明旅游總收入與黑龍江省的GDP關系密切。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回歸平方和為111400000,殘差平方和為799502.325,總平方和為112200000,F統計量的值為1114.759。F值檢驗目的是檢驗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是否可用線性模型來表示。F值越大,說明自變量造成的因變量的線性變動越大于隨機因素對因變量的影響,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越顯著。這里F值較大,說明旅游總收入造成的黑龍江省GDP的線性變動遠大于隨機因素對黑龍江省GDP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線性關系較顯著。根據回歸方程計算結果,每產生1個單位旅游收入,黑龍江省GDP增加8.326個單位,說明旅游收入對黑龍江省GDP的間接影響顯著。

二、結論

通過研究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增加值與GDP的比重以及旅游產業的貢獻率等指標,分析出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發現旅游產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選用旅游增加值這一指標與全省GDP相比較,避免了用旅游收入與GDP相比較帶來的數據夸大。貢獻率彌補了旅游增加值的不足,體現了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運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間接影響,得出每產生1個單位旅游收入,會使黑龍江省GDP增加8.326個單位的結果。基于上述分析結果,總體來說,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良好,但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餐飲業、住宿業、零售業等旅游關聯產業的支撐能力不足。因此,必須提高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程度,才能提高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此外,還應逐步完善旅游產業的統計數據,建立健全旅游業的法律法規,針對黑龍江省特點制定旅游發展戰略規劃,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商品,保持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第3篇

統計學在現代社會經濟中得到廣泛地運用的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手段。統計學與社會經濟存在著密切聯系。本文通過分析統計學與社會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將統計學更好地運用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

【關鍵詞】

統計學; 社會經濟; 關系

1 統計學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統計學在社會經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為收集經濟數據提供必要的方法

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必須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經濟數量模型,開展定量分析。因此首先有必要收集必要的經濟數據。經濟統計學給出了各種經濟統計指標的科學定義和計算口徑,給出了具體收集各種指標的方法和途徑。離開了統計學的支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能夠真實反映客觀世界的經濟數據。

1.2 為總結和提煉客觀經濟現象的數量變動規律提供方法

社會經濟的個別現象受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了相當多的偶然因素,只有通過統計的大量觀察法,才能從偶然中發現必然,總結出現象變動的數量特征。微觀經濟學中著名的恩格爾曲線(Engel’s curve)與宏觀經濟學中的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 ,就是通過統計觀察發現數量特征的典型事例。

1.3 為檢驗經濟學理論的真實性和完善程度提供方法論基礎

任何經濟理論都只是相對真理,只能在特定的歷史階段較好地解釋某些經濟現實。因此需要人們利用經濟數據去檢驗這些理論是否能夠與實際情況相符。這種分析被稱為實證分析。實證分析所獲得的新知識常常為實質性學科的研究開辟新的領域,例如消費函數。

2 社會經濟統計研究成果的評價標準

美國著名統計學家Tukey1962年發表了題為“數據分析的未來”的長篇文章,論及對數理統計研究的評價標準。對分析數據工作有無直接作用。是否發明了新的統計方法或者將一些統計方法組合應用于新的領域。對分析數據工作有無間接作用。雖然未發明新的統計方法,但就學科的理論框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為學科的發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開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領域。如費歇在1921年發表的題為《理論統計學的數學基礎》和1925年發表的題為《點估計理論》的文章,雖則并末提出新的統計方法,但其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論框架,主導了以后許多年的數理統計學的研究思路影響延續至今。成果的數學水平。解決或推進有統計學背景的數學問題方面有獨到和創新之處。

對于社會經濟統計研究來說,衡量社會經濟統計研究成果也可以有類似的三個標準:

第一,經濟學標準。通過對經濟數據的分析,發現了新的經濟規律,或者是很好地論證和說明了某種經濟現象發展的趨勢和數量變動規律。

第二,對經濟數據分析工作的直接作用。提出了新的經濟指標及其核算方法、發明了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將產生于其他領域的方法成功地應用于經濟社會領域,或者是巧妙地結合運用已有的方法等等。

第三,對經濟數據分析工作的間接作用。雖然未提出新的方法,但就學科的理論框架進行有益的探討,為學科的發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開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領域。關于大統計學科的討論等等,經濟統計領域大國民核算體系的提出等等也屬于類似的工作。

長期以來,我國的數理統計學界,采用發展純數學的方法去發展統計學,特別是在成果評價方面,重理論輕實用。這種“政策導向”使許多數理統計學者對實用問題不感興趣。研究內容流于空疏,無補于實際。

我國的經濟統計學界沒有很好地將現代統計方法應用于社會經濟領域,去得到一些非統計專業的經濟學者難以得到的很有參考價值的定量分析結論。因此,難于獲得社會的支持。使學科發展的“良性循環”無法形成。相當一部分經濟統計學論文的統計特色不夠鮮明,不會江統計學深入運用到社會經濟領域。與經濟學其他學科的研究沒有明顯的區別。個別論文甚至只有文字的論述或數學公式的推導,而很少統計方法與統計數據的應用。

3 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正確運用

3.1 堅持統計學的正確方向

對社會經濟進行研究時,需要應用通用的統計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結合有關經濟理論,建立和完善以有關經濟現象為對象的特定的統計方法。因此,搞經濟統計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經濟理論,而應該從我國國情出發,要密切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將研究適合經濟領域特有的統計方法作為研究的重點,同時積極參與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發揮經濟統計學的作用。

3.2 經濟研究最重要的是經濟思想而不是數學公式

不能以數學水平的高低來衡量經濟學家的水平,也不能以運用數學的多少和它的難易程度來作為評判經濟學論文質量高低的標準。我們在對社會經濟進行深入研究時,不能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不注意問題的實質和方法的適用條件,片面追求復雜的方法和復雜的模型。我們應該找的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來解決復雜問題。

3.3 重視社會經濟思想的運用

在肯定數學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需要指出:經濟學不是數學。在經濟研究中,經濟思想是最重要的,數學和計量方法只是體現和執行經濟想法的工具。經濟學的主要領域是靠經濟學知識而不是數學取勝。

【參考文獻】

[1]陳希孺:數理統計學及其與社會經濟統計學的關系[J].中國統計,2001年第7期。

[2]余明江:統計學基本理論問題的再認識[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1期。

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第4篇

(一)模型變量的選擇

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Yt)。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比較多,根據其影響因素的大小和資料的可比以及預測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本文選擇以下指標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X1t)、財政支出總量(X2t)、固定資產投資總量(X3t)、上期國內生產總值(X4t)、出口額(X5t)等。在這些指進標中,儲蓄能夠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但是過多的儲蓄也會減緩經濟的發展;財政支出有利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因素;上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對下期國內生產總值有一定的影響;進出口額能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因此,上述解釋變量的選取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二)理論模型的設計

通過散點圖發現,被解釋變量Yt跟解釋變量X1t、X2t、X3t、X4t、X5t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于是得到模型的理論方程:

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чtt=1980、……、2001

1.模型的參數估計

對于理論模型運用OLS進行參數估計,再用Eviews

軟件進行運算,得到的結果如下:

Yt=-273.74-0.66X1t-0.34X2t+0.96X3t+1.00X4t+0.62X5t

(-0.34)(-6.31)(-0.95)(6.00)(13.60)(6.55)

R2=0.999681,D.W=1.7047,F=10039.38

2.模型的檢驗

(1)經濟意義檢驗

從上面模型可以看出β2<0,這表明隨著財政支出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反而減少,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此不能通過經濟意義檢驗,把此變量剔除。剔除變量后,再用OLS法進行參數估計,所得結果如下:

Yt=-937.46-0.74X1t+0.94X3t+1.03X4t+0.59X5t

(-2.52)(-12.14)(5.94)(16.37)(6.60)

R2=0.999663,D.W=1.606115,F=12617.16

(2)統計檢驗

上面的參數暫時通過了經濟意義檢驗,再進行統計檢驗。取α=0.05,

N=22,k=4,查t分布表及F分布表,得到臨界值:

t0.025(17)=2.11F0.05(4,17)=2.96

可以看到,所有變量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擬合優度非常高,方程的顯著性也非常好。所以該模型通過了經濟意義檢驗和統計檢驗。

(3)計量經濟學檢驗

首先進行異方差檢驗:用EViews軟件進行White檢驗結果為:

由上述結果可知,TR2=2.76<×20.05(27)=40.1,所以結論是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然后進行序列相關性檢驗:先用D-W檢驗法進行檢驗,現已知DW=1.606,若給定α=0.05,查附表知,dL=0.96,du=1.80。因為,dL<DW<du所以不能確定是否自相關。那么采用GB檢驗法進行檢驗,用EViews軟件進行GB檢驗結果為:可知LM=TR2=0.75<×20.05(1)=3.84,所以該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然后用EViews軟件輸出模型的殘差散點圖:

可知不存在序列相關。模型擬合的比較好。

三.模型的預測及經濟解釋

(一)模型的預測

通過〈〈中國統計年鑒2005〉〉可知,2005年的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是141050.9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88604億元,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36515億元,進出口額116494.16億元。把它們代入模型我們可以得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值為187314.57億元,而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82321億元,誤差為-4993.57億元,相對誤差僅為2.7%。所以該模型能比較好地解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變化狀況,可以用于經濟預測與分析。

(二)模型的經濟解釋

1.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從式中β1〈0可以看出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成負向關系。這表明隨著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從公式中可以看到當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余額增加10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就減少74億元。這再一次證實了儲蓄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儲蓄總額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雖然國家采取了一些財政貨幣政策以擴大消費需求,但效果卻不太明顯。

2.固定資產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從式中β3〉0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關系。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加10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就增加94億元。

消費經濟學論文范文第5篇

產業經濟學論文范文一:地方能源消費CO2排放

1研究方法

1.1分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強度估算方法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強度的計算方法參考《IPCC2006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R為廣東省i部門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費CO。排放量,Mt/萬元;C為i部門的能源消費CO排放量,Mt;X為i部門的產值,萬元;N為k燃料的低位熱值,kJ/kg或kJ/m。;為消費的化石燃料類型數,種;C為k燃料的CO排放系數,kg/TJ或m。/TJ;A為i部門k燃料的消費量,kg或m。,對于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有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統計數據,而除建筑業外第二產業的其他部門缺少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統計數據,故本研究采用估算數據。為確保測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各種化石燃料的低位熱值及CO排放系數盡量采用適用于我國國情的數據(見表1),具體資料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8》_1、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關于公布2009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排放因子的公告》[以及《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本研究得到的廣東省各部門CO。排放數據,只包括化石燃料消費引起的排放量,同時沒有包括CO。以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1.2EIOLCA模型本研究基于EIO-LCA模型建立了廣東省2007年的部門能源消費C02排放矩陣『】,具體計算見式(2):BR(IA)Y(2)式中:B為各部門的能源消費CO。排放矩陣,b為B中元素(i為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部門的序號,J為產品或服務使用部門的序號,i一1,,,一1,,,為投入產出表中的部門數Mt(以COz計),B的各行向量之和表示部門i在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過程中的CO直接排放量,各列向量之和表示部門J在生產中因使用部門i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的CO隱含排放量;R為對角矩陣,對角元素為R;(卜一A)為列昂惕夫逆陣,反映了經濟的中間投入產出結構以及生產技術水平,其中f為單位矩陣,A為直接需求矩陣,a為A的元素,表示第J個部門增加~個單位的最終需求時所需要的i部門的產出,取值為2007年廣東省(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中J部門對i部門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消耗系數;Y為對角矩陣,對角元素為y,,表示J部門產品及服務的最終需求量(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出口、調出),萬元。

1.3數據來源與處理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數據資料有2007年廣東省價值型投入產出表Dg]、分部門能源消費量。。由于投入產出表和能源消費量中的行業統計分類不完全對應,筆者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為基本參考,調整投入產出表的135個部門為43個部門,具體分類如表2所示。2007年廣東省價值型投入產出表只統計了各部門總的進口及調進產值,而未建立具體的進口及調進中間使用和最終使用矩陣,筆者按照WEBER等[2使用的比例等同法,假設各中間使用部門和最終使用部門對進口及調進產品的使用比例等同于對國內產品的使用比例,將各部門總的進口及調進產品進行分解,建立(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得到43個部門的直接需求矩陣以及各部門產品或服務的最終需求量。《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給出了廣東省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最終消費數據,但未給出工業分行業的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數據。而《廣東統計年鑒》只統計了工業分行業的能源消費總量(以標準煤表示),卻沒有細分至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筆者利用上述數據基于雙比例尺度(RAS)法,以工業分行業的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為列目標向量,工業不同類型能源的消費總量為行目標向量,取全國工業分行業終端能源消費量分配比例為初始條件,經多次迭代運算,以估算廣東省工業分行業的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

2結果與討論

2.1基于部門生產的CO排放分析

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計算。2007年,廣東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分別為4.O9、31O.45、50.65Mt,所占比例分別為1.12、85.O1、13.87。可見,能源消費CO直接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這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最大,達184.02Mt,占排放總量的50.39;此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也較高,占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為12.29、11.66、3.90、2.4O;其余38個部門能源消費的直接CO。排放量之和僅占排放總量的19.36。因此,從部門生產的角度看,應重點針對這5個部門的生產制定CO減排政策,以控制生產中因能源消費而產生的CO。排放。廣東省各部門單位產值的CO直接排放量(以下簡稱CO直接排放強度)計算結果。根據各部門的CO直接排放強度對表2中43個部門進行分組:直接排放強度小于0.37t/萬元的為低碳強度組,0.37~3.70t/萬元的為中碳強度組,高于3.70t/萬元的為高碳強度組。2007年廣東省各部門CO直接排放強度平均為0.37t/萬元,各部門的直接排放強度差異顯著,高碳強度組只有1個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直接排放強度為4.98t/萬元;中碳強度組有5個部門,分別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其余的37個部門都屬于低碳強度組。可見,要降低廣東省的CO。直接排放強度,首要應當提高中、高碳強度組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劉暢等_2]的研究指出,科研經費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耗能部門能源效率的提高;滕玉華等_23]的研究發現,外商直接在我國投資引致的研究與開發溢出對我國東部地區的能源效率表現出明顯的影響。由此可得,提高科研經費支出,加強節能技術的開發利用,引進外商的直接投資都有利于提高廣東省中、高碳強度組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CO直接排放強度,從而實現能源消費的CO減排。

2.2基于最終需求的Co。排放分析

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計算結果見圖2。2007年,廣東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分別為4.88、313.03、47.29Mt,所占比例分別為1.34、85.729/6、12.95。可見,能源消費CO隱含排放也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這其中建筑業的排放量最大,為67.18Mt,占排放總量的18.40。此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也較大,分別占排放總量的7.96、7.34、6.69、5.64。與能源消費CO直接排放量的部門分布情況相比,能源消費CO隱含排放量的部門集中度相比較低,其余38個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之和占總量的53.97。廣東省各部門單位最終需求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簡稱CO。隱含排放強度)的計算結果亦。根據計算結果對43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強度進行分組:隱含排放強度小于0.57t/萬元的為低碳密集組,0.57~5.70t/萬元的為中碳密集組,高于5.70t/萬元的為高碳密集組。由圖2可見,2007年廣東省各部門的CO。隱含排放強度平均為0.57t/萬元,高碳密集組只有一個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隱含排放強度為7.83t/萬元;而中碳密集組有20個部門,其余的22個部門屬低碳密集組。根據廣東省2007年(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中J部門對i部門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消耗系數得,中、高碳密集組的部門具有密集使用COz直接排放強度高的部門的產品的特點。因此,要降低各部門的CO隱排放強度,其根本仍立足于提高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高能耗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不同的最終需求類型對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的貢獻具有明顯差異。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內資本形成引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些部門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出口及調出)引起;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屬第三產業的部門的CO隱含排放則主要由省內消費需求引起。統計各部門不同最終需求類型的CO隱含排放情況得出,由出口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最大,為135.94Mt,占排放總量的37.22其次是由調出、資本形成、最終消費支出引起的,其各自的CO隱含排放量所占比例分別為27.57、19.23、15.98。可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的。

對于高碳密集組,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最終需求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并不大,其主要因省內居民消費需求所引起的。對于中碳密集組,建筑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交通運輸業、塑料制品業這6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均超過10Mt,這些部門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引起的CO2排放量較高。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交通運輸業、塑料制品業這5個部門的最終需求大部分來源于省外,僅這5個部門的產品因出口國外的需求引起的C02隱含排放量之和就為59.95Mt,占廣東省排放總量的16.41,而這5個部門產品因調出省外的需求而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之和為39.70Mt,占排放總量的10.87。可見,對于這些部門應當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上對其規模擴張和產品出口量進行適當限制,防止高碳耗能產品從廣東省大量低價地出口及調出。與上述5個部門不同,建筑業的最終需求主要來自于省內資本形成,其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為65.63Mt,占廣東省排放總量的17.97。魏一鳴等_2依據2002年我國12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計算得到投資的行業需求結構,指出建筑業是投資支出的主體。若投資率過高,導致建筑業的最終需求增加,大規模的土建工程需求消耗大量高耗能產品,會造成大量的CO隱含排放。而有研究者采用完全分解的Laspeyres指數分解模型,對1995-2008年廣東省的能源消耗強度進行分解,發現1995年以來的14年間,廣東省建筑業的能源消費強度不降反升。由此看來,對于廣東省建筑業的發展需要進行有效指導,防止重復建設、過度建設以及不合理規劃導致的能源浪費,從而減少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量。

對于低碳密集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以及其他等4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均超過10Mt,這些部門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引起的CO排放量較高。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這2個部門的最終需求主要來源于省外,這2個部門的產品因出口及調出的需求引起的排放量為42.93Mt。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以及其他這2個部門的最終需求主要來源于省內,這2個部門的產品因省內居民消費需求引起的排放量為22.88Mt。與中碳密集組不同,低碳密集組中這幾個排放量比較高的部門在引起大量的CO。隱含排放的同時,為廣東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例,該部門為滿足出口或調出的需求而引起1tCO。隱含排放量的同時,也能為廣東省帶來0.93萬元的增加值。而根據張治軍朝的計算,在廣西人工林的固碳成本約為0.07萬元/t(以CO計)。可見,對于這些部門而言,可以通過支付人工林的建設等簡單的固碳方式,來間接解決部門CO隱含排放量大的問題。

3結論與建議

從通過基于EIOLCA模型建立的2007年廣東省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矩陣分析可得:

(1)不論是從部門的生產視角,還是從最終需求視角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都集中于第二產業。其中,CO直接排放量集中于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占排放總量的5o.39,而CO隱含排放量最大部門為建筑業,占排放總量的18.4O。

(2)從部門生產的CO排放分析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是CO直接排放強度最高的部門,直接排放強度達4.98t/萬元。提高高耗能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減少CO排放量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3)從部門最終需求的CO排放分析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總量的64.79。不同最終需求對各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的貢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內資本形成引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些部門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屬第三產業部門的CO隱含排放則主要由省內消費需求引起。對于不同的部門,應當針對其CO。隱含排放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減排策略。

產業經濟學論文范文二:鋁箔紙壓弧輥及導紙板的創新

摘要:YB25軟盒包裝機鋁箔紙輸送機構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出現彎曲、打卷、存紙和偏斜等故障的原因,詳細地闡述了各種解決方法和效果,最終通過對壓弧輥及導紙板的改造,解決了鋁箔紙輸送穩定性較差的問題。

關鍵詞:單張鋁箔紙;壓痕輥;導紙板;壓弧輥YB25軟盒包裝機是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代表中方從意大利G.D公司引進并消化XISC包裝機全套制造技術生產的國產卷煙包裝設備,具有包裝質量好、性能穩定、運行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是目前我國卷煙軟盒包裝設備的主流機型。但在生產過程中,由于設備本身的設計缺陷和原輔材料質量的影響,YB25軟盒包裝機鋁箔紙輸送裝置運行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堵紙和單張鋁箔紙輸送偏斜問題,致使小合煙包鋁箔紙頂、底部折疊不好等諸多質量缺陷和存紙現象,嚴重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經自行多次檢修,聘請主機廠(上海煙機廠)師傅調整,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隨著設備運行時間的延長,此問題日趨嚴重。通過對鋁箔紙輸送裝置的分析研究,根據兄弟煙廠對鋁箔紙壓弧輥改造的特點,摸索出增加鋁箔紙壓弧輥的新方法,最終成功地解決了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的存紙、偏斜等問題。

1鋁箔紙輸送裝置傳動結構原理分析

鋁箔紙輸送裝置動力來自主傳動系統的軸,通過安裝在軸上的兩個齒輪,分兩路傳遞,驅動各輸送輥齒輪,齒輪嚙合帶動各輸送輥、延展輥,實現鋁箔紙向下輸送到一號輪前端由左、右滑桿進行定位。

2鋁箔紙輸送機構工作原理

鋁箔紙供給系統是由一系列的輸送輥和過紙輥組成,經過展開驅動輥和過紙輥展開后,進入其分階段切割流程。為了避免鋁箔紙切割后出現彎曲、打卷現象,在鋁箔紙切刀前設計安裝了一對壓痕輥和兩對壓弧輥。壓痕輥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與驅動輥配合完成鋁箔紙的展開驅動,二是在鋁箔紙兩側滾壓壓痕,防止其出現彎曲、打卷現象。三是在鋁箔紙上打印產品生產班次。壓弧輥的作用是在鋁箔紙經過時滾壓出輕微縱向弧痕,以達到給鋁箔紙導向的目的,防止切割后的鋁箔紙斷面在向下運動時出現翹曲。帶有壓痕的鋁箔紙,經過鋁箔紙切刀的切割后,被分切成合格的單張鋁箔紙,每張鋁箔紙再依次由輸送輥、輸送凸輪輥和加速輪輸送,最終到達左、右滑桿處進行定位,在此處與一號輪輸送來的煙支共同推入鋁箔紙包裝成型輪(2#輪),進入煙包鋁箔紙的折疊過程。

3故障表現形式

設備運轉時,特別是當壓痕輥磨損后,鋁箔紙從切刀下部通道斷開處跑出,或在通道下部的定位處出現彎曲、打卷現象,使鋁箔紙在通道內堵塞,或出現鋁箔紙不能準確定位,導致鋁箔紙煙包頂、底部折疊不好,剔除煙包數量增加,影響設備正常運轉,不但增加了原輔材料的消耗,而且加大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影響設備的有效作業率和產品的包裝質量。

4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故障表現,進行大量分析和認真研究,認為要將此類問題徹底解決,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保證鋁箔紙在通道內輸送過程中保持挺直,使鋁箔紙輸送穩定。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鋁箔紙在運輸過程、倉儲過程中的溫差變化,以及季節變化造成的溫濕度變化等都會對鋁箔紙的應用產生一定的影響;設備運轉中,當壓痕輥磨損,無法在鋁箔紙上滾壓壓痕,鋁箔紙會出現彎曲、打卷現象。縱觀其整個輸送通道,大部分都是由導板予以導向的,也就是說,大部分通道是封閉的,封閉通道內鋁箔紙的輸送是穩定的,但封閉通道有兩處斷開較大部分:一處使鋁箔紙切刀處。另一處是鋁箔紙加速輪與定位叉之間。所以,這兩處是鋁箔紙容易彎曲、打卷和產生阻力的地方,在設備的實際運行中,也正是如此。

從2000年第一臺ZB25包裝機組引進至2003年,運行中普遍存在著鋁箔紙輸送過程中產生堵紙、打卷等現象,冬季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現象,車間維修工、技術人員先后提出以下改進方案和具體實施辦法:

①考慮到設備運行時間較長,零部件磨損程度不一,更換04部件的鋁箔紙橡膠牽引輥(2XBWA2)、壓痕輥(2XCML1)、加速輥(3XA309)、加速軸(OX9229)(OX9232)。②調整左滑桿(2XDSA4)、右滑桿(2XDWA9),根據單張鋁箔紙在一號輪前定位時,前后高低位置不一致,確定高低差值,對輸送偏斜的單張鋁箔紙進行重新校正。通過以上更換備件與調整,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仍存在鋁箔紙輸送偏斜、堵紙現象,影響產品質量和設備的正常運行。③將鋁箔紙輸送改為真空吸風帶傳送,改造部位較大、費用較高,維修困難。④將鋁箔紙通道改為全封閉的,實現起來存在較大的難度,而由于鋁箔紙壓痕輥的壓筋輪廓為直角,如將其尺寸加大來加深則容易將鋁箔紙壓破。⑤改變凹輥的槽半徑和加寬凸輥的寬度,安裝使用后效果也不理想。

5改進措施

根據以上改進方案,最終決定對鋁箔紙壓弧輥進行改造。在不改變其導向作用的前提下,增加鋁箔紙壓弧數量,使其更加挺直,有利于鋁箔紙在通道內正常輸送。另外,在增加壓弧輥后,壓弧輥形狀的改變又受到鋁箔紙導紙板的限制,所以,在經過認真分析、驗證后,我們對其兩側的導紙板進行改造,有利于壓弧輥的正常安裝和使用。

要想使鋁箔紙在通道的輸送過程中增加壓弧量,就必須拆除其原部件的兩對壓弧輥(見圖1), 重新安裝相應的四組壓弧輥,四組壓弧輥的外徑相同,兩組內徑不同(見圖2)。四組壓弧輥的外徑是根據原件凹輥的外徑而確定的,經上海煙機廠為我廠專門定做。四組壓弧輥的安裝位置(見圖3、4),安裝要求是通過觀察鋁箔紙的壓弧狀況進行確定。首先,要保證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不能被壓破;其次,要使壓弧輥滾壓出4條相同的弧痕,鋁箔紙弧痕要分明,且挺直。由于在主動軸和從動軸上各加了兩組壓弧輥,就必須對原有導紙板進行加工改造(見圖5),便于壓弧輥的安裝和調整,改造后的導紙板(見圖6)。從而增強了鋁箔紙的挺直性,使得鋁箔紙在輸送通道內不易打卷、彎曲,穩定的向下輸送,達到預期的改進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桐柏县| 池州市| 唐山市| 怀仁县| 鱼台县| 张北县| 斗六市| 禹城市| 永登县| 太湖县| 舞阳县| 眉山市| 霍城县| 武邑县| 吕梁市| 孙吴县| 聂拉木县| 天气| 兴安盟| 奇台县| 本溪| 同心县| 湟中县| 康乐县| 金昌市| 三台县| 沅陵县| 永善县| 扶绥县| 永兴县| 乐亭县| 咸阳市| 天等县| 霍邱县| 阳高县| 宁陕县| 鲁山县| 襄汾县| 连州市| 方正县|